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淨界法師:禪觀與淨土(基礎篇)

淨界法師  2021/11/14  大字體  護眼色

第6講

好,請大家打開講義第十三面。我們看戊四,大妄語戒。

作為淨土宗基礎篇的第一篇,我們強調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就是我們的生命是有兩種力量來主導的:第一個是業力;第二個是願力。當我們在求生淨土的時候,當你還沒有念佛的時候,你先反省一下,你的內心到底是業力的成分多,還是願力的成分多,這個很重要!

因為你有願力,你的心就是佛號的創造者。諸位你別忘了,佛號不是從嘴巴出來,法界圓融體,作我一念心。故我念佛心,全體即法界。每一句佛號都是從你的內心創造出來的。如果你的心充滿了業力,這個佛號一定充滿業力,沒有例外。所以我們基礎篇的目的就是你必須把你的內心,由願力來引導你的業力,就是你內心當中,你願力的成分要高於業力的成分,這個就是基礎篇的主要目的了。

我們說了這麼多道理,就是要你做這件事情,請你把願力的成分提升,請你把業力的部分降低。因為你兩種力量都有,我們不敢說完全沒有業力,但是起碼你要帶業往生,你要保證你的願力,向上的願力是超過於向下的業力,否則你沒辦法往生了,因為你的心理素質太差了。

那麼這個業力是怎麼來的呢?事出必有因。為什麼我的心有這麼強的業力呢?為什麼他念幾句佛號就往生了,我念了半天沒往生呢?

因為你攀緣心重,因為你把外因緣看得太重要。一個人很重視生命的結果,你的業力就很重,你把今生的結果看得太重要,你的人生觀是來享受的,你把這個感受看得太重要了,感受就容易刺激到攀緣心,攀緣心就會創造很多很多的業力,這就是為什麼你的內心有這麼重的生死業力,因為你放不下今生的水果。可能你福報太大,但是你不要因為今生的福報,障礙到你的來生,你划不來的。因為今生只是一個水泡,一個暫時的因緣,不要因為今生而障礙到你的未來,今生只是個過程,所以當你覺得你的心攀緣很重,你就要收一收了。

那麼怎麼收呢?你一定要有願望。一個人沒有願力,你很難抗拒業力。人要有目標,要有理想,這個目標不能是今生,只能把目標設到來生。所有在今生能夠實踐的東西,在佛法裡面都不承認這個叫做願力,都不算。你說我幾歲要幹什麼,幹什麼,這個都不叫願力。真實的願力要出世間的,跟世間不能沾上關係的。比方說求生淨土,比方說成就佛道,這個才叫願力。所以你必須要把內心願力的比例提升,把業力降低,這是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

因地發心要正。我們先不管你做得到做不到。如果你連這一點都做不到,你就不可能往生了,因為你充滿了生死業力,你怎麼往生?你因地是這樣子,結果就已經出來了,你那個答案都出來了,佛教不能違背因果觀。

所有往生的人,可能他念佛的數目不一樣。有些人念了三年往生,有些人念了一年往生,有些人只念了三天,有些人臨終的時候往生,佛號的時間都不一樣,但是往生的人一定有個共同點:他放棄了今生的因緣,他把生命放到來生去。所以臨終的開示最重要的就是,讓他放下今生,把心放到來生去,這個是唯一可能往生的。

臨終最怕回頭看,說實在話,人生不堪迴首,臨終你只要回頭一看,你就走不了。所以這癌症病患,你要開示很簡單,就是叫他把目標放到來生就對了。你不要說,唉呀,不行啦,我今生還有很多事要做,那就完了。因為你講這句話,表示你的生命充滿了業力。所以到底你是一個生死業障凡夫,還是一個依止願力的菩薩,就在一念之間而已,這個是作為因地發心很重要。

我們都先不談修行,至少建立一個正確的概念,到底你覺得內心的願力比較重要,還是外在的世界比較重要?因為你這個選擇一錯,就完了!你的因地是虛妄的。《楞嚴經》說了,你用沙煮不出飯。你用攀緣心為根本來念佛,所有的佛號都是夾雜了充滿了生死的業力,不是阿彌陀佛沒辦法救你,是你根本不想上來,是你沒有準備好,阿彌陀佛早就準備好了。所以這個順從本願就是說,雖然我們做不到,起碼我們的頻率,我們的磁場跟諸佛是在同一條道上,以佛心為己心,以佛志為己志。淨土宗沒有說要你趕上佛陀,它要你順從,起碼你活在願力,而不是活在業力,這是基本功。

其實人生你花很多時間去攀緣,到最後臨終時你會很後悔,因為你得到的東西全部消失掉,白忙一場。你現在不收心,你臨終一定後悔,因為你的心放得這麼廣,臨終的時候那個龍卷風,生死業風在破壞的時候你會很痛苦,你花那麼多時間去經營的東西,在臨終消失的時候,你會受不了,所以你早一點收心,你臨終也不容易痛苦。因為你遲早得收,不要等臨命終再來收,你也收不回來。

在我們剛開始的地方,第一個因地發心,《楞嚴經》講到成就善根就是你現在只有兩種選擇:你要把精神放在追求外因緣——生命的結果,還是把精神放在內因緣,成就你心中的心地法門、願力,你只有兩種選擇。這個選擇會影響你最後的結果:一個是生死業障凡夫,叫做業障深重;一個是依止願力的菩薩,叫做功德莊嚴。這第一個根本,我們叫真正發心,所以第一個你選錯了,後面就完了。

那麼你後面發心一正以後,你還要注意你的行為,因為行為會影響思想。當然有些行為不會影響思想,就是說你好不容易選擇正確了,我要以願力來引導業力了,但是有些行為,你不能讓它輾轉相續。在《楞嚴經》當中很強調「相續」,你心中已經發了菩提心,發了往生的願力,即便你偶爾造造殺盜淫妄,你馬上懺悔,這個業不障礙你往生,你斷了相續心,你發願真的不再造作。佛教任何的業障都可以懺悔,但是關鍵是你是不是斷相續心,你是不是真的沒有再造作了。

我們帶業往生,最怕的業就是你不斷在造作,你現在還在造作,數數現行,深生好樂,這種行為是很嚴重的。我們允許你人生有偶一的過失,我們允許的,只要你懺悔,下定決心永不再造作,把這個門關掉,這個業力它得不到你一種相續的支持,它就會枯萎沉澱,這個到了淨土再來處理都沒關係。但是你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刺激這個業力,這個業你就帶不走了,因為它的勢力太強大。

所以除了因地發心以外,你要注意那種輾轉相續的行為,要反省一下:第一個,你有哪些行為是你特別喜歡做,而且又給自己一個非常正當的理由;第二個,你經常做,數數現行,都無慚愧,見是功德,深生好樂,這個行為你要注意。這個業你帶不走,這個臨終一定會來干擾你。這種業你經常造作,而且每做一次都是非常歡喜的,這個業你是不能帶的,沒辦法帶,因為你把它養得又肥又壯,你並沒有成功地讓這個業沉澱下來。

所以我們在因地發心正確以後,還要注意那種相續性的行為,這就是為什麼不能造殺盜淫妄的原因。不是說你偶爾造造殺盜淫妄,就會障礙你往生,不是。但是如果你沒有慚愧心,一而再再而三地造作下去,你的生命就算你一開始發心是正的,你也會得到一種行為上的誤導。如果你是用貪愛心的行為數數現行,你最後的誤導落入魔道;如果你用瞋恚心,數數現行、深生好樂,你最後的結果變成神道;如果你用投機取巧的心,你的結果是邪道。

所以除了一種思想正確以外,你要注意那種經常性的數數現行的行為,你不能讓一種錯誤的行為,一而再再而三地在你身口意出現,不可以!所以帶業往生只允許你過去的過失,不允許你未來的過失,不允許!因為這件事情你還想期待,還想去做,這種業不能期待;因為你對這個業還有所期待,還有所攀緣,這個業不能帶。但是這個業已經形成,已經過去了,可以帶,因為它已經沉澱了。所以帶業往生只帶過去的過失,不能帶你有所期待的未來的過失,不可以!

因此我們在修行當中的基礎,兩大基礎:第一個,看你是活在願力還是活在業力,這第一個;第二個,你要注意行為當中,有沒有那種數數現行、深生好樂的業力,而這個業力都是不好的。如果是好的,那沒關係,佈施、持戒這種數數現行都沒關係,但是有關殺盜淫妄的,都不可以,這種業是不能帶的。

好,我們看第四段的大妄語戒。

首先我們看第一段。先看犯戒過失的第一段雜染成魔。

雜染成魔:阿難!如是世界六道眾生,雖則身心無殺盜淫,三行已圓,若大妄語,即三摩地不得清淨,成愛見魔,失如來種。

六道眾生,雖然這個人已經不簡單了,他已經遠離前面的殺盜淫三種相續的過失,但是他起大妄語(大妄語後面會解釋,未得謂得,未證言證)。這樣子的後果,也會破壞他原來的善根,成愛見,因為他產生了我見顚倒,因為他膨脹了自我意識,而且失去了原來的菩薩種性,已經變成魔種性,愛見魔的種性。

這個是先做一個總說。那第二個,什麼叫大妄語呢?為什麼會產生這麼一種嚴重的後果,連種性的根本都失掉呢?看第二段,妄語相貌。

所謂未得謂得,未證言證,或求世間尊勝第一,謂前人言:我今已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道、辟支佛乘、十地、地前諸位菩薩,求彼禮懺,貪其供養。

這個人他已經透過了佛法的戒定慧,已經成功地降伏了殺盜淫,但是他這種自我意識膨脹的結果——「未得謂得,未證言證。」這個「得」指的是成就菩提智慧了,當然這個智慧是無漏的空性智慧。「證」呢?指的是涅槃寂靜。一個是菩提,一個是涅槃。他怎麼說呢?他說他已經成就這種殊勝的出世間功德。比方說他成就初果、二果、三果、四果、或者辟支佛果,辟支佛比阿羅漢智慧更高了,或者大乘的十地、地前諸位菩薩。他為什麼這樣講呢?他的目的只有一個,求得別人的禮懺,得到別人的恭敬、供養。

好,再來我們看他的後果。看第三段,損德墮落。

是一顛迦,銷滅佛種,如人以刀斷多羅木,佛記是人,永殞善根,無復知見,沉三苦海,不成三昧。

這個是斷除大乘善根的,因為你把這個善根種性給斷了,就像一個人用刀去把這個樹給砍斷了,這個樹就不能生長了,永斷善根,沒有大乘知見,未來沉三苦海,不成出世間的三昧。這個是說這個人他把自我意識膨脹了,他沒有這個水平,他說他有這個水平,這是一種自我意識的膨脹。因為自我就是一切無明的煩惱根本,所以他這個自我意識提升了以後,就把他原來的善根給破壞了。

諸位!如果你還記得我們前兩天講到,你發了願以後,這個誓願跟智慧也有關係,跟空正見也有關係。站在本來無一物的角度,發起菩提願,不能站在自我意識的角度來發起菩提願。我們解釋一下。

我們的自我意識,如果你什麼資糧都沒有,那也就問題不大,你只要注意攀緣心就好。但是如果你的攀緣心慢慢收慢慢收,收到一個程度,你的願力開始生起的時候,我們也相信你發了一個很好的願,你開始以願力引導業力了,你已經遠離比較粗重的淫欲心、瞋恚心、偷盜的心,這個人有資糧力了。但是你要知道,你的福德力、資糧力越高的時候,它取而代之的自我意識也膨脹了,因為他是有資糧力的人了。如果這個人因地沒有修空正見,沒有把自我意識那個相狀空掉,沒有回歸到現前一念心性,那就完了!

後果就是這樣:追求別人的恭敬,追求別人的讚歎。所以你在發菩提心的時候,為什麼旁邊有一個空正見?就是把這個自我的概念給消掉,站在本來無一物的角度來發願,而不是站在自我意識的角度來發願。當然你剛開始發的願,發錯了,你可能都不知道,但是因地不真,最後的結果就慢慢浮現了,等到你有資糧力的時候,當然這個問題就嚴重了,破壞善根了。

好,我們看下一段。這下一段有順逆示現。先看第一小段就是隨緣度化。

隨緣度化:我滅度後,敕諸菩薩及阿羅漢,應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種種形,度諸輪轉。或作沙門、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寡婦、奸偷屠販,與其同事,稱讚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

好,佛陀說,一個真實的菩薩,他發了菩提願以後,他做什麼事呢?佛陀在滅度以後,會教很多菩薩、阿羅漢,說你們這些人在我走了以後,在下一尊佛出世之前,你們要負責來到人世間,把這個法相續地傳下去。這些菩薩在一尊佛跟兩尊佛的空檔當中是怎麼來呢?他當然不能現佛身,那怎麼辦呢?「作種種形,度諸輪轉。」他現各種的形狀,除了佛陀相狀以外來度化眾生。

比方說什麼形狀呢?我們往下看:「或作沙門」。如果這個地方的人對三寶有信心,他看到出家眾都起歡喜心,那你這個菩薩的示現就現出清淨的沙門形相,來接受眾生的恭敬;如果說這些人不喜歡親近三寶,你就現出白衣居士的相狀也可以;有些人他對國王特別的崇拜,你就現國王相或者宰官,政府的官員;或者少男少女,乃至淫女、寡婦,奸偷屠販。

這個地方為什麼菩薩示現有時候現出這種卑賤的果報呢?因為這些人他看到你那麼清淨,那麼高貴,他不敢靠近你,所以菩薩要讓眾生感到同事,就是說你要能夠跟他同樣的檔次,他才願意親近你。親近你的目的幹什麼呢?「稱讚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這個地方的意思就是說,即便他是一個真實的菩薩來到人世間,菩薩示現各種相狀,因為菩薩一定是恆順眾生。你不能說,眾生恆順菩薩,不可能!住在樓上的人要攝受樓下的人,只有一種情況,就是樓上的人走下來。你說你有本事上來,他就上不去嘛,所以菩薩是恆順眾生,沒有說眾生恆順菩薩,不可能!所以菩薩來到人世間,現各種形狀來讚歎佛法,你喜歡什麼形狀,他就現什麼形狀。

但是關鍵在下一段,下面有兩段,我們一次把它念完。

秘言無泄。終不自言我真菩薩,真阿羅漢。泄佛密因,輕言未學。

臨終陰付:唯除命終,陰有遺付。云何是人,惑亂眾生,成大妄語。

不管他現什麼形狀,有一個軌則要遵守,只要是真實的菩薩,他絕對不能現出他的本地風光,說我是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再來,我是某一個阿羅漢再來。為什麼?你泄漏佛陀秘密的教誨,而很輕慢地告訴這些初學者。只有一種情況例外,你可以現出你的底牌——在臨命終的時候——「陰有遺付」,因為有的菩薩他現出來不是善知識的形狀,他可能是逆向操作。

比方說濟顛和尚,他現出喝酒吃肉的形狀,這樣子他講的法是正確的,但是人家會懷疑,說你的行為都不檢點,你講的話對嗎?所以他為了讓大家取信,他的話是對的,他必須有所交代,取信於後人。他臨終之前只好現出自己的底牌,乃至於顯現神通,甚至於用證入三昧火,把自己身體燒掉,他的目的只有一個,叫做「陰有遺付」,他有做最後的交代。他如果不露這麼一手真實的本地風光,人家對他今生所說的話產生質疑,因為他現出的不是清淨相,這種情況例外。只要一個人說他是菩薩示現,他講完以後沒有馬上往生,這個有問題!你講完也沒走,那這個就是大妄語,從這個地方看得出來。

這個大妄語問題出在哪裡?古德解釋說,你擾亂眾生得度的因緣。其實每一個人得度,各有各的因緣。有些人他可能跟懺公師父得度,有些人跟海公師父得度,這個沒有對錯,沒有好壞。你看舍利弗尊者、目犍連尊者,生生世世跟釋迦牟尼佛學佛法,他跟他契機,契機就好。那麼你說你是阿彌陀佛再來,本來他是海公的弟子,他是懺公師父的弟子,結果你是阿彌陀佛再來,你想想看他會怎麼做?他一定去親近你,對不對?你是阿彌陀佛再來,誰敢不親近你啊?坐飛機都過來了,是不是?但他本來是跟某一個善知識有緣,結果他親近你,你又不是真的阿彌陀佛再來,你耽誤他的因緣。他本來跟某一個人學得好好的,所以你一旦泄漏底牌,就造成一種不公平的競爭,不是競爭啦,就是不公平的立場。

所以為什麼即便你是聖人,佛陀都不能現底牌。因為眾生都是分別好壞:你師父是二地,我師父只有初地,你師父二地,我乾脆去親近你師父好了。但是,問題是你跟他沒緣啊。所以佛陀要求所有的菩薩示現,都要把自己的本地風光蓋起來,讓因緣的力量去主導,不要讓眾生產生分別。因為你親近他,對你沒有好處,你跟他沒緣,不是他修得好不好,你跟他沒緣,所以你一旦泄漏底牌,整個眾生得度的因緣全部被你打亂,你看這個是多糟糕的事情!

本來是各有因緣,結果每一個因緣都往你身上跑,打亂了整個佛教的得度因緣,擾亂了正常的軌則次序,所以這個地方用人為因素去擾亂因緣,這個過失極重!他本來今生可以成就的,結果你這麼一弄,他失去了學習的機會,那就惑亂眾生。這個問題在這四個字「惑亂眾生」,對別人來說是惑亂眾生,對自己來說,你自我膨脹,斷除你的大乘善根,自他兩損。

好,我們看佛陀的教誨。

諸佛教誨: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後復斷除諸大妄語,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四決定清淨明誨。

好,斷除這種說自己是果證,這個是佛陀的一種清淨的教誨,是不可以的。佛法只論過程,不論結果,你只要因緣正確了,它自然會有結果,所以佛法很避諱談個人的果證。只要你走上正確的因緣就可以了,只問因地,不問結果。

好,我們看佛陀對這個大妄語的一些開示。這個地方有三段。不斷無成。我們把它三段都念一遍,三小段。

不斷無成。

刻糞之喻:是故阿難!若不斷其大妄語者,如刻人糞為旃檀形,欲求香氣,無有是處。我教比丘直心道場,於四威儀一切行中,尚無虛假,云何自稱得上人法?

妄號之喻:譬如窮人妄號帝王,自取誅滅,況復法王,如何妄竊?

噬臍之喻:因地不真,果招紆曲,求佛菩提,如噬臍人,欲誰成就?

好,這以下佛陀講出三種譬喻,來呵責這種膨脹自我的人。說你這個大妄語就像用這個乾糞,這個本質是乾糞,你本質是個凡夫,結果你把它捏造成聖人的形狀,就是乾糞捏造成檀香的形狀,但事實上是沒有香氣的。你說你是聖人,其實你還是個凡夫,這個聖人是不能捏造的。所以比丘應該直心,你是什麼階位就是什麼階位,不能有任何的虛假,尤其是神通過人之法,絕對是不能捏造的,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你這個世間人自稱自己是帝王,都得誅滅九族啊,何況是法王呢?你說你是法王,你擾亂了凡聖的次序,擾亂了眾生得度的因緣,這個過失你承擔不起。這不是誅滅九族而已,眾生本來都應該很多很多要成就的,被你一擾亂,他今生就空過了。

第三個,你自己因地不真。你用這種攀緣心來膨脹自我,你自己的結果也不好,「求佛菩提,如噬臍人」,就像你一個人,你用牙齒去咬肚子一樣,不可能成就,你的因地是虛妄的,是攀緣的,得不到真實的功德。

好,我們看能斷必成。佛陀告訴我們一定要直心,它的後果會是功德的。我們往下看。

能斷必成:若諸比丘,心如直弦,一切真實,入三摩地,永無魔事。我印是人,成就菩薩無上知覺。

一個人必須直心,你要很真實地面對自己,你是什麼樣的定位,就是什麼定位。這樣子你才有辦法去成就三昧,遠離這種過失。「我印是人,成就無上菩提。」因為你的因地真實,果報才會真實。

好,我們看總結,判決邪正。

如我所說,名為佛說;不如此說,即波旬說。

前面的說法是佛陀的正知正見,違背這個說法的是魔王的邪知邪見。

所以這個遠離四種過失,其實這四種過失——殺盜淫妄,諸位!我們會發覺跟一般的五戒十善的說法可能會不太一樣,尤其是這個「偷」,這個「盜戒」,這塊不太一樣,因為它完全是站在一個修行人容易出的差錯這個角度來安立的。

好,我們看乙三,最後的功德。

假設我們能夠成就三種善根,遠離四種過失,成功地用願力取代業力,那麼我們將會在今生跟來生成就五種功德,我們把它念一遍。

乙三、成就佛種。

一者十方佛,憫念常守護。

二者命終時,正見心歡喜。

三者生生處,為諸菩薩友。

四者功德聚,戒度悉成就。

五者今後世,性戒福慧滿。

你能夠成功地把向外攀緣的心,安住在向內的願力,第一個,「一者十方佛,憫念常守護。」因為你的心已經順從十方諸佛,所以你很容易得到十方諸佛的加持,因為你已經走在諸佛的跑道當中。

諸位!我們要知道,佛陀加持不加持我們,關鍵在我們自己本身準備好了沒有,作為佛陀的心是平等的。但是因為每一個眾生的準備不同,所以得到佛陀不同的加持。因此我們準備得越好,我們就會得到佛陀更圓滿的加持,得到十方諸佛的憫念常守護。

二者臨終的時候,你的心是歡喜的。你如果沒有成功地把心從外因緣收回來,你臨終的時候一定很痛苦,就像生龜脫殼,因為你的心這個觸角伸得太廣了,當死亡要破壞你今生因緣的時候,你會受不了。

所以一個活在願力的人,他的來生他的生命是規劃在未來,所以他臨終的時候是非常歡喜的。因為他的目標即將實踐,這個是約著現世的功德。後面是講到來生的功德。

「三者生生處,為諸菩薩友。」即便他沒有往生淨土,也因為他一種生命的願力——他跟諸佛菩薩同一個願力,他生命已經不是用業力來引導,用願力,所以以佛心為己心,以佛志為己志,他能夠得到跟十方諸佛菩薩生長在同一個地方,得到善知識的攝受。

第四個,「功德聚,戒度悉成就。」他的那個菩薩的戒體,菩薩種性,快速成就。戒度,這個戒體是什麼意思?菩薩種性有兩種意思:第一個「雖作惡業,速疾能悔」;二者「若墮惡趣,終不久留」。就是一個發了很強願力的人——「雖作惡業,速疾能悔」,他有過失,他馬上能夠警覺出來。如果你這個人出現了過失,你都沒有發覺,直到惡貫滿盈以後你才知道,表示你這個人攀緣心真的很重,你已經失去自我反省能力了。

所以一個發菩提願的人,他有過失,他馬上會發覺不對,馬上斷相續心,雖作惡業,速疾能悔。這是菩薩種性的第一種情況,他的身口意的罪業不會造太久;第二個,這個人即便一時的糊塗,墮三惡道,他在三惡道的時間也不會待太久,馬上彈出來。你看有些人他墮落到畜生道做一隻狗,他一旦下去以後,這個狗要做很久才會出來,因為他的攀緣心重,所以他一旦得到這個果報以後,他很難超越這個果報。所以菩薩種性,他在因地上,他的過失很快發覺;在果地上的這種果報,他很快會超越。

最後,「五者今後世,性戒福慧滿。」他的功德會快速成就。所以我們做好了一種心態的準備,對我們淨土宗就打下一個很好的基礎。

我們可以這樣講,從一種願力來取代業力的角度,我們可以把念佛分成三個層次:

初學者他剛開始接觸淨土法門,他可能是用信仰式來念佛,完全是信仰。他會有兩個信仰:第一個,他相信阿彌陀佛的功德是無所不在,佛陀的功德真實存在,佛陀沒有滅度,他相信。他就會相信宇宙間真的有一個強大的能量,是隨時在觀照我們,那就是佛陀,佛陀沒有離開我們,他會深深地相信佛陀與我們同在,這第一個。

第二個,他相信佛陀一定有足夠的能力救拔。他相信兩件事,所以他提起佛號的時候,是百分之百的信心。這個人不錯,作為初學者不錯了。但是這個人還是活在善念,他心中沒有根,他還是活在業力,所以這個人念佛的時候很虔誠,打佛七的時候很虔誠,打完從佛七出去,該幹什麼還幹什麼,該攀緣還攀緣,他的生命沒有根本上的改變,這種人可不可以往生,難講!

不過如果你有兩種條件,有可能往生,你就是活在信仰,第一個你先天的攀緣心就比一般人輕薄。如果你本來就沒有太多攀緣心,所以你不要吃什麼太多藥,你本來就煩惱輕薄,情執就比較淡,你過去生修得好,而且善根深厚,那麼這種人煩惱輕薄,善根深厚,靠信仰就夠了,因為他前生的基礎都打好了。

當然你不要老是假設你是第一種人,這種人在末法時代是不正常的,因為末法時代,依正常情況是煩惱熾盛,才會生長在末法,所以第一種人完全靠信仰就上去,這個不正常。比方說五逆十惡往生的人,這種人特別多啊,臨終十念往生的這種人特別多啊。諸位!我告訴你,佛法的修學,每一個人都是個案,他可以,不表示你可以。因為你跟他的因緣,他過去生怎麼過,跟你過去生是不一樣。你不要以為五逆十惡往生,你就可以往生,他的善根深厚,他煩惱輕薄,他在臨終只有幾句話,他就產生這麼大的扭轉,所以信仰式的念佛就可以往生,他過去生的基礎打得非常好,他今生不用做太多的補強。善根人,信仰式往生,煩惱輕薄,善根深厚,他沒有這種病,他也就不要吃太多藥。

第二種人,觀照式的念佛。空性的觀照,這點很重要!把他的攀緣心收一收。一個人要收攀緣心只有一種情況,就是通達生命的緣起。你首先要知道生命是怎麼來的,你是怎麼來的,你從什麼地方來,然後你將往哪裡而去,你不要老是活在現前的過程,你找找生命的源頭,你就知道生命是怎麼回事。我們的生命是從空性而來,我們也將往空性而去,所以人生是沒頭沒尾。

所以你不可能從這個地方得到什麼東西,不可能!所以你慢慢地從空性當中你就知道你去攀緣東西,其實是白費功夫,而且白費功夫還沒關係,臨終的時候你的心收不回來,你臨終很痛苦,因為你都把它當真。你浪費時間還沒關係,關鍵是你的觀念當真,等到你的業力的火要把你今生全部燒掉的時候,你心中的痛啊,不得了!你受不了!起顛倒!其實這個人生的真相,本來就是這樣。你這個夢要醒的時候,你不可能從那個夢裡面帶出任何東西,不可能!

所以空觀的智慧,讓我們覺得原來人生只是個過程,你要做的是經營你的內心的世界,這個是你可以把握的。你內心的世界不會因為死亡而破壞,你的善根,你的資糧會超越死亡,讓你來生繼續受用。所以你最好早一點知道,你的生命的有些東西是你帶得走的,有些東西你是必須要留下來的,不管你願不願意,你帶不走,你最好早點知道。而帶得走的東西,你最好多準備一點;帶不走的,你要慢慢地學習放下,因為你遲早要失去它。

因此觀照式的念佛,他會從觀照當中,把心做一些正確的調整,從攀緣外境而轉成向內安住自己往生的願力、自己菩提的願力,以願力來帶動業力,這個是第二種人,不錯了!這種人往生有把握了!

第三種人是最高了,誓願式的念佛。為了成佛而念佛,為一切眾生而念佛。他每一句的佛號都是無量光無量壽,他的願發得廣。他不但是一種空性的智慧,他還有菩提的願力,他為菩提道求生淨土。

這是三種念佛人。所以我們在念佛之前,我們要注意自己的心態。你心態調整好了,其實念佛不難;你心態調整不好,你佛號永遠不可能念好。你念得亂七八糟的,你那個佛號念得全部是生死業力,所以你基礎沒有打好,後面的念佛篇、往生篇就談不上,就充滿變數了,是這個意思。

好,那我們這一堂基礎課,基礎篇就談到這裡。謝謝大家的參與!阿彌陀佛!你們鼓掌的人,表示說你們心態都準備好了。我們明年再開始講,三月份來講第二個觀照篇。它跟我們基礎篇是互相有關係的,透過觀照,來加強我們的基礎。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打佛七的由來及利益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

聞行《法華經》,往生安養剎

原文: 若如來滅後,後五百歲中,若有女人,聞是經典,...

開車做飯的時候,是提起佛號還是觀照好

問: 師父慈悲!請問一下,我們在日常生活行住坐臥當...

袁宏道以神力攝引弟弟神遊淨土

明朝的袁宏道,字中郎,號石頭居士,是湖北公安人。他...

不做神仙求往生的曇鸞大師

【原文】 曇鸞,初自陶隱居得仙經十卷。鸞欣然自得,以...

今人聞佛不肯執持者,約有四障

【疏】今人聞佛不肯執持者,約有四障。四障破除,方能...

念了一輩子,也沒念出往生的善根

因果同時 這個是在講菩薩修善。一個人沒有成就心中的妙...

【推薦】借惡緣作為往生淨土的增上緣

我們如果修行念佛法門,奉行淨業三福,但為世間的塵勞...

【大藏經】【註音版】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普門品(日誦式版本)...

【大藏經】【註音版】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大藏經】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

【大藏經】【註音版】大佛頂首楞嚴經五十陰魔章

楞嚴經五十陰魔章...

母親的一切影響著孩子的未來

在中國大多數家庭由母親承當教育孩子的主要責任的模式...

五辛為什麼不能吃

佛經記載,有一次,釋迦牟尼佛在海底龍宮正入甚深禪定...

受得一分委屈,消得一分業障

第七委屈難受者。 此語,乃無知者言之。稍有程度者,斷...

肉食與癌症結成死黨

1976年,美國成立由參議員喬治麥高文主持的營養與人類...

帶業往生是否包括五逆十惡

問: 帶業往生和所帶的業包括些什麼業?是否包括五逆...

古代禪師們奇特的圓寂方式

如果對生命有了正確的認識,對佛法有了真實的了解,能...

賣掉貧窮

這這是怎麼一回事?是誰允許這個下賤的奴婢進到屋內?...

一輩子不認識自己

山上的寺院裡有一頭驢,每天都在磨房裡辛苦拉磨,天長...

讀誦哪一部佛經最好

下一篇叫至誠持經。就是志誠的讀誦經典,汝問何經最好...

觀音菩薩的十二大願

第一:廣發弘誓願: 廣發弘誓大願心,度盡眾生消煩惱...

老無所依的老所長

老所長是我的遠房表舅。他在我家裡住了些日子,準備回...

靜坐時出現境界該注意什麼

問: 在靜坐時有各種境界出現,還可以繼續再坐嗎?如果...

在家居士如何做到淨念相繼

問: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淨念相繼這句話,我們在家居...

常常看人不順眼,就像生活在垃圾場

我們要訓練自己,就是要訓練我們的這顆心。從行上,我...

念佛有瑞相可以跟大家分享嗎

問: 請教師父,如果是在殿堂裡面念佛的時候,有聞到...

聖嚴法師《情緒的本質》

問:佛經裡稱眾生為有情,人的情緒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

【佛教詞典】法相三論

(術語)法相宗與三論宗也。華嚴天台兩家貶此二宗曰權...

【佛教詞典】想

梵語 sajjā,巴利語 saā。音譯為僧若。乃心所(心之...

【視頻】往生淨土神咒(清淨甘露)

往生淨土神咒(清淨甘露)

【視頻】阿彌陀佛(四字四音中速)

阿彌陀佛(四字四音中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