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無常」即是「無我」

聖嚴法師  2017/03/14  大字體  護眼色

「無常」即是「無我」

一、無常是苦

佛法的基本觀念是苦,因為無常所以是苦。一般的人不知道苦從那兒來,實際上‘苦’有所謂的四苦或八苦。四種苦是基本的觀念,乃指生、老、病、死。生並不是指出生,而是生存、生活;人在出生以後,於生存、生活的過程中,本身就是一個苦的事實。在這個苦裡,又含有無常,無常就是由少小而變成衰老,老是指生命的過程,一天一天地過去。年輕人可能不覺得生命的過程是痛苦的,其實我們多過一天,就有一天的不舒服在病中過去。人還年輕時就很害怕死,死亡的威脅及死亡的事實,都是最苦的事。生、老、病、死四種苦,是釋迦牟尼佛悟到的人生四大真諦的第一真諦。

除了上述四種苦之外,還有愛別離苦、求不得苦、怨憎會苦和五蘊熾盛苦,加起來便成人生的八苦,這些都是由於無常的關係。‘求不得苦’是因所求的對像在變化,自己也在變化,條件也變了,所以求不到。昨天他愛你,今天有第三者插進來,把你愛的人搶走了,因緣產生變化,就是無常,所以求也求不到了。也有已經得到手的,因為因緣產生了變化,上了架的鴨子,也有可能飛了。無常是不斷地變化,變化無常,故有求不得苦。

‘怨憎會苦’是不是也是無常?是。怨多半是從恩來的,如果從無始以來彼此互相沒有關係,怨亦無由生起。怨深的原因,是彼此之間互相有恩,互相的關係比較深,結的怨恨也比較深,例如:夫妻之間就是‘不是冤家不聚頭’。冤家就是情況變了,本來是恩愛的,但是由於情況變化、觀念變化和環境變化,就變成了冤家。誰都不想恩愛變成冤家,但是由於與自己的利害相衝突,以及環境變化的影響,就成了冤家,而冤家還又不容易分開,反而常常會碰在一起,這就是怨憎會苦。

‘愛別離苦’也是無常,這很容易了解。親子之愛、師生之愛、夫妻之愛、朋友之愛,彼此互相非常親愛的人,由於發生情況、因緣變化、自然現象等,便非得分離不可,這也是無常。

‘五蘊熾盛苦’也就是四大不調、心理矛盾、精神失控。四大是指物質的身體不調和,因為它的變化無法控制預料,就成了病苦。還有自我的思想,內外發生衝突,自己的思想在變,外在環境也在變,不能適應;自己折磨自己,前念和後念互相較勁;昨天的想法和今天的想法不一致;魚與熊掌不能兼得的衝突;理想與現實的脫節;物質與精神的失衡等等,便造成了造惡業、受苦報的一生又一生,五蘊相續。

二、無常放得下

如若能夠覺悟萬法無常的話,馬上便得解脫;不了解無常,不知道是無常,所以淹沒在苦海。如果已經觀察到、理解到世間所有的一切現象都是無常,那就多少能夠看得開一些,也不會有那麼多的放不下了。連我、你、他都是無常,既然是無常,對於自我的價值標準,對於他人的價值判斷,就馬上有一百八十度的轉變。

在美國,曾經有一人中了樂透獎,電視記者問他準備做什麼?他就大聲哭著說:‘不得了啦,我不知道怎麼辦,好高興!但是我不知道怎麼辦,以後有這麼多錢,我怎麼辦呢?從今天晚上起我就不敢睡覺了,我不知道怎麼辦。’如果此人能知道無常,就很簡單了,抽到樂透獎,慢慢地用掉就沒了,或者不小心丟了、被人騙走、搶走了也就沒有了;如用來投資,賺到億萬財產,死亡時,別說金錢帶不走,連身體也得放下來。何必緊張?擔心什麼?這也就是說,由於一切現象既是無常,遇到好事,不必歡喜;相反地,如果發生倒霉的事,知道是無常,也就不必苦惱,很快地,倒霉運也是無常,就會過去,否極泰來,正好又有一番新氣象了。

三、無常是空

知道是無常就能理解到空的道理。空並不是指空空如也的沒有,而是指的不能永恆、不是真實、捉摸不定、隨時變化,因此叫它是空,空才是不變的真理。

無常就是苦,無常就是空,無常即無我。這是佛法基本的道理,能夠接受苦、空、無常、無我的道理者,即是正信的佛教徒。

有一次,有位先生聽我講完四聖諦和苦、空、無常、無我之後,就跟我說:‘法師,您不能再講了,您再講下去,我們這個世界就完蛋了。多消極!多悲觀!完全沒有希望了。’諸位是否也有同樣的感覺、同樣的反應?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裡,根本不知道有苦的這回事,雖然聽到了無常這個名詞,事實上不可能體會到無常;雖然講空,不可能感覺到是空;雖然講無我,不可能沒有我,連我自己也有‘我’呀,否則又是誰來為你們做這場演講呢?但這是佛法的原則,也是最高的理論,如何能從實際生活中來運用它,是需要很多的方便及方法的。修學佛法,稱為修道,四聖諦便是最基本的入門法。

四、四聖諦

四聖諦是釋迦牟尼佛最初在鹿野苑對五個比丘所說的法,稱為三轉四諦法輪。佛將苦、集、滅、道的四個項目,用三個層次說了三遍,來表達從苦集而到苦滅的程序,這是佛法的根本要旨。第一個層次是將苦、集、滅、道的道理說出來;第二個層次是已經知道了苦、集、滅、道;第三個層次是道已修、苦已滅、集已斷。到了第三個層次,就是證了阿羅漢的解脫果位。轉第一法輪時,說明瞭人生的事實就是一邊受苦和一邊集苦,循環不已,在生死裡流轉不已。轉第二法輪時,說明知道苦是什麼、集是什麼以後,就來修習八正道,修道之後才能夠斷集滅苦。

五、八正道

希望解脫,必須修道,不修八正道便不得解脫;修持八正道,能斷造罪集苦的因而達成滅苦成道的目的。

何謂八正道?是指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和定。八正道在不同的經典裡,有幾個名詞彼此略有出入;但是正見、正念、正定、正思惟、正語和正業是一定有的,這些合起來實際上就是戒定慧的三無漏學。無漏的意思是沒有漏洞。為什麼?不求果報,便只有裝進去的而沒有拿出來的,所以只有增加不會減少,這叫作無漏。如果裝進去了還拿出來,則是有漏。只要以無所求的無我心來修任何法門,都可名為無漏學。

若能修道,便能悟道。悟什麼道?便是悟得‘無常’即‘無我’。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聖嚴法師文章列表

供齋與供物,不及剎那念修無常殊勝

一、比喻: 譬如,稍知正法的絕症患者,若知來日無幾,...

野狐狸之喻

野狐狸黑夜遁入廚房,飽餐一頓後便睡著了。睡到天亮不...

哪有閑心去看戲

過去,梁武帝很尊重佛教,拜志公禪師為國師,皇帝對師...

天災人禍難以預料 危機意識必不可少

人在世間生活,盡管前途一帆風順,春風得意,到處逢源...

無常的四座大山

昔日,佛陀在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一天中午,波斯匿王...

把握當下,做就對了

在一個大叢林中,有位七十幾歲的老和尚。他從十幾歲到...

修出離心

佛法是因果法,我們修行能得到一個什麼樣的結果,取決...

無常

三千多年前,佛法興盛的古印度王朝,世尊於舍衛國的只...

【大藏經】【註音版】勸發菩提心文

勸發菩提心文...

【大藏經】佛說長阿含經

長阿含經序 長安釋僧肇述 夫宗極絕於稱謂,賢聖以之沖...

【大藏經】佛說療痔病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園中,與大苾芻...

【大藏經】【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讚

普賢菩薩行願讚...

有利於他人的就是好工作

佛法講「正命」,所謂正命是指正當的工作、正當的職業...

聖嚴法師:空性與孤獨

心與物質真實存在嗎?如果仔細去分析它們,我們就會發...

聖嚴法師《還債平安,還願快樂》

問:現在我想學的東西很多,對於生命的存在和天地萬物...

聖嚴法師《尊重他人、奉獻自己、成就他人》

所謂高僧或高尼,並不是自己說:我是高僧、我是高尼,...

侵損常住的罪最重

這個常住,就是寺院。什麼叫「侵損常住」呢?侵損常住...

追求心靈的富足

生命最大的滿足就是心靈的富足,人的任何追求都應該以...

【推薦】誦經如何達到最佳狀態

我們說讀誦一部經典,要恭敬受持、法加持受持、隨聞入...

業因為何會增長廣大

問: 業因為何會增長廣大? 大安法師答: 業因就是你...

做不到通身靠倒,這樣的狀態要如何打破

問: 弟子目前狀態是這樣的:說我信吧,卻做不到通身靠...

平生四辱成就曾國藩

曾國藩曾在給弟弟曾國荃的一封家書中特別談到了自己一...

一休曬經

一休禪師在比叡山鄉下時,有一天看到一群群的信徒都朝...

不要用修行來傷你的心

第一點,修行不應該有時間性。 不要把它當工作,有上...

五種可隨時隨地修行的方法

下面是我想得到的幾種隨時隨地可行的辦法。每個人因為...

念佛要有韻調

執持名號,一心不亂,執持就是把東西給抓住,這個地方...

憨山大師與母親的故事

憨山大師(一五四六~一六二三)名德清,字澄印,明金陵...

去除比較計較,回歸平等自性

有一個學僧道岫,雖然精於禪道的修持,但始終不能契悟...

【佛教詞典】舍覺支

梵語 upeksā-sajbodhyavga,巴利語 upekha-sambojjha...

【佛教詞典】禪定力不可思議

五不可思議之一。謂修行禪定,發神境通,得以飛行自在...

【視頻】學佛與做人的180條道理

學佛與做人的180條道理

【視頻】如意寶輪王陀羅尼(清淨甘露)

如意寶輪王陀羅尼(清淨甘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