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控制憤怒情緒的策略

2012/04/09  大字體  護眼色

大多數憤怒管理計劃都借助認知行為療法的一些技巧來幫助人們控制自己的憤怒情緒。以下是一些有助於控制負面情緒的策略。

1、重新組織自己面臨的狀況。與其把每一次困難或者沮喪的經歷看作個人遭受的侮辱,倒不如設想一個善意的解釋。

2、找出一個建設性的解決辦法應對手頭的問題。擁有大約300名從業人員的全美憤怒管理協會董事會主席、心理學家裡奇-法伊弗說,問問你自己:我現在需要怎麼做才能保持平靜?這樣就會將注意力轉移,從專注於考慮對方必須受到怎樣的懲罰,轉移到要怎樣才能以一種良好的方式應對。

3、「憤怒日誌」,監控導致自己憤怒的因素。學習辨認和避免觸發憤怒的扳機。

4、憤怒情緒一般會逐級升化。學習從1(沮喪)到10(暴怒)評估自己的憤怒情緒。如果你能在3或者4的時候管住自己,就可以更加理性地考慮問題。

5、你感覺自己就要大發雷霆,那麼不妨在爆發之前稍作停頓。賓夕法尼亞州露營山的心理學家波林-瓦林表示,過15分鐘再開口,或者是過一個小時再發郵件。給自己多個選擇。如果在一個小時之內這件事情變得不再那麼重要的話,那麼就讓它過去吧。它不值得你為之生氣。

6、自言自語的方式。瓦林博士表示,如果你總是在說這件事情是多麼糟糕,讓你自己感覺十足是個受害者的話,你就會變得更加憤怒。

7、認識眼下的狀況。法伊弗博士說,人們常常會說,我就像我爸爸一樣──我爸爸就很容易發火。你大可不必回到他們的童年時代,應對那時的狀況。你只需要考慮現在如何有效地應對眼下的狀況。

8、耗精力,不用拳頭。當你的原腦感覺到危險的時候,它會發出「打或逃」的激素鏈。選擇逃而非打,通過鍛煉消耗掉多餘的腎上腺素和皮質醇。即便是一次輕快的散步也會有助於你平和情緒。

9、怒的成本。許多患有憤怒問題的人都會認為憤怒給予他們一定的優勢,讓他們具有優越感。芝加哥angermgmt.com網站的創始人里昂-英格拉姆表示,其實恰恰相反,你看起來就像個白癡。

最後的教訓:更加關注生活中重要的事情,認識到大多數沮喪、困難以及受辱的遭遇都是微不足道、過眼煙雲的事情。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國王與龍

凡夫常常只懂得照顧壽命,不懂得照顧慧命。在生命過程...

宣化上人的新年祝福:凡事忍耐受得了

先祝你們各位新年快樂! 本來我想很早就到這兒來,但是...

生氣時應該如何消氣

常生氣有損於健康已被科學研究所證實,但是現實生活中...

見羲法師:忍辱入道 超越自我

人生在世為什麼要修忍辱呢?首先就要明白我這個字的意...

不能忍,煩惱就會更多

我們都知道,「娑婆世界」的意思就是「堪忍」,如果我...

到寺院若生這麼一個心,所有功德全沒了

佛所有的道場,特別是末法道場,末法道場,千萬可不要...

嗔心打開地獄門

1、嗔心是墮落地獄之因。 2、嗔心一起,地獄門開。 ...

嗔心是不能有任何理由的

什麼叫殺呢?斷有情命,以嗔恨之心,來斷絕有情眾生的...

學佛與懺悔

一個學佛的人若欲在修行的道路上遠離種種障礙,在現實...

一聲青磬萬緣醒,這個才是真福報

富嫌千口猶伶仃,貧恨身存似紲刑 何事莊生齊物了,一聲...

與各種人相處的秘訣

會與人相處,可以讓你少走彎路,盡早成功。其實,每一...

往生不是把佛號念好,而是要心不顛倒

我們學佛,我個人覺得一個人學佛,有所謂黃金十年,成...

學佛人為什麼要恭敬三寶

《諸經要集》引用《寶性論》說:三寶有六義,故須敬也...

一邊念佛還殺蚊子,可以往生嗎

問: 一邊念佛,還有殺蚊子,還可以往生嗎? 大安法師...

【推薦】你的一次參與是動物一生的痛苦

你的一次參與是動物一生的痛苦,世界動物保護協會呼籲...

至誠懇切的慈悲心與六和合

一、和合 和合,就是團結。我們能將散沙般的佛教徒團結...

學以致用,才是真正的佛子之行

我給大家講個真人真事吧!曾經在報紙上看到一則名為《...

用情執的心攀緣阿彌陀佛對嗎

問: 頂禮法師!輪迴中的眾生,都有一顆多情的心。我們...

誰主宰吉凶

一位修行僧來到施主家,見對方正用楊枝漱口,並把牛黃...

聖嚴法師《用平常心應試》

每年到了夏天,就是陞學考試、求職考試等最熱門的季節...

我們什麼時候因為別人而改變過

平心而論,每一個人的改變只有一種情況,就是他自己要...

用智慧來化解脾氣

根據一份調查報告指出,台灣地區的人民非常容易生氣,...

【佛教詞典】作餘食法

亦名:餘食法 子題:比丘食有二種、食有二種、不正食、...

【佛教詞典】戒法

(術語)佛所制戒律之法。辨於戒之四科。【又】(雜語...

【視頻】大安法師《2018年十一佛七現場答疑》MP3

大安法師《2018年十一佛七現場答疑》MP3

【視頻】慧律法師-唯識三十頌講話

慧律法師-唯識三十頌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