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證嚴法師《調伏人生二十難》第十九難,睹境不動難

證嚴法師  2011/03/09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人有二十難,睹境不動十九難;

道心不堅隨境轉,千經萬論也枉然;

志玄虛漠心清澄,守之不動賢聖道;

節制貪慾正心念,睹境不動並不難。

「佛說人有二十難,睹境不動十九難,道心不堅隨境轉,千經萬論也枉然」 。我們要如何才能修好自己的心,不受外境影響?要真正守住一心不動的確很難!因為外面有很多境界,不論大自然或是人事的境界,常常會動搖人心。

大自然的境界有寒熱濕幹不同的變化,這些都與我們的生活直接接觸。冷的時候,要我們不去想冷,那是不可能的;天氣冷了,必定要添加衣服,關緊窗戶,環境比較好的人就裝設暖氣。反之,夏天時,要我們不去想熱,心靜自然涼,卻仍會汗如雨下,所以要打開窗戶讓它通風,環境更好的人就裝設冷氣。

在大自然的境界裡,如果長期下雨,就會覺得出入十分不便;反之,若沒有雨水,地上的花草、田間的稻子、青菜等等就會乾枯,土地乾裂同樣使人擔憂。因此四週的環境,無不讓我們動心。

譬如每天早晨靜坐時也會感受到外面的境界,心也會跟著浮動,因為它很靜謐。天將亮而未亮,大自然的生物充滿著活躍的生命力,當我們接觸到了,同樣也會覺得很歡喜、很有朝氣,這就是心也跟著在動。

「道心不堅隨境轉,千經萬論也枉然」。剛才所說的是大自然界,如果說完全沒有感受,這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們修學,是從突破人事的境界開始,這實在很複雜!人事的境界,雖不似大自然的輪轉,但是我們的心會去分別人的好與壞,有緣或無緣,對人起分別,對事也不斷分別。

喜歡的人離開了,就會很不捨,朝思暮想,希望能趕快再見面;不喜歡的人,則會恨不得他早日離開。

家庭中也有這樣的情況——過去媒妁之言的時代,娶來的媳婦若是有緣,就會很歡喜;若是無緣,也會很怨恨。新娘嫁到婆家,有時與小姑、妯娌之間也有「有緣、無緣」的情況;夫妻也一樣,還沒結婚時,彼此都很歡喜;結婚之後也不一定能相處融洽,這些都是心的分別所造成。

修行也一樣,既然捨去俗家,投入如來家,所選擇的道場,就是我們終生依止的地方。進入如來家,內心必定要自我堅定,道心不堅就容易隨境流轉,原本抱著滿滿的希望而來,卻因境界裡的人事不合自己的心意,於是一顆心就在人事之間團團轉。

這樣就算在道場裡讀很多經,聽很多法,做很多研究,也都是枉然。這些都有只不過是文字相而已,內心不堅定,只是文字懂得多,實在對修行沒有一點幫助。

「志玄虛漠心清澄,守之不動賢聖道,節制貪慾正心念,睹境不動並不難」,願大心堅,這就是志玄虛漠。不只是「我看到世間苦,六道輪迴苦,要修行獨善其身,超脫六道輪迴」,沒有那麼簡單。真正的修行,要超脫六道輪迴不是這一生結束以後的事,而是在每天的生活中。假若不斷起心動念,心的生住異滅,這也是四相生死,一下執著現在,一會兒又變化了,這種心態的轉變,其實也是在生死輪迴中。

隨著生住異滅的境界,有時會生起歡喜心,那就如處天堂;有時生起憐憫心,那就是在人間;有時發瞋發怒,那就在阿修羅道。我們的心如果痛苦煩惱、憂愁擔心,就好像處在地獄當中:時間到了,沒飯吃肚子餓,或是身體不好想吃卻吃不下,就如在餓鬼道中。人與人之間,在修行道場中有句話「敬師兄,愛師弟」,但是,我們時常會忘記這種做人的禮儀,這樣就不是「人」,而是動物,這不就是在六道中輪迴嗎?

有一天,我到慈濟小學時,洪老師告訴我——小學的孩子們好可愛,他們很天真,有話也都直說。有一群孩子在玩,一位三年級的孩子看到一年級的孩子玩得翻天覆地,就喊他們:「你們怎麼這麼吵!」那些孩子還是照常玩,這位三年級的孩子就說:「還吵!還吵!你們幾年級呀?」

一個孩子站起來說:「我是一年級。」三年級的就說:「我是三年級,你這麼小,我比你大,你怎麼不尊重我?」這位一年級的就說:「你比我大,我比你小,你怎麼不會愛我?」

其實兩方面部有理,不過,應該將心念調換一下,「你比較小,所以我要愛你;你比較大,所以我要尊重你。」道理是正確的,只不過採取對立的觀念就不對了;所以我們在道場中,必定要懂得尊得重,這完全看自己的心境如何守持。

我們所發的心是這麼宏大,志玄虛漠,守志奉道;所立的願是這麼堅定,怎能不好好把握時間,為生死的課題勤下功夫?日常生活的心念生滅,其實也就是生死的一種,我們若不趕緊好好調治,又怎能掌握「人死之後,要如何解脫」?

身體健康、理念清晰時不好好調適,等到疾病來磨苦不堪言時,就難免心智顛倒。一旦往生,六道茫茫如墮夢中,不能自主時,又該如何解脫?自己要很清楚,修行是立弘誓願,為大地眾生付出。如果能將自己這個剛強的眾生調伏好,自然就能開擴心胸,為眾生的疾苦著想,不再只為自己內心的煩惱糾纏下已。

總之,修行人如果「出家如初」,堅定宏大的志願,就不會後悔,也沒有是非或好壞的分別。所以大家真的要把心調好,要守之不動,才能達到賢聖的道路,也就是菩薩、佛的道路。

最重要的,不論是在家、出家,都要節制貪慾才能正心念;心念如果能調理端正,面對境界就不會動搖這並不困難。前面說過,大自然的境界熱就是熱,不要想修到熱了不流汗,冷了不必加衣服,這並不是修行。應該是雖然很熱,卻可以忍耐;如果很冷,也有堅毅的心志,忍耐得住。

總之,要時時用心,既然要修行,既來之,則安之,安於道、安於人事,心安則道隆。所謂「法忍、生忍、無生忍」,都是一個忍,「忍而無忍」才是真忍,這就是真正堅定的道心。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證嚴法師文章列表

人生可以隨時開始

一個部落首領的兒子在父親去世後承擔起了領導部落的任...

不貪於利養 唯樂佛菩提

不貪於利養 唯樂佛菩提 一心求佛智 專精無異念 《華嚴...

千念萬念為的就是臨終的正念

淨土宗它最強調的,就是臨終的正念,千念萬念為的就是...

五濁惡世,非念佛必不可度

五濁惡世,非念佛必不可度。這個判言來自蕅益大師。《...

做事前先做好遭受挫折的心理準備

做事的時候,一定會有阻撓或遭遇困難和挫折。因為每個...

【推薦】放下名利枷鎖 老老實實念佛

現代人生活忙碌,從出生到小學、中學、大學再到社會。...

往生彌勒淨土的修行方法

一、廣行佈施 《大成佛經》中講到,彌勒菩薩在人間成...

修行必須常行精進

關於精進修行,外道都很強調這一點。有一個修仙道的,...

【大藏經】【註音版】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

(龍藏本)...

【大藏經】【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品

(根據印光大師校定本校對)...

【大藏經】【註音版】禮佛大懺悔文

禮佛大懺悔文...

【大藏經】佛說九橫經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便告比丘:「有九輩九因緣...

心力?業力?自然力

平日生活安逸的人們,難以體會人生之苦;總是當無常發...

眼盲心不盲

記得當年台東的佛教蓮社是由一間木造倉庫改造而成,處...

證嚴法師:為法忘軀

過去不知有多少宗教家,為了維護自己信仰的宗教而捨棄...

證嚴法師:憍慢是必除的雜草

昨天,有一群作家來訪,他們說∶現在的社會中,要找甘...

持戒懺悔使現生帶來好運吉祥

不管多偉大的人,業力來臨,都抵擋不住,至此才知道人...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和「至心信樂乃至十念」有衝突嗎

問: 《佛說阿彌陀經》中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

任在一切處辦道十年,不如叢林辦道一日

參禪人,要知以禪為道,辦道即參禪是也。此一大法,塵...

這種善業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

我們剛開始叫做善念,一般人叫善念,從善念要提升到一...

怡山發願文

爐香讚 爐香乍爇,法界蒙熏,諸佛海會悉遙聞,隨處結...

蓮花之友

念佛人互相之間稱蓮友,意思是像蓮花一樣的朋友。這實...

佛教的治心法

《大學》說: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

曾國藩的人生五箴

少不自立,荏苒遂洎。今茲蓋古人學成之年,而吾碌碌尚...

臨終助念家屬須知

一、病者靜聽佛號,實為至善之事,大命未盡,可以卻病...

太虛大師談近代西方素食的風潮

人生之大問題,曰衣、食、住、行。單論食之一項,吾人...

廣欽老和尚《心要怎麼修》

修行最佳的環境 那些溺在父母身邊的,終長不成人,而...

真信不具,法難入心

有法師帶居士朝山,順便來與閑談。法師也是同道,日常...

【佛教詞典】三種離菩提障

(名數)離菩提障之三種法門。即遠離我心,遠離無安眾...

【佛教詞典】賀邏馱

(雜名)梵語。華言池。見翻譯名義集。...

【視頻】功德寶山神咒(童聲)

功德寶山神咒(童聲)

【視頻】慧律法師《五十億年後的地球演化》

慧律法師《五十億年後的地球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