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教故事
慧律法師
大安法師
淨界法師
印光大師
夢參法師
佛經咒語
阿彌陀佛
觀音菩薩
地藏菩薩
佛法入門
佛學問答
念佛
智慧
福報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懺悔
【佛光大辭典】(第62頁)
更多詞典列表
馬來西亞佛教總會
原名馬來亞佛教會。創立於一九五九年四月十九日,一九...
馬拉拉西克拉
(Gunapala Piyasena Malala...
馬苑
指漢朝之白馬寺。相傳為我國最古之僧寺。據傳東漢明帝...
馬郎婦觀音
觀音三十三相之一。觀音化為馬郎之婦,故稱馬郎婦。陝...
馬師
(一)即唐代江西道一禪師,俗姓馬,故稱馬祖,又稱馬...
馬座
梵語 a?va-āsanam。為馬上安置蓮華之台座...
馬浮
浙江會稽人。又稱馬一浮。號湛翁,別號「蠲戲老人」。...
馬祖道一
(709~788)唐代禪僧。南嶽懷讓之法嗣。漢州(...
馬祖道一禪師廣錄
全一卷。收於卍續藏第一一九冊四家語錄卷一。收錄馬祖...
馬祭
梵名 A?vamedha。印度婆羅門教蘇摩祭之一。...
馬陰藏三摩地
除蓋障院三昧之異名。謂自發菩提心而證自心之實相。以...
馬陰藏相
梵語 ko?opagata-vasti-guhya...
馬麥
馬所食之麥。佛嘗受阿耆達王之請,至彼國結夏安居,遇...
馬勝
梵名 A?vajit,巴利名 Assaji。又作馬...
馬爾巴
(1012~1097)西藏名 Mar-pa。乃羅拉...
馬鳴
(100~160 頃)梵名 A?vaghosa。付...
馬鳴寺
位於山東博興。據殘存之「魏故根法師碑」載,寺為根法...
馬鳴菩薩
馬鳴,梵名 A?vaghosa。(一)又作馬明菩薩...
馬論
指大乘起信論。大乘起信論為馬鳴所造,故稱馬論。與釋...
馬頭金剛
西藏佛教上下密院護法神之一。色拉寺馬頭金剛神殿之香...
馬頭羅剎
指人身馬頭之獄卒,為冥途通往無間地獄之獄卒。楞嚴經...
馬頭觀自在菩薩真言印
又作最勝根本印。十八印契之一,為闢除諸魔障之真言印...
馬頭觀音
梵名 Hayagrīva。音譯作阿耶揭唎婆、何耶揭...
馬寶
轉輪聖王七寶之一。據載,馬王婆羅醯住大海中,有眷屬...
骨人
(一)人體之皮肉敗壞,唯有骨存;修九想、八背舍等之...
骨山
(一)骸骨堆積成山之謂。[毗奈耶雜事卷三十七] (...
骨身
為梵語 ?arīra(舍利)之意譯。即依戒定慧而薰...
骨婁草
又作屈屢草、屈婁草、骨露草。乃密教修普賢延命法(延...
骨壺
又作舍利瓶、舍利壺。遺骸火化後貯藏遺骨之容器。古時...
骨揚
又作收骨、灰寄。即火葬之後,拾取遺骨之意。人死若干...
烏魔鬼
烏摩,梵名 Unmada。又作憂摩陀鬼。或謂醉鬼,...
骨鎖觀
又作骨想觀。為斷除貪慾之心,觀想人之身體為白骨連鎖...
密跡金剛力士會
凡七卷。西晉竺法護譯。又作密跡金剛力士經、密跡經。...
高士
菩薩之舊譯。係指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修六度萬行之大...
高山寺
屬日本真言宗御室派。位於京都市。又作梅尾。曾為華嚴...
高山頓說
天台宗智顗大師立五時判教,謂世尊初成道時,演說最上...
高六
高者,高祖,即天台智顗大師;六者,六祖,即荊溪湛然...
高王觀世音經
全一卷。又稱高王白衣觀音經。略稱高王經。收於卍續藏...
高世耶
梵語 kau?eya。又作憍舍耶、憍世耶、憍奢耶、...
高世耶僧悉哩唎
梵語 kau?eya-sajstara。意譯為野蠶...
高出三昧
百八三昧之一。能令行者生出福德與智慧之三昧。若菩薩...
高永霄
(1924~)廣東三水人。出生於香港,畢業於香港華...
高位神
被視為地位特別崇高、能力超越其他一般神靈之神。始於...
高佛頂
梵名 Abhyudgatosnīsa。又作廣生佛頂...
高昌故城
維吾爾語稱亦都護城。漢稱高昌壁、高昌壘。位於新疆吐...
高昌國
西域古國名。位於今新疆吐魯番(Turfan)東南之...
高旻寺
位於江蘇江都,南三汊河之西岸。創建年代不詳。據大清...
高峰原妙禪師語錄
全一卷。又作高峰大師語錄。宋代僧原妙(1238~1...
高峰顯日
(1241~1316)日本臨濟宗僧。敕謚「佛國應供...
高峰觀三昧
指佛所入之三昧。佛入三昧,如上高峰,觀十方而無高低...
高座
仿自釋尊成道時所坐之金剛寶座,而於說法、講經、說戒...
高座寺
位於江蘇南京聚寶山之山腰。晉永嘉年間(307~31...
高野三方
指日本高野山真言宗三派之對立。大治五年(1130)...
高野山
屬日本高野山真言宗寺,位於和歌山縣。略稱野山、南山...
高野山大學
為日本高野山真言宗所設立之大學,位於日本和歌山縣高...
高野版
日本鎌倉中期以來於和歌山縣高野山金剛峰寺所開版之佛...
高野春秋編年輯錄
凡二十一卷。略稱高野春秋。日僧懷英撰。全書分為序冊...
高棉
(Cambodia)東南亞之國名,舊稱柬埔寨。位於...
高貴四德之教
指北本涅槃經卷二十一至二十六之高貴德王品,內容系佛...
高貴寺
屬日本真言宗寺。位於大阪府南河內郡葛城山中。初名香...
高閑
唐代僧。浙江湖州烏程人。幼即聰敏,異於常人。及出家...
高雄曼荼羅
日本最古之兩界曼荼羅。藏於日本京都高雄山神護寺。系...
高僧
指德行崇高之僧伽。亦為對佛門比丘之尊稱。禪苑清規卷...
高僧傳
(一)集錄德高望重之僧伽傳記。自時代而言,最古之高...
高台寺
屬日本臨濟宗寺。位於京都市。山號鷲峰山。系豐臣秀吉...
高台教
(Cao Dai)越南之新興宗教。越南啟定帝啟定二...
高聲念佛
又作厲聲念佛。即大聲唱念佛名。慈恩阿彌陀經通讚卷中...
高麗國普照禪師修心訣
全一卷。又作普照禪師修心訣、修心訣。高麗僧普照知訥...
高鶴年
(1872~?)江蘇興化人。名恆松。幼即畏病苦而慕...
高顯處
梵語 stūpa 之意譯。音譯作窣堵波。又作塔、冢...
高觀如
(?~1979)生年、籍貫、事蹟等均不詳。編著有佛...
斗諍堅固
佛陀入滅後二千五百年間,佛教之實踐修行漸次形式化,...
鬼
梵語 preta,巴利語 peta。即具有恐怖形相...
鬼子母神
梵名 Hārītī。音譯作訶利底、迦利帝、訶利帝母...
鬼子母經
全一卷。全稱佛說鬼子母經。譯者佚名。收於大正藏第二...
鬼見
即邪見。以無因果之妄見,認為世間無可招結果之原因,...
鬼怖木
即指柳木。灌頂經卷九載,昔有世尊住世時,維耶離國多...
鬼門
鬼出入之門,稱為鬼門。古來民間相傳鬼門位於家宅或城...
鬼城
乾闥婆城之異稱。乾闥婆為八部眾之一。屬鬼神之類,故...
鬼神
具有恐怖威力,能夠變化自在之怪物。分為善惡二種,若...
鬼問目連經
全一卷。後漢安世高譯。收於大正藏第十七冊。內容述說...
鬼眼睛
禪林用語。鬼怪之眼睛。比喻不正見,或毫無價值之見解...
鬼窟里
禪林用語。又作假解脫坑。幽鬼所棲之處,即闇黑之處;...
鬼號神泣
禪林用語。形容喜怒哀樂至為激烈之貌,猶如鬼神亦因受...
鬼廟
為祭祀鬼子母神之堂塔。鬼子母神即訶利帝母,乃安產及...
鬼錄
據灌頂經卷十二載,閻羅殿內有一記錄世人所犯罪過之籍...
鬼黏五處
謂鬼能黏著人之四肢與頭,然終不能折伏人之精進力。此...
鬼鞭故屍
經律異相卷四十六載,昔有一人死,魂還,自鞭其屍。旁...
鬼難
由鬼神所招致之災難。法華經卷七普門品(大九·五七下...
鬼辯婆羅門
印度古代一婆羅門外道名。善長辯論,後為馬鳴所降伏。...
掛缽
禪林用語。即於禪林粥飯畢,掛自用之缽於單後之鉤。引...
笏
原為古代大臣朝見天子時所執之手版,有備忘作用。用木...
笈
行腳僧或旅行者收藏衣具、書籍而負於肩以便攜行之箱。...
笈多王朝
笈多,梵名 Gupta。又作崛多王朝。興盛於西元...
笈折
原為日本修驗者負笈時,墊於肩上之布片。後為巡禮者所...
郗超
(336~377)東晉政治家。高平金鄉人,字景興,...
陟岵寺
(一)位於陝西西安。創立年代不詳。西魏(535~5...
乾陀樹
乾陀,梵語 gandha,巴利語同,意譯香。又作乾...
乾陀羅色
即黃濁色。又作乾陀褐色、乾陀色。乾陀羅,又作健達、...
乾屎橛
禪林用語。原指拭淨人糞之橛(即廁籌),臨濟宗為打破...
乾峰
唐末曹洞宗僧。生卒年不詳。為曹洞宗之祖洞山良价之法...
乾峰一路
禪宗公案名。為唐末曹洞宗之乾峰禪師答一僧之問,指示...
乾峰二光三病
為唐末曹洞宗越州乾峰禪師之上堂開示語;謂到達悟境必...
干鳳寺
位於韓國江原道高城郡金剛山。為韓國三十一本山之一。...
干慧地
梵語 ?ukla-vidar?anā-bhūmi。...
乾闥婆
梵語 gandharva,巴利語 gandhabb...
乾闥婆城
梵語 gandharva-nagara。又作揵闥婆...
唵字觀
即密教用於觀想 (oj,唵)字字義之觀法。守護國界...
假
無實體之意。或作虛、權、方便之意。乃真、實之對稱。...
假名
梵語 prajapti,巴利語 paatti。意指...
假名人
指無實體而僅有假名之人。又稱假者、假人。佛教不承認...
假名有
三種有之一。多種因緣集合為一物,乃假之存在,稱為假...
假名宗
主張諸法僅有假名而無實體之宗派。小乘經部、成實宗即...
假名空
為「法空」之對稱。觀假名之眾生,並無實在之人、我。...
假名菩薩
指大乘菩薩五十二階位中之十信位菩薩。又作名字菩薩、...
假名經
日人將漢文經典譯成日文,以假名(即片假名、平假名)...
假合之身
即人身。人身乃眾緣假和合之物,故稱假合之身。原人論...
假有
乃「實有」之對稱。又作俗有、假名有。謂諸法皆依因緣...
假我
以佛教之立場而言,所謂「我」者,實際上並無「我」之...
假和合
依賴因緣之聚集而形成,眾緣離散即不存在。以無自性、...
假問
為汾陽十八問之一。宋代之汾陽善昭禪師(947~10...
假無
指舍離有、無二邊之真諦中道。又作真無。據三論玄義卷...
假實
「假」與「實」之併稱。又稱虛假真實。如阿毗達磨順正...
假實二法
指假法與實法。法有實體,稱為實法;假存立於實法之集...
假雞聲韻
禪林用語。指模擬雞叫聲,試圖以偽裝欺騙之意。原典故...
假簿
為禪林記載有關請假外出、歸省者之簿。又作請假簿。敕...
假觀
(一)天台宗三觀之一。為「空觀」、「中觀」之對稱。...
健支
即應量器內三個小缽中,最小之缽。又稱鍵[金*諮]、...
健陀縠子袈裟
指以健陀色(乾陀羅色)之薄絹所作之袈裟。又作健陀谷...
掛缽囊
禪林用語。謂禪僧行腳遊方時,攜帶缽囊及拄杖遍歷諸方...
偶像
此語出自拉丁語 idola,原意為形像、姿態。後有...
偶像崇拜
指依憑感覺塑造神靈之形像而加以崇拜。又「偶像」易被...
偷心
禪林用語。原指偷盜之心;於禪林中轉指向外分別之心。...
偷盜
梵語 adattādāna,巴利語 adinnād...
偷蘭遮
巴利語 thullaccaya 或 thūlacc...
偏小
指小乘之教理。以其理偏於空,故法門狹小,就大乘教義...
偏小情
謂小乘於人法二空中,僅知人空而未知法空之淺薄偏見。...
偏有執
即認為萬法為「有」之執著。主張萬法為「有」者,自佛...
偏坐
坐法之一種,即立單膝而坐。或同於偏跏。阿吒薄俱元帥...
偏空
指小乘所談之空理。以其所說之理偏於空之一邊,故稱為...
偏門
為「正門」之對稱。又作傍門。禪林中,凡有犯罪者,即...
偏衫
袈裟類之法衣,為僧尼之上服。又作褊衫、編衫、遍衫、...
偏病
指眾生所起之有無、斷常等偏邪見解。眾生抱存此等偏邪...
偏真之理
指「證寂然界菩薩」所證得人法二空之理。此類菩薩雖已...
偏真圓真
指偏真之理與圓真之理。天台宗所判藏、通、別、圓四教...
偏執
即偏僻固執某一方而不通達他方之意。梁高僧傳卷三(大...
偏教
為「圓教」之對稱。二教之一。指偏於一方之教,一般多...
偏袒右肩
梵語 ekājsam uttarāsavgaj k...
偏袒派
巴利名 Ekajsikanikāya。緬甸上座部佛...
偏圓
判釋教理勝劣之用語。偏者,偏僻之理,偏於空乃至中;...
偏僻問
汾陽十八問之一。宋代之汾陽善昭禪師將歷來禪林中,學...
兜巾
即日本修驗道之修行者「山伏」所著用之黑白布冠帽。又...
兜沙經
全一卷。後漢支婁迦讖譯。收於大正藏第十冊。其內容相...
兜率三關
即宋代兜率從悅禪師(1044~1091)用以接化學...
兜率天
兜率,梵名 Tusita,巴利名 Tusita,西...
兜率天子
指墮地獄之眾生因蒙釋迦之光所照,而得生兜率天者。四...
兜率寺
(一)位於河北房山縣西南之上方山錦繡峰下。又稱上方...
兜率往生
往生彌勒菩薩之淨土兜率天。又作兜率上生。兜率天有內...
兜率從悅
(1044~1091)宋代臨濟宗黃龍派僧。虔州(江...
兜率龜鏡集
凡三卷。清代弘讚輯。收於卍續藏第一四九冊。本書乃匯...
兜跋毗沙門
乃指權現於兜跋國護持佛法之毗沙門。兜跋國,不知係指...
兜樓婆
梵語 turuska。又作斗樓婆、兜樓波、兜婁婆、...
兜羅
梵語 tūla,巴利語同。又作堵羅、妒羅、蠹羅、兜...
勒叉那
梵名 Laksana,巴利名 Lakkhana。意...
勒巾
束腰之帶子。又稱勒帛。禪苑清規卷九(卍續一一一·四...
勒沙婆
梵名 Rsabha 或 Rsabhanātha。意...
勒那跋彌
梵名 Ratnavarman。意譯寶鎧。系佛陀過去...
勒那摩提
梵名 Ratnamati。又作勒那婆提。略稱勒那。...
勒那闍耶
為佛陀過去世行菩薩道時之名。勒那闍耶曾舍身救助五人...
勒那識祇
梵名 Ratna?ikhi。意譯寶髻。即昔時寶髻佛...
勘破
禪林用語。即看破、識透之意;看透了互相比較、試驗、...
勘過
禪林用語。即加以審察試驗,使真相明晰。碧岩錄第二十...
勘辨
禪林用語。禪林師家判別修行者之力量,或學者探問師家...
動
即地水火風四大中,風大之自性。即風具有動搖之性,可...
動不動法
指欲界之法為動法,色界、無色界之法為不動法。欲界之...
動用什物
指禪林中屬於寺院所有而可供使用之器物。禪苑清規卷三...
動物
佛教經典、故事集中,常以動物表現。其理由有三:(一...
動物崇拜
屬自然崇拜之一種。始於後期自然宗教,乃狩獵時期原始...
動著
禪林用語。原為動搖之意,此謂心搖動不定、起妄想。碧...
動靜二相
為事物所具有之二種相狀。動為活動之一面,靜為止息之...
參
參謁、參尋、參學、參究之意。即學人謁見師家以問道,...
參天台五台山記
凡八卷。日僧成尋(1011~1081)撰。又稱善惠...
參玄人
指佛道之修行者。參玄,意謂參究修學佛法之玄旨。景德...
參同契
全一卷。唐代石頭希遷(700~790)撰。系由五言...
參究
即參學究辦。在禪宗,即指參訪師家,致力體得佛法。禪...
參前
禪林用語。指晚參(晚間之參禪念誦)之前。若無晚參,...
參後
禪林用語。又作參退。為「參前」之對稱。指晚參或放參...
參商
指參星與商星。參星位於西南方申之位,商星位於東方卯...
參堂
禪林用語。禪林中,沙彌新加入為僧堂之一員,稱為參堂...
參宿
梵名 ārdrā。音譯頞達囉。意譯濕、米濕、未濕。...
參暇
禪林用語。指禪僧請假出禪院,而於十五日之內歸寺。又...
參飽
禪林用語。又稱飽參。即充分悟得之意。參飽人,則指參...
參寥子集
凡十二卷。宋代僧道潛撰。又稱參寥子詩集。參寥子為道...
參榜
禪林用語。又作參狀、門狀。指參見他人時所出示之拜帖...
參請
禪林用語。即弟子向師家請問並受教。亦同參問請益、參...
參學
全稱參禪學道。指禪者遊訪各禪剎,參訪各家風格、規矩...
參頭
為禪林職稱之一。又作參頭和尚。參,參僧之意,即自四...
參禪
禪林用語。參入禪道之意。指於師家之下坐禪修行,引申...
參羅萬像
又作森羅萬象。參羅,與「森羅」同,形容樹木繁茂併列...
參辭謝賀
禪林用語。即指對統監寺院僧官之辭任、就任,所表示之...
上一頁
下一頁
減少慾望
慧律法師
智諭法師
彌勒菩薩
財富
八關齋戒
福報
回向
婚姻愛情家庭
廣化老和尚
金剛經
淨慧法師
圓瑛大師
地藏菩薩
藥師法門
發願
佛弟子文庫 fodizi.tw
隨機推薦
文庫首頁
回頂部
全部欄目
網站郵箱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