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要知道,在修學的過程當中,如果你要進步快一點是有捷徑的,其實佛法是有捷徑的。佛法如果沒有捷徑,那天台宗就不要判教了,沒有高下了。為什麼天台宗要判成藏、通、別、圓四教呢?為什麼它每一個法門,它有的是腳踏車,有的是牛車,有的是大白牛車,就是說它進步速度有快慢嘛,不是說你學佛久你就進步快,不是這個意思,跟時間沒有關係的,跟你的方法有關係。
你沒有掌握一個方法你學佛三十年你還是老樣子,因為你走不出妄想,你的人生就無解,你來生來照樣打你這個妄想。你如果說要進步快,你要先找到你的生命的原點,就是《楞嚴經》說的你從什麼地方來?這個道理太重要了。就是你要住在什麼角度?如果你住在妄想的角度來處理人生,你今生無解,你也不可能往生,不可能。因為你自己把自己綁住了,你的無量的妄想,你的佛號根本沒有用,你根本走不出妄想。這時候臨終的正念,什麼叫臨終的正念?就是走出心中的妄想,簡單一句話就是這樣。
我們可以有妄想,但是你不能隨它而轉。我要求你沒有妄想,這個叫做強人所難,因為也沒有人做得到。所以臨終的正念有兩種,一種是聖人的正念,它是萬里晴空一輪明月,完全沒有妄想。這個是誰呢?這個是藕益大師印光大師的臨終正念,沒有妄想。我們凡夫的正念叫做不隨妄轉,不是沒有妄想,就是你不要受它干擾。那麼不受它干擾你站的位置就很重要了,站對位置就很重要了,這是關鍵。我們要站在本來沒有煩惱的角度來面對煩惱,要站在本來沒有罪業的角度來懺悔業障,要站在本來沒有生死的角度來了生死,也就是說你要站在一個本來沒有妄想的角度來處理事情,就是把生命回到原點。
這個你平常就要訓練了。我們舉一個實際例子,比方說你跟你兒子起爭執了,你跟你兒子之間會起爭執一定有業力,這個事出必有因一定有業力嘛,反正這個孩子來只有兩種情況,第一個他來還債第二個他來討債,他如果來討債他給你的痛苦就很多,他如果是來還債他幫助你就很多。但是也不可能全盤是討債,也不可能全盤是還債。這人生的因緣啊這個是苦樂參雜,假設這個兒子他是觸惱了你,你要怎麼解決,你一定打妄想,因為這個業力刺激你感受妄想執著,你就住在你的妄想,這個時候你就沒辦法解決了。
你要告訴你自己,你本來沒有這個兒子,你本來就有兒子嗎?沒有嗎?你是因緣和合虛妄有生,你本來就沒有你最後也沒有,你死亡的時候你有把兒子帶走嗎?也沒有,所以這個兒子是個過程,本來無一物,你何必惹塵埃,這個本來無一物太重要了。你本來就沒有這個兒子,那只是個因緣業力的顯現。
其實這種公式放諸四海皆准,你本來就有房子嗎?你本來就有兒子嗎?完全都是因緣和合虛妄有生,所以我們今天要不隨妄轉,你要先從妄想裡面跳脫出來,這個很重要,叫做安住真如。這個《楞嚴經》,整部《楞嚴經》講了十卷,開悟的楞嚴就是告訴你安住力,你要站在什麼角度來處理問題。
我們人生有兩種思考模式會產生不同的結果,你有兩種選擇,看你是要站在空的角度來面對有,還是站在有的角度來面對空,反正人生不是有就是空。一個有智慧的人,他站在本來就是空的角度來面對有,你是自在的,因為這些因緣沒有人可以,不能障礙你,你就能夠做你該做的事情。站在空的角度來面對有,這個是大智慧的人。你執著有來面對空,因為你總有一天要空嘛。你死亡到來的時候什麼都沒有了,你人生就很無奈。你完全被業力牽著走被妄想牽著走,兩個都牽著你。
我們現在會把人生弄得很複雜,會把自己搞得很痛苦,就是我們站錯了位置。我們思考事情的時候,我們習慣性站在有的角度來面對空,我們太在乎心中的妄想,心中的影像太在乎了。太在乎的結果讓你今生很痛苦,第二個你生生世世的業力就很重,你又觸動了生死業力。
所以這個地方很重要,諸位,你還記得嗎?你本來清淨,本來自在,本來平等,你還沒有離開家之前,你是這樣子的,後來你離家出走你跟那些乞丐搞在一起,你就整個跟妄想打成一片了,但是你恢復你從剛開始離家出走的時候你是怎麼回事啊,你要把你原來的面目找出來,否則你人生無解,本來清淨是最重要的,就是說,站在本來清淨的角度來面對人生。
所以我們遇到事情,諸位,你遇到事情的時候,不要馬上反應,記得是調整心態。如果你現在起煩惱了,不要馬上跟人家講話,這個錯,不對。你先告訴自己我本來沒這件事情,你要先從妄想裡面跳脫出來,你要先遠離對立。
那麼你站在一種本來清淨的角度來面對人世,你的心是寂靜的。你不斷的訓練自己,告訴你自己何其自性本自清淨,先念三遍以後再來處理事情,你慢慢慢慢你就在真如裡面安住了,臨終的正念是這樣訓練出來的,諸位,臨終的正念不是靠佛號去壓妄想。很多人不知道,以為用佛號去壓妄想,你不是妄想的對手。藕益大師說,你這個人不理觀,沒有真實安住真如用佛號來壓妄想呀,他說你一天持十萬聲佛號持一百年,你壓制的妄想如爪中土,你沒有調伏的妄想如大地土,你完全事修不可以的,臨終的正念是靠理觀,諸位,你不可能說你生生世世打這麼久的妄想,白天也打,睡覺也打,你今生幾十年就要處理,不是這樣子的,不是這個意思。
你是靠智慧找到生命的安住處,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安住力是根本,你安住錯了,後面的調伏引導沒有太大的意義了,因為你安住錯了你就很辛苦了,整個人修道多辛苦啊。你花別人很多的時間效果更糟糕,沒有效果。你站在妄想的角度來處理妄想,完了。
這個地方很重要,所以這個地方就是找到我們生命的安住處,雖然我們還是會打妄想,但是你不能住在妄想上面,你要住在你的本來清淨的角度。
所以我們再看第二個返妄歸真,今欲返本,那麼我們現在從妄想裡面要恢復到本來面目,就必須要先發願,一者立斷惡的誓,二者立修善的誓,三者立度眾生的誓。那麼斷惡就是修這個戒定慧,遠離雜染的身口意的行為,複本清淨名為斷德。那麼修善呢?就是修種種的六波羅蜜的方便,這個叫積集資糧,那麼複本自在這個是智德。那麼第三個度眾生,修慈悲行,那麼複本平等,名為恩德。這個修行的次第,先求斷惡破惡,先求破惡再顯真,就是先遠離這個妄想。
過去有一個雪峰禪師,禪宗的一個大德,那麼有一個禪師他等於是比較後輩的,他去參訪這位雪峰禪師,那麼從山下慢慢慢慢爬上去以後,看到雪峰禪師就頂禮了。雪峰禪師說你從什麼地方來?禪師說我從山下走上來。雪峰禪師說,那你辛苦了,一路辛苦了。那麼這個禪師說:仰慕道德不憚辛勞。說我仰慕你的功德,所以我不怕辛苦。那麼這個時候,禪師是明眼人就講一句話說:汝猶醉在。說你還沒有醒過來,這個古代的人善根深厚,你折服他你罵他,他起慚愧心。他馬上跪下來說,請和尚開示如何讓我醒過來?我不遠千里而來,我就是希望你指點我一條明路,我不知道怎麼下手。雪峰禪師講了一句話而已:出去,然後轉身就走了,出去就是說,你要從妄想裡面走出去,不要老是住在妄想裡面。
我們剛開始不是去調伏妄想,諸位要知道,你如果你現在思考模式還是很衝動,拿著刀就敢跟那個有機關鎗的妄想去對抗,你最後死路一條,你最後一定有嚴重的挫折感。剛開始不是跟妄想對抗,不是啊,先從妄想跳脫出來。所以先有安住力,才有調伏力。你要先站在一個沒有妄想的角度先跳出來,然後你才有資格去對治妄想。
修行的次第一錯亂你就完了,你根本一生一世無成。安住空性不隨妄轉,空性就是清淨心,這是很重要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