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各宗要略——律宗

界詮法師  2021/06/02  大字體  護眼色

各宗要略——律宗

傳流

從第一次結集,優波離尊者誦出律藏為最初律部。隨後二次三次四次的結集。自此以後,迦葉、阿難、商那和修、優婆毱多五師傳持。佛滅後一百年間,純是一味和合,一百年後產生異見,部派分裂,因著律儀上的爭執,旋復至優婆毱多以後,更分為五種律部。

五部:

曇無德部——四分律——法藏部

薩婆多部——十誦律——一切有部

迦葉遺部——解脫戒——飲光部

彌沙塞部——五分律——化地部

摩訶僧祇部——僧祇律——大眾部

實際傳來中國只有四律,迦葉遺部僅傳戒本。

四律:《十誦律》、《五分律》、《四分律》、《僧祇律》。

還有五論:

《毗尼母論》、《摩得勒伽論》、《善見論》、《薩婆多論》、《明瞭論》。

在中國弘傳最廣的是《四分律》。早在曹魏時,曇摩迦羅於洛陽譯出《僧祇戒心》,並立羯磨法,與中國出家人正式授戒。從譯出《四分律》後,先有法聰開講,口授弟子道覆。至慧光下有道雲、道洪、智首、道宣相承。

與道宣同時弘《四分律》共有三派。有南山道宣、相部法勵、東塔懷素。三者見解不同,故分三派。法勵、懷素但盛一時,道宣至今弘傳不絕。

判教

化制二教為本宗判攝。化教:教化眾生,有種種隨機言教,指經論二藏,所詮定慧法門。制教:制止過非,指律藏所製定的戒法,詮解戒學法門。通過製定的戒,能攝住三業不犯,便生定慧,由定慧伏斷煩惱,證入道果。

此宗更於此二教內判立三教三宗。

化教中,更判為三教,以攝如來一代說法。

(一)性空教,俱舍、成實析法明空是小乘教。

(二)相空教,般若、三論等直談無相是大乘權教。

(三)唯識圓教,華嚴、深密等是大乘中道實教。

制教中,更分三宗,以攝一切戒律的戒本。

(一)實法宗,以色法為戒體,立一切法為實有,小乘有部。(懷素所依)(二)假名宗,以非色非心為戒體,一切法唯有假名,無實體,大乘空教。(法勵所依)(三)圓教宗,以心法種子為戒體,謂萬法唯識,大乘唯識圓教。

宗義

道宣的四分律宗,是依大乘唯識圓教而立義。並主張四分律宗通大乘說,從律文中,有五種理由證明:

(一)沓婆迴心:沓婆證阿羅漢後。求堅圓法,迴心向大。

(二)施生成佛:戒本末偈云:施一切眾生,皆共成佛道。

(三)相召佛子:序文有諸佛如是行,佛子亦如是。

(四)舍財用輕:舍墮戒中,舍財後僧不還,犯輕罪。

(五)識了塵境:妄語戒的見聞知覺的了別,通唯識義。

戒有四科:

戒法:聖人制教名法;

戒體:納法成業名體;

戒行:依體起護名行;

戒相:為行有儀名相。

戒有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菩薩戒。戒的內容廣泛,以止作二持攝盡。止持是約戒條,止一切惡,不該作者不作。作持是約體道辦事,修一切善,諸如受戒、說戒、安居、自恣、懺罪等。所謂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大乘菩薩戒,不同小乘戒。聲聞戒唯人得受,大乘戒諸趣通受;聲聞戒有受有舍,菩薩戒有受無舍,是盡未來際受持。菩薩戒主要體現在三聚淨戒上:

(一)攝律儀戒,七眾所受別解脫戒;

(二)攝善法戒,奉行一切善法;

(三)饒益有情戒,廣修善法以利益眾生。

前二自利,後一利他,合為二利圓滿。雖只講戒,而與定慧相連。如把心停止,不起妄念,攝意業為定,詳細觀察思維,此應作,彼不應作為慧。如盜戒具三淨戒:自不起盜心並防護為攝律儀戒;見有盜機而維護為攝善法戒,轉告保護為饒益有情。其他戒也一樣,一戒一行圓觀解,具足一切行即為大乘妙行。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知識文章列表
界詮法師文章列表

佛像的緣起

阿彌陀佛!各位大覺世間的有緣,大家吉祥。 今天想跟大...

大安法師:只供一尊阿彌陀佛還是供西方三聖

問: 在家裡只供一尊阿彌陀佛還是供西方三聖? 大安法...

修了多劫的福報善根,才能得人身聞佛法

佛家常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得人身非常不容易,在...

文珠法師《二十一世紀的人生》

各位,今天很高興有機會與各位見面,共同研究佛學,可...

斌宗法師《我人生死之由來》

前言 學佛主要在求離苦得樂,生死之苦冠於一切,同時...

四大菩薩隨身法物的表法意義

中國著名的四大佛教名山,分別為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

戒律的現代價值與意義

一、認識戒律的重要地位 原始佛教僧團不設立權威的崇拜...

禪宗叢林的修行律儀

禪宗叢林中有各種不同的修行儀軌,這些律儀不僅是禪門...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阿彌陀經

(印光大師校印版本)...

【大藏經】菩薩行五十緣身經

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時與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大藏經】【註音版】淨土十疑論

淨土十疑論...

【大藏經】佛說盂蘭盆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大目乾連始得六...

法相宗的概況

佛滅八、九百年間,彌勒菩薩應無著菩薩的請求,從兜率...

比丘的五類

在毗奈耶雜事卷一三中,比丘分為五類:經師、律師、論...

佛學常見辭彙(三畫)

【三力】 1.一、我功德力,即自身的修行;二、如來...

出家人的五堂功課是哪五堂

參加三壇大戒的新戒們報到後,就要接受五堂功課的考核...

沒人綁住你

三祖僧粲繼承慧可的事業,廣施法雨,普度眾生。 一天...

修行要依法不依人,依人的風險太大

為何而來 作為凡夫的我們,在這樣一個普遍都向下沉淪的...

佛教十惡與十善

【十惡】 由彼三業,能成十惡。惡者乖理之行,謂眾生觸...

念楞嚴咒半年都會背了,為何不產生效果

【阿難當知。是咒常有八萬四千那由他。恆河沙俱胝。金...

毛巾熱敷的十種保健方法

中醫上講溫則通,通則不痛,用毛巾熱敷實際上就是達到...

如果認為未來比較重要,那你應該學吃虧

我記得懺公師父在私底下對我們弘法的法師開示,他經常...

六和敬的意義

「六和敬」是佛教僧團的生活原則,也就是讓彼此能夠和...

真正用功的人,有功夫的人看一眼就知道了

再說調心。這個心就是當下這一念,我們在堂中用功辦道...

不學弟子規,往生淨土就會落空嗎

問: 現在有人說《弟子規》就是佛的戒律,不學《弟子...

怎樣擁有一個「無」的生活呢

世間上的人總是在有上求,有車、有子、有錢、有名等,...

明月之心不可無

有一個老和尚到了垂暮之年,決定把衣缽傳給弟子,無奈...

不正知者,於所觀境謬解為性

隨煩惱二十:不正知者,於所觀境,謬解為性。能障正知...

【佛教詞典】種子

(術語)為第四點之阿 。以此為五轉中第四,第四轉入涅...

【佛教詞典】壞生種戒約離地辨犯

子題:榴、槐、櫰 行事鈔·隨戒釋相篇:「四分中,若五...

【視頻】緬懷紹雲長老紀錄片《佛祖禪心》

緬懷紹雲長老紀錄片《佛祖禪心》

【視頻】《佛說觀無量壽佛經》道證法師念誦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道證法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