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瞻婆比丘經

西晉三藏法師法炬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瞻婆比丘經

西晉三藏法師法炬譯

聞如是:

一時,婆伽婆在瞻婆恆伽上法賴池水上。彼時,世尊十五日說戒,在比丘僧前坐。世尊坐已,觀諸比丘意之所念。觀諸比丘意之所念已,夜初一分時坐默然住。於是,有異比丘從坐起,一向著衣,叉手向世尊,白世尊曰:「唯,世尊!夜一時已過,世尊及比丘僧坐已久,唯願世尊,當說戒。」彼時,世尊默然住。世尊至夜半默然坐住,彼比丘再叉手向世尊,白世尊曰:「唯,世尊!夜已過初時,夜已過半。世尊!比丘僧坐已久,唯願世尊,當說戒。」彼時世尊亦默然住。彼時世尊於夜半後坐默然住,彼比丘三叉手向世尊,白世尊曰:「唯願世尊,夜已過初時,夜已過半,夜已過半後明星欲出,不久當明星出。世尊!比丘僧坐已久,唯願世尊,當說戒。」彼時,世尊告此比丘曰:「我比丘眾中有不淨者。」

彼時尊者大目乾連亦在眾中會,眾中會已,於是尊者大目乾連作是念:「世尊為說何比丘?言眾中有不淨。我寧可作如其像三昧正受,以三昧意,觀諸比丘意之所念。」於是尊者大目乾連,即如其像三昧正受,以三昧意觀諸比丘意之所念。尊者大目乾連即便知之,世尊所為比丘。於是尊者大目乾連從三昧起,便至彼比丘所,到已牽彼比丘臂將出門外:「汝愚人去!汝不應在此宿,無有比丘共汝住者,汝今為比丘外。」於是尊者大目乾連牽彼比丘臂將出門外,反閉門,閉門已,至世尊所,到已禮世尊足,卻坐一面。尊者大目乾連卻一面已,白世尊曰:「世尊!所說比丘者,言眾中有不淨,我已牽彼比丘臂將出門外。『汝愚人去,汝不應在此宿,無有比丘共住汝,今比丘為是外。』唯世尊!已過夜初分,已過夜半,已過夜半後,夜已欲曉明星出時,明星不久當出。世尊!比丘僧坐已久,願世尊,當說戒。」

「汝目乾連!彼愚癡人為多受罪,而觸嬈世尊及比丘僧。若目乾連!眾中有不淨比丘,如來說戒者,彼愚人頭當破為七分。是故汝,目乾連!從今日始,汝等當共說戒,如來不復來說戒。何以故?目乾連!此一愚人如是過已,過觀而觀屈申卷舒,持僧伽梨衣鉢,而於他梵行者自言是梵行。此目乾連!若人言是梵行者,若人作是念:『沙門為幻,沙門為麤,沙門為刺,沙門非言。』如是知已,便棄著外。何以故?恐壞餘淨比丘故。猶若,目乾連!成就稻田麥田,若中有惡草生,彼草根如麥根,枝節葉實亦如是,未成其子當棄之。目乾連!若成子已,彼田居士便作是念:『此為是壞麥子之草,麥之刺、麥之麤。』彼便拔,棄著外。何以故?恐壞餘淨麥故。如是,目乾連!若有一愚人作是念過已,過觀而觀屈申卷舒,持僧伽梨衣鉢,而於餘梵行者自言是梵行者。若,目乾連!他稱言是梵行者,彼若作是念:『此沙門壞,此沙門刺,此沙門麤,此沙門非言。』彼知已,便棄著外。何以故?恐壞餘淨比丘故。猶若,目乾連!彼田居士,於冬月時治大穀積,若彼穀所有堅固住者,一向皆離去,謂所有若草若葉,彼揚著風中一向吹去,彼田居士,執掃箒在中是。目乾連!若愚人作是行過已,過觀穀故。如是,目乾連!若一愚人,作是行過已,過觀而觀屈申卷舒,持僧伽梨衣鉢,而於他梵行者,自言是梵行者。若,目乾連!他稱是梵行者,他作是念:『此沙門壞,此沙門麤,此沙門刺。』彼知已,棄著外。何以故?恐壞餘比丘故。猶,目乾連!彼田居士,彼求水欲通水,執極利斧入於林中,彼執斧[木*豕]樹,謂彼所有樹堅固住而不可入。謂所有枯樹打已斧則陷入。田居士截其根,截根已通其中,通其中已便作木筧凾通水。如是。目乾連!或一愚人作如是行過已,過觀而觀屈申卷舒。持僧伽梨衣鉢,而於他梵行者,自言是梵行者。若。目乾連!他稱言是梵行者,彼作是念:『沙門壞,沙門麤,沙門刺,沙門非。』彼知已,棄著外。何以故?恐壞餘淨比丘故。說偈曰:

「共止及當知,  惡求及瞋恚,
 恚恨不捨貪,  不棄幻諛諂。
 莊人詐言息,  自說是沙門,
 自作諸惡行,  惡見非是樂。
 多作諸妄言,  如是知彼已,
 悉皆不與會,  擯棄不共止。
 知時具淨行,  分別誰言已,
 非息言沙門,  惡行擯棄已。
 不與惡共止,  數數及日日,
 悉皆共集會,  當棄此苦際。」

佛如是說,彼諸比丘聞世尊所說,歡喜而樂。

佛說瞻婆比丘經


上篇:佛說解夏經

下篇:佛說伏淫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阿含部目錄

【註音版】佛說彌勒下生經

佛說彌勒下生經...

在家菩薩戒本

在家菩薩戒本(六重二十八輕讀誦儀軌) 香讚 爐香乍熱...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香讚: 爐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諸佛海會悉遙聞...

【註音版】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嘉興藏流通本)...

佛說十一想思念如來經

佛說十一想思念如來經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聞如是...

佛說鸚鵡經

佛說鸚鵡經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聞如是: 一時,...

佛說薩鉢多酥哩踰捺野經

佛說薩鉢多酥哩踰捺野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

佛說善生子經

佛說善生子經 西晉沙門支法度譯 聞如是: 一時,眾祐...

【註音版】聖觀自在菩薩功德讚

聖觀自在菩薩功德讚...

大方等大集經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一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於姑臧譯 瓔珞...

十二緣生祥瑞經

十二緣生祥瑞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

【註音版】佛說十號經

佛說十號經...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天台止觀有四本:一曰《圓頓止觀》,大師於荊州玉泉寺...

文殊師利問菩薩署經

文殊師利問菩薩署經 後漢月氏三藏支婁迦讖譯 舍利弗前...

百喻經

百喻經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蕭齊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譯...

佛說賢者五福德經

佛說賢者五福德經 西晉河內沙門白法祖譯 聞如是: 一...

潭州溈山靈祐禪師語錄

潭州溈山靈祐禪師語錄 徑山沙門語風圓信無地地主人郭...

【佛教詞典】發論

(書名)黃髮外道之論,即勝論也。名義集二曰:娑毗迦...

【佛教詞典】漏盡智力

漏盡智力者,謂於一切種漏盡智無著無礙現行中,所有三...

五濁惡世,唯有淨土可通入路

原文: 教興所由,約時被機,勸歸淨土。若教赴時機,易...

首楞嚴王三昧對治的重點

《楞嚴經》前面的三卷經文,佛陀等於是講到了大乘佛法...

文珠法師《改善自己的命運》

我們皈三寶,堅定信仰,盡形壽修學佛法,一定可以改善...

昌臻法師《七佛通戒偈》淺釋

這首偈語是過去七佛教化眾生用的,非常重要。實際上只...

傳印長老慈母與胞姊出家往生記

1954年夏天,傳印長老離開莊河老家,前往雲居山。六年...

老子論幸福

幸福是人現實中的一種生活富足狀態,又是人內心的滿足...

從敲門聲看出你的修養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艾伯特赫拉別恩曾提出過一個公式:信...

無我淺談

一切法都是依因緣和合而生,緣散而滅,相對的,彼此相...

不把佛法作人情

而菩薩為利養故。應答不答。倒說經律。文字無前無後。...

心的五種歸納

佛教把我們的心歸納為肉團、緣慮、集起、含藏、真如五...

「信」字,德之端也

信,德之端也。 人言為信,這是一個會意字,即只要是人...

菩提心的十種譬喻

菩提心的十種譬喻。分成因跟果。先看第一個。 【譬如大...

【視頻】《僧伽吒經》聆志居士讀誦

《僧伽吒經》聆志居士讀誦

【視頻】《普賢行願品》男聲念誦

《普賢行願品》男聲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