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教故事
慧律法師
大安法師
淨界法師
印光大師
夢參法師
佛經咒語
阿彌陀佛
觀音菩薩
地藏菩薩
佛法入門
佛學問答
念佛
智慧
福報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懺悔
【佛光大辭典】(第63頁)
更多詞典列表
曼直林
巴利名 Maddakucchi-migadāya。...
曼陀吉尼池
曼陀吉尼,梵名 Mandākinī。又作摩陀延池、...
曼陀羅華
曼陀羅,梵語 māndāra, māndārava...
曼哆邏咒術經
為自在王菩薩經卷下所列種種外道書籍之一。系外道仙人...
曼殊
(一)梵名 Maju。又作滿濡、曼乳。譯作妙。系曼...
曼殊五字心陀羅尼品
全一卷。唐代金剛智譯。全稱金剛頂經曼殊室利菩薩五字...
曼殊沙華
曼殊沙,梵語 majūsaka,巴利語 majūs...
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數珠功德經
全一卷。唐代義淨譯。又稱數珠功德經、校量數珠功德經...
曼殊師利菩薩咒藏中一字咒王經
全一卷。唐代義淨譯。又作曼殊一字咒王經。收於大正藏...
曼荼羅
梵語 mandala,西藏語 dkyil-hkho...
曼荼羅仙
梵名 Mandra。意譯弱聲、弘聲。又作曼陀羅仙。...
曼荼羅四輪
據毗盧遮那成道經載,有勝義、世俗二諦之修行,世俗諦...
曼荼羅身
即從身而示現曼荼羅諸尊。密教胎藏界之法弟子受灌頂以...
曼荼羅供
又作曼陀羅供。略稱曼供。即供養兩部大曼荼羅之法會。...
曼荼羅通三大
指曼荼羅通於體、相、用三大。曼荼羅,為密教用來形容...
祖越寺
位於遼寧千山無量觀西閣下。為千山五大禪林之一。於明...
祖意
禪林用語。為祖師西來意之略稱。歷代禪門祖師所傳佛法...
祖像
又作祖影、祖師像。即繪畫或雕刻的祖師之肖像。此類繪...
祖燈
列祖之法燈。謂歷代祖師,師資相承,如燈火之相續不斷...
祖燈大統
凡九十八卷,另有目錄二卷。清代曹洞宗僧位中淨符編譔...
祖覺
(1087~1150)宋代僧。嘉州龍遊人,俗姓楊。...
神
梵語 deva。超越人格的一種宗教信仰之對像。一般...
神人
為菩薩本業經所舉的佛十名之一。與大聖人、大沙門、眾...
神力
梵語 rddhi,巴利語 iddhi 。又作神通力...
神分
又作神下。意謂將法施分與天地諸神。修密教行法之際,...
神文表白
密教修法之儀式。即於修法之先,誦神分以求諸天善神之...
神文表白願文
於表白之後所讀之隨願文。此願文乃隨施主之意願所造,...
神王形
佛教塑像之一。為威嚴的護法神之形像。通常著有甲冑。...
神仙思想
指我國古代之神秘思想。人皆嚮往長生不老,致產生神仙...
密跡力士
梵名 Guhyapāda vajra, Sanda...
神光
(一)又稱威神光。謂佛之光明靈妙不可思議。光明象徵...
神光院
屬於日本真言宗醍醐寺。位於京都北區西賀茂境內。由於...
神佛分離
日本佛教用語。慶應四年(1868)三月,日本政府發...
神佛習合
日本佛教用語。又作神佛混淆。為日本佛教所特有的神、...
神我
梵語 purusa。意即「人」,指個人之精神本體。...
神我外道
十種外道之一。如六派哲學中之數論、勝論等說,謂人、...
神沙怒眼睛
神沙,侍奉閻魔王之鬼神;怒眼睛,憤怒之意。乃用以形...
神秀
(605~706)唐代禪僧。汴州尉氏(河南開封之南...
神足通
又作如意足通、神境智通、神境智證通。五通之一,六神...
神足智通願
為彌陀四十八願中之第九願。聖眾或可以天眼徹見淨土,...
神供
密教供養諸鬼神之作法。修護摩時,於道場外淨處設神供...
神明
無法思惟分別者,稱為神;能照見者稱為明。(一)指天...
神昉
唐代僧。生卒、鄉籍不詳。初住法海寺,精通大小乘經論...
神迥
(566~630)唐代僧。馮翊(陝西)臨晉人,俗姓...
神宮寺
又作神宮院、宮寺、神願寺、神護寺、神供寺。指日本為...
神晏
唐末五代僧。生卒年不詳。大梁人,俗姓李。幼惡葷膻,...
神泰
唐代僧。籍貫不詳。初住蒲州普救寺,及唐太宗貞觀十九...
神回
唐代僧。幼習佛道,博學多聞。從大義修習天台學,復從...
神勒寺
位於韓國京畿道。創始年代不詳。高麗辛禑王二年(13...
神清
(?~820)唐代僧。昌明(四川彰明)人,俗姓章。...
神通
梵語 abhijā,巴利語 abhiā。音譯作旬。...
神通月
又作神變月、神足月、三長齋月。每年正月、五月、九月...
神通光
又作圓光、現起光、放光。佛菩薩身上所發之光焰,恆常...
神通寺
位於山東濟南東南約四十六公里處。前秦皇始元年(35...
神通乘
指密教。三密之教法具有速疾之力,故喻稱為神通乘。佛...
神智
(一)無礙自化,徹見事理之智慧。無量壽經卷上(大一...
能被法
對「所被」之機而言,指能被護眾生之教法。 p429...
能造所造
能造與所造之併稱。地、水、火、風等四大種具足五因(...
能詮
「所詮」之對稱。詮者,詮釋經典之文句,以其能解釋、...
能遍計
「所遍計」之對稱。第六識、第七識普遍計度諸法而妄執...
能緣
具有認識作用之主體為「能緣」,被認識之客體對像為「...
能緣縛
「所緣縛」之對稱。為二縛之一。能緣縛,乃所緣之境為...
能緣斷
煩惱斷滅的四因之一。謂斷滅能緣之惑,而所緣之惑自亦...
能靜觀音
三十三觀音之一。能靜之名,蓋使蒙難者遠離災難,獲得...
能薰
為「所薰」之對稱。即能薰習者。例如七轉識及其心所,...
能薰四義
法相宗論薰習時所立之能薰條件有四種,即:(一)有生...
能變
即指八識。唯識宗謂萬法皆為識之所變,故謂八識為能變...
能顯中邊慧日論
凡四卷。唐代慧沼撰。略稱慧日論。收於大正藏第四十五...
能顯解脫道論
全稱釋量頌無顛倒顯示解脫道論。賈曹傑達瑪仁欽著。為...
般舟
(一)梵語 pratyutpanna。意譯為佛立、...
般舟三昧
梵語 pratyutpanna-samādhi。定...
般舟三昧經
梵名 Pratyutpanna-buddha-sa...
般舟讚
全一卷。全稱依觀經等明般舟三昧行道往生讚。又稱般舟...
般泥洹
梵語 parinirvāna。又作般涅槃。指熄滅或...
般陀羅
梵名 Pandara。為過去世波羅奈國一長者之婦。...
般剌蜜帝
梵名 Pramiti。意譯作極量。唐代譯經僧,中印...
茶鼓
禪家於祖忌獻茶湯時,或於茶禮、湯禮之前所鳴之鼓。其...
茶頭
禪林中,司掌茶役之職稱。舉凡佛前獻茶、眾中供茶,或...
茶禮
禪林中,點茶所行相見之禮。叢林茶禮諸多,如方丈特為...
虔誠派運動
十二世紀印度教改革運動之一。先驅者為吠檀多派哲學家...
蚌蛤禪
禪林用語。蚌開口始見內臟,比喻呈露宗師家真面目之禪...
衰相
天人將死時,現出衣染埃塵、花鬘萎悴、兩腋汗出、臭氣...
袁了凡
明代江蘇吳江人。名黃,字坤儀,初號學海。自幼好讀書...
袁州仰山慧寂禪師語錄
全一卷。又作仰山寂禪師語錄、智通禪師語錄。唐代僧慧...
袁宏道
明朝湖北公安人。字中郎,號石頭居士。與兄宗道,弟中...
記
(一)標識。 (二)授記之簡稱,一一分別記說之意。...
記心輪
又作意輪、憶念輪。三輪之一。即指如來鑒察眾生根機意...
記主
即註釋經律論之作者,亦為後世讚揚其人註釋一宗典籍之...
訓童行
訓誨童少行者。即禪林於每月之一日、十五日等,召集各...
訓點
日人以和音誦讀漢文時,注在漢文旁邊之假名與標點。古...
訖利多種
訖利多,梵名 Krīta,意譯為買得,奴隸之意。依...
訖栗枳王
訖栗枳,梵名 Krkī。又作訖哩吉王、吉利王、吉利...
財供養
二種供養之一。以香華、珍寶等世間之財寶,供養諸佛菩...
財施
三施之一。「法施」之對稱。不犯他人財物,且以己財,...
財慧
梵名 Vasumati。音譯作縛蘇摩底。又作地慧。...
起屍鬼
又作起屍鬼。行毗陀羅法所用之鬼名。毗陀羅為印度古代...
起心立行
發起菩提心,修成萬行之意。安樂集卷上(大四七·一二...
起心立德
發起菩提心而成立功德之意。安樂集卷上(大四七·一二...
起止處
即指廁所。禪林象器箋殿堂門:「起止處者,正屙糞之處...
起世經
凡十卷。隋代闍那崛多譯。收於大正藏第一冊。其內容敘...
起死人咒
誦咒使新死之屍起立,以殺害所怨者之魔咒,為印度古代...
起行
由菩提心之中,發起身、口、意三業之行。於身─禮拜恭...
起行一心
修起行之時,思念專一,不起妄想之謂,即不起虛妄顛倒...
起事心
凡夫所未能去除之心有三,起事心為其一。於四住地所起...
起者
十六神我之一。外道中執持我見之人,計度自能起後世罪...
起信二門
又作真生二門。大乘起信論說明眾生之如來藏心時,分為...
起信論一心二門大意
全一卷。南朝陳代智愷撰。收於卍續藏第七十一冊。為真...
神湊
(744~817)唐代僧。藍田(陝西)人,俗姓成。...
神童寺
屬日本真言宗智山派寺院,位於京都相樂郡。相傳為聖德...
神會
(一)(668~760)唐代禪僧,荷澤宗之祖。襄陽...
神會和尚遺集
全一冊。全稱胡適校敦煌唐寫本神會和尚遺集。民國十九...
神會語錄
系收集唐代荷澤宗之祖神會法語之書。完本今散佚不傳。...
神滅不滅論爭
自佛教傳入我國,至六朝時代,信奉佛教者與批判佛教者...
神煥
南宋僧。安吉(浙江杭縣)人。字堯文。幼學於慧覺,學...
神聖生活
(The Life Divine)凡二卷。印度哲學...
神道
(一)謂神妙之道,即佛道。 (二)總稱六道中天道、...
神僧傳
凡九卷。明成祖撰。現收於大正藏第五十冊。集錄以神異...
神興寺
位於韓國江原道襄陽郡束草市。新羅真德女王七年(65...
神藥樹
乃善信經中所載,能驅毒避邪之神奇樹木。據雲有神藥樹...
神識
猶言靈魂。有情之心識靈妙不可思議,故稱神識。神識界...
神寶寺
位於山東長清。據傳為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520)之...
神護寺
為日本古義真言宗別格本山。位於京都市內,面臨清瀧川...
神變
梵語 vikurvana。為教化眾生,佛、菩薩等以...
神變加持
梵語 vikrinitādhista。又作神力所持...
祝香
叢林中,祝聖上堂或降誕會上堂,住持於上堂說法之前,...
祝聖
即禪林祝禱皇帝聖壽無疆之儀禮。北魏神元年(428...
祝聖寺
位於湖南衡山縣西北約十七公里,即南嶽之東南麓。慧思...
祝發
祝,切斷之意。故祝發與剃髮、剃髮同,即出家落髮之謂...
祝融
我國民間傳說中之古帝。以火施化,故又稱赤帝。一說為...
秤
計物輕重之用具。又稱權衡。大莊嚴論經卷十二(大四·...
秤宮
梵名 Tulā。十二宮之一。又作秤量宮、天秤宮。位...
秣剌耶山
秣剌耶,梵名 Malayagiri。又作摩羅耶山、...
秣菟羅佛教藝術
以古代中印度閻牟那河(今朱木那河)流域之秣菟羅國(...
秣菟羅國
秣菟羅,梵名 Mathurā,Madhurā。乃中...
秣羅矩吒國
秣羅矩吒,梵名 Malakūta。又稱枳秣羅國。為...
秦王破陣樂
唐代之舞樂名稱。又稱七德舞、齊正破陣樂。略稱破陣舞...
曼荼羅菩薩
曼荼羅,梵名 Mahā-cakra。音譯摩訶斫羯羅...
曼荼羅種姓十住心
日僧空海將眾生髮菩提心之過程分類為十種形式,而創倡...
曼荼羅觀
即密教修法時,於道場觀中,觀想本尊及眷屬之曼荼羅。...
商人
印度佛教與商人階級向來深具淵源。最早佈施食物予佛陀...
商人心
大日經卷一所說六十妄心之一。即欲使內外諸學兼備,以...
商主天子所問經
全一卷。隋代闍那崛多譯。又稱商主天子問經、商主天子...
商那和修
梵名 ?āna-vāsin,巴利名 Sāna-vā...
商佉
梵語 ?avkha,巴利語 savkha。(一)又...
商佉印
即標示法螺之印契。商佉,梵語 ?avkha,意為法...
商莫迦
梵名 ?yāmaka,巴利名 Sāma 或 Suv...
商量
原指商賈買賣物品時之互相議價,於禪林中,引申為學人...
商羯羅
(一)梵語 ?ajkara。又作賞迦羅。意譯骨鎖。...
商羯羅主
梵名 ?ajkara-svāmin。音譯商羯羅塞縛...
商彌國
西域古國名。又作賒彌國、雙靡城、奢摩羯羅闍國。別稱...
啞
禪林用語。(一)系用於學人雖欲表現一己之所得,然窮...
啞子得夢
禪林用語。原謂啞者不能將夢境告訴他人;於禪林中,轉...
啞羊外道
印度外道之一種。此外道認為於修行法門中,以如啞羊之...
啞羊僧
梵語 edamūka-sajgha。又作啞羊僧。指...
啞法
乃指不言語之修行法。又作啞法。為外道之修行方法。佛...
唱衣
由僧之唱和,分配亡僧三衣等物。出於佛制,律中定其作...
唱拍相隨
指唱歌與相合之拍手節奏相當緊密、調和。比喻師徒之證...
唱食
即唱施食之偈。又稱施食。禪院行粥飯食事時,唱咒願文...
唱導
法會或齋會時,宣說教理以開導眾心。與演說、說教同義...
唱導師
(一)法會之首座,唱頌經文時,擔任指導眾僧之職務。...
唱禮
即在法會時唱頌禮拜之儀式,一般唱頌五悔、五大願等文...
問王老師作什麼
禪林用語。意即自己本來面目原本具足,何必向外四處尋...
問取
即與「問著」同為詢問之意。大慧普覺禪師語錄卷二十二...
問訊
梵語 pratisajmodana。敬禮法之一。即...
問答
即往返答覆以闡明法門之義理。(一)質問者與解答者分...
問答鬘
梵名 Upade?a-sāhasrī。為八世紀頃之...
問話
(一)禪林中,修行者向師家請問疑惑之語句。 (二)...
問過
禪林用語。即師家提出質問以試驗對方之境地。碧岩錄第...
問端
即問題、問話之意。係指依質問而得論議之端緒。碧岩錄...
問遮
即授菩薩戒時,戒師問受戒者,過去是否曾犯七重罪。七...
問橋
指徒然無益之發問。此語典故系佛陀為勸說莫多問於身無...
問禪
即參禪問答之意。又作問話。宋代以後之禪院,逢檀越及...
唯
梵語 mātratā。音譯摩怛剌多。(一)此字含有...
唯一神道
日本神道之一派。又作吉田神道、卜部神道、元本宗源神...
唯心
梵語 citta-mātra。宇宙所有存在皆由心變...
唯心由心
為區別大、小二乘緣起說之語。依知禮之十不二門指要鈔...
唯心回轉善成門
華嚴宗古十玄門之一。系就心而闡明緣起之根本,亦即一...
唯心淨土
淨土乃唯心所變,存於眾生心內。依唯識之理,淨土為佛...
唯心緣起
謂諸法系依一心(如來藏心)之緣而生起。與「一心緣起...
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
系出自法華經方便品之語。其原文為(大九·八上):「...
唯佛與佛知見
即唯佛與佛能互知之智。與「唯佛與佛乃能究盡」一語同...
唯我獨尊
又作惟我獨尊。謂世界之中唯我最尊最上。據長阿含卷一...
唯物論
為「唯心論」、「觀念論」之對稱。在佛教諸宗派中,華...
唯信鈔
全一卷。日本聖覺(1167~1235)撰。收於大正...
唯嫌揀擇
出自禪宗三祖僧璨之信心銘,其中「至道無難,唯嫌揀擇...
唯慈
江蘇泰縣人。早歲肄業於杭州武林佛學院,來台後親近慈...
唯境無識
為「唯識無境」之對稱。系承認外境為實存之主張。有宗...
唯漸無頓
漸,指歷經多種階段,漸次而上;頓,指立即、馬上。謂...
唯獨自明瞭
指佛祖之大道,唯有修行而開悟者,方能知之,非他人所...
唯識
梵語 vijapti-mātratā。音譯毗若底摩...
唯識九難
對諸法唯識之教理所提出之九種疑難。成唯識論卷九予以...
唯識二十論
梵名 Vij?atikā vijapti-mātr...
唯識二十論述記
凡二卷。唐代窺基(632~682)述。又作二十論述...
唯識三十頌釋
梵名 Trij?ikā-vijapti-bhāsy...
唯識三十論頌
梵名 Trij?ikā-vijapti-mātra...
唯識三性觀
即就遍計所執性、依他起性、圓成實性等三性行唯識之觀...
唯識法身觀
指理法身之觀,即觀佛與自心為一體。所謂唯識,離如來...
唯識俗詮
凡十卷。明代明昱述。全稱成唯識論俗詮。又作唯識論俗...
執事
梵語 vaiyāvrtyakara,巴利語 vey...
執金剛善行菩薩
同於密教胎藏圖像所載之善行金剛菩薩。據不空罥索經卷...
上一頁
下一頁
衍慈法師
妙法蓮華經
省庵大師
觀音菩薩
定力
治病
界詮法師
弘一大師
地藏經
證嚴法師
妙蓮老和尚
良因法師
佛教知識
心靈解脫
妄想
戒殺放生
佛弟子文庫 fodizi.tw
隨機推薦
文庫首頁
回頂部
全部欄目
網站郵箱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