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遂欽,字越成,江蘇無錫人。九歲出家,年紀稍長,遇到一位尼師的啟發而專持佛名,行住坐臥從不間斷。不久後,到蘇州南園的白衣庵興建修復大殿堂宇,但念佛更加精進虔誠。年五十歲受具足戒。
五十五歲那年的三月,某日天剛亮,遂欽召喚弟子說:「吾將去矣!」弟子說:「師父您沒有任何病痛,何出此言呢?」繼而哭泣流淚。遂欽說:「癡人!哭我又有什麼益處呢?要認真念佛才是啊!」
於是趺坐面向西方,師徒同稱佛名,當一炷香燃盡時即往生。此事發生於清高宗乾隆五十三年,也就是西元一七八八年。
編者按:「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節即將到來,引發了我們對家中亡故親人的無限哀思。那麼,作為淨業行人該如何面對「愛別離」的痛苦呢?
本故事中,當弟子面對即將離世的師父痛哭流涕時,反而遭到師父的斥責。這段話看似非常無情,細細想來,怎不是師父的「大智慧」在引導弟子走出悲傷,做一些真正對自己對亡者都更有意義的事呢?
作為修行淨土的學佛人是幸福的,因為有大悲阿彌陀佛可以仰靠。我們明白,對親人最好的哀思不是眼淚,也不是為之燒多少「錢」,而是「好好念佛」迴向他們,親人得以離塵垢獲解脫,才是對生者最大的寬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