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語 bhaya。「何者應恐怖?」此一問題在南傳經典增支部 II 之 I 中即說是現世之罪(如偷盜他人之物而受王之刑法)。「吾人應恐怖現世之罪報;吾人該恐怖罪報,應養成恐怖罪報之習性,如此,才能從一切罪報中解脫。」上述經義教吾人欲避免犯罪,須預先考慮罪報之恐怖。其後之大乘佛教則認為:罪乃無法避免者,犯罪之後,恐怖之感即接踵而至,若非請求諸佛攝受其恐怖,或將自己絕對投入於一特定人格者之懷抱,令自己進入無我之境界,此外則別無拔除恐怖之法。上述思想之起源,係從藉坐禪修行進入無畏(梵 abhaya)境界之結果而產生。推究原因而言,恐怖乃因愚癡心而生起;心有罣礙,執有我法而患得患失,即無往而不恐怖。經中說恐怖有五種:(一)惡名畏,(二)不活畏,(三)死畏,(四)惡道畏,(五)大眾威德畏。(參閱「五怖畏」1110) p4105
上篇:恥小慕大 下篇:恭建那補羅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