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真為生死而念佛

2016/12/16  大字體  護眼色

真為生死而念佛

佛教人念佛求生西方,是為人現生了生死的。若真為生死之心不發,一切開示,皆為戲論。

仁波居士是蘇州人,在蘇州靈岩山寺皈依,他對《一函遍復》中印光大師敦敦叮囑的要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領受在心。

淨土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乃如來普為一切上聖下凡,令其於此生中,即了生死之大法也。

佛教人念佛求生西方,是為人現生了生死的。

欲即生了生死,當注重於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也。

所以他發心,真為生死,信願念佛。「只有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才能真正了生脫死,才是最根本的。什麼都能忘,佛號不能忘。」為了滿所願,證所信,他早晚面向西方定課念佛,迴向發願求生極樂。

可是並非所有人都像仁波居士一樣,發了「真為生死」的心。曾見,一居士向法師提問,「法師您為什麼老是提到死死死?我們現在不是活得好好的嘛。」又見,一學習《百法明門論》的學佛小組,年輕的學員們聞思教理非常用心,參與慈善活動也非常積極,可是九成人都未認真思考過自己的生死大事。

九祖蕅益大師:

古人發心出家,必矢志參學,由痛念生死事大,無常迅速,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所以三登九上,百城煙水,不憚其勞,念念了當大事,豈肎著相計名,尋行數墨,附葉攀枝,以徒資口耳哉。末世不然,名為欲續如來慧命,撐如來法門,而不知痛為生死,惟積學問,廣見聞,冀可登座揮塵而已。嗟嗟。不與菩提大心相應,雲代佛揚化,吾不信也。不與為生死心相應,雲大菩提心,尤不信也。勝負情見不忘,僅成阿修羅法界。名利眷屬意念不忘,僅成三塗魔羅種子。隨其所見所聞而起法執,不能捨棄名言習氣,不達如來說法旨趣,不知種種四悉因緣,僅成凡外戲論窠窟。學問益多,害心益甚。學人益盛,正法益衰。吾所以每一念及,未嘗不夢寐痛哭者也。

十二祖徹悟大師:

若真為生死之心不發,一切開示,皆為戲論。世間一切重苦,無過生死。生死不了,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出一胞胎,入一胞胎,捨一皮袋,取一皮袋,苦已不堪。況輪迴未出,難免墮落。豬胞胎,狗胞胎,何所不鑽。驢皮袋,馬皮袋,何所不取。此個人身,最為難得,最易打失。一念之差,便入惡趣。三途易入而難出,地獄時長而苦重。七佛以來,猶為蟻子。八萬劫後,未脫鴿身。畜道時長已極。鬼獄時長尤倍。久經長劫,何了何休。萬苦交煎,無歸無救。每一言之,衣毛卓豎。時一念及,五內如焚。是故即今痛念生死,如喪考妣,如救頭然也。

痛念無常,一息不來即屬後世

大丈夫生於世間,事事無不豫為之計。唯有生死一事,反多置之不問。直待報終命盡,則隨業受報。不知此一念心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人天是客居,三途是家鄉。三途一報百千劫,復生人天了無期。由是言之,則了生死之法,固不可不汲汲講求也。--淨土問辨序

光陰迅速,時序更遷。剎那剎那,一念不住。此殆造物出廣長舌,普為爾我一切眾生說人命無常,榮華不久,急尋歸路,免受沉淪之無上妙法耳。汝既厭棄世榮,發心出家,必須努力勤修,切莫因循度日。出息雖存,入息難保,一息不來,即屬後世。--示某比丘尼

如果認為:「這段時間我不會死吧!」那就問自己:我有什麼理由保證這段時間不死呢?致死的因緣是宿業力所現,反問自己:無始以來造過多少惡業,對於哪位有情造了惡業,以哪種方式造業?這麼一問,就知道往昔造惡業的數量不可計數,種類五花八門,造業損害的有情也無量無數。因此,惡業隨時可能發動,以不定時、不定處、不定方式將自己致於死地。死緣有種種病,又有各種突發災禍,比如地震、洪水、火災、颶風、龍卷風、戰爭、饑荒、車禍、空難、觸電、中毒、傳染病、怨仇、縱欲等等。哪一天能保證自己不遇死緣呢?

龍樹菩薩說:「安住死緣中,如燈處風中。」又說:「若其壽命多損害,較風激泡尤無常,出息入息能從睡,有暇醒覺最希奇。」人命就像風中油燈,隨時可能熄滅。人命有很多損害違緣,因此比風吹水泡還要無常,這樣一呼一吸中能從睡眠中醒來,實在是稀奇!

縱壽百年,彈指即過。一息尚存,當求出路,毋使臨終,悔之無及。每憶經云:人身難得,中國難生,佛法難遇,信心難生。四者幸備,尤當努力。如登寶山,要得摩尼。良以在凡夫地,未斷惑業,生死不了,難免墮落。故如來極勸眾生,發真信心,及切願心,持佛名號,求生淨土。當以供養三寶,守戒一生,一切所作種種功德,不求來生人天福報,不求現世長壽康寧,唯求臨終往生淨土。則與佛誓願相契相合,感應道交,定滿所願。如人墮海,有船來救,若肯上船,即登彼岸。求人天福,不求往生,如不上船,難免沉溺。佛欲令汝超凡入聖,汝卻願得有漏之福。福報一盡,永墮三途。如摩尼珠,用彈黃雀。所得者少,所失者多,可不惜哉?宜警省焉。 -- 與某居士書(代了餘師作)

無常忽至,臨終遇違緣怎麼辦

念佛人但能真切念佛,自可仗佛慈力,免彼刀兵水火。即宿業所牽,及轉地獄重報作現生輕報,偶罹此殃,但於平日有真切信願,定於此時蒙佛接引。若夫現證三昧,固已入於聖流,自身如影,刀兵水火,皆不相礙,縱現遇災,實無所苦。而茫茫世界,曾有幾人哉? --復永嘉某居士書三

真信切願的念佛人,在臨終前,預先安排妥當,又得佛友助念護持,正念分明隨眾念佛,是最好不過。但是,無常之所以稱為無常,就是因其種種意外不可預料,在你還沒有做好準備的情況下猝不及防地發生。那遇到無常的時候應該怎麼辦?有必要擔心自己不能往生嗎?

1、遇到無常的時候應該怎麼辦?

求生西方者,不可怕死。若今日即死,即今日生西方。所謂「朝聞道,夕死可矣」。豈可今日要死,且不願死。既貪戀塵境,不能放下,便因貪成障,淨土之境不現,而隨業受生於善惡道中之境便現。境現,則隨業受生於善惡道中矣。往生西方,便成畫餅。故修西方人,今日死也好,再活一百二十歲死也好。一切任彼前業,不去妄生計校。倘信願真切,報終命盡,便即神超淨域,業謝塵勞。蓮開九品之花,佛授一生之記矣。--復高邵麟書一

2、有必要擔心自己不能往生嗎?

念念在淨土,方可往生,乃上品往生者之身份。若執定此義,以自求上品,何善如之。若執定此義,以教中下根人,則阻人勝進不淺。何以故。以彼必以為此法太高,遂以卑劣自居,不肯修持耳。--復濮大凡居士書

《大智度論》卷十八:

摩訶男釋王來至佛所,白佛言:「是迦毗羅人眾殷多,我或值奔車、逸馬、狂象、斗人時,便失念佛心。是時自念:‘我今若死,當生何處?’」佛告摩訶男: 「汝勿怖勿畏!汝是時不生惡趣,必至善處。譬如樹常東向曲,若有斫者,必當東倒。善人亦如是,若身壞死時,善心意識長夜以信、戒、聞、施、慧熏心故,必得利益,上生天上。」

徹悟大師:

吾人生死關頭,唯二種力,一者心緒多端,重處偏墜,此心力也;二者如人負債,強者先牽,此業力也。業力最大,心力尤大,以業無自性,全依於心,心能造業,心能轉業故。心力唯重,業力唯強,乃能牽生。若以重心,而修淨業,淨業則強。心重業強,唯西方是趨,則他日報終命盡,定往西方,不生餘處矣。如大樹大牆,尋常向西而歪,他日若倒,決不向餘處也。

《佛說阿彌陀經》:

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蕅益大師《彌陀要解》:

復次是利,約命終時心不顛倒而言。蓋穢土自力修行,生死關頭,最難得力。無論頑修狂慧,懡囉無功。即悟門深遠,操履潛確之人,倘分毫習氣未除,未免隨強偏墜。永明祖師所謂十人九磋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此誠可寒心者也。初果昧於出胎,菩薩昏於隔陰,者裡豈容強作主宰,僥倖顢頇。唯有信願持名,仗他力故,佛慈悲願,定不唐捐。彌陀聖眾,現前慰導,故得無倒,自在往生。佛見眾生臨終倒亂之苦,特為保任此事。所以慇勤再勸發願,以願能導行故也。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是善男子或善女人,臨命終時。無量壽佛與其無量聲聞弟子菩薩眾俱,前後圍繞來住其前,慈悲加祐令心不亂。既捨命已隨佛眾會,生無量壽極樂世界清淨佛土。

《大悲蓮華經》:

臨終之時,我當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其人見我,即於我前,得心歡喜。以見我故,離諸障閡。即便捨身,來生我界。

所有眾生,若聞我聲,發願欲生我世界者,是諸眾生臨命終時,悉令見我與諸大眾,前後圍繞。我於爾時入無翳三昧,以三昧力故,在於其前而為說法。以聞法故,尋得斷除一切苦惱,心大歡喜。其心喜故,得寶窴三昧。以三昧力故,令心得念及無生忍。命終之後必生我界。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念佛人為什麼要修習出離心

我們先談一談念佛的人為什麼要修習出離心,如果不修習...

病人將終之時,是為其開示還是念佛

問: 如何正確理解《臨終三大要》中提到的病人將終之...

相信念佛法門,緣於一次住院的經歷

本人能夠相信念佛法門,實際上比較感謝一次住院的經歷...

為什麼人對死亡會有截然相反的看法

如果人們不相信有來世,不僅會導致很多的問題,也會影...

成就臨終往生,要注意哪三大要事

今列三要,以為成就臨終人往生之據。語雖鄙俚,意本佛...

道證法師預知時至,回歸彌陀願海

信願堅固,勇猛精進。跨越憂惱,淨心畫佛 在病苦中,師...

宗舜法師:災難來時你的佛號還能提得起嗎

我們大家不要面臨災難的時候卻又懷念一些所謂美好的時...

只念一句佛號夠嗎,需不需要再加經咒

問: 師父您好,弟子覺得只念一句佛號是不足夠的,必...

破除滅結,圓破識陰

丑五、圓破識陰超命濁 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

把戒持好,自然有護法神護你

日子一天天的過去了,大家要好好發心用功,不是開玩笑...

中道實相是佛所要說的真實義

佛陀真正想告訴我們的是什麼,那就是正直捨方便,但說...

在家念佛的三項事

今天佛七圓滿,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幾樣事情須要和...

假冒佛教僧人四大騙術揭秘

揭秘騙術之一:經濟搭台,宗教唱戲,公司辦寺院騙取錢...

欲修六度,當淨六根,先降六賊

問曰:如經所說,六波羅蜜者,亦名六度;所謂布施持戒...

念地藏菩薩能不能往生西方

問: 念地藏菩薩能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答: 能。...

痛苦不在工作而在內心

沒有幾個人覺得工作快樂,更現實的是,大部分人的不快...

在妄想上面又加了一層妄想

今天,第二個七又下來兩天了。打七期間就是在用功辦道...

矜哀三界,出興於世

下兜率而降神,住世八十其年,令九界眾生,徹見本來真...

聖嚴法師《知苦、體驗苦、不以為苦》

佛法對苦有相當多的闡述,它將人生分為生、老、病、死...

盤山寶積禪師的悟道因緣

幽州盤山寶積禪師是唐代高僧。與其他高僧的悟道因緣不...

把差別相整合成一真法界

諸位我們會看到,我們以前的心態,它以自我意識為中心...

在輪迴裡,我們只是一個過於投入的演員

一個年輕的戲子跟著師傅學藝,並到處演出,也參與演了...

【佛教詞典】虎丘山

(地名)在江蘇省蘇州。又稱海湧山,或名武丘。東晉太...

【佛教詞典】堅智

(術語)金剛拳之異名。金剛頂義訣曰:金剛拳者佛堅智...

【視頻】上海七寶教寺

上海七寶教寺

【視頻】懺公和尚禮請夢參長老授皈依戒及開示

懺公和尚禮請夢參長老授皈依戒及開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