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教故事
慧律法師
大安法師
淨界法師
印光大師
夢參法師
佛經咒語
阿彌陀佛
觀音菩薩
地藏菩薩
佛法入門
佛學問答
念佛
智慧
福報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懺悔
【佛光大辭典】(第67頁)
更多詞典列表
教行證
教、行、證三者之併稱。又作教行果。教,佛所說之教理...
教亨
(1150~1219)金代僧。濟州任城(山東濟寧)...
教相
(一)佛陀一代所說教法之相狀差別,即種種教義之特徵...
教相三意
又作三種教相。天台宗認為法華經與法華以前其他經典相...
教相分
一部著書中,敘述教義之部分稱為教相分,敘述行法之部...
教相判釋
即判別解釋佛陀一生所說教法之相狀差別。略作教相、判...
教苑清規
凡二卷。元代自慶編於至正七年(1347)。又稱增修...
教乘法數
凡四十卷。明代圓編。圓因感於藏乘法數、賢首法數...
教祖
教派之創始者或信仰之指導者。釋尊教示弟子們依從真理...
教起因緣
教起,即教法成立之理由。經文之始,必有一段文字闡述...
教院
又作教寺。「禪院」、「律院」之對稱。即天台、華嚴、...
教區
日本佛教用語。於明治以後,日本佛教模仿基督教以一位...
教理
又作教義。希臘語 dogma。為具有權威及決定性之...
教理行果
教、理、行、果之合稱。乃佛、法、僧三寶中法寶之種別...
教被十機
據華嚴經疏卷三載,教者,指華嚴一乘圓頓之法。即如來...
教傳岩傳
西藏密宗寧瑪巴(紅教)之二種傳法方式。教傳,是連鎖...
教義
(一)教與義之併稱。教,能詮之聲名句文;義,所詮之...
教頓機漸
即所教示之法,不依修行階次,直接開示佛法奧妙處;然...
教團
同一信仰者群聚一處所形成之團體。通常由講說教義之教...
教網
(一)指佛之教化。即比喻眾生為魚,佛之教法為網。如...
教誡新學比丘行護律儀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略稱教誡律儀。又作行相法。收於...
教誡輪
乃三輪之一。即佛說法開導眾生,令反邪歸正、破除煩惱...
教誨師
日本佛教用語。在監獄中教導囚犯,引導他們步入生活正...
教機時國鈔
全一卷。日本日蓮(1222~1282)述。全稱教機...
教禪二宗
即教宗與禪宗之合稱。教宗,即根據佛陀所說之法而建立...
教證
(一)指聖教在經論中所顯示之證據;又作文證。而對理...
教證二道
教道與證道或教行與證行之併稱。以言語宣說者,稱為教...
教鏡
比喻經教如鏡。即以教為鏡,修行觀照,猶如照鏡。謂依...
教體
又作經體。即教法之體。於佛所說之教法,或俱舍七十五...
教觀二門
教相門與觀心門之併稱。全稱教門觀門。簡稱教觀。為天...
教觀綱宗
全一卷。明代智旭(1599~1655)述。收於大正...
敗根
又作敗種、敗種二乘、焦種。大乘彈呵聲聞、緣覺二乘為...
敗壞菩薩
「成就菩薩」之對稱。指菩薩之敗壞佛種者。據大智度論...
啟建祈雨疏
遇久旱,舉行祈願降雨法會時所誦唱之疏。在祈雨法會期...
啟建嘆佛
指授戒會第一日所舉行之讚佛儀式。系禺中(約上午十時...
啟蒙書
三藏典籍中,能啟發蒙昧,而生般若正智之書。經典中,...
啟請
梵語 adhyesanā, adhyesita。即...
啟霜台
指設置戒壇。霜台,原為執掌法律之處,即為御史台之異...
斛食
斛,本為量器名,古謂十斗,今容五斗。以四角形大木盤...
斛飯王
斛飯,梵名 Dronodana,音譯途盧檀那。又作...
族姓子
梵語 kula-putra。音譯矩羅補怛羅。又作族...
晚參
「朝參」之對稱。指晚間之住持開示法要、參禪或念誦。...
晚粥
即晚間用粥。或謂晡時(午後二至四時)之粥食。律法中...
晤恩
(912~986)宋代僧。江蘇常熟人,俗姓路。字修...
晨夕參扣
即朝夕扣師門,以祈請教誨。碧岩錄第九十六則(大四八...
晨朝
梵語 pūrvāhna,巴利語 pubbanha。...
晦山
(1610~1672)明末僧。江蘇太倉人,俗姓王。...
晦堂木樨香
禪宗公案名。又作晦堂木犀香。系宋代太史黃庭堅參謁晦...
晦御念誦
日本佛教用語。略稱晦念誦。即於每月最後三日,在宮中...
曹山
(一)位於江西宜黃縣北約二十公里處。舊稱吉水、荷玉...
曹山三然燈
為唐末曹洞宗之曹山本寂禪師所說之三種修行境界。又作...
曹山三種墮
唐代曹山本寂禪師(840~901)開示學人之三種方...
曹山五位君臣圖頌並序
全一卷。唐代曹山本寂撰。君臣五位,係曹山基於其師洞...
曹山四禁
禪宗公案名。出自唐代曹山本寂禪師四禁頌之公案,係顯...
曹山孝滿
禪宗公案名。唐代曹山本寂禪師以居喪期滿比喻悟道時,...
曹山法身
禪宗公案名。又作曹山如井覷驢。唐代曹山本寂禪師說示...
曹山眉目不識
禪宗公案名。即引喻眉、目之關係以問答方式說明佛法,...
曹山錄
(一)全稱撫州曹山本寂禪師語錄。又稱曹山本寂禪師語...
曹仕邦
(1932~ )出生於香港。原籍廣東番禺。先後畢...
曹思文
南朝梁武帝時東宮舍人。生卒年不詳。因中書范縝不信鬼...
曹洞宗
略稱洞家。我國禪宗五家七宗之一,日本十三宗之一。以...
曹植
三國時代魏之文人,為魏武帝第三子,文帝之弟。字子建...
曹源道生禪師語錄
全一卷。全稱曹源和尚住饒州妙果禪寺語錄。宋代僧曹源...
曹溪
(一)位於韶州(今廣東曲江縣東南)之河。發源於狗耳...
曹溪一滴
凡九卷。明代僧一徹周理編。崇禎九年(1636)刊行...
曹溪大師別傳
全一卷。譔者不詳,日本臨濟宗僧漢興祖芳(1722~...
曹溪山
位於韓國全羅南道順天郡之西。山麓之雙岩面竹鶴里有朝...
曹溪正宗源流頌
全一卷。清代臨濟宗僧石源機雲撰,行素校定。清代刊行...
曹溪寺
位於韓國漢城鐘路區。為大韓佛教曹溪宗之總本山,開創...
曹溪宗
韓國之禪宗。系由高麗普照國師智訥(1158~121...
曹溪寶林傳
凡十卷(七、九、十卷欠缺)。唐代智炬撰(或謂本書為...
望月佛教大辭典
為日文之佛教辭典,十六開本,凡十冊。第一冊至第七冊...
望寮
禪林職稱。為候補副寮之職。輔佐寮主之職,稱為副寮,...
梁山吳處士畫
禪宗公案名。即指宋代梁山緣觀禪師與其法嗣大陽警玄藉...
梁武帝
(464~549)南朝蘭陵(江蘇武進)人,姓蕭名衍...
梁皇懺
凡十卷。又作梁武懺、粱皇寶懺。梁武帝為超度其夫人郗...
梁啟超
(1873~1929)廣東新會人。字卓如,號任公,...
梁肅
(751?~793)唐代安定人。字敬之,一字寬中。...
梁楷
南宋書畫家。東平(山東)人。字白梁。生卒年不詳。性...
梵
梵名 Brahman。音譯梵摩、婆羅賀摩、勃[口*...
梵天
梵名 Brahmā。音譯婆羅賀摩、沒羅含摩、梵摩。...
梵天女
梵名 Brahmī。音譯沒羅歌弭、末羅呬弭、末羅弭...
梵天火羅九曜
梵名 Brahma-horanavagraha。全...
梵天王
指色界初禪天之大梵天。梵天王名尸棄,又稱娑婆世界主...
梵天寺
位於福建同安縣東北之大輪山主峰下。建於隋代,初名興...
梵天法
梵天宮所行之治罰方法。即別立一壇,若有犯法者,令入...
梵天界
指色界之初禪天。略稱梵界。系堵塞諸煩惱海之本源者,...
梵天擇地法
全一卷。作者不詳。又作梵天擇地經。收於大正藏第十八...
梵天講寺
位於浙江杭縣鳳凰山東麓。吳越王錢氏開創於北宋乾德年...
梵心
修梵行之心,稱為梵心。梵行,清淨之行為,即道俗二眾...
梵日
(810~889)新羅僧。朝鮮佛教禪門九山闍崛山派...
梵世
梵語 brahmaloka,巴利語同。又作梵色界、...
梵本
又稱梵夾、梵經、梵典。指以梵語書記於貝葉、樺皮、紙...
梵字
梵天所製作之文字之意。系古代印度所通行之文字。亦即...
梵行
梵語 brahma-caryā,巴利語 brahm...
梵夾
指貝葉之經本,又模仿其形式之經典亦稱梵夾。即於貝多...
梵志
梵語 brāhmana。(一)音譯婆羅門、梵士。意...
梵志頞波羅延問種尊經
全一卷。又作梵志頞羅延問種尊經、梵志問種尊經。東晉...
梵我一如
梵語 brahma-ātma-aikyam。為奧義...
梵典
泛指佛教之經典。以佛教經典多從梵土(印度)傳來我國...
梵服
梵天之服,或梵行者之服。袈裟之異名。色界諸天行梵者...
梵剎
梵語 brahmaksetra。梵,意謂清淨;剎,...
梵室
寺院之房舍,乃梵行者之清淨住室。明代智旭著有「梵室...
梵皇
佛之異稱。佛生於西北梵地,為法中之皇帝,故稱梵皇。...
梵衍那國
興都庫什山中之古王國,位於今阿富汗境內。梵衍那,梵...
梵迦夷天
梵名 Brahma-kāyika-deva。系色界...
梵音
(一)又作梵聲。佛菩薩之音聲。即佛報得清淨微妙之音...
梵音相
梵語 brahma-svara,巴利語 brahm...
梵乘
即菩薩乘,取其清淨乘物之意。亦即行慈悲喜舍者,稱為...
梵宮
原指梵天之宮殿,引申為佛寺之通稱。法華經卷三化城喻...
梵書
(一)梵名 Brāhmana。音譯婆羅門那。解釋婆...
梵唄
梵語 bhāsā。以曲調誦經,讚詠、歌頌佛德。又作...
梵淨山
位於貴州江口縣北,印江縣東南。上多梵剎,故得此名。...
梵眾天
梵名 Brahma-pārisadya-deva。...
梵魚寺
位於韓國慶尚南道釜山特別市東萊區。山號金井山,韓國...
梵琦
(1296~1370)元代禪僧。明州(浙江)象山人...
梵嫂
指僧侶所娶之妻。梵道、梵行等之本意,即指斷除淫慾、...
梵經
梵名 Brahma-sūtra。印度六派哲學吠檀多...
梵道
指斷除淫慾之禪淨修行。雜譬喻經(大四·五二九中):...
梵仙
(1292~1348)元代臨濟宗僧。明州(浙江)象...
梵僧
一指由西域或印度東來之異國僧侶,一指持戒清淨(即修...
梵福
梵語 brāhma-punyatva。即大梵天之福...
梵網三重本末
即指梵網經所說盧舍那等佛之成道。又作三重本末、三重...
梵網六十二見經
全一卷。又作梵網經、六十二見經。三國吳·支謙譯於黃...
梵網戒
即梵網經卷下所載之十重禁戒、四十八輕戒。於大乘戒中...
梵網戒品
即梵網經之異稱。全稱梵網經盧舍那佛說菩薩心地戒品第...
梵網會
日本佛教用語。講說讀誦梵網經,以祈死者冥福之追善法...
梵網經
(一)西藏名 Chos-kyi rgya-mo s...
梵網經合註
凡三卷或七卷。又作梵網經心地品合註,梵網合註。明代...
梵網經菩薩戒本疏
凡六卷或三卷。唐賢首大師法藏撰。又稱梵網戒本疏、梵...
梵網懺法
全一卷。又作梵網經懺悔行法。明澫益大師智旭(159...
梵罰
(一)即梵壇之治罰法。釋氏要覽卷下載,梵罰有二法:...
梵語
(Sanskrit)古印度之標準語文。又稱天竺語。...
梵語千字文
全一卷。唐代義淨撰。又作唐字千鬘聖語、梵唐千字文。...
梵語雜名
全一卷。唐僧禮言集。又作悉曇字引。收於大正藏第五十...
梵輔天
梵名 Brahma-purohita。又作梵富樓天...
梵摩尼
梵語 brahma-mani。意譯淨珠。即指寶珠。...
梵摩渝經
全一卷。又作梵摩喻經。三國吳·支謙譯於黃武二年至建...
梵摩難國王經
全一卷。又作梵摩難王經。譯於西晉之時,譯者不詳。收...
梵線
為婆羅門所用莊嚴具之一種。據毗奈耶雜事卷一載,六群...
梵輪
巴利語 brahma-cakka。法輪之別稱。有多...
梵篋印
指密教大隨求菩薩「隨求八印」中之第八,即一切如來隨...
梵壇
梵語 brahma-danda,巴利語同。又作梵怛...
梵學津梁
約千卷。日本飲光慈雲尊者編著。搜集梵字及梵語學習上...
梵歷
印度曆法之通稱。梵,本無印度之意,此乃我國佛教者認...
梵臻
宋代僧。錢塘人,原名有臻。號南屏。生卒年不詳。受具...
梵檀只多那林
又作梵檀枳多那林、梵檀祇多那林。為仙居林、聖居山林...
梵難
謂梵行之難,為比丘二種難之一。比丘修梵淨行時,因俗...
梵釋四王
指梵天、帝釋天,及四天王。又作梵釋四天。即色界初禪...
梵鐘
又作大鐘、釣鐘、撞鐘、洪鐘、鯨鐘。為寺院集大眾時撞...
梵響
如來梵音之聲響。佛陀之說法,以微妙清淨之梵音,響徹...
梵魔
梵與魔之併稱。梵,即梵王,為色界初禪天之主,代表色...
梵讚
梵語 stotra。以梵音嘆詠佛菩薩功德之讚文。盛...
桶底脫
禪林用語。原謂桶之底脫落;禪林中,轉指達到大悟而絲...
桶頭
禪林掌管桶類之寺僧。景德傳燈錄卷十八玄沙師備章(大...
梆
為禪林用來通知大眾入浴、齋食等之鳴器。又作飯梆、木...
梅子熟也
禪宗公案名。唐德宗時,馬祖道一禪師印可法嗣大梅法常...
梅光羲
民國初年法相學者。字擷雲。生卒年不詳。畢生致力於佛...
唵呼盧呼盧
全稱「唵呼盧呼盧戰馱利摩橙祇莎婆訶」。系藥師如來之...
欲
梵語 chanda 或 rajas。又作樂欲。心所...
欲天
指欲界諸天。計有六重,又稱六欲天。即指四王天、忉利...
欲天五淫
欲界諸天之淫事有五種:(一)四王天與忉利天,前者居...
慾火
即淫慾之熱情,猶如火能燒眾生心;或以淫慾心如火不可...
欲生
(一)三心(三信)之一。全稱欲生我國。即欲往生彌陀...
欲求
二種求之一。即希求滿足諸種慾望之意。成實論卷十列舉...
欲法
指與欲、受欲、說欲三法。即舉行布薩、說戒、授戒等時...
欲金剛
梵名 Ista-vajra。音譯伊瑟吒縛日羅。又作...
欲染
指諸欲染污真性,或指貪慾等煩惱。金剛般若經(大八·...
欲流
梵語 kāma-ogha。謂欲界貪瞋等之思惑,由此...
欲界
梵語 kāma-dhātu,巴利語同。指有情生存狀...
欲界三欲
據翻譯名義集卷三舉出欲界凡夫之三欲,指:(一)飲食...
欲界定
指屬於欲界之禪定。又稱欲定。關於欲界是否有定,有種...
欲界散地
即欲界。色界與無色界之有情方有定心,有定心處稱為定...
欲界系
系者,拘繫之意。繫縛於欲界之法,稱為欲界系。欲界所...
慾海
人類之愛慾熾盛、深廣,難以脫出,故以海為譬喻。一般...
欲貪
梵語 kāma-rāga,巴利語同。又作欲貪隨眠。...
欲愛
指欲界之煩惱。即對五欲之妄執。菩薩喜樂正法,稱為法...
欲鉤
即菩薩為救度眾生,以欲牽引之;比喻欲為鉤,故稱欲鉤...
欲漏
梵語 kāmāsrava,巴利語 kāmāsava...
欲箭
因五欲之法能害人,故喻為箭,稱為欲箭。或指欲金剛菩...
殺
(一)斷絕生命之相續。大日經疏卷十載,斷除根本,稱...
殺人刀活人劍
禪林用語。指殺活自在之方法。即以刀劍比喻師家指導學...
殺人不眨眼
禪林用語。比喻師家接化學人,冷酷嚴厲,絲毫不留情。...
殺生
梵語 prānātipāta。即殺害人畜等一切有情...
殺生戒
殺生,梵語 prānātipāta 或 prānā...
殺佛殺祖
禪林用語。指超越對佛祖之執著,達到自身即究盡十方世...
殺鬼
即指無常猶如殺人之幽鬼。由於無常之理,令生者,不分...
殺聲
指鳴鐘、敲鼓等即將停止時之打法。首先鐘鼓由緩而急,...
清世宗
(1678~1735)聖祖第四子,名胤禎。在位十四...
清平寺
位於韓國江原道春川郡。號慶雲山。相傳建於新羅時代。...
清白
即清白之法、清白業。指佛所顯示之教法。又為無漏善法...
清字經館
將大藏經翻譯成滿洲文字之處。據嘯亭續錄卷一載,乾隆...
清和姑
(1890~1980)福建南安人,俗姓陳。年十四,...
清拙和尚禪居集
凡二卷。宋末禪僧清拙正澄撰,永錤編。略稱禪居集。禪...
清茂
(1262~1329)元代禪僧。溫州(浙江)樂清人...
清音閣
位於四川峨眉。創建於四世紀,唐時稱牛心寺,明洪武元...
清泰國
即阿彌陀佛所居之國土名。意指清淨舒泰之國。阿彌陀鼓...
清海曼荼羅
又作超升寺曼荼羅。淨土曼荼羅之一。清海,日本平安中...
清欲
(1288~1363)元代禪僧。台州(浙江)臨海人...
清涼山
(一)山西五台山之別稱。此山歲積堅冰,夏仍飛雪,無...
上一頁
下一頁
淨慧法師
圓瑛大師
地藏菩薩
藥師法門
發願
佛教戒律
來果老和尚
虛雲老和尚
藥師經
容通法師
菩提
斷除執著
宏海法師
道證法師
阿彌陀經
寬運法師
佛弟子文庫 fodizi.tw
隨機推薦
文庫首頁
回頂部
全部欄目
網站郵箱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