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在家居士該不該花精力追求升職加薪

如孝法師  2017/10/21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問:在家居士該不該花一些精力追求升職加薪,以及更好的物質生活呢?怎麼平衡世間生活與修行?

如孝法師答:這位同修的問題很重要,我們就這個話題做一些探討。根據《華嚴經》的思想,佛陀說成就無上菩提是終極的目標,也是久遠的目標。而在我們發心的時候,一個是「發心求正覺」,這可以說是出世間的目標;第二個就是「捨己濟群生」。而在我們平常的社會生活當中少了一個目標,就是「發心求正覺」這個環節。

在家學佛,它的階位相當於菩薩。因為你之所以學佛,肯定是追求生命的覺悟,你肯定有這個目標,沒有這個目標就沒必要找佛陀,但是有所偏重,因為生活在世間這個氛圍中。出家人的生活可以總結為「安心辦道」,核心是追求「正等正覺」;在家的生活,實際上就是和眾生打交道,如果具備了忘我的狀態,奮發地為眾生服務就是菩薩。菩薩就是勇士,能夠度眾生。佛陀在《華嚴經·普賢行願品》中有關覺悟的內容,包含世間和出世間,無非兩個目標——覺悟人生和奉獻人生,覺悟人生是我們的思想,奉獻人生是我們的行為。

在《華嚴經》中,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每一參都是世間的生活內容,說白了生活的內容就是修行的內容。在世間行走的人,如果他的內心有一個理想,他的目標也是覺悟人生和奉獻人生,那麼世間的一切,除非惡法,其他法律所允許的範圍都是他應當了知的生命的境界。我們想對眾生有所幫助,走近眾生的時候,就需要有一個身份、一個職業,甚至需要一定的財富。如果沒有財富,拿什麼佈施?就算是精神上的,如果我們不了解給人安慰也是很重要的,那怎麼能夠給予他呢?沒有認識到,怎麼給他呢?所以,從大乘菩薩的修行來說,所有的生活內容都是修行的境界,不同的是他的內心沒有忘記宗旨和目標。

修行有三個部分是我們一定要注意的。第一個是發心,我們的發心是想做一個菩薩,還是羅漢,或者來生成為一個富貴、莊嚴、有地位的人呢?我們要世間的這些榮耀,從積極的方面來講是想利益他人,因為人微言輕,沒有地位就利益不到他人;從消極的層面來講,是為自己儲備資源,如果我們連人身都得不到,佛陀的教法就聽不到。所以為了得到這個人身,我們必須要修一些善業,對我們的未來形成保護,這是符合生命科學的。

對於你談到的問題,簡單的總結:第一個是發心,第二個是行為,第三個是總結。無論修行與否,所有生活的內容都是修行的境界。只是有邪見、我見、惡見的人,在紛紛擾擾的生活中,得到了與之相應的果。這個果就是「六道輪迴」,他的未來會得到一個不完善的生命形式,讓他無法獲得智慧的提升,發揮不了生命的主觀能動性和無限創造性。

所以這三個環節很重要,請大家記住。第一個是發心或者目標,第二個是方法,第三個是反省,在佛法中叫迴向,或者叫總結。在人生或社會當中,不管你求什麼,都沒有直接的方法,都是間接的方法。哪怕你不知道自己求什麼,但是你的潛意識、你的心會告訴你,你在求一個輪迴的果。你在用貪瞋癡的理念加工著人生的現象,最後形成的「產品」就是六道輪迴——一個不完善的生命形式。

也許你不知道自己的發心,但實際上你還是活在信念當中的。你愛什麼,都有一個愛的對像——財色名食睡,你愛它就是信它,信它就是念它,念它就會朝著那個方向努力。你可能不知道這些是不好的,但是你一定會有你的目標,這是生命的普遍規律。你在不知不覺當中製造了很多結果,你不修行的時候不知道。但當這個結果出來了,你會覺得不滿意,於是產生新的抱怨和期望。就這樣,一生又一生不斷地折騰,就像被鬼迷住了,繞圈子,走不出去,所以叫輪迴。

如果你先知先覺,知道這是一個誤區,可能會有一個生命觀或者世界觀。當你有一種善意的時候,天地會給你發一些信號,你的善根會觸動你的惻隱之心,或者你生命最柔軟的部分。你的良知會讓你不安,會覺得這樣苟苟且且、庸庸碌碌的一輩子,從來沒有痛快地活過一天。這代表你對生命有了思考。因為這種思考,你願意去追尋智者,尋找資源,讓自己能夠理解這一期生命為什麼有那麼多的無奈。這實際上就具備了一個信念,這個信念叫做智慧的信念,對生命的探究。實際上,你已經開始覺悟了。這種先知先覺決定了你的人生目標,它是整體的思考。這種整體的思考是因為善業。

通過學習佛法,你知道菩薩行是如此的,同時你知道菩薩就是在現實的生活當中,忘我、充滿激情地以六度、以修行的理念引導世界;菩薩們都是人做的,人能做什麼,菩薩就能做什麼,所以菩薩是大丈夫。我們也是大丈夫。所謂大丈夫是因為他有一個大的生命藍圖,樂於追求,並期望得到這種生命境界,這就是菩薩。從形式來講,菩薩做的事和我們做的事是一樣的,我們每個人生命的內容都是這種表現形式。

為什麼最後出現的結果不一樣?一個是主動的生命,先知先覺,對於生命設立了目標;一個是不知不覺,生命隨波逐流,因為貪瞋癡的境界黏著於財色名食睡這些感官的刺激,所以生命的覺知與靈性越來越低下。

人們通常會以概念評判人的好壞。我認為這個世界上沒有壞人,也沒有好人,只有善念和惡念,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相對的,一會兒好,一會兒壞。如果用一個事情來評價一個人,好像有失偏頗。但是有些人確實很過分,人們覺得他們確實是壞人,但是這並不代表他們沒有佛性。好像你說狗有沒有佛性呢?狗能不能成佛呢?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每個眾生對生命的感觸不一樣,從大方向來講是分生命形式的。人類的起點很高,這是不可否認的。我們不能因為狗有情義,而某些人的表現沒有狗有情義,就說人類不如狗,這是錯誤的邏輯。我們不應該這樣感性地思維,要承認個體的差異,也要承認整體的生命起點。

我們要知道,社會對於人類所要求的精神規範是最低的標準。社會評價我們是好人,這對我們的生命來說起點太低了,我們的追求應該是成為完人、聖人、賢人。這些成就並不難,有這種資源和可能性,我們為什麼不用呢?這取決於生命的主動和被動。

如果你放任這顆心,一切的黑暗都有可能;如果你追求這顆心,所有的燦爛和光明都會出現。追求墮落的方式真是太多了,如果你追求生命的提升,因為有佛陀,那也就是一念之間的事情。佛陀以他的生命代價為我們帶來這些資源,問題是身處寶山,我們知不知道這就是寶?

西藏過去有個寶貝叫天珠,天珠是一種活的生命體,是一種磁場。如果你有那種精神境界,戴上它,它養你,你養它,你能夠自得其樂。如果你用貪念對待,什麼在你眼裡都是數字的時候,戴上也沒用的。就好像一個迷信的傳說:鑽石,女性戴上比較好,男性戴上磁場太剛,反而對生命不好。世界上沒有什麼東西叫做好或者不好,更何況我們的心。

我們知道這一點就要有所敬畏、有所覺悟。我們要發現生命偉大的創造力,發現了就會相信,相信就能夠分享。我們可以用先知先覺,主動地規劃自己的人生,內容就是學佛。實際上,除了這個事情,其他的事情都不能和終極的生命答案相比。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嘴裡不談錢,未必是真正的清高

大廉不嗛,這個廉就是廉潔了。我們這個文化裡,標榜人...

在家人可以講經說法嗎

問: 請問師父,在家人可以講經說法嗎? 大安法師答:...

怎樣做才能夠功夫成片

問: 經常有人講,念佛或誦經,功夫成片才能有作用,請...

分毫不差因果賬

佛教提出四根本戒,若是犯了四根本戒,無論出家在家都...

為什麼要求生西方而不求生東方

問: 請問法師,東方淨土和西方淨土有何差別?為什麼一...

百喻經·認人為兄喻

經文: 昔有一人,形容端正,智慧具足,復多錢財。舉世...

聖嚴法師《人生與人生的目的、意義、價值是什麼》

如果人生而沒有目的,生活便顯得十分空虛。如果生命欠...

用完的香盒有佛菩薩像,該怎麼處理

問: 阿彌陀佛,師父您好,我們買的香盒子上有佛菩薩...

【大藏經】【註音版】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藏經】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雨寶陀羅尼經

佛說雨寶陀羅尼經...

【大藏經】未來星宿劫千佛名經

未來星宿劫千佛名經(亦名集諸佛大功德山) 闕譯人名今...

懺悔常識問答

問: 何為懺悔。 答: 於三寶前發露已罪,痛責悔改,...

俗人入寺作出家因緣

原文: 且初入寺,背僧取異,云何得作出家因緣?經云:...

迷茫時就讀讀這8句話

1. 如果你不喜歡現在的工作,要麼辭職不幹,要麼就閉...

關於戒殺的問答

問:世上飛禽走獸的種類很多,如果人人戒殺,它們就繁...

死的時候要自己能作的了主

佛法的希望在你們身上,我現在急死了,佛教裡沒有人。...

這種人不叫有淨土

悠悠泛泛,對生死心不切。有點時間就念一念,沒有時間...

誠哉在我,不關業障事

參禪人,第一要守清規,方能參禪。 清規者,公正清嚴為...

微細的愛

蘇東坡有一首五言詩,我非常喜歡: 鉤簾歸乳燕,穴窠...

了解果報的痛苦,才能怖畏當來的果報

古德說: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所以從這個...

人一忙起來就會糊塗,過去的習氣種子就會起現行

前面第一段講的是凡夫眾生求取世間的聲名,到最後聲名...

【推薦】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

我廣東東莞一位朋友的親戚,結婚那年,正好趕上地下六...

把觀音菩薩看作彌陀的化身,是否有佛經根據

問: 法師講過,把觀世音菩薩看作是阿彌陀佛的化身。不...

念佛不出聲心裡默念可以嗎

問: 請問師父,我有一個問題就是說,先去想厭離娑婆...

【推薦】觀世音菩薩

《一》前言 今天是觀世音菩薩的聖誕日,所以向諸位介...

大安法師:什麼是根塵脫落和大光明境

問: 我一直在家念佛,也沒有什麼成績,據說有人念佛...

姨父與鴿子的故事

姨父性格內向,沉默寡言,不喜歡跟人打交道,幾乎沒有...

【佛教詞典】持羊毛過限戒犯緣

亦名:持羊毛戒犯緣 子題:一由旬   行宗記釋云:「...

【佛教詞典】因果同時

【因果同時】 p0593   成唯識論二卷十六頁云:能熏識...

【視頻】宏海法師《佛法宇宙觀》

宏海法師《佛法宇宙觀》

【視頻】淨界法師《四念處之觀受是苦》

淨界法師《四念處之觀受是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