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般涅槃經後分

大唐南海波凌國沙門若那跋陀羅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般涅槃經後分卷上

大唐南海波凌國沙門若那跋陀羅譯

憍陳如品餘

爾時,須跋陀羅從佛聞說大般涅槃甚深妙法,而得法眼,見法清淨,愛護正法,已捨邪見,於佛法中深信堅固;即從如來,欲求出家。佛言:「善哉,善哉!須跋陀羅!善來比丘,悅可聖心,善入佛道。」於是,須跋陀羅歡喜踴躍,忻慶無量,即時鬚髮自落,而作沙門,法性智水灌注心原,無復縛著,漏盡意解,得羅漢果。

須跋陀羅既證果已,即前佛所,瞻仰尊顏,頭面禮足,偏袒右肩,右膝著地長跪合掌,悲喜交流,深自悔責在昔罪咎,而白佛言:「世尊!恨我毒身久劫已來常相欺惑,令我長沒無明邪見,淪溺三界外道法中,痛哉!苦哉!為害滋甚。今大喜慶,蒙如來恩,得入正法。世尊智慧大海,慈愍無量,竊自惟忖,累劫碎軀未能報此須臾之恩。」須跋陀羅說是語已,悲泣流淚,不能自裁,復白佛言:「世尊!我年老邁,餘命無幾,未脫眾苦,行苦遷逼。唯願世尊少住教誡,哀愍救護,莫般涅槃。」爾時世尊默然不許。

須跋陀羅不果所請,愁憂熱惱,高聲唱曰:「苦哉!苦哉!世間虛空,世間虛空。如何於今大怖即至,熱惱流行?哀哉!哀哉!眾生福盡,正慧眼滅。」復更流淚、悲號、哽咽,遍體血現,發聲大哭,於如來前舉身投地,慌亂濁心,昏迷悶絕。久乃甦醒,涕淚哽咽,而白佛言:「世尊!我今不忍見於如來入般涅槃,中心痛切難任裁抑。我自何能,與此壞器毒身共住?今前寧可先自速滅,唯願世尊後當涅槃。」爾時須跋陀羅說是語已,悲戀哽咽,於是時頃,即入涅槃。

爾時,不可說不可說無數億恆河沙諸大菩薩、比丘、比丘尼,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同聲唱言:「苦哉!苦哉!如何正覺一旦捨離,無主、無歸、無依、無趣。」追思戀慕,悲感號泣,互相執手搥胸,悶絕迷失諸方,哀慟三千大千世界。

爾時,世尊出八種聲普告大眾:「莫大號哭猶如嬰兒,各相裁抑,勿自亂心。汝等於此行苦生死大海,勤修淨心,莫失念慧,疾求正智,速出諸有。三界受身苦輪無際,無明郎主、恩愛魔王役使身心,策為僮僕,遍緣境界造生死業,貪、恚、狂癡,念念傷害,無量劫來常受苦惱。何有智者不反斯原?汝等當知,我曠劫來已入大寂,無陰、界、入,永斷諸有,金剛寶藏常樂我淨。我今於此顯難思議現方便力,入大涅槃,示同世法,欲令眾生知身如電,生戀慕心,生死瀑河漂流速疾,諸行輪轉法應如是。如來涅槃,甚深!甚深!不可思議!乃是諸佛、菩薩境界,非諸聲聞、緣覺所知。」

佛復告諸大眾:「是須跋陀羅,已曾供養恆河沙佛,於諸佛所深種善根;以本願力,常在尼乾外道法中,出家修行,以方便慧誘進邪見失道眾生,令入正智。須跋陀羅乘本願力,今得遇我,最後涅槃,得聞正法;既聞正法,得羅漢果;既得果已,復入涅槃。自我得道度阿若憍陳如,最後涅槃度須跋陀羅,吾事究竟,無復施為;設我久住,無異今也。」爾時,世尊說是語已,即噓長嘆唱言:「善哉,善哉!須跋陀羅為報佛恩,汝等大眾應當供養其尸,安立塔廟。」

爾時,大眾惆悵慘結,掩淚裁抑,即依佛教,以香木、蘇油茶毘其尸。須跋陀羅當焚尸時,即於火中放大光明,現十八變,身上出水、身下出火;右脇出火、左脇出水;小復現大、大復現小;滿虛空中。爾時,無量大眾及諸外道邪見眾生髮菩提心,得入正見。須跋陀羅現神變已,還復火中。茶毘已訖,是時大眾悲感傷悼,收取舍利起塔供養。

大般涅槃經遺教品第一

爾時,佛告阿難普及大眾:「吾滅度後,汝等四眾當勤護持我大涅槃。我於無量萬億阿僧祇劫,修此難得大涅槃法,今已顯說,汝等當知,此大涅槃乃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金剛寶藏,常樂我淨周圓無缺。一切諸佛於此涅槃而般涅槃,最後究竟,理極無遺。諸佛於此放捨身命,故名涅槃。汝等欲得決定真報佛恩;疾得菩提、諸佛摩頂;世世所生不失正念;十方諸佛常現其前,晝夜守護;令一切眾得出世法;當勤修習此涅槃典。」

佛復告阿難:「吾未成佛,示入欝頭藍弗外道法中,修學四禪八定,受行其教。吾成佛來毀呰其法,漸漸誘進,最後須跋陀羅皆入佛道。如來以大智炬燒邪見幢,如乾草葉投大火焰。阿難!今我親戚諸釋種子吾甚憂念,我涅槃後,汝當精勤以善教誡我諸眷屬,授與妙法深心誨誘,勿得調戲放逸散心,入諸境界受行邪法,未脫三界世間痛苦,早求出離於此五濁愛慾之中。應生憂畏無救護想,一失人身難可追復,畢此一形常須警察,無常大鬼情求難脫。憐愍眾生莫相殺害、乃至蠢動,應施無畏。身業清淨常生妙土,口業清淨離諸過惡,莫食肉、莫飲酒,調伏心蛇令入道果。深思行業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三世因果循環不失,此生空過後悔無追。涅槃時至,示教如是。」

爾時阿難聞佛語已,身心戰動,情識恾然,悲哽喑咽,深沒憂海,舉體迷悶,昏亂濁心,投如來前猶如死人。爾時,阿泥樓逗安慰阿難,輕其愁心,而語之言:「咄哉!何為愁苦?如來涅槃時至,今日雖有,明旦則無。汝依我語,諮啟如來,如是四問:『佛涅槃後,六群比丘行污他家,惡性車匿,云何共住而得示教?如來在世以佛為師,世尊滅後以何為師?若佛在世依佛而住,如來既滅依何而住?如來滅後,結集法藏,一切經初,安何等語?』」

爾時,阿難如從夢中,聞阿泥樓逗安慰其心,令致四問,漸得醒悟,哀不自勝,具陳上問而以白佛。

佛告阿難:「何為憂苦悲哀乃爾?諸佛化周,施為已訖,法歸是處。善哉,善哉!阿難!汝致四問為最後問,能大利益一切世間。汝等諦聽,善思念之。」「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佛告阿難:「如汝所問,佛涅槃後,六群比丘、惡性車匿,行污他家,云何共住而得示教?阿難!車匿比丘其性鄙惡,我涅槃後,漸當調伏其心柔和,捨本惡性。阿難!我弟難陀具極重欲,其性鄙惡,如來以善方便,示教利喜,知其根性,以波若慧為說十二因緣。所謂無明緣行,行緣識,乃至老、死、憂悲苦惱,皆是無明憎愛叢林。一切行苦彌滿三界、遍流六道,大苦根本無明所起,以波若慧示以性淨,諦觀根本,即斷諸有過患無明。根本滅故無明滅,無明滅則行滅,乃至老、死、憂悲苦惱皆滅。得此觀時,攝心定住,即入三昧。以三昧力得入初禪,漸漸次第入第四禪,繼心正念。如是修習,然後自當得證上果,離三界苦。阿難!爾時難陀比丘深生信心,依我教法,勤心修習,不久即得阿羅漢果。阿難!我涅槃後,汝當依我教法正觀,教示六群車匿比丘,深心依此清淨正法,不久自當得證上果。

「阿難!當知皆因無明,增長三界生死大樹、飄沒愛河,眾苦長夜黑闇,崖下繞生死柱。六識為枝、妄念為本,無明波浪心識策使,遊戲六塵種苦惱芽,無能制者,自在如王。是故我言,無明郎主,念念傷害,眾生不覺,輪轉生死。阿難!一切眾生為此無明起諸愛結,我見覆蔽,八萬四千煩惱郎主役使其身,身心破裂,不得自在。阿難!無明若滅,三界都盡,以是因緣,名出世人。阿難!若能諦觀十二因緣,究竟無我,深入本淨,即能遠離三界大火。阿難!如來是真語者,說誠實言,最後付囑,汝當修行。

「阿難!如汝所問,佛去世後,以何為師者?阿難!尸波羅蜜戒是汝大師,依之修行,能得出世甚深定慧。

「阿難!如汝所問,佛涅槃後,依何住者?阿難!依四念處嚴心而住:觀身性相同於虛空,名身念處;觀受不在內外、不住中間,名受念處;觀心但有名字,名字性離,名心念處;觀法不得善法、不得不善法,名法念處。阿難!一切行者,應當依此四念處住。

「阿難!如汝所問,如來滅後,結集法藏,一切經初,安何等語者?阿難!如來滅後,結集法藏,一切經初,當安『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某方、某處,與諸四眾,而說是經。』」

爾時,阿難復白佛言:「若佛在世,若涅槃後,有信心檀越以金、銀、七寶、一切樂具,奉施如來,云何舉置?」

佛告阿難:「若佛現在,所施佛物,僧眾應知;若佛滅後,一切信心所施佛物,應用造佛形像,及造佛衣、七寶幡蓋、買諸香油、寶花以供養佛。除供養佛,餘不得用,用者即犯盜佛物罪。」

阿難復白佛言:「若佛現在,若復有人以金、銀、七寶、房舍、殿堂、妻子、奴婢、衣服、飲食、一切樂具,深心恭敬,禮拜供養如來;佛涅槃後,若復有人,以金、銀、七寶、妻妾、奴婢、衣服、飲食、一切樂具,供養如來形像,深心恭敬,禮拜供養。世尊!如是二人深心供養,所得福德何者為多?」

佛告阿難:「如是二人,皆以深心供養,所得福德其福無異。何以故?雖佛滅後,法身常存,是以深心供養,其福正等。」

阿難復白佛言:「若佛現在,若復有人,還以深心,如上供養、恭敬如來;佛涅槃後,若復有人,還以深心,如上供養、恭敬全身舍利。世尊!如是二人,所得福德何者為多?」

佛告阿難:「如是二人,得福正等,功德廣大,無量無邊,乃至畢苦,其福不盡。」

阿難復白佛言:「若佛現在,若復有人,如上深心,一切供養、恭敬如來;佛涅槃後,若復有人,如上深心,供養、恭敬半身舍利。世尊!如是二人,所得福德何者為多?」

佛告阿難:「如是二人,深心供養,得福無異,所得福德無量無邊。阿難!若佛滅後,若復有人,深心供養如來舍利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萬分之一、恆河沙分之一,乃至如芥子許,皆以深心供養、恭敬、尊重、讚歎;若佛現在,若復有人,深心供養、恭敬如來。如是二人,所得福德皆悉無異,其福無量不可稱計。阿難當知,若佛現在、若涅槃後,若復有人深心恭敬、供養、禮拜、尊重、讚歎,如是二人,所得福德無二無別。」

佛告阿難及諸大眾:「我涅槃後,天上、人間一切眾生,得我舍利,悲喜交流,哀感欣慶,恭敬、禮拜、深心供養,得無量無邊功德。阿難!若見如來舍利即是見佛、見佛即是見法、見法即是見僧、見僧即見涅槃。阿難!當知以是因緣,三寶常住,無有變易,能為眾生作歸依處。」

阿難復白佛言:「佛涅槃後,一切大眾依何法則,茶毘如來,而得舍利,深心供養?」佛告阿難:「我般涅槃,汝等大眾當依轉輪聖王茶毘方法。」阿難復白:「轉輪聖王茶毘法則,其事云何?」

佛告阿難:「轉輪聖王命終之後,經停七日,乃入鐵棺。既入棺已,即以微妙香油注滿棺中,閉棺令密。復經七日,從棺中出,以諸香水灌洗、沐浴;既灌洗已,燒眾名香而以供養;以兜羅綿遍體儭身,然後即以無價上妙白[疊*毛]千張,次第相重,遍纏王身。既已纏訖,以眾香油滿鐵棺中,聖王之身爾乃入棺。密閉棺已,載以香木、七寶車上,其車四面垂諸瓔珞、一切寶絞,莊嚴其車,無數花幡、七寶幢蓋、一切妙香、一切天樂,圍繞供養。爾乃純以眾妙香木表裡文飾,微妙香油茶毘轉輪聖王之身。茶毘已訖,收取舍利,於都城內四衢道中起七寶塔,塔開四門,安置舍利,一切世間所共瞻仰。

「阿難!其轉輪王以少福德紹此王位,未脫諸有,具足五欲、妻妾、婇女、惡見、三毒,一切煩惱諸結使等,未斷一毫,命終之後,世間猶乃如是法則,起塔供養一切瞻仰。阿難!何況如來已於無量無邊無數阿僧祇劫,永捨五欲、妻妾、婇女,於世間法已作霜雹。難勤能勤、難行能行,一切菩薩出世苦行,勤苦修習;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行之道,甚深微妙清淨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六波羅蜜,無不具足。修習如來十力、大悲、四無所畏、三解脫門、十八大空、六通、五眼、三十七品、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一切諸佛壽命、一切淨佛國土、一切成就眾生、一切難行苦行、一切攝善法戒、一切攝眾生戒、一切攝律儀戒、一切功德、一切智慧、一切莊嚴、一切大願、一切方便,如是等不可思議福德智慧,皆已成就,無不具足。斷除一切不善、斷除一切煩惱、斷除一切煩惱餘習,通達四諦十二因緣,於菩提樹降伏四魔,成就種智,如是妙法悉修習已;爾乃一切諸佛唱言:『善哉!善哉!』同以法性智水灌法身頂,乃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是因緣,我今號天人師十方種覺至極世尊、天上人間無與等者,等視眾生如羅睺羅,故名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憐愍世間,化緣周畢,為眾生故,今入涅槃,隨世間法,如轉輪王,為令眾生普得供養。

「阿難!我入涅槃,如轉輪王,經停七日,乃入鐵棺,以妙香油注滿棺中,密蓋棺門,其棺四面應以七寶間雜莊嚴,一切寶幢香花供養。經七日已,復出鐵棺;既出棺已,應以一切眾妙香水灌洗、沐浴如來之身;既灌洗已,以上妙兜羅綿遍體纏身,次以微妙無價白[疊*毛]千張,復於綿上,纏如來身,又入鐵棺。復以微妙香油盛滿棺中,閉棺令密,爾乃純以微妙牛頭栴檀、沉水、一切香木盛七寶車,一切眾寶以為莊嚴,載以寶棺至茶毘所,無數寶幢、無數寶蓋、無數寶衣、無數天樂、無數香花,週遍虛空,悲哀供養。一切天人、無數大眾,應各以栴檀、沉水、微妙香油茶毘如來,哀號戀慕。茶毘已訖,天人四眾收取舍利,盛七寶瓶,於都城內四衢道中,起七寶塔供養舍利,能令眾生得大功德,離三有苦至涅槃樂。阿難當知,一切四眾起佛舍利七寶塔已,應當更起三塔供養:所謂辟支佛塔、阿羅漢塔、轉輪王塔,為令世間知歸依故。」

阿難白佛言:「如來出世悲愍眾生,顯示十力、大悲、四無所畏、十二因緣、四諦之法、三解脫門,八種梵音雷震三界、五色慈光遍照六道,隨順眾生心業所轉,或得四果三乘所行、或證無漏無為緣覺之道、或入無滅無生菩薩之地、或得無量諸陀羅尼、或得五眼、或得六通、或脫三惡、或出八難、或離人天三界之苦。如來慈力清淨、如來解脫法門不可思議,乃至涅槃,一切世間人天四眾起七寶塔,供養舍利得大功德,能令眾生脫三界苦、入正解脫。以是因緣,佛般涅槃,一切世間人天大眾,報佛甚深無量慈恩,起七寶塔供養舍利,理應如是。世尊!其餘三塔於諸眾生得何等利,而令起立恭敬供養?」

佛告阿難:「其辟支佛,悟法因緣,入深法性,已脫諸有一切過患,能為人天而作福田,以是因緣,起塔供養,所得福德次於如來,能令眾生皆得妙果。阿難!其阿羅漢,於三界中,生分已盡,不受後有,梵行已立,能為世間而作福田,是故應當起塔供養,所得福德次辟支佛,亦令眾生皆得解脫。阿難!其轉輪王,雖未解脫三界煩惱,福德力故,治四天下,而以十善化育群生,是諸眾生之所尊敬,以是四眾起塔供養,所得福德亦復無量。」

阿難白佛言:「佛般涅槃,一切四眾,當於何所茶毘如來,得收舍利?唯願示教。」

佛告阿難:「佛般涅槃,一切四眾,若於拘尸城內茶毘如來,其城中人皆紹王位,則相討罰諍訟無量,亦令一切得福階差。阿難!一切四眾可於城外茶毘如來!為令世間得福等故。」

阿難白佛言:「佛入涅槃,茶毘已訖,一切四眾收取舍利,安置寶瓶,當於何所起七寶塔,一切皆得深心供養?唯願示教。」

佛告阿難:「佛般涅槃,茶毘既訖,一切四眾收取舍利置七寶瓶,當於拘尸那伽城內四衢道中起七寶塔——高十三層,上有相輪,一切妙寶間雜莊嚴,一切世間眾妙花幡而嚴飾之,四邊欄楯七寶合成,一切莊挍靡不週遍,其塔四面面開一門,層層間次窓牖相當——安置寶瓶如來舍利,天人四眾瞻仰供養。阿難!其辟支佛塔應十一層,亦以眾寶而嚴飾之。阿難!其阿羅漢塔成以四層,亦以眾寶而嚴飾之。阿難!其轉輪王塔,亦七寶成,無復層級。何以故?未脫三界諸有苦故。」

爾時,阿泥樓逗白佛言:「佛涅槃後,茶毘已訖,一切天人四部大眾,如何分佈如來舍利,而得供養?」

爾時,佛告阿泥樓逗:「我般涅槃,汝等天人取佛舍利,以平等心分佈三界、一切六道,世間供養。」

爾時,釋提桓因白佛:「我今從佛,敬請如來半身舍利,而我深心願供養故。」

佛告天帝:「如來等視眾生如羅睺羅,汝不應請半身舍利。何以故?平等利祐諸眾生故。」佛告天帝:「我今與汝右邊上頷一牙舍利,可於天上起塔供養,能令汝得福德無盡。」

爾時,天人、一切大眾悲哀流淚,不能自裁。爾時,世尊普告四眾:「佛般涅槃,汝等天人莫大愁惱。何以故?佛雖涅槃,而有舍利常存供養。復有無上法寶——修多羅藏、毘那耶藏、阿毘達磨藏——以是因緣,三寶、四諦常住於世,能令眾生深心歸依。何以故?供養舍利即是佛寶,見佛即見法身,見法即見賢聖,見賢聖故即見四諦,見四諦故即見涅槃,是故當知三寶常住,無有變易,能為世間作歸依故。」

佛復告諸大眾:「汝等莫大愁苦,我今於此垂欲涅槃,若戒、若歸、若常、無常、三寶、四諦、六波羅蜜、十二因緣,有所疑者,當速發問,為究竟問。佛涅槃後,無復疑悔。」三過告眾。

爾時,四眾憂悲苦惱,哽咽流淚,痛切中心追思戀慕,愁毒悶絕,佛神力故,掩淚寂然,無發問者。何以故?一切四眾已於戒、歸、三寶、四諦,通達曉了,無有疑故。

爾時,世尊知諸四眾無復餘疑,嘆言:「善哉,善哉!汝等四眾已能通達三寶、四諦無有疑也,猶如淨水洗蕩身垢;汝等當勤精進,早得出離,莫生愁惱迷悶亂心。」

爾時,世尊於師子座以真金手卻身所著僧伽梨衣,顯出紫磨黃金師子胸臆,普示大眾,告言:「汝等一切天人大眾,應當深心看我紫磨黃金色身。」爾時,四眾一切瞻仰大覺世尊真金色身,目不暫捨,悉皆快樂,譬如比丘入第三禪,難生是中。

爾時,世尊以黃金身示大眾已,即放無量無邊百千萬億大涅槃光,普照十方一切世界,日月所照無復光明。放是光已,復告大眾:「當知如來為汝等故,累劫勤苦,截身手足,盡修一切難行、苦行,大悲本願於此五濁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此金剛不壞紫磨色身,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無量光明,普照一切,見形遇光,無不解脫。」佛復告諸大眾:「佛出世難如優曇花,希有難見。汝等大眾,最後遇我,為於此身不生空過。我以本誓願力,生此穢土,化緣周畢,今欲涅槃。汝等以至誠心看我紫磨黃金色身,汝當修習如是清淨之業,於未來世得此果報。」

爾時,世尊如是三反,慇勤三告,以真金身示諸大眾。即從七寶師子大床,上昇虛空高一多羅樹,一反告言:「我欲涅槃,汝等大眾,看我紫磨黃金色身。」如是展轉,高七多羅樹,七反告言:「我欲涅槃,汝等大眾,應當深心看我紫磨黃金色身。」從空中下坐師子床,復告大眾:「我欲涅槃,汝等深心看我紫磨黃金色身。」

爾時,世尊從師子床復昇虛空,高一多羅樹,復告大眾:「我欲涅槃,汝等深心看我紫磨黃金色身。」如是展轉,高七多羅樹,七反告言:「我欲涅槃,汝等大眾,看我紫磨黃金色身。」從空中下坐師子床,復告大眾:「我欲涅槃,汝等深心看我紫磨黃金色身。」

爾時,世尊從師子床復昇虛空,高一多羅樹,復告大眾:「我欲涅槃,汝等深心看我紫磨黃金色身。」如是展轉,高七多羅樹,七反告言:「我欲涅槃,汝等深心看我紫磨黃金色身。」從空中下坐師子床,復告大眾:「我欲涅槃,汝等深心看我紫磨黃金色身。」

爾時,世尊顯出如來紫磨黃金色身,普示大眾,如是三反,上昇虛空,高七多羅樹;三反從空中下,坐師子床;如是慇勤二十四反,告諸大眾:「我欲涅槃,汝等深心看我金剛堅固不壞、紫磨黃金無畏色身,如優曇花難可值遇。汝等當知,我欲涅槃。汝等應當以至誠心,看我紫磨黃金色身,如熱渴人遇清冷水,飲之令飽,無復餘念;汝等大眾,亦復如是。我欲涅槃,汝等大眾,應當深心瞻仰,為是最後見於如來,自此見已,無復再覩。汝等大眾,瞻仰令足,無復後悔。」佛復告諸大眾:「我涅槃後,汝等大眾,應廣修行,早出三有,勿復懈怠、散心放逸。」

爾時,一切世界天人四眾遇涅槃光,瞻仰佛者,一切三塗、八難、世間人天所有煩惱、四重、五逆、極惡罪咎,永滅無餘,皆得解脫。

爾時,世尊顯出紫磨黃金色身,慇勤相告,示大眾已,還舉僧伽梨衣如常所披。

大般涅槃經應盡還源品第二

佛復告諸大眾:「我今時至,舉身疼痛。」說是語已,即入初禪,以涅槃光遍觀世界,入寂滅定。

爾時,世尊所言未訖即入初禪、從初禪出入第二禪、從二禪出入第三禪、從三禪出入第四禪、從四禪出入虛空處、從空處出入無邊識處、從識處出入不用處、從不用出入非想非非想處、從非非想處出入滅盡定;從滅盡定出還入非想非非想處、從非非想出入不用處、從不用出入無邊識處、從無邊識處出入虛空處、從空處出入第四禪、從四禪出入第三禪、從三禪出入第二禪、從二禪出入第一禪。

爾時,世尊如是逆順入諸禪已,普告大眾:「我以甚深波若遍觀三界一切六道,諸山、大海、大地含生,如是三界,根本性離,畢竟寂滅,同虛空相。無名、無識,永斷諸有,本來平等,無高下想。無見、無聞、無覺、無知,不可繫縛、不可解脫。無眾生、無壽命,不生、不起、不盡、不滅。非世間、非非世間,涅槃、生死皆不可得,二際平等。等諸法故,閑居靜住無所施為,究竟安置必不可得。從無住法,法性施為,斷一切相,一無所有。法相如是,其知是者,名出世人;是事不知,名生死始。汝等大眾,應斷無明、滅生死始。」

爾時,世尊說是語已,復入超禪,從初禪出入第三禪、從三禪出入虛空處、從虛空出入無所有處、從無所有出入滅盡想定;從滅盡定出次第還入至非想非非想處、從非非想出入無邊識處、從識處出入第四禪、從四禪出入第二禪、從二禪出入於初禪。

如是逆順入超禪已,復告大眾:「我以摩訶般若遍觀三界有情、無情,一切人法,悉皆究竟,無繫縛者、無解脫者。無主、無依,不可攝持。不出三界,不入諸有。本來清淨無垢、無煩惱,與虛空等,不平等、非不平等,盡諸動念,思想心息,如是法相,名大涅槃。真見此法,名為解脫,凡夫不知,名曰無明。」

作是語已,復入超禪,從初禪出乃至入滅盡定、從滅盡定出乃至入初禪。如是逆順入超禪已,復告大眾:「我以佛眼遍觀三界一切諸法,無明本際性本解脫,於十方求了不能得,根本無故,所因枝葉皆悉解脫。無明解脫故,乃至老、死皆得解脫。以是因緣,我今安住常寂滅光,名大涅槃。」

爾時,阿難無極悲哀、憂愁、痛苦、心狂慌亂、情識昏迷,如重醉人都無知覺,不見四眾,不知如來已入涅槃、為未涅槃?

爾時,世尊如是三過從超入諸禪定遍觀法界,普為大眾三反說法,如來如是展轉二十七反,入諸禪定。阿難以不知故,佛入一禪即致一問,如是二十七反,問阿泥樓逗:「佛已涅槃、為未涅槃?」阿泥樓逗深知如來入諸禪定,二十七反皆答阿難:「佛未涅槃。」爾時,一切大眾皆悉慌亂,都不覺知如來涅槃、為未涅槃?

爾時,世尊三反入諸禪定,三反示誨眾已,於七寶床右脇而臥,頭枕北方、足指南方、面向西方、後背東方,其七寶床微妙瓔珞以為莊嚴,娑羅樹林四雙八隻——西方一雙在如來前、東方一雙在如來後、北方一雙在佛之首、南方一雙在佛之足。爾時,世尊娑羅林下寢臥寶床,於其中夜入第四禪,寂然無聲。於是時頃,便般涅槃。大覺世尊入涅槃已,其娑羅林東西二雙合為一樹、南北二雙合為一樹,垂覆寶床蓋於如來,其樹即時慘然變白,猶如白鶴,枝葉、花果、皮幹悉皆爆裂墮落,漸漸枯悴,摧折無餘。

爾時,十方無數萬億恆河沙普佛世界一切大地皆大震動,出種種音唱言:「苦哉!苦哉!世界空虛。」演出無常苦空哀嘆之聲。爾時,十方世界一切諸山——目真隣陀山、摩訶目真隣陀山、鐵圍山、大鐵圍山、諸須彌山、香山、寶山、金山、黑山、一切大地所有諸山——一時震裂,悉皆崩倒,出大音聲,震吼世界,唱言:「苦哉!苦哉!如何一旦世間孤露,慧日滅沒大涅槃山?一切眾生喪真慈父,失所敬天無瞻仰者。」爾時,十方世界一切大海,悉皆溷濁沸湧濤波,出種種音唱言:「苦哉!苦哉!正覺已滅,眾生罪苦,長夜久流生死大海,迷失正路何由解脫?」爾時,一切江河、溪澗、溝壑、川流、泉源、渠井、浴池,悉皆傾覆,水盡枯涸。

爾時,十方世界大地虛空,寂然大闇,日月精光悉無復照,黑闇愁惱彌布世界。於是時間,忽然黑風鼓怒驚振,吹扇塵沙彌闇世界。爾時大地一切卉木、藥草、諸樹、花果、枝葉,悉皆摧折,碎落無遺。

於是時頃,十方世界一切諸天,遍滿虛空,哀號悲嘆,震動三千大千世界;雨無數百千種種上妙天香天花,遍滿三千大千世界,[卄/積]高須彌供養如來;於上空中復雨無數天幢、天幡、天瓔珞、天軒蓋、天寶珠,遍滿虛空,變成寶台,四面珠瓔、七寶絞絡,光明華彩,供養如來;於上空中復奏無數微妙天樂,鼓吹絃歌,出種種音,唱言:「苦哉!苦哉!佛已涅槃,世界空虛,群生眼滅,煩惱羅剎大欲流行,行苦相續痛輪不息。」

爾時,阿難心慌迷悶,都不覺知,不識如來已入涅槃、未入涅槃?唯見非恆境界,復問樓逗:「佛涅槃耶?」樓逗答言:「大覺世尊已入涅槃。」爾時阿難聞是語已,悶絕躄地,猶如死人,寂無氣息,冥冥不曉。

爾時,樓逗以清冷水灑阿難面,扶之令起,以善方便而慰喻之,語阿難言:「哀哉!哀哉!痛苦奈何!奈何!莫大愁毒熱惱亂心。如來化緣周畢,一切人天無能留者。苦哉!苦哉!奈何!奈何!何期今日人天之師為事究竟,無能留者。奈何!我與汝等,且共裁抑。」復慰喻言:「阿難!佛雖涅槃,而有舍利、無上法寶常住於世,能為眾生而作歸依。我與汝等當勤精進,以佛法寶授與眾生,令脫眾苦,報如來恩。」爾時阿難聞慰喻已,漸得醒悟,哽咽流淚,悲不自勝。

其拘尸那城娑羅林間,縱廣三十二由旬,天人大眾皆悉遍滿,尖頭針鋒受無量眾,間無空缺不相障蔽。爾時,無數億菩薩一切大眾悉皆迷悶,昏亂濁心,都不覺知如來涅槃及未涅槃?唯見非恆變動,一時同問樓逗:「佛涅槃耶?」爾時,樓逗告諸大眾一切天人:「大覺世尊已入涅槃。」

爾時,無數一切大眾聞是語已,一時昏迷悶絕躄地,苦毒入心,阨聲不出,其中或有隨佛滅者、或失心者、或身心戰掉者、或互相執手哽咽流淚者、或常搥胸大叫者、或舉手拍頭自拔發者、或有唱言:「痛哉!痛哉!荼毒苦。」者、或有唱言:「如來涅槃一何疾哉!」或有唱言:「失我所敬天」者、或有嘆言:「世界空虛、眾生眼滅」者、或有嘆言:「煩惱大鬼已流行」者、或有嘆言:「眾生善芽種子滅」者、或有嘆言:「魔王欣慶解甲冑」者、或自呵責身心無常觀者、或有正觀得解脫者、或有傷嘆無歸依者、中有遍體血現流灑地者,如是異類殊音,一切大眾哀聲普震一切世界。

爾時,娑婆世界主尸棄大梵天王知佛已入涅槃,與諸天眾即從初禪飛空而下,舉聲大哭,流淚悲咽,投如來前,悶絕躄地,久乃穌醒;哀不自勝,即於佛前以偈悲嘆:

「世尊往昔本誓願,  為我等故居忍土,
 乃隱無量自在力,  貧所樂法度眾生。
 方便逐宜隨應說,  眾生無不受安樂,
 誘進令出三有苦,  究竟皆至涅槃道。
 如來慈母育眾生,  普飲眾生大悲乳,
 何期一旦忽捨離,  人天孤露無所依。
 痛哉眾生善種芽,  無天甘露令增長,
 善芽漸漸衰滅已,  罪業相牽墮惡道。
 奈何世界悉空虛,  眾生正慧眼已滅,
 既行無明黑闇中,  墮落三有淪溺苦。
 奈何眾生罪無救,  願依舍利得解脫,
 勸請如來大悲力,  救護令我脫苦地。
 何其痛哉此惡世,  如來棄我入涅槃。」

爾時,釋提桓因與諸大眾從空而下,唱言:「苦哉!苦哉!」發聲大哭,悲泣流淚,投如來前,悶絕躄地,久乃穌醒;悲哀哽咽,胡跪佛前,說偈哀嘆:

「如來歷劫行苦行,  普為我等群生故,
 得成無上正覺道,  等育眾生如一子。
 施法藥中為上藥,  療病醫中為勝醫,
 大慈悲雲蔭眾生,  甘露慧雨雨一切。
 慧日光照無明闇,  無明眾生見聖道,
 聖月慈光照六趣,  三有蒙光脫眾苦。
 何期於今捨大慈?  已入涅槃眾不見。
 本誓大悲今何在?  棄捨眾生如涕唾。
 我等一切諸眾生,  如犢失母必當死,
 四眾互相執手哭,  搥胸大哀動三界。
 苦哉苦哉諸有人,  如何一旦盡孤露,
 我等福盡苦何甚?  善芽燋燃無復潤。
 唯願法寶舍利光,  照我令脫三有苦。
 哀哉痛哉我等眾,  幾何重得見如來?」

爾時,樓逗悲哀號泣,傷悼無量,胡跪佛前,以偈悲讚:

「正覺法王育我等,  飲我法乳長法身,
 眾生法身未成立,  又復慧命少資糧。
 應以八音常演暢,  令眾聞已悉悟道;
 常放大慈五色光,  令眾蒙光皆解脫。
 如何今日永涅槃?  行苦眾生何依趣?
 苦哉!世尊捨大悲,  我等孤窮必當死。
 雖知世尊現方便,  我等無能不悲哀。
 四眾迷悶昏失心,  哀動天地震三界,
 世尊獨處大安樂,  眾生大苦欲何之?
 世尊往昔為我等,  眾劫舍頭截手足,
 得成無上正覺道,  不久住世即涅槃。
 我及四眾處無明,  魔王欣慶捨甲冑。
 哀哉世尊願大悲,  舍利慈光攝我等,
 伏請世尊愍四眾,  法寶流潤願不窮。
 我等不能即殞滅,  苟存餘命能幾何?
 苦哉痛切難堪忍,  重見世尊無復期。」

爾時,阿難悶絕漸醒,舉手拍頭,搥胸哽咽,悲泣流淚,哀不自勝,長跪佛前,以偈悲嘆:

「我昔與佛誓願力,  幸共同生釋種中,
 如來得成正覺道,  我為侍者二十載。
 深心敬養情未足,  一旦見棄入涅槃,
 痛哉!哀哉!荼毒苦,  無極長夜痛切心。
 我身未脫諸有網,  無明之[穀-禾+卵]未出離,
 世尊慧[此/束]未啄破,  如何見捨疾涅槃?
 我如初生之嬰兒,  失母不久必當死。
 世尊如何見放捨,  獨出三界受安樂?
 我今懺悔於世尊,  侍佛已來二十年,
 四威儀中多懈墮,  不能悅可大聖心。
 願正覺尊大慈悲,  施我甘露令安樂,
 我願窮盡未來際,  常覲世尊為侍者。
 唯願世尊大慈光,  一切世界攝受我,
 痛哉痛哉不可說!  喑咽何能陳聖恩?」

爾時,無數億恆河沙菩薩、一切世間天人大眾,互相執手,悲泣流淚,哀不自勝,各相裁抑。即皆自辦無數微妙香花、曼陀羅花、摩訶曼陀羅花、曼殊沙花、摩訶曼殊沙花、無數天上人間海岸栴檀沉水、百千萬種和香、無數香泥、香水、寶蓋、寶幢、寶幡、真珠、瓔珞,遍滿虛空,投如來前,悲哀供養。

爾時,拘尸城內男女大小一切人眾悲哀流淚,各辦無數微妙香花、幡蓋等,倍勝於前,投如來所,悲哀供養。爾時,四天王與諸天眾悲哀流淚,各辦無數香花、一切供養等,三倍於前,悲泣流淚,來詣佛所,投如來前,悲哀供養。五天如是倍勝於前;色界、無色界、諸天亦如是,倍勝供養。

大般涅槃經後分卷上


大般涅槃經後分卷下

大唐南海波凌國沙門若那跋陀羅譯

機感茶毘品第三

爾時,拘尸城內一切男女悲泣流淚,不知茶毘法則云何,問阿難言:「如來涅槃,如何法則可以茶毘?」爾時,帝釋具陳上事,而以答言:「如佛所說,依輪王法。」

爾時,拘尸城內一切人民悲泣流淚,摠入城中,即作金棺七寶莊嚴,即辦微妙無價白[疊*毛]千張、無數細軟妙兜羅綿,辦無數微妙栴檀沉水、百千萬種和香香泥香水、一切繒蓋幡花等,如雲遍滿在於空中,積高須彌。既辦已訖,悲哀流淚,將至佛所,投如來前,悲咽不勝,而申供養。爾時,拘尸城內一切人民及諸大眾重複悲哀,哽咽流淚,復持無量香花、幡蓋、一切供具,如雲遍滿空中,互相執手,搥胸哽咽,涕泣盈目,哀震大千,投如來前,悲哀供養。爾時,大眾悲哽喑咽,深重敬心,各以細妙白[疊*毛]障手,扶於如來入金棺中,注滿香油,棺門即閉。

爾時,拘尸城內一切士女貪福善心,相欲攝取如來功德,不令天人一切大眾同舉佛棺,即共詳議遣四力士,壯大無雙,脫其所著瓔珞、衣服,期心請舉如來聖棺,欲入城內,自申供養,盡其神力都不能勝。爾時,城內復遣八大力士,至聖棺所,脫所著衣,共擎佛棺,皆盡其神力都亦不得。拘尸城內復遣十六極大力士,來至棺所,脫所著衣,共舉佛棺,亦不能勝。

爾時,樓逗語力士言:「縱使盡城內人,男女大小,舉如來棺,欲入城內,亦不能得。何況汝等而能勝耶?汝等當請大眾及諸天力助汝舉棺,乃得入城。」樓逗所言未訖,爾時帝釋即持微妙大七寶蓋、無數香花、幢幡、音樂,與諸天眾悲泣流淚,垂在空中供養聖棺;至第六天及色界天,皆如帝釋供養聖棺。

爾時,世尊大悲普覆,令諸世間得平等心,得福無異。於娑羅林即自舉棺,昇虛空中,高一多羅樹,拘尸城內一切人民及諸世間人天大眾等共不得舉佛聖棺。

爾時,帝釋及諸天眾即持七寶大蓋、四柱寶台,四面莊嚴七寶瓔珞,垂虛空中,覆佛聖棺,無數香花、幢幡、瓔珞、音樂、微妙雜綵,空中供養;至第六天色界諸天,倍前帝釋覆佛聖棺及申供養。爾時,拘尸城內一切人民見佛聖棺昇在空中,搥胸大哭,悲咽懊惱。

爾時,一切天人於大聖尊寶棺前路,遍散七寶、真珠、香花、瓔珞、微妙雜綵,繽紛如雲,地及虛空悉皆遍滿,哀泣流淚,供養如來七寶靈棺,同聲唱言:「苦哉!苦哉!我等無福,舉佛聖棺遂不能得,我等孤露,何有善根?」

爾時,世尊大聖金棺於娑羅林虛空之中,徐徐乘空從拘尸城西門而入。爾時,拘尸城內一切士女,無數菩薩、聲聞、天人大眾,地及虛空悉皆遍滿,隨從如來大聖靈棺,互相執手,號聲大哭,搥胸叫喚,喑咽流淚,各持無數香花、寶幢、幡蓋,地及虛空悉皆遍滿,悲號哀嘆,供養靈棺。其拘尸那城一面縱廣四十八由旬,爾時如來七寶金棺徐徐乘空,從拘尸城東門而出、乘空右繞入城南門、漸漸空行從北門出、乘空左繞還從拘尸西門而入,如是展轉遶三匝已;乘空徐徐還入西門、乘空而行從東門出、空行左遶入城北門、漸漸空行從南門出、乘空右遶還入西門,如是展轉遶經四匝。如是左右遶拘尸城經於七匝。

爾時,七寶聖棺當入城時,一切大眾悲號哽咽,各持無數微妙香木、栴檀、沉水、一切寶香,文理香潔,普熏世界;復持無數寶幢、幡蓋、香花、瓔珞至茶毘所,悲哀供養。爾時,四天王及諸天眾悲泣流淚,各持天上上妙栴檀、沉水,表裡香潔,芬馥週遍,各五百根,大如車輪;復持一切寶香、寶幢、寶蓋、妙花、瓔珞至茶毘所,悲哀供養;第二天各一千根、第三天各二千、第四天各三千、第五天各四千、第六天各五千及幡花至茶毘所,悲哀供養。爾時,色界、無色諸天惟有香花至茶毘所,悲哀供養。

爾時,一切世間大眾各持微妙栴檀、沉水、香花、幡蓋至茶毘所,悲哀供養。爾時樓逗涕泣盈目,哀悼無極,從諸天人乞妙香木、栴檀、沉水,足六千根,文理香潔,芬馥週遍,至茶毘所,悲哀供養。

阿耨達池四面縱廣二百由旬,出四大河。佛初成道恆河北岸,一樹栴檀隨佛而生,大如車輪,高七多羅樹,香氣普熏,供養如來。其香樹神與樹俱生,常取此香供養於佛。佛入涅槃,此一檀樹即隨佛滅,皮葉俱落,神亦隨死。有諸異神取此香樹,送茶毘所,悲哀供養。

其地乃是三世諸佛茶毘之處,大覺世尊乘本願力亦於是處茶毘。是處有諸往古諸佛無量寶塔,金剛不壞堅固之處。爾時,如來大聖寶棺漸漸空行,至茶毘所,徐徐垂空,下安七寶床上,其床一切眾妙瓔珞、無價雜綵以為莊嚴。

於是時頃,復經七日,爾時拘尸城內一切士女、無數菩薩、聲聞、三十三天一切大眾,悲哀哽咽,持諸幡蓋、寶幢、香花,隨從佛棺經於七日,以佛神力,一切天人無飢渴想,一無思食,唯見哀泣、戀慕如來。既滿七日,大聖如來將欲出棺。爾時,拘尸城內一切士女、無數大眾復大哀泣,震動世界,復持香花、無數幢蓋、微妙天樂,投佛棺前,哀咽供養。是時大眾悲哽流淚,各以細微白[疊*毛]自障其手,深重敬心,從寶棺中扶於如來紫磨黃金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堅固不壞金剛之身,安詳而出,置七寶床。

爾時,大眾重大悲哀,聲震十方普佛世界,復持一切香花、繒蓋、音樂深心供養,悶絕哽咽,投如來前。是時,大眾復更悲咽,盈目流淚,各持無數香水、香泥,深重敬心,從頭至足,灌洗如來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無量福德、智慧莊嚴、金剛堅固、紫磨黃金不壞色身,復洗寶棺,微妙清淨。既灌洗已,是時大眾復大號哭,悲哀哽咽,燒微妙香,散七寶花,無數寶幢、幡蓋,地及虛空悉皆遍滿,悲哀號泣,供養如來。是時,大眾咸哀喑咽,即持無數妙兜羅綿,從頭至足,纏裹如來金剛色身。既纏身已,復以上妙無價白[疊*毛]千張,於兜羅上次第相重纏如來身。纏身已訖,是時大眾重大悲哀,號哭悶絕,復持香花、幡蓋、寶幢、音樂哽咽供養。是時,大眾哀泣流淚,深重敬心,各以白[疊*毛]障手,喑咽悲哽,共扶如來入寶棺中,注滿香油,棺門尋閉。

爾時,大眾重大悲哀,聲震世界,復持香花、幡蓋、音樂,號慟悲泣,供養寶棺。

爾時,一切大眾所集微妙香木積高須彌,芬馥香氣普薰世界,相重密次成大香樓,四面七寶莊嚴,幢蓋、幡花、瓔珞、雜綵遍空如雲,以為莊嚴,人天音樂悲哀供養。是時,天人大眾將欲舉棺,置香樓上,復大悲哀,搥胸大叫,聲震大千。復持幢蓋、香花、音樂悲哀供養。是時,大眾哀悼悲結,深重敬心,各以白[疊*毛]障手,共舉如來大聖寶棺,置於莊嚴妙香樓上,復大號泣,絕而復穌,唱言:「苦哉!苦哉!何期孤露無有依恃。」悲咽流淚,復散香花、寶幢、幡蓋、音樂、雜綵,一切盡心,悲哀供養。

爾時,如來大聖寶棺既上微妙寶香樓已,將欲舉火,茶毘如來。是時,大眾復大號哭,驚震大千,復更深重悲哀,供養大聖寶棺及妙香樓。爾時,一切大眾哀泣盈目,各持七寶香燭,大如車輪,焰彩光明,遍照世界。一時大哭茶毘香樓,哀震大千一切世界,復以香花遍滿供養。是時,寶燭至香樓所自然殄滅。是時,一切諸天復持無上七寶大燭焰光普照,悲哀流淚,投香樓所,皆悉殄滅。

爾時,一切海神持海中火七寶大燭、無數光焰,投香樓所亦皆殄滅。是時,大眾長時號哭,一切供養,不知如來何緣未畢,投火香樓,茶毘不燃?

爾時,世尊大悲普潤,待迦葉眾來至乃燃。時大迦葉與五百弟子在耆闍崛山,去拘尸城五十由旬,身心寂然,入於三昧。於正受中,倏爾心驚,舉身戰慄,從定中出,見諸山地皆大震動,即知如來已入涅槃。告諸弟子:「我佛大師入般涅槃,時經七日已入棺中。苦哉!苦哉!應當疾往至如來所。恐已茶毘,不得見佛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真淨色身。」迦葉以敬佛故,不敢飛空往如來所,即將弟子尋路疾行,悲哀速往,正滿七日,至拘尸城城東路首。

迦葉遇見一婆羅門執一天花,隨路而來。迦葉問言:「仁者何來?」答曰:「佛般涅槃,我於茶毘所來。」復問:「此是何花?」答言:「於茶毘所得此天花。」迦葉就乞,答言:「不得,我期將歸擬示六親家中供養。」迦葉就借著其頂上,便即悶絕,昏迷躄地,喑咽悲哽,良久乃蘇。即自惟忖:「於此號泣不見如來八十種好紫磨色身,何所追益?」即與弟子疾共前進,至拘尸城北門而入。

於其城中入一僧坊,見諸比丘叢聚一處,語迦葉言:「汝等遠來,深勞苦耶?安坐待食。」迦葉答言:「我之大師已入涅槃,我有何情安此待食?」諸比丘言:「汝師是誰?」答言:「汝不知耶?哀哉痛苦!大覺世尊今已涅槃。」比丘聞已,各大歡喜,而作是言:「快哉!快哉!如來在世禁製我等,戒律嚴峻,我等甚不堪忍,不能依行;今已涅槃,嚴峻禁戒,已應放捨。汝且待食,有何急耶?」佛神力故,掩諸天耳、及大迦葉諸弟子等,皆悉不聞惡比丘語,唯有迦葉獨自聞之。於是,迦葉即將弟子悲泣流淚,疾往佛所。

是時,迦葉與諸弟子竊共思念:「我等如何得諸供物,將至佛所供養如來?」迦葉復言:「我自生長在此城中,乞供養物亦應可得。」

將諸弟子即就城內,次第告乞,得妙白[疊*毛]足滿千張,復得無數妙兜羅綿,復得無量寶花、香泥、香水、香油、寶幢、幡蓋、音樂、絃歌、瓔珞、雜綵,悉皆具足。迦葉與諸弟子悲哀流淚,即持疾往出城西門。

爾時,迦葉即聞茶毘之所一切大眾悲咽號哭,共問帝釋:「已供養訖,如何得火,然此香樓,茶毘如來?」帝釋答言:「人眾且待,摩訶迦葉即時而至。」釋言未訖,一切大眾正於哀中,即見迦葉與諸弟子尋路悲來,眾即停哀,便為開路。

迦葉前進,遙見佛棺,將諸弟子一時禮拜,號哭哽咽,悶絕躄地,昏濁亂心,良久乃醒,流淚不勝,漸漸前行,問大眾言:「如何得開大悲聖棺?」大眾答言:「佛入涅槃已經二七,恐有損壞,如何得開?」迦葉答言:「如來之身,金剛堅固,常樂我淨,不可沮壞,德香芬馥,若栴檀山。」作是語已,涕泗交流,至佛棺所。

爾時,如來大悲平等,為迦葉故,棺自然開,白[疊*毛]千張及兜羅綿皆即解散,顯出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真金紫磨堅固色身。迦葉與諸弟子見已,悶絕躄地,喑咽哀哽,良久乃蘇,涕泣盈目,與諸弟子徐上香樓,近佛棺邊。復更喑咽,號哭悲哽,即以所得香花、幡蓋、寶、幢瓔珞、音樂、絃歌哀號供養,即以香泥、香水灌洗如來金色之身,燒香散花,哀泣供養。灌洗已訖,迦葉與諸弟子持其所得妙兜羅綿纏於如來紫磨色身,次以舊綿纏新綿上;兜羅纏已,復以所得白[疊*毛]千張,次第相重於兜羅上纏如來身;纏白[疊*毛]已,復持舊[疊*毛]著新[疊*毛]上,次第相纏;總纏已訖,棺門即閉,七寶瓔珞,一切莊嚴。

爾時,迦葉復重悲哀,與諸弟子右繞七匝,盈目流淚,長跪合掌,說偈哀嘆:

「苦哉苦哉大聖尊,  我今荼毒苦切心。
 世尊滅度一何速,  大悲不能留待我?
 我於崛山禪定中,  遍觀如來悉不見,
 又觀見佛已涅槃,  倏爾心戰大震驚。
 忽見闇雲遍世界,  復覩山地大震動,
 即知如來已涅槃,  故我疾來已不見。
 世尊大悲不普我,  令我不見佛涅槃,
 不蒙一言相教告,  我今孤露何所依?
 世尊我今大痛苦,  情亂迷悶昏濁心,
 我今為禮世尊頂、  為復哀禮如來胸、
 為復敬禮大聖手、  為復悲禮如來腰、
 為復敬禮如來臍、  為復深心禮佛足,
 何苦不見佛涅槃?  惟願示我敬禮處。
 如來在世眾安樂,  今入涅槃皆大苦。
 哀哉哀哉深大苦,  大悲示教所禮處。」

爾時,迦葉哽咽悲哀,說是偈已,世尊大悲即現二足千輻輪相,出於棺外,迴示迦葉,從千輻輪放千光明,遍照十方一切世界。爾時,迦葉與諸弟子見佛足已,一時禮拜千輻輪相,即更悶絕,昏迷躄地,良久乃醒。與諸弟子哀號哽咽,右遶七匝,遶七匝已,復禮佛足,悲哀哭泣,聲震世界。復更說偈,哀嘆佛足:

「如來究竟大悲心,  平等慈光無二照,
 眾生有感無不應,  示我二足千輻輪。
 我今深心歸命禮,  千輻輪相二尊足,
 千輻輪中放千光,  遍照十方普佛剎。
 我今歸依頭面禮,  千輻輪相長光照,
 眾生遇光皆解脫,  三塗八難皆離苦。
 我復歸依頭面禮,  輪光普救諸惡趣,
 世尊往昔無數劫,  為我等故修苦行;
 今證得此金剛體,  足下由放千光明,
 悲哀稽首歸命禮,  安於眾生千輻輪。
 佛修眾德為一切,  修道樹日降四魔,
 四魔降已伏外道,  眾生因此得正見。
 稽首歸依頭面禮,  眾生正見光明足,
 佛為一切真慈父,  足光平等度眾生。
 我復歸依頭面禮,  平等離苦輪足光,
 我遇千輻光明足,  悲喜交流哀切心。
 我復悲哀頭面禮,  有感千輻輪光相,
 稽首歸依輪足光,  乘究竟乘出三界。
 敬禮天人歸依足,  輪光普照三有苦,
 眾生未得脫苦門,  皆悉歸命輪光足。
 我等輪迴未出離,  如何輪足見放捨?
 哀哉哀哉諸眾生,  長夜莫覩輪足光,
 悔過世尊大慈悲,  示敬千輻輪光足。
 哀哉今遇輪光相,  自此當何復再覩?」

爾時,迦葉與諸弟子說是偈已,復重悶絕,昏迷躄地,良久漸醒,悲哀哽咽,不能自裁。大覺世尊千輻輪相金剛雙足,還自入棺,封閉如故。爾時,城內一切士女、天人、大眾,見大迦葉復重號哭,搥胸大叫,哀震大千無量世界,各將所持悲哽供養。

爾時,拘尸城內有四力士,瓔珞嚴身,持七寶炬,大如車輪,焰光普照,以焚香樓,茶毘如來,炬投香樓,自然殄滅。迦葉告言:「大聖寶棺,三界之火所不能燒,何況汝力而能燒耶?」城內復有八大力士,更持七寶大炬光焰,一切將投棺所,亦皆殄滅。城內復有十六極大力士,各持七寶大炬來投香樓,亦悉殄滅。城內復有三十六極大力士,各持七寶大炬來投,亦皆殄滅。

爾時,迦葉告諸力士、一切大眾:「汝等當知,縱使一切天人所有炬火,不能茶毘如來寶棺。汝等不須勞苦,強欲為作。」爾時,城內士女、天人、大眾復重悲哀,各以所持號泣供養,一時禮拜右繞七匝,悲號大哭聲震三千。

爾時,如來以大悲力,從心胸中火踴棺外,漸漸茶毘,經於七日,焚妙香樓,爾乃方盡。爾時,城內士女、天人、大眾於七日間悲號哭泣,哀聲不斷,各以所持,供養不歇。

爾時,四天王各作是念:「我以香水注火令滅,急收舍利,天上供養。」作是念已,即持七寶金瓶,盛滿香水,復將須彌四埵,四大香潔出甘乳樹,樹各千圍,高百由旬,隨四天王同時而下至茶毘所。樹流甘乳,注寫香瓶,一時注火。注已,火勢轉高,都無滅也。

爾時,海神莎伽羅龍王及江神、河神,見火不滅,各作是念:「我取香水注火令滅,急收舍利,住處供養。」作是念已,各持寶瓶盛取無量香水,至茶毘所一時注火。注已,火勢如故,都亦不滅。

爾時,樓逗語四天王及海神等:「汝注香水令火滅者,可不欲取舍利還本所居而供養耶?」答言:「實爾。」樓逗語四天王言:「汝大貪心。汝居天上,舍利隨汝,若在天宮,地居之人如何得往而供養耶?」復語海神:「汝等住在大海江河,如來舍利汝收取者,地居之人如何得往而供養耶?」爾時四天王即皆懺悔,悔已各還天宮;爾時大海、江、河神等,皆亦懺悔,誠如聖言,悔已各還。

大般涅槃經聖軀廓潤品第四

爾時,帝釋持七寶瓶及供養具至茶毘所,其火一時自然滅盡,帝釋即開如來寶棺,欲請佛牙。樓逗即問:「汝何為耶?」答言:「欲請佛牙,還天供養。」樓逗言:「莫輒自取,可待大眾,爾乃共分。」釋言:「佛先與我一牙舍利,是以我來,火即自滅。」帝釋說是語已,即開寶棺,於佛口中右畔上頷取牙舍利,即還天上起塔供養。爾時,有二捷疾羅剎隱身隨釋,眾皆不見,盜取一雙佛牙舍利。

爾時,城內一切士女、一切大眾,即一時來欲爭舍利。樓逗告言:「大眾當知,待且安詳。如佛所說,應當如法,共分供養。」爾時,城內士女、一切大眾不聞樓逗所言,乃各執持矛矟、弓箭、刀劍、羂索、一切戰具,各自莊嚴,欲取舍利。爾時,城內人眾即開佛棺,兜羅白[疊*毛]宛然不燒,大眾見已復大號哭,流淚盈目,各將所持悲哀供養,深心禮拜,流淚長跪,同說偈讚:

「如來以大自在力,  於一切世得自在,
 大悲本願處斯土,  周旋苦海度眾生。
 無量智慧神通力,  出沒生死無罣礙,
 能以一身為多身,  多身一身為無量。
 神變普應咸皆見,  無緣即現入涅槃,
 我等福盡無應緣,  故乃如來見放捨。
 佛於娑羅寶棺中,  大力士舉皆不起,
 大悲之力自輕舉,  昇空高一多羅樹,
 乘虛徐遶拘尸城,  七日大聖遶七匝,
 遶已自臨茶毘所,  不共神力所施為。
 一切天人莫能測,  佛於大般涅槃中,
 金剛不壞力自在,  一切茶毘火不然,
 自於心中出慈火,  焚燒七日示現盡,
 人天不能滅此火,  如來大悲示應力。
 帝釋來至火便滅,  妙兜羅綿纏佛身,
 大火焚燒都不燃,  白[疊*毛]隨佛寶棺內,
 火中儼然而不燒,  方知如來自在力。
 於法自在為法王,  敬禮大悲三界尊、
 敬禮聖中無畏者、  敬禮普覆大慈力、
 敬禮神變自在者,  我等從今離世尊,
 沒苦無能見救護。  哀哉哀哉大聖尊!
 方今長別何由見?」

爾時大眾說是偈已,重複悲泣,各以所持盡哀供養。

爾時,樓逗普為天人一切大眾,與城內人共於棺所,徐舉白[疊*毛]及兜羅綿:其迦葉等白[疊*毛]千張火全不燒;其城內人白[疊*毛]千張,除外一重餘者灰燼;其兜羅綿宛然如故。爾時,樓逗取此白[疊*毛]及兜羅綿細破分之,與諸大眾,令起寶塔而供養之;樓逗復取[疊*毛]灰亦細分眾,令起寶塔而供養之;其餘燼灰無復得分,眾各自取,起塔供養。

其城內人先已遣匠造八金壜,八師子座,各以七寶而為莊嚴,其七寶壜各受一斛,各置七寶師子座上。其八師子七寶之座,座別各有三十二力士,各嚴七寶、瓔珞、雜綵纏身,共舉七寶八師子座;座上復各有八婇女,身嚴七寶、瓔珞、雜綵持七寶壜;座上復各有八婇女,嚴身瓔珞執七寶蓋覆金壜上;座上復各有八婇女,身嚴瓔珞,持七寶劍,衛七寶壜;座上復各有八婇女,身嚴瓔珞,執雉毛纛,竪壜四面;座別各有無量人眾,持妙音樂、幢幡、寶蓋、香花、瓔珞圍遶供養;座各復有無量人眾,各持弓箭、矛矟、羂索、長鉤、一切戰具而圍遶之,從拘尸城前後圍遶向茶毘所。

其八師子七寶之座出城去後,城內人眾即持無數香泥、香水,尋力士後,平治塗地,作香泥路,廣博嚴事,向茶毘所。其路兩邊無數寶幢、幡蓋、香花、真珠、瓔珞、眾妙雜綵、音樂、絃歌嚴飾路邊,儼然供養,待大聖尊舍利而還。其諸力士持八師子七寶之座,圍遶至茶毘所,即大哀泣,號哭哽咽,聲震大千,各以所持深心供養。

爾時,世尊大悲力故,碎金剛體成末舍利,惟留四牙不可沮壞。爾時,大眾既見舍利,復重悲哀,以其所持流淚供養。爾時樓逗與城內人涕泣盈目,收取舍利,著師子座七寶壜中,滿八金壜,舍利便盡。爾時,一切天人大眾見佛舍利入金壜中,重更悲哭,涕泣流淚,各將所持深心供養。

爾時,城內諸大力士及諸士女將欲持佛舍利金壜向拘尸城。爾時大眾復重悲哀,各將所持流淚供養。爾時,城內諸大力士及圍遶眾並城內人悲咽流淚,舉八師子七寶之座,隨香泥路迴向拘尸。爾時一切人天大眾復大悲哀,聲震世界,各將所持隨從舍利哀號供養。

如來舍利至城內已,置四衢道中。爾時,拘尸城人即嚴四兵、無數軍眾,身著甲鎧、各執戰具,遶拘尸城四面周匝,無數重兵儼然而住,擬防外人來抄掠故,雖為儀式,無戰諍心。復有五百大咒術師,守城四門,為遮難故。復有無數寶幢、幡蓋,微妙莊嚴,大雉毛纛,於城四維儼然供養,為標式故。爾時,城內一切士女、天人大眾復大悲哀,各將所持深心供養。其舍利壜置師子座經於七日,於七日中一切大眾,日夜悲號,哀聲不斷,盡以所持深心供養。其八師子七寶之座,各有五百大咒術師各共持之,遮有天龍、夜叉、神鬼來欺奪故。

經七日間,爾時如來本生眷屬——迦毘羅國王諸釋種等,佛神力故,都不覺知佛入涅槃。佛涅槃後經三七日,爾乃方知。

時彼國王諸釋種等,悲哭號泣,即共疾來至拘尸城,見諸兵眾,無數千人圍繞城外;復見寶幢、幡蓋列城四維,映蔽國界;復見大咒術師守城四門。王及釋等問咒師言:「佛涅槃耶?」答云:「佛涅槃來過四七日,茶毘已竟,將分舍利。」王言:「我等是佛所生眷屬,佛神力故,令我不知如來涅槃。我今欲見如來舍利,卿可開路令我得入。」咒師兵眾聞是語已,即聽入城。

王及釋種得入城已,見佛舍利在師子座,悲號哽咽,涕淚交流,右遶七匝。遶七匝已,收淚而言:「我今欲請如來舍利一分,將還供養。」大眾答曰:「雖知汝是釋種眷屬,然佛世尊先已有言,分佈舍利未見及汝,各有請主,汝如何得?汝可還耶。」爾時,王及釋種不果所請,號哭悲哀,悶絕躄地,良久乃醒,悲不自勝,語眾人言:「如來世尊是我釋種,愍汝等故於此涅槃。汝等如何見有欺忽,乃不分我一分舍利?」作是語訖,各禮舍利,右遶七匝,悲泣流淚,生忿恨心,慨悼還家。

爾時,摩迦陀主阿闍世王害父王已,深生悔恨,身生惡瘡,既遇世尊月愛光觸身瘡漸癒,來詣佛所,求哀懺悔。世尊大悲,即以甘露微妙法藥洗蕩身瘡,極重罪滅,即還本宮,都不覺知如來涅槃。於涅槃夜夢見月落、日從地出、星宿雲雨繽紛而隕;復有煙氣從地而出,見七彗星現於天上;復夢天上有大火聚,遍空熾然,一時墮地。夢已尋覺心大驚戰,即召諸臣,具陳斯夢:「此何祥耶?」臣答王言:「是佛涅槃不祥之相。佛滅度後,三界眾生、六道有識,煩惱橫起,故現大火從天落地;佛入滅度,月愛慈光、慧雲普潤悉皆滅沒,即雲月落;星落地者,佛涅槃後,八萬律儀、一切戒法,眾生違反,不依佛教,乃行邪法,墮於地獄;日出地者,佛涅槃後,三塗惡道苦聚日光出現世間;故感斯夢。」

王聞是語,將諸臣從夜半即來至拘尸城,見諸無數四兵之眾,防衛拘尸無量重數,復見城門有咒術師防止外難。王見是已,即問咒師:「佛涅槃耶?」咒師答言:「佛涅槃來,已經四七,當今大眾將分舍利。」王言:「佛入涅槃,我都不知,我於夜夢見不祥事,以問諸臣,方知如來入大涅槃。我欲入城禮拜如來金剛舍利,汝為通路。」咒師聞已,即聽前入。

王至城內四衢道中,見師子座舍利金壜,復覩大眾悲哀供養,王與徒眾一時禮拜,悲泣流淚,右遶七匝,哀慘供養。爾時,王就大眾請求如來一分舍利,還國供養。大眾答言:「何晚至耶?佛已先說分佈方法,舍利皆已各有所請,無有仁分,仁可還宮。」阿闍世王不果所請,愁憂不樂,即禮舍利,惆悵而還。

爾時毘離外道名王,佛涅槃後經三七已,爾乃方知,即將臣從疾往拘尸。既至拘尸,即見無數四兵之眾,防衛拘尸,遶無量重。爾時阿勒伽羅王,佛涅槃後經三七已,爾乃方知,即將臣從疾往拘尸。既至拘尸,即見無數四兵之眾,防衛拘尸,遶無量重。爾時毘耨隊不畏王,佛入涅槃經三七已,爾乃方知。爾時遮羅伽羅國王,佛入涅槃經三七已,爾乃方知。爾時師伽那王,佛入涅槃經三七已,爾乃方知。爾時波肩羅外道名王,佛入涅槃經三七已,爾乃方知,即將臣從疾往拘尸。既至拘尸,即見無數四兵之眾,防衛拘尸,遶無量重。

復見城門有大咒師防止外難,王問咒師:「佛涅槃耶?」答言:「佛涅槃來,已經四七,當今大眾將分舍利。」王語咒師:「佛入涅槃,我都不知,故今晚至。我欲入城禮拜供養如來舍利,汝可開路。」咒師聞已,即聽前入。至四衢道見師子座七寶莊嚴,安置七寶舍利金壜,復見大眾悲哀供養,王將從眾一時禮拜,悲哀流淚,右遶七匝,各以所持悽慘供養。王語眾言:「佛入涅槃,我都不知,一何苦哉,不得見佛。請眾與我一分舍利,還國供養。」眾言:「汝何來晚,佛已先說分佈法軌,舍利皆已各有所請,無有仁分,仁可還宮。」王及臣眾不果所請,愁憂不樂,即禮舍利,悲戀而還。

爾時諸菩薩及聲聞眾、天人、龍鬼、國王、長者、大臣、人民、一切大眾,悲號涕泣,搥胸大哭,五體投地,作禮而去。

大般涅槃經後分卷下

時迦毘羅等七國王臣不果所願,心懷悲憤,慨戀而還,各至本邑,咸遣使臣同詣拘尸,再求舍利。城人報曰:「世尊慈父既於我界而般涅槃,全身舍利應留永劫於此供養,終不分與外邑諸人。」諸國答曰:「若分者善;若不與者,我等當以彊力奪取。」城人告曰:「徒事斗諍,終不可得。」闍王復使雨行大臣馳兵請分,告城人曰:「若與者善;若不見分,我加兵力彊奪將去。」答言:「任意。」

爾時,拘尸城中所有壯士男女,並閑弓射,即便摠出,嚴整四兵,欲與諸邑交兵合戰。爾時,毘離國諸梨車種遂集四兵,往拘尸城,在一面住;阿勒國諸剎帝利,亦集四兵,在一面住;毘耨國諸婆羅門,亦集四兵,在一面住;遮羅迦羅國諸釋子,亦集四兵,在一面住;師伽國拘樓羅,亦集四兵,在一面住;波肩羅國力士,亦集四兵,往拘尸城,在一面住。爾時,拘尸那城七軍圍遶,為舍利故,各欲奪取。

爾時,大眾中有一婆羅門姓煙,在八軍中高聲大唱:「拘尸城諸力士主聽,佛無量劫積善修忍,諸君亦常聞讚忍法,今日何可於佛滅後,為舍利故,起兵相奪?諸君當知此非敬事。舍利現在但當分作八分。」諸力士言:「敬如來議。」爾時,姓煙婆羅門即分舍利以為八分,作八分竟,高聲大唱:「汝諸力士主聽,盛舍利瓶請以見與,欲還頭那羅聚落起瓶塔,華香、幡蓋、伎樂供養。」諸力士答言:「敬從來請。」爾時,必波延那婆羅門居士復以高聲大唱:「拘尸城中諸力士主聽,燒佛處炭與我,欲還本國起炭塔,華香、伎樂供養。」諸力士答婆羅門言:「敬從來請。」

爾時,拘尸城諸力士得第一分舍利,即於國中起塔,華香、伎樂種種供養;波肩羅婆國力士得第二分舍利,還歸起塔,種種供養;師伽那婆國拘羅樓眾得第三分舍利,還歸起塔,種種供養;阿勒遮國諸剎帝利得第四分舍利,還國起塔供養;毘耨國諸婆羅門得第五分舍利,還國起塔,種種供養;毘離國諸梨車得第六分舍利,還國起塔,種種供養;遮羅迦羅國諸釋子得第七分舍利,還國起塔,華香供養;摩伽陀主阿闍世王得第八分舍利,還王舍城起塔,華香、伎樂種種供養;姓煙婆羅門得盛舍利瓶,還頭那羅聚落起塔,華香供養;必波羅延那婆羅門居士得炭,還國起塔供養。

爾時,閻浮提中八舍利塔、第九瓶塔、第十炭塔,如是分佈舍利事已。


上篇:大般泥洹經

下篇:佛說方等般泥洹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涅槃部目錄

【註音版】慈悲道場懺法

慈悲道場懺法卷第一 慈悲道場懺法卷第二 慈悲道場懺法...

佛說罪福報應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迦維羅衛國釋氏精舍,與千二百五十比...

【註音版】晚課蒙山施食儀

晚課蒙山施食儀...

【註音版】優婆塞戒經

優婆塞戒經...

四童子三昧經

四童子三昧經卷上 隋北印度健陀羅國三藏闍那崛多譯 如...

佛臨涅槃記法住經

佛臨涅槃記法住經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是我聞...

集一切福德三昧經

集一切福德三昧經卷上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迦葉赴佛般涅槃經

迦葉赴佛般涅槃經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昔佛在世時...

【註音版】中阿含大品八難經

中阿含大品八難經...

【註音版】大乘遍照光明藏無字法門經

大乘遍照光明藏無字法門經...

寶藏論

寶藏論 長安沙門釋僧肇著 廣照空有品第一 空可空非真...

佛說眾許摩訶帝經

佛說眾許摩訶帝經卷第一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

緇門警訓

重刊緇門警訓序 一性圓明人人具足。瞥然妄念遽爾輪迴...

別譯雜阿含經

別譯雜阿含經卷第一 失譯人名今附秦錄 初誦第一 (一...

【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讚

普賢菩薩行願讚...

教觀綱宗

教觀綱宗 (原名一代時教權實綱要圖。長幅難看。今添四...

佛說為阿支羅迦葉自化作苦經

佛為阿支羅迦葉自化作苦經 失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

【佛教詞典】擊擽他戒犯相

行事鈔·隨戒釋相篇:「僧祇,以指指比丘亦提,五指指...

【佛教詞典】緣覺十二因緣院

(堂塔)緣覺之人,於院內修習十二因緣觀,故名。往昔...

臨終能否捐贈器官

所謂菩薩一切悉捨,吾人臨終是否可將色身各器官,捐贈...

老鼠託夢昭示邪淫之報

2005年前還沒有對佛具備正信,直到2005五一期間,才體...

神通抵不過業力

唐朝代宗大歷年間,有一位隱士叫李源,原先是位貴族子...

若不以教印心,終落邪魔外道

佛祖一心,教禪一致,宗門教外別傳,非離心外,別有一...

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到的工作不想做

道德首要做人基,學是成就功德地,耐得人事多歷練,心...

金明法師:學佛的好處

人類的需要,除了物質食糧以外,還要精神食糧;在許多...

父親的蓮花在夏日裡綻放——劉春喜居士往生記

我的父親劉春喜居士,於二〇一九年七月十二日在廬山東...

加拿大女主播晚期癌症放生獲愈

二十年前,加拿大一位有名的服裝顧問兼電視節目主持人...

找到清淨本性,這才是成佛的根本

大乘佛法的菩薩道跟一般外道的修學有些地方是相同的,...

放棄是一門選擇的藝術

佛偈曰:小舍小得,大捨大得,不捨不得,越捨越得。...

被人輕賤的前因後果

【復次。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

「從生至生」是什麼含義

問: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有這樣一段經文:二人...

【視頻】《普門品》尼眾唱誦

《普門品》尼眾唱誦

【視頻】般若波羅密多心經(集輯)黃慧音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集輯)黃慧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