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念佛之人,亦非不可持咒

印光大師  2020/12/24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念佛之人,亦非不可持咒

【原文】

念佛之人,亦非不可持咒。但須主助分明,則助亦歸主。若泛泛然無所分別,一目視之,則主亦非主矣。准提大悲,豈有優劣。心若至誠,法法皆靈。心不至誠,法法不靈。

一句佛號,包括一大藏教,罄無不盡。通宗通教之人,方能作真念佛人。而一無所知,一無所能之人,但止口會說話,亦可為真念佛人。去此兩種,則真不真皆在自己努力,依教與否耳。

復永嘉某居士書一

【如誠法師譯文】

念佛之人,也不是不可以持咒。但必須主修助修分清楚,那麼助修也歸於主修了。如果泛泛然,沒有什麼分別,一樣對待,那麼主修也就不是主修了。准提咒、大悲咒,哪裡有優勝低劣呢?心如果至誠,法法都靈。心如果不至誠,法法都不靈。

一句佛號,包括一切大藏教義毫無遺漏。通達禪宗教理的人,才能作真正念佛的人。而一無所知,一無所能的人,只要口會說話,也可以成為真正念佛人。除開這兩種人,則能否成為真念佛人,都在於自己的努力與否,及是否依教奉行罷了。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印光大師文章列表

如何放鬆身心念佛

問: 弟子經常將佛號提在心中,唯恐丟失;同時時常謹...

每天念佛就好嗎,還要不要念咒念經

問: 每天的修行,除了念一句佛號以外,是否還需要念...

用念佛機念經或念佛,作用是一樣的嗎

問: 請問用念佛機念經或念佛,作用是一樣嗎?特別是念...

妙蓮老和尚《念彌陀聖號的利益》

一句彌陀具足無量光壽 為什麼要念南無阿彌陀佛呢?小...

為什麼佛菩薩都不穿鞋

佛不著履,有三因緣: 一者,使行者少欲。 二者,現足...

不是佛經不靈,而是你理解錯了

我們經常會聽說: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你看《地藏經》上...

佛弟子身上勿佩帶佛像、觀音像掛件

印光大師在《復鄔崇音居士書》中講:前三日接到歧路指...

兩種十念法

十念法要辨識一下,有兩種。 一種是慈雲遵式提出的十...

【大藏經】【註音版】准提咒持誦儀軌

准提咒持誦儀軌...

【大藏經】優婆塞戒經

優婆塞戒經卷第一 集會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捨...

【大藏經】淨土十疑論

淨土十疑論序 宋、無為子楊傑述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大藏經】解深密經

解深密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住最...

欲報父母恩,應當一心念佛,代父母懺悔業障

汝兄立田,天姿甚好,惜其未學。然已大半輩子過了,無...

死固人所皆有,但不得有求死之著心

原文: 汝言隨時隨地,得死便死之話。亦是求生之本,亦...

印光大師嘉言錄--諭在家善信

甲、示倫常大教 ● 盡性學佛,方能盡倫學孔。盡倫學孔...

印光大師:臨終病苦釋疑

念佛的人到了臨終的時候,若有重大病苦發現,切切不要...

阿那律陀尊者為什麼叫做無貧

阿那律陀,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家,...

佛號與菩提心之間有何關係

問: 請開示念阿彌陀佛名號與菩提心的相互關係。 大安...

臨終舟楫

佛制亡僧焚化,原為令其離分段之假形,而證真常之法身...

得悟人正宜往生淨土

【原文】 或問:某甲向修淨土,有禪者曰:但悟自佛即已...

不讓孩子受苦,以後他就很苦

人不會養孩子時,就會溺愛。什麼苦都不讓孩子受,乃至...

如何能達到妄念減輕的境界

問: 如何能達到妄念減輕的境界? 大安法師答: 你首...

中陰身

中陰身就是神識,並不是神識變化成中陰身,也就是世俗...

【推薦】沒有信願,再多佛號都沒有用

我們淨土宗的人,強調臨命終的感應道交,因為我們真正...

淨土行人早課功課之法

修行之方,亦有節次(程序、次序),如僧家功課之法,...

人性本善良

儒家說:人之初,性本善。佛陀證悟的原理之一便是:人...

殺生的定義和範圍是什麼

原則上說,不殺生戒的重心在不殺人,所以,殺人是重罪...

高僧「馬喝奈」的故事

太白頂西邊有個虎山,那是白馬寺海德老和尚出家的地方...

【佛教詞典】摩訶半託迦

(人名)Mahā-panthaka,羅漢名。譯曰路邊生。...

【佛教詞典】真俗二諦

梵語 paramārtha-sajvrti-satyau。為真諦、俗諦之併稱...

【視頻】楞嚴咒早課(法鼓山)

楞嚴咒早課(法鼓山)

【視頻】慧律法師《愛染能生愛水,潤濕不升故隨業而墜》

慧律法師《愛染能生愛水,潤濕不升故隨業而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