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淨土五經一論的內容

2011/11/16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淨土五經分別指《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阿彌陀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普賢菩薩行願品》,淨土五經通常與《往生論》併稱五經一論,為淨土宗之核心經典,《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由淨土宗泰斗印光大師增編合為五經。其中《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阿彌陀經》三經專談淨土緣起事理。其餘諸大乘經,亦與淨土密切相關。

一、五經編法之緣起

《無量壽經》是淨宗的概論,《觀無量壽佛經》是《無量壽經》的補充;補充的內容有理論與方法兩方面,即更詳細更深入地為我們解釋。《阿彌陀經》的經文不長,釋迦牟尼佛在經中苦口婆心,一而再、再而三地勸導我們修學淨土法門,最後還舉出六方諸佛讚歎(玄奘大師的譯本是十方佛讚歎,《無量壽經》也是講十方佛讚歎)。因此,不僅是釋迦牟尼佛勸我們求生淨土,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都像釋迦牟尼佛那樣懇切地勸導我們!這是淨宗三經。如果在一般經裡附帶介紹淨土的,在《大藏經》裡至少有一百多種。清朝咸豐年間,魏默深居士將《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附在三經之後,即《四十華嚴》最後一卷,稱為'淨土四經'。他這個做法非常正確,因為《無量壽經》一展開,第一句就是'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這才曉得淨土法門與普賢菩薩的關係非常密切。西方極樂世界諸善上人修什麼法門?統統是修'普賢大士之德'。

二、乾隆年間五經的敘說 

乾隆年間,彭紹升是一位通宗通教的大居士,他說:'《無量壽經》即是中本《華嚴》,《阿彌陀經》是小本《華嚴》'。他把《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與《華嚴經》看成完全平等,只有內容多少不同而已,《無量壽經》是略說,《大方廣佛華嚴經》是廣說、是細說。所以,將《普賢菩薩行願品》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附在三經之後很圓滿,也很有必要。到民國初年,印光大師將《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又附在淨土四經後面,成了'淨土五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有二百四十四個字,出自《楞嚴經》第五卷,由於淨土宗第十三代祖師印光大師的提倡,成為中國淨土宗五經一論中的一品經。在楞嚴會上,釋迦牟尼佛詢問諸大菩薩進入禪定、獲得開悟的方法,大勢至菩薩說他以念佛方法修學成功,其關鍵在於「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集中心思,憶佛念佛,維持淨念,相續不斷。《往生論》是天親菩薩自己修學的心得報告,非常值得我們參考,天親菩薩也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淨宗修學依據的經論,到此地可以說是大圓滿,不必再附帶其他經典了。

三、無量壽經

淨土宗的根本經典是《無量壽經》,《無量壽經》的內容是說明西方極樂世界的緣起。世界怎麼來的,說明它的緣起、說明西方極樂世界的意思、說明西方極樂世界的概況,使我們對於西方極樂世界,各個都有相當的了解,等於說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概論,所以它是非常重要的一部經典,也是解說西方極樂世界最完備的一部書。而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非常非常重要,四十八願是阿彌陀佛在因地行菩薩道,建造西方極樂世界的構想、藍圖。四十八願不是一次發的,是在五劫修行當中累積起來的大願,諸位讀《無量壽經》就能了解。西方極樂世界建成之後,這四十八願等於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憲法。古今人對西方極樂世界的介紹,或者是論述、講解,凡是與四十八願有牴觸的,我們一概不取,依法不依人,四十八願是根本法,西方極樂世界的憲法,凡是與他的根本法相牴觸的,一律無效,我們不必採取它;凡是與四十八願相應的,我們採取,我們可以信得過。所以我們對西方淨土的信心,可以說就是以四十八願作依據,決定不會錯,不至於迷失了方向。具體內容是:佛宣講無量壽經,說出阿彌陀佛最初的因地:棄國王位,出家修行,發四十八大願普度眾生。經過長時間的依願修行,終於福慧圓滿,得證佛果。所感得的極樂世界,莊嚴無量,妙莫能名,十方諸佛咸共讚歎。十方世界的菩薩、回小向大的聲聞緣覺、以及具足惑業的凡夫,只要肯往生,咸得往生。

四、觀無量壽佛經

《觀無量壽佛經》佛宣講觀無量壽佛經,重點有三:第一重點,淨業三福:第一人天之福,第二小乘聲聞緣覺之福,第三大乘菩薩之福,是過去、現在、未來,一切想要修行成佛者,所須具備的條件。第二重點,十六妙觀:使一切修行者悉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諸佛的正遍知海,是從心想生。若「是心作眾生,是心是眾生」,則眾生的煩惱業海,也是從心想生。果然深明此義,誰肯枉受輪迴?當然是拚命想佛念佛,以期作佛。第三重點,九品因果:說明西方極樂世界各個品位的正因,以期人人皆求上品往生。該經是講西方淨土理論的依據,很重要。講修行的方法,講西方極樂世界九品的因果,該經與《無量壽經》,《阿彌陀經》合稱三經,我們對這三經若不是完全了解,對西方極樂世界的認識就不完備,必須要三經合起來研究。

五、阿彌陀經

《阿彌陀經》是勸我們修行的,佛宣講阿彌陀經,描述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妙果,令聞者生信、發願、執持佛名,求生淨土。信、願、行(執持名號),是淨土法門的綱領宗旨。具此三資糧,不論是畢生執持而現生就得「一心不亂」(非常深的禪定境界,已達生死自在,能自行決定何時往生),或臨終方聞而只稱十念,皆得蒙佛接引,往生西方。彌陀經攝受力甚廣,因此連佛教其他七宗派(天台、華嚴、法相、三論、禪、密、律),也奉為日課。

六、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為第四經,其他大乘經,附帶說淨土的,不勝枚舉。《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實在是念佛法門的最妙開示:果然能夠「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那「不假方便。自得心開」、「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是故此章列於三經之後。如果我們對這幾句話能深深理解,對於這個法門就死心塌地了,不會再起個妄念,你心裡石頭落地了,你決定能夠成就,而且對於念佛的功德、利益,雖然經文不長,但是這個讚歎到了極處。不是其它四部經所能比的,這是讚歎功德、利益。提出修行的要領,這四句話是修行念佛的要領,非常非常的重要,我們才曉得這個法門,確確實實超過了禪宗,超過了密宗,超過了一切法門,真實的超越了。

七、普賢菩薩行願品

《普賢菩薩行願品》取自華嚴經,導歸極樂,乃一切佛法之最終歸宿,故殿後為第五經。古大德對《無量壽經》的稱讚,稱為中本華嚴,把《無量壽經》的地位提得跟《華嚴經》一樣高,中本華嚴。大本華嚴是什麼?大本就是我們現在念的《華嚴經》,八十卷《華嚴經》。《無量壽經》稱為中本華嚴,小本是《阿彌陀經》,《阿彌陀經》是小本華嚴。所以《華嚴經》到最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特別是《無量壽經》一開端,就說明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一些菩薩們,幾乎每一個人都遵修普賢大士之德。遵是遵守,修學普賢大士之德。普賢大士之德是什麼呢?就是十大願王,因此我們念佛發願求生西方淨土的人,對於十大願王要重視,要努力地來修學,從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到普皆迴向,一定要修,這是什麼?這是上品。上品上生的統統都修十大願王,所以這部經加在淨土四經後面,成為五經,很有道理。

八、關於淨土五經的編法提出者印光法師

有人認為,印光老法師是西方極樂世界,大勢至菩薩再來的。我們看他一生的行誼,的確很像大勢至菩薩,他這一生的行持非常像,他是大勢至菩薩再來。所以他把原來的淨土三經加上《楞嚴經》、《華嚴經》中的兩個章節,變成淨土五經。

附:印光大師《淨土五經》跋

戒、定、慧三學,為學佛及修淨業者之根本,而戒尤為重要。故《觀無量壽佛經》,開示淨業三福:一則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則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則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初、二多屬戒學,三則三學圓具。具此三福,則淨業大成,往生上品。故於《淨土五經》後,附《華嚴經·淨行品》,及《楞嚴經·四種清淨明誨》。以期淨業行者,於律儀戒之執身不作,進而得定共戒之制心不起,及道共戒之超情離念、斷惑證真。然縱得定共、道共二種實益,猶當兢兢業業,執持律儀戒,以為自利利他、維持法道之軌範。則空解脫人,無由以大乘藉口,而因之以壞亂佛法、疑誤眾生也。

附:印光法師文鈔之淨土五經重刊序

淨土法門,甚廣甚大,上中下三根普披,利頓眾生全收。九法界眾生(菩薩、聲聞、緣覺、天、人、阿修羅、畜生、鬼、地獄)若捨此法,上無以圓成佛道;十方諸佛若離此門,下無以普度群萌。一切法門,無不從淨土流出;一切行門,無不還歸淨土。何以見得?
一切法門,皆從《華嚴經》流出。華嚴是佛初成正覺時,在菩提樹下,甚深禪定中,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已斷盡見思二惑、明心見性之菩薩。四十一位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第四十二位次妙覺,就是佛位)所說的一生成佛之法。

在華嚴末後之「入法界品」,善財童子參訪諸位善知識後,最後來到普賢菩薩座下,蒙其威神加披,所證境界已是等覺菩薩。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勸導善財以及花藏世界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一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期圓滿佛果。此舉表示:往生西方是華嚴「歸宗結頂」之法。所謂「一生成佛」之法,正是求生西方。

淨土法門之玄妙,唯有法身大士與菩薩根性的人能接受,聲聞、緣覺等小乘聖人都無法接受,何況六道凡夫?因此,佛在其四十九年的教化中,頭十二年「阿含期」,只講小乘經論,並無提及淨土。待得弟子們的根性提升了,在接下來的「方等期」,才說出淨土三經,使一切凡聖,同事修持,以期現生就能出離娑婆惡世,登彼極樂蓮邦。

無量壽經

首先,佛宣講無量壽經,說出阿彌陀佛最初的因地:棄國王位,出家修行,發四十八大願普度眾生。經過長時間的依願修行,終於福慧圓滿,得證佛果。所感得的極樂世界,莊嚴無量,妙莫能名,十方諸佛咸共讚歎。十方世界的菩薩、回小向大的聲聞緣覺、以及具足惑業的凡夫,只要肯往生,咸得往生。

觀無量壽佛經

其次,佛宣講觀無量壽佛經,重點有三:

淨業三福:第一人天之福,第二小乘聲聞緣覺之福,第三大乘菩薩之福,是過去、現在、未來,一切想要修行成佛者,所須具備的條件
十六妙觀:使一切修行者悉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諸佛的正遍知海,是從心想生。若「是心作眾生,是心是眾生」,則眾生的煩惱業海,也是從心想生。果然深明此義,誰肯枉受輪迴?當然是拚命想佛念佛,以期作佛
九品因果:說明西方極樂世界各個品位的正因,以期人人皆求上品往生

阿彌陀經

最後,佛宣講阿彌陀經,描述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妙果,令聞者生信、發願、執持佛名,求生淨土。信、願、行(執持名號),是淨土法門的綱領宗旨。具此三資糧,不論是畢生執持而現生就得「一心不亂」(非常深的禪定境界,已達生死自在,能自行決定何時往生),或臨終方聞而只稱十念,皆得蒙佛接引,往生西方。彌陀經攝受力甚廣,因此連佛教其他七宗派(天台、華嚴、法相、三論、禪、密、律),也奉為日課。以上三經,專門講述淨土。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普賢菩薩行願品

其他大乘經,有帶說淨土的,不勝枚舉。《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實在是念佛法門的最妙開示:果然能夠「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那「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是故此章列於三經之後,為第四經。《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導歸極樂,乃一切佛法之最終歸宿,故殿後為第五經。

另附:淨土往生論

往生論

往生論是天親菩薩(佛滅後九百年頃,生於北印度健陀羅國之富婁沙富羅城,婆羅門種族之家)修學淨土法門的心得著述。對於淨宗不可思議的事理、因果、性相,與佛境界的狀態,和盤托出。從此論,可以窺見古印度純正的淨土教理。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為我們揭開了這個驚天秘密

一、揭秘之說 佛在本經中告訴我們法界中還有一個極樂世...

《無量壽經》開顯的修行宗旨是非常精妙的

善導大師在註解上品下生的條件時只有一個但發無上道心...

如何看待《無量壽經》會集本

《佛說無量壽經》傳入中國,曾被翻譯過多次。現存五個...

【推薦】如何看待夏蓮居的《無量壽經》會集本

問: 印祖是否見到了夏會本?有無文字記載?許多大德都...

「一實相印」在《無量壽經》裡的表達

辨體一實相印(十如是) 下面看辨體,辨釋這部經典的體...

觀無量壽經的十六觀

念佛行者由憶念彌陀之身與淨土,得以往生西方,總其觀...

法滅之際特留此經,獨留一百年

正入鬥爭者,前五百年,解脫堅固。漸次五百,禪定、多...

《觀無量壽佛經》第七觀:華座觀

【經文】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

【大藏經】無量義經

無量義經序 蕭齊荊州隱士劉虯作 無量義經者,取其無相...

【大藏經】文殊菩薩心咒

文殊菩薩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諦d...

【大藏經】教觀綱宗

教觀綱宗 (原名一代時教權實綱要圖。長幅難看。今添四...

【大藏經】大乘起信論

大乘起信論序 揚州僧智愷作 夫起信論者,乃是至極大乘...

佛教的懺悔方法有哪些

佛教裡面說懺悔的方法,有說兩種,事懺和理懺;也有說...

【推薦】誘人的菜名背後 都有一個殘忍的故事

有一種花鱸魚,耐熱最久。湯鍋裡面正在加熱的時候,它...

控制情緒是成功和快樂的要訣

人一旦受情緒控制,就會戴上有色眼鏡,看不到真實的世...

妙蓮老和尚《要為後代培福慧》

一、閑來多為不急忙 古人有句話說:病中方知身是苦,...

淨土祖師們一生的總結

這句六字大經王具足圓融、圓滿、頓捷。所以大家遇到這...

父母子女乃是相互的債主

人是帶業來的,來這娑婆世界,受輪迴生死煩惱苦、受五...

少欲知足,就少造了很多惡業

為什麼佛告訴人,包括自己修行,要少欲知足?少欲知足...

你該生長在哪裡

一粒百合花籽,意外地落到麥田裡。花籽發茅了,抽出修...

念佛念到什麼樣的境界才有把握往生

問: 念佛念到什麼樣的境界才有把握往生?念佛有追求...

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好,各位有緣,大家吉祥。 在道場裡面來行走之際呢,一...

如何理解阿彌陀佛大願不同的願目數字

問: 如何理解阿彌陀佛大願不同的願目數字? 大安法師...

這「四勿」是遠離邪淫外緣的好方法

我們先舉個例子,說明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遠離邪淫的外緣...

佛陀開示不飲酒、不食肉者得多少福

迦葉菩薩問佛言:世尊,唯願如來為我解說,不飲酒、不...

修空觀的人要空掉什麼

問: 師父講到我們要修空觀,不要住在外來的空上,在具...

阿彌陀佛名具萬德,名召萬德

阿彌陀佛的名號具足萬德,佛的果地上的功德都在名號當...

六道輪迴的概況

每個宗教對人的身後,各有獨特的見解;有些宗教認為身...

【佛教詞典】慧智

唐代僧。其父為印度婆羅門種,於出使漢地途中生慧智。...

【佛教詞典】食三匙

據法苑珠林卷四十二載,食為行道而不為益身,修道之人...

【視頻】界詮法師《出家後要遠離異性》

界詮法師《出家後要遠離異性》

【視頻】懷思佛號(法藏法師唱誦)

懷思佛號(法藏法師唱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