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神會和尚遺集

【佛光大辭典】  大字體  護眼色

全一冊。全稱胡適校敦煌唐寫本神會和尚遺集。民國十九年(1930),上海亞東圖書館刊行。內分四卷,另有跋四首、神會傳一篇,及附錄一卷(即景德傳燈錄卷二十八之神會語錄三則)。系胡適自敦煌稿卷中發掘有關神會和尚之各種資料,加以並比校勘,另又與其他傳世之典籍如景德傳燈錄、高僧傳等,相互補訂,並附有對神會思想、行止與著作之論述,及其作品之勘誤。所收錄之敦煌寫本包括:神會語錄第一殘卷(伯希和第三○四七號前半)、神會語錄第二殘卷(菩提達摩南宗定是非論─伯希和第三○四七號後半)、神會語錄第三殘卷(伯希和第三四八八號)頓悟無生般若頌殘卷(史坦因第四六八號)。一九四九年,法國學者葛內特(Jacques M. Gernet)出版本書之法譯本,訂正本書六十餘處,並附有對全書語句之典據,及人名、地名等之考證。

民國五十七年,中央研究院胡適紀念館重新刊行胡適校敦煌唐寫本神會和尚遺集一冊,係增輯十九年版以後有關之原始資料及研究論文兩篇:「新校定的敦煌寫本神會和尚遺著兩種」、「神會和尚語錄的第三個敦煌寫本:『南陽和尚問答雜征義,劉澄集』」。

新校敦煌本之原始資料有:南陽和上頓教解脫禪門直了性壇語(伯希和第二○四五號之第二件)、菩提達摩南宗定是非論(伯希和第二○四五號之第一件)、南陽和尚問答雜征義(史坦因第六五五七號),以及五章「五更轉」等。

兩篇論文之要點:(一)「南陽和上頓教解脫禪門直了性壇語」一篇,係胡適以日人鈴木大拙於國立北平圖書館發現之「和上頓教解脫禪門直了性壇語」敦煌本,與伯希和第二○四五號第二件,互相校對而定之稿,為神會闡論「無念」禪旨之語,胡適並以壇語與六祖壇經之文字思想十分接近,而主張壇經出自神會之手。(二)「壇語」之後的「南宗定邪正五更轉」歌五章,及五言律詩一首,胡適認為是神會之作,故附錄之。(三)又以鈴木大拙所攝之伯希和第二○四五號照片,與「十九年版」內之伯希和第三○四七號、三四八八號兩種抄本合併,補全「菩提達摩南宗定是非論」一卷,指出此論系神會為南宗爭取禪門正統地位而作,因而考訂此論發表於開元二十年(732)滑台大雲寺之無遮大會,且此論在當時流傳極廣。(四)復以日人矢吹慶輝所輯「鳴沙餘韻」內影印之史坦因第二九六號,與已有之史坦因第四六八號,補全「頓悟無生般若頌」(又稱「荷澤大師顯宗記」)。(五)又由於日人入矢義高發現史坦因第六五五七號,即與原有之伯希和第三○四七號合併,完成「南陽和尚問答雜征義」一卷(又稱「南宗荷澤禪師問答雜征」),並假設此卷即「荷澤和尚禪要」一卷。 p4256

上篇:神會 下篇:神會語錄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光大辭典

驅他出聚戒制意

亦名:驅出聚落戒制意 子題:虛齋 戒本疏·九十單提法...

修羅場

(雜語)阿修羅與帝釋之戰場也。...

一面

(雜語)場所之一部也。法華經序品曰:各禮佛足,退坐...

義學

(雜語)謂如俱舍唯識等建立名數,論因果階級,法相局...

相應宗

(流派)梵語瑜伽Yoga,譯曰相應。真言宗之異名。彼宗...

千部論師

(人名)龍樹天親二菩薩皆有千部論師之名。止觀七曰:...

三相

解脫相、離相、滅相。解脫相是無生死的相;離相是無涅...

佛子

【佛子】 p0653   佛地經論二卷十一頁云:由佛教力,...

兒文殊

(菩薩)佛在世生於梵德婆羅門家之形也(出文殊師利般...

二十七賢聖

(名數)成實論,中阿含福田經所說。俱舍家亦兼言之。...

下地

【下地】 此有三種解釋:一、三界分九地,境界優者為上...

攝僧食同法別界結法

亦名:結食同法別界法、單食同界結法 子題:食同法別界...

【大藏經】六度集經

六度集經卷第一 吳康居國沙門康僧會譯 布施度無極章第...

【大藏經】佛說百佛名經

佛說百佛名經 隋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如是我聞: 一...

【大藏經】雜譬喻經

(一) 昔有比丘聰明智慧,時病危頓,弟子問曰:成應...

【大藏經】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在舍衛...

了幻法師:如何當好妻子

如何為妻,佛陀教誡甚多。如佛言:女人當一心向夫,不...

佛門裡面也有出神嗎

【原文】 或問:仙出神,禪者能之乎?曰:能之而不為也...

防止著魔

不修行,有著魔的,像精神分裂症;修行,也有著魔的時...

准提菩薩三目十八臂的表法含義

准提王佛母身黃白色,有種種莊嚴其身,腰著白衣,衣上...

誰是禪師

佛光禪師在參禪的生活中,經常忘記自己。一些從各方前...

衹要有清淨心,念誦外道經典也能往生嗎

問: 我們聽說往生的關鍵是清淨心,衹要心清淨,哪怕是...

夢參老和尚:閻浮眾生舉心動念無不是罪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我觀是閻浮眾生,...

人生之苦迫及其解脫

吾人因何而講究佛法耶?因吾人既已受得人身,常遇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