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無量壽經》開顯的修行宗旨是非常精妙的

大安法師  2023/04/09  大字體  護眼色

《無量壽經》開顯的修行宗旨是非常精妙的

善導大師在註解上品下生的條件時只有一個「但發無上道心」。由於發菩提心的功德很大,就把這一念發心的功德迴向往生,能得到上品下生的位次,哪怕其他的修行一概都沒有做。

但發無上道心,怎麼發?善導大師是這麼註解:唯發一念厭苦,樂生諸佛境界,速滿菩薩大悲願行,還入生死,普度眾生,故名發菩提心也。就從現前一念厭離娑婆世界的苦下手,這很方便,很善巧。由這個厭離心就激發了欣慕極樂世界的心。

那到極樂世界,幹什麼去?不是享樂去,是在那裡證到無生法忍,成就自己的大悲心和福德智慧的。成就了福德智慧,還要回到娑婆世界,生死苦海,煩惱稠林,去普度一切眾生。由於自己感受到這個世間的苦,一切眾生都在苦難當中,只是很多眾生還是麻木,不把這個苦體認成苦,而且是以苦為樂,還在這裡起惑造業,輪轉不休。所以在這裡要生起大悲心——往生極樂世界之後,還要回來度這些眾生。這就是發了菩提心了。

發了這個菩提心,就像通途佛法,要圓成佛果。發菩提心就好像要射箭,要射中那個靶心,首先要站穩腳跟一樣,腳跟站穩,才能持弓射箭。所以這個菩提心就類似於腳跟站穩了,開始可以射箭了。

那開始行動,怎麼行動?這就是「一向專念無量壽佛」。一向,從空間來說,就是一個方向,這在淨土法門叫「指方立相」——指示西方,建立一個目標。十方法界有無量無邊的佛的淨土,為什麼偏偏要往生西方極樂淨土呢?這就是談「一向」,佛度眾生的善巧方便。

《十往生經》裡面,佛告訴菩薩說,由於閻浮提眾生心很散亂,不專一,如果求往生的對境廣的話,他更散亂。所以對散亂的這些眾生,指向一個目標,不能有兩個、三個目標。我們要理解這個一向——從空間來說,就是一個方向。從時間來說,一向就是要淨念相繼,每時、每日、每月、每年,盡形壽去念。這就是都攝六根,這就是制心一處,這就是做惟精惟一的功夫。

再看下面兩個字,「專念」。「專」就是從法門的選擇來說,不能搞得太多了,要專一,一門深入,就是選擇念佛求往生的法門。這是「專」。「念」,就是在我們修行的最核心、最本源的地方下手。我等眾生就是在這個念上出了問題,一念無明不覺,「一念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才輪迴到這樣的一個狀態,舍父逃逸,忘記了我們本有的故園。一念迷惑顛倒到了現在,所以要就路還家,一念相應,回歸自性本源。

所以,「念」這個字是眾禍之門。一念不覺,生起能所之心,在這裡有現相、轉相,計名字相,遍計所執性,在這裡是非、邪正、顛倒、貪慾,這是眾禍之門。但是用得好,它又是眾妙之門。

就這一念。為什麼要專念?現在我們的念頭是百千萬億個妄想雜念,靜下來觀察一下自己,平時一般人都不知道自己的妄念紛飛,只有有點功夫,通過佛號,或者通過誦經,或者在打坐的那種靜定當中,才知道自己妄念紛飛。這些念是些什麼念呢?了解嗎?如果都是貪瞋癡慢疑的念、五欲六塵的念、恩恩怨怨的念,這些都是輪迴的根本——念頭決定一切。不要去問你未來到哪去,看你當下的念頭是什麼。一心具足十法界,就看你當下的念頭在哪個法界,是些什麼樣的因地當中的念,決定了你的果。

如果不能發菩提心,不能深信因果的話,我們的念頭都是輪迴的念頭。善念尚且很少,更何況無量無邊的惡念,這些惡念就是毒,貪瞋癡就是三毒煩惱,每天都是貪瞋癡的念頭,那它作用於我們的身體。我們的身體就是毒身——毒的念頭構成了我們有毒的身體,何能健康呢?但如果是發了菩提心去念佛的念頭,它是光明的念頭,它是智慧的念頭,它是感恩的念頭,它是慈悲心的念頭,這個念是讓我們趣向光明、解脫,回到我們的自性裡面去的,就路還家。

所以,一向專念,專念的對境很重要,不是專念五欲六塵,也不是專念其他的佛菩薩名號,這裡指向就專念無量壽佛。阿彌陀佛是一切眾生本有的佛性,無量光、無量壽,所以一向專念,開始還有個能念所念,但是把百千萬億的念頭轉向一個念頭——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就是在觀不可思議之境,因為它全體就是我們不可思議的妙真如性。等到能念所念念得很純熟的時候,和念脫落,契入到無念,那就是圓覺大寂滅之海,那就是一大光明之藏,那就是我們的本地風光,那就是成佛的境界。

所以,《無量壽經》開顯的這個修行的宗旨是非常精妙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從念頭下手。從念頭下手,不僅是佛教淨土宗講,儒家經典也講這個。《尚書》就有一句話,聖者和狂者的區別在哪裡?固然行為上有天壤之別,但最本源的區別是在念頭上。

所以才有說,「惟聖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聖」。這兩句話很深刻。就是聖人,但是他「罔念」,跟那種仁的境界,或者禮的境界——沒有正念——罔念,都會變成狂人;但是一個狂人,能夠「克念」,克念就是克制自己不好的念頭,去明明德,去顯發自己本有的光明的性德,在做這個功夫,都能成為聖人。

由此可見,淨土法門就是把一切的通途的和其他的好的法門高度濃縮。這個修行方法是法藏菩薩在因地當中建立的,因地當中要發願普度九法界眾生,建立一個最簡單的,但又最勝妙的方法,就是以名號度眾生。所以,淨土法門雖然有種種的念佛的方法,但最核心的是專念佛的名號解決往生成佛的問題。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心不知心,如何萬慮休

在不念阿彌陀佛名號之前,我們每天都在打妄想,都在念...

什麼是菩薩行

菩薩行總的來說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是以救度眾生為...

文殊菩薩與淨土法門的因緣

文殊菩薩為佛教中的四大菩薩之一,又與普賢菩薩同為釋...

放下心中千斤重擔

居士們的心都是負擔很重,每天有很多事情放不下,好像...

作眾惡業——一位保安的學佛感應

前段時間我收到一封信,是來自深圳的一位保安。他做過...

淨業行人要常感悟生命無常的真相

淨業行人常常觀照苦、空、無常、無我的道理對於淨業成...

如何才能稱得上對淨土法門的真信

既知如上所說義理,必須依此諦信。自己見得及者如是信...

怎樣發菩提心呢

昨天我們簡單了解了發菩提心的原因和廣大功德。那麼,...

【大藏經】早課(朝時課誦)

●大佛頂首楞嚴神咒 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三稱) 妙湛...

【大藏經】【註音版】地藏菩薩本願經

根據弘化社《地藏菩薩本願經》流通本印本校對註音。...

【大藏經】佛說無量壽經

佛說無量壽經卷上 我聞如是,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

【大藏經】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序 古筠比丘德異撰 妙道虛玄不可思議...

持戒近善、轉短命為長壽之法

僧不二將投師受戒。菩薩曰:惜哉惜哉!堂堂相貌,表表...

以念頭為一根線貫穿佛號,這樣還是持名念佛嗎

問: 如果是以念頭為一根線,貫穿佛號。那麼還是持名念...

去聖時遙,人根陋劣該如何解脫

教理行果,乃佛法之綱宗。憶佛念佛,實得道之捷徑。在...

邪的一定要遠離,現在假冒的越來越多

問: 請問,有的寺院的法師要求居士只到他的寺院,只親...

助念只念佛是否太單調呢

問: 我們寺院想成立助念團,但《印光法師嘉言錄》講...

只要有力氣、有想法,幸福一定會來臨

他叫庫瑪,出生於加爾各答北部一個貧困山村。 因為貧...

為什麼會有蚯蚓這類含蠢蠕動的濕生眾生

癸三、濕生相 看第三段的濕生相。濕以合感,就是他對某...

畫好自己的底線

有一位武術大師隱居於山林中。聽到他的名聲,人們都千...

聖凡二力彰顯淨土景觀

一、聖凡二力彰顯淨土景觀 阿彌陀佛以本願威神之力,流...

佛為什麼要創造五淨肉讓比丘吃呢

預記末法 【我滅度後,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熾盛世間,自...

出家師父的法名為何要尊稱上下

僧人自稱法號有:釋某某、草字某某、衲子某某、沙門某...

良師益友如何尋覓

問: 芸芸眾生中,良師益友如何尋覓?結交「益友」的...

夢參老和尚:念經念佛還會有災禍嗎

每個人都有六親眷屬,你周圍的人要是不信佛的,你怎麼...

佛教中的四種涅槃

淨就是執著有清淨的東西。有些人認為有所謂清淨這回事...

來去自在的龐居士一家

龐蘊居士,字道玄,是唐代著名的在家禪者,他曾在馬祖...

宏海法師: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

(第一講) 南無阿彌陀佛!我們聞思講堂蓮池海會的各位...

【佛教詞典】共相種及不共相種

【共相種及不共相種】 p0628   攝論一卷十七頁云:此...

【佛教詞典】牛羊心眼

(譬喻)與牛羊眼同。金光明玄義上曰:不解此意如牛羊...

【視頻】不求回報地無私奉獻才是真行善

不求回報地無私奉獻才是真行善

【視頻】十一面觀自在菩薩根本真言(黃慧音)

十一面觀自在菩薩根本真言(黃慧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