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唯識

【佛光大辭典】  大字體  護眼色

梵語 vijñapti-mātratā。音譯毗若底摩呾喇多。識,即心之本體,離識變現之外無任何實在,稱為唯識。即認為吾人自己心外之物心諸現象皆由八識自體所變現之主觀(見分)與客觀(相分),又將所認識對像之相似形狀視為心內之影像所映現而認為實在實有,且作為認識對像之物境自體(本質)亦從阿賴耶識中之種子變生,故唯識以外無其他實在,稱為唯識無境,或據萬有從識所變之意義,而稱為唯識所變。此理論見於成唯識論卷二。可分為:(一)因能變,又作因變、生變;所有之存在皆從阿賴耶識中之種子變生。(二)果能變,又作果變、緣變;其結果在八識上起主觀與客觀之區別,而向對像作用。觀心覺夢鈔卷下分為以下二種道理說明:(一)熏習道理,即生變之義,種子系由自心之作用深植於識中。(二)轉變道理,即緣變之義,由識變現見、相二分。

法相宗之根本教義,說唯識之相,以五位百法不離識者,即為總門唯識或不離門唯識;五位之中,心王是識之自相,心所為相應於心王作用之心理活動,色法為識所變現,不相應法為以上三位之分位假立者,無為法為以上四位之實性,依此等理由顯示唯識者,稱為別門唯識。別門唯識之說系為愚者分別能所而說明,故又稱虛妄唯識、不淨品唯識、方便唯識。初地以上之菩薩能了悟唯識之理,證得唯識無塵智,而存有真識者,稱為真實唯識、淨品唯識或正觀唯識。成唯識論卷九列舉對唯識教理九種疑難(唯識九難)之答釋。唯識九難即:唯識所因難、世事乖宗難、聖教相違難、唯識成空難、色相非心難、現量為宗難、夢覺相違難、外取他心難、異境非唯難。

此外,大乘法苑義林章卷一末分類諸經論之唯識說為五種唯識,即:境唯識、教唯識、理唯識、行唯識、果唯識。又該宗之修行有所謂五重唯識觀。

華嚴宗稱三界皆是一心所作,列舉十重唯識等說明,即:(一)相見俱存唯識,(二)攝相歸見唯識,(三)攝數歸王唯識,(四)以末歸本唯識,(五)攝相歸性唯識,(六)轉真成事唯識,(七)理事俱融唯識,(八)融事相入唯識,(九)全事相即唯識,(十)帝網無礙唯識。若究其極如帝釋宮之網珠(因陀羅網),一中含有一切,一切中各具一切,重重無盡,事事無礙。如以十重唯識配當於五教,則初三為始教說,次四為終教及頓教說,後三為圓教之說。但華嚴經大疏鈔卷三十七,將假說之唯識列為小乘之說。[梁譯攝大乘論釋卷五、華嚴經探玄記卷十三、成唯識論述記卷七末] p4424

上篇:唯獨自明瞭 下篇:唯識九難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光大辭典

三世間

眾生世間、國土世間、五陰世間。眾生世間又名假名世間...

羌揭梨

梵語 ?amkarī 之音譯。意譯小刀。或指鋸齒狀之小刀。...

柄語

(術語)禪林之語。謂山門洞門等疏之小序。如器之有柄...

三性業

【三性業】 指善、不善、無記等三性的業。即:一、善業...

如來不思議境界經

全一卷。唐代實叉難陀(652~710)譯。又作大方廣如來...

外道三寶

(雜經)外道亦立三寶。百論疏上之中曰:廣明三寶化世...

似比量

【似比量】 p0695   因明入正理論云:若似因智為先,...

宿根

宿世之根性。今則泛指修行之根機。(參閱「宿世」4509...

慧眼

(術語)五眼之一,慧能觀照,故名眼。照諸法皆空真理...

六種散亂

(名數)一、自性散亂,謂前五識之自性馳逐外緣不能靜...

善能防護別解脫律儀

【善能防護別解脫律儀】 p1149 雜集論八卷七頁云:云何...

獅子吼

(喻)佛陀說法,毫無怖畏,聲震十方,群魔懾伏,好像...

【大藏經】唯識二十論

唯識二十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大藏經】占察善惡業報經

占察善惡業報經卷上(出六根聚經中) 天竺三藏菩提燈譯...

【大藏經】佛說阿彌陀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q)樹給(jǐ)孤獨園。與...

【大藏經】佛說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佛說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大唐三藏沙門義淨奉 制譯 如是...

倓虛大師記憶中的弘一律師

記得弘老來時,是在舊曆的四月十一那天,北方天氣尤其...

富裕國家的節儉美德

節約是我國的傳統美德,成由勤儉敗由奢,這句古訓被世...

菩薩行利生之道

利行者,乃菩薩行利生之道也。 大凡悟道之人稱菩薩,未...

切莫貪圖享樂而浪費光陰

生命短促,切莫貪圖一時享樂而浪費光陰。修行因緣難起...

布施、智慧與解脫

一、施舍與菩薩道 布施、智慧與解脫布施通常分為財施、...

慎獨知於衾影

慎獨知於衾影,這就談慎獨問題。這個就進一步談得細微...

「二時臨齋儀」的內涵

我們佛教信徒都知道,出家人在早、中飯前都要唱念二時...

十法界

一、前言 佛陀最初在菩提樹下成道時,曾感嘆說:「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