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學佛人要閉是非之嘴,開念佛之口

2017/08/26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學佛人要閉是非之嘴,開念佛之口

釋迦牟尼佛在《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中說,在末法時期法欲滅時,我們修行人要想有成就,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必須要遵守。如果你遵守這個原則,依教奉行,你這一生必定成就。如果你違背這個原則,背道而馳,你這一生就不能成就。那麼這個原則是什麼呢?

「於諸眾生,不求其過。見諸菩薩有所違犯,終不舉露。但自觀身,不求他過。永斷一切粗獷之言。不求他過失,亦不舉人罪,離粗語慳吝,是人當解脫。」

這一段經文的意思是說,對於一切眾生,都不要去看他的過失,都不要去找他的過失,都不要去說他的過失,更不要去傳他的過失。不看是非,不找是非,不說是非,不傳是非,這才是真正的修道人!正如六祖慧能大師在《壇經》裡面所說的:「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真正修道人,他念念當中,迴光返照,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照顧自己的淨業時間都來不及了,哪有時間去看別人的過失?

我們必須要知道,看、找、說、傳別人的過失,就是自己最大最嚴重的過失!如果你心地清淨,身口意三業清淨,你就不可能去見別人的過失。尤其是在今天這個社會,佛菩薩希望我們學佛的同修,要禮敬諸佛,稱讚如來,隱惡揚善。

《無量壽經》教我們:「善護口業,不譏他過。」不要去譏笑別人,不要說別人的過失,真正修道人要從這裡修起!人家有好的地方,我們要讚歎,要表揚,要向他學習。人家有不好的地方,我們要給人家隱藏起來。

好的善的盡量宣揚,壞的惡的盡量隱藏。這樣用心才與佛心相應,才與道相應!大家這樣在一起修行,每個人都只找自己的過失,不尋求別人的過失,這樣才能安定人心,這樣大家才能真正和睦相處,修六和敬。

希望我們學佛人、念佛人、修道人,永離惡口,永遠不說粗魯、傷害別人、沒有禮貌的言語。對人不要粗魯,對事對物都不要粗魯,對一切東西都要有愛惜之心! 尤其是說話,一張嘴巴兩片皮,常說美好善良語。說話不要造口業,造口業----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要墮拔舌地獄。諺語常說:「禍從口出!」

經常說別人過失的人,他的嘴巴很臭,口裡氣味很臭,俗話說的「口臭」。經常說別人好處、恩德的人,他的嘴巴很香,常出清香,青蓮花香。這就是相隨心轉的道理!說壞話,如口中吐出咬人的毒蛇。說好話,如口中盛開香潔的蓮花。這是值得我們警惕的!

不說別人的過失,不打妄語,不亂說話,不造口業,我們將來的舌頭伸出來才能舔到鼻尖,才可能把臉蓋住,將來成佛才有如來的廣長舌相!我們要為自己的言語負責任,要牢記佛的教誨,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只有自己真正斷惡修善,依教奉行,才能自己改變自己的命運!

不說別人的過失,這才算是真正修道人。真正修道德、做學問、用功夫的人,他懂得如何說話,他懂得化敵為友,化冤為親,不與一切人對立。真正修道人,說話要恰到好處,不要說過火了!說話要利益對方,說話要符合性德,正所謂是「金玉良言」。說話的聲音還要美妙好聽,說像百靈鳥在唱歌,不要學烏鴉嘴嘰嘰喳喳亂叫!

「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為什麼我們總是做不到?為什麼我們還是常見世間過?常見世間過的人,他還在感情用事。不見世間過的人,他已經轉識成智!轉第六意識為妙觀察智,轉第七末那識為平等性智。第六意識就是分別,第七末那識就是執著。放下一切分別執著,一切都不分別了,一切都不執著了,哪個眾生不是佛?真正是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因此,只要自己離開一切分別執著,那麼一切眾生就沒有過失了!

對於別人的好處、恩德,我們要知恩報恩,永遠不忘。別人有九十九個過失,只有一個好處、優點,對我有恩德,我就永遠記住他這一個好處,永遠忘掉他九十九個過失,這就是成功、成道的秘訣!這也是我們這一生念佛往生不退成佛的關鍵之處!

請大家牢記佛的教誨「於諸眾生,不求其過。」如果以後我們再說別人的過失,就用封口膠把自己嘴巴封住。我們不這樣做,不這樣嚴格要求自己,改正自己的過失,我們就對不起釋迦牟尼佛!自己的惡習氣、惡毛病改不掉,又如何能去教化別人呢?

因此,我們人人都要學習彌勒菩薩,說話溫和,笑面迎人。說話要愛護人家,和顏愛語,讓別人聽了感受會不一樣,他感恩於你,因為你愛護他,以真誠的心愛護對方,你說的話就是菩薩的「愛語」,這樣修道,自行化他,雙方都能成就!

「禍從口出,言多必失。」這些話算是老生常談,大家也聽得太多了。但是有的人還是經常發現別人的毛病而不能包容,輕易批評人,甚至大發雷霆,這就是造口業---小小一張嘴,往往闖大禍!說別人的過失,別人不見得真有過失,反而是自己造下了嚴重的過失,這就是一般人常常犯的毛病!

我們修淨土的人,要專修淨業。什麼叫淨業呢?就是身口意三業都要清淨。其中第一條就是口業清淨----善護口業,不譏他過。這一條對於我們修學淨土、往生淨土有密切的關係。我們念阿彌陀佛,如果還常犯惡口,那就不能往生。

我們媽媽生的這張嘴,為什麼不念經念佛?為什麼要造口業?為什麼要張家長李家短說這些是非人我?以前我們造了口業,現在要趕快懺悔!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天天要念佛念法念僧,要念別人的好處,稱揚讚歎三寶的功德,這樣修行一天,我們才有無量無邊的功德。

所以,我們一定要修淨業,要善護三業: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善護意業,清淨無染。三業清淨,我們念佛才能決定往生!

有詩讚曰:

漱口連心淨,發言百花香。

三業恆清淨,同佛往西方。

也如印光大師所說:

成就一眾生往生西方,

即是成就一眾生作佛。

此等功德,何可思議!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徐恆志居士:學佛者的苦悶

從來學佛的人,常常會發生這樣幾種情況: 第一. 已認...

怎麼樣做好佛教徒

一、前言 我們信仰佛教,皈依三寶,皈依後怎麼去做?我...

「自讚毀他」與「說四眾過」

這個口業我們解釋一下。在菩薩戒是很重視口業,諸位!...

為什麼我們會莫名喜歡或討厭一個人

如果有一個人,我們沒有惹過他,但他一直給我們出難題...

學佛人該有的心態和觀念

淡泊明志 智悲光尊者說過:一個凡夫眾生,如果吃穿等樣...

惡口的過患

一天,佛陀為大眾開示摩耶夫人的宿世因緣。佛陀說:無...

舌頭的妙用

廣慧元璉禪師初學道的時候,依止在真覺禪師的座下參禪...

千劫業不亡,學佛消罪障

講到文殊菩薩我給大家舉一點因果的例子,也讓大家開智...

【大藏經】永嘉證道歌

君不見。絕學無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無明實性...

【大藏經】佛說十善業道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

【大藏經】【註音版】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印光大師校印本)...

【大藏經】佛說八關齋經

聞如是:一時,婆伽婆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

在生命當中,每一件事情都有意義

破妄顯真─妄想是很抽像的,我講一個真實的小故事,大...

一轉念天堂地獄就在眼前

古時候的得道高僧說:竹影掃階塵不動,月穿潭底水無痕...

道鏡、善道《念佛十勸》

勸君一 長時念佛須真實 歸依佛語莫生疑 制護心猿無放逸...

什麼是心地法門,該如何去修

問: 請尊敬的上宏下海法師開示,什麼是心地法門,怎...

以純孝之心念佛的婆羅門女

佛像能引發人的善根。當時有個婆羅門女在瞻仰頂禮覺華...

愛幻想,能修觀想念佛嗎

問: 本人念佛時經常忍不住愛幻想,幻想淨土的情景。...

文珠法師《理性感性與覺性》

今天的講題,是理性、感性、與覺性,可分三點來說明:...

世間的一切成就都是無常的

我一生看過許許多多紛紛擾擾的事情。這麼多年輕人死了...

【推薦】天竺十四祖龍樹菩薩

在佛教的歷史上,大成就者數不勝數。但是今天我們要說...

往生西方是誕生,不是死亡

有人說西方極樂世界的西方是肅殺的意思。這種觀點是不...

為什麼說佛教徒是快樂者

《聯合早報》03年轉載了路透社的消息說,佛教徒腦部掃...

為何要受持「不殺生」戒

說起五戒大家並不會感到陌生,五戒是中國大乘佛教中最...

四季中的飲食養生

如果我們懂得正確地吃,能夠保持身體健康,人與大自然...

五臟食療養生的好食材

早在中國古代,就有一谷補一髒的說法。五穀有小米、大...

好好參一參腿疼的是誰

常懷敬畏心 三千威儀,八萬細行,總不出行住坐臥。禪堂...

修行人不要有諍訟勝負之心

有一天,目犍連的弟子和阿難的學僧在一起談話,二人相...

【佛教詞典】受所引色

【受所引色】 為十一色法中的法處所攝色之一。受是領受...

【佛教詞典】德山宣鑒

(782~865)唐代禪僧。劍南(四川)人,俗姓周。法名...

【視頻】般若波羅密多心經(集輯)黃慧音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集輯)黃慧音

【視頻】《楞嚴咒》清唱版

《楞嚴咒》清唱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