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一位清朝探花的前世今生

印光大師  2013/11/11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一位清朝探花的前世今生

蘇州人吳引之,是清末探花,才貌出眾。民國十年,朝禮普陀山,會晤印光大師,自稱前世是個雲南和尚。第二年,印祖去揚州刻書,途經蘇州,順便與他會面,以為他還能明白過去生的業因,可見面才發現他已經絲毫沒有這種印象。

八年後,大師在蘇州報國寺閉關。同年十一月,吳引之和李印泉、李協和二位居士一同登門拜見。大師問他:「你怎麼會知道自己的前生是個雲南和尚?」 吳引之打開記憶,向大師講述:「我二十六歲那年,作了一個夢,夢中來到一座寺院,我還知道那是雲南的某地某寺。夢中見到的殿堂房舍、樹木形狀,都很熟悉,而自己正是這座寺院的僧人,醒來後還記得清清楚楚,就把夢境記錄下來。後來我的一位朋友到那兒任職,照著我寫的東西去找,果然有這麼個地方,和夢中的一樣。」

大師聽了,十分感慨:「先生已屆八十高齡,日子不多了。應當趕緊重操舊業,一心念佛,求生西方,才不辜負你前生修持的苦功啊!」吳引之卻不以為然地說:「念佛有什麼稀奇?」「念佛是沒啥稀奇,可就是沒幾個人肯念。最不稀奇的事情就數吃飯了,天下倒沒有一個人不要吃飯。你說說看,這種最不稀奇的事,你為什麼還做?」

一席話問得吳引之啞口無言,可他心裡仍不服氣,又扭過頭去問二位李先生:「你們念佛嗎?」「念啊。」吳引之自知理虧,可還是不肯念。不想在那一年的大年夜就去世了,剛好八十歲。他的前生應該很有修持,今生感得功名長壽;可惜這一生只記得一些做人的道理,連佛法都不再相信,真是令人惋惜!

文鈔原文:

又蘇州吳引之先生,清朝探花,學問道德相貌俱好。

民十年,朝普陀會餘,自言伊前生是雲南和尚。以燒香過客,不能多敘,亦未詳問其由。十一年,餘往揚州刻書,至蘇州一弟子家,遂訪之,意謂夙因未昧。及見而談之,則完全忘失了,從此永無來往。迨十九年,餘閉關報國寺,至十一月,彼與李印泉,李協和二先生來。餘問:「汝何以知前生是雲南僧?」伊云:「我二十六歲做一夢,至一寺,知為雲南某縣某寺,所見的殿堂房舍,樹木形狀,皆若常見,亦以己為僧。」醒而記得清楚,一一條錄。後一友往彼作官,張仲仁先生,尚知此人姓名。持去一對,絲毫不錯。

餘曰:「先生已八十歲,來日無多,當恢復前生和尚的事業,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庶可不負前生修持之苦功矣。」伊云:「念佛怎麼希奇?」餘曰:「念佛雖不希奇,世間無幾多人念。頂不希奇的事,就是吃飯,全世界莫一個人不吃飯,此種最不希奇的事,汝為什麼還要做?」伊不能答,然亦不肯念。伊問二位李先生,君等念否?答曰:「念。」伊仍無下語。至十二月三十夜,將點燈時去世,恰滿八十歲。

此君前生也很有修持,故今生感得大功名,大壽命。今生只盡倫常,佛法也不相信了,豈不大可哀哉!

(三編下·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印光大師文章列表

【推薦】這是佛祖給我們的考驗

末學以前在醫院,看了一位十七歲的男孩子,他是埔裡高...

善用這個念頭,是心就是佛

你要知道怎樣叫「念佛」。念頭是真的放在「佛」,那叫...

半信半疑的人能否往生

問: 如病人生前半信半疑,阿彌陀佛能帶他往生西方嗎...

做佛事唯念佛功德最大

無論做消災延壽還是薦亡的佛事,印祖別具慧眼,提倡:...

河潭和尚念佛成就的不凡事蹟

上世紀六十年代,有一位在韓國佛教界不太出名的老和尚...

安住佛號之人,命運由自己掌握

安住佛號之人,命運由自己掌握...

居士講演,只可專主淨土一法

居士講演,只可專主淨土一法,不宜泛講。泛講,乃講經...

雖讀大乘經典,仍以念佛為正行

在家閑居,當以淨土法門,為雙親認真講說,俾生正信以...

【大藏經】【註音版】慈悲藥師寶懺

慈悲藥師寶懺...

【大藏經】【註音版】華嚴經淨行品

(印光大師校印本)...

【大藏經】佛說出家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毘舍離國。食時到,入城乞食。時毘...

【大藏經】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

三劫三千佛緣起(出《觀藥王藥上經》) 宋畺良耶舍譯 爾...

世人若遇災殃,應作償債想

世人稍遇災殃,不是怨天,便是尤人,絕無有作償債想,...

學佛之人必須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

學佛之人,必須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存好心者,凡...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何含義

原文: 《觀無量壽佛經》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作佛...

念佛之人,亦非不可持咒

【原文】 念佛之人,亦非不可持咒。但須主助分明,則助...

南懷瑾老師:學佛後對鬼神也應該和善恭敬

我們年輕時學佛也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

如實知世間即是出世間道

世間有很多煩惱和痛苦,繁雜社會,芸芸眾生,從出生到...

【推薦】煩惱深重的凡夫往生後為何能得不退轉

問: 被煩惱束縛的凡夫,惡業深重,煩惱也未斷一絲一毫...

米面生了蟲,應該怎麼辦

問: 請問法師,米面生了蟲,怎麼辦?扔了浪費,吃了算...

孝順慈悲的光目

一天,佛陀開示定自在王:無量阿僧只劫以前,清淨蓮花...

先從學吃虧著手

一個人你有慈悲心不難,你起歡喜心也不難,但是你要捨...

居士團體稱六合敬僧團,這在律上如法嗎

問: 在家居士團體稱六合敬僧團,這在律上如不如法? ...

行善易命,邪淫丟官,都是如此迅速

有位福壽雙全的老先生,少年時極其貧困,常常幾天無米...

一碗白飯的恩情

曾看過一則感人的故事――數十年前,台北市的舊市區有...

像微塵那麼小的功德,我們也應隨喜讚歎

像世間一般人,都以為烏鴉是不吉利的,以為聽到烏鴉叫...

效醫鞭傷

人生一切的苦難,大都是行為的錯誤而來的業報。反過來...

修悟的下手處

大約末法修行人多,得真實受用者少。費力者多,得力者...

【佛教詞典】不共法

(術語)如來之功德與他不同。故名不共法。通論之則一...

【佛教詞典】三學

(一)梵語 tisrah ?iksāh,巴利語 tisso sikkhā。乃學...

【視頻】《普門品偈》黃慧音

《普門品偈》黃慧音

【視頻】《佛說阿彌陀經》衍輪法師粵語讀誦 MP3

《佛說阿彌陀經》衍輪法師粵語讀誦 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