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宏海法師:八大人覺經

宏海法師  2020/03/15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第六講)

好,各位,請大家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稱)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

好,請大家放掌。

各位晚上吉祥。我們今天是第六講,還是在講《八大人覺經》,有關於生而為人,通向一個覺悟的故事,這些線索。

今天,我們要講到第五個覺悟,就叫做多聞智慧覺。就是學習,不斷地學習、知道、掌握、理解,然後才能提升於,佛法最講的是悟性和修證,就是最終得到它。

講到第五覺悟的話,我確實是特別有感慨吧。現在來講,可能大家對於佛教,因為佛法是靠佛教來弘揚的,首先我們要跟佛教有緣,再能夠走入佛法。那幾乎我們現在跟佛教是有緣的多,但是能夠走入佛法,就是這兩個之間本來是順理成章的一個次序,現在我們把它中間隔斷得很厲害很厲害,就是大家都會去廟,都會磕頭上香,但是就是不知道什麼是佛法。所以這裡講到說:

「第五覺悟:愚癡生死,菩薩常念,廣學多聞,增長智慧,成就辯才,教化一切,悉以大樂。」

你看我們為什麼要念一個說「願解如來真實義」,實際上如來的這個真實義,就是說從你入了佛門進入佛法,再經過長時間的這種專業的學修,才有企望能夠達到一個最閃光的一個點,可以這麼說,最根本的一個點。問題是現在我們很多時候門也入不了,怎麼辦呢?說到講到說常念、廣學多聞,現在我們都是說,不學不聞的多,說你少學點,很少機會,還說這個廣學呢。說你偶爾的聽一次,或者按計劃的聽多少次都不行,何況說多聞呢。實際上,真正的佛法的興衰就取決於此,所以大家,但凡聽聞者,有緣者,都有責無旁貸的責任,來擔當去流通和弘揚佛法,但是首先我們要自己懂。

你看我們現在說到這個教法,甚至很多名詞概念,最基本基本的知識我們都不曉得,什麼是三寶呀,六和敬呀,大小乘呀,世出世間呀,更不要說具體修行中,什麼小乘的這個教理行果呀,大乘的這個修學次第呀,乃至佛知見呀,等等諸如此類,我們有的不知道。

你看我剛才數了這麼一些,有的可能知道是知道,但是他也不知道什麼意思,或者說以前聽過,聽了一次,完了,再問又忘了。所以說佛學缺乏我們知識的素養,就導致我們現在都是法盲,沒辦法,說是信徒嘛,是信,但是說是信徒嘛,什麼都不知道,這是我們應該感到非常慚愧的一件事情,非常不值當的一件事情。

很多時候,我們因為不了解,就不知道宇宙萬法的真實狀態,也沒有這個建立解脫修行的理念,更不要說積極地探索這個具體的方法了,就是說怎麼你也就是上不了道兒。那就更別說知己知彼,應對自己的根性,選擇適合的法門,修行途中出現的問題,有什麼境界,怎麼邁過去,怎麼防止它,這些那就更別說了。

我們現在的實際情況,很多時候是,說實在的就是神佛不分,佛道不分。你看為什麼常有,基本上好多行者都是把佛當作神來作用的,有事了,馬上就想到我,我遇過無數次,一定是出事了,甚至是生死大事了,想起來了。

那我們代表佛法呀,平時想不到,生活很重要。或者說是實在是沒事了,才想起點佛法來,所以為什麼常講到,臨時抱佛腳,無事不登三寶殿,所有這些,大家想想,很少有能把它當作主動積極的,是直面有助於人生的,對我們的生命,革命性的一種理解提升跨越的,沒人這麼去認知佛法,定位佛法。所以今天我們學到這個,正好要常念、廣學多聞,增長智慧。

學習每一部經典,關於佛法我們都要知道,這部經典的講法的次序在哪裡,用意是什麼,他當時的背景在怎樣的情況下,面對什麼樣的人群,這部經典的核心法義、修學指導,這一切,我們都要明白了,然後你就有板有眼有數地去學,去修,否則我們就一直處在一個瞎子點燈白費油的狀態。

所以為什麼你看上一次說到要精進勇猛,昨天講到。可是你精進就像腿一樣,你只管走,走得倒是蠻有勁兒的,肌肉練得挺發達,但是你眼沒睜開怎麼辦呢?眼睛是瞎的,你連路都找不著,那你往哪兒走,可能走到邪道上,或者往回走。

很多時候,我們實際上因為不能夠廣學多聞,或者聽了一點點,還會產生很多的自以為是,都不知道其然,就開始以為自己知道所以然了,就到處去賣弄,這樣的情況也有。總歸吧,我們就是直白地告訴大家,一個人能夠有緣,能夠學好佛法,同時還學對佛法,這是一個極其珍貴稀有的生活狀態,就是你在人群中,你有這樣的機會,有這樣的資質,最後能夠擁有這樣的狀態,這是極少數極少數的人。所以雖然我們在線上這麼多人來聽,最後能落腳點跟著我們走到最後的,也不知道有幾個,一個都行,一個都不白費。

現在的情況,為什麼我們就是,說實在的講這一條,我們可能要往下退一步,跟大家來分享。就是為什麼我們不學不聽呢,很多時候,我們沒有把學佛看作真正有意義的事情或者是重要的事情,或者是必要的事情,基本上都是這樣的一個共知,就如同沒事了,看場電影或者翻閱一下雜誌一樣,完了可能再就沒有什麼想法,這很可悲。

大家要知道,我們好不容易過去結了一個緣分,有的人這輩子就那麼一個交叉點,錯過了就錯過了,有的人這輩子交叉點倒蠻多的,可是他怎麼也瞅不準,錯過了也就錯過了,這兩點是一樣的。

另外,還有時候我們最認為說學習、聽經、聞法,學習經典論著,他就把它都推給出家人,認為這是出家人的事,跟自己沒有關係,這個也是錯的,為什麼?因為出家屬於出家弟子,我們屬於在家弟子,特別是我們今天能夠聽到,那還是與佛有緣,有善根的人,你不能把這個善根浪費了。

那就要學習,要開始去聽聞,反之我們絕不能停留在說,只去寫個緣呀,往功德箱裡放點錢呀,或者說給廟裡面做點什麼功德,稍微福報好的,就是說,不學法,永不修道,就處在這個狀態。這樣的話,也不能夠增長智慧,只能夠增長癡福。跟大家講,有的人過去就是,他特別能跟廟裡做點功德,或者奉獻,或者捨,他就不聽法,不修智慧,來生成了一大象,這個大象很有福報,是給國王坐的,渾身都掛滿了奇珍異寶,但是它就是沒有智慧,投生成畜生。

還有一個就是說,我們很多時候一直學知識,當你把佛學,學佛跟佛學不一樣,我們來廣學多聞是學佛的,看看佛是怎麼修成就的,我們照著他走。那麼佛教,它有很多的載體來展現它的存在感,比如說文化、哲學呀,整個這個邏輯思辨那是博大精深,真的是博大精深,那我們這一方面也是要防止,因為我們一定要把聽聞了以後,運用成真理的信仰,或者是我們去思惟的解脫上面來,不能單純地當作文化或者學術、考證,這樣一定會走偏的。

再一個,我們現在還有一點,跟大家講,就是缺乏一個依法的精神,廣學多聞,就是要學呀,學這個道理,就依著這個道理這個真理來。那我們很多時候是依人不依法,依人不依法會出現什麼狀況啊?我們不去看,學習讀誦聽聞講法,讀誦經教,跟著人走,那麼很可能跟對這個人了還行,跟錯了就麻煩。

假如這個人這會兒還行,或者這一方面行,另一方面不行,那也很麻煩。所以一定要說相信佛陀是最圓滿的,最不會錯的,那麼我們就是要從他的原始經典裡面去找這個正確的理論支撐和答案,然後大家共同來分享討論,然後適合怎麼樣,大家結伴而行。是要這樣,這也叫做「廣學多聞,增長智慧」。

再一個,假如果你不多聞的話,我跟大家講,十有八九誤入歧途都不知道,因為現在這個信息來的太碎片太轟炸了,都是一段兒一段兒的,借著佛經的話解釋成自己的法,你能辨得出來嗎?照著佛經的話,他把你往外道上面引,你能認識清楚嗎?當然你可以說,我講的這一系列,對你來講,說我生活中不需要這些,不需要,那就沒辦法說了,因為我們今天所有的這一些就是大家共同要認知,我們是想做一個覺悟者。我們生活在世間作為一個人,那麼我們要走進走入佛法。

當然還有一種,這個可能就是學久了的人,會有這樣的一種見解,或者會遇到這樣的一種說法。就是說,哎呀,佛法,最後實修證的,那個境界是不可說不可說,是不能用語言用思維表達,這種話我也常講。但是大家要知道,這個是到了一年到頭了以後回過頭來再說這個話,也就是說到臘月三十了,噢,說大年初一可以了,你還在大年初一,你就不要說到臘月三十的話,這得這一年經過了以後,你才能知道春夏秋冬是怎麼過來的。

要學好了,把這個語言文字都貫徹通了以後,才能再把它放下,你現在河還沒有渡過,你說這個船是沒用的,總之到了彼岸還得丟掉,是得丟掉,但是你還在此岸呢,你就不借這個船過,你永遠過不了。所以這個也需要我們廣學多聞增長智慧。

那跟大家講,包括我說的這些列條列條,你能認識得到這些也需要廣學多聞,有智慧才能認識到。所以說希望大家,你看這裡講到說「愚癡生死」,我們不聽佛法都是在愚癡的狀態。好像說起了大家又說愚癡的,那不就傻瓜、弱智啊,不一定是這樣的哦。

這裡講的愚癡,是說也許他很聰明,世間很會來事兒,但是他就不知道真理,就隔得很遠,上不了道。我相信諸位也見過這樣的人,或者遇過這樣的人,就聰明人抓不住重點。

你看那有的聰明人,特別能的那種人啊,可是他的福薄,薄到什麼程度啊,你跟他講一下說,因果呀,或者說皈依呀,皈依佛門呀,或者講說有輪迴呀,或者受個戒,或者什麼,其他的不要說,你先看他的表情,表情就匪夷所思,覺得你完全就是說你這人不對勁了,都是這一類的。這實際上自己很愚癡,生不起恭敬心、殷重心。

所以我們確實要多聽,因為這個世界我們要理解一個東西,一定要通過聲音來傳達,通過大腦去思惟,那慢慢一點一點地掌握,見多識廣嘛。從開始什麼是三皈五戒,然後相信為什麼有輪迴,怎麼輪迴的,這些我們在網上都講過同樣的課,大家都可以去搜。這個因果是怎麼造就的,然後為什麼說有佛法,有三乘佛法,就是有這個小法、中法、大法、究竟法,怎麼了生死成佛道,為什麼《心經》裡面講般若波羅蜜是什麼意思?阿彌陀佛是誰?在哪裡?怎麼成的佛?跟我們有什麼關係?就這一些,我們都得說要去聽。

希望大家借今天的,我們只能說做一個緣起,但是必須要我們自己發心,要想聽,願意聽。諸位要知道,廣學多聞,能讓我們建立起來核心的一個見解,就是主見,能把佛法的主見建立起來,這樣你就會增長智慧,不會被擾亂了,擾亂就糊塗了。而且我們平常講到說,能夠增長福氣最快的方法,就是喜歡聽法的人,和喜歡講法的人。

諸位你試試,每個人你比如說喜歡聽聞佛法,聽得久而久之,樂聽法,就是喜歡聽法的人,你看去吧,他慢慢他的知識會變,知識變了,他的生活態度就變,他為人處事就變,福氣大了呀,慢慢他的相貌也變,人生都變,整個這個人際關係和一切的這種世間的福報,他都會變,一定會變的。為什麼?就是因為增長智慧了,智慧增長了,福報也跟著上來。

那麼說法的,就是喜歡說法的,那麼就是要成就辯才。什麼叫辯才呢?就是會說,當然不是能說會道的那種,我們去跟別人說佛法的時候,大家記住有兩個點,一個就是勸他向善,二一個勸他放下,你不會錯的,不會錯,所有的說都圍繞著這兩點進行。

那我們很多時候,大家不管怎麼說,你覺得哪裡說的有偏差,你只要圍繞一個目的,給他講佛法的時候,只要讓他信了,又信了,再信了,就不會錯,勸信。所以我們老去聽佛法,慢慢地能讓自己具足幾種功德,這個功德就是會提升我們自己的素養和智慧。

比如一個就是說,能夠知道什麼是善惡,你不要以為我們現在還很辨別說,這是人情世故中的善惡,這個因果前後,它是怎麼微妙變化,有可能我們以為這個是好事,但是會招感不好的鏈鎖反應;我們以為這個是壞事,但是這個過了以後會出現好的情況,那這個都是從佛經的智慧中得來的,知道善惡,什麼是世間、出世間。

那麼第二個功德就是,知道了以後,就能把我們的惡法止住,就不要去受那個苦報了呀。大家要知道,所有我們做的這些惡的,惡念驅使做出來的事情,一定將來感回來的,還是讓我們不舒服的果報,一定是自作自受的。那麼有這個智慧,常聞、常聽、常思惟,那就能把這個惡法能夠止住了,哪怕是我們有時候控制不住地就要去做,或者環境不容許我好好幹,依然做了不應該的事兒,那麼你至少你心裡知道這不對,就會有慚愧懺悔心,慚愧懺悔心帶著做的惡業,比那個放開了肆無忌憚做的惡業的果報完全不一樣,很輕微,而且還能轉,就是有可能受這個果報,那你去求菩薩或者念觀音菩薩或者做善事,再力量大一點就把它給轉了。你肆無忌憚放開手腳去做出來的事情,將來的果報也改不了,迎頭就來了,你沒辦法。這些都是從止惡法,從廣學多聞,增長智慧。

再一個我們就不會去做無意義的事了,這是第三個功德。一個學佛久了的人,你再看世間百態,你就知道,真的人活一輩子很可憐可悲,一輩子像經典裡面說的共諍不急之事,就是沒必要的事,沒意義的事,就跟看電視劇一樣。你學佛學久了,我給大家說一個狀態,你看那電視劇電影,沒學佛的時候當真的呀,被劇情吸引的,哎呦,人際關係,劇情發展,每天在議論紛紛,可覺得這個有意思了。

你說它就是一個屏幕或者是熒幕上放的一個影像,你投入到那麼多感情幹嗎?慢慢聽聞佛法聽久了,你就看著跟傻瓜一樣,在幹什麼呢,有什麼意義呢?演來演去,都是假的。不僅僅屏幕上的熒幕上的是假的,我們生活中,你修得好了,再往深了學,再往深了修,這個智慧越來越出現的增長得厲害廣大的時候,你就發現人生也是這樣的。這個就說不做無益之事,這個智慧就出來了。那最後就能夠得大解脫,這是最根本的功德,廣學多聞。

所以大家要常來聞思佛法,一定要常來聞思,一探個究竟,首先要給自己說服自己,我要定一個課,一天聽多長時間或者聽一集。聽完了以後,還要對照生活,去這麼依照法的這個觀點去思惟,那麼就會生起來更想聽法的這個興趣,就進入良性循環,就會出現這個廣學多聞的好樂心,喜歡聽,要不然越聽越沒意思,就放棄了。

當然,我們說到廣學多聞,聽法的時候也有態度很重要,態度。首先你不能就是吊兒郎當的,沒有一點點嚴肅、敬畏之心,那就跟你說,本來在這裡說法就跟下這個甘露法雨,你這個盆子亂丟,丟到哪裡也不知道,或者扣在那裡,雨都下不進去,那這個法就入不了你的心田。第二個,你要用心,你不能這邊進這邊出,就跟盆子是個漏斗一樣,有窟窿,那再怎麼給你裝這個法水甘露你都停不住。

當然最麻煩的一種我跟大家講,是什麼情況呢,是懷揣著成見,他來聽法廣學多聞,他不是說我不懂了,我想虛心地學習,他是來進行這個,帶著探測情報來的,看你們佛教在說什麼,我得檢查檢查,我得掂量掂量。這一念,就像盆子裡面原來有發了霉的病菌一樣,毒素一樣,那麼,雖然下進去甘露,都被你自己給染壞了,根本就聽不進去,而且會產生很多邪知邪見,這個更麻煩。

所以這方面,我們盡量地要去融會貫通,不要斷章取義,有時候佛陀講法的時候,在那個場合那麼講,在這個場合這樣講,那麼每部經典好像表面甚至還有矛盾相牴觸一樣,你不知道後面的這個總的發心樞紐,那麼你就會以為它有矛盾,以法破法,自己也搞不清楚,這就是智慧沒有增長。增長了智慧以後慢慢會什麼,一定會成就一個叫做辯才。

我們這裡講到辯才了啊,在這上面比較專業的有四種情況,我們常說到叫四無礙辯,就是法無礙辯,對於這個講的法,是哪一條哪一道,或世間的出世間的,是人天法還是解脫法,他都能夠明瞭,叫法無礙辯。

那麼有的他明瞭了,他肚子裡有貨,大家見過這種人啊,說不出來,有的人學了兩分他能說八分,有的人學了八分他連一分都說不出來,憋在肚子裡說不出來,還有一個很重要,就是口才,叫辭無礙辯。會說,能辯到你心裡,打到你七寸,扣在你心坎上,誒,這個就好了。

再一個,還有一個叫義無礙辯,對於它的義理,引申出來的這種內涵、悟境等等這一些,他也能給你精準地,可能很形而上,但是他給你很精準用語言方便地表達出來。

再一個就是樂說無礙辯,這個很難,我自己太有感觸了,就是越說越想說,而不是越說越不想說,很樂意說,希望能夠說了以後利益到眾生。

所以真正的辯才無礙很難得嘛。跟大家講,你看這裡講到的說,要離開愚癡,愚癡是導致我們生死的,那麼增長智慧了才能出生死,菩薩要常常念,心裡要想著廣學多聞,增長智慧,成就辯才,才能夠教化一切,給他究竟歡喜自在的這種大樂,不是我們生活中的那點小幸福。所以我們真正成就辯才了,才能夠教化一切。

有大德祖師辯才到什麼地步,能講法講得頑石點頭。那我們有去過蘇州的或者在蘇州的,都知道蘇州的虎丘有一個點頭石,那虎丘原來也是廟,有一個叫做什麼呀,叫道生法師。他對這個佛學的義理,這個悟境就是非常的,這裡講到足以說廣學多聞,很有智慧。他的智慧到什麼地步了,超前了,超前就是說他通過他自己學的佛法,他就自己在那兒再往上推理,他就說肯定,這個道理我認為是正確的,可是講這個道理的經典就是《涅槃經》裡面講的道理,說一切眾生都能成佛,都有佛性,一闡提也有。

那麼,當時那部經典還沒有完全翻譯到咱們中國來,他就通過其他的經典推出,一定是這個理論是成立的,結果把所有的出家人大法師都給得罪了,認為他是個異端,北方都混不下去了,趕到南方來。在蘇州虎丘人家跟石頭在那兒說,說假如果我這個說的對,說的準,那麼你能不能給個面子,結果那些石頭聽了法以後,就開始點頭,就動起來了。這是真事兒,到現在大家去虎丘旅遊,我們都去看什麼劍池,還有什麼塔呀,還有一個叫點頭石,很有意思,叫做「生公說法,頑石點頭」。

四無礙辯,你得了四無礙辯,能力就很強了,就可以弘法了,再不要遇到說,哎呀,晚上能不能讀《地藏經》?我又要拿這問題說事了,為什麼晚上不能誦《地藏經》?假如果你得了四無礙辯,你首先問他,經典是最吉祥的,對吧。經典是真理,那麼它應該在一切時中都是吉祥的,為什麼晚上就不吉祥呢,就不能讀呢?這就是法無礙辯。

那麼如果你得了辭無礙辯,就是很會說的話,那就問他說,既然晝吉祥夜吉祥,晝夜六時恆吉祥,大乘經典是吉祥的,為什麼就晚上不能看呢?那麼人生病了,白天能看病,然後晚上生病了就不能去急診了嗎?這就叫做辭無礙辯。假如果你再問他說,誰規定晚上不能看,你現在在北京,你說晚上不能看,可是在紐約的話是早上呀,那到底哪兒是晚上哪兒是早上,什麼時候是真正的晚上早上,這就叫做義無礙辯。你把這個道理到處跟別人講,從此以後誰也不會生起來說,晚上不能誦《地藏經》,這是邪知邪見,說這話的人,果報很慘重的,那麼這就叫做樂說無礙辯,放開了去講,沒錯,不會錯的。這個就叫成就辯才,就能教化一切。

所以大家要知道,這個佛門裡面的智慧,我給大家講一個辯才無礙的典故,這是你看我們現在在閱藏,這個藏經是每天看看經典,真的是增長智慧,我們也開見識。

在佛陀時代有一個佛弟子,他叫童女迦葉,還跟五百比丘他們在那兒遊行的時候,在一個拘薩羅國的時候呢,就是當時碰到一個很有名的大外道,叫弊宿。這個外道他很有號召力,也是一堆很多人的頭兒,教主一樣的。但是,他有邪知邪見,他不相信因果輪迴,不相信人能夠投生,前生後世,那我們現在很多人也一樣。

那麼他看到了佛弟子去這裡去弘法的時候,他就來了,要為難他,他給他們講說,我認為無有他世,亦無更生,無善惡報。他認為沒有前生後世,沒有人一生又一生的前生後生轉世,也沒有善惡因果的報應。你看,這就是大外道,大斷滅見,在佛教裡面最可悲可恨的。

那麼他們兩個人就在那兒辯,這個佛弟子迦葉童女他就得了辯才了,誒,那個外道就來為難他,說既然有地獄,善惡報應,那麼我跟我的親戚說了,說你死了以後,如果去了地獄,你給我說一聲,現在他們都沒給我說呀,哪裡有什麼地獄呀!這個佛弟子就問他說,你說有人犯了罪了,被押到監獄裡邊了,那麼他還能隨便回來嗎?說不能呀。說到了地獄裡面的人,天天有獄卒看著,阿傍油鍋炸,劍樹上,他還哪有機會回來給你說,說得他就啞口無言。

他又說,既然這樣,那麼說造善業生天,生天我也有親戚呀,很善良,造十善業,你們說的十善業,但是我讓他上到天上來以後,給我回來打個招呼,他也沒告訴我呀,怎麼可能有善報生天呢?這個佛弟子又跟他說了,說我們以譬喻再辯一下,說假如果有人在廁所裡待久了,掉到糞坑裡了,有人把他救起來,那麼他會不會自己再跑回糞坑裡啊?這個外道說,不會。說,那你想想,在人道裡面好不容易修得修到三十三天上,看到人都跟在糞坑裡一樣,人家誰還會來跟你說呀?而且人跟天的時間不一樣,天上的一天一夜,最低的天,也是咱們這兒的五十年,你能等得著嗎?到那會兒你早死了,誒,又把他給說住了。

結果他又說不相信有靈魂,不相信有前生後世的轉世,他說人哪裡有靈魂,因為他當時是個大外道頭子,而且還當著世俗的官,他說有人犯了罪以後,我就讓士兵們去處死他,說處死的時候,把他放到一個缸裡邊,把他蓋得嚴嚴實實的,那麼下面用火燒的把他煮死,給他處於極刑。說嚴嚴實實的也沒看見有靈魂神識跑出來呀,嚴絲合縫一個縫都沒有,怎麼會有神識呢?

這個佛弟子就說,說你晚上睡覺做不做夢?說我做,我做夢,到處去遊行一樣的。說你遊行的時候,你的神識就出來了,靈魂就出去了,說你旁邊守護你的侍衛,外面的這個守夜的,有看見你靈魂出去嗎?說沒有。最後他又說,既然有靈魂,我處死這個罪大惡極的人的時候,我就讓這個士兵又進行說,把他們的皮給剝了,把他們大卸八塊,把他筋給割斷,骨頭敲碎,裡裡外外翻透了,都沒找到靈魂,怎麼會有靈魂呢?這佛弟子就說了,說你去看那個柴火,燒著了,點著了,點著了火滅了以後,怎麼著火呢?說應該鑽木著火,還是說把這柴裡裡外外劈個透,把所有的樹樁子柴都給劈開了,到處去找火,能找得著火嗎?

誒,一樣一樣的,以打比方,現實中的例子來進行論證,就把這個外道給他辯過來了。最後他心悅誠服,皈依佛法,做了佛弟子了。這就是叫做「成就辯才,教化一切」。這是今天給大家教幾招,以後再有人不相信六道輪迴,不相信善惡報應,不相信有靈魂的話,就可以這麼說。

實際上呢,就是因為我們聽得少,想得少,思惟得少,如果你仔細去琢磨,去捫心去推敲一下,所有的生活無一不是在現場講說佛法,等你智慧開了,你就明白了。所以經典裡面講到,一切法皆是佛法。

所以為了開智慧,我們先要多聽聞,希望大家能夠多聽佛法。

好,這是我們今天講的第五條,就講到這裡。

那有一個問題。一個是想開示一下說:「我們選擇哪個道場,哪位法師,學法時傳承重不重要,為什麼重要?」

是這樣的,看你學法,法也有很多的法門,或者這個法他們習慣性的修的這個方法或者是個因緣,有一些法很注重傳承,特別強調傳承。那麼但是有一些法的話,就相當於說公共法,特別在我們漢傳佛教裡邊,也有傳承,禪宗就是直接從釋迦牟尼佛傳來的,戒律也是直接佛說的,那你學,你學好了,這就是等於在接受傳承,直接就是釋迦牟尼佛一脈傳下來的。

那再比如說假如果你去修淨土吧,這個道場是一個正規正知見的道場,你看這個正知見的法師,那麼你如果觀察到位了,覺得他具足德行,也有教法,也會領眾,也能夠帶著大家上道,那麼也有號召力,給大家培福,住持道場,那這樣就可以去依止去學佛。

比如說淨土來講,我們的傳承是什麼呢,就是釋迦牟尼佛說的,直接從阿彌陀佛的那個實情實景那兒傳來的,那我們也有十三代祖師,這就是傳承,從慧遠大師到印光法師,我們現在的念佛人都在這個傳承中,軟件硬件都有呀,軟件就是五經一論,你依著五經一論去學修淨土,這就是傳承呀,這當然很重要。

所以在這個方面法無定法,看你修哪個法哪個派,人家各自都有說法,你在上面不必去添油加醋,或者是張家的這個家規用到李家來用,那也沒必要。所以這是一點。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一劫是多少年?」

這是一個知識,佛教裡面講到劫,那多少年我們且不說,因為年,它是一種感覺,地球繞著太陽轉一圈,我們就覺得是一年,所以它實際上是一個進行度,我們的時間。一劫是怎麼個進行度呢?人的壽命福報最大的時候能活到八萬四千歲,那麼由於他到了那個極點了後開始得瑟,慢慢地就驕傲自大、不善良,那麼這樣福報就會損,一百年損一歲損一歲,一直損到人的壽命只有十歲,這是極點極限。

人們開始得瑟得過頭了,發現遭了果報了,又開始反省,說要修善法,在這樣的情況,又過一百年增一歲。一增一減,這麼從八萬四千歲減到十歲,十歲又增到八萬四千歲是正好一個回合,叫做一小劫,一小劫的時間。二十個小劫是一個中劫,為什麼用二十個小劫組合一個中劫呢?因為世界的成住壞空,這個世界的節奏,世界產生的這個創造的過程,然後相對平穩的過程,然後開始流失的過程,最後徹底消失的過程,四個步驟,時間是二十小劫,所以叫一個中劫。四個中劫,一個大劫。

這裡講到的一劫就是這麼長,至於多少年沒法算,很長很長,只要用這個世間的斗轉星移、滄海桑田,這樣對照一下你就知道了。所以,實際上我們現在人的壽命只有差不多七十五歲上下,在減劫。既然是減劫的話,就說明會越來越麻煩,這個世界會越來越差勁,越來越陋劣,人也越來越朝低級方面的發展。

那正因為如此,我們就是要發願要脫離這個步驟,這個群體,這個圈兒,不在三界內混了,所以要往生極樂世界。極樂世界那兒沒有劫,一直不壞,無量光無量壽,就是不生不滅,沒有劫數的概念。那我們要去的話,要念佛,大家一起合掌,念十聲佛。

南無阿彌陀佛(十稱)

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好,隨喜大家,我們明天再見。

阿彌陀佛。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宏海法師文章列表

達照法師:回歸心靈

我們在人生中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我們不停地追求,又...

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

佛陀再次告訴我們;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

什麼是戲論

這個戲論層次很廣,凡夫對修行人,凡夫是戲論;修行人...

【推薦】識者知是佛性,不識喚作精

今天是打七的最後一天,我們打七的目的,是用參禪的方...

在「不幸」之中獲得覺悟的機會

在一個父母離異、舅舅癡傻、爺爺病痛大半生、奶奶跳樓...

要的是摩尼寶珠,不是路邊的小花

如果你很年輕學佛,大概到中晚年福報會現前,佛教我們...

釋迦佛抬頭悟道悟的是什麼

今年正月間,一位老朋友蕭先生來看我,臨走時問了一句...

證悟是否一定要在人群中實踐

問: 解悟跟證悟的差別何在?證悟是否一定要在人群中實...

【大藏經】唯識二十論

唯識二十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大藏經】占察善惡業報經

占察善惡業報經卷上(出六根聚經中) 天竺三藏菩提燈譯...

【大藏經】佛說阿彌陀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q)樹給(jǐ)孤獨園。與...

【大藏經】佛說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城逝多林給孤獨園。與...

淨土法門兩個重要的原則

今天我想利用這個機會,我們把這個唯識學的教理跟淨土...

消除脂肪的十種食物

1.紫菜: 除了含有豐富的維他命A、B1及B2,最重要的就...

誦哪部經迴向給父母最好

問: 父母不在本地,誦哪部經迴向給他們最好? 仁清法...

佛講父母恩德

很多人對於佛教徒出家離欲十分不理解,而且認為佛教對...

念佛之前的心態準備

在《印光大師文鈔》講到一個事,他說有一個年輕人,這...

午睡要注意的事項

中午睡上1小時,可使大腦和身體各系統都得到放鬆和休...

臨終神識昏迷,給此人念佛能不墮落三惡道嗎

問: 《地藏經》中雲,臨終人能得聞一佛名一菩薩名,...

【推薦】不要倒霉了才來學佛修道

像你們又修道又念佛又學密宗,其實我當年也一樣,反正...

地藏菩薩的淨土在哪裡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與八十百千那庾多頻跋羅菩薩。...

素食打造不長癌的鹼性體質

善養生者和,無寢食,後醫藥。清黃凱鈞《友漁齋醫話一...

朗然獨醒,大丈夫當如是矣

【原文】 醉生夢死,恆言也,實至言也。世人大約貧賤、...

楞嚴經導讀

凡大部頭的佛經,若欲深入地去學習和研究,必先要選擇...

在家居士簡易又有效的煙供儀軌

煙供,此修法主要利益鬼神,把很多殊勝的加持物和食品...

知恩圖報的馬兒

元生公,是我已故的曾祖父。他生前曾經有過這麼一段感...

上智不如下愚,弄巧反成大拙

我以闡提出家,自己揣摩根性庸劣,罪業洪深。因此於禪...

三寶的分類

佛法僧乃三寶之稱。 每個人信佛,必須先皈依(歸依)三寶...

【佛教詞典】聞思修三慧

【聞思修三慧】 p1264 大毗婆沙論九十五卷四頁云:聞所...

【佛教詞典】三身三德

三身是法身、報身、應身,三德是法身德、般若德、解脫...

【視頻】性德法師《出家受戒後的修學》

性德法師《出家受戒後的修學》

【視頻】凡是你所排斥的就是你所要學習與覺察的

凡是你所排斥的就是你所要學習與覺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