佛弟子文庫

注華嚴經題法界觀門頌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注華嚴經題法界觀門頌引

徐呂取韻切忌道著

歸德法雲灑掃比丘琮湛撰併集解

竊以。觀門深旨厥號溥融。滿分幽宗摽乎法界。玄寂不動。塵塵而淨國純真。靈鑒隨緣。念念而佛心證覺。毛端雖隘。容多剎而彌寬。心數既玄。統群集而靡異。斯廼

曼殊示跡撮掇精微。密老闢關善施樞鑰。門有廣狹之秘。妙略方開。鑰投深淺之能。玄通可運。然則諸師章鈔已備。奈宗教而互虧。苟非奪席高流。孰能禪觀通曾。粵有夷門廣智大師。具無礙辯得總持門。宗說兼通。詞翰俱美。造通玄記。隄備摘葉尋枝。述妙伽陀。特示良駒鞭影。言中綱要。撮盡性海之波瀾。句內幽玄。閃出禪門之眼目。丹青拱手。那知花綻真容。露柱嫌伊。莫比棺舒妙足。行因智立。王老苽蔕苦心。甜月藉指窺駑駘馬。外癡內俏牛頭尾上。顛拈倒用而左右逢源。春日漸長。平常合道而縱橫得妙。疑根截斷。南泉謾指庭花。觀智孤明。諗老休言啜茗。逢場作戲。注雅頌而訓童蒙。更効顰眉自述引而添丑拙。箋文既就典示初機。同道賢餘別通一線。賞夷門之風月。清徹自心。入法界之重玄。匪涉他境。溷融明暗妙解迴途。拔溺乘舟俱游性海。時正大元年歲次甲申仲冬望日記。

華嚴七字經題法界觀三十門頌卷上

夷門山廣智大師本嵩述

師本京人也。始聽華嚴大經深通玄奧。終歷諸祖禪林洞明宗旨。於神宗元豐六年甲子罷參隱嵩。少間無盡居士響師德。於元祐戊辰歲。謹率群賢邀師入京。請講此觀。被禪教二種學徒。造通玄記三卷。剖文析義映古奪今。述七字經題並三十觀門頌。紀綱經觀節要。顯出禪門眼目。天覺群賢皆展卷而時時聽之。大異其辯耳。乃輒出疏帖。強請出世住開封夷門大剎。又奏特賜廣智大師佳號。後住報本禪寺而終焉。

大方廣佛華嚴經 旋塔之偈。

大 從來無比並。滿口道不及謂。華嚴性海一字全收。法界義天亦從斯出。且道這箇字向甚麼處收攝。向甚麼處流出。若人明得。非但海墨書而不盡。亦乃識無住之本。苟或未然。豈免入海算沙也。

大 嘆上體大。獨存。起下絕相包遍。

包含法界 森羅萬象總在其中。

絕去來非中外 三世十方何處可覓。

為三際師作四生宰 三世信賢聖果稟之證真師摸也。十方胎卵濕化依之逐妄主宰也。

蕩然豈有無歷劫何成壞 放蕩沙界不屬有無。歷塵劫來何曾成壞。

任是僧繇妙筆。那邊下手圖繪 世間無限丹青手。到此都盧畫不成。

波斯失卻夜明珠走向江邊漉螃蟹 拋卻甜桃樹。延山覓醋梨。波斯者別寶人也。如看大經不悟最初大字。一向尋行數墨。恰似失卻驪珠。返尋螃蟹之目。以當明珠。是深可傷也。敢問夷門。如何是大。下云。

咦 石人冷笑。大音希聲。

方 隨緣真德相。觸目盡昭彰。

方 嘆上純真相大。起下依正萬差。

大矣汪洋 性海沖虛大矣。隨緣波相汪洋。

耳鼻舌色聲香 六根六塵。總十二處。

或肥或瘦若短若長 肥瘦短長諸相。恆無異而差別。

中外大昭昭古今常堂堂 十方三世萬像齊彰。

四聖六凡列派 染淨正報。羅列分派。

刀山劍樹分光 器界依報區分光像。依正二報攝一切法。

三幅曉風楊柳路一竿春色杏花牆 會得唯心萬像空。頭頭盡露真消息。

看 開眼合眼。真境無間。

廣 繁興妙用。應物無私。

廣 嘆上難思。用大起下。隨機有准。

靈然浩蕩 靈機赴感。隨類昭然。浩浩蕩蕩。其量無涯。

悟心源開寶藏 心源者。流注無窮。寶藏者。含藏眾妙。能悟能開。是善巧智用也。

隨高隨下無偏無黨 道物智平。體絕憎愛。

海印發光輝 海印者。定名也。猶海晏清萬像俱現。心光定光物無不見。如印印物文體皆現。大經賢首品雲。或有剎土無有佛於彼示現成正覺。乃至雲。眾生形相各不同。行業音聲亦無量。如是一切皆能現。海印三昧威神力。科雲。圓明海印。正報大用所依也。

微塵含萬像 善財讚喜目夜神曰。我於所經處悉見諸微塵。一一微塵中各見微塵剎。觀雲。如一微塵其相不大而能容攝無邊法界。由剎等諸法不離法界。是故俱在一塵中現。依報體空用也。然依正相容義有六句。一依內現依。謂塵含世界。二正內現正。謂毛端含眾生念念等。三正內現依。謂毛端世界塵塵等。四依內現正。謂塵含佛及眾生。五依內現正依。謂塵中見佛菩薩及世界等。六正內現依正。謂毛孔中現剎土並四聖六凡等。然一塵毛為能含遍者。具有三義。一有力。二為主。三具非一非異義。謂一塵毛與理非一故。不壞一塵一毛之小相。為能含遍。與理即非異故。方能含遍也。世界等法無力為所含遍也。清涼雲。圓至功於頃刻。觀佛境於塵毛。

倏忽雲起南山須臾雨傾北嶂 賢首品雲。大海龍王遊戲時。普現諸處得自在。興雲充遍四天下。其雲種種莊嚴色。閻浮提雨清淨水。微細悅澤常應時。長養眾花及果藥。成熟一切諸苗稼。乃至龍王自在悉能作。而身不動無分別。清涼雲。龍王大用不同德。又云門垂語云。古佛與露柱相交。是第幾機。眾無語。自代雲。南山起雲北山下雨。且道是何用也。大師下云。

王婆街里弄猴猻露柱卻嫌無伎倆 竿頭絲線從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斯則無用之用。用不涉功。

吽 泥牛吼月。齒冷牙寒。

佛 滿分覺者。具足十身。

佛 嘆上妙覺。果大起下。真應難分。

光含慧日 謂佛說法先放身光。後展慧照破暗除疑。故慧如日。

朗重昏 二十六根本隨惑障等。佛慧盡能除之。如破重昏。

開秘密 秘者。非器不傳。密者。隨機有受。唯佛一人能開能示。

或則談經 修多羅經藏也。隨三乘人契機合理。演說法也。

或時說律 毘尼四分律藏等。謂調伏三業不合造惡等。不言論者。菩薩造也。

譬如優曇花時時乃一出 此翻希有。佛將出世。此花先開。表瑞應也。

跋提槨示雙趺 跋提者。此雲泥連。或云金水。是河名也。謂佛示壽七十九歲。說法四十九年。度人無量。末後至拘尸城邊泥連河側娑羅雙樹下。右脇累足寂然而逝。人天聖眾莫不大慟。乃以白[迭*毛]香油塗之。纏塗已畢。內金銀鐵三重棺槨之中。諸天神等咸獻香薪。積若高山。將赴荼毘。是時大迦葉波在耆闍崛山大石窟中。見諸異相乃謂眾曰。佛今捨我入大涅槃。遂將五百弟子趨步而至。方禮足已。如來出示雙趺。而說偈言。我法最長子。是名大迦葉。阿難勤精進。能斷一切疑。偈畢收足。金棺自舉高七多羅樹。遶城數匝還至本處。諸天奉火皆不能然。自化火光三昧而自焚之。得舍利八斛四斗。遍周沙界起塔供養。斯則是入涅槃相也。

雪嶺蘆芽穿膝 謂佛為太子時。年一十九歲。時淨居天人於窓隙前跪而報曰。出家時至。勿戀深宮。太子遂圖游四門賞翫花果。因見生老病死而大厭惡。夜夢諸瑞。時方三更。淨居天王率八部等空中旋遶。時四天王各捧馬足踰城而出。初到檀特山。脫珍御衣。身披鹿皮。自除紺髮。乃師阿藍迦藍。習不用處非想之定。經三年知非究竟。次至欝頭藍弗處。修非想非非想定。又經三年知非亦捨。後乃往詣雪山。假以苦行兼降魔外。現種種相調伏眾生。容鵲巢於頂上。掛蛛網於眉間。蘆芽長於膝中。白醭生於口畔。又經六載。二月八日。於夜後分明星現時。示成正覺。號天人師。時年三十。此成道相也。大經五十九說妙覺果有十種相。一住天相。二示沒相。三入胎相。四住胎相。五初生相。六在家相。七出家相。八成道相。九轉輪相。十入涅槃相。然諸教言八相成道此又言十。何者端的。下云。

要會老胡端的處 西域記說。蔥嶺東有胡國。至五印土數萬餘裡。非佛生處。此方凡外相習。呼佛為西胡人也。然華嚴經如來名號品雲。此娑婆世界有百億四天下。如來於彼有百億萬種種名號。令諸眾生各別知見而為說法。今大師順俗呼佛為老胡。有何不可。

一二三四五六七 去一拈七。言端語的。恁麼會得絕爾情識。故佛言。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所以僧問洞山。如何是佛。山雲。麻三斤。僧問法眼。如何是佛。眼雲。汝是慧超。自餘答佛例皆如此。與大師此語好本多同何也。不見道。懷州牛膝青州棗。到底輸他出處精。夷門下云。

收 收得龜毛。失卻兔角。

華 普賢萬行。德若敷榮。

華 嘆上真流行大。起下契果深因。

萬蘂千葩 三千威儀。八萬細行。

香遠布天涯 真流行滿三千界。實願香騰百萬州。

居文殊地向普賢家 行因解生似地。能證極果如家。

昔日五莖施徒勞記釋迦 桉本行經說。佛於第二阿僧祇劫修行時。爾時有城。名曰蓮花。城中有王名降怨。彼國有大菩薩。名曰然燈。出家成佛時。降怨王虔心迎請供養然燈。王勅城外十二由旬禁斷諸花不令私賣。王皆自買以供如來。彼國雪山有一梵志仙人。名曰珍寶。有一弟子。名曰雲童。法號善慧。於彼眾中而為上首。所有仙法皆學已畢。童子辭師赴無遮會。得金錢五百欲送於師。至蓮花城見城嚴麗。因問於人。何故如斯。人乃報曰。王請然燈如來作大供養。童子聞已踴躍歡喜。遂捨金錢。於一女處買得優缽羅花五枝。供養然燈佛。時佛入城。散佛頂上。以願力故變成花蓋。隨佛行住。佛以神力化一方泥。童子見之布發而掩。復作是念。願得如來踏我身過。若不蒙記我終不起。如來既至履之而過。止諸徒眾皆不令踏。佛與授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十號具足。與我無異矣。今夷門推之。從始發心合於本覺成究竟位。顯自功圓不從他得。故曰。徒勞記矣。

靈雲見處鹵莽玄沙特地週遮 鹵莽者。輕薄不用心也。莊子云。君為正焉勿鹵莽。治民勿易滅裂矣。昔福州靈雲山誌勒禪師。久依大溈祐禪師。一日因見桃花忽然悟道。以一偈呈於溈山曰。三十年來尋劍客。幾逢葉落又抽枝。自從一見桃花後。直至如今更不疑。溈山曰。從緣悟入永無退失。汝善護持。時玄沙聞舉乃雲。諦當甚諦。當敢保老兄未徹在。故號週遮。是宛轉未許之義也。

會得南泉親的旨 南泉願禪師。因與陸亙大夫坐次。大夫曰。肇法師也甚奇特。解道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南泉以手指庭前一株花雲。大夫時人見此一株花如夢相似也。

東村王老賣甜瓜 當行中買賣。不許外人。知。噫時人皆道王老賣瓜。以因行花得佛滿果。或云。王老是南泉。常自呼為王老師。切莫錯會。何則。南泉呌大夫。鶯吟堤畔柳。以手指庭花。蝶舞樹頭春。恐人不領。又出王老賣瓜絕情之語。若更不明夷門亡。

合 合取唇皮。卻較些子。

嚴 權實俱通。因果兩嚴。

嚴 嘆上能嚴智大。起下更互通依。

因果相兼 運普賢萬行因花。嚴遮那十身滿果。故曰相兼也。

智為鉤行作簾 權實二智導物冥真。如廉得鉤收卷。有則理事二行妙合天真。如門得廉遮魔外。故斯乃明能嚴因。行下明所嚴果德也。

長空雲起 雲喻如理智。空比法身也。

錦上花添 花喻如量智。錦比報身也。

一輪晃秋夜千派落寒蟾 月喻智也。秋夜比法身也。千派類報身善應群器。斯則現自他受用。是理量雙融智。

淨穢樓閣重迭 二十重華藏世界。染淨區分。百萬億佛國莊嚴。樓閣無盡。二種依報更互通依種種相容。故曰重迭也。

聖凡影像交參 四聖六凡。若燈影像交互相參同時包遍。此明二種正報也。李長者雲。依正二報身土交參。上二句明溷融無礙智也。

若人欲了箇中意苦者苦兮甜者甜 會得舌根知味者。黃連甘草盡圓通。

知 眾妙之門。於斯顯矣。

經 體則聲名句文。義乃貫攝常法。

經 嘆上一乘教大。起下圓別幽深。

萬古芳馨 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盡末法數。故曰萬古。聲教流傳。如香遠騰也。

花得線免凋零 西天佛教。呼之為線。取貫花作纓絡。不失墮義。此方儒典稱經。取經緯相織為義。其理頗同也。

塵中剖出 華嚴五十一偈云。如有大經卷。量等三千界。在一微塵內。一切塵悉然。有一聰慧人。淨眼悉明見。破塵出經卷。普饒益眾生。佛智亦如是。遍在眾生心。妄想之所纏。不覺亦不知。諸佛大慈悲。令其除妄想。如是乃出現。饒益諸菩薩。清涼雲剖微塵之經卷。念念果成。

言下惺惺 且如憍陳那五比丘等。初聞佛於鹿野苑中說法。悟四諦人空。皆證阿羅漢果。圭峯雲。一言之下心地開通。一軸之中義天朗耀。自餘聞經悟道之者。不可具引也。

四流波浪息 十地品雲。欲流有流無明流。見流。相續起心。漂流苦海。難得出離。今聞圓音頓悟心源。湛然凝寂不隨四流。是息生死之波浪矣。

六國得安寧 謂迷時於六根境內各有一類心心所法。識於自境之內取捨無休。如國有賊不得安靜。今則因經證性達妄全真。根境不偶識魔自消。似國無賊故得安寧矣。

這迴朝看暮轉 因指見月何妨時戲。指端悟教。通真豈礙。隨流看轉。如有僧問藥山雲。和尚尋常誡人不令看經。何故卻自看耶。山雲我要遮眼。是此意也。

休更拔楔抽釘 二執二障於真理中。若釘楔在於木內。難以除之。今既聞經解悟。執障俱消。更說甚麼轉凡成聖。古德雲。道泰不傳天子令。時清休唱太平歌。

昨夜長天吼霹靂金剛推倒望州亭 泥牛哮吼誰是知音。然則大經圓音。若霹靂震於乾坤。無聲之聲。似泥人推倒華亭。這般穿鑿一場好笑。且道如何是此一卷經。大師云。

哂 句裡呈機。堪悲堪笑。

咄 七字經題。一喝歷然。

咄 嘆上現量機大。起下三根獲益。

無知枯杌 不得大經。何異朽木。

臭形骸皮裹骨 不妨道著。永嘉雲。深嗟懵憧頑皮靼。大經云。譬如生盲不見日月光。亦為作饒益。頌下根人也。

精精冥冥 半明半暗。

恍恍惚惚 謂中根人。乍聞大經說。初發心時便攝五位而成正覺。暫爾聞熏。足不放光。三圓十地。語驚凡聽理出常情。恍惚驚疑。若存若忘。性莫能決定也。

金烏暘谷生玉兔咸池沒 金烏急玉兔速。不可展事見夷門也。然雖如是。扶桑國有山。號曰暘谷。取日出貌也。咸者周易卦也。兌上艮下矣。象曰。山上有澤咸。今夷門意取日沒西山澤也。又日出結上二根獲益。起下上根頓證矣。經云。譬如日光出現時。先照山王次餘山。後照高源及大地。而日未始有分別。月沒者。比上根悟理難以傳受韜其光耳。故下云。

且恁遲駑遲駘。休話俊鷹俊鶻 且恁者。不盡之辭也。駑駘者。蹇人鈍馬也。喻上智通明大經玄奧。又悟祖域幽宗。罕遇知音。不能傳授。故且溷俗佯癡佯鈍說。甚麼如鷹似鶻之俊。到此一筆句下。清涼雲。調高格寡。唱極應希。難得其人也。

大方廣佛華嚴經打破無明山鬼窟 一丸療眾病。不假藥方多。若不得後語前話難圓然。而如是一法普益三機。其在茲焉。故感應傳雲。聞七字之功德不墮修羅。念一偈之殊勳脫離地獄。又恁麼去也。畢竟合如何。夷門雲。

斬 利刀斬斷俱忘像。千古令人愛作家。山野雲。儉。

修大方廣佛華嚴法界觀門有三重 撮略本章精義。豈敢妄。如穿鑿義曰。修者。止觀熏習造詣也。止觀者。能入之法也。妙絕諸緣曰止。幽靈獨耀曰觀。因名止觀。果名定慧。止為觀體。觀為止用。以此兩法雙融照無盡之妙境也。熏習者。正明其修也。造詣者。修之趣也。用止觀二法熏習其心。成造入之妙行。大方廣佛華嚴者。所依經也。下七字。能依觀文也。大方廣所證法也。佛華嚴者。能證人也。大者。體也。諸佛眾生之心體也。方廣者。即體之相用也。佛者。果人也。華嚴。因人也。華喻普賢萬行。嚴即文殊大智。大智為主運於萬行。嚴大方廣而成佛果也。法界者。所觀三重妙境也。總該萬有統唯一真。更無別法但一心耳。謂一心有軌持故。名之為法。有性分故復立界名矣。真心不變自體曰持。隨緣成德曰軌。成事差別曰分。體空同一曰性。故知法界即心之義用也。觀者。能觀淨慧也。情盡見除也。情謂識情。通諸妄心。見謂推求。總目諸見。謂顛倒推求乖背正理。今都除之。方可契合三重妙境也。門者。即能詮之教。此八九紙之文也。兼所詮義。是觀智所游履之門也。有三重者。除事法界也。謂事不獨立矣。故法界宗中無孤單法。離理無事。若獨觀之。即是情計之境。故今除之也。若以六相釋此題者。總者。舉體不分。別者分總成別。同者。別別帶總。異者。各談功能。成者。更互相資。壞者。各住自位。一一法上六相皆然。又修者。總貫一題。為悟入之先。大者。當體得名。常遍為義。方者。就法得名。軌持為義。廣者。從用得名。包博為義。佛者。就人得名。覺照為義。華者。從喻得名。惑果嚴身為義。嚴者。功用受稱。資莊為義。法界者。從軌持性分得名。交徹融攝為義。觀者。攝境從心得名。忘情了法為義。門者。從出入無擁得名。能生妙智為義。有三重者 真空觀第一。於中略開四句十門。揀情妄以顯用也 理事無礙觀第二。於中十門分別。融事理以顯用也 週遍含容觀第三。於中十門分別。攝事事以顯玄也。

真空觀第一 著語云。題目分明。好箇入路。義曰。揀非虛妄念慮曰真。揀非形礙色相曰空。依一心體義用立名矣。觀者。無分別如理妙智也。妄情了法攝境從心得名也。絕相離念不空之空。玄寂獨存端第一。此門行離相之行。運如理之智。除斷空實色之情。離能證所證之見。契實際之真空。具真常之妙德。有斯次第行布。略開四句十門。既然。垂手入纏不免科分多段。

一會色歸空觀 鎔瓶盆釵釧為一金。變乳酪酥醍作一味。義曰。融會緣生幻色歸於真空矣。觀者。能觀智也。從所觀境得名。或可所歸空是體也。觀是智用。依主持業二種釋也。下皆同此。心通者。可會可歸。意閉者。須遣須除。妄情久執難除。故作四門分別矣。

一揀斷空 切忌錯認故須拮卻。然有夷門所下之語。此不合著語。曲為初學更代一轉語。亦不妨也。義曰。揀者。通能所也。下五皆同。擇去妄執存真法也。斯揀外道小乘人著斷滅空病耳。觀雲。一幻色不即斷空。是所揀也。以幻色即真空故。是能揀法也。下皆同此。

無物可斷本來寂滅 此是夷門所下揀斷空空空語。意顯真空外無斷滅空。因妄計成。物本寂然。無非真空也。故法華雲。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 頌曰(下皆合有准此略之)。

真空不壞有 就路還家。有何不可。此頌滅色。明空之病。疏雲。如穿井除土。出空要須滅色。中論雲。先有而後無。是為斷滅。今簡易此故云不壞有也。論肇雲。豈待割宰以求通哉。白樂天雲。不離妄有而得真空矣。

離色非真空 切忌話作雨橛。棄有著空是錯。此頌離色明空之病。疏雲。空在色外如牆。處不空牆外是空。永嘉雲。棄有著空病亦然還如避溺而投火矣。

驚覺(去聲呼之)聲聞夢 涅槃床上夢。聞教忽然醒。此頌著空斷滅之病。謂此等人心外取法。滅色明空。執蘊界等實有自體。妄計未來諸根境滅以為涅槃。便乃厭苦欣寂灰身滅智。永同太虛取寂為樂也。故帝心禪師。集大經中真空不壞幻有之義。用驚趣寂聲聞迴心向大。若不迴心。如作長夜之大夢耳。何時而覺寤矣。疏二乘斷滅歸於涅槃。

豁開外道蒙 撥去無明翳。閃出舊精明。此頌凡外撥無因果之病耳。心游道外。故曰外道。謂彼凡夫不知三界唯心萬形由業。因果不斷生死相續。自計執雲。諸無因自然而有。聚而為有。散而為無。神滅形離。根無來報。疏雲。外道斷滅歸於太虛。此二種人既蒙法力。迴心決定兵隨印轉。

有星皆拱北無水不朝東 畢竟水潮滄海去。到頭雲覓故山歸。此頌會色歸空。如拱北潮東無有不歸者也。

轉面觀諸法都來一照中 瞥然心自醒。妄計悉歸真。此頌聲聞外道迴頭返覻。前執斷空盡歸真空智照之中。肇論雲。真諦無兔馬之遺。般若無不窮之鑒也。

二揀實色 不知蹈破茄子。一夜蝦蟆索命。義曰。謂凡夫執色實有自體。以青黃之相。非是真空之理。疏雲。以聞經說色空不知色性空。便執色相以為真空。計色不忘。故須揀也。觀雲。二實色不即真空。實色是所揀。以幻色即真空。故是能揀法也。

物本寂然因計成有 依他境寂遍計執而似有。古德雲。妄計因成執。迷繩謂是蛇。

鏡裡元無影影虛顯鏡明水因有月方知淨。天為無雲始見高。此頌真空中無實色也。幻色無體。以顯真空也。

空中何有色 本來無一物。何假拂塵埃。此頌青黃無體莫不皆空。故云。即空真理也。然疏中空有三義以破於色。謂無邊義無壞義無雜義。顯世間虛空中尚無色法可存。況真空理中而有實色於中可存焉。

有色為迷盲 一翳在眼。空花亂墜。此頌以青黃之相。非是真空之理。故云。不即空也。揀凡夫執色實有體在空中包含矣。兼揀初心菩薩計色相。以為真空之病。不揀二乘人。彼無此執也。

了幻幻非幻 煳餅麪成人盡信。秤鎚是鐵我無疑。此頌色法緣會所成。如幻師術所成像。以智了知元無自體。即是真空。圓覺經云。幻滅滅故非幻不滅。非幻者即是真空也。

當生生不生 石牛吞華岳。木女產嬰兒。此頌幻色仗緣而生。緣無自性生無生相。雖生不生也。然幻生幻滅。他豈然哉。或有外疑雲。幻而非幻。生而不生。如何是非幻不生之的旨。故下云。

終南的的旨日午打三更 半夜日頭明。不識大疲極。此頌不犯無生玄旨妙會非幻幽宗。帝心密顯雙融。夷門傍通一線。真可謂語帶玄而無路。舌頭談而不談。終南者。長安南壽山名也。帝心生居於此。今舉起辨人。故曰終南也。

三雙揀斷實 兩岸蘆花色正絴。一陣金風暗除掃。義曰。前雖己揀約偏執而除之。今則雙遣以顯同時。此以幻色即不即法。揀去斷空實色之情計訖。觀雲。二實色不即真空。實色是所揀。以幻色即真空故。不即斷空。斷空是所揀也。

有無不計是非香絕 二執既遣。那有能遣為是所遣為非。故曰冥絕也。

休厭黑暗女莫憐功德天 一念無私照。憂喜悉皆除。此頌喻顯雙遣也。涅槃經說。有一女。名曰功德天。常在前行問人求宿。人問之。汝何能也。彼女答曰。我所至處。人民和合悉皆歡喜。人遂留矣。說住未久。又見一女在門外立。主人問曰。汝何人也。答曰。我名黑暗。亦來求止。主人曰。汝何能也。彼女答曰。我所至處。令人憂怖全家不樂。人曰。爾去。吾不用汝。女曰。汝太愚也。吾之妹在爾家。我何不往。自從無始已來常相隨逐。未常離也。作是語已即入室矣。是時宅主見女人入。果然全家哀哭憂苦也。經意功德天喻人之愛生也。黑暗女喻人之怖死也。有智之者。不憐不厭悉免憂喜。此舉雙揀之妙況也。三祖雲。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

無心一亦棄有智二俱捐 兩頭撒開。中間放下。此頌法合雙揀也。無心者二乘人。入灰心定。並斷滅外道著空病也。有智者。計常凡夫。並初心菩薩著有病也。既是二執俱舍。方達三界唯心。苟且不然。看取。夷門向下註腳耳。

風送和煙雨池開菡萏蓮 雨滴千峯翠。花無一點塵。此頌塵惑俱遣物物唯心。純是真空更無他法耳。法燈雲。岸柳含煙翠。溪花帶露鮮。誰人知此意。令我憶南泉。

到頭只這是休要問南泉 人有古今異。道無前後殊。此頌達唯心之旨。何必只在於前人哉。法燈雲。令我憶南泉。目前實際。同道方知。夷門雲。休要問南泉。截斷葛藤自肯親切。然二師舉南泉因緣。花字頌中具引。且如夷門道只這是旨意如何為當。是指上風送池蓮之詞。為復是奪人聲價也。若定當得出。便見句裡呈機劈面來。爍迦羅眼絕纖埃。苟或未明只這之機。顯理頌中全然漏豆也。

四顯理 塵垢盡時光始現。心法雙亡性即真。義曰。前斷實情境俱盡顯出一真之理。觀雲。凡是色法必不異真空。以諸法必無性故。是故幻色即真空。故依他無性即圓成矣。

頭頭物物獨曜無私 萬像光中獨露身。唯人自肯乃方親。

雲散家家月 昨夜浮雲風掃盡。一輪明月滿山川此頌云喻。依他相虛前已除之。今顯理如月。即家家人人心地明白矣。

情蠲處處彰 情忘開正眼。觸處見全真。此頌遍計情除。處處物物一真獨露。下云。

曉風楊柳路春色杏花牆暑雨琴碁潤熏飈枕簞涼 唯心的的旨。物物露真機。此頌一真之理。處處昭彰也。法燈雲。誰信天真佛。興悲幾萬般。蓼花開古岸。白鷺立沙[土*難]。露滴庭莎長。雲收溪月寒。頭頭垂示處。仔細好生看。肇論雲。物我同根是非一氣潛微幽隱。殆非群情之所盡耳。

無依無用處便是法中王 諦觀法王法。法王法如是。此頌無依者。揀去斷實依他境也。無用者。亡二執遍計情用也。法王者。三界依正所歸之主也。今正結顯緣幻色會歸真空之理也。明證此理是法空之王矣。若明空即色觀中獨王三界。故曰法王。次當辨矣。

二明空即色觀 密移一步。大地逢春。義曰。此辨真空不異幻色也。一一反上以成中道。更無別義也。然妙解者。迴光返照不守虛凝。擔板者。只見一邊。墮坑落塹。曲為擔板流。重宣四句偈也。

一揀斷空 前來雖點破。疑情恐未消。義曰。前門約境。此約心揀之。然文勢相翻成後二門之義。觀雲。一斷空不即幻色。斷空是所揀也。以真空即幻色。是能揀法也。

境空心寂言不頓彰 色歸空已聞命。空即色而願聞。

色空空色難 會色歸空猶易。明空即色尤難。此頌色空者。前門以三義破色似易領解。此門即空為色難可比況。亦難解會。故曰明空即色難也。

子細思量看 事不厭細。再思可矣。此頌誡會色歸空之人。不令守空而住。住則成斷空之病。與外道無異也。故曰子細看耳。

外道計冥諦 莫將堤岸柳。喚作古岩松。此頌楞伽經云。大慧。或有外道。有覺二十五真實作涅槃想。謂彼教中立二十五種諦理。最初一諦號為冥性諦。計以為常。皆二十五名神我。亦計為常。我思勝境冥性變即。二十三諦為我受用。我既受用。為境纏縛不得解脫。我若不思冥諦不變。既無纏縛我即解脫。名為涅槃又楞嚴經云。分別都無非色非空。拘捨離等昧為冥諦也。

聲聞趣涅槃 只見錐頭利。不見鑿頭方。此頌涅槃者。此翻滅度無為圓寂三義。為二乘人厭生死之苦受。欣涅槃之寂樂。捨有餘而趣無餘。昧本覺而成空病矣。簷寂情深。故成不迴病耳。

只知雲冉冉不覺水漫漫 徐六擔板。只見一邊。此頌冉冉者。雲行貌也。漫漫者。大水行貌也。謂小乘外道認小為大。以妄為真。只知其一也。

月落蒹葭岸何人把釣竿 身閑臨葦岸。心靜樂煙波。此頌上句約境明空。下句約人即色也。如把釣竿人。心心只在釣竿頭。何落空之有也。肇論雲。諸家通第一義諦。皆言。廓然空寂。無有聖人。乃至若無聖人。知無者誰。誰與道游明空即色。妙解潛彰於斯顯然。

二揀實色 已除鼻上泥痕。更遣心頭妄計。義曰。謂彼凡夫妄計色法實有自體情執難忘。故再揀耳。觀雲。二真空不即實色。實色是所揀。以真空即幻色故。是能揀法也。

空既即色何色之有 真既成渠。實渠何立。

水凍結成氷心迷境界縈 法喻雙彰。二妄顯然。此頌氷仗朔風緣成。心因妄境迷執。二俱無體。是所揀也。

水消元舊水心悟本無生 法喻齊舉。心境全真。此頌妄氷消而清水現。真心悟而本無生。

礦穢仍須鍊 埋塵大寶。須設治方。此頌除實色之情。必假觀智之力。去礦內之石。須重重而鍊過可矣。

真金豈用烹 一成真金體。不復重為礦。此頌喻聖人悟真空之後。不復再同凡夫見妄色也。然而如是我有試金石也。須重驗過。若見十分色。不設餘門矣。理事門中要成器用。數數入火。又且何妨。

一輪秋夜月何處不分明 此夜一輪滿。清光何處無。此頌實色妄情雲盡圓明。心月全彰也。處處分明。皎然獨露。

三雙揀斷實 心境既雙遣。斷實一齊休。義曰。前雖單揀遍計之情。今顯同時。故曰雙揀。此以真空即不即法。揀去斷空實色之情計訖。觀雲。三斷空不即幻色。斷空是所揀。以真空即幻色故。真空不即實色。實色是所揀也。

彼此俱亡湛然寂靜 二病既瘥。一體輕安。

說有何曾有 須知遠煙浪。別有好思量。此頌法相宗。佛言。一切法無我。一切法者。略有五種。細而分之有一百名數。一一有法於賴耶腳下。自有親生名言種子。至如賴耶識等亦從種生。多談法相少談法性。所談法性亦法相數。如六無為等乃至成佛。皆從修因斷障。歷三僧祇轉識成智。智為能證。二空真理為所證也。從此而學者。多分計一切法實有。自體成計常病者多矣。佛說相教為始空病。空病既除有亦不真。意顯中道。故云何曾有。

言無未便無 眼觀東南。意在西北。此頌破相宗。且如大般若經八十餘科名數。皆是遣執蕩相遮境明空。說三性三無性。至於佛德言大空真如。金剛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又云。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又般若心經中所離文中。無世間(三科)謂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及出世三科。謂四諦十二緣能證所證。亦不可得也。從此而學者。多分計一切法空。成斷滅病者多矣。佛雖說空法謂遣執有之計。有執既除空藥亦遣。意顯中道。故云未便無也。賢首國師判上二種教法。未盡大乘至極之說。為大乘始教。

有無俱不計 二邊純莫立。中道不須安。此頌法性宗。謂佛說終頓經等。圓覺雲。有無俱遣。是則名為淨覺隨順。又法華涅槃會上。呵小讚大會權歸實。三乘同會一佛乘。五性皆歸一佛性。方盡大乘終實至極之說也。然前來隨機設教。為破斷常之執。今則二執既遣。中道雙融。解真空是不空之空。達妙有是不有之有。故能有無不計妙解雙通。既成無功之功。決定功不虛棄。

賞汝髻中珠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此頌。法華雲。譬如強力。轉輪聖王。兵戰有功。賞賜諸物。唯髻中珠。不以與之。如有勇健能為難事。王解髻中明珠賜之。舉斯妙況用明契中道之深旨耳。賢首判為終教。方盡大乘至極之說。

覆庇貧和病提攜獨與孤 煩惱海中為雨露。無明山上作雲雷。此頌。無法財曰貧。有惑障曰病。凡外病也專自利曰獨。闕明導曰孤。小乘病也。是故至聖契中道妙理。空有齊觀。運悲智心設權實教。慈廕貧病。智拔孤獨。如得輪王髻珠。普資一切也。

迴光歸去來始覺廢功夫 當時不憚穿雲路。過後思量愁殺人。此頌至聖出世為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為眾生緣熟而來。眾生緣盡而去。非但如今。歷劫已來為斷常之流難可化度。曲設種種方便引導眾生。令離諸著。能事畢矣。後入涅槃。始覺利生廢其功夫耳。或可多是來賢人通徹性相二宗。妙達圓頓一乘。見權實方便多門。仰嘆先聖雲廢卻多少功夫耶。

四顯解 功夫不到不方圓。言語不通非眷屬。義曰。前門約境。境相無實歸於真空。故云顯理也。此門約心。心非斷滅不異幻色。故云顯解也。觀雲。四真空即幻色故。凡是真空必不異色。非斷滅故。

華嚴七字經題法界觀三十門頌卷上

華嚴七字經題法界觀三十門頌卷下

夷門山廣智大師本嵩述

空即一切總莫動著 動著頭角生。落在第二念。今不動著。妙解前生。

阿誰無作用 便是死了底漢。猶棺槨中瞠眼。此頌人人分上活潑潑地皆有作用。是顯解也。

作用復由誰 看他家事忙。且道承誰力。此頌人人無不承恩力。指前顯理也。今推解不離理也。

當處和根拔 移花兼蝶至。買石得雲饒。此頌即理而生解。理為解本。今顯即理。故曰和根拔得也。

渠儂由未知 君子若似我。一切法無差。此頌渠儞也。儂我也。南方時語也。今嘆理智不相離。人人總不知。目前空即色。遍界野雲飛。

虛空雲片片曠野草離離 野花開似錦。澗水湛如藍。此頌真空即幻色而物物明矣。法燈雲。今古應無墜。分明在目前。片雲生晚谷。孤鶴下遙天。是此義也。

早諳燈是火飯熟已多時 早知今日事。悔不慎當初。此頌前會色歸空。是影揀斷實之情。唯言顯理未雲顯解也。今此正揀情執遍計。影揀依他境空。悟此解心不離前理大似。不知燈元是火。空忍飢腸耳。

三空色無礙觀 大海從魚躍。長空任鳥飛。義曰。空是真空。不礙幻色。色是幻色。不礙真空。故曰無礙。此則約能觀之智有無雙照。約所觀之境真俗雙融。不二而二。以顯色空。二而不二。明其無礙。以此為門。出生觀智成立趣行之解。

東湧西沒元無二法 繁興大用。起必全真。賢首品雲。或於東方入正定。而於西方從定出。乃至如是入出遍十方。是名菩薩三昧力。清涼雲。菩薩寂用無涯三昧門。於器世界業用自在也。既曰三昧。豈有二法也。

去住都無我。縱橫豈有他 入浪穿雲都無罣礙。此頌去住者。三際出入無礙也。縱橫者。十方往來自在也。由前八門我法二執都遣。到此空色同如。豈有他法於其間哉。由是竪窮三際橫遍十方。為一味之圓通。顯二法之無我。非情識之所測。唯同道乃方知。下云。

寒山子撫掌拾德笑呵呵 因何二老呵呵笑。不是同風人不知。此頌斯二散聖。不住那邊溷跡今時。或笑或歌左右逢源。別有深意。

嶺上木人叫溪邊石女歌 故國消息斷。石虎叫連宵。此頌前八門情盡見除。似木人石女。到此趣行解興如能叫能歌。豈有情解於其間哉。

色空同一味笑殺杜禪和 當局者迷。傍觀者哂。此頌空色無礙蹤跡未亡。無寄人前堪悲堪笑。達士可耳。只如杜譔禪和笑箇甚麼。乃雲。我衲僧門下。佛魔並掃光影齊亡。才有少分相應。況更說色說空說一說異。是好笑也。

四泯絕無寄觀 溷然寂照寒宵永。明暗圓融未兆前。義曰。泯謂遮泯。泯前八門情執。絕謂止絕。絕九門趣行之解也。然則前門有空可色有色可空。今此門中二俱不立情執兩亡。令心絕待都無所寄。以此為門出生觀智矣。然初句當般若心經中色即是空。二句當空即是色。三句當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此句當是諸法空相至無智亦無得。顯法體離一切相。與此真空理同。齊大乘始教。

心若死灰口宜掛壁 欲言言不及。林下好商量。心者無寄觀心也。到此聖凡情盡境智俱冥。如死灰遇煩惱薪而不能然。豈可言思而能到也。觀中拂跡文雲。非言所及。非解所到。令解心如灰。不可以心思也。非言所及。使辨口似壁。不可以口議也。

境空智亦寂 不居明暗室。懶坐正偏床。此頌妙絕能所對待。正顯無寄也。

照體露堂堂 照體獨立。物我冥一。此訟觀智孤朗般若獨存。既曰獨存。心外無法。法法皆心。下云。

熱即普天熱涼時匝地涼 靈光獨露處。純一更無雜。此頌心境重重本覺性一。可謂一香一花稱性而遍周沙界。一瞻一禮離相而恆對佛前。所以僧問洞山。寒暑到來如何迴避。山雲。何不向無寒暑處去。僧雲。如何是無寒暑處。山雲。寒時寒殺闍梨。熱時熱殺闍梨。雪竇雲。垂手還同萬仞崖。正偏何必要安排。既不安排信手拈來。都明此意也。

無心未徹在有意轉乖張 無心尚隔一重關。有意固應難趣向。此頌不可。亦不可展轉。拂跡之語也。此語亦不受。於觀心上都無纖毫。心念猶隔玄津。況乃將前解心欲專此境耶。唯妙契者即物神會。且道有無不可及底句。合作麼生會。

要會終南旨春來日漸長 將謂別有奇特。元來天陰地潤。此頌泯絕玄趣言象莫測。於無言象中立絕言象之妙。是以終日言而未嘗言者也。

理事無礙觀第二 山高不礙雲舒卷。天靜何妨鶴往來。義曰。理者是前真空不變。理事者此門隨緣成底事也。然前門但是揀情顯理。如金出礦未為器用。今明真理隨緣成其事耳。無礙者理事相望體用互收。若不變即隨緣理不礙事也。成事即體空事不礙理也。觀者權實雙融無礙智也。只為此門隨緣。所以落在第二。此門行理量雙融之行。運權實互融之智。超理事大小之情。離體用一異之見。證理事無礙雙融之中道。此門法義已當大乘。同教之極致也。但理事鎔融存(九十)亡(七八)逆(五六)順(三四)通有十門。同一緣起矣。然成五對。一相遍。二相成。三相害。四相即。五相非。且初第一對者。

一理遍於事門 功盡忘依處。轉身覺路玄。義曰。一者數之始也。謂一真不變之理。妙能隨緣遍於千差事法。觀雲。一一事中理皆全遍。非是分遍。何以故。彼真理不可分故。以此為門出生觀智。行人於此當了法身自性有隨緣妙用。正明理不礙事也。

獨曜無私對揚有准 應物現形。如水中月。

寂爾本非多隨緣處處和 密移一步六門曉。無限風光大地春。此頌玄寂不變體一妙絕群數。故曰非多也。靈鑒隨緣用廣數而應之。故曰處處和也。正明理遍於事者也。

鎔金金作器動水水為波 截瓊枝寸寸是寶。析栴檀片片皆香。此頌真理隨緣成事顯事。事全真矣。

染淨元無自聖凡豈有他 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此頌一一依正俱無自性盡。是真隨理緣而成。豈有他法而別有體也。故經曰。真如淨境界。一泯未常存。能隨染淨緣。遂分十法界也。

東西南北看那畔不彌陀 佛身充滿於法界。普現一切群生前。此頌觀智精明法眼通徹。見一一塵皆淨土。一一心盡彌陀。大經解脫長者雲。我欲要見安樂世界阿彌陀佛及十方佛。隨意即見。

二事遍於理門 影現建化門頭。身游實際理地。義曰。以千差事法各各全遍一真之理。觀雲。以有分之事於無分之理全同非分同。何以故。此事無別體還如理故。此全遍門。超情離見非世喻能。況如全一大海在一波中。而海非小。如一小波匝於大海。而波非大。此相遍二門。文雖前後法乃同時。此二為總。下八為別。別不離總。為生髮義。本正明事不礙理。

由同作異異乃全同 翻手覆手。只是這手。

只由金作器所以器皆金 一點水墨。兩處分明。此頌理遍事而金作器。事遍理而器皆金。二門喻顯也。

況事唯心現塵塵盡是心 隨緣成底事。物物盡全真。此頌三界唯心更無別法。

性空人易信法住聖難任 體空全遍人皆委。法別有體聖難容。此頌緣生事法性空人易信矣。法別有體實住聖難任持。何則聖人證一切法空而成果海。豈別有一法不空者。故古德雲。若有一法毘盧墮在凡夫矣。有作性難任者。恐非智者。詳之。

緣徹無緣處緣緣實甚深 法眼通明。方能徹證。此頌能徹觀智所徹性空。緣性既空即不變理。故曰甚深也。肇論雲緣覺覺緣離以即真矣。

三依理成事門 隨緣成妙有。大用獨全彰。義曰。事無別體依真理而成。如波因水方得成立。此門唯隨緣義也。

明明底事處處施張 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

澄湛絕纖塵能為染淨因 絕點純清水。能隨風起波。此頌是一心之妙體杳。絕纖塵十。法界之親因。隨緣成矣。

聖凡無異路迷悟有疏親 染淨體一。愚智妄分。此頌四聖六凡所依性一。迷者從識而似疎。悟者就智而全親。迷悟在於人矣。何關法性者哉。

不變時時隔 無為無事人。猶遭金鎖難。此頌隔者。塞而不通也。時時者。長遠也。若真如無隨緣之用。則真妄長塞而不通也。有僧問法眼雲。情生智隔。情未生時如何。師云。隔。是此意也。

隨緣日日新 草木精神換。江山氣象新。此頌正顯此門義也。謂真如能隨緣。新新不住成。諸事法若法。有住不名妙用也。且道是何人分上。

披毛戴角者方是箇中人 斫倒那邊無影樹。卻來火裡又抽枝。此頌隨緣人也。謂自古賢聖了證真理。由悲故迴入塵勞。由智故方便利物。宗門中喚作異類中人也。丹霞雲。戴角披毛異類身。是此意也。

四事能顯理門 乾坤盡是黃金骨。萬有全彰淨妙身。義曰。事法體空為能顯也。真理為所顯也。觀雲。以事虛故全事中之理挺然露現。猶如波相虛令水體露現。此門唯體空義也。

青嶂白云誰人分上 然宗門中以青山為體。白雲為用。即此體用阿誰分上。要會麼。萬里江山無異路。一天風月盡吾家。

從緣緣本虛虛則道方孤 若了依他起。無別有圓成。此頌緣無自性事法體空。唯願一道真空。孤標而獨立也。

空谷無音響實由外叫呼 驀地喚一聲。猶如鏡中現。此頌空谷者。事法體空因也。外叫者。疎助緣也。顯喻因緣無性。是事家用也。

見聞性自離知覺寂然逋 見聞覺知非一一。山河不在鏡中觀。此頌離者。捨去也。逋者。懸遠也。謂所顯真理離一切相。不可以見聞覺知。六情所測也。若以見聞覺知趣求者。捨去此理懸遠久矣。維摩經云。法離見聞覺知。若行見聞覺知。則是見聞覺知。非不法也。直須放下情塵迴光可耳。

暫爾迴頭看衣穿露寶珠 水穿瘦骨露。屋破看星眠。此頌衣穿者。事法體空也。寶珠者。理實也。如瞥然放下見聞情念知覺妄心。以觀智慧眼覻破。一一事中理皆全露。又如貧子還家。遇長者指示衣珠忽自迴頭。見破衣內果有明珠。隨其心而驟富也。

五以理奪事門 實際理地不受一塵。義曰。理為能奪。事為所奪。以一真不變之理。奪盡千差事法也。觀雲。以離真理外無片事可得。如以水奪波波無不盡。此則水存以壞波令盡。由四門所顯之理。到此便為能奪。此門唯不變義也。

摩竭掩室毘耶杜口 摩竭者。唐翻無毒害。以彼國汝無形戮故。佛於茲成道。三七日內不說法也。表名言路絕。狀若掩室也毘耶離。唐翻廣嚴。以城中平廣嚴麗故。淨名居士示疾。於此會諸菩薩各說不二法門竟。時文殊問言。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淨名默然無言。名為杜口也。且如二聖人。豈可無辨才也。蓋辨所不能言也。要會麼。欲明空劫未生前。從來佛祖豈能宣。

物際獨巍巍 從來卓爾獨存。不與萬法為侶。此頌不變理體獨露堂堂。奪盡物之邊涯際畔也。

冥真息萬機 萬機休罷處。一曲韻無私。此頌奪盡千差念慮也。

境閑情澹澹心止思微微 境智冥寂。情忘慮息。此頌所觀境既空閑。能緣情慮則澹薄。微細隱也。

差路終迂曲一源絕是非 直截根源佛所印。摘葉尋枝我不能。此頌隨相行多岐委曲長劫行之離相行。一路直截是非俱泯。泯無能泯。奪無所奪。一道靈光有何間斷也。

纖毫情不掛何處不光輝 皮膚脫落盡。獨露一真實。此頌奪盡心境千差顯一純真之智鑒無方而不顯現也。

六事能隱理門 佛事門中不捨一法。義曰。事為能隱。理為所隱。由第三成事即理隱也。觀雲。真理隨緣成諸事法。遂令事顯理不顯也。如水成波動顯靜隱也。法身流轉五道。名曰眾生。眾生現時法身不現。此門唯顯成事義也。

浩浩波瀾當處澄湛 數峰青翠處。孰委是雲根。波瀾者。千差事法也。澄湛者。純清一理也。唯顯成事之波。不顯湛然理矣。

物物既緣成緣成翳本明 只為隨他法。喪卻本來真。此頌因隨緣而成事。唯顯成事而隱理也。

但觀波浪起不見水澄清 貪觀白浪。失卻手篙。此頌約境則唯顯俗諦而隱真諦。約人則迷於理而滯於事。

遠境危峰小平湖野艇橫 莫隨境轉落今時。恐失本來光彩去。此頌要見即俗之真。信取境唯心耳。野人云。看。

皎然直下事不動卻須行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此頌雖達俗諦更須明即俗之真。物物目際皎然明白。不應滯事而迷理。全無變動之見。故曰卻須行也。

七真理即事門 隨流雖得妙。入海水波潛。義曰。真理者。是五門不變理也。即事者。是三門隨緣事也。故成此門不變即隨緣義也。則廢己同他泯其理也。即真該妄末雖空而非斷也。觀雲。是故此理舉體皆事。方為真理。如水即波無動而非濕。故即水是波也。

口中喫飯鼻裡出氣 眼在眉毛下。鼻子大頭垂。明日用平常也。

明明百草頭歷歷復何求 明明開正眼。物物盡圓成。此頌既真理即在事中。更有何物而不具足耶。

求得外邊事絕求道自周 有求皆錯。無意自親。此頌心外求法與道懸遠。心不求心法法心耳。下云。

花開小砌畔雲起遠峯頭 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此頌真理即事物物圓成。但能信手拈來。自然縱橫得妙。

好箇安身處他人未肯休 含元殿裡坐。休更覓長安。此頌好箇隨緣放曠即事。明真安身立命之處。奈何不肯承當。故未休也。

八事法即理門 元從恁麼來。卻須恁麼去。義曰。事法者。是六門成事體也。理者。是四門體空用也。故成此門成事即體空義。顯廢己同他泯其事也。即妄徹真源。雖有而非常也。觀雲。故說眾生即如。不待滅也。如波動相舉體即水。無異相也。

差即無差波波皆濕 萬像紛然。參而無雜物物到空處全空物自閑事空方徹理。物體兩閑閑。此頌全空者。真理也。閑者。無用也。物物到此體空而全理。是廢是體用也。

絲毫情不盡如隔萬重山 差之毫釐。失之千里。此頌萬像雖然即真。不可情識會。若帶微細情解而會。豈止萬重山矣。如將螢火燒須彌山。終不能著也。

但了波中濕何煩鏡裡顏 但得本莫愁末。此頌波中濕者。事法體空而即理也。鏡裡顏者。體空也。既以觀智了物即真理。何更煩勞推問體空之義也。

曠然平坦路不在白雲間 目前無異路。迷者自東西。此頌事法虛曠一際齊平。觸目皆真。何勞遠求於雲外哉。

九真理非事門 水底金烏天上日。眼中童子面前人。義曰。於非異處辨非一也。隨緣非有之法身。恆不異事而全理。顯示自他俱存理事雙全矣。觀雲。所依非能依。故如即波之水非波。以動濕異故。此門隨緣即不變義也。

物物全真一道清淨 純一無雜。非幹事也。

露柱木頭做時人未敢當 只因分明極。翻令所得遲。此頌露柱者。簷下柱也。隨緣義。木頭者。不變義也。雖隨緣而成露柱。恆非事也。此理難明。未敢承當。故約人嘆深也。或可多是無味之談塞斷人口。真理既非其事。誰敢道著。不敢承當也。

寂然非有地閴爾杳無方 祖父田園無寸土。東西南北絕邊方。此頌不變自體一塵不立寂靜純真。那有方所者哉。

事絕神何慮理全境不彰 心境俱亡。復是何物。此頌雙遮心境。顯真理而非事。

釣魚船上客元是謝三郎 出身猶可易。脫體道應難。此頌由事絕情亡唯一全理。於非異處辨非一也。要須玄會。不可事蹟而求。故出此有句中無句。妙在體前之義也。謝三郎者。福州玄沙備禪師。少而敏黠。家以捕魚為業。常隨其父泛小舟於江濱。一日因見月影有省。乃遺舟罷釣。出家入道矣。師法嗣雪峰存禪師。為法門之昆季耳。師一日示眾雲。我與釋迦同參。時有僧便問。承聞和尚有言曰。我與釋迦同參。未審參見何人。師云。釣魚船上謝三郎。此是出情見離窩窟。傍通密旨妙會玄宗底句矣。後人亦呼師為謝三郎。

十事法非理門 月篩松影高低樹。日照池心上下天。義曰。舉體全理。即事相宛然。此則寂滅非有之眾生。恆不異理而全事。明非孤單。故曰全矣。如全水之波非水。以動義非濕故。此上十義約理望事。則有成(三也)有壞(五也)有即(七也)有離(九也)事望於理。有顯(四也)有隱(六也)有一(八也)有異(十也)逆(五六九十)順(三四七八)自在無障無礙同一緣起矣。此上四門存泯無礙也。七八於解常自一。由此二門相即故。得解心現前。觀之以成雙遮中道矣。九十於諦常自二。由此二門性相異故。即真俗雙存。以成雙照中道矣。此門體空。即成事義。

全真物物萬行沸騰 大用全彰。非其理也。

理全事亦全何處不方圓 人人皆具足。物物盡圓成。此頌理事俱全真俗雙照。以明中道處處方圓。下云。

縱目極天際榰頤小檻邊蔽空雲靉靉匝地草芊芊 籬頭落底千千藥。不是神農人不知。此頌物物全真信手拈來。縱橫得妙苟不仙陀。如何領會。下云。

更欲論玄妙金剛拏起拳 赤心片片。重重相為。此頌上四句中不明玄旨。又問。夷門意趣如何。師云。金剛拏起拳。是同坑無異土。若又不領。假使普慧雲興二百問。普賢瓶瀉二千答。不遇知音也。是徒勞話會。然則忽遇箇中人。如何別通一線。要會麼。不解金剛拏起拳。領取泥牛耕水月。

週遍含容觀第三 幢網珠光無向背。自他光影一時周。義曰。一一事法如理融通。包遍自在。約差別事法論其體用而顯玄也。竪無不窮曰周。橫無不極曰遍。外無不包曰含。內無不攝曰容。觀者溷融無障礙智也。第三者前已標矣。要知次第無堦級。前三三是後三三。此門行無盡之行。運溷融之智。超定一定多之情。離先後同時之見。證事事無礙法界出生觀智。號晉融無障礙智矣。此門法義逈異諸詮。是毘盧性海之圓宗。實一乘別教之玄旨。事如理融遍攝無礙。交參自在各辨十門。一為法義體用之本也。二是週遍義也。三是含容義也。此三備矣。四釋二也。五釋三也。六七皆收四五也。八九融攝六七也。十收八九也。

一理如事門 心隨萬境轉。轉處實能幽。義曰。此因前九十二門全理全事。到此遂令一味純真全同差別法也。此是總句。為法義體用生髮之本。

一切唯心兵隨印轉 魚母憶而魚子長。蜂王起而蜂眾隨。

並安千種器千月落其中 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孤舟萬里身。此頌所如千差事法。

一道澄江淨唯餘一月通 一念心清淨。一佛出世間。此頌所如一法。

同為異復異 放去彌綸沙界。森羅萬象齊彰。此頌分同作異異乃全別。顯上四句法合一多之法。全同為全異也。

異作同還同 收來蹤跡全無。誰是能同之者。此頌攝異為同。同無同相。強稱為同也。同者玄寂體也。異者靈鑒用也。肇論雲。是以般若之與真諦。言用即同而異。言寂即異而同。同故無心於彼此。異故不失於照功。

誰得圓通妙終南箇老翁 箭穿江月影。須是射鵰人。此頌理雖如事而異明異而全同。是雙照而雙遮。故號圓通。夷門推此玄道。唯我帝心禪師無得而得之者也。

二事如理門 法依圓成。還同圓遍。義曰。謂諸事法與理非異。故能隨理而圓遍也。與前門為相如一對矣。此門週遍義。三門是含容義。與後門為週遍含容一對。結歸觀題也。

君既無涯我亦隨爾 恩來義往。今古如然。

理遍一多法一多同理然 水起千波異。千波一濕同。此頌相如二門一多法義。

意無往來相誰後復誰先 不動而變。二際俱亡。此頌一多之法同時相如。各不離本位互相如遍終無往來先後之相。則知十方三世湛然常住矣。

舉措皆儒首縱橫盡普賢 頭頭妙行。物物無虧。此頌儒首者。是般若會上儒首菩薩。達俗即真不遺細行也。普賢者。曲濟無遺曰普。隣極亞聖曰賢。此二菩薩。運同體之悲智。化異見之眾生。真即俗而事相存。俗雖存而不異真。

日中迷路者掘地覓青天 將南作北情猶恕。掘地尋天更可悲。此頌著相凡夫不達相即無相。廣設相而相外求真何異迷人將南作北迷情難遣。又如掘地尋天何日相應。遠之遠矣。故佛言。迷中倍人誠可憐愍耳。

三事合理事門 網珠千影相。盡在一珠中。義曰。前所遍之一事到此便為能含。由上一事體空能含中。餘一切事皆體空不離法界。是故俱在一塵中現不壞相而廣容也。然上三門法義備矣。下之七門自此而生也。

一毛稱性攝法無遺 雖分理事異。一法普包容。法者理事法也。遺者失也。一毛正報與法性相具非一非異。故能攝而無失也。

塵中無數剎剎有佛難思 十方依正一塵中。無限遮那轉法輪。此頌依中現依正也然依正二報一一如理在一事中分明顯現。非因依人情識所解也。

眼耳絕聞見身心何覺知 栴檀林裡坐。鼻孔不知香。此頌上二句依正融通。是大菩薩遮那智境。聲聞尚杜視聽於嘉會。況凡夫迷妄身心。何能覺知矣。佛果雲。現定見聞覺知是法。此法離見聞覺知。若著見聞覺知。即是見聞覺知。大凡達法之士。超出見聞覺知不住見聞覺知。卻來受用見聞覺知。然則且道受用底一句。作麼生道。

閑堂行道夜靜室坐禪時 經行坐臥中。受用法王法。此頌達法之士。四威儀中閑堂靜室之內。或行道坐禪之時。受用融通包容理事之法樂也。

日用自家底何煩尋路跂 閑堂行道全由我。靜室安禪更在誰。此頌一身之事變融理事在自己。日用之中何必煩勞別尋玄道哉。

四通局無礙門 法界華嚴大道場。纖毫不動一齊彰。義曰。通者事法體空也。局者不壞成事相也。一一事法互不相妨。故曰無礙。由前二門與理非異。故唯通也。今加非一義顯成事體。故兼局也。故經云。隨緣赴感靡不周。是通義也。而恆處此菩提座。是局義也。不動一位而遍在一切位中也。釋第二門週遍義也。

無在不在十方目前 遍住一致。遠近齊彰。無在者。體空而遍十方遠也。不在者。無所不在也。不壞相而住在目前近也。李長者雲。無邊剎境。自他不隔於毫端。十世古今。始終不離於當念矣。又維摩經云。天女問舍利弗言。女身色相今何所在。舍利弗言。無在無不在。天女曰。一切亦復如是。夫無在無不在者。佛所說也。

不動步而遍縱橫孰是渠 一月在天。影分眾水。此頌上句局不礙通。下句通不礙局也。故十方自在。無非達士之妙用也。

塵塵非一異剎剎豈親疎 當堂不正坐。誰赴兩頭機。此頌事非一則成事。義非異則體空義也。理非異則不變義非一則隨緣義也。約悟者轉物同己則似親矣。迷者心隨物轉則疏遠矣。今則通局無礙泯一異絕親疎。物物明矣。

柳帳長橋掛花裀小砌鋪 頭頭盡露真消息。物物全彰古佛心。此頌目前實際性相圓融。信手拈來不勞心力。

若明法爾力何用費功夫 本自圓成。不勞心力。此頌真如不守自性。從來法爾隨緣。成柳帳而作花裀。全彰妙有。現天文而明地理。盡顯真空。何勞妙辨以宣揚。豈假神通而顯示。達者可爾。不用功夫。若乃情關固閉識鎖難開。未明法爾全真。須假終南觀智而冥會矣。

五廣狹無礙門 華藏世界所有塵。一一塵中見法界。義曰。由非異故一塵體空。悉能廣容無邊剎海。故名廣也。由非一故不壞一塵。微細小相成事之體。故名狹也。廣狹互融。故曰無礙。三門唯廣。此兼狹義釋。第三含容也。

不動一毛包容無盡 芥納須彌。上狹下廣。

毛端容剎海。剎海入毛端 正容依依入正。此頌上狹不礙廣。下廣不礙狹。

剎海元非小。毛端本不寬各住自位。都無往來。此頌一多事法不壞相而更互容攝。唯智照可明。非識情所造。

迴眸覓即易。進步討還難 肯來兩手相分付。擬去千尋不可攀。此頌忘情反照卻易相應以識十度進求誠難會矣。且如玄會終南觀旨一句。作麼生道。

要會終南旨牛頭尾上安 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此頌帝心禪師廣狹相參之妙句。下無私應須玄會耳。

六遍容無礙門 唯一堅密身。一切塵中見。義曰。二四唯遍義。五唯容義。今合之同時具此二義也。一法望多時。雖普遍而即廣容也。多法望一法時。攝一法在多法中。雖廣容而即普遍也。遍即容容即遍。故曰無礙。

一法望多同時遍攝 遍攝雖同時。說時多在後。

一鏡入多鏡多身入一身 一身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此頌上句一法望多法。以喻顯法也。下句多法望一法。即後門法。義在同時。

時窮唯一念處極但纖塵 一念入多劫。一塵遍十方。此頌約時一念竪窮三際。約處一塵橫遍十方。一法望多同時之義。在斯爾。

見月休觀指歸家罷問津 得兔忘[竺-二+帝]。得魚忘筌。此頌一念既悟見一一塵中同時遍攝互無障礙。如見月而不觀指端。似到家而罷問關津矣。

李陵居北塞元是漢朝臣 英雄不服蠻夷死。更築高台望故鄉。此頌李陵者。李廣之子。名陵字少卿。前漢武帝時。將五千兵卒北征單于。因力不及遂陷番不迴。特築高台而望故鄉。取一法望多法。不可以情所到也。

七攝入無礙門 十方所有佛。盡入一毛孔。義曰。多法望一名攝入者。謂無多可遍無多可容。故曰攝入矣。正攝即入正入即攝。故曰無礙也。多法者是前所遍所容一切事法也。到此卻為能攝能入矣。一法者是前能遍能容一事也。到此卻為所攝所入也。言有前後法在同時耳。

多法望一更無前後 攝入無前後。立義一在先。

此能即彼所今所是前能 改頭換面只是舊人。此頌一多互望無定能定所。雖能所而非能所。法在同時耳。

遍攝無前後為門立異名 歸源性無二。方便有多門。此頌體絕對待圓融無前後。用隨得彰行布有異名也。

鏡多有準則燈一無虧盈 一燈光互照。千鏡影相承。此頌多鏡喻多法。一燈喻觀智也。若然一燈在十鏡中心見燈燈互照鏡鏡相容。準則成事分齊虧盈智無增減。可謂正互容而不礙互遍。正互攝而不礙互入矣。

斫額乘槎望黃河徹底清 天眼龍睛徹底覻破。此頌引博物誌雲。天河與海通。海濱年年八月有靈槎木來往不失期信。有博望侯張騫。邃積糧乘槎而去。怱怱不覺晝夜。忽至一處所見室中多有織女唯有一夫牽牛臨渚不飲。驚而問曰。公何由至此。騫乃問曰。此是何處。夫曰。君可往蜀問嚴君平。騫乃如其言。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於鬥牛。正是至今也。既犯鬥牛必奇人也。分取觀智法精明方能徹矣。故出無味之談。不可以識情妄測八交涉無礙門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還共如來合。義曰。交謂交互。涉謂關涉。以六中一望多關涉七中多望一也。七中多望一交互六中一望多也。交互關涉無有罣礙。成一多兩重主法。

遍容攝入有主無伴 主者自在義。交涉又何妨。

羅紋結角中孰辨主人公 有客須遵主。無賓獨等尊。此頌羅紋結角四義。意取天涯海角。四方八面。一多之主法既不立伴。其誰是辨別識主之者。

道異何曾異 文有一多異。主無彼此殊。此頌行步一多稱異。圓融妙體無殊。今顯主法圓融拂其異跡。故曰何曾異也。

言同甚處同 說同因異立。無異同何同。此頌同因異立異因同彰。今此門中異伴不立獨顯主法。拂其對異之同。故曰甚處同也。

三門對佛殿露柱掛燈籠 臂長衫袖短。腳瘦草鞋寬。此頌牒上同異俱遣。唯主獨存物物純真。信手拈來縱橫得妙。夷門曲為諸仁不免重宣此義。

涼觸林鐘夜北來一陣風 卷箔秋光冷。開窓暑氣清。此頌林鐘者。六月律令。故取北風為涼也。此與三門佛殿露柱燈籠一狀領過矣。既論主中之主。誰敢道著名字。須是迴互密旨不犯當頭。洞山雲。但能不觸當今諱也。勝前朝斷舌才。

九相在無礙門 一聲遍入諸人耳。諸人耳在一聲中。義曰。前八門中雖已收六七二門。能遍能容能攝能入。一多兩重主法也。今此門中收所遍所容所攝所入。兩重伴法也。兼攝餘法入他法中。故得凡聖溷融因果交徹。全主為伴。互各相在矣。

所攝所入有伴無主 伴者客寄義。萍跡溷他鄉。

圓明處處真孰辨主中賓 九宮不肯戀。獨自入方衢。此頌圓明者。揀異凡夫無明。二乘似明。菩薩分明。佛號圓明。表全為主全伴。謂彼聖智證真之後。功成不宰。迴入塵勞溷同凡跡處處圓明而不昧也。既無賓外之主。誰是辨別全主為賓之者。意顯獨立。故曰誰辨也。

昔作堂中主今為門下人 不顧家園風景好。卻隨柳絮路頭忙。此頌前全為主法。今為門外堦下之人。顯全為伴法也。

故新新復故 舊佛新成。新成舊佛。此頌去新曰故。明主法也。去故曰新。明伴法也。新復故者。是全賓為主也。牒前八門一多之主法也。

新故故還新 隨緣即不變。不變卻隨緣。此頌故還新者。是全主為伴。正顯此門一多之伴法也。如豐幹萬回寒山拾得散聖人等。了卻那邊實際理地。卻來建化門頭示現形儀。接物利生弘揚聖道。隨緣日新全為其伴。故曰還新也。

風起長安道波斯入大秦 境勝多英傑。性海風波起。此頌華嚴教風起於長安。漢高祖所都。謂群僚曰。願朕子孫長安於此。故號長安。大秦者。始皇國號。先居長安。曰大秦也。因呼川曰秦川。後唐改為華嚴川也。譯講之人播揚宣述不知其數。且如佛陀跋陀羅實叉難陀三藏等。盡是異國聖僧。特將大教詣譯場中。弘宣翻譯祖述經義。如彼波斯入大秦之長安也。又杜順和尚雲華嚴尊者賢首國師清涼圭峯等。製造章疏開演流通。亦如波斯善能別寶。

十溥融無礙門 溷然無內外。和融上下平。義曰。溥也廣也。大也。廣收前九門一多差別之法。義並大包三乘權實頓漸之性相也。融者和也。謂融前二門一多重重。主伴同時無有罣礙。然一是義本。為生髮後門之初基。十是總門。是收攝前法庫藏。又十是圓數。攝事事而皆圓。故曰溥融。大經幽趣罄竭斯門。照法界無盡之重關。容純真差別之群像。

主伴同時請高著眼 不因師指。幾乎蹉過。

主伴兩無差聖凡共一家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此頌主伴難分凡聖體一。唯顯溷融無礙玄寂獨存。

虛空用有際 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此頌事法體空用也。普賢雲。虛空可量風可系。

纖芥體無涯 一塵稱理。豈有邊涯。此頌芥納須彌體無邊畔。經云。毛孔容受彼諸剎。諸剎不能遍毛孔。清涼雲。觀佛境於塵毛。此正結顯溥融無礙。是佛不可思議無盡功德矣窮得根源妙隨流任算沙隨流方得妙。住岸卻迷人。此頌窮究觀門。精妙解達理事圓通。似枝枝而得本。如派派而逢源。何妨演教度生。豈礙分別名相。或逢上士。直指圓融之心。遇中下流。曲示行布之教。隨流得妙。從他入海算沙。徹法深根。就彼尋枝摘葉。運三觀無礙之智。盡[竺-二+卓]群機。與同體一極之悲。皆歸溥融之玄道。

深明杜順旨何必趙州茶 通明妙觀玄網。何必參禪問道。此頌帝心禪師集斯觀旨。撮華嚴之玄要。束為三重。設法界之妙門。通為一觀。諸經詮量不到。禪宗提唱莫及。雖言諗老直截。難比溥融無礙也。噫嘗聞有語云。若人會得法界觀。參禪了一半。宗湛以此評之。應雲。深明杜順旨。好喫趙州茶。何則昔有僧到趙州。州雲。曾到此間麼。僧雲。曾到。州雲。喫茶去。後又有僧到。亦云。曾到此間麼。僧雲。不曾到。州雲。喫茶去。院主問州雲。曾到底也教喫茶去。不曾到也教喫茶去。尊意何如。州喚院主。院主應喏。州雲。喫茶去。諸仁者看他趙州古佛雖是用此一機慣得其便。不妨於一椀茶上普接三根。遂使諸方點頭。相許唯有夷門。為甚麼道。何必趙州茶。若也點檢得出。便見掃除玄妙塵埃吐盡佛法氣味。苟或未究玄宗。應須仔細淘汰參教。宗說俱通。方是溥融無礙智矣。

釋夷門絕筆讚曰。

法爾不爾 教恁麼不恁麼。

不爾法爾 不恁麼卻恁麼。

普賢慚惶 道非行得一場麼[怡-台+羅]。

文殊失利 體絕群像能知智亡。

釋古德頌曰。

 法界華嚴大道場  兼身在內讚歎不及
 纖毫不動一齊彰  依正同現水月道場
 古今殊異無來往  三世不遷目前可驗
 延促何曾有短長  一念萬年體絕增減
 主伴互參猶帝網  一多交涉卷舒自在
 聖凡交徹類燈光  染淨融通殊無障礙
 毘盧本絕多端相  光照無弘玄寂體一
 青即青兮黃即黃  隨緣成德應物現形

謬釋慶終戲筆書偈。

 露滴天地冷  夷門水月清
 終南幽隱處  石虎嘯風生

注法界觀門頌

華嚴七字經題法界觀三十門頌卷下


上篇:注華嚴法界觀門

下篇:原人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諸宗部目錄

譔集百緣經

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菩薩授記品第一 (一)滿賢婆羅門遙...

普賢行願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

【註音版】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高峰原妙禪師禪要

高峰和尚禪要 侍 者 持 正 錄 參學直翁居士 洪喬...

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斷際心要 河東裴休集並序 有大禪師。法諱希運。住洪州...

大乘入道次第

大乘入道次第一卷 沙門智周撰  稽首無等善調御  能...

菩提心義

菩提心義(海運) 菩提之心。成佛之本。發起之相。具在...

善思童子經

善思童子經卷上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如是我聞: 一...

早課(朝時課誦)

●大佛頂首楞嚴神咒 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三稱) 妙湛...

讚禮地藏菩薩懺願儀

明菩薩沙彌古吳智旭述 行者淨身口意。至尊像前。應念...

佛說鬼問目連經

佛說鬼問目連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 一...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

靈峰藕益大師宗論卷第一之一 古歙門人成時編輯 【願文...

佛說巨力長者所問大乘經

佛說巨力長者所問大乘經卷上 宋西天同譯經寶法大師賜...

【註音版】地藏菩薩本願經

根據弘化社《地藏菩薩本願經》流通本印本校對註音。...

阿那邠邸化七子經

阿那邠邸化七子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

大莊嚴法門經

大莊嚴法門經卷上(亦名文殊師利神通力經,亦名勝金色...

【佛教詞典】三種律儀

別解脫律儀、靜慮律儀、無漏律儀。別解脫律儀之別解脫...

【佛教詞典】枳哩枳哩真言

(真言)降三世明王之真言,建立曼荼羅及揀擇地法曰:...

印光大師家教觀之淺探

在中國近現代佛教史上,印光大師(18611940)是一位舉...

五種不淨觀戒掉肉食

現在有些人覺得吃素很難。其實這有些方便的方法,要作...

不要輕易地離開家庭,讓家裡生煩惱

問: 本人已六十多歲,念佛多年,但家人不接受,本人想...

欺負弱小猶如為自己挖坑

佛經裡經常用一句話形容佛的功德:如大調象,亦如沉淵...

要包容不要包庇

包容別人不容易,需要有耐心,因為當我們受到打擊或是...

以真空妙有來調伏內心,這才是真正的阿練若

在唯識的教法當中,把勝義的道理分成四種: 第一個,世...

如何讓自己一心不亂,增強記憶力

問: 一、在修行的過程中如何讓自己一心不亂?二、怎...

往生是活著去還是死後去

問: 請問,當人往生去極樂世界時,是活著去或死後去...

賄賂閻王

從前有個國王,每天從早到晚,滿腦子盤算的都是錢財女...

情執是苦惱的原因

情執是苦惱的原因,放下情執,你才能得到自在。 人類所...

一聲南無佛

在佛住世的時候,有一個老人來這個廟上出家;佛不在廟...

怕犯戒,所以遲遲不敢受戒該怎麼辦

問: 弟子想受五戒,又害怕犯了戒律尤其是妄語,所以遲...

【視頻】《心經》念誦儀軌

《心經》念誦儀軌

【視頻】占察善惡業報經(女聲讀誦)

占察善惡業報經(女聲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