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學佛的人一定要學忍辱

傳開法師  2014/03/15  大字體  護眼色

學佛的人一定要學忍辱

嗔心,就是瞋恚無忍的心,為三毒之一。人若生了嗔心,便使自已的理智喪失,忘卻本性,一不順心,便惱怒打罵傷害別人,因此造業受報,可悲可嘆。由於生起了嗔心,種種障礙之事便隨之產生,所謂 「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 」。

嗔心是修道的最大的障礙。過去有一位道心很好的禪師,用功非常精進,他常在山間坐禪 。但久而久之,鳥聲頻頻,使得他很難入定。後來他又到水邊坐禪 。過了一段時間,魚兒蹦跳聲又使得他靜不下來。接著他又到崖下、樹下坐禪 。但走到那裡,都有聲音干擾他,使他無法入定。這時禪師就起了一念嗔恨心―――我以後要上山吃鳥,下水吃魚。由於這嗔恨心而起所發的願,果然禪師來生就投生為鸕鷀,上山捉鳥,入水捕魚。

過去還有一位禪師,臨命終時,口流涎水,蒼蠅飛來爭食,這位禪師也起了嗔恨心,即投生為莽蛇。宋朝秦檜,過去,也曾經在地藏菩薩前做過香燈,只因他長遠心不發,無明煩惱未能斷了,故被嗔心所害而成為萬世唾罵的一代奸相。

所有這些,都是因為嗔恨心的結果。一念嗔心,淪為異類,多麼可惜可怕啊!古人說:「凡夫成佛真個易,去除妄想實為難。」 嗔恨心是妄想心之一。所以,我們每一個修行人都應該斷除嗔恨心。如何斷法?修慈悲觀,修忍辱度,願給一切眾生安樂叫做慈;願拔一切眾生痛苦叫做悲。慈悲觀,就是慈悲一切眾生的觀法,為五停心觀之一。了知一切眾生都是我們過去父母、未來佛之後,自然會生起 「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之心,就不會有惱怒眾生之心。即使別人對我有損害的地方,也能寬恕和容忍他們。忍辱度,是六度之一。「 佛說無為最,忍辱第一道」、「莫大之禍,皆起於須臾之不能忍。」 是故,能夠忍辱的人,是一個有涵養的人。學會了忍辱功夫,就找到了嗔恨心的剋星;學會了涵養功夫,就能夠平息無明瞋恚之火。無明瞋恚之怒火能將我人的一切功德燒燬,所謂 「一把無明火,燒滅功德林。」 涵養功夫很深的人,他不會發無明怒火,見到一切惡逆順情境界,他都不會動心。這樣學佛,才有大的收穫,所謂 「迷心逐境,是為愚夫;背塵合覺,便入聖流。」

妙空大師說:「眾福非旦夕可期,妙悟非鈍根可得。」我們學忍讓,也要從每件小事開始,形成習慣,如果小的不忍,一遇大事則想忍也忍不了。常言道:「小不忍,則亂大謀。」 世間有大成就的人,其忍辱功夫都是很不錯的。《幼學》云:「韓信受胯下之辱,張良有敬履之謙。」 我們學了出世間法,難道不忍辱行嗎?釋迦牟尼佛過去世曾為忍辱仙人,肢體分解都不生任何嗔恨心。我們為了一點點小事就生起嗔恨心,我看就太不應該了。

忍辱是一種美德,可以增長福報。所以如果有人欺負你、冤枉你、譭謗你,你不必傷心,而且要感到歡喜。因為它能為你送來福德。《金剛經》云:「若人受持金剛經,為人輕賤,是人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得無上正等正覺,你說利益大不大?所以說,我們學佛的人一定要學忍辱。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化人學佛的通病

文化人學佛,大多好樂研究教理,總想從經卷中得大總持...

星雲大師《學佛要學吃虧》

一九四一年,我受具足戒時,得戒和尚若舜長老在教禮時...

初學佛時三種不正確的心態

許多人在學佛的初期或多或少都會犯一些毛病,有些人所...

金明法師:學佛的好處

人類的需要,除了物質食糧以外,還要精神食糧;在許多...

受得一分委屈,消得一分業障

第七委屈難受者。 此語,乃無知者言之。稍有程度者,斷...

慈忍治瞋恚

紅塵白浪兩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到處隨緣延歲月,終...

星雲大師《瞋恨之害》

你會生氣嗎?你會發怒嗎?你會罵人打人嗎?你會怨天尤...

學戒研教為何感受不到法喜

問: 弟子平時學戒、研教時,常感覺腦袋、眼睛很累,...

【推薦】為何越修行習氣卻越嚴重

我們的習氣應該怎麼對治呢? 有修行愈力,習氣愈發者,...

福報皆從供養布施而來

供養是積累福報資糧的最主要方法,須知福報皆從供養布...

為什麼到淨土,不是去享受快樂的

諸位想想看,你為什麼到淨土去,不是去享受快樂的。你...

寒冷的冬天來了,請給鳥兒一把米

冬天給鳥類施食與放生一樣重要!冬天是枯竭的,沒有食...

宣化上人:堪忍的世界

這個娑婆世界,娑婆是梵語,譯為堪忍,意謂這個世界是...

觀世音菩薩在哪裡,他什麼時候在,是什麼形象

觀世音菩薩就在我們心中,沒有距離。 觀世音大士證得耳...

「一日夫妻百日恩」有何含義

一日夫妻百日恩,其中的時間從一日到百日,這裡的一日...

大勢至菩薩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大勢至菩薩的力量很大的,他只要坐下來整個七寶地面都...

為何阻擋他人護持寺院等同謗僧及破滅三寶

問: 為什麼說阻擋他人護持寺院等同謗僧及破滅三寶?...

卻到蓮池更迴首,世間螻蟻盡紛紛

貴人雖貴未為欣,死後還他一個墳。 三謝園亭空燕子,五...

飄去的是雲 留下的是天——如瑞法師的故事

1981年,24歲的如瑞削髮為尼,繼承通願老法師的遺願。...

妙祥法師:放生的好處

放生得生,你放別人生,別人就放你的生;你救別人命,...

學佛的人要不要追求財富

雖然學佛與道德、修行並不是對立的,但無始以來的貪心...

愛是一種支撐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在逃難的人...

【佛教詞典】嚴淨

(雜語)國土之莊嚴清淨也。法華經序品曰:示諸佛土眾...

【佛教詞典】蘭盆會

即盂蘭盆會。此行事源於盂蘭盆經。據經載,每年農曆七...

【視頻】大安法師《勸修淨土詩》

大安法師《勸修淨土詩》

【視頻】妙境法師《目犍連尊者伏龍救波斯匿王》

妙境法師《目犍連尊者伏龍救波斯匿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