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菩提心

2011/06/13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菩提心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的簡稱。「菩提」二字,是古印度的梵語,譯成漢文的意義為「覺」,即是成佛的意思,菩提心即是成佛的心。發菩提心,就是發無上正等正覺之心,也就是要發「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之心。

《華嚴經》中說:「菩提心者,則為一切諸佛種子,能生一切諸佛法故。菩提心者,則為良田,長養眾生白淨法故。菩提心者,則為大地,能持一切諸世間故。菩提心者,則為淨水,洗濯一切煩惱垢故。菩提心者,則為大風,一切世間無障礙故。菩提心者,則為盛火,能燒一切邪見愛故。菩提心者,則為淨日,普照一切眾生類故。菩提心者,則為明月,諸白淨法悉圓滿故。」故知菩提心乃一切正願之始、菩提之根本、大悲及菩薩學之所依。

在佛法的修學中,大乘菩薩最初必須發起大菩提心,諸佛菩薩悲智的品行也是靠菩提心來成就的。佛法中一切法門的修學都是建立在發菩提心的基礎上,任何一個法門都不能離開菩提心,一切法門所講的正見都是為菩提心服務。只有發起大菩提心,佛法的正見才會有著落處。離開菩提心,佛法的修學就會變得空洞和抽像。不論哪一部經典都立足於菩提心,而每一位菩薩的修行都是以發菩提心為開始,不同的只在於願力的體現。如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十二大願,觀世音菩薩和地藏王菩薩諸大願等等,諸佛菩薩的願力都是菩提心的體現。

發菩提心、走菩薩路、學佛做人、利益眾生,這就是學佛人走的路。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知識文章列表

吾道一以貫之

一般慈善家在做善業的時候,第一個他沒有我空、法空的...

【推薦】沒有很堅定要往生的人,福報最好不要太大

勝生無罪,乃至安坐妙菩提座,常能現作一切有情一切義...

讓生命每一刻都變得有意義

一切依發心而定 懂得如何過日子極為重要。我們必需知道...

不貪於利養 唯樂佛菩提

不貪於利養 唯樂佛菩提 一心求佛智 專精無異念 《華嚴...

發菩提心不能離開法水的滋潤

講到發菩提心這個發字,是很妙、很有意思的。會做饅頭...

念佛為什麼要發菩提心

我們為什麼要發菩提心啊?諸位可以想一個問題:如果你...

菩薩所行法門無量,以六度為其根本

大乘菩薩發菩提心是其根本,以大悲為基礎,以方便為究...

把這兩個放進去,這個佛號就不可思議

你不修空觀,除非你保證:我臨終的時候,沒有太多相狀...

【大藏經】唯識二十論

唯識二十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大藏經】占察善惡業報經

占察善惡業報經卷上(出六根聚經中) 天竺三藏菩提燈譯...

【大藏經】佛說阿彌陀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q)樹給(jǐ)孤獨園。與...

【大藏經】佛說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城逝多林給孤獨園。與...

「二時臨齋儀」的內涵

我們佛教信徒都知道,出家人在早、中飯前都要唱念二時...

十法界

一、前言 佛陀最初在菩提樹下成道時,曾感嘆說:「奇...

佛學常見辭彙(十九畫-卅三畫)

十九畫 【勸門】 勸誡二門之一。見勸誡條。 【勸誡】...

略說三十七道品

三十七道品: 四念處:身、受、心、法念處。 四正勤:...

散念佛號要做迴向嗎

問: 對平時的散念佛要做迴向嗎?應如何正確迴向發願...

如何看待通過催眠喚醒前世記憶

問: 近年西方心理學界通過催眠術,喚醒人的潛意識裡...

佛陀最初的慈心因緣

為期三個月的夏安居結束時,比丘們深得法益,身心自在...

哭有什麼用,認真念佛才是

遂欽比丘尼的往生故事...

不是念了幾聲佛號,就是念佛人

我們要思惟自己夠得上夠不上念佛人,不是泛泛悠悠念了...

大安法師:往生靠佛力是否不必辛苦修行了呢

問: 請問法師,既然往生全靠佛力,那我們又何必辛苦...

握得越緊,傷害越大

有一個年輕人,事業和家庭都遇到了麻煩,嫉妒、浮躁、...

真如本性的功德一切都在

總而言之,大白牛車的啟動,我們講過有三個次第:安住...

如何判斷「所知障」和「煩惱障」

問: 佛家講,修行有所知障。我等即要靠已知、所知才...

水果師--廣欽老和尚

四月九日下午一時,一行人又從台北出發,約經個把鐘頭...

聖嚴法師《找到生命的價值》

經常有人向我訴苦,說他們自己這一生好像是白活了!不...

生死的難關才是真正的難關

把這座寺院修好了,本人剛好八十歲。在修復這座寺院的...

【佛教詞典】循內受觀,受念住

云何於此內受住循受觀?若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貪憂。...

【佛教詞典】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

Datangdaciensisanzangfashizhuan   《大唐大慈恩寺...

【視頻】慧律法師《2007年三千佛圓滿開示》

慧律法師《2007年三千佛圓滿開示》

【視頻】不願留在忉利天的禪師(智海長老)

不願留在忉利天的禪師(智海長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