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淺談忍辱

2011/08/22  大字體  護眼色

每一個佛教徒都知道「忍辱」是菩薩修行「六波羅密多」即六度萬行的一度,它是菩薩必須修行的,不可缺少的。若不修忍辱行就不能斷除嗔恨心,不能斷除嗔恨心就不能使六度修行圓滿,六度不能修行圓滿也就證不得菩提大果即成佛。

在《看破世間》裡登載的一首忍辱歌說:「忍耐好,忍耐好,忍耐二字無價寶。一朝之仇不能忍,鬥勝爭強禍不少。身家由此破,性命總難保。逞財勢,結冤仇,到了後來不得了。讓人一步有何妨?量大胸大無煩惱。」這首歌道出了忍辱的重要性。

雖然佛教認為忍辱無論對他人還是對己都具有很大的利益,可是對於世俗凡夫來講,他們卻不同意此種觀點。他們認為若是對人忍的話,就是自己膽小怕事、軟弱無能的表現。因而當雙方不論是為一件大事,還是為了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引起的誤會,都要爭吵不休,不能互相忍讓,不願把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反而還要大聲地吵到大街上故意讓鄰居、過路人知道,不吵出個誰是誰非就決不罷休,以顯示自己的本領。他們不知道雙方總會有強弱之分,強者一時壓倒了弱者,弱者並不會因此而服輸,他會永遠記仇,等到自己有勢力之後再去找當年的對頭算賬。所謂「君子報仇,十年不晚」。這樣永無休止地冤冤相報,不知何時才能了結,彼此雙方都不得安寧,更不要說自己的人生快樂了。

從世俗不能互相忍讓的事實來看,忍辱的人並不是懦弱膽小、軟弱無能的,而是為自己和他人的利益著想的,是具有大慈心、大悲心,心胸廣大、強大有力的。所謂「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減少自己不必要的麻煩,使自己少一個冤家,多一個朋友。

在大乘佛教中,忍辱比作為人身上的衣服和對待敵人的甲鎧。《法華經·法師品》說:「如來衣者,柔和忍辱心是。」《法華經·勸持品》又說:「惡鬼入其身,罵詈毀辱我,我等敬信佛,當著忍辱鎧。」修忍辱行的菩薩正是把「忍辱」當作利益廣大眾生的甲鎧,無論眾牛如何毀罵,如何打擊都不憤怒,不傷害任何人,亦不執著。就如寒山問拾得:「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騙我,如何處之乎?」拾得答道:「只有忍他、讓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以這樣的態度對待眾生,決不生起半點嗔恨之心,而且還要發大願,在自己成佛後先來度化他。就像釋迦牟尼佛在因地修行時,被歌利王節節支解身體,佛陀不但不對歌利王的殘忍感到憎恨,而且還要發願成佛後先來度化他。後來成佛了,佛陀先度化的就是喬陳如(歌利王的後世),這是多麼崇高、偉大的精神呀!

我們應當知道,辱罵別人有三種過失:

(一)辱罵別人的人,會因辱罵而發怒,—旦發怒,過去由佈施和持戒所積聚的一切善根,在一剎那間都會消失無餘。《菩薩經》上說:「瞋怒能消百千劫內所積聚之善根。」

(二)辱罵別人的人會因辱罵而嗔恨,嗔恨積聚在心中,就像毒箭射在心裡一樣痛苦不堪,不能享受任何快樂。《菩薩經》云:「瞋怒煎熬,失寧靜和平,不能享諸樂,睡亦不安寧。」

(三)辱罵別人的人,魔鬼就很容易來侵犯他,使他整日不得安寧。而能忍的人不但會消除自己的罪業,增長自己的功德,還能得到世俗的各種順緣和安樂,有利於和別人和睦相處,還能起到教化辱罵人的作用。

知道了忍辱有很大的作用,但要怎樣才能做到忍辱呢?這可從以下五個方面來做:

(一)有人辱罵我時,應當想辱罵我的人,在過去世時曾經做過我的父母或者親屬,他們對我的恩德是難以計數的,不應該生起報復的念頭。

(二)有人辱罵我時,應當想罵我的人被我在過去世時罵過。他今天罵我、辱我是我應受的報應,我應當接受我的報應,不再去造業生果。況且人都是四大和合的,不是實有的,任他去辱罵我,不關我的事。

(三)有人辱罵我時,應當想每個人都有過失的時候,要寬容一點。孔子也說過:「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只要自己能忍,他最終會感到慚愧的。

(四)有人辱罵我時,應當想眾生都是受業力的牽引而不能自禁的,況且他也會受到因果報應,何必還要去傷他呢?

(五)有人辱罵我時,應當想凡夫俗子都在受著苦苦、行苦、壞苦這三苦的煎熬,應該盡力地減除他的痛苦而不應該再去增加他的痛苦。

這樣去想,我們去修忍辱也就很容易,再也不會因勉強地忍受,而忍出病來了。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上善若水,至慈低眉

一日,女兒要畫畫,問我畫什麼。其時正在看書的我抬頭...

面上無嗔供養具,口裡無嗔吐妙香

無著文喜禪師是唐代著名禪師,他七歲出家,參訪善知識...

怨怨不休息,無怨能勝怨

世尊有天對比丘們開示: 過去久遠前,在此舍衛城有位國...

用慈悲忍辱的精神來對待謾罵

通常被人罵者,少有不起煩惱,乃至瞋恚心,佛在世時,...

忍者無怨 必為人尊

一個信仰佛教的人,不單隻是以拜佛、誦經、參加法會為...

忍辱求安

寒山是唐代著名的和尚詩人。他的詩大多富有禪理,令人...

忍辱勝過怨恨

忍辱勝怨,善勝不善,勝者能施,真誠勝欺。 所謂忍辱勝...

【推薦】我們並沒有比別人高多少

修慈悲忍辱的善行。瞋恚心有兩種人,一種是放逸的人,...

【大藏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療痔病經

佛說療痔病經...

【大藏經】佛說當來變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俱...

【大藏經】大寶積經之無量壽如來會

大寶積經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無量壽如...

地藏如意寶,能滿眾生一切願

在《地藏十輪經》中,說地藏王菩薩就是法界的如意寶、...

幾位高僧大德對「念佛數量」的開示

善導祖師: 欲生淨土,唯須持戒、念佛、誦《彌陀經》...

誦經時如何隨文入觀

問: 法師,誦經的時候是隨文入觀,還是就一字一字地往...

為什麼不能吃蔥、蒜、韭菜

所謂素食,不僅僅是不吃肉而已,而且連蔥、洋蔥、韭菜...

印光大師初出家的風波

印光法師來到南五台山出家不滿三個月,大哥就找來,一...

慧律法師:放下一切,專心念佛

想修持的人,就要先學習「放下」。 有信徒問我:「師...

什麼樣的菩薩有資格稱作「樂行惠施」

云何菩薩樂行惠施?若諸菩薩於一切施都無慾樂。 什麼樣...

學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淨矣

佛言:如人鍛鐵,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學道之人,去心...

我們念佛為什麼不能感應

大乘佛法的一個觀念是這樣,諸位要知道,你要修圓頓止...

為什麼修道人會著魔

為什麼修道人會著魔? 「貪求冥感」。 在修行當中的時...

真正的大道不需要任何神通與炫奇

有一次,南泉普願禪師偶然到達一個村莊,不料見到莊主...

菩薩戒的四種廣大殊勝

一、由種種無量學處廣大故;二、由攝受無量福德廣大故...

汝年已衰老,當斷愛慾了生脫死

近來身體想已大好矣。汝年已衰老,兒孫甚多,當以家事...

棒喝透出華嚴五教

宋朝徽宗皇帝的時候,有一位丞相把各宗各派的長老都請...

分毫不差因果賬

佛教提出四根本戒,若是犯了四根本戒,無論出家在家都...

向閻羅王獻財

佛陀曾對弟子說一段故事--一位自私、暴戾無道的國王...

【佛教詞典】迷道有八隨眠

【迷道有八隨眠】 p0943   瑜伽五十八卷十三頁云:雲...

【佛教詞典】夏昶

明代書畫家。據明畫錄載,原姓朱,名昶,字仲昭,號玉...

【視頻】宏海法師《唐代高僧法照大師》

宏海法師《唐代高僧法照大師》

【視頻】大隱於市朝的一方淨土-菩薩寺

大隱於市朝的一方淨土-菩薩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