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增壹阿含經卷第二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增壹阿含經卷第二

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

廣演品第三

(一)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修行一法,當廣佈一法;已修行一法,便有名譽,成大果報,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無為處,便成神通,除諸亂想,逮沙門果,自致涅槃。云何為一法?所謂念佛。」

佛告諸比丘:「云何修行念佛,便有名譽,成大果報,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無為處,便成神通,除諸亂想,獲沙門果,自致涅槃?」

爾時,諸比丘白世尊曰:「諸法之本,如來所說。唯願世尊為諸比丘說此妙義,諸比丘從如來聞已,便當受持。」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廣分別之。」

答曰:「如是。世尊!」諸比丘前受教已。

世尊告曰:「若有比丘正身正意,結跏趺坐,繫念在前,無有他想,專精念佛。觀如來形,未曾離目;已不離目,便念如來功德:如來體者,金剛所成,十力具足,四無所畏,在眾勇健。如來顏貌,端正無雙,視之無厭;戒德成就,猶如金剛,而不可毀,清淨無瑕,亦如琉璃。如來三昧,未始有減,已息永寂,而無他念;憍慢強梁,諸情憺怕,欲意、恚想、愚惑之心、猶豫網結,皆悉除盡。如來慧身,智無崖底,無所罣礙。如來身者,解脫成就,諸趣已盡,無復生分,言我當更墮於生死。如來身者,度知見城,知他人根,應度不度,此死生彼,周旋往來生死之際,有解脫者,無解脫者,皆具知之。是謂修行念佛,便有名譽,成大果報,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無為處,便成神通,除諸亂想,獲沙門果,自致涅槃。是故,諸比丘!常當思惟,不離佛念,便當獲此諸善功德。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二)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修行一法,當廣佈一法;修行、廣佈一法已,便有名譽,成大果報,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無為處,便成神通,除諸亂想,逮沙門果,自致涅槃。云何為一法?所謂念法。」

佛告諸比丘:「云何修行念法,便有名譽,成大果報,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無為處,便成神通,除諸亂想,獲沙門果,自致涅槃?」

爾時,諸比丘白世尊曰:「諸法之本,如來所說。唯願世尊為諸比丘說此妙義,諸比丘從如來聞已,便當受持。」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廣分別說。」

對曰:「如是。世尊!」諸比丘前受教已。

佛告之曰:「若有比丘正身正意,結跏趺坐,繫念在前,無有他想,專精念法。除諸欲愛,無有塵勞,渴愛之心,永不復興。夫正法者,於欲至無慾,離諸結縛、諸蓋之病。此法猶如眾香之氣,無有瑕疵亂想之念。是謂,比丘!修行念法者,便有名譽,成大果報,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無為處,便成神通,除諸亂想,逮沙門果,自致涅槃。是故,諸比丘!常當思惟,不離法念,便當獲此諸善功德。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三)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修行一法,當廣佈一法;修行一法已,便有名譽,成大功德,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無為處,便成神通,除諸亂想,逮沙門果,自致涅槃。云何為一法?所謂念僧。」

佛告諸比丘:「云何修行念僧,便有名譽,成大果報,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無為處,便成神通,除諸亂想,獲沙門果,自致涅槃?」

爾時,諸比丘白世尊曰:「諸法之本,如來所說。唯願世尊為諸比丘說此妙義,諸比丘從如來聞已,便當受持。」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廣分別說。」

對曰:「如是。世尊!」諸比丘前受教已。

世尊告曰:「若有比丘正身正意,結跏趺坐,繫念在前,無有他想,專精念眾。如來聖眾,善業成就,質直順義,無有邪業,上下和穆,法法成就。如來聖眾,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脫成就,度知見成就。聖眾者,所謂四雙八輩,是謂如來聖眾,應當恭敬,承事禮順。所以然者,是世福田故。於此眾中,皆同一器,亦以自度,復度他人至三乘道,如此之業名曰聖眾。是謂,諸比丘!若念僧者,便有名譽,成大果報,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無為處,便成神通,除諸亂想,逮沙門果,自致涅槃。是故,諸比丘!常當思惟,不離僧念,便當獲此諸善功德。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修行一法,當廣佈一法;修行一法已,便有名譽,成大果報,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無為處,便成神通,除諸亂想,逮沙門果,自致涅槃。云何為一法?所謂念戒。」

佛告諸比丘:「云何修行念戒,便有名譽,成大果報,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無為處,便成神通,除諸亂想,獲沙門果,自致涅槃?」

爾時,諸比丘白世尊曰:「諸法之本,如來所說。唯願世尊為諸比丘說此妙義,諸比丘從如來聞已,便當受持。」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廣分別說。」

諸比丘對曰:「如是。世尊!」諸比丘前受教已。

世尊告曰。「若有比丘正身正意,結跏趺坐,繫念在前,無有他想,專精念戒。所謂戒者,息諸惡故。戒能成道,令人歡喜,戒纓絡身,現眾好故。夫禁戒者,猶吉祥瓶,所願便剋,諸道品法,皆由戒成。如是,比丘!行禁戒者,成大果報,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無為處,便成神通,除諸亂想,獲沙門果,自致涅槃。是故,諸比丘!常當思惟,不離戒念,便當獲此諸善功德。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五)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修行一法,當廣佈一法;修行一法已,便有名譽,成大果報,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無為處,便成神通,除諸亂想,逮沙門果,自致涅槃。云何為一法?所謂念施。」

佛告諸比丘:「云何修行念施,便有名譽,成大果報,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無為處,便成神通,除諸亂想,獲沙門果,自致涅槃?」

爾時,諸比丘白世尊曰:「諸法之本,如來所說。唯願世尊為諸比丘說此妙義,諸比丘從如來聞已,便當受持。」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廣分別說。」

諸比丘對曰:「如是。世尊!」諸比丘前受教已。

世尊告曰:「若有比丘正身正意,結跏趺坐,繫念在前,無有他想,專精念施。我今所施,施中之上,永無悔心,無返報想,快得善利。若人罵我,我終不報;設人害我,手卷相加,刀杖相向,瓦石相擲,當起慈心,不興瞋恚。我所施者,施意不絕。是謂,比丘!名曰大施,便成大果報,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無為處,便成神通,除諸亂想,獲沙門果,自致涅槃。是故,諸比丘!常當思惟,不離施念,便當獲此諸善功德。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六)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修行一法,當廣佈一法;修行一法已,便有名譽,成大果報,諸善普至,得甘露法,至無為處,便成神通,除諸亂想,逮沙門果,自致涅槃。云何為一法?所謂念天。」

佛告諸比丘:「云何修行念天,便有名譽,成大果報,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無為處,便成神通,除諸亂想,獲沙門果,自致涅槃?」

爾時,諸比丘白世尊曰:「諸法之本,如來所說。唯願世尊為諸比丘說此妙義,諸比丘從如來聞已,便當受持。」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廣分別說。」

諸比丘對曰:「如是。世尊!」諸比丘前受教已。

世尊告曰:「若有比丘正身正意,結跏趺坐,繫念在前,無有他想,專精念天。身、口、意淨,不造穢行,行戒成身;身放光明,無所不照,成彼天身;善果報,成彼天身;眾行具足,乃成天身。如是,諸比丘!名曰念天,便得具足,成大果報,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無為處,便成神通,除諸亂想,獲沙門果,自致涅槃。是故,諸比丘!常當思惟,不離天念,便當獲此諸善功德。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七)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修行一法,當廣佈一法;修行一法已,便有名譽,成大果報,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無為處,便成神通,除諸亂想,逮沙門果,自致涅槃。云何為一法?所謂念休息。」

佛告諸比丘:「云何修行念休息,便有名譽,成大果報,眾善普至,得甘露味,至無為處,便成神通,除諸亂想,獲沙門果,自致涅槃?」

爾時,諸比丘白世尊曰:「諸法之本,如來所說。唯願世尊為諸比丘說此妙義,諸比丘從如來聞已,便當受持。」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廣分別說。」

諸比丘對曰:「如是。世尊!」諸比丘前受教已。

世尊告曰:「若有比丘正身正意,結跏趺坐,繫念在前,無有他想,專精念休息。所謂休息者,心意想息,志性詳諦,亦無卒暴,恆專一心,意樂閑居,常求方便,入三昧定。常念不貪,勝光上達。如是,諸比丘!名曰念休息,便得具足,成大果報,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無為處,便成神通,除諸亂想,獲沙門果,自致涅槃。是故,諸比丘!常當思惟,不離休息念,便當獲此諸善功德。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八)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修行一法,當廣佈一法;修行一法已,便有名譽,成大果報,諸善普具,得甘露味,至無為處,便成神通,除諸亂想,逮沙門果,自致涅槃。云何為一法?所謂念安般。」

佛告諸比丘:「云何修行念安般,便有名譽,成大果報,眾善普具,得甘露味,至無為處,便成神通,除諸亂想,獲沙門果,自致涅槃?」

爾時,諸比丘白世尊曰:「諸法之本,如來所宣。唯願世尊為諸比丘說此妙義,諸比丘從如來聞已,便當受持。」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廣分別說。」

諸比丘對曰:「如是。世尊!」諸比丘前受教已。

世尊告曰:「若有比丘正身正意,結跏趺坐,繫念在前,無有他想,專精念安般。所謂安般者。若息長時,亦當觀知我今息長;若復息短,亦當觀知我今息短;若息極冷,亦當觀知我今息冷;若復息熱,亦當觀知我今息熱。具觀身體,從頭至足皆當觀知。若復息有長短,亦當觀息有長有短,用心持身,知息長短,皆悉知之,尋息出入,分別曉了。若心持身知息長短,亦復知之,數息長短,分別曉了。如是,諸比丘!名曰念安般,便得具足,成大果報,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無為處,便成神通,除諸亂想,獲沙門果,自致涅槃。是故,諸比丘!常當思惟,不離安般念,便當獲此諸善功德。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九)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修行一法,當廣佈一法;修行一法已,便有名譽,成大果報,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無為道,便成神通,除諸亂想,逮沙門果,自致涅槃。云何為一法?所謂念身。」

佛告諸比丘:「云何修行念身,便有名譽,成大果報,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無為處,便成神通,除諸亂想,獲沙門果,自致涅槃?」

爾時,諸比丘白世尊曰:「諸法之本,如來所宣。唯願世尊為諸比丘說此妙法,諸比丘從如來聞法已,便當受持。」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廣分別說。」

諸比丘對曰:「如是。世尊!」諸比丘前受教已。

世尊告曰:「若有比丘正身正意,結跏趺坐,繫念在前,無有他想,專精念身。所謂念身者,髮、毛、爪、齒、皮、肉、筋、骨、膽、肝、肺、心、脾、腎、大腸、小腸、白[月*直]、膀胱、屎、尿、百葉、滄、蕩、脾、泡、溺、淚、唾、涕、膿、血、肪脂、[泳-永+羨]、髑髏、腦。何者是身為?地種是也?水種是也?火種是耶?風種是也?為父種、母種所造耶?從何處來?為誰所造?眼、耳、鼻、口、身、心,此終當生何處?如是。諸比丘!名曰念身,便得具足,成大果報,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無為處,便成神通,除諸亂想,獲沙門果,自致涅槃。是故,諸比丘!常當思惟,不離身念,便當獲此諸善功德。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〇)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修行一法,當廣佈一法;修行一法已,便有名譽,成大果報,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無為處,便成神通,除諸亂想,逮沙門果,自致涅槃。云何為一法?所謂念死。」

佛告諸比丘:「云何修行念死,便有名譽,成大果報,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無為處,便成神通,除諸亂想,獲沙門果,自致涅槃?」

爾時,諸比丘白世尊曰:「諸法之本,如來所宣。唯願世尊為諸比丘說此妙法,諸比丘從如來聞法已,便當受持。」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廣分別說。」

諸比丘對曰:「如是。世尊!」諸比丘前受教已。

世尊告曰:「若有比丘正身正意,結跏趺坐,繫念在前,無有他想,專精念死。所謂死者,此沒生彼,往來諸趣,命逝不停,諸根散壞,如腐敗木,命根斷絕,宗族分離,無形無響,亦無相貌。如是,諸比丘!名曰念死,便得具足,成大果報,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無為處,便成神通,除諸亂想,獲沙門果,自致涅槃。是故,諸比丘!常當思惟,不離死念,便當獲此諸善功德。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佛、法及聖眾,  乃至竟死念,
 雖與上同名,  其義各別異。

增壹阿含經卷第二

 

上篇:增壹阿含經

下篇:佛說阿羅漢具德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阿含部目錄

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告諸比丘:...

瑜伽菩薩戒本

《瑜伽菩薩戒本》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註音版】佛說大吉祥天女十二名號經

佛說大吉祥天女十二名號經...

肇論

肇論序 小招提寺沙門 慧達 作 慧達率愚,通序長安釋...

佛說梵網六十二見經

佛說梵網六十二見經 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聞如是: 一時...

佛說瞻婆比丘經

佛說瞻婆比丘經 西晉三藏法師法炬譯 聞如是: 一時,...

佛說阿含正行經

佛說阿含正行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 一...

佛說箭喻經

佛說箭喻經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聞如是: 一時,婆伽...

佛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阿難說:「聞如是。」 阿難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貴...

【註音版】梵網經菩薩戒本(誦戒專用)

梵網經菩薩戒本(誦戒專用)...

淨心誡觀法

淨心誡觀法序 宋餘杭郡沙門 釋元照述 太近至易,無如...

佛說阿含正行經

佛說阿含正行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 一...

謗佛經

謗佛經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譯 如是我聞: 一時,婆...

治禪病秘要法

治禪病秘要法卷上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治阿練若亂心病七...

【註音版】金光明最勝王經大吉祥天女增長財物品

金光明最勝王經大吉祥天女增長財物品...

摩訶摩耶經

摩訶摩耶經卷上(一名佛昇忉利天為母說法) 簫齊沙門釋...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唐上都大興善寺三藏沙門智慧輪奉 ...

【佛教詞典】法處

【法處】 p0756   五蘊論七頁云:言法處者:謂受想行...

【佛教詞典】俱有因

【俱有因】 為小乘所立諸法生起的六因之一。又作共有因...

口中自然生出八功德水

舍衛國中,有位大富長者的妻子生了一個端正莊嚴的兒子...

平時就要訓練,信願才能堅如金剛

何為重心。我輩修習淨業,信貴於深,願貴於切。以信深...

詐言馬死喻

過去有一個人,騎著一匹黑馬入陣與敵作戰,由於恐懼害...

好為人師的老山羊

一個凡事都愛擺大道理的老山羊正悠閑地在河邊散步,它...

淨界法師:觀無量壽佛經

第一講 第二講 第三講 第四講 第五講 第六講 第七講 第...

播種善良,才能收藏希望

中國傳統文化歷來追求一個善字:待人處事,強調心存善...

有一個讓我們心碎的問題

有一個讓我們心碎的問題,就是,這一生,無論你過得得...

在家居士該不該花精力追求升職加薪

問: 在家居士該不該花一些精力追求升職加薪,以及更...

對水泡很執著,結果失去了整個大海

若見聞知,性圓週遍,本不動搖,當知無邊不動虛空,並...

慧律法師《戒殺的重要》

大家一定要戒殺。真的,在座諸位,你一定要戒殺,所有...

欲求長生,莫如淨土

佛眼見無量劫事,故自古及今,無所不見,又戒人妄語,...

念佛有兩個重點

我們這次淨土宗的修學,有三種憶念,就是你必須要去觀...

【視頻】《大般涅槃經》聆志居士念誦

《大般涅槃經》聆志居士念誦

【視頻】《梁皇寶懺》女聲讀誦

《梁皇寶懺》女聲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