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把心用靈就神了

夢參老和尚  2017/08/31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把心用靈就神了

其實這個《淨行品》最注重的就是「善用其心」四個字,它是很不可思議的,不是講神通,這個心的神通可大了。

善法上不知道。大家看那個社會一切人,不論士農工商、家庭社會、一個國土、整個一個世界,都是一個心。這個心奧妙之處,簡直不可思議。但是這個心有正有邪,「善用其心」都讓你正,千萬莫要邪。心正具足佛一切德,這叫善用。當然了,因為有這麼個因,能遇著一切的善巧因緣,有這麼一個因,遇著另些一切的因緣,遇見佛,遇到任何境界,都能使他達到不可思議,這叫「善用其心」。

把你心用靈了,就神了。把這心用神了,它就能具足一切勝妙功德。

智首菩薩問了一百一十問題,文殊菩薩用四個字就答覆了,「善用其心」。「善用其心」就說這個心的勝妙功德不可思議。再說一切勝妙功德,諸佛之道就是這心成就的。心到什麼妙處呢?怎麼樣「善用其心」呢?把一切障礙全把它斷盡,一切業障使它清淨消除,這就叫妙,這叫不可思議,能夠獲得一切勝妙功德。

「善用其心」則獲一切勝妙功德,消除一切業障。總說,這就答覆完了的,「善用其心」就能獲得佛果,獲得佛的一切功德。

所有佛教授的法無有障礙,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諸佛的道理就是這個,把心用好。三世諸佛什麼道理呢?三世諸佛是隨眾生而住,恆不捨離眾生,所以佛所說的教法,那一些法相你都能把它通達,法相就告訴你了。一切惡你都把它斷了,一切善你把它做,這樣子就能成就普賢行願,與普賢菩薩相等。文殊菩薩推崇普賢菩薩,智以普賢行願圓滿,就達到了佛的智慧,就成了佛了。所以在一切法上都能夠自在。「善用其心」,心自在故。心自在故,一切法上都能自在。在一切法上,你心再內有滯礙的了,所以是佛親子。

這真正是大法器,能夠盛一切法。這時候,念、覺、悟,就是心呢。你的念,慧解,證悟而不是解悟,而不是我們說的開悟。不是成佛,開悟就是明白了。我們現在如果從佛教導的,佛現在沒有親教我們,但是佛的語言把他變成文字,從文字使我們緣念,而能夠緣念修行,達到真正的覺悟。這些都具足了,這就是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諸佛的菩提道。要成就這個智慧呢,還有障礙沒有消失的嗎?

那麼,這一段是文殊師利菩薩總答智首菩薩問的,但是這是總說了。怎麼「善用其心」呢?把你的心,千萬不要離開眾生,「隨眾生住,恆不捨離」。這裡頭有因有緣,滿足一切眾生的種種的欲、種種的希求、種種的善巧方便,給眾生作緣,緣能成熟。

眾生的因是什麼?他具足有佛性,每個眾生的因都如是,他具足有佛性。

你善知識者就給眾生做緣,要隨眾生住,眾生要依著三寶住,三寶隨著眾生住。千萬莫要捨離眾生,離開眾生你成不了佛。要行菩薩道,要度眾生,而眾生要求的不同。為什麼佛有八萬四千法門?眾生的根和他的性,和他的慾望,和他的環境,和處他的時代正法、像法、末法,特別末法眾生他障非常重。障重,使他接近三寶的機會很少,遇不到。遇到了之後,他又有種種的內障外障,他不能得到依牯。因此佛菩薩隨眾生住,不捨離眾生,這就叫行菩薩道,這叫菩提道。

發大悲心,你對一切世間相,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隨著世間相你都明瞭,明瞭,你才能給眾生指出出路。如果你都不明白,你怎麼去度眾生去,怎麼樣讓他明白?第一個,先得認識世間。在生活當中,什麼樣是覺了,什麼樣是迷了,迷了更迷,那你只能給他指出來。隨眾生住是轉移眾生,有智慧引導眾生,讓他出離,給他做緣。那你對佛所說的諸法,你先要明瞭,你自己明瞭了,而後才讓眾生明瞭。那佛所說的法,不會離開眾生世間相的,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不過是一切事物以佛所教授的,佛弟子看就不同。

例如說,你要是利益眾生,眾生有話多問號了,他有很多懷疑了,因為他不懂得,也不懂得佛法,他也不懂得世間法,為什麼?例如說,佛所教導我們的,一切的人生一切的生物,它有四種生,我們只知道一種,其實只知道,知道也沒有去研究它,沒研究等於不知道。

四生就是胎卵濕化。很多人有這樣的問號,說我們出家了男女不結婚了,不結婚了就沒後代了,斷了種了,沒有人類了。那極樂世界的人怎麼來的?他化生,像你在六欲天,跟人間差不多,但是他含著有化生的意思。梵天以上沒女相,只是一性,一性他化生,怎麼會斷種,不會斷種的。還有卵生,卵生的眾生,像飛禽吧,多數是卵生。所以要懂得世間相,懂得世間相你有覺悟,覺悟就是明白,你又能善用其心,善解世間相,這就叫巧把塵勞作佛事。本來是塵勞,但是你把它變成佛事了。

能把一切惡斷,怎麼斷呢?我們前頭問號當中七覺三空,七覺三空就是斷一切惡的。我們天天要發願、要迴向,要利益眾生,空、無相、無願,那又怎麼解釋?讓你發願,怎麼無願呢?他是讓你發了願,見一切相不要在一切相上執著,見了空不要執空,這個空是智慧光明,不是什麼都沒有。這樣子呢,才能具足諸善,六度四攝,六度法四攝法,這些你都能明白了了,都能去以這法利益眾生,十王才會守護你、敬愛你。那麼,你達到一切諸願具足,成就佛的十力,這就叫「善用其心」。

以前,我們弘老法師,給我們大家寫的字「以戒為師」,要以戒為根本,這就是我們的老師。我加了四個字,就把《淨行品》這四個字加上「善用其心」。弘老給人寫字時候,寫個「以戒為師」,印了給很多人,所有跟他的學生都給一個「以戒為師」。我們「善用其心」,我認為比「以戒為師」更廣一些了。本來是煩惱事,如果你「善用其心」,煩惱即菩提。本來是生死,「善用其心」,生死即涅槃。將來你們諸位法師寫字的時候,或者「以戒為師」、「善用其心」、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這個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是在「善用其心」裡頭。

煩惱明明是煩惱,怎麼是菩提?菩提是覺悟的,你覺悟到煩惱了,煩惱還能把你束縛到嗎?你不覺悟,它束縛你了。當你煩惱時候,你想一想,為什麼煩惱,煩惱從什麼地方來的。煩惱消失了,你不放過追查,煩惱到哪去了。剛才很不高興,現在又高興了,這要你觀照了,要追蹤了,追蹤就跟著它找。為什麼諸佛菩薩在一切法上都自在的,為什麼我們在一切法上都束縛的,要研究研究。研究研究,你思惟觀照一下,說人家罵我了,罵我是罵我的短處。罵你短處,你自己聽到他罵我,這個事他罵的對,我有,我改了。不但是不煩惱,生歡喜心,「善用其心」。這不是「善用其心」嗎?他本來是要害你,他本來是害你的,你把它變成正的,不把他認為他是害我,認為他幫助我,幫助我成佛道,你還煩惱嗎?

因此,所以在這個問號當中,跟答號之中,答號只是說,「善用其心」就是你剛一發心,剛一發心,只要發個「善用其心」,就是把你心會用。我們舉個例子吧。大家都想發財,但是在我們普壽寺不一樣了,持銀錢戒,還發什麼財。為什麼有這樣一批人,他不愛財,連沾都不想沾它?客觀環境有這個好地方。冬天了棉襖有人送來了,發給你不會冷。肚子餓了,有飯吃不會餓。要錢做什麼?備辦五欲買自己心愛的。我們什麼都放下了,什麼都不愛,離修道已經一半了。這叫緣,緣能促成你成佛,這是現實的客觀現實。

我在上海,他說師父,你們出家人該不愛財吧。我說不一樣的,愛財的和尚,愛財的比丘尼多得很。我說修廟要錢不要錢?請佛像供,現在佛像很貴,不論泥塑的、銅鑄的、木雕的,甚至請玉佛像在緬甸運回來,運費都不得了,這是請佛像的錢。要錢不要錢?看你是處在什麼地位,請佛像的目的是什麼,修廟的目的是什麼。建設,沒有個處所,你怎麼修道、怎麼來學習?建寺安僧。當然有大菩薩發心,他修廟,不是人人都要修廟,也修不起。看看有緣沒緣。沒緣你求也求不成,有緣自然就會促成的。這個都要你什麼呢,在你於一切法的自在,不自在的時候你不要去做,心裡自在去做,就是緣。

給眾生作緣,給一切事物作緣,給它作依止,給它作救護,給它作光炬明,破除它的黑暗。這都在「善用其心」裡頭。「善用其心」是總說。怎麼善用呢?文殊師利菩薩繼續說,前頭是總說。

「佛子,云何用心」。善用其心就是怎麼樣善用,云何用心?善用,用得好,「能獲一切勝妙功德」。那麼,怎麼樣用心,才能獲得一切勝妙的功德,才能成佛?這個心善用就指的有智慧了,有智慧心,那是空、無相、無願。但是這個境界太高了,怎麼辦呢?那就說說世間相吧。一天你的生活起居,睜開眼睛,要做事了,善用其心,馬上就觀照了。睡覺一覺悟了,想到一切眾生,第一個念頭就想到一切眾生。文殊菩薩一百四十一答的時候,每一個先舉這件事,完了就「當願眾生」,每一個偈子都如是。

「佛子,云何用心能獲一切勝妙功德」。總說這個大意,大體是意思是說,菩薩的大願,菩薩的願是無盡的,我們大家跟著菩薩學怎麼樣發大願、怎麼樣的迴向。為什麼總的說這一共有一百四十一?一百呢,前頭講的明、問明,就是信位,達到明白。明白就是圓融,圓融就是一具十、一具十、一具十,十個就是一百了。

文殊師利菩薩答的時候,有一百四十一,四十一是什麼呢?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四十,加個十一地,四十一。把這四十一所有的惑障、障礙,因為迷惑才產生障礙,沒有惑就沒的障了。有惑才有障,惑障惑障,斷除迷惑了,把迷惑轉成清淨了。

所作所為,吃飯穿衣,拉屎撒尿,一切的行為都是殊勝行,就是你怎麼樣用心,你能把它清淨了,那就是勝行。能行就能除障,障除了,智慧就顯現了。智慧顯現了,達到智慧究竟了,那就成佛了。

但是,不離開事,不是空的,不是無相的,不是無願的,從不空達到空,從有相達到無相,從有願達到無願,願即無願,空即不空。無相就是不執著這一相,能具足一切相,無相故無不相,不空故能證得一切妙有。妙有不是真有,妙有非有就達到真空,無相無不相。無不相才達到真正的無相。願說的是事法界,所依的是事。願所作的是境,境成就了,成就利益了,境即非境。這個境是如幻泡影的。菩薩觀照他自己的身,六根乃至外頭所有的六塵,根跟塵接觸所產生的六識,就是所謂的十八界,就是根身器界。

但凡一說人,人所要做的事,人是要生存的。你怎麼生存?你必須要有個家。你怎麼成為人的?這是父母撫育你。你剛生下來,沒有父母照顧你,你能活得了嗎?你什麼都不能動。自身他身,生存的正報,必須依賴處所、飲食、衣服,依賴的東西太多了。

所以,我們出家就是依著在家的。你父母把你養大,養大了,你出家了,他要依賴誰?這叫第一個要報父母恩。

所以發願,一者發願者是自己,二者發願為眾生,句句都有「當願眾生」,離開眾生你成不了佛。

離開你的家,如果最初你沒有個家,你怎麼能達到出家。因為有家達到出家。家是一個束縛,要離開束縛。如果沒有束縛,又有什麼離開束縛。但是離開束縛了,是自己得利益,那最初養你的生你的照顧你的,他們又怎麼辦呢?你還得益他,光自益不行,還得還報父母恩。

你要成佛,在你成佛的這個過程當中,都是眾生在加被你,沒有眾生你成不了佛。這個大家讀《普賢行願品》第九大願就明白了,一切眾生是菩提樹的根,成了佛是菩提樹的果。

菩薩的自身是他的根身器界,那他的依正二報的資具,就是在家的。菩薩是在家菩薩、出家菩薩,都叫菩薩。有兩種,兩種示現不同的。我們發願,能發願的是你想修道,你想能善用其心,眾生不行,他還不懂的,那你發願讓一切眾生都能懂得都能出離。自己想離苦得樂,讓一切眾生都離苦得樂。自己修道得解脫、斷煩惱,具足佛的功德,那讓眾生也如是,這叫自益益他、自度度他。

自己發願,願一切眾生都發願,這些都是事。空、無相、無作,那是理了。或者說無願,都可以。因果說,說因果,自己發心是因,你發了心了,有這個因了,你怎麼樣成就,緣能促成。師長、善友、諸佛菩薩都是緣。你先發心,後來假緣。例如,文殊師利菩薩答的一百四十一大願,第二句「當願眾生」,「當願眾生」做什麼呢?成佛,永離煩惱,得到究竟涅槃。永離煩惱,能夠究竟涅槃,靠著什麼呢?自己內有因心,外假師長修行善法,這兩個都是因,等成就佛果了,永離煩惱了,究竟證得寂滅涅槃了,究竟成就了。兩個都通因通果。

所以願裡面有講,演說種種無乖謬法,或者說無乖諍法,就是順佛所教,廣行善法。例如我們舉吧,「菩薩在家」,要知道悟得明白,家是空的,「知家性空」。在你說法,要隨順佛所的教法,與佛的教授無乖諍、不違逆。知道家是性空的,沒有逼迫性。菩薩在家,要認識家。菩薩是通的,通出家,通在家。但是菩薩在家的多,羅漢都得出家的,出家的多,兩種是不同的。

但是我們一天生活當中,這個事太多了。把它收攏來,做兩種分析吧,一個依報,一個正報。正報是你的身體。但你生活得享受,穿衣服、吃飯、住房了,生活當中起居一天事多了,現在的事特多。

過去的人哪有電燈電話,現在的人有電燈電話,電燈電話出了毛病了,還得修理。安電燈、安電話,還得花錢,你不掙錢,怎麼辦得到。掙錢又有種種方法,以合法所得的、非法所得的,有的非法所得的,違背世間的法律那是犯罪的,違背心裡的法律不犯罪。

世間法只制身不制心,它制不到心。或者做生意,大家都知道做生意賺錢哪,他昧良心的做生意。他昧良心做生意,不能說這個人昧了良心做生意,認為他犯法了,不可能吧。就是想種種的道。現在經常打假冒,打假冒就是違法的,他不打假冒,那個做生意說我要想賠錢去。生意,什麼叫生意?心裡打主意生財之道。生意,意是心。

會做主意的,他點子多,他能賺錢。說你路子窄,你心裡頭也得要聰明,那不叫智慧,不是智慧是聰明。把這些事,這是塵勞,把它變成佛事。我們說做生意經商打工,打工,我一天在這搬磚砌瓦,這沒有什麼,正當的出勞力換錢。磨洋工,這個是對嗎?為什麼說磨洋工?給外國公司打工去,賺洋人的錢,給他磨洋工,光拿錢不幹事,對待不洋他也如是。

在生活當中,這裡頭善惡兩途,不管你做好多事吧,一個善、一個惡,把種種事攝為一個善、一個惡。但是往往的要這樣落因果的。什麼事呢?這是善念,善念可作了惡事了。因為他所做的房子不堅固,樓房不堅固,或者修路,或者修堤岸,盡管他修的時候善念,他方法不對,結果照它所做的,不但不能保證人家的安全,反倒安全受到了傷害。這個因果怎麼算?有時候從心制,有時候從事制。事制是按他事情的好壞。心制呢,從他心裡起心動念。有這麼幾種,一個是通,一個是別,分別對待。

為什麼叫「善用其心」?我們說發明武器的,乃至現在發明原子的,發明電子的,他的目的是傷害別人,傷害得越多效果越大,這算不算罪?戰場死的算不算還報?壽命本來不該盡,幾十萬人,或者幾千人、幾百人,都該同時死嗎?這裡因果的錯綜複雜,如果你沒有智慧,你沒辦法答覆,你明白不了的。這叫什麼呢?佛教講共業、別業,別中有共,共中又有別。這個業非常的微妙。

一切事物有成必有壞,但是成中就有壞,壞中也有成。怎麼樣才能明瞭、有智慧?怎麼樣才能有智慧?「善用其心」。做好事的時候,做善事的時候,一定要堅持善。我們說到護法,護法就是護佛法,人家毀滅佛法,你要護持佛法。護持佛法不是那麼容易的,你要付出。說我們什麼都捨進去了,佛法還沒護到。為什麼?你這個什麼搭進去,你這個業善業,那個惡業太重了,善小惡多,沒辦法。你只能保住你自己了。大菩薩發願度眾生,為什麼眾生還這麼多,而且越來越多,也越來越重。

有一個道友這樣問我,他說師父,那些菩薩諸佛都到哪裡去了?我說沒有到哪裡去,就在你心裡頭呢。為什麼現在這麼惡業這麼重?我說這是諸佛的過嗎?還是你自己的過?這叫什麼呢?眾業所感。他說,我這事不明瞭。我說你不明瞭,佛早就說了。他說佛沒有說。我說佛說得很清楚,正法什麼樣情況,像法什麼樣情況,這是末法,告訴你很清楚,眾生的業。

懂得這個道理了,懂得你的「善用其心」,在一切境,在一切事,你可以成就種種功德。這些事怎麼能成就種種功德?他說在殺人的時候,作惡的時候,但是你是善念,菩薩行道的時候,有時候他行逆行。

什麼叫逆行?佛制的戒是不殺,但菩薩他要殺,他知道這幾個人要搞壞事,他勸阻制止不了,他們搞壞事時,能傷害好多好多人,他就把他們幾個殺了,把他們幾個殺了,壞事就做不成了。但是菩薩殺他們的時候,落因果不落?要落因果的,還報不還報,照樣還報的。他對他們幾個還報算是惡,那麼他救了幾千幾萬人,這是善哪,惡小善大,惡很小、善很大。做功德輪比說。

所以,過去又這麼一句話,我殺惡人是我善念。為什麼?我殺他,我要受報的,我將來還他要受苦的。但是我救了那些人,救了成千上萬的人,這是菩薩行逆行。這會兒,你要執著,我是守戒的,我可不能殺生,那完了,那千百人被害,幾個惡業得逞。菩薩選擇你「善用其心」,你怎麼用。

因此,在這個問題當中,那得有「善用其心」,你得有智慧,能分別認識清楚,什麼叫惡,什麼叫善。除了你身心之外,惡念善念,你要不依照經教的學習,你連認識都認識不到,你還不能說怎麼做了。所以在種種問題上,積德,積德怎麼樣積法。不要眼睛光看著人,要看著畜生螞蟻,越小的動物它的業障越重,它一墮越墮越小、越墮越小,越小業障越重。你要度它,必須得具足大菩薩道,你要知道它多少生的因緣。因此在因果法當中,非常的複雜,所以要「善用其心」。

「善用其心」,這些必須得認識清楚。第一個得有智慧,做善業要做清淨善業。做善業時夾雜污染,在你果上呢,你在你修行當中障礙非常多,叫你做這個好事時,中間夾雜好多不正確的思想,那你得把這些思想除掉。這種道理,我們平常的理解明白就比較少。可以這樣觀想,一事當前,遇見一個事了,這裡頭每件事都有利害關係,涉及自己了,跟你自己有關係,你是為了自己打算嗎,還是為了他們一切人打算。又為了他們那些得好處,那你一定受損害受傷,甚至於付出身家性命。那你得有智慧了,看你怎麼做了。因此,所以在文殊師利菩薩答的問題當中,總的說,要你「善用其心」。

我上來剛才所說的這些問題,這叫乖諍法。有爭議,乖是乖錯,有錯誤。頭一句就說你在家庭中,家庭猶如牢獄,現在我們這樣觀是對嗎?家庭是牢獄,甚至是傷害,所以假使說菩薩在家,「知家性空」,知道家庭是空的。但是這個空的可有善惡在裡頭。夫妻相仇殺,夫妻互相毀害,人性的暴露。在這個善惡依著內外的時候,你怎麼「善用其心」?依著事,依著境,境就是外面的境界相。

事,某一件事情,你怎麼發願。所以菩薩的心哪,「善用其心」,聽來很好懂,非常難。我們所謂的厲害關頭、生死休處,在厲害得失之間,這就看你的道業了,這就看你的善根力了。這當然有過去,主要是現在,你能「善用其心」嗎?這個願呢,都加個 「願」字,每一個都加個「願」字。願是什麼?誓願,就是堅固你的心,把你「善用其心」這個善,能夠堅固不動搖。

在利害得失之間,三寶佛菩薩早上西天去了,遠得很哪。怎麼樣對我身心得利益?昧良心了,還不說「善用其心」了。良心就沒有了,那良心沒有好了。熱心,那不是熱心,那個熱心跟那個熱心又不同了。煩惱業,一個煩惱一個業,一個現行的,一個過去的。那時候心裡就不直了,彎彎曲曲的,就是曲業了。

這三業的過,身口意三業的過,現在「善用其心」,把它翻過來。翻過來怎麼翻?業變成德,把三業的業變成德。願什麼呢,願一切都成善法,「善用其心」就是成就善,用心成就善業,所以叫「善用其心」。念念地使你的心,成就善業,成就佛果,這樣才是佛門的法器。就是盛法的器皿。

所謂的大是大非,不是小節,不是我今天這個戒犯了,那個戒犯了,這是小事。「善用其心」,一個成佛,一個墮三塗。在我們平常,誰都有選擇,要成佛。但是做起來,可就是墮三塗了。這個得有智慧,要「善用其心」。

「善用其心」這四個字,看起來很簡單,做起來可不是那麼容易。持戒與犯戒之間,這個你容易明白。持戒跟犯戒之間,另一種你怎麼「善用其心」?對未來的因果,在因果律當中,無窮無盡的因果當中,不昧宿因。不昧宿因過去的因哪,自己善因一定要保持,惡因一定要讓它消失。在身口意三業之間,能夠「善用其心」,這不是語言,也不是文字,用你的思維,用你的智慧觀察。不要為現在的現世的身心的一時的幸福,會給你帶來無量劫的萬百萬億年的災害,這要分別清楚,這才 「善用其心」。

任何能夠觀察,必捨現世的一段的生命,得到無量劫的法樂法喜。大家是沒經過了,或者沒看過,在維護三寶的利益上,這是大事了。為了一時的自己的身心享受,那是不只出賣個人,是出賣三寶、毀滅三寶,這是包括滅佛滅法滅僧,那這個惡跟一般的惡不同。這叫「善用其心」,在這大的問題上,一定要做出主宰有願力,這得靠過去的善根,今生慧力的決斷。這不是一般的問題了。

現在我們所處的環境,所處的現實社會當中,可能會發生,也可能不發生。那就看眾生的業感,不是某個人的事情。

現在的世界的生活的情況,環境的情況,天災人禍,氣候的變現,你怎麼 「善用其心」?求三寶加被,但是你得念念的不忘三寶,念念的不忘三寶,隨時念佛念法念僧,這是最大的「善用其心」。

「善用其心」,莫忘三寶。把你的心,這個是常的。你這個身是分段的,很快就消失了。現在我們大家所有在座的,誰也再活不到一百年,這點是肯定的。不肯定的呢?那在我這一段的時間,我做的都是三寶的事,成就道業,了脫生死,解脫自在。向這個目標,就是我們的願,發這個願,願它成就。「善用其心」成就我們的道業。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夢參老和尚文章列表

心若無塵

心若無塵,人的氣質和品位便得以提升,生命便蘊涵著高...

心病的對治法

心病的六種對治法 (一) 眾生的煩惱無量無邊,所以對...

【推薦】識者知是佛性,不識喚作精

今天是打七的最後一天,我們打七的目的,是用參禪的方...

前六識的明瞭功能是怎麼產生的呢

先看阿難尊者他執著中間的相貌。我們看經文: 阿難言:...

聖嚴法師《不要以感性來修行》

害人的感性就是有心欺騙他人,蓄意使人上當,或者自己...

如何用心力改變自己的生命

《大乘起信論》說我們今天所對治的是無明、是妄想,而...

念佛的人如何擦亮心靈這面鏡子

問: 念佛的人如何擦亮心靈這面鏡子? 慧律法師答: 我...

修法最難的是不中斷

假使你每天念地藏聖號,南無地藏菩薩、南無地藏菩薩念...

【大藏經】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卷第一 佛在王捨國靈鷲山中,與...

【大藏經】【註音版】優婆塞戒經

優婆塞戒經...

【大藏經】【註音版】大乘入楞伽經斷食肉品

大乘入楞伽經斷食肉品...

【大藏經】佛說出家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毘舍離國。食時到,入城乞食。時毘...

每個人看見的地藏菩薩都不一樣

【此善男子發心已來。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久...

地藏菩薩的聖號應該如何念

問: 應當念地藏王菩薩摩訶薩,或者念地藏王菩薩還是念...

修行必須要清淨你的心

你在日常生活當中,沒有苦難嗎?沒有不高興的事嗎?你...

五欲的事兒少迴向,應多迴向得智慧

你受的是皈依,如果不修行,不可靠的。你沒有慧、沒有...

學佛人有四個地方必須去走一走

學佛人,有四個地方一定要去走一走,感受一下。那就是...

念往生咒可以往生嗎

問: 念佛沒感應,念往生咒有感應,也念慣了,雜念少,...

懺悔業障,發菩提心

【云何懺悔業障。經言犯一吉羅,如四天王壽五百歲墮泥...

以善心對人,馬上有善報

我以善心來對你,雖然我無求於你,但當我以善良的心來...

釋迦牟尼佛的五百大願

釋迦牟尼佛往昔為海塵婆羅門時,曾發五百大願。誓言言...

【推薦】持誦准提咒的功德利益

一、前言 佛說的法門,有的側重現法樂、有的側重後世樂...

人生是自己的,不用活給別人看

有些人身體健康,工作穩定,家庭和諧,卻總是滿心煩惱...

為什麼會有蚯蚓這類含蠢蠕動的濕生眾生

癸三、濕生相 看第三段的濕生相。濕以合感,就是他對某...

人生有四事最為浪費時間

擔憂 庸人自擾是為難自己,讓自己每天神經緊繃、憂心忡...

佛說八種大悚懼的事情

這八種大悚懼的事情就是要經常思維八種使我們感到害怕...

談感應

有些初入佛門的人對佛理的追求遠不及對感應的追求。那...

聖凡二力彰顯淨土景觀

一、聖凡二力彰顯淨土景觀 阿彌陀佛以本願威神之力,流...

【佛教詞典】二種我慢

【二種我慢】 p0026   瑜伽八十八卷十七頁云:當知此...

【佛教詞典】灰炭窣堵波

【灰炭窣堵波】 p0635   西域記六卷十五頁云:太子剃...

【視頻】淨慧法師《有業才有身》

淨慧法師《有業才有身》

【視頻】朱老師的故事

朱老師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