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但以迷而未悟,故長作眾生

印光大師  2016/11/05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但以迷而未悟,故長作眾生

眾生心性,與佛無異。但以迷而未悟,故長作眾生。華嚴如來出現品雲,奇哉奇哉,一切眾生,具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證得。若離妄想,則一切智,自然智,無礙智,則得現前。須知智慧德相,與妄想執著,唯在一心,初非二物。迷之則全智慧德相,變成妄想執著。悟之則全妄想執著,復成智慧德相。喻如水結成冰,冰融成水。相雖有殊,體本無二。了此則誰不願斷幻妄之惑業,複本具之心性。而高推聖境,甘處凡愚。執性廢修,以凡濫聖之謬見,皆無由生矣。

書雲,唯聖罔念作狂,唯狂克念作聖。孟子謂人皆可以為堯舜,堯舜之道,孝弟而已矣。是知不能行孝弟為堯舜,不能克念作聖,與不能復智慧德相作佛者。皆自暴自棄,不肯勉力而為之流也。

如來初成正覺,普為一切凡聖,說梵網經菩薩戒。有曰,汝是當成佛,我是已成佛,常作如是信,戒品已具足。又曰,眾生受佛戒,即入諸佛位。位同大覺已,真是諸佛子。其要全在令人徹了自己介爾一念心性,即是如來所證之菩提道本。既知是已,孰肯隨煩惱染緣,使畢竟清淨之性天,被迷雲惑霧以障蔽乎哉。

又以循循善誘,俾小機者先受三歸,以身心歸依佛法僧寶,自可返妄歸真,背塵合覺。次則令受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之五戒。則日用雲為,無諸罪咎,而身心清淨矣。其有發大菩提心者,再進而為受菩薩大戒,令其理事圓融,福慧並進,以期上求佛道,下化眾生耳。

京師第一監獄於甲子元旦普說三歸五戒序

蓋吾人現前一念,本自靈明洞徹,湛寂常恆。直下與三世諸佛,無二無別。但以背覺合塵,迷心取境之故。致令原無遷變增減者,常受遷變增減之厄。了無一念常住不動之時矣。

我大覺世尊愍之,示生世間,成等正覺。隨順機宜,廣垂言教。普令一切眾生,背塵合覺,複本心性。滅元無之幻業,了本有之真心。故華嚴經云,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若離妄想,一切智,自然智,即得現前。

須知智慧德相,與妄想執著,唯是一心,原非二物。迷之則全智慧德相,便成妄想執著。悟之則全妄想執著,即為智慧德相。喻如水結成冰,冰融成水。亦如醉見屋轉,屋實不轉。迷謂方移,方實不移。所謂萬境本閑,唯心自鬧,一心不生,萬法俱息者。此之謂也。

然此理悟之雖易,證之實難。若非宿根成熟,孰能親證親到。故我世尊,特垂方便,立一信願念佛求生淨土法門。無論若聖若凡,或愚或智,與夫天仙修羅之輩,地獄鬼畜之儔。但能至誠發願,持佛名號。聖則頓成佛道,餘則帶業往生。既得往生,則惑不期斷而自斷,德不期證而自證。譬如洪爐片雪,未至而化。德人覿面,鄙念全消。

紹興何閬仙家慶圖序

一切眾生,一念心性,直下與三世諸佛,無二無別。但以從未悟故,不得受用。故華嚴經如來出現品雲,一切眾生,具有如來智慧,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證得。若離妄想,一切智,自然智,無礙智,則得現前。須知智慧與妄想執著,原非二物。迷之,則全智慧,以成妄想執著。悟之,則全妄想執著,以成智慧。喻如握拳舒掌,原是一手。結冰融泮,原是一水。

良由心體不變,用常隨緣。體不變故,在凡不減,在聖不增,居塵不染,離垢不淨,在生死而不受輪迴,證涅槃而不屬寂滅,無象而為萬象之主,非法而為諸法之宗,從本以來,常自如如,了無凡聖生佛之異。悟之名賢,證之名聖,若但具而未悟,則雖有性德,了無修德,只為六道輪迴之凡夫而已。用隨緣故,則有四聖六凡,苦樂升沉之殊。而緣有染淨,必隨其一。隨染緣,則起惑造業,輪迴六道。隨淨緣,則斷惑證真,常住涅槃。由惑業有輕重,故有人天善道,及阿修羅之善惡夾雜道,並畜生餓鬼地獄之三惡道。而由惑起惑,由業造業,或善或惡,了無定相。致所受生處,展轉遷移,如輪無端,忽上忽下。以既具煩惑,皆被業縛,隨業受生,不能自主故也。

由斷證有淺深,故斷見思者,證聲聞果。侵習氣者,證緣覺果。破無明者,證菩薩果。若無明淨盡,福慧圓滿,修德功極,性德全彰者,則證佛果。證佛果者,亦不過徹底究竟證其在凡夫地本具心性功德力用,親得全體受用而已,實未加一絲毫於其初也。若聲聞緣覺菩薩,雖則所證高下不同,然皆未能全體受用性具功德。而一切凡夫,反承此不思議心性之力,於六塵境,起貪瞋癡,造殺盜淫,以致墮三惡道,永劫沉淪者,比比皆是,可不哀哉。縱令恪修五戒十善,得人天身。然人間福樂,乃墮落之根本。天上雖不比人間煩惑猛利,然天福一盡,決定下生。由宿福未盡,故享福。由享福,故造業。既造業已,則墮落惡道,直在瞬息間耳。況有由天命終,承宿世惡業已熟之力,直墮惡道者乎。故古德以修行之人,若無正念修持淨業,唯得人天福報者,名為第三世怨。法華經云,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知好歹者,當以急求出離,企得安隱,為上計也。

佛學指南,佛學起信編,六道輪迴錄總序

全真成妄,全妄即真。猶如全水成波,全波即水,水是靜相,波是動相。動靜雖異,濕性原同。

終日隨緣,終日不變。終日不變,終日隨緣。猶如虛空了無諸相,而雲屯則暗,日照則明。塵由風起則昏濁,塵因雨灑則澄清。虛空是不變,不妨隨種種緣,成明暗清濁。雖則明暗清濁不同,而虛空本體了無改變。了此,則可隨悟淨之緣,以造即心本具之佛界。棄迷染之緣,以滅即心幻現之六界,與三界也(此約十法界說,故以六道為六界,三乘為三界也,勿錯會)。

此心週遍常恆,如虛空然。吾人由迷染故,起諸執著。譬如虛空,以物障之,則便不週遍,不常恆矣。然不週遍,不常恆者,乃執著妄現。豈虛空果隨彼所障之物遂不週遍,不常恆乎。是以凡夫之心,與如來所證之不生不滅之心,了無有異。其異者,乃凡夫迷染所致耳。非心體原有改變也。

彌陀淨土,總在吾人一念心性之中。則阿彌陀佛,我心本具。既是我心本具,固當常念。既能常念,則感應道交。修德有功,性德方顯。事理圓融,生佛不二矣。故曰以我具佛之心,念我心具之佛。豈我心具之佛,而不應我具佛之心耶。

下所說由不了真無自相,隨迷染而當體成妄。妄無自性,當迷染而其體原真。終日隨緣,終日不變。終日不變,終日隨緣兩語。乃互相發明,互為讚助。由汝心無正智,遂疑矛盾。……

如上所說,能自領會固好。如仍不領會,但息心念佛,到業消智朗時,自可了了悉知,不必專以問人為事也。

復馬契西居士書九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印光大師文章列表

一念心性清淨本然,怎麼就產生山河大地呢

《法華經》開顯了每一個眾生都有真如的本性,所謂的相...

以金做馬桶夜壺,太不知自重

原文: 真性在未證前,隨惡緣則成煩惱,而仍不變。隨善...

達摩大師無心論

夫至理無言,要假言而顯理。大道無相,為接而見形。今...

佛心與眾生心都是一個心體

重重結示,令深信一切莊嚴皆導師願行所成、種智所現,...

佛知佛見無他,眾生現前一念心性而已

知佛見無他,眾生現前一念心性而已。現前一念心性,本...

阿賴耶識

「阿賴耶識」是印度的語言,中文的意義就是「我」的意...

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

念觀音聖號要知道怎樣名為觀音?應顧名思義,因義知名...

七佛傳法偈

毗婆尸佛偈 身從無相中受生 猶如幻出諸形象 幻人心識...

【大藏經】佛說百佛名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

【大藏經】【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品

(根據印光大師校定本校對)...

【大藏經】【註音版】禮佛大懺悔文

禮佛大懺悔文...

【大藏經】餓鬼報應經

尊者大目揵連,從佛在耆闍崛山中,遊行恆水邊,見諸餓...

無論何等根性,均可了生脫死,以仗佛力故

原文: 若真知佛力,自力之優劣,則斷不至猶執著於唯究...

印光大師心要開示四則

修行應具堅定心 修行之人,須具決烈之心。任彼誚謗,...

雖悟理而仍不廢事,方為真修

事持者,信有西方阿彌陀佛,而未達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印光大師苦行略記

印光大師,關中人也。宿具善根,幼志聖賢。光緒七年,...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

天下事沒有一個必然的,所謂我希望要做到怎樣怎樣,而...

迴向的意義

迴向,又作迴向、轉向、施向。以自己所修之善功德,回...

「不矜細行,終累大德」這八個字很重要

古云:不矜細行,終累大德,此之謂也。 這句話的意思就...

【推薦】愛自即成眾苦因,愛他則是萬善根

愛自即成眾苦因,愛他則是萬善根,生佛差別從此出,自...

《善生經》的啟發

《善生經》的緣起是有一天早上,釋迦牟尼佛在王舍城看...

聖嚴法師《演好人生大戲》

問:許多人努力了大半輩子,迴首看,難免有這輩子似乎...

率真俠腸的紫柏尊者

紫柏尊者(1543-1603),明代四大高僧之一,諱真可,字...

信仰是物質存在還是一種理念

問: 佛作為眾生的信仰,到底是一種物質存在,還是一...

修行人要把人我是非捨掉

我們是學佛的,要制心一處,你用的功夫,要時時刻刻現...

女兒念佛後不可思議的起死回生感應

我有個女兒俗名陳雲姍,今年二十八歲。在她八歲那年,...

往生到極樂世界後,就有三種不退

能夠往生到極樂世界就是阿鞞跋致菩薩,阿鞞跋致是不退...

佛說世上有七種妻子

佛說世上有七種妻子: 一、 象殺士夫那樣,不尊重愛護...

【佛教詞典】毛繩

(譬喻)利養縛人不使解脫。譬以毛繩。智度論五曰:如...

【佛教詞典】老衲

為比丘之謙稱。衲,指衲衣。僧眾著衲衣而自稱老衲。類...

【視頻】廬山東林寺形像片《出塵》

廬山東林寺形像片《出塵》

【視頻】一念得失

一念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