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閻浮提眾生舉心動念都是罪

大安法師  2016/08/31  大字體  護眼色

閻浮提眾生舉心動念都是罪

那談死亡問題,生命的終結一定要從他的一生的過程去談,那一生的過程要從他的根性、造業的程度去談,所以首先地藏菩薩就對佛來開顯閻浮提眾生的習性。我們這些眾生有時候也會自我分析,自我拷問,但是我們由於自身的局限性,對自己的生命狀況、根機特點不一定認識得那麼清楚。所以《地藏經》有一個特點,他是立體性地來看,我們看不清楚自己。站在佛菩薩的那個界面來觀照我等眾生,站在閻羅王的立場來看我們這些眾生,站在種種的鬼神的層面來看我們這些眾生。所以透過這些其他的立場來反觀我等眾生,可能我們對自己會認識得更清楚一點。

那地藏菩薩就談到,我觀察閻浮提眾生是什麼情況呢?菩薩觀察眾生都不是看表面現象了,我們這些眾生看人都會被表面現象迷惑,那真實的情況就是他舉心動念是什麼。這裡地藏菩薩很坦誠地告訴我們,我們閻浮提眾生舉心動念都是罪。可能我們自己是不好意思承認這一點,或者有一種自欺的傾向是迴避這一點。我們對這句話一定要擔荷,我們舉心動念都不乾淨,都是罪惡。然而在修行的過程當中,如果碰到危難之際,他逼得沒辦法,可能是學點佛,修點善。由於他學佛修善,業力就會變好一點,就能夠由壞運變成好運。

等到好運來的時候他又退回去了,又不修善了。就好像有的人說我到醫院一檢查,得了癌症,不得了,我要到寺院去念佛。他要到寺院去念佛。結果過幾天再去一化驗,一檢查,發現檢查錯了,不是癌症。我不去寺院念佛了,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呢。眾生都是這個樣子,好了傷疤忘了痛。所以脫獲善利,多退初心。但是如果遇到惡緣,念念增益。他本身念頭就是惡的,如果外面的環境也是惡的,一引誘,那念念的那種妄想雜念,那種不好的念頭,日益地強大。這是我們閻浮提眾生的真實寫照。

那這種情況就用一個比喻,這就比喻一個人很苦,他在一個爛泥的路上。然後他又負著一塊很重的石頭,所以在泥巴地裡面走已經很困難,又負了很重的石塊,所以每一步都走得很艱難,每一步都很深邃,抬不起腳。這時候他是最希望人來幫助的,如果這時候遇到一個善知識,看到他這種沉重的樣子,替他把肩上的那個石塊給他減輕點重量,或者完全就把它擔負起來,那能擔負起來這善知識有大的力量。這善知識不僅擔他的肩上的石塊,而且還扶持他,幫助他,讓他從爛泥坑裡面不要摔倒,勸他每一步踏腳時不要摔倒,很快就讓他到達平地。到達平坦的地就要告訴他,你剛剛過來的路很危險,是惡路,不要再去了。

那這個就是個比喻說法,比喻這個人在這個泥土裡面,表明在生死輪迴裡面,負著這塊石頭,就是我們的業力的重負。我們在背著這個業力的包袱,在生死輪迴當中,就在沼澤地帶的步履艱難。這時候如果有個善知識來幫忙,我們就身心愉悅,那善知識確實有大的力量,也有慈悲心,來教我們走到平坦的道路。所以那個泥巴地代表三惡道,平坦的道路表明人天道。到了人天道就要告訴他,你原來的沼澤地的泥巴地,那種三途的三惡道不要再去了,很苦了。這是地藏菩薩現量親知的眾生的狀況。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智諭法師:念佛貴在調心

念佛貴在調心,不在念多,念少,念快,念慢。 大家要...

濟群法師:輪迴的起點在我們的心

《三主要道》中,形容每個生命都是常被四瀑流所沖。這...

賣酒開賭場有沒有罪業

問: 師父慈悲,剛才說到罪業這兩個字,我跟幾個同事...

心靈「清明」

中國的節日,大凡和祭有關,以祭悟道,這是中國人的智...

醫生能治身體的病,卻不能治心

一位醫生來看我,他說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教人為善,而...

眼前活計放不下耳

我們不能真為解脫生死而修行眼前活計放不下耳,這是一...

為什麼真正「傷害」我們的不是外境

這個地方值得我們注意的,就是處所跟內心的互動。環境...

分心散亂的對策

其實除去五蓋,在生活中還有一種最常見也最常被忽略的...

老病宜念佛

老病宜念佛。 衰老了,生病了,最應該念佛。但是往往處...

修行必須常行精進

關於精進修行,外道都很強調這一點。有一個修仙道的,...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

十方諸佛是在果地上圓滿了菩提心,我們業力凡夫是在煩...

修人天善與往生淨土有何關係

問: 修人天的善,對於我們培養往生淨土的福德資糧,...

飲食要適時、適量、適度

佛教有「日中一食」,伊斯蘭教也有「齋戒月」;兩者都...

出家人為何「結夏安居」

安居又作夏安居、雨安居、坐夏、夏坐、結夏、九旬禁足...

心中有大愛,才會有真愛

1、心中有大愛的人,才會有真愛,大愛無邊。 2、愛是給...

人與人之間要有一份和敬

天地宇宙之間,所有生命群居之處,必定要求得一個和字...

但以迷而未悟,故長作眾生

眾生心性,與佛無異。但以迷而未悟,故長作眾生。華嚴...

快樂只可以在心內尋得

世界上的良藥,每一種只能治一種疾病;心靈的良藥---...

【推薦】品茶

一位屢遭失意的年輕人千里迢迢來到普陀山普濟寺,慕名...

一位瘋婆婆念佛痊癒的故事

佛號光明不可思議,功德亦不可思議。通過念佛真的能治...

受菩薩戒要發起三種決定的信心

受菩薩戒是一件非常殊勝的事情。要發起三種決定的信心...

淨宗祖師--永明延壽大師

各位有緣,大家吉祥。今天講的這位大德,想必諸位都過...

【佛教詞典】五百戒

比丘尼具足戒之大數。各律典所載戒條數目不一,如四分...

【佛教詞典】哥爾比

(Richard Von Garbe, 1857~1927)德國印度學學者。一...

【視頻】恣情縱欲的真相

恣情縱欲的真相

【視頻】本煥老和尚韶關行

本煥老和尚韶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