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我們的生命需要拜佛

2013/10/20  大字體  護眼色

我們的生命需要拜佛

禮拜是中國文化中特有的一種禮儀,相信只要是中國人都拜過。拜父母,拜師長,拜祖先,拜土地神靈,拜佛菩薩。這些在中國人的生活中都是很常見的文化和習俗,它自然而貼切地溶入到了我們的觀念和行為中。

為什麼中國的禮儀文化中有這一特殊的內容?細細體察不難發現,原來這一禮儀本身就是一種對人心靈品質提升的自我教育。禮拜,並不是我們禮拜的對像需要我們禮拜他們。我們拜父母是為了對父母的辛勤養育之恩表達一份感激。父母幾十年如一日無怨無悔的為我們付出一切,我們即便粉身碎骨也無法報答。這真誠的一拜,我們展現了孝道、表達了良知、平衡了愧疚、獲得了安定與踏實。

所以雖拜的是父母,受益的卻是自己。同樣,拜師長,我們感恩的是師長教給了我們智慧與技能,讓我們能在社會上安身立命。拜的過程中,我們不僅培植了知恩圖報的心,更讓我們的心靈得到了清洗、人格得到了昇華。拜神靈,我們拜的是他們的完美與神聖。人心中可以沒有神,但不能沒有神聖,這是我們成就健全人格的需要。

學佛人都知道,佛是智慧、覺悟的意思,並不是什麼神神秘秘、變化莫測的神明,而是指生命品質達到完全圓滿的狀態。佛的各種畫像與雕像都是對這種圓滿品質的藝術表達。佛是已經成就的聖者,是慈悲與智慧的代表,來到我們中間唯一的目的是幫助我們覺悟,並不需要我們去拜他。拜佛像是為了表達我們對完美與崇高的敬意、對智慧與博大的嚮往、對生命解脫與自在的渴望,是見賢思齊的人性自覺,也是心靈淨化與昇華的最好實踐。與我們拜父母,拜師長,拜先祖沒有什麼兩樣。

同時,對學佛群體來說,虔誠拜佛本身就是一種極好的修行方式。由於無量劫來的無明我執,我們累積了厚厚的我慢堅冰,「我慢高山,不留德水。」折服我慢可從拜佛開始,這也恰如世間的為人處事一樣,先得從尊重、恭敬他人開始。普賢菩薩十大行願中第一願就講到禮敬諸佛,可見,拜佛是一個人從凡夫到成佛過程中不懈的課程。

歷代祖師大德為我們示現的這種事例太多了,不久前圓寂的本煥長老,1937年2月,由保定起香,三步一叩,五步一拜,朝拜五台。一路上風餐露宿,忍饑挨餓,腰酸腳痛,雙膝皮開肉綻,仍虔誠叩拜,足足拜了六個月,磕了二十二萬多個響頭,到達了五台山。跟著又從北台起,三步一拜一炷香,朝拜五個台。五台高度均在海拔三千米以上,從東北到西南橫跨達一百二十公里。如此禮拜,又拜了半年。持續一年的朝拜,連頭髮、鬍鬚也沒有剃,究竟為什麼?本煥長老說:「為持戒律,修佛性,修德性。不潛心入禪,依佛心為心,怎能發慈悲心?不苦修行,磨煉自己,難忍能忍,怎能入道?自己不能入道,不發菩提心,又怎能發願度人?」這是何等壯舉!這體驗是何等深刻啊!

值得欣慰的是,在東林大佛腳下,常常可以看到三步一拜,虔誠禮佛的身影。他們來自全國各地,有出家人,也有在家居士。這讓我們感動,在這個物慾洶湧、人心浮躁、佛法式微的時代,仍有一種力量在堅守、在傳承。

拜佛拜的是美好與吉祥,拜的是智慧與光明,拜的是博大與超越;拜佛拜去的是傲慢,收穫的是高貴。

我們的生命需要拜佛。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靈和心靈是兩碼事嗎

我們正式講淨土要義。淨土三要就是信願行,也是往生極...

別在煩惱當中浪費自己的生命

光陰就是這樣快得很,我們現在明白應該使勁地抓住它,...

拜88佛和拜阿彌陀佛是否有同等的作用

問: 請問師父,師父說懺悔業障要拜八十八佛,不過我...

與泥對話

一切美好都要付出代價。你的夢想越美麗,你需要承擔和...

長與幼

據《十誦律》記載,佛陀在講敬僧時,提到自己過去世的...

證嚴法師:在生命的白紙上

△ 雖一地所生,一雨所潤,而諸草木各有差別。 △ 有...

大安法師:只拜西方三聖就行嗎

問: 我的佛堂供有西方三聖外,還有藥師佛和地藏菩薩...

佛說不敬論說師長長短的果報

阿難問佛陀:世尊,若是有比丘,對他們的老師或和尚,...

真心求淨土者,勿憂臨終之退悔也

【原文】 一人問:釋迦如來以足指按地,即成金色世界。...

祖師大德的戒淫法語

毫釐繫念,三途業因。瞥爾情生,萬劫羈鎖。 若諸世界,...

勤修戒定慧 息滅貪瞋癡

勤修戒定慧。要斷這個貪心,如果你想修行,如果你貪著...

算命說流年不利該怎麼辦

有一個居士寫信給我,就是今年是庚辰年,這個辰和戌是...

真假故鄉

戰國時代,有一位在楚國長大、原籍燕國的人,年歲增長...

照見五蘊皆空

往昔,舍利弗尊者與五百位大比丘僧住在舍衛城祇樹給孤...

厭離娑婆有兩個方法

從生命的差別因緣當中,我們的生命有兩個選擇:第一個...

至誠改過,行善改命

古德云: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過能改,善莫大焉。這...

【推薦】佩帶誦持楞嚴咒有八大功德

在本經經文當中講到:不論佩帶楞嚴咒也好、誦持也好,...

心為萬行之本

《禪林寶訓》是一本教內禪淨合流,教外三道同研之書。...

除種種重障,必先行懺悔

(上) 《莫到老來方修道》,今天我們講《西方合論》的...

湯夫人的七筆勾

(一)紡績綢繆,作罷晨昏用意周,夫若成名後,富貴同...

傳喜法師:放生的殊勝

從小喜愛小動物,同情不幸遭遇,是人類的一種天性:看...

宣化上人答問錄節選

問:如何辨別善知識,惡知識?誰是真正的明師? 宣化...

【佛教詞典】觀音普賢陀羅尼經

全一卷。唐代智通譯。又稱清淨觀世音菩薩普賢陀羅尼經...

【佛教詞典】范瓊

唐代蜀人。生卒年不詳。文宗時以善繪佛像名世,成都諸...

【視頻】緣分的秘密

緣分的秘密

【視頻】史懷哲護生

史懷哲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