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教故事
慧律法師
大安法師
淨界法師
印光大師
夢參法師
佛經咒語
阿彌陀佛
觀音菩薩
地藏菩薩
佛法入門
佛學問答
念佛
智慧
福報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懺悔
【佛光大辭典】(第57頁)
更多詞典列表
唐太宗
(598~649)唐高祖第二子,名世民。武德九年(...
唐代佛教
唐代佛教脫離了南北朝輸入期之領域,而獨自創立許多新...
唐生
由我國至印度求法請經者,稱為唐生。據印度劄記卷上所...
唐招提寺
為日本律宗之總本山,位於奈良市西京五條。舊名龍興寺...
唐武宗
(814~846)為唐穆宗第五子,原名瀍,後改名為...
唐院
日本佛教用語。日僧圓仁(後任日本天台宗延曆寺第三世...
唐寅
(1470~1523)明代書畫家。江蘇吳縣人,字伯...
唐梵文字
全一卷。唐代僧全真集。文宗開成四年(839)完成。...
唐喀
西藏佛教之卷軸佛像。有大小形制之別,最大者長達十餘...
唐塔
於山西五台縣佛光寺東之山腰與寺西北之塔坪里,共有七...
唐樣
又作禪宗樣。日本鎌倉時代初期,與禪宗一起自南宋傳至...
唐蕃會盟碑
位於西藏拉薩市中心之大昭寺前。又稱甥舅和盟碑、長慶...
哥爾比
(Richard Von Garbe, 1857~...
哥賓德辛格
(Govind Singh, 1675~1708,...
哩
(一)悉曇字 (r)。又作釐、魯、[口*呂]、紇里...
哭市
指常啼菩薩為求般若,東行於一大城中涕泣之事。大品般...
哦
悉曇字 (ga)。又作誐、伽、[口*卉]、我。悉曇...
哦哆也
梵語 gatayah。意譯作行。去來不住之義。大日...
夏中
指夏安居期間之九十日。據大唐西域記卷二載,我國以四...
夏丏尊
(1885~1946)浙江上虞白馬湖人。名鑄,一字...
夏金剛
為金剛界九會曼荼羅中,理趣曼荼羅西南隅之菩薩。以夏...
夏首
指夏安居之初日。其日期一說四月十六日(四分律刪繁補...
夏昶
明代書畫家。據明畫錄載,原姓朱,名昶,字仲昭,號玉...
夏書
於夏安居時期書寫經文之謂。夏安居為樞要修行之時,不...
夏眾
參與一夏九旬安居之同行眾。即指共同參與夏安居(前後...
夏竟
又作夏解、夏末。即夏安居之終。其日期一說七月十五日...
夏經
指夏安居期間所書寫之經典。又指於夏安居中所誦之經。...
夏路寺
夏路,西藏名 Sha-lu。位於西藏日喀則東南約二...
夏路派
又作布頓派。西藏佛教派別之一。系十四世紀由布頓仁欽...
奚仲造車
禪宗公案名。指潭州大溈月庵善果禪師以奚仲造車之故事...
娑
悉曇字 (sa)。又作薩、縒、颯、拶、三、參、散。...
娑多吉里
梵名 ?ata-giri。又作娑多祁哩、莎多祁梨。...
娑多婆訶王
娑多婆訶,梵名 Sātavāhana。又作娑多婆漢...
娑伽陀
梵名 Svāgata,巴利名 Sāgata。又作修...
娑呵
梵語 sahā。(一)與娑婆同。為堪忍之義,故又譯...
娑度
梵語 sādhu。譯作善、善哉。為契合己意時所作之...
娑迦婆羅山
娑迦婆羅,梵名 Cakravāda-parvata...
娑枳多城
娑枳多,梵名 Sāketa,巴利名 Sāketa。...
娑毗迦羅
梵名 Kapila。又作劫毗羅。譯為黃髮、金頭或龜...
娑婆
梵語 sahā。又譯沙訶、娑呵、索訶。意譯忍、堪忍...
娑婆即寂光
謂充滿瓦礫荊棘之娑婆世界即真常究竟之寂光土。凡寂光...
娑婆婆
巴 Sahassa-cakkhu。為忉利天之主「帝...
娑竭羅龍王
梵名 Sāgara-nāgarāja。又作娑伽羅龍...
娑維德利
(一)梵名 Savitr。吠陀中顯現太陽功能方面之...
娑羅室伐底節
梵名 Sarasvatī pūjā。印度婆羅門教、...
娑羅迦鄰提
梵語 sārasa kāranda。娑羅,為娑羅娑...
娑羅洟聚落
娑羅痍,梵名 Sārathī。意譯為調御城。為佛世...
娑羅娑鳥
娑羅娑,梵語 sārasa。慧琳音義卷二十五譯作共...
娑羅笈多
梵名 Sālagupta。意譯為貞固。唐代鄭地滎川...
娑羅華
(一)娑羅,梵語 ?āla。娑羅樹之花。其色淡黃,...
娑羅樹
娑羅,梵語 ?āla,有堅固、高遠之義。又作沙羅樹...
娑羅樹王
開敷華王如來(梵 Sajkusumitarāja-...
娘矩吒
即糞屎蟲。其嘴如針,故又稱針口蟲。此蟲能穿骨食髓。...
娜
悉曇字 (da)。又作陀、荼、捺、拏、那。悉曇五十...
娜伽
梵語 naga。不動之義。譯作山、樹木,或植物。[...
娜耶
梵語 naya。譯作乘。即理趣、道之義。謂從一念善...
娛樂
(一)印度:佛世以來,比丘教團須遵守離歌舞觀聽戒,...
孫陀利
梵名 Sundarī。(一)又作須陀利、酸陀利、酸...
孫陀罹難陀
梵名 Sundara-nanda。意譯作艷喜。本名...
孫陀罹難陀詩
梵名 Saundarananda-kāvya。印度...
孫婆菩薩
孫婆,梵名 Sumbha。密教現圖胎藏界曼荼羅位於...
孫張清揚
(1913~1992)湖南人。平素熱心公益,於弘法...
孫綽
東晉中期之思想家。太原中都(位於山西)人,字興公。...
孫權
(182~252)三國時代吳國(222~279)之...
害
梵語 vihijsā。為心所之一。指欲損害他人之心...
害為正法宗
又稱害為正法論。外道十六宗之一。執著以咒術嬈害生命...
害覺
又作惱覺。三覺之一,八覺之一。謂欲加害於他人之心。...
家狗
家狗馴服而不畏人,藉以譬喻瞋恚等煩惱隨逐於身而難以...
家珍
自家中之珍寶;禪林中,轉指人人本具之佛性。無門關自...
家家聖者
家家,為梵語 kulajkula 之意譯。系小乘聖...
家庭經
梵名 Grhya-sūtra。古印度吠陀祭儀綱要書...
家神
指家庭之神及家宅之神。前者為一家之守護神,後者為保...
家常
日常之事,如搬材、運水、吃飯、穿衣等事。若用心體會...
家教
又作家訓。為小參之別名。指禪林中非時之說法,以別於...
家祭
梵名 Sajskāra。又作家庭祭。印度婆羅門教徒...
家鎮
為密教之息災法。修法之時,以不動明王為本尊,口誦真...
宴坐
又作燕坐。安身正坐之意,指坐禪。又為「坐禪」之代名...
宴寂
又作圓寂。涅槃(梵 nirvāna)之新譯。圓滿一...
宴默
安然而沉默。默即無言,與說相對。諸佛菩薩或說或默,...
宮講
入宮為皇帝或太子、后妃等講經。我國古代及日本多有此...
展缽
昔時禪林用齋前之重要行事。缽平日以復帕裹之,將食時...
容有釋
解釋經論時,除正義外,容認傍義,稱為容有之說,亦稱...
展手
洞山三路之一。禪林中,每以展手之動作表示誘引接化之...
展單
禪林用語。若無晚參時,則鳴「放參鐘」三下,其時,全...
展轉
梵語 parajparā 或 anupūrva。又...
旃檀
指佛陀之荼毗。荼毗,為火葬之意。佛陀之荼毗以旃檀為...
峨山韶碩
(1275~1365)日本曹洞宗僧。能登(石川縣)...
峨眉山
位於四川峨眉縣西南約七公里處。為普賢菩薩顯靈說法之...
峨眉山誌
凡八卷。清代蔣超撰。民國印光大師重修。收在中國佛寺...
峰入
日本佛教用語。日本修驗道之行者仰慕開祖役小角之行誼...
島史
巴利名 Dīpavajsa。又稱島王統史、洲史。約...
差別
(一)梵語 vi?esa。別異之意。為「平等」之對...
差別極成
因明用語。因明四種極成之一。極成,至極成就之意;差...
差利尼迦樹
差利尼迦,梵語 ksirinika。意譯作研枝。為...
差定
(一)禪林中,任命某人擔任何種職事,稱為差定。[叢...
差摩
梵名 ?amā。意譯為安隱。佛世時,羅閱城一婆羅門...
差摩蓮華鮮
佛世時,一比丘尼之名。善顯神通。嘗於樹下靜坐,思惟...
差羅波尼
梵語 ?ara-parnī 之音譯。又作叉羅波膩、...
師
梵語 upādhyāya。音譯作烏波你。或梵語 ?...
師子
(一)梵語 sijha,巴利語 sīha。又作獅子...
師子王
又作獅子王、師子獸王。如來之說法能滅一切戲論,於一...
師子光
梵名 Sijha-ra?mi。中印度那爛陀寺之學僧...
師子吼
梵語 sijhanāda。又作獅子吼。謂佛以無畏音...
師子身中蟲
師子,即獅子。謂住於獅子身內,反啖食其肉之蟲;比喻...
師子乳
又作獅子乳。比喻菩提心。大方廣佛華嚴經卷七十八(大...
師子法門
又作獅子法門。即指諸佛菩薩攝化眾生之法門;蓋藉獅子...
師子臥法
又作獅子臥法。謂比丘之臥法如獅子;即兩足相疊,右脅...
師子香菩薩
師子香,梵名 Sijha-gandha。為阿彌陀佛...
師子座
梵語 sijhāsana。又作師子床、獅子座、猊座...
師子遊戲三昧
梵語 sijha-vikrīdita-samādh...
師子賢
梵名 Haribhadra。為八世紀中葉之印度學僧...
師子奮迅
又作獅子奮迅。獅子奮起之時,諸根開張,身毛皆豎,其...
師子奮迅三昧
梵語 sijha-vijrmbhita-samād...
師子頰王
師子頰,梵名 Sijhahanu,巴利名 Sīha...
師子覺
梵名 Buddhasijha。音譯作佛陀僧訶。印度...
師主
猶言師家、師父等。師為弟子之所主,故稱為師主。[根...
師兄
禪林用語。為法兄之意。又為同道中之泛稱。禪林象器箋...
師匠
師長成就弟子之三學,如工匠之成器,故譬之為匠。大寶...
師利
唐代三階教僧。於則天武后景龍元年(707)著偽經「...
師弟
即指在佛教中,師父與弟子之關係。最初聽聞佛陀說法的...
師戒
宋代雲門宗僧。嗣雙泉師寬之法,為雲門文偃再傳法子。...
師姑
指年高德劭之尼師。據景德傳燈錄卷十載,五台山智通禪...
師雨
與法臘、夏臘同義。師,法師之意;雨,指雨安居。佛制...
師保
師長護持弟子,使之能行善法,不墮惡趣,故稱師保。[...
師孫
徒弟之弟子稱為師孫。禪林象器箋卷五稱呼門:「弟子之...
師家
有學德之禪師,可擔當修行僧之指導者;一般又特稱為坐...
師祖
(一)又作師翁。指師之師而言。由是推知,大師祖即指...
師弦
又作獅弦。以獅子之筋為樂弦,奏之則餘弦悉絕;以比喻...
師備
(835~908)唐末五代僧。福州閩縣人,俗姓謝。...
師會
(880~946)(一)五代僧。北燕薊門人,俗姓巨...
師號
又作賜號。朝廷賜予高德師僧之稱號,例如大師、國師、...
師資
師弟、師徒之意。師,教訓徒弟者;資,為師所施教之資...
師資七祖方便五門
全一卷。附題為「擿句抽心錄之如左」。日人禿氏祐祥藏...
師僧
堪為人師之僧。又為眾僧之敬稱。虛堂和尚語錄卷一(大...
師質
佛世時,舍衛國一婆羅門名。憂己無子,往詣佛處佔相,...
師檀
檀越(施主)與師僧之併稱。說法明眼論:「一日師檀,...
師蘊
(?~973)五代僧。金華人。生性率真,遇事多直言...
師釋
為後代師家所譔述之著作。即後世師僧之撰述、註疏等,...
庫子
又作庫司行者。為禪家司掌會計事務之行者。此職須擇有...
庫木吐喇千佛洞
又作庫木吐拉石庫。位於新疆庫車縣西南約三十公里渭干...
庫主
指禪林一般庫司之稱,亦為都寺、監寺、副寺三職之總稱...
庫倫
位於圖拉、哈拉二河之間,地當中俄要衝,為蒙古喇嘛教...
庫恩
(Kuhn, Adalbert; 1812~188...
庫里
七堂伽藍之一。又作庫院、廚院、香積局、庫下、庫堂、...
庫頭
禪林中,職掌出納者。本為東序六知事之一,後又稱副寺...
庭儀
於日本真言宗,行灌頂曼荼羅供時,由集會處前往堂前庭...
座
梵語 āsana 之意譯。音譯作阿薩曩。指佛、菩薩...
座元
又作首座、第一座。即僧堂內座位之元首。[敕修百丈清...
座主
(一)即一座之中,學德兼具,堪作座中之上首者;或指...
座功德
極樂淨土二十九種莊嚴之中,佛八種功德之一;即指阿彌...
座光
又作光座。即台座與後光。諸佛菩薩、功德天像台座之後...
座忘
又作坐忘。坐禪時忘卻自家現前之世界。道家自古亦有坐...
座湯
禪林用語。有大小之別。如庫司於四節請全山大眾,稱為...
座頭
(一)指數人列坐,坐於右首者。 (二)為「座頭屏風...
弱吽鑁斛
弱(,jah)、吽(,hūj)、鑁(,vaj)、斛...
徑山
位於浙江餘杭西北約二十九公里處。高約九六○公尺,周...
徑山佛鑒
(1178~1249)宋代僧。四川梓潼人,俗姓雍。...
徑山誌
凡十四卷。明代宋奎光撰。收於中國佛寺史志匯刊第一輯...
徑石滴乳集
凡五卷。清代僧山鐸真在編,石源機雲續編,康熙二十一...
徐同卿
(?~600)隋代人。曾任晉王府祭酒。博識多聞,學...
徐昌治
明末武源(位於江蘇)人。法名孝廉,別號無依道人。任...
恥小慕大
天台宗所立之五時中,在第三方等時之會座聽聞彈偏析小...
恐怖
梵語 bhaya。「何者應恐怖?」此一問題在南傳經...
恭建那補羅國
恭建那補羅,梵名 Kovkana-pura。又作荼...
恭御陀國
恭御陀,梵名 Kovgoda。東印度之古王國。位於...
恭敬
梵語 satkāra,巴利語 sakkāra。自謙...
恭敬施
為法身菩薩三施之一。又作供養恭敬施。即對他人信心清...
恭敬頭
梵唄之一種。又作略梵。法事之初,為讚歎佛德,表示恭...
恩
一切事物皆依因緣方能相互生存,此即恩之所在。佛教所...
恩田
三種福田之一,亦為八種福田之一。對於父母、師長、和...
恩度
即出家得度之意。恩,原指感知他人所施予自己之好處、...
恩海
四恩之廣海。四恩即父母恩、國王恩、眾生恩,三寶恩。...
恩圓德
三種圓德之一。謂如來利他之行功德圓滿。即如來具有使...
恩愛
父子、兄弟、夫妻之間互相執著之情愛,稱為恩愛。世人...
恩愛奴
凡人貪著愛染,猶如恩愛之奴婢,亦因之而輪回三界,流...
恩愛河
父子、夫妻間之恩愛繫縛之深,猶如河海,難渡難測。[...
恩愛獄
娑婆世界猶如監獄,人人為恩愛所束縛,不能解脫自在。...
恩德
為佛所具足的三種德相之一。如來乘大願力而救度眾生,...
息化
佛陀息止教化而入於涅槃之謂。法華文句記卷三上(大三...
息心
(一)梵語 ?ramana。沙門之古譯。(參閱「沙...
息世譏嫌戒
二戒之一。略稱譏嫌戒。又作遮戒。如殺、盜、淫、妄等...
息妄修心宗
華嚴宗五祖宗密(780~841)於禪源諸詮集都序卷...
息忌伽彌
梵語 sakrdāgāmin。意譯作一來。小乘四果...
息災
止息一切災厄。密教修法中,有息災、增益、降伏、敬愛...
息災延命
即息災法與延命法。由真言四種修法中之增益法別開而立...
息災法
息災,梵語 ?āntika。為密教四種修法之一。又...
息災壇
為密教修息災法之護摩壇。(參閱「息災法」4108)...
息災爐
密教修息災護摩法時所用之爐。其爐為白色,圓形,爐中...
息卻安卻
西藏佛教紀念釋迦也失(即大慈法王)與宗喀巴入寂之節...
息苦
止息生死輪回之苦。「一切皆苦」,為佛教根本思想之一...
息慈
梵語 ?rāmaneraka 之舊譯。新譯作沙彌。...
息慮凝心
修禪定之謂。即停止思慮分別(息慮),令心專注一境(...
悟
生起真智,反轉迷夢,覺悟真理實相。「迷」之對稱。如...
悟入
(一)悟實相之理,入於實相之理。法華經方便品謂,佛...
悟元
(1615~1678)清初臨濟宗僧。當湖(浙江)人...
悟他
梵語 para-sajvid。因明用語。為因明二悟...
悟自
梵語 ātma-sajvid。因明用語。為因明二悟...
悟忍
又作喜忍、信忍。為無生法忍之別名。乃十信位之忍位,...
悟明
(1912~ )河南南水人,俗姓李,名林泉。法名仁...
悟空
(731~?)唐代譯經僧。京兆雲陽(陝西徑陽)人,...
上一頁
下一頁
金剛經
淨慧法師
圓瑛大師
地藏菩薩
藥師法門
發願
佛教戒律
來果老和尚
虛雲老和尚
藥師經
容通法師
菩提
斷除執著
宏海法師
道證法師
阿彌陀經
佛弟子文庫 fodizi.tw
隨機推薦
文庫首頁
回頂部
全部欄目
網站郵箱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