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宏海法師:八大人覺經

宏海法師  2020/03/15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第三講)

好,各位,請大家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稱)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

請大家放掌。

各位,今天我們聞思每日半小時,《八大人覺經》的第三課。昨天我們講到了四大五蘊,苦空無我,從具體的內容上來講,大家可能會,經文上也有一個小差別相,看到了說第一覺悟,我們今天講的是第二覺知。

今天講的是說,「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慾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一說自在這兩個字,合在一起,都是一個引人入勝的一種感覺。但是真正覺得自在好倒是好,想要自在的,世間沒幾個人。我們昨天講到說,無我,才能得究竟大自在。不知道昨天給大家提供的這個覺點,大家用得怎麼樣,實際上佛法很多時候就是一次提醒,一次促成我們不斷地記憶。所以你看這兩個,一個覺悟,一個覺知,正好也是這個意思。

昨天講的覺悟,是指從見解上的錯誤,我們一直以來這個觀點完全是顛倒的,那麼把這個顛倒再顛倒過來,就把見解上的煩惱給降伏了。但是見解上的煩惱好降伏,思想上的煩惱,下意識的煩惱,這個就比較麻煩了。因為我們念念不息,就是慾望一直伴隨著我們,只要有這口氣在,那麼就想有所追求,不斷擁有。

所以今天講到的「第二覺知: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慾起」,是降伏我們下意識的煩惱。佛門裡面有一個專業詞叫見惑跟思惑,什麼意思呢,見惑,剛才講了,就是把你錯誤的見解給你扳正過來,就叫覺悟。覺知,這不容易了,時時刻刻,在你的生活相續中,時間、地點一切的因緣中,你能不能夠意識到這個正確的見解,並且依之而行,這就叫思惑,很麻煩。說白了,就是我們明明知道這個樣子是對的,但是我們一直行為走的是錯的,這就叫思惑。

所以這句開始,主要就是讓我們相續地記住這句佛法,把它用起來。所以你看昨天我把這個無我也感受了一下,給大家覺,我自己也感受了一下。怎麼感受呢?我講完以後呢,基本上自己不聽,反正是每次講完經呀,在講之前,當然會認真地備課,講完了以後,是怎樣就怎樣,很少很少聽,幾乎不聽。昨天有善知識在旁邊,說起了,我就打開就聽了一下,聽聽聽,聽的剛好也有這個善友提攜,說你感受一下,因為看著手機裡面的視頻,那個人在講,然後我又在聽,可是到底是視頻裡的那個宏海是我呢,還是我在現在聽的我呢?講的時候,好像覺得我在講,看著他在視頻裡講,就變成我變成他了,那他是我呢,還是我是我呢,也搞不清楚。這就是無我的實相。

所以雖然知道原來真的無我,但是我們不能時時刻刻把這個無我給它貫徹起來。所以今天的內容,就是從貫徹上下手,第二覺知,多欲為苦。慾望,求不得,我們一生幾乎都活在這樣的追求中。為什麼世間有一種詞叫貪得無厭,或者說得寸進尺。或者像經典裡面也講到,這個時代呀,實際上大家去翻開經教,有時候我們會覺得說經典裡面的內容啊,或者理論呀,好像很古,就像我們講《安士全書》,還要套著當下一些發生的事情,好像非要把它作一個牽強附會。

實際上釋迦牟尼佛的智慧,兩千多年前都是說的我們現在的事,你看他在經典裡面講到,我們這個時代的人,沒有的有想要有,有了的還想要有,為什麼?因為嫌少,這就是貪慾。所以他講的說「有無同然」,就是有的也想貪,沒的更想貪,兩個都想貪。「憂思適等」,想貪的那個焦急呀,得不到呀,難受呀,再去努力呀,結果沒到手呀,說所有的這些難受勁,一模一樣。

當然也講到我們這個年代的人際關係,就是說兄弟姐妹,六親眷屬,甚至父子,一家子人都是為了錢,而反目成仇。說有的六親眷屬裡面想借,借點嗎?不想給借,或者說借給他了,他又不還,來來迴迴就是撕扯,最後弄得不歡而散,還要打官司。或者說兒子騙老爸,下級糊弄上司,都是這樣的。

糊弄上級,這在經典裡面講到的,大家設想一下。夫妻之間也是在騙,都是想有自己的小九九,想有自己的人際關係,把家裡的日子不好好守著,不護家,在外面亂來,還是屬於追求什麼呀,多欲為苦。

那大環境,大家看一下,我們這段時間也隨著這個痛定思痛吧,也隨著這場疫情的發生,大家也都在反思。比如說我們現在所居住的地球,實際上,諸位要知道,我們現在幾乎是人人在聯合來摧毀地球,動力是什麼呢?就是貪慾。所有我們的追求擁有,乃至一些所謂的項目吧,它都是越來越齊心協力地透支,大家要知道,所有的地球能提供給我們的是什麼,就是資源,透支資源。

所以導致我們這一代就把以後多少代的東西都提前給用光了,也當然因果關係早早地就開始,遭受現在越來越不穩定,越來越隱患大的一些災難,已經開始露出來倪端了。但是我們幾乎還是死不認賬,那麼這個苦果,將來還是一定會自己去受的。所以說在這種生死疲勞,貪慾支撐著我們。

為什麼叫「生死疲勞」呢?跟大家講,就是說生了又死死了又生,不斷地沒完沒了,就跟說是我們在無意義地在那兒繞圈一樣。大家看到那個驢呀,毛驢蒙著眼睛不是推磨嗎,繞著那個磨,就來回這麼轉,一圈又一圈,一圈又一圈,我們都覺得它很苦,這樣有什麼意思。

或者我們會覺得有一些動物,它所生存的那個環境吧,看見螞蟻來來迴迴搬家,你會覺得它活得一點價值都沒有,實際上我們人類也是這樣子的,生死疲勞。就是我們人在世間,獨生獨死,獨來獨去,共諍不急之事,就是所有計較的,都是沒必要、不重要、無有意義的事情,但是我們已經非常有滋有味地投入在其中,而且還相互合作,配合著來造這個生死疲勞的業。

那說到這裡,給大家插一個小曲,這也是給這個不知道的,來補一下佛學知識,生死是怎樣進行的,它次序是怎麼樣的,它是有順序的。我們假如果說從三個步驟,過去,這一輩子,還有來生來看的話,作為一個人,由於我們一念我執,大家實際上學佛學久了以後,我們現在是慢慢地從《八大人覺經》開始講的,希望大家能夠上道。

你如果學佛學久了以後,就是把佛學的理論備足了,大家一定要知道,不要以為說光聽理論沒用,理論越來越家底厚了,那麼你對於理論的理解透了,你再去運用的時候,就會得心應手了,這個時候就說明你的智慧功德就上來了。

所以我們首先要知道,比如說,生死它是怎麼來的呢?那它是怎麼來的,過去的一念無明我執起來的。昨天就給大家交代,今天我們又作了一個開頭,這個我執什麼時候起來的?有我的時候,無明起來了,那麼你肯定就會有行為,因為你有我的時候,你就待不住了,我們一切的狀態,就是我要怎樣怎樣,有了行為就沒完沒了了。為什麼?因為它形成一個相續的鏈條,紐帶,這個紐帶就牽引著我們,比如說上輩子我們有行為,這個行為會牽引著我們死了以後,色身脫離了,但是我們這個行為的那個能量,慣性呀,它還會以這個暗物質的形態存在著。

現在我們好像理解不了什麼叫暗物質,實際就是心理能量,一股蓄能,就像蓄電池一樣的,蓄能。你說蓄電池我們看物質電池的時候,它是這個物質東西組成的,可是這個電藏在哪裡呢?你看不見,我們每個人也是一個蓄電池,過去的行為蓄在身上,這個電池壞了,這個電還在,這個電的能量就會去投胎,到了這輩子,從娘肚子裡面開始出現一個胚胎,一個軟組織,慢慢,這個時候叫名色,無明開始導入到行,行又鏈條到名色,就開始進入娘肚子裡面,這輩子開始了,叫名色。

名色就是色法,一塊軟肉,胚胎,胚胎慢慢地開始什麼,怎麼出現的胚胎呢,是因為有識,意識,這個行為一下子,這個蓄電池這個電能呢,就像意識一樣又穿刺到下一世,到了一個胚胎裡邊,開始慢慢六根就開始出現功能作用喲,眼睛,胎兒就長出來了,耳朵也出現了,慢慢在經典裡面講到怎麼長出來的。

佛教,佛法,佛典講得太細緻了,大家可以去了解。我常會推薦一本叫《佛說入胎經》,裡面就是把娘肚子裡面怎麼長長長,七天一個變化,說得非常清楚。那麼慢慢生出來以後,就跟外界接觸,就有了觸。你的肉體,生到這個世間來了,哇哇大哭,為什麼?接受不了這個溫度,世界太冷了,冷冰冰的,咱們在這個世界來講,一輩子的遭遇都是冷冰冰的。

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你有了感受了,感受你就是,好的嘛,你就舒服嘛;不好的嘛,你就難過嘛。在這樣的情況下,你一定會追求那個舒服的,好啦,大家要記住,這個是突然間我們的慾望就從這裡開始噴發,為了追求舒服,產生了愛慾。然後不斷地追求愛慾,又去執取,造的行為,繼續儲存在這個電池裡邊,給下一輩子去生去死,又做準備,輪迴就是這樣的順序,叫三世因果。

那大家發現了沒有啊,我們今天講的「生死疲勞」,這個疲勞的主要的就是挑起來這個事的主要的點在哪裡呢?就在這一輩子的愛、取、有,這三個環節上。因為我們有多欲,慾望,就是貪愛,那麼一定會什麼呢,你去執取,你看從貪慾起,起什麼呢,啟動你的行為呀。這個事情好,那我要努力,那麼假如果說我要想方設法的時候,有可能有一些事情做得不是那麼適合,但是我也不管它。假如果想方設法,誰障礙擋住了我要獲取我這個慾望所進行的這個暢通的時候,你就會把它給掀開。很多時候,業就是在這個環節造下的,所以叫做愛取有。

跟大家講,一切的佛法,都為了從中折斷這個愛取有的鏈條,所以包括我們這裡說,生死疲勞,從貪慾生,讓你少欲無為,就是愛不要那麼濃烈,差不多就行,夠用就可以了,不要沒完沒了地去執取,有了就好了,不要太多,為什麼,因為一旦有就會苦。所以說少欲無為,才能身心自在。

那我們今天跟大家講一下,主要的慾望有兩個層面,一個是通常人說的比較粗重的,為什麼說我是凡夫俗子,你們是四大皆空,遁入空門了,色即是空了,就是財、色、名、食、睡,這個在佛門裡面,專業叫地獄五條根。你不斷地把理想,把你的期盼依附在這五樣東西上的話,那你的人生就非常的,可以說是低級趣味吧,從一個道人而來。

那麼你比如說財富,並不是說佛門就完全說就屏蔽財富,也不是這樣的。因為如果從大乘佛法來講的話,我們只是需要把這個錢用在有意義的、有價值的、幫助別人、利益眾生的功德上來,可是實際上現在我們幾乎,大家的金錢觀,都是想據為己有,為我服務,然後由我掌控,隨意地我去發揮。

所以你看,由於這個經濟的發展,大家的生活越來越好,這是沒有問題。可是大家發現了沒有,這些年一直這樣經濟,我們幾乎所有的目光乃至大家共同的價值取向,甚至評判一個人,他這個,我們講叫本事吧,或者能力吧,所有的標準都用錢來作為杠杆,現在,一切都是為錢了,錢已經在我們現在這個世界首屈一指了,沒有人能抵擋得了它。曾經我們至少還有一些時候,沒有把錢放在第一位,說君子愛財還得取之有道,道在前面,對吧,那麼你還得合情、合理、合法。所以你看,有哲人就講過說,人到了這個利潤到了百分之二百以上的時候,就隨時可以鋌而走險,不要命地去執取這個利益,人為財死。

那好,我今天告訴諸位,大家捫心思量一下是不是這樣,財呀不是我們的。你以為你賺錢賺得多了,當然首先我們去賺錢,你還得有這個福報,現在我們很多時候沒有福報,你強行拉過來,誒呦,很可怕,會出事,所以大家都知道說,橫財不富命窮人,你得好好修福。

那麼這個財富,在經典裡面講到說是五家共有的,不是你的,是誰?水災給推走了,發洪水,你沒轍了,一個海嘯從岸邊打上來,整個房子都給你推掉了,還何況房裡面你儲藏的財產呢。火一燒起來,灰飛煙滅。這倒是我們還說很多人可能還不是有切身體會,因為至少遭遇的還不算主流。

我跟大家講現在還有幾樣,一個偷盜賊,這個盜賊包括算計你的,巧取的,豪奪的,偷的,搶的,都算,現在是不是這樣?我看過幾次那個視頻,在銀行的取款機跟前,特別恐怖。就是因為取了點錢出來,甚至錢都不多,拿著磚頭呀,凶器呀,就冷不防後面就要麼砍,要麼砸,一條命就說沒就沒。

大家看,可怕不可怕。所以說就在生死疲勞中。還有敗家子,你覺得能賺,好了,給你來一個冤家替你來花,替你來敗,你賺的趕不上他去花。再一個,官府,給你沒收了,抄家了,那你有時候,為什麼要抄家了,因為你福量不夠了,擁有的太多了呀,你看歷史上那和珅,第一大貪官。

那我們現在這個政治很清廉,很清明,不是一直也在反腐倡廉,實際上非常好的事情,但是也從中說明了,為什麼,就是從貪慾起,多欲為苦,苦就招感來了呀。財,你想擁有,對不對。色,這也是慾望,我們前幾天不是在講到這個《安士全書》裡面說到這個縱慾過度。色是什麼呢?就是你想佔有,佔有欲嘛。

名,你想聽別人聽說有這個你,你也得有。食,肚子裡吃飽了也得有。睡,身體需要,每天都少不了,必須要睡覺睡眠的時間。所以大家看這五樣:財、色、名、食、睡,沒有一樣不是不有,都是有。佛門裡面講到:有苦有苦,有求皆苦。所以為什麼觀音菩薩有求必應呢?因為你有苦,你有這個有求了,所以你心裡生苦了,觀音菩薩安撫你,給你有求必應,應了以後,滅你的這個苦,讓你結這個有求菩薩的虔誠之心。財、色、名、食、睡,我們講到地獄五條根。

以前講到有一個隆蓮法師,跟大家念幾首偈頌,她作了一個《呵五欲》,就是對於五欲的這個財色名食睡她的看法,也是我們的正確的知見喲。她就講到說「未必錢多樂便多」,沒錢了,可能不能夠感受到這個,我們真的見得太多了,真的所謂的大功德主或者什麼,他就是錢多,但是確實不快樂,壓得呀,財會壓呀。

「財多累己自招魔」,錢多了,壓得你就不痛快了,身體會出問題,生病。所以最好啊,我覺得佛弟子,你能夠捨,就做頓捨;你不能夠捨,做漸捨,有板有眼地計劃的捨,百分之多少的捨;你實在暫時捨不掉了,你也觀想說,錢是錢,你是你,你不以為說,誒呦,我天天看一下這個數量,看一下子,錢是錢,你是你,你只是臨時跟它在一起而已,它跟你待在一塊,它不是你的。

那這樣的話,久而久之,不要太在乎,不要怕失去,不要太得意,那麼有時候,還能發點心做一些功德的事,這也不失為一個對治的方法吧。那她這裡講到說,「阮囊何事堪羞澀」,最富有的是誰,諸位知道嗎,是佛陀,「富有恆沙是佛陀」,因為佛陀什麼也不求,只是一心一意度化眾生,所有眾生都是他的,何況眾生的這些身外之物呢,富有恆沙是佛陀。

那我們現在講到色,我們就不講了,前幾天講到。名,這個從一個人的貪著度上來講,最粗重的煩惱就是貪財,其次就是好色,然後就是貪名。那麼吃東西也是,我不曉得大家有見過那胖子啊,真的,胖子是吃胖的,誒呦,他就見了那吃的,哎呀,就動不了。現在眼看著我們有時候為了一頓飯,打電話,看哪兒的老字號好吃,整個去訂餐,不斷地去安排,然後約了人,甚至打車,甚至坐高鐵,坐飛機,跑到哪兒,四川去吃火鍋,都有這樣的。

那說到這裡,我們老聽到一種人說,你們放生不要刻意,要隨緣隨分,不要刻意去放。大家吃肉的時候產生了這麼多刻意,他不說,大老遠地為一頓飯,去飽這個口腹,他不說。放生的時候,他說你們不要刻意。你說這人,這就叫欲,多自私。

所以從這點來講,大家要知道「未必甘肥便永年」,就是不一定你吃得好,養尊處優,你就活得長,我告訴大家。你看那要飯的反而不生病,為什麼?因為他的業消了呀,我們天天養尊處優,在享這個福的時候,我告訴大家,他這個業也會出來的,業也會出來。

所以我們的八苦呀,都是圍繞著財色名食睡展開的,你看你比如說,這個老苦,我們害怕老,為什麼?就是注重這個色法,引誘對方的這個資歷,一不年輕了,就覺得痛苦了呀。那麼,像這個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都是屬於色法。求不得,名聲也求不得,財富也求不得,還是我們人生八苦都是圍繞著五欲展開的。當然這是屬於粗重的說從貪慾生,我們要該少欲無為。

今天還給大家進一步細分地說一下,我們作為一個修道人,你去試一試,我不曉得大家,因為有的初機聽法,有的已經修了一段時間,甚至很多年了,特別靈。就是這幾樣煩惱呀,你去試一試,這段時間你越修得清淨,那麼你的心,就是這個慾念真的不能夠起來,哪怕有一念起來,投放上去,就一發不可收拾。有時候,你這個貪財心起來了,宿世這種守財奴的習氣氾濫了,那真的你就控制不住地就每天就想錢。

如果你宿世生生世世的這個慾海,這個淫慾心起來了,一念起來了,告訴諸位,就是翻滾得就像那個決了堤一樣,你就看著自己的業習。比如說這幾樣你都修得比較清淨,我告訴諸位,你就困得不行,你看看,你就念經也困,聽法也困,念佛怎麼也困得受不了,這就是我們的習氣、貪慾,生生世世地把它貪成那樣,訓練成那樣。

所以我們現在都是在有為法,而不是少欲無為。當然,從一個道人來講,更細的呵五欲,像我們在坐禪人,真正地要去成就道業,就是作為一個專業的修行者,很多的條件先要具備,其中有一個就是開始要,呵五欲是指的什麼,都不是粗重的財色名食睡了,是什麼,是色、聲、香、味、觸。就是我們的眼睛、耳朵、鼻子對外境的境界,你不能生起一點點的貪著。

對於色法來講,色慾我們就不用說了,這個色慾不僅僅是男女之色,一切的好看的,包括山水風景,包括這個漂亮的房間裝修,包括你這個高檔的開出去很牛的汽車,所有一切賞心悅目的都屬於色,你不能夠起貪。

這個聲,對一切聲音,大家要知道,為什麼你看有的修行人修到一定的功夫的時候,就會旁邊出現聲音,這個聲音就藉機給他說,你要怎麼怎麼樣,你哪兒不對了,你欠了我的什麼,你給我還,都會出現。為什麼?就是因為我們對聲音特別敏感,所以世間講到的說,一切的聲色犬馬,靡靡之音,這一些,這都是修道人的障礙。

我這幾天發微信,那天想起五台山了,想念五台山了,剛好我有一個弟子在那兒念佛,他一個人住山,他給我把原來東台下面的小院給我發了一下。發了一下呢,我剛好有個歌,那我們陝北的民調,我就給它配上去,還比較應景,因為我想著爬山涉水找你說,到五台山什麼時候再能去朝一朝山。

誒呦,一聽這個,我不知道這輩子為什麼生到陝北,可能宿世還是有緣吧,至少這輩子的習氣。陝北的民歌很有名,誒呦,我一聽,那一天就所有的煩惱都圍在這個上面了,就想聽。圓靜法師都知道,我就一天聽了好多遍,聽聽聽,今天終於聽恶心了。這個慾望,有時候要是你不斷地增不斷地增,你就盯著它聽,聽著聽著,夠了,就放下了,這也是一個方法,叫呵五欲哦。

還有香味,香本來是供三寶的上品,沉香呀,檀香呀,一切的世間香,但是我們現在把它提煉起來,反而用作男女情色的一種誘惑,香水,這都是世間的顛倒。

味道,一個吃飯做得好的,實際上很多動物尸體,我們常講到殺生做出來的,那它身上反的都是臭味兒。你看我們有時候去放生的時候,去那個海鮮市場裡面全是腥味兒、臭味兒,不知道為什麼大家吃的時候就喜歡那個味兒,你說那蝦米有多臭呀。有的人說,不放一點,他就受不了,就要放一點蝦米,紫菜就要放一點蝦米說好吃。哎呦,沒有辦法。

那觸也是這樣,這個色聲香味還是說眼、耳、鼻、舌對的境界,觸的話它是全方位的,前面只負責一條,見聞覺知,這個觸,它是整個全身週遍的感覺。所以為什麼我們喜歡說,「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那個絲綢,穿在身上滑滑的,這也是一種觸摸的感覺喲。睡在床上,希望說軟軟的,蓋的被子暖暖的,枕頭不高不低,現在不斷地都是滿足我們的觸欲。可是一個道人,越在這個上面,你身越清淨,微細處,你越發不能夠投入,投入是非常危險的。越清淨的人,一點點,一念間投入,你就是有可能把宿世所有的苦給你集中噴發出來。

過去我們佛門裡面有一個高僧叫悟達國師。悟達國師,因為皇帝,這是實事啊,唐懿宗賞他了一個寶座,法座,就是出家人坐的這個講法的座,是沉香的。我們現在就有一點點沉香都覺得,真的都美得不得了了。那會兒賞他,大家想一個沉香寶座,誒呦,一下子把他的心念給動了。他馬上覺得,我是國師,我很了不起。就這一念,就把過去的命債給逗出來了,馬上身上就生了一個人面瘡。就是說過去你殺了我,我是誰誰,你殺了我,現在我要拿命來,因為你十世都是持戒的高僧,對這個色聲香味觸、財色名食睡不動心,剛才你動了一念,我就有懈可擊了。所以為什麼叫做「欲為苦本,生死疲勞」。

甚至有一個禪師,這都是高僧了,給大家講講,我們的這水準就不要說了。這個禪師,他有神通,神通叫什麼,神足通,就是可以飛到宮裡邊去,給宮裡的人去講法。結果宮裡的內宮的人一聽,公主也信佛,就用雙手,女孩子要雙手把他的腳這樣接著,來給他接這個法駕,接住,讓他在宮裡講法。接住的時候,他動了一念分別心,覺得我這個功德大,一念分別心,這個公主給他接法駕的時候,結果神通就失去,就掉了。

過去也有這個修仙的仙人得了神通了,在天上飛著,往過走,結果有這個天女唱的歌,唱得特別好聽,這就是聲音的誘惑啊,唱得特別好聽,他們一聽馬上就渾身都麻了,沉醉在其中,一下子失去神通,就從天上掉下來。這樣的例子很多很多。所以說色聲香味觸,這個微細處一樣都不行。

有過去的修行人,在荷花池子旁邊,大家都去過放生池,那我們說什麼:畢竟西湖六月中,映日荷花別樣紅。荷花這個荷葉吹過來,清風一吹,誒呦,他覺得這個花非常香,就嗅了一下香味兒呢,當時的池子裡面的這個河神就出來了,就指著他的鼻子罵,說什麼呢,說你太不要臉了,你居然偷我的香味來聞,這是我管轄的地方。

你看就開始找他的麻煩。他還不服氣,說照你這麼說,那來來往往這些欣賞風景的人,都在聞這個荷花的味道,你不說他們,你怎麼說我呢?你看人家就說了,說其他人呀,他們不上調,世間太貪著了,不計較,但是你是一個修行道人,你怎麼能起這樣的心呢。

所以諸位,我們昨天講了為佛弟子,大家聽了這個法,都稱之為佛弟子了,我們要聽佛說,在講《八大人覺經》,今天我們講到的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慾起,那麼少欲無為才能身心自在。什麼叫少欲無為?就是知足,隨緣。什麼叫隨緣,就是怎麼都行,差不多就好,夠了就夠了,就對了,這樣隨緣自在順其自然,你的心才不會因為得不到而苦,也不會因為擁有了害怕失去而更苦。這就是慾望。

所以所謂的少欲無為,身心自在,就是這就自在了。「事能知足心常愜,人至無求品自高」,這個就隨緣自在,我們常講的善解人意。昨天我看到一句話,很好,什麼叫做隨緣自在,善解人意就叫隨緣自在,隨緣自在,就是善解人意,順其自然。

因為我們太攀比心多了,實際上人在這個世間,大家想想,活著,怎麼不是活著呢?有吃有喝有穿,現在這個時代,大家的福報還能真的把你逼到絕路上嗎?那真的逼到絕路上,那這確實是過去修得太差了。所以從這點來講,我們今天講到的這個第二覺知,就是我們在生活中要時時刻刻警覺起來。

佛告訴我們,《佛說八大人覺經》,不是佛說完了還一直管著我們,沒有辦法了,我們為佛弟子,師父領進門,佛領進門,修行要在個人。我們聽佛說完以後,我們就是要自己給自己說服自己,要說服自己。針對自己某方面的慾望,因為每個人的慾望不一樣,看你在哪方面更加突出,那麼你就要對治說服自己。少一點,夠了,可以了,差不多了,不要再貪了,到此為止,時時刻刻,一直要這樣說。哪怕說你的福報大擁有的,那你也知道,這真的雖然現在跟我在一起,不是我的,我要用它拿來做功德,做利益眾生的事。

所以說今天我們講到這個少欲無為,當然,慾望裡面還有兩種,一種是我們講到的說煩惱欲、世俗欲,就今天講的這些內容。我們現在還有一個慾望,雖然它也算是慾望,可是在現階段是必須需要的慾望,就是善法欲,你要喜歡聽佛法,聽完你要喜歡照著這麼做,做完了,你覺得,真的是很自在,你的人生觀都顛覆了,從來沒有這麼想過,今天嘗試這麼想,從來做不到這樣,你嘗試著把自己推了一把做到那兒了,你發現那個就叫法喜充滿,善法欲。

當然,講到這個少欲,我們少不了,怎麼辦呢?這也需要技巧的,因為就想多呀,你少不了嘛,怎麼辦呢?大概有兩點,大家可以嘗試一下,一個就是一定要發心。你不發心,你就自己都不去想這個事情,不去想把它進行改變,那沒有辦法。外力來講呢,確實比不上你自己主動的力量。

所以我們假如果說在這個財色名食睡上,你覺得自己已經很貪,又放不下,自己又恶心自己,甚至討厭自己,可是來了以後,你還是控制不住地想去再把它弄點。這個時候,首先你要生慚愧心,要對著自己說,教訓自己,你要發起來說,我少一點,可以了,你自己先要主動的願意這樣。這個如果不發,那麼很難見效。第二點你自己發心了以後,你自己要求菩薩,大家鏡頭裡面看不見,觀音菩薩就在我這邊,後面也有,求菩薩加被,這個最好用了。

今天我給大家講一則公案,這是剛這兩天才聽的,供養給大家,也隨喜這位行者的修行功德。我認識一位年輕的男行者,一個修佛法,他很虔誠,確實是人中少有的精進。但是他沒有出家,他一直也想這個修道,可是人嘛,宿世誰知道結的什麼緣,這輩子,你看他出家的因緣沒有,但是又很精進,雖然很年輕,那我還有這點法緣。他就給我講了一次,因為他是我們師兄弟的弟子,他說他在北京工作的時候呀,那會兒一起嘛,那麼已經就是說入道入得已經很精進了。

但是外面的緣份,你比如說有女孩子,男女朋友,那麼這個女孩很喜歡他,他自己也覺得放不下,那沒有辦法。終於有一天,這個女孩就喜歡喜歡得他,要坐著火車要來北京就要跟他,就是要這個成雙配對了,要嫁給他了。他拒絕嘛,他自己的心裡也揣摩了一下,自己也牽掛她,也做不到。

在這個時候沒有辦法,他就發了一個非常勇猛的願力,什麼願力?他說求觀音菩薩給弟子作安排,說假如果我跟這個女子真的這輩子有夫妻姻緣,那我就說放棄了自己這輩子這個清淨梵行的因緣,我就專度她一個人了,我這輩子學佛修行就專度她一個人了。說假如果說觀音菩薩加被,讓我把男女的這個因緣這個慾望給我放下,那我就自己一個人去獨修清修去了,就看菩薩安排,就是您老人家看著辦,怎麼安排弟子,我都樂意接受,他就發了這麼一個願。

結果呢,這個心力一大,你看就真的可以把外圍的東西給衝破,所以為什麼我們要發願斷欲呢?你的心念一正念提起來發願斷的時候呢,那個欲就靠不近你了。發生了一個非常,真的有時候覺得不可思議的事,這個女孩買了火車票要去找他,要嫁給他。結果呢,就在火車站碰到一個從小讀書就暗戀的男孩子又出現了,橫插一腳,半路殺出個程咬金。

她從小就暗戀這個男孩子,但是求不得苦,沒有得到。可是就在那個緊急關頭,他倆在火車站碰上,那個男孩說他想通了,他就要來娶她,這次因緣已經具足了,結果這個因緣馬上就反轉,劇情就反轉,她就跟他兩個人就馬上又如膠似漆嘛,從小就暗戀他。就給他發了一個信息說,我不能來嫁給你了,我要跟另外的男孩子,我們已經商量好了,我決定跟他結婚了,那我就對不起,咱們就沒這事了。就觀音菩薩顯靈了。所以大家看,這個裡面,首先我們自己要發心第一個,第二個求菩薩加被,最管用。

好,今天第二條這個第二覺知,大家一定要覺知。那麼再給大家提供一個覺點啊,我們說到了說多欲為苦,說從貪慾起,然後說少欲無為,大家捫心,你的慾望是怎麼生起的,從哪兒生起的,慾望是怎麼來的。

好,一起合掌。

南無阿彌陀佛(十稱)

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好,隨喜大家。我們今天就到這裡,明天再見。

阿彌陀佛。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宏海法師文章列表

達照法師:回歸心靈

我們在人生中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我們不停地追求,又...

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

佛陀再次告訴我們;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

什麼是戲論

這個戲論層次很廣,凡夫對修行人,凡夫是戲論;修行人...

【推薦】識者知是佛性,不識喚作精

今天是打七的最後一天,我們打七的目的,是用參禪的方...

在「不幸」之中獲得覺悟的機會

在一個父母離異、舅舅癡傻、爺爺病痛大半生、奶奶跳樓...

要的是摩尼寶珠,不是路邊的小花

如果你很年輕學佛,大概到中晚年福報會現前,佛教我們...

釋迦佛抬頭悟道悟的是什麼

今年正月間,一位老朋友蕭先生來看我,臨走時問了一句...

證悟是否一定要在人群中實踐

問: 解悟跟證悟的差別何在?證悟是否一定要在人群中實...

【大藏經】唯識二十論

唯識二十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大藏經】占察善惡業報經

占察善惡業報經卷上(出六根聚經中) 天竺三藏菩提燈譯...

【大藏經】佛說阿彌陀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q)樹給(jǐ)孤獨園。與...

【大藏經】佛說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城逝多林給孤獨園。與...

淨土法門兩個重要的原則

今天我想利用這個機會,我們把這個唯識學的教理跟淨土...

消除脂肪的十種食物

1.紫菜: 除了含有豐富的維他命A、B1及B2,最重要的就...

誦哪部經迴向給父母最好

問: 父母不在本地,誦哪部經迴向給他們最好? 仁清法...

佛講父母恩德

很多人對於佛教徒出家離欲十分不理解,而且認為佛教對...

念佛之前的心態準備

在《印光大師文鈔》講到一個事,他說有一個年輕人,這...

午睡要注意的事項

中午睡上1小時,可使大腦和身體各系統都得到放鬆和休...

臨終神識昏迷,給此人念佛能不墮落三惡道嗎

問: 《地藏經》中雲,臨終人能得聞一佛名一菩薩名,...

【推薦】不要倒霉了才來學佛修道

像你們又修道又念佛又學密宗,其實我當年也一樣,反正...

地藏菩薩的淨土在哪裡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與八十百千那庾多頻跋羅菩薩。...

素食打造不長癌的鹼性體質

善養生者和,無寢食,後醫藥。清黃凱鈞《友漁齋醫話一...

朗然獨醒,大丈夫當如是矣

【原文】 醉生夢死,恆言也,實至言也。世人大約貧賤、...

楞嚴經導讀

凡大部頭的佛經,若欲深入地去學習和研究,必先要選擇...

在家居士簡易又有效的煙供儀軌

煙供,此修法主要利益鬼神,把很多殊勝的加持物和食品...

知恩圖報的馬兒

元生公,是我已故的曾祖父。他生前曾經有過這麼一段感...

上智不如下愚,弄巧反成大拙

我以闡提出家,自己揣摩根性庸劣,罪業洪深。因此於禪...

三寶的分類

佛法僧乃三寶之稱。 每個人信佛,必須先皈依(歸依)三寶...

【佛教詞典】聞思修三慧

【聞思修三慧】 p1264 大毗婆沙論九十五卷四頁云:聞所...

【佛教詞典】三身三德

三身是法身、報身、應身,三德是法身德、般若德、解脫...

【視頻】性德法師《出家受戒後的修學》

性德法師《出家受戒後的修學》

【視頻】凡是你所排斥的就是你所要學習與覺察的

凡是你所排斥的就是你所要學習與覺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