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梵網經

【佛光大辭典】  大字體  護眼色

(一)西藏名 Chos-kyi rgya-mo savs-rgyas rnam-par snav-mdsad-kyis byav-chub sems-dpahi sems-kyi gnas b?ad-pa lehu bcu-pa。凡二卷。全稱梵網經盧舍那佛說菩薩心地戒品第十。又作梵網經菩薩心地品、梵網戒品。相傳為後秦鳩摩羅什譯,然未能確定。收於大正藏第二十四冊。系說明菩薩修道之階位及應受持之十重四十八輕之戒相。其廣本之卷數,有諸多異說,據僧肇梵網經序所載,凡六十一品百二十卷,此為第十品。蓋以大梵天王之因陀羅網,重重交錯無相障閡,諸佛之教門亦重重無盡,莊嚴法身無所障閡,一部所詮之法門重重無盡,譬如梵王之網,故稱梵網經。

上卷為釋迦佛於第四禪天普接大眾,使歸蓮華藏世界之紫金剛光明宮中,向台上盧舍那佛請問菩薩之行因,盧舍那佛乃對千百之釋迦廣說十發趣心、十長養心、十金剛心等三十心及十地等四十法門。下卷則論及菩薩戒,列舉十重禁戒、四十八輕戒;系釋迦佛於娑婆世界閻浮提之菩提樹下所揭示。此經被視為大乘律之第一經典,頗為中國、日本佛教界所重視。尤以日僧最澄以本經為依據,處斷當時有關戒律之問題。此經內容異於小乘律,無出家、在家之區別,而主張眾生依照共通之戒,並以佛性之自覺為其特色。

此外,本經系盧舍那佛本說、釋迦菩提樹下重說,故被認為屬於華嚴經之類。因流傳、譯著者之史實不詳,且所載多引用他經,故亦被推定非譯自梵夾,係於我國所偽造,編述時代約為劉宋末年。昔來本經多盛行下卷,稱之為梵網菩薩戒經、菩薩戒本、多羅戒本、菩薩波羅提木叉經、梵網經盧舍那佛說菩薩十重四十八輕戒。本經之註釋書甚多,如隋代智顗之菩薩戒義疏二卷、唐代明曠刪補之天台菩薩戒疏三卷、唐代法藏撰梵網經菩薩戒本疏六卷、新羅義寂述菩薩戒本疏三卷等。[金剛頂經大瑜伽秘密心地法門義訣卷上、開元釋教錄卷四、顯戒論卷中]

(二)巴利名 Brahmajāla-sutta。以巴利語書寫,屬南方上座部之經藏。相當於漢譯長阿含卷十四梵動經、梵網六十二見經。梵網亦稱見網法門,如漁夫用網捕魚,以比喻網羅一切見解之意。本經之內容集二部而成。第一部系說世人從守持瑣細卑近之戒律上讚歎如來,又言戒有小戒、中戒及大戒之分;第二部則敘述如來悟道,體現所說,為極難見微妙之諸法,吾人唯有依佛所說,方為真正之讚歎。因欲明此法,首先述說有關外道之六十二見,此六十二見含盡正統婆羅門及一般思想界諸說,佛不僅悉皆如實了知,並斷諸執著。[T.W. Rhys Davids and J.E. Carpenter:The Dīgha Nikāya, vol. I](參閱「梵網六十二見經」4642) p4642

上篇:梵網戒品 下篇:梵網經合註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光大辭典

只管打坐

又作祇管打坐。指一心專意坐禪,不管其它。即不管坐禪...

四大聲聞

(名數)須菩提,摩訶迦旃延,摩訶迦葉,摩訶目犍連也...

寶藏如來

(佛名)寶海梵志之子,出家成道,號寶藏如來,阿彌陀...

山毫

為無量之譬喻。華嚴經入法界品謂,為顯示經之廣大,即...

理懺三觀

子題:性空觀、相空觀、唯識觀、大懺、小菩薩、修觀有...

諦觀

(一)朝鮮高麗僧。生卒年不詳。精通天台教觀,道譽極盛...

亂相亂體

【亂相亂體】 p1253 世親釋四卷六頁云:亂相、亂體、如...

光明供

(修法)念誦光明真言法會之名。行傳供之式故云供。如...

生滅滅巳

謂遠離生、滅之無常世界,而至無生亦無滅之涅槃寂靜世...

異乘

聲聞眾之一。指無量壽經之聽眾。於大阿彌陀經稱為摩訶...

心無宗

東晉般若學派六家七宗之一。吉藏於中論疏中謂其代表人...

一切不應記事不應思議

【一切不應記事不應思議】 p0018   顯揚十七卷九頁雲...

【大藏經】右繞佛塔功德經

右繞佛塔功德經 大周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等奉 制...

【大藏經】大般若波羅蜜多經(600卷)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 大般...

【大藏經】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大唐、罽賓三藏佛陀多羅譯 如...

【大藏經】悲華經

悲華經卷第一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轉法輪品第一 如...

常說愛語攝眾生

佛教四攝將愛語列為其中之一,足見愛語在弘法度眾和修...

不曾徹見生死之苦

世事虛幻,人命無常,當護其眼界,勁其神慮,苦其身毋...

初學佛應克服的哪些誤區

現在人一般誤以為佛教是消極的出世的,甚至有一些初學...

學佛人有四個地方必須去走一走

學佛人,有四個地方一定要去走一走,感受一下。那就是...

這幾種人最適合修地藏法門

《地藏菩薩本願經》,屬於地藏三經之一,是佛陀為母親...

釋迦牟尼佛的五百大願

釋迦牟尼佛往昔為海塵婆羅門時,曾發五百大願。誓言言...

識得平常心,一切處都是道

昔日趙州問南泉:如何是道?泉曰:平常心是道。州曰:...

談感應

有些初入佛門的人對佛理的追求遠不及對感應的追求。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