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呆若木雞的精神

2014/04/12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呆若木雞的精神

佛陀教化世人的方法很多,所以有「御馬」的說法。在《雜阿含經》裡講,馬伕訓練馬匹,分剛烈、柔弱以及剛柔併用,如果這三種辦法都不好用,這匹馬就成了個無用的廢物,必須殺掉!佛陀說他教化世人,也是這三種方法,三個方式都不好用的時候,也要把這個無用的廢物殺掉!當然,佛說的殺掉,是幽那個馬伕一默,意指不要理睬。

事實上,中國人對於調伏人心,自古以來就有極高明的智慧。其中莊子說的訓練鬥雞的故事,就暗合了佛陀的深意。當時國王找了一隻聰明勇敢的雞,繼續加以訓練,試圖使它成為雞中之王。過了十天,國王問,訓好了嗎?答曰,沒有好,因為這隻雞,高昂著脖子,呈現驕傲的氣質。又過十天國王再問,答曰,仍然沒有好,因為這隻雞,一聽見旁邊有聲音,或者看見眼前有東西,就做出反應。再過十天,仍然答曰,沒有好,因為這隻雞呢,眼睛十分銳利,氣勢還是很盛。

最終,這只最厲害的雞被訓練成了。它什麼樣子呢?雖然偶爾也叫兩聲,但動作很小,基本總是處於靜止狀態。無論是什麼聲音,什麼事物,什麼景象,都不能讓它有反應,遠看上去,就像一隻木雕似的。雖然它沒有高昂的氣勢和銳利的眼睛,其他雞看見它只有落荒而逃的份了。

在大自然生存競爭裡,跑得越快,意味著生存幾率越高。人類社會盡管已經實現了空前的財富創造,但是生存競爭的心卻愈演愈烈,遠勝於前。所以,我們所受的主流教育,也是訓練你反應越快越好,甚至是越激烈越好。

人心是極複雜的工作系統,能夠創造春風朗月,清泉雨露,也能創造利劍刀鋒,鴆毒猛藥。為求見效迅捷,心往往就會選擇極剛猛的手段。有個北京小夥子,本來剛出獄不久,在停車的時候,與一位推著嬰兒車的母親發生爭執。他正在醉中,大怒難遏,竟然將嬰兒車高高舉起,將嬰兒摔死在當街。我們或許會覺得是酒精讓他失去了意識,其實不對。他恰恰是要故意地摔死這個嬰兒,因為他的憤怒,要給予這個母親最嚴厲的懲罰,否則怎麼能夠震懾那些對他不夠恭敬、不夠順從的人?而酒精,只是幫助他掩蓋了恐懼和克制。

人在修道之後,能夠次第培育觀心的功夫。對於外境的刺激,他和其他人一樣,全都會起反應。但是,當他將這些反應釋放出來之前,會進行一個審視、甄別、過濾、增減的過程。他能夠判斷,有些反應是對的,有些則是錯的,有些是真的,有些是假的,有些是善的,有些是惡的。對於對的、真的、善的那一部分,就予放行。因為有了這樣一個過程,所以,修道之人,往往會表現的有點慢吞吞的。

做事,是往外境求法。修道,是往內心求法。做事日久,則鋒芒日利,心機愈深。修道日久,則鋒芒日削,耳目愈拙。內心是池塘,則秋葉塵埃,即可蕩起漣。內心如大海,則山崩地裂,不足揚其波。當然,修道甚深並且做事也到如如不動的人也有,其緣難得,雖百年而無一二。

古人對此認識深刻。抱誠守拙,就是這個意思。真誠的心是很容易丟的,所以要緊緊地抱住,免得摔壞了。審慎、質樸、簡約的做事風格是不容易堅持的,因此要加以堅持。有些人急於表露自己的聰明銳利,那只是因為他並不聰明銳利。有些人急於表現得高人一等,那只是因為他還低到泥裡。所以,古人早就明白,修道之人,往往看起來有點木訥,有點沉悶,有點遲緩,像個木雞。

一個真正的佛教徒也是這樣。我們為什麼覺得自己又聰明,又勇敢,一遇到什麼不容易的事情,就立即跳起來?為什麼我們的眼睛銳利,總是能夠洞察一切,誰佔了便宜,誰吃了虧,誰多拿了獎金,總是一目瞭然?為什麼我們一聽見什麼,或者一看見什麼,心裡頓時就起了巨大的波瀾?因為我們是不合格的佛弟子,我們連那隻雞也不如呢。

所以,一個佛教徒確實要有一點呆若木雞的精神。低頭走路,好像看不見別人的過失。閉目養神,好像不注意身邊的事物。說話緩慢而溫和,似乎沒有爭辯的力氣。這就是木雞精神,無論什麼風吹過,不能在心裡留下波動,無論什麼讚譽和譭謗,都不能讓你產生憍慢和沮喪。這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但是真正對佛陀生出真切信心的人,就能夠領會這一妙處。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達照法師:回歸心靈

我們在人生中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我們不停地追求,又...

怎樣去除掉心靈的雜草

一位著名的禪師即將不久人世,他的弟子們坐在他的周圍...

一個人有所住,就被它所轉,就被它所繫縛

你看我們有住的時候,我們感到不安,為什麼不安?因為...

什麼是念佛人的都攝六根

為什麼念佛人要都攝六根呢?都攝六根不是都攝那個第一...

心靈「清明」

中國的節日,大凡和祭有關,以祭悟道,這是中國人的智...

聖嚴法師《內在的自心世界》

世界又可分為幾層次:個人世界,眾生世界,佛世界。個...

一切障不離心,了心的一法

根機利一點的人,用功起來,不算一回事,不假修證,當...

只個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靈物

末句結歸,言如是不可思議者,當是何物?惟自性乃爾。...

【大藏經】【註音版】大輪金剛陀羅尼

大輪金剛陀羅尼...

【大藏經】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爾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是時世尊思惟觀察。愍未...

【大藏經】唯識三十論頌

唯識三十論頌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 奉詔譯 護...

【大藏經】佛說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

佛說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卷上 佛在羅閱...

飲食防癌的三大原則

癌字中有三個口,可見飲食和癌症的關係有多密切。世界...

生命的長短到底能否控制

死亡是任何人都繞不過去的,從出生之日起,我們無時無...

皈依與出家有什麼區別

鳳凰網: 謝謝宗舜法師剛才對佛教給我們的解釋。社會...

快樂不是一個地方,而是一個方向

從前看童話書,有許多是關於王子和公主的故事。這種故...

做命運的屈服者還是創造者

第一種、命運的屈服者。 他的心跟外境接觸時心隨境轉,...

燃燒的六根之火

有一次佛陀帶領一千多位比丘出去游化,他們走到象頭山...

人生沒有對錯,還債而已,不要墮入對立

我們必須用心力來引導業力。因為我們無始劫造了很多業...

有願往生而念佛未切,能否往生

問: 淨土法門實在穩當,但有願往生而念佛未切,又沒...

念阿彌陀佛有什麼益處

首先直接的益處,由於相信阿彌陀佛,由於願意往生極樂...

念佛時妄想很多該怎麼辦

問: 弟子在念佛的時候妄想很多怎麼辦? 明安法師答:...

彌陀經中的「行此難事」是否指持佛名號

問: 如何理解彌陀經上說當知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

李炳南居士:快刀斬亂絲

人生於世,自古均免不了一死。即使是世間的聖人,時候...

何苦還要戀戀不捨

故勸念佛人,第一要知為生死心切,要斷生死心切,要在...

為善不欲人知,布施不求回報

有僧人問石霜慶諸:「如何是和尚本份事?」石霜答:「...

不矜細行,終累大德

古云:不矜細行,終累大德,此之謂也。 這句話的意思就...

暴露的服飾對女性身心健康的負面影響

盛夏季節,街頭巷尾不時會有穿著吊帶裙、露臍裝、露背...

【佛教詞典】空界色

指虛空界之色。空界,梵語 ākā?a-dhātu。據俱舍論卷...

【佛教詞典】緣慮心

為四種心之一。又作慮知心、慮知緣慮心。即攀緣境界,...

【視頻】妙境法師《出家人的本份事》

妙境法師《出家人的本份事》

【視頻】淨界法師《聞法儀軌》

淨界法師《聞法儀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