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光大辭典】  大字體  護眼色

一切事物皆依因緣方能相互生存,此即恩之所在。佛教所說之恩,可分積極的與消極的兩面。積極的恩,即心存恩念,此為修行佛道之根本要素。例如大乘本生心地觀經所舉父母之恩、國王之恩、眾生之恩、三寶之恩等四恩,為吾人所必須常思常念者;其中,尤言孝養父母之功德與供養佛相等。此外,如來以大願力救度眾生之恩德亦須思之、感之。消極的恩,例如親子、夫婦之恩愛,常妨礙佛道之修行,故必須斬斷。據法苑珠林卷二十二載,僧侶於出家得度時,有一偈云(大五三·四四八中):「流轉三界中,恩愛不能脫;棄恩入無為,真實報恩者。」

我國與日本皆重視恩之思想,而印度佛教則不甚強調,如於「人施設論」(巴 Puggala-paññatti)一書中言及世間值得重視與讚美之人有二類,一為施恩者,另一為知恩而又感恩者。「知恩者」,其巴利文原語為 kataññū,直譯之,則為能感知他人恩惠之人。漢字中恩字,即「因」與「心」所構成,其意與原語之意可謂不謀而合,故亦可謂無論何事,舉凡促成今日狀態之一切原因,皆須常存心內,深刻思念。[增一阿含經卷十一](參閱「四恩」1747) p4106

上篇:恭敬頭 下篇:恩田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光大辭典

三自性所依止

【三自性所依止】 p0205 瑜伽七十四卷三頁云:問:遍計...

露形外道

(流派)又云離系外道。梵雲尼犍子是也。以脫衣露形為...

社怛梵

(流派)Jatāvat,外道名。大日經疏一曰:社怛梵者,...

趣入(二)

云何證入一真法界?即以法界無障礙心為智,照此真境,...

七證師

(名數)受具足戒時之七個證明師也。...

索哆

梵語 sattva,巴利語 satta。又作薩埵。意譯作有情、含...

散亂

【散亂】 p1171 集論一卷九頁云:何等散亂?謂貪瞋癡分...

道具衣

(衣服)象器箋十九曰:業林諺語,名羅紗之直裰曰道具...

冥慮

(術語)神佛之思慮,幽冥而不可測知,故曰冥慮。...

因緣說周

為法華經三週說法之第三。謂於第二譬說周時尚未得悟者...

諦順忍

【諦順忍】 p1376 瑜伽三十四卷二十頁云:上忍所攝能緣...

方廣

方是方正之義,廣是廣大之義,方廣就是一切大乘經的通...

【大藏經】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在舍衛...

【大藏經】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大比...

【大藏經】思惟略要法

思惟畧要法 姚秦三藏羅什法師譯 形疾有三:風、寒、熱...

【大藏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

猴子的親情感動獵人

在某個小山村有位年輕人,有百發百中的狩獵功夫。但是...

九界同歸,修行人最後的歸宿

好,諸位有緣,大家吉祥。 今天呢我們來到佛頂山,給大...

帶著「需要」去看望

醫院病房,住著兩位相同的絕症患者,不同的是一個來自...

印光大師與諦閑大師的蓮友緣

近代高僧印光大師(1861~1940)和諦閑大師(1858~19...

文珠法師《心靈的世界》

今天有機會與各位共聚一堂,討論佛法,首先要多謝志蓮...

詳解佛教《四威儀》偈語

佛教《四威儀偈》是自古以來在佛門中廣為遊行的講述行...

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

「是知念佛一法, 乃上聖下凡共修之道,若愚若智通行之...

曇鸞大師的念佛說

曇鸞(476-542),是南北朝時代北魏的一位佛教高僧,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