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心的覺悟

2011/06/23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陀時常教育我們要活在當下,而不是沉溺於往昔回憶,同時,也不要幻想著以後如何,因為人命脆弱,無常迅速,若不從現在做起,計劃往往都趕不上變化。認識到當下這一念心的重要,我們就應該善加珍惜,有效利用,通過現在的努力,為未來開創良好起點,通過心念的改善,為人生開闢美好前景。

一、認識心的作用

在這個物質化的時代,人們習慣以財富決定一切,並將苦樂維繫於此,一味向外追逐,伴隨著外在物質生活不斷富足,內心痛苦仍是有增無減,究其原因何在?正是忽略內心所致。不知心在煩惱感受中的重要作用,煩惱,是人生痛苦之源,煩,為擾義,惱,為亂義,是擾亂清淨心的障緣。認識到心理的各種因素,我們才能進行有效管理,增強善心所,抵制惡勢力。

佛法是緣起論,認為萬物由因緣和合而成,所謂「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心理活動同樣如此,皆依因緣而起,決非偶然。因,是心理因素,緣,是相關境界。如:見財起貪是貪心的作用。害怕黑暗是恐懼的作用。因作惡而內心不安是良心的作用。想起某個怨敵而憤怒是嗔恨的作用。被人佔便宜而耿耿於懷是慳吝的作用。看到別人功成名就而難過是嫉妒的作用……。因緣具足,方能引發相應的心理活動,任缺其一,皆不得成熟。

凡夫往往心隨境轉,從表面看,似乎物質決定意識。其實,這是一種錯覺,因,好比深埋於土壤的種子,由陽光、雨露滋潤生長,種子雖隱沒不見,卻是植物成長的根本。我們的心,便是引發各種行為的種子,有怎樣的心,便會導致怎樣的行為。

很多人嚮往成功,但往往只關注外在條件的作用,如文憑、能力、人際關係等,卻忽略了對內心的訓練。當然,不能否認外在條件的效用,但在全球化到來的今天,已很難將以上作為一個人特有的優勢。面對瞬息萬變的社會,良好的心理素質顯得尤為重要。農夫在播種時,都會選擇優良品種,才有良好收成,同樣,我們想要人生獲得成功,也應努力調整心行,去除所有不健康元素。如是,無論遭遇得失、榮辱,還是挫折、障礙皆能從容面對。

在我們的內心,儲藏了無量生命經驗,意識的活動,正是以阿賴耶識的種種經驗為基礎,六塵境界為所緣,在感受上,因所緣境界的順逆變化,引發苦、樂、憂、喜之情。在生命過程中,過去所有言行會在內心形成力量,影響現在的生命,現在所做的一切,又決定未來的生命走向。正因為心不是永恆不變的,所以才有被改造的機會,否則,凡夫心就永遠無法斷除,更沒有成就聖賢品質的可能。

二、調整心的頻率

生命有兩大系統:一是受之於父母的色身系統;一是來自個體生命延續的心靈系統。每個人的生命素質皆由自身行為決定。在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無始無終的輪迴中,生,不是最初開始,死,更不是就此結束。今生,只是漫漫生命旅程中的一個片段。現有色身雖會消失,但生命洪流仍將繼續。人生的一切努力,盡管終成泡影,可由此形成的業力及內心經驗,將成為未來生命延續的潛在力量,盡未來際地影響我們。如果說死亡會結束一切,將曾經的善惡行為劃上句號,那麼,止惡行善又有多少意義?現代人正是由於這種錯誤觀念導致攻利主義盛行,為了眼前利益不擇手段,無視後果,成為未來生命的陰影。

心靈世界有如大海,心理活動則如波浪。大海,因風暴而波濤洶湧。心,則因境界刺激而現起種種念頭。所謂「起心動念」便是。通常,人們都是活在意識構成的心念中,以為這就代表著自我的一切,事實上,那只是海面的浪花,波濤之下,才是海洋更為深沉的部分。無始以來,我們為無明所惑,使貪瞋癡煩惱大行其道,佔據心靈主導地位。

人,是複雜的多面體,其中,既有貪婪、嫉妒、驕傲等負面心理,也有慈悲、自信、無私等正面心理。每種心理力量,都代表著相應的心靈頻道。比如對某人起嗔心,若這念嗔心不能及時制止,而是在內心反覆播放,甚至將種種有關乃至無關的素材收集演變為嗔心所需要的證據,使我們在嗔恨的泥團中越陷越深。

人類的生活方式千差萬別,為什麼我們會選擇這種生活方式,而非另一種?除了客觀條件的制約,還有主觀因素的作用,那就是我們的慾望、想法和情緒。慾望促使我們追求,慾望不同,故產生的幸福指數也不同,有人以事業有成為追求,有人以家庭美滿為追求,有人以權勢地位為追求……。不管動機如何,我們要知道,唯有與善法相應的慾望,才是獲得幸福人生的正當途徑。少欲者,解決溫飽就能知足常樂。多欲者,擁有再多也慾壑難填。所以,佛陀常常教導弟子們應少欲知足,不然,只會將一生耗費於無休止的索取中。

想法決定人生選擇。事實上,多數人的生活只是搖擺於慾望和情緒之間,每天說著做著的,無非是我要,我不要,我喜歡,我討厭,我開心,我痛苦等不一而足。有時,人們也會感嘆這種生活的無聊與無奈,但感嘆之後,多半仍是繼續妥協,隨慾望和情緒飄流。在這個熱鬧非凡的心靈舞台上,各種角色你方唱罷我登場,從來都不思考這樣的心態究竟如何產生、如何活動、如何過渡,因為我們習慣了向外看,從來都不知反觀自省。與其說我們活在現實中,不如說是活在自己的內心世界,眼睛所看到的一切,都已經過情緒的投射想法的處理。你覺得某人好,看他什麼都順眼;覺得某人不好,看他什麼都彆扭,自我形成的這種感覺或許和別人對他的評價截然相反,為什麼?原因就在於,你看到的並非客觀的那個人,而是你感覺中的那個人。

三、提升心的品質

那麼,怎樣提升生命品質呢?

現前生命存在種種缺陷,主要體現於兩方面:一是存在迷惑,一是存在煩惱,這是佛陀對生命所作的審視和評估,結論就是人生是苦。佛陀所說的這種苦,是對生命本質的透視,因為一切快樂都是由某種渴求得到緩解而產生,而渴求本身是痛苦之因,任何緩解只能起到局部和暫時的作用,無法改變其本質。就像醫生可以治療疾病,但無法改寫有生必有死的結局。佛教對苦的深刻認知不是被動接受苦,而是為了正視現實,尋求究竟的離苦之道,是直面人生的積極態度,並非逃避現實的消極心態。

比如世人都很關注身體外表的美,其實,四大組合的色身美是非常短暫的,所謂紅顏易老,青春難駐。從佛法的角度來看,世間一切都是無常敗壞,色身的生老病死,就像時光的腳步,剎那都不曾停息,永葆青春不過是一場注定失敗的夢想。凡夫心的最大特點,就是浮躁而動盪,在各種妄想中沉淪。為什麼?因為內心的需求太多,且從未整理,使得我們根本看不清生命的真正需要,只好不停忙碌,用表面充實來掩蓋這種茫然,忙碌的結果,不過是繼續製造妄想,世間快樂都是短暫且有副作用的。而佛陀的喜悅是來自生命內在是「舉身微笑」的,這種內在美,就是人格美,心靈美,生命品質的美。

如何美化生命,莊嚴生命?

首先需要了解生命,它不過是無明製造的產物,對這具五蘊和合的生命體來說,最本質的就是人心和人性,並顯現為善和不善兩方面。每個生命內在都具備與佛無二無別的潛質,只須將內在潛質開發出來,就能證佛所證。佛法說眾生平等,不是現象上的平等,而在於每個人都具備成佛的佛性,這也是佛教有別於其它宗教的特徵之一,可以通過修行而成為自己所信仰的對像。

其次還要了解什麼是生命中的美和不美。這種美,也就是佛法所說的善,反之則不善。那麼,佛教對善和不善又是如何定義的呢?能為我們帶來快樂結果和未來利益的行為就是善,帶來痛苦結果和未來損害的就是不善。當我們生起善念時,內心會充滿喜悅,並給自他雙方帶去和諧與溫暖。反之,當我們生起惡念時,就會觸動內心的不良反應,使身心受到折磨感受痛苦。

人生痛苦是多方面的,如色身的生老病死,及無明、慾望製造的煩惱。此外還有社會環境帶來的痛苦,如怨憎會、求不得,愛別離。有自然環境帶來的痛苦,如天災人禍,酷署嚴寒。從表面看,這些痛苦似乎是外來的,是加載於身心的客觀存在,事實上,所有痛苦都源於我們的內心,都取決於我們看待問題的方式。是既非風動,也非幡動,只是仁者心動的真實寫照。

佛教所說的輪迴,也是生命發展過程中呈現的不同形態,如餓鬼是代表渴求的心理,當這種渴求被無限放大後,就會是餓鬼的生命狀態。阿修羅是代表好鬥的心理,這種好斗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呈現出阿修羅的生命形態。動物是代表愚癡的心理,除生存本能以外,沒有更多思考。所以說,輪迴不在別處,正是每種心理髮展成熟的不同生命形態,和來自你的生活方式和心靈善惡能量的積累。

四、引導心的覺悟

因為無明,我們會把很多不是我的東西當做是「我」。人為什麼會怕死?就是因為把身體看成是我,自然就會害怕「我」隨著這個身體消失,如果了知色身只是這期生命延續中的一朵浪花,就不會對死亡產生恐懼,而是淡然接受。還有我們最在意的就是以「我」為基礎所建立的家庭、財富、事業、榮譽等等,之所以在意,都是因為前面被冠以「我」的標籤,有了這個設定,想當然地「我」的家庭要比別人優越,「我」的財富要比別人龐大,「我」的事業要比別人出色,「我」的榮譽要贏得眾人的肯定。於是就出現攀比,產生競爭,因為這種自我的重要感和優越感,又會帶來自我的主宰欲,總想超越別人。

其實冷靜觀察就會發現,都是在無明驅使下產生的需求,進而對需求產生依賴,而依賴又是痛苦之因,擁有並習慣之後再失去,新一輪的痛苦又隨之產生,週而復始,無有了期。當生命結束時,外在一切都將成為回憶,給未來生命帶去什麼影響,才是我們應該引起重視的。

任何追求,都有得到和得不到兩種可能,從個人到社會的一切變故,只要我們能正確面對,就不會因此帶來無法承受的痛苦,因為世間是「無常」的,沒有永恆不變的實體,「無常」是本來如此的現實,只是我們習慣將「無常」誤以為「常」,才會因為這種「常」出現變化而感到不幸,這種不幸在很大程度上是因錯解而造成,並非外界因素。

佛教的一切修行,都是為了將生命潛在的高尚品質開發出來,關注己心,而非以客觀世界作為認識和改善的對像,成就如佛陀般的智慧和慈悲,無限的智慧,令我們究竟解脫煩惱;無限的慈悲,令我們關愛並幫助一切眾生。善用其心謹言慎行的同時,應著重培養內心的智慧觀照,「以己為舟,以法為舟」,當生命不再有任何瑕疵,我們也能成就像佛陀那樣至純至真至善至美的人。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智諭法師:念佛貴在調心

念佛貴在調心,不在念多,念少,念快,念慢。 大家要...

培養自己的柔軟心

所謂的「柔軟心」,是指把自我減低、減少、減輕,不在...

常常看人不順眼,就像生活在垃圾場

我們要訓練自己,就是要訓練我們的這顆心。從行上,我...

尋找心的本來

學習任何一部經典,首先要知道它的重點是什麼。 很多...

身如寶塔,眾寶莊嚴

老子說: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

心靈的漏洞

許多年前,有個求道的年輕人,為了獲悉人生的道理,不...

如何讓心不被外境所轉,同時定住

問: 如何關注心不被外境所轉呢?一絲一毫的心都不能動...

慧律法師:佛教是徹底覺悟的人生觀

簡單來說:佛教就是徹底覺悟的人生觀,是徹底覺悟,而...

【大藏經】【註音版】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四十二章經

(龍藏本)...

【大藏經】占察善惡業報經

占察善惡業報經卷上(出六根聚經中) 天竺三藏菩提燈譯...

【大藏經】梵網經

梵網經序 夫宗本湛然,理不可易,是以妙窮於玄原之境...

【推薦】未成佛道之前,要先結人緣

前幾天,有位居士給我看他珍藏的一塊玉。玉的名字我記...

【推薦】在淨土法門裡你要生起三種信心

每一個法門的修行都是以信心為根本,站在淨土法門的角...

世界上最好的運動——走路

世界上最好的運動是什麼?走路!世衛組織認定,走路是...

經書怎樣擺放才如法

佛經是指佛像三藏(經、律、論)中的經藏。經藏通常是...

為父母供養令脫惡趣

佛陀時代,羅閱祇國有位那捨長者,心地非常仁慈,經常...

【推薦】哪怕有功德,也不要去爭功

人有功德要藏起來,而且要把功德給別人,千萬不要去爭...

拘那羅王子的眼睛

佛滅度後,在印度有一位國王叫烏斯迦,這位國王心地善...

如何看破美女的誘惑

可以先用不淨觀作心理鍛煉,觀察美女或引起你淫慾的人...

早晨第一杯水該怎麼喝

健康的肌體必須保持水分的平衡,人在一天中應該飲用7...

福德是承載世間富貴之根基

國慶長假,待客之餘,讀書、寫字、坐禪、念佛。 品讀《...

包裝紙上有佛像該如何處理

問:請問用過的香盒和裝香用的紙袋(上面印有佛、觀音...

為什麼愛到後來都是苦

愛情的真諦是自私的,我愛自己所以才愛你,你適合我所...

一念熏修雖然短暫,但卻是真實的力量

一念熏修無漏善故,或得出纏,或蒙授記,如何自欺,尚...

看看有幾位鬼神在保護你

長阿含經(卷第二十)原文: 佛告比丘。一切人民所居...

戰勝天魔波旬之五力

往昔,佛陀於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之時,向比丘們開...

參禪的下手方法

老和尚慈悲,大和尚慈悲,各位班首師傅和各位法師慈悲...

【佛教詞典】曹溪宗

韓國之禪宗。系由高麗普照國師智訥(1158~1210)將朝...

【佛教詞典】壽命無有量

(雜語)與壽命無數劫同。法華經人記品曰:佛有大威德...

【視頻】妙境法師《除糞人尼提的故事》

妙境法師《除糞人尼提的故事》

【視頻】夢參老和尚《地藏十輪經》視頻版

夢參老和尚《地藏十輪經》視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