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心中若存這三種念頭,將會招感三惡道的苦報

2017/01/04  大字體  護眼色

心中若存這三種念頭,將會招感三惡道的苦報

昔日,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為比丘們開示:「世間人會有三種觀想,是哪三種呢?所謂欲想、瞋恚想與殺害想。比丘們應當要知道此三種觀想。如果觀欲想,命終之後便會墮入地獄之中;假如動了瞋恚的念頭,命終往生時,將會墮入畜生道之中,投生成為雞、狗、蛇、蜥蜴這類的眾生;若是起了殺害的念頭,命終之後,就會成為餓鬼道的眾生,身體恆常被猛火燒煎,苦不堪言。因此,比丘!心中若存有這三種不好的念頭,將會招感地獄、餓鬼、畜生的苦報。」

「另外,還有三種觀想,所謂出離生死之想、不興害想、不生瞋恚之想。如果有修行人發了出離生死的想法,命終後將投生人中;假使有人不曾興起傷害眾生的念頭,往生之後,自然投生天道成為天人;若是有人從不起殺害眾生的念頭,即能斷除貪心、瞋恚、憍慢、嫉妒、慳吝這五個繫縛眾生的煩惱垢結,便於彼處證入涅槃。比丘!你們要念茲在茲,精進修行,時時專注於此三想,遠離三種惡想。諸位比丘!應當依此學習,如是修行。」

當時,比丘們聽聞佛陀的教誨,歡喜奉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經·卷第十三·地主品第二十三(一○)》

省思:

一念迷,即是煩惱;一念覺,即是菩提。凡夫與諸佛同具佛性,差別就在迷與悟之間。修行當要時時保持覺性,隨處作主,遇境界時,心不起貪瞋癡等惡念,依四正勤之法,精進不懈,時時轉念、提念,持之以恆,修戒定慧,發菩提心。方不辜負自己的靈知靈覺,也不辜負師長教化恩德,更不辜負佛陀法乳深恩。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攀緣心是怎麼生起的

再看欻然,就是起火的助緣。當我們人壽越來越少,進入...

心念改變命運就會改變

佛是從哪裡產生的?佛是由我們心成的。是心是佛,是心...

你心中在動,才有外在的世界在動

楞嚴經中講有個琉璃光法王子,他在因地的時候,先觀察...

什麼樣的心就過什麼樣的日子

有什麼樣的心就過什麼樣的日子,這是我兒時曾經聽一位...

佛號讓地獄變清涼

佛陀證得無上的佛果以後,很多人跟著出家學道。在佛陀...

為富不仁的果報

過去,佛陀在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弘法。一日,波斯匿王...

小人也可以轉換成貴人

生活中,有人被他人捉弄或陷害,於是把稱對方是小人,...

錯失良機的吳引之

民國時,蘇州有位吳引之先生,是清朝的探花,探花是科...

期待父親的笑

在外人的眼中,我的父親是粗獷豪放的漢子,只有我們做...

惡口的報應

從前,舍衛城中有一個富翁,名叫師質,信奉佛教。有一...

草木成佛

日本真觀禪師,最初研究天台教義六年,後來改習禪學七...

勸人念佛有功德,可免除災難

吳允升,字常導,安徽歙縣人。年輕時,於蘇杭一帶做買...

聖嚴法師《要感謝接受過你施捨的人》

央視著名記者白岩松曾經採訪過聖嚴法師。讓他記憶猶新...

「大乘善根界」與「二乘種不生」

這個二乘種不生是出在天親菩薩《往生論》。《往生論》...

「有主物」在律上分成哪三類

有主物,在律上分成三類: 第一個,是三寶物。 三寶物...

一念善心即為佛

印象中,奶奶篤信佛教,每日吃齋念佛,特別信奉觀音。...

怕鬼及有怨業病該怎麼辦

在家人念蒙山,有何不可,此係普結孤魂緣者。小則蒙山...

一心念佛即能往生嗎

竊謂末法世界,於禪、教、律中,能斷惑證真,現身即出...

順其自然是最好的處事方式

從前,有一位很有修為的居士。有一次,他到一所有名的...

佛力是被動的,你心靈的力量才是主動的

佛的力量是很大,但是他永遠是被動的,你心靈的力量是...

願發得大,感應才大

各位同修,一九八五年我到中國大陸去,在普陀山的觀音...

修空觀的人要空掉什麼

問: 師父講到我們要修空觀,不要住在外來的空上,在具...

【佛教詞典】石蜜漿

即冰糖水。為石蜜加水而成。石蜜即冰糖之異稱。大智度...

【佛教詞典】戒與威儀

子題:威儀、非威儀、最初犯戒 行事鈔·篇聚名報篇:「...

【視頻】慧律法師《父母生出來的孩子為何不同》

慧律法師《父母生出來的孩子為何不同》

【視頻】拈花禪話(羅家英、何寶生主演)

拈花禪話(羅家英、何寶生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