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宏海法師:淨土決疑論

宏海法師  2019/07/16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第十一講)

好,各位聞思講堂、正法學堂的同修們,請大家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稱)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

好,請諸位放掌,晚上吉祥。

今天講《淨土決疑論》第十一課,上一講,禪者請印光法師給他明細的解釋一下《四料簡》的具體內容。我們把第一個版塊貫過去了,就是有禪有淨土,禪淨雙修的部分,這是最佳的。但是這個情形,就跟我們常說德才兼備一樣。德才兼備固然是完美,最好。但是如果不能有德才兼備的情況下,就得有抉擇有優劣,要麼有才無德,要麼有德無才,那我們當然是選有德無才的,有德無才僧中寶,有才無德僧中草。

所以下面的偈子,「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就是專修淨土,一門深入而言。「無禪」,沒有開悟,「有淨土」,就要西方,「萬修萬人去」連一個都不落。大家看到了嗎,萬修萬人去,這是祖師們給打保票,因為佛給打了保票。那去了以後就好說。

「若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者」。

如果說前面「有禪有淨土」,理是明的,然後事上再漸修,可以說事理圓融合二為一,又能夠應機而現這個方便的差別相,該禪度的就用禪度,該淨土度的就用淨土度,個個接引。那麼「無禪有淨土」,縱然理尚不明,但是如果你能決志求生西方,從事相上去圓滿這個法門,依佛所說,依如夢幻泡影的因緣法中,依彌陀願力的這個成功的作用,往生到極樂世界,親見阿彌陀佛。那麼花開見佛,當然就悟無生,沒有開不了悟的,這個事是一定能成。

從這一點說明跟前面的差別,就是只要依淨土,有淨土在就萬無一失。當然跟前一功德就差在生前這一生的差別上,因為不能夠現世為人師嘛。當然這個人師也看怎麼說,只是從禪宗上而言。如果有同修相應淨土法門,雖然我們沒有開悟,可是可以勸他信願行,這也是功德無量的事情,也許功德更大。

所以這裡這兩個偈子,就是這兩個料所差別,我們要通透的見解。禪之明心見性,非常人所能輕易得力,淨土的往生,只要你決志求生西方就可以。一個是你努力不一定行,甚至操作手法太高妙了,甚至不一定對。

但是淨土是你只要努力一定行,而且不會不對。這就是在這個差別上見優勢,所以我們常叫做大莊嚴路。它的優勢不在於我們是因為修淨土的才說淨土是勝義的,是因為他是教主本尊阿彌陀佛的願力所成,功高蓋法界的。

所以說,「其人雖未明心見性,卻復決志求生西方。以佛於往劫,發大誓願,攝受眾生,如母憶子。眾生果能如子憶母,志誠念佛,則感應道交,即蒙攝受。」

這事就成了。「佛於往劫,發大誓願」,不管他多少劫,不管他因地是怎樣,重在大誓願的優勢,因為自性清淨的功德海是平等的。但是阿彌陀佛發起度化眾生,依著自性功德海發起的這個心,攝受眾生歸於淨土的這個大願是無與倫比的。

他把緣起就依附在眾生自性清淨的因緣海中,比如說母子情深現象上的表達。大家要知道這才是淨土的強項呀,你看印祖說,「如母憶子,眾生果能如子憶母,志誠念佛,則感應道交。」

那我們想想,為什麼說這是淨土的強項呢?禪的本來面目,容不得有絲毫的情見存在,唯有這個清淨自性,毫無依附的情感。淨土呢,它就會依著這個事情來顯現它當體的情境。

所以眾生如果能夠像兒子憶母親般,這樣的一種報恩思念之情,那麼它就可以體現成為「志誠念佛」。志誠念佛是什麼狀態?將情用到極致,就叫「志誠」。將情用到極致的時候,諸位同修,是我們沒有到過。

我常憶念印祖的這句話,「竭誠自可轉凡心」,我們沒有到過,沒有把情用到極致。所以說情用到極致的時候,正是真實功德顯現的時候,感應道交。一旦跟佛力佛願相應,那麼就會出現這種溝通能力,這就是佛來接引往生的時候,我們蒙攝受成功往生。

所以我們現在所謂的情呀,尤其是情慾、愛情,好像怎麼也不痛快,雙方就是歡喜冤家,這就是苦海。是這樣的,因為我們並沒有出現愛情。人所謂的愛情,它是一種自私貪婪、佔有、半調子,是依我就行,不依我就不行。

就算是愛情,如果我們能夠把這個情用到極致,也當體就是真如實相,就沒情了。所以為什麼叫大愛無疆,至情無相,就是這個意思。

阿彌陀佛立的這個大願力,調我們眾生的胃口,就是要把眾生強項給調出來,正好入道。所以祖師們用這樣的一種語言來表達,我們要懂得用心去消化,運化去體悟。雖然我們不可能一下子就入到這種大三昧,不退轉,可是我們嘗試著哪怕就跟演習一樣,用心這樣去貼近,就會有妙不可言的法喜。所以這裡「即蒙攝受」。

那麼相對於禪只接上根器的氣質而言,淨土則是全面顧及的。它並不是我們非要在禪淨上面見個高低,大家不要聽錯。因為禪淨確實也是合則雙美,離則雙傷。我們知道禪是佛法核心的意義,但是淨土我們才知道佛菩薩的無限慈悲,立足於禪的真相中體現出來的慈悲。

我們套一下,把情用到極致就是真如實相,那麼只有悟到真如實相,才能真的同步把這個情調到極致,這就是菩薩叫做大慈悲。所以所謂的法門、行門,無一不是成就我們了生死大業,無一不是見宇宙萬法的真實相的功德。往生也是真實相中,見佛成佛也是在這真實相中,那麼真實相是什麼呢?就是禪。

所以大家悟常聽的這四個字,什麼叫做「即心即佛」?我們念佛的心,往生的境,接引的場景,都是我們的心,這就叫即心。即心即佛,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這就是心是佛。

那麼是心作佛,我們還在這個心地中,因為我們現在相上顯現的是凡夫,我們要通過回爐重新打造,最後成功作佛,這就叫作佛。作佛的前提是是佛,是佛才能保障作佛。所以這裡為什麼他敢撇開說,無禪沒關係,有淨土就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因為他知道你作佛了就在是佛中,妙妙妙妙。

「力修定慧者,固得往生。即五逆十惡,臨終苦逼,發大慚愧,稱念佛名,或至十聲,或止一聲,直下命終,亦皆蒙佛化身,接引往生。非萬修萬人去乎?」

印祖這篇文對淨土的筆墨比較多。所以我們剛才雖然講的妙,理上很妙,但是我們必須要請問一句,你證到沒有?一說證到沒有,我都慚愧。哎呀,真的是無論是講法的人還是聽法的人,大家都要生慚愧心,業障太重,馬上就落花流水,見不得人了,沒有嘛!

所以我們要知道自己的根器,現在是何人,必須依靠淨土,方才有這輩子的得度之時。為什麼?力修定慧的,在這上面有些建樹,固然能夠往生。那麼「五逆十惡,臨終苦逼」的人發大慚愧了,稱念佛號十聲乃至一聲的情況下,直下命終,他居然也能夠蒙佛化身接引往生。

為什麼?因為「往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在這兩個上面論,不是在你的定慧,乃至在善惡上論。

講這個法是甚深法,有的人可能就悟不透了,我們要把禪再拿出來。大家知道禪最後落腳處都不在善惡法上論,不在世間法上爭是爭非了,只在道上論。

可是淨土這裡顯現出來的究竟處,是不是也不在是非上爭,不在善惡上論?它不在善惡上論,哪裡有消息呢?力修定慧的人能往生,這算是善吧,對吧?可是五逆十惡的人最後也能往生,這算是惡。那不管是善還是惡,都能往生,那肯定就不在善惡上論,一樣的法。既然如此保障,那就可以說「萬修萬人去」。

「然此雖念佛無幾,以極其猛烈,故能獲此巨益。」

大家不要誤會,難道剛才講的不在善惡上論,就不顧及因果了嗎?大家知道這里正是說的因果。為什麼說十念就能往生呢?為什麼說念佛沒有幾聲也能夠往生呢?因為這裡有一個因種的極其圓滿,就是「極其猛烈」,這就是正因,所以立刻就能感得正果。

「故能獲此巨益」,能獲得巨大的利益,因為這個時候,過去自己造了善、造了惡,他都已經顧及不了了,哪兒還想那麼多呢,只想著苦境出來了,他要逃離現前的因緣,那這就是出世解脫呀,這就是出世的正因緣呀!所以臨終十念往生,因果也是相符的。

所以印祖說,「不得以泛泛悠悠者,校量其多少也」,不在說你平常泛泛念佛,你念了幾萬,我念了幾千,不在這上面論。那麼不管善也罷惡也罷,能夠往生,這是保底保本的嘛,這個本一保,那還擔心什麼呢?

「既生西方,見佛聞法,雖有遲速不同。然已高預聖流,永不退轉。」

往生了以後,我們先是不在善惡上論,先論往生。往生了以後,見佛也不在遲早上論了,反正遲也行早也行,已經「高預聖流」。我們不要搞錯,這裡的「高預聖流」,不是小果聲聞的那種預入聖流,而是隨著你根性的深淺,頓漸一如的全部去證佛的果位。

「隨其根性淺深,或漸或頓,證諸果位。即得證果,則開悟不待言矣。」直接都證果了,開悟這回事還用提嗎?大家想何以故,因為極樂世界的話,證果就必定開悟呀!我們娑婆世界的開悟了,還未必證果了,還尚有路途要去修呢。所以說,「若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不必在開悟上再糾結能否啦!

這是第二個料簡,無禪有淨土。

再看一下第三個料簡,「‘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者。」

實際上這句話其實是十分危險的。因為我們要明瞭一個問題,佛法的受用效果其實不一定是你能夠一句說到真盡頭,它是需要立足於智慧的觀照,來觀照到這句話的指導效果,能否讓聽聞的人到真盡頭。而不是說這句話到真盡頭,這才叫做如來設教。

只有永明延壽禪師才能從真實悟證的見地中說出來,這樣立足凡夫道人,艱辛用功好不容易得見心性,但是依然在事修上更難,所以有可能會繞遠的冤枉路。只有永明延壽禪師才敢這麼說這種險話,一般人說出來要麼無人信,要麼還認為他誹謗佛法,瞎說呢。

也只有印祖才能於此開示剖析,有如此到位的心知肚明,他們是知音。延壽禪師那個時代說的,那人家一目就瞭然於心了,知道了。到了我們這個時代,印祖又要進一步加工解釋一下,否則我們就不明什麼叫禪,什麼叫淨,不知道什麼叫有禪,叫有淨。

有的是開悟了就證,也有這樣的根性。像六祖慧能大師就是一悟就證的大菩薩,那證悟同時就不在話下了,肯定有這樣的人。可是在我們末法時期,這種情況很少出現。實際的情況是「十人九蹉路」,為什麼?就是一旦陰境現前,就是生死之際洗牌的時候,亂位啊,大多數人還是很難抵擋住業力的。

大家要知道,就是開悟的大多數人還抵擋不過業力,做不了主宰,耽擱下來,依舊會沉淪苦海。

所以這裡講「其人雖徹悟禪宗」,這絲毫不含糊的,就是已經悟道了,而且是徹悟,「明心見性」,大徹大悟,沒錯。「而見思煩惱,不易斷除。直須歷緣煅煉,令其淨盡無餘,則分段生死,方可出離。」

你看,這種註釋是不是非常的貼身,非常的貼心呢?因為我們生死輪迴的根本,被綁定的繩子就是見思煩惱,與我們共存已久了。你說現在生剝活捨,你就達到這個境界嗎?那我們這裡不用再一條一條講見惑、思惑,多少品多少品,不這麼講。大家有興趣的下去查一下,其實我們也講過無數次。

此前講過見思煩惱,最直白的說,我們現在每個人都能感同身受。比如說在見解上在人生觀上,在三觀的定位上來講,他就想不起佛法,全是想的世間知見,或者外道邪見,沒有正確的見解,這是見惑;那麼思惑來講,道理雖然是清白的明瞭的,就是在思想境界你跟不上,眼巴巴每次都看自己不行。

就這兩樣,真的是要命,吹不了牛呀!所以說開悟後,真修就是要斷生死煩惱。印祖說的「不易斷除」呀,實話!過來人告訴我們,你們不行呀,真的不行呀,千萬不要以為自己行。

「直須歷緣煅煉,令其淨盡無餘。」「淨」是徹底清淨,「盡」是徹底到了盡頭了,這是兩碼。也就是說,淨心、明心要同步都究竟圓滿了,然後才能「則分段生死,方可出離。」這只是分段生死而已,我們都在三界內出不去。

後面特別的追加了一句,「一毫未斷者,姑勿論。」一絲一毫都沒有斷,一品都沒有斷,就不說了,這肯定不行。「即斷至一毫未能淨盡」,就是剩一品,哪怕剩百分之一,千分之一,萬分之一的一品都不行,你沒有盡,六道輪迴依然難逃啊!

設想一下,就跟我們想離開一個地方,要走了,被同伴或者說好多人死死地拽著,就不讓你走,脖子上揪,領子上拽,你怎麼也走不出去,喘不過氣兒來,沒有力氣,最後灰頭土臉,臉紅撲撲地又回去坐下。離不開,依舊難逃呀!哪裡逃呀。

憑心的話,那至少我們都是佛弟子,但凡了知一點佛法的,誰不知道解脫好,誰不知道做佛菩薩的自在瀟灑呢,問題是逃不出去呀。不是不想,是走不了,一直沒走成,所以才流浪到此時此處。

所以說,「生死海深,菩提路遠。尚未歸家,即便命終。」

哎喲!又想起焰口裡面的話,「出塵上士,飛錫高僧,精修五戒淨人,黨行比丘尼眾。黃花翠竹,空談秘密真詮;白特黧奴,徒演苦空妙倡。」最後一氣不來,晃晃悠悠就是這樣子的。求道之人,亦復如是,即「便命終」。

在這樣的「大悟之人,十人之中,九人如是。」雖然你開悟了,但是十有八九的人都是這種遭遇。「故曰:‘十人九蹉路’。」但是印祖特別說了「嗟者,蹉跎。即俗所謂擔閣也。」他特別介紹,後面還有進一步的說法,那我們要明瞭這個用意在哪兒。

「陰境者,中陰身境。即臨命終時,現生及歷劫善惡業力所現之境。」

「陰境」,我們知道就是中陰身境。一般說「四恩三有」,「三有」就是色界、欲界、無色界。還有一種說法叫做「四有」,不曉得大家聽過沒有,好像講《地藏經》的時候講過。「四有」就是指的生有、本有、死有、中有,中有就是指的中陰身。

所有六道眾生受生的一剎那叫「生有」,生後到死前我們活了一輩子叫「本有」,臨死的那一剎那叫「死有」,死後到生前,死後以後再去投胎轉世,這一段時間叫「中有」。

中陰身是化生的,也是很有意思的。我們講《百千萬劫難遭遇》的時候也說過,中陰身有沒有也是不定的。有一種說法,比如說中陰身他要往哪一道去投胎輪迴,他就會趨向於那一道,長得跟那一道特別像。

再一個,比如說這輩子造的惡業多,中陰身顏色就是黑的或者說重的;造的善業多,中陰身就是白的或者是輕盈的。也有一種說法,中陰身七天一生死嘛,前半生像他前輩子的樣子,後半生就開始顯現他下一世的樣子,總而言之,中陰身是化生的。

中陰身投胎的時候也是各種各樣,去向差別。如果要墮地獄的中陰身,墮的時候就是頭朝下腳朝上,直接往地獄裡邊墮。那麼到了地獄中受報的時候,又跟人一樣,是頭朝上,腳朝下的。

如果這個中陰身是上升天道的,那上升的時候速度是非常快的,就像用箭去射這個孔一樣。但是如果投生到其他道的話,就有點像行走的方式去的。

所以說很有意思,這個只有佛能夠把它觀的立體到位,我們聽一聽,了知一下就行。現在重點不是這個,重點是中陰身我們誰都經歷過,到時候還會有。問題是什麼呢?命終的時候,現生及累劫這是加在一起算的。

我們通常說,哎呀,我這輩子造的業怎麼怎麼樣。或者一有點不好的事情,會說,我上輩子到底造了多少孽,等等諸如此類。要知道我們每一生每一世,所受的果報,是現世跟累劫業力所感得的。

就是你的前輩子跟無量劫是在一起算的,每次輪迴投胎之前它們都要結合在一起,一起清算一次,然後再定乾坤,所以說臨命終時,就是善惡業力所現之境呀!想想那個時候,我們都是任由業力宰割,絲毫不得做主。

而且中陰境一現的時候,「此境一現,眨眼之間,隨其最猛烈之善惡業力,便去受生於善惡道中,一毫不能自作主宰。」這裡印祖用了我們最熟悉的徹悟禪師開示的話。說「如人負債,強者先牽。」你欠人家錢,欠的誰多,誰就在你這兒指手劃腳的力量大。「心緒多端,重處偏墜。」

反正那個時候你往哪裡走,就看你的心念中誰在當領導,力量大。

後面印祖特別說了兩個例子,「五祖戒再為東坡,草堂清復作魯公。」

這是非常有名的例子,我也引用過無數次。五祖戒和草堂清都是在宋朝確確實實沒得說的大禪師,歷史上也留下了應驗的證明,說他們的後生在輪迴中輪迴成什麼樣子。

五祖戒禪師在湖北的五祖寺,是雲門宗的傳弟子,他住持道場的時候,那可不是一般的威望,傳老都解釋「龍象海會」,多少人擁簇。後來到了晚年了,他就告老退院了,雲遊到江西。走的時候還特別自在,靠著枴杖跟大家還在談笑間,說走就走。就化掉了,坐化一樣,人家是站化。大家想想,這樣的一種禪師呀,這可以說是開悟了的,可是居然投胎轉世中又做了蘇東坡了。

蘇東坡他是怎麼知道的呢?是他的兄弟夢見五祖戒要去了,去的時候五祖戒可能身上有一點殘吧,那麼問清楚了宋朝大禪師就這個樣子。結果最後去的不是夢裡邊的五祖戒,事實上去的是蘇東坡,兩個人同時都夢見了,就非常的確鑿說,哎呀,真的是。

蘇東坡自己也說,七、八歲的時候夢見自己就是個和尚,夢裡的地點是在陝西,那麼他自己清楚,後來一直以五祖戒禪師的轉世來自居了,文人習氣吧。

印祖其實也在文鈔裡面評論過,說如此大徹大悟之人至少沒有證到預流果,為什麼呢?因為到了預流的聖人,就能夠任運不犯戒了,寧願死也不會犯邪淫戒。蘇東坡做官的時候,還才子佳人,還要到那些煙花場所去,印祖就是從這個上面判斷說,這個修行,沒有斷掉見思煩惱的命根。

至於草堂清,叫善清禪師,他是參黃龍死心禪師而悟道的,後來也是弘化一番的大禪師,有很多外護,他八十六歲圓寂。有一家姓曾的是他的大護法,對老祖師爺特別的護持供養,非常慇勤。

後來這個曾家的老爺子,在書房裡頭看見草堂清禪師去他們家了,什麼話也沒說,就直接往內室裡邊去了,大家想內室是家眷住的地方。

後來他正在驚訝呢,結果丫鬟就出來報告說,哎呀,夫人又生貴子啦。那麼他看到這個情形,趕緊就讓人到廟裡面去打聽消息,果不其然禪師已經圓寂,他見到的這個境界的時間點是一樣的。後來兒子非常聰明,十八歲就中了進士,一直做到魯國公,做到這樣的地步。

這就是在輪迴中的一個尷尬,也沒有辦法,「此猶其上焉者」。這兩位是我們舉出來做例子,也算是佼佼者了,比這兩個不如的更多了,那就不知道有多麼慘烈。

所以說:「故曰‘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也」。

印祖特別解釋了這個「陰」,「音義與蔭同,蓋覆也」。打個比方,為什麼這裡用陰呢?就像我們造的業力,把我們的自性,清淨靈光不昧的這個覺照就覆蓋住了,你照不起來了,那就做不了主了。所以不能顯現,就叫「陰境」。

「瞥,音撇,眨眼也」,就是一眨眼的功夫隨業受報去了。但是這裡印祖加了一大段話,足見老和尚絕不是門戶之見而弘揚淨土,確確實實是暗護禪宗。我們剛剛聽到「十人九蹉路」這個偈子的時候,也會順口就讀成十人九錯路,所以一般也就以為「蹉」就認為是錯。

蹉是什麼呢?蹉是耽擱了,就是走得慢了稍微晚了點,而不是錯了的意思。那麼有一些誤解的,也就以為說「十人九錯路」,十人有九個走錯路頭了。

印祖這裡說「有以蹉為錯,以陰境為五陰魔境者。」因為《楞嚴經》裡面也講到五十種魔境,有的人就認為陰境現前是五十種陰魔現前了,不是的,其實就是中陰身現前。你有沒有修到五陰魔境還不一定呢,修到五陰魔境的人就開始要破色受想行識了,色蘊都破了,未必有這樣的功夫。

所以印祖說,「總因不識禪及有字」,還是沒有搞明白什麼是禪、淨,什麼是有禪、有淨。這也不妨印祖這一回費筆墨,顯婆心給我們造這一篇《淨土決疑論》。印祖老人家也不客氣,說:「故致有此胡說巴道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胡說八道,在那兒亂說亂道。

他特別講到:「豈有大徹大悟者,十有九人,錯走路頭,即隨五陰魔境而去,著魔發狂也?」

隨著五陰魔境去了,就是因為一念貪著起來,入到魔念中,著魔了。那麼印祖說哪裡會有大徹大悟的祖師還認錯這種路頭呢,那是不可能的。我們既要理解徹悟以後祖師的難處,也要看到大徹大悟的功德。你不要以為說大徹大悟的人會走錯路,那絕不可能。

所以「夫著魔發狂,乃不知教理,不明自心,盲修瞎煉之增上慢種耳」。

這裡其實也是教導,因為當時可能這種說法更盛,說著魔發狂。印祖就說,他不明白教理,沒有徹證自心的人才會出這種毛病,才會有盲修瞎煉增上慢。

「何不識好歹以加於大徹大悟之人乎?」為什麼大家這麼說,就是這個也不能含糊,不能群起而亂道。「所關甚大,不可不辯」。

印祖慈悲,這裡明確說了,不要以為開悟的禪師還能認錯路,這也是不可能出現的。那大家要明確,印祖公道,即沒有在這個上面去壓制或者添油加醋,他也沒有說,反正別人理解的禪宗是很難修的,正好大家來修淨土,我也弘揚淨土,我就不說這個公道話,緘口不言。

印祖沒有,人家該說就要說,是法說是法,非法說非法,這才是祖師的風骨。那大家捫心一下,現在很多人動不動就覺得要方便善巧,慈悲接引,就開始亂了陣腳,徹底失去原則,很可悲。

我們再往下看《四料簡》裡邊第四個解釋。「無禪無淨土」。哎呀!大家是不是會落到無禪無淨土的境地,我們是不是這樣子人呢?是的呀!你既沒有開悟,那其中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心,現在是滿足的嗎?

你現在捫心問一下自己,對這個世界還有沒有貪戀?不要說來生,現世、當下、此時此刻,你貪戀的從反觀的心念作用上都拔不出來,不要說具體去放下、操作這種事相上的行持功德。

這個結局就慘了。「無禪無淨土,鐵床並銅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者。有謂無禪無淨,即埋頭造業,不修善法者。」

你既沒有大徹大悟,又不念佛求生西方,一點都跟道不相應,不跟道相應,那就跟俗相應。不投入精力去解脫,那你所有的精力都在準備輪迴嘛。所以說「即埋頭造業」,我們很多時候都是埋頭造業,很少有冷不防直起腰來看一眼,都能看透我們在做一些無意義之事,但是大家都貓著腰,就在那兒埋頭造,天地不管我就要造。

那麼這種人「大錯大錯」。印祖連續用了兩個「大錯」,說你錯了呀!後面這一段是對禪淨一個比較允當、中肯的陳述,我們來看一下。

「夫法門無量,唯禪與淨,最為當機。」

在咱們中國特別是漢傳佛教來講,幾乎行門都在禪、淨,要麼就是禪師,要麼就是淨土念佛人,這一直是中國的一個現實狀況,這個是沒法不去承認的。為什麼呢?因為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它最當機嘛!這個話說起來好像得罪全民一樣。

「當機」,實際上我常說我們國人的根性中就是這樣,中國人太聰明,太攻心計,所以為什麼這兩個最當機呢,常講到說禪宗是頓悟,淨土是他力,都有投機性,省事,鑽空子,這就是我們當機。說來也慚愧,我們漢人就是這樣的機。

那麼這個境遇就是「其人既未徹悟,又不求生」。那對我們來講,徹悟其實是已經不著邊的事了,我們主要就是說不求生。

「悠悠泛泛,修餘法門。」大家聽明白了,修學非要修學其他的,立一點新意,自己相應,情有獨鐘的,還是悠悠泛泛地修。反正自己是佛弟子,有點功課,閑著沒事養成業習就做吧;或者為了給自己的六親眷屬,有一些功德福報回來;或者也是跟著大流,反正是居士總是念阿彌陀佛,要往生西方,就這麼說著溜著。總之不管是修淨土還是修其他,特別是修其他的法門也得不了力。

「既不能定慧均等,斷惑證真,又無從仗佛慈力,帶業往生。以畢生修持功德,感來生人天福報。現生既無正智,來生即隨福轉,耽著五欲,廣造惡業。既造惡業,難逃惡報。一氣不來,即墮地獄。以洞然之鐵床銅柱,久經長劫,寢臥抱持,以償彼貪聲色、殺生命等種種惡業。

諸佛菩薩,雖垂慈愍,惡業障故,不能得益。昔人謂修行之人,若無正信求生西方,泛修諸善,名為第三世怨者,此之謂也」。

大家聽出來了嗎,印祖這一段話其實就是算了一個賬。我們乍一聽,好像這輩子無禪無淨土,那我好歹還算有修行,就直接墮地獄裡面去了嗎?可能我們太抄近路了,以為前生後世就是這麼個必然的因果。卻沒有發現說,如果你沒有正知見熏在八識心田中,那麼所有修了的行全部都是癡福,沒有智來生就全隨福轉。

你看印祖講的多到位。你的煩惱沒有斷,還是帶著執著心修福,一旦隨著癡福一轉,那貪著的心,就等流成貪著的行。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定會廣造惡業,為什麼會廣造惡業?你有福報呀,你有能力呀,你的影響力大,影響力大貪心一足什麼都想要佔有控制,控制的途中,順著我的還行,逆著我就不客氣。

那麼你福報大,馬上就把他給滅掉了。既然這樣的話,力量大影響力大,造的業更多更大,所感的果報也更大。

「既造惡業,難逃惡報。一氣不來,即墮地獄。」因為什麼?惡業太大了。那這樣你就好了吧,「以洞然之鐵床銅柱」。想想哦,阿彌陀佛!我們現在還頂多是個木床,有時候是鋼絲床,還算可以。為什麼?它不發熱,上面沒有刀槍翻滾,這是我們現實的果報,是真的。

那大家要知道,在地獄裡面的鐵床銅柱,它當然也是真的,就如同我們此時此刻是真的。

「久經長劫,寢臥抱持。」就與它為伴吧,因為要償還呀,要消業呀,你那會兒造的時候,啟動了這麼多的業因能量,那你這會兒還的時候,就得不斷的被動的把這些業因能量發揮完。什麼時候發揮不完,什麼時候繼續受苦。

所以諸佛菩薩也沒有辦法,眼看著你這樣受苦,但是你的惡業障太重了,沒辦法讓你得到利益。這就是我們修行人講到的三世怨,很苦,「無禪無淨土」直接導致第三世鐵床並銅柱,是這麼算出來的。

「名為第三世怨者,此之謂也。蓋以今生修行,來生享福,倚福作惡,即獲墮落。」印祖繼續算,很明朗的一個線條,必然如此,勢所必然。

「樂暫得於來生,苦永貽於長劫。」就是修的這些福,只夠你下輩子臨時享受。下輩子臨時享的這些癡福,成本太高了。為什麼?你造的那些惡業又轉成長劫的苦因。

而且,「縱令地獄業消,又復轉生鬼畜。欲復人身,難之難矣。」

《楞嚴經》裡面說地獄分為根本地獄、近邊地獄、還有孤獨地獄三大類。主地獄有八大宗派,也有宗派,裡邊又有不知道多少個具體的項目,最根本的苦就有一百零八個。

然後無間地獄最苦的主地獄受完了,再往近邊的上面去受,近邊的受完了,再往輕微的去受,單向的去受,比較具體的受哪一種苦再去受,受到所有的地獄都走一圈了,走到尾了,再開始上升到鬼道。鬼道不斷的消,消到再上升到畜生道,畜生還是從低級到高級,最後從高級的轉生人身了。雖然轉成人身了,有時候福報又不夠,活個三五歲就又走了,又下去了。淨這號,「難之難矣」。

《楞嚴經》裡面「所以佛以手拈土,問阿難曰:‘我手土多?大地土多?’阿難對佛:‘大地土多。’ 佛言:‘得人身者,如手中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

就是這個樣子的。我們現在得來的這個人身,得來的時候還挺不容易的,因為修法了呀。如果這輩子有點福報的話,也真是不容易的,可是這個人身「得難失易」。這是人身的一個自帶的屬性,一旦入到地獄裡邊,就是這樣的「萬劫與千生」,誰都靠不上,只能靠業力,惡業力去消,「沒個人依估」。

「猶局於偈語,而淺近言之也」。就是簡單說一說《四料簡》這四個偈子,算是給這個禪者解釋開示。這個禪者也確實是功德無量,菩薩示現。雖然前面那麼倔強,他還能聽進去印祖說的,聽完以後,他還能順著印祖的話再去請法,請出來更為到位的講解,那真的必是示現無疑。

好的,我們今天時間差幾分鐘,但是新的一段下次再講,現在請大家合掌迴向。

聞法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

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

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好,隨喜大家,願早日業消智朗,同生西方淨土中,我們下次再見。阿彌陀佛!

(第十二講)

好,各位聞思講堂、正法學堂的同修們,大家一起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稱)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

好,請大家放掌。諸位晚上吉祥,今天又是週一,我們隔了一週外出參訪,那麼今天又把法緣給續上,講《淨土決疑論》到了第十二講了。

我們前面講四料簡,最後講到「無禪無淨土,鐵床並銅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講到這一點的時候,今天首先跟大家致歉。雖然上一講也沒有講錯,但是沒有把印祖的重點給講透,所以今天我們就著這個先做一個彌補。

大家來看,印祖這裡的原義是什麼呢?這個偈子裡講到沒有禪沒有淨土的人,有的人以為「無禪無淨土」,就是完全埋頭造業,不修善法的這一類人,也就是不信佛法的人。如果你單純的認為是這一類的人的話,那就大錯大錯。

上一回講的時候,只是就著這個法把它貫了一下。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什麼呢?不要以為「無禪無淨土者」是不修行不學佛的人。而恰恰是學佛了,皈依了,乃至修的還不錯,甚至很好。

可是大家要知道修的不錯,甚至很好,只是在相上,在有為法上。因為他既沒有徹悟,又不發心求生西方。結果在這樣的情況下,就修其他的法門,積累一些不到頭的功德吧,總之是兩頭都靠不上。雖然兩頭都沒靠到頭,他還走了一些路。那問題是這裡邊也有因果的呀,他修的善法,修的福德,也會有果報。在這果報裡邊,會入到這種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來回倒騰中,就非常麻煩。

印祖這裡說了,「現生既無正智,來生即隨福轉,耽著五欲,廣造惡業。既造惡業,難逃惡報。一氣不來,即墮地獄。」

比如一生修持了一些功德,吃素,那他下一生就長壽,身體好。長壽身體好,他可能帶著這個欲心,下一世造業就麻煩。又比如修一些佈施,那麼他可以得富貴的果報,但是他沒有正智的菩提種子。所以大家這裡要細細體會,因為說實在的,我們今生確實也做了不少,甚至很大的功德,可以這麼說,因為發心了呀。發心了,我們造了點惡業果報那麼大,那造善業也是有果報的。

但是我們的願力志向是否投嚮往生的迴向力上。實際上,雖然我們口稱往生,可是這種迴向心還淺見的很,往往管不住自己就想得點現實的好處,這樣必然會導致如此的下場。就是下一生的福報享完了,第三世墮到下面。所以善功德感得人天福報的話,造惡業更容易,因為我們主動權大了。那麼在這種享福和消福的過程中,又有許多惡業就投在第三世,來現行報應。

所以我們今天要彌補的一個觀點,印祖其實要講的正義是什麼呢?你不要以為「無禪無淨土」是完全不學佛的人,恰恰是我們一直在修行學佛的人,結果沒有靠到頭。禪沒有開悟,淨土也沒有徹底放下厭離娑婆,那麼這一類的人才叫無禪無淨土。也就是你一直在修,號稱居士乃至法師,包括我,但是你沒有靠到頭,恰恰這一類的人才叫「鐵床並銅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是說的這一類人啊!不是說完全不信佛,不修行的人,這才是祖師爺的這種慧眼獨具。

但是我們上一講,只是把它依照常規貫了一下,實際上也還走入到印祖要提出來你們理解的誤區中。今天這也是菩薩加被吧,我剛才在溫習的時候,剛好看到這一點。所以今天我們首先把這個再給大家補一點課,我們心裡要明白,這樣也算是一種圓滿吧。

那麼後面的內容中講到,這樣就會墮入三世怨,才導致說「得人身者,如手中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確實是真實的情況,雖然修了行了,枉做無益之福德,這是這一段。

後面沒多少內容,我們再把它貫解一下。四料簡講完了,印祖最後也算是一個結示,如果我們能夠理解到這地步,才能夠承擔四料簡是末法時期,非常危險路上的一個導師,正眼。

「夫一切法門,專仗自力。淨土法門,專仗佛力。」

大家要把這句話記心頭。這開始是最後的總結了,對於前面的解釋以後印祖說出來了。淨土的修法知見,乃至我們的信願行怎麼體現呢?就是一切法門都是靠自己去修,沒有錯,功德無量,畢竟成佛。

但是我們現在修淨土,是要即生也就是這生成佛,一生就得不退,那麼其他的專仗自力,靠不上佛力。反過來,淨土法門專仗佛力,自力不頂用,大家要明確這個事。就是你自己的力量辦不了這個事,一定一定要意識到這個問題。這個問題並不是在削減我們的修行功德,或者懈怠耍賴,完全仰仗給阿彌陀佛。大家要知道,而是在這個法中有無上的妙義、密義。

「專仗佛力」的功德有多大,一個,首先就能讓我們徹底的放下身心世界。因為專仗自力是要全情的提起自己的三十七道品,那麼淨土法門提起是了為什麼?提起還是為了入這個法,淨土法門是讓我們完全的放下自我的執著。

我們有沒有想過,當我們完全仰仗佛力的時候,我執在哪兒呢?只有佛,沒有我了呀!但是一般淺見、福德不夠的人,他就受不了這句話。為什麼?他認為這不就把我們主觀能動性徹底否定了嗎?把修行的功德也徹底否定了嗎?他殊不知,專仗佛力這個反轉的手法是修行中,最不經意就能夠上很妙的這種幽微難至之境的一個訣竅。

「專仗佛力」,不但我執無有體現,對於佛的所有果地功德,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等等諸如此類的,都是一種完全的仰仗和投靠。當我們的心安住在這個法的時候,為什麼說「若人但念阿彌陀,是為無上深妙禪」,禪是什麼呀?禪就是一點執著都沒有,一念都不生,但是又不是什麼都沒有。

專仗佛力的時候,一般我們都以為但念阿彌陀佛是無上深妙禪。可是大家要知道,禪的內涵中,它包括一切的這種因緣法和空性見。這個時候淨土法門裡邊,專仗佛力恰恰就體現的是不廢一切因緣法。因為我們相信佛法,相信佛境界,這也是因緣法。但是,又成就了當體即是空性見,因為沒有自我執著了。

所以印祖總結的這句話,我們往往把這些就從門縫中帶過去了,實際上,這些話講的才是這些法門的真諦和它的本來面目。

我們再往下看,「一切法門,惑業淨盡,方了生死。」

所有的其他法門,你必須把煩惱搞定,把習氣放空,這樣才能夠了生脫死,這個生死的纏勁太大了。我們現在念念放不下「我」的這種感覺,就是生死的纏勁,它真的跟蛇一樣,把你的脖子給纏的死死的,你了不掉嘛。

「淨土法門,帶業往生,即預聖流。」

我們也不是說「專仗佛力」這句話的勝義,密義。就從「帶業往生」來講,這是佛在願力裡邊,已經擺平了一個我們不可能達到的一個果境,他用願力幫我們搭橋。現在身體心梗了,不是手術上也有心臟搭橋嗎,以前沒有這個技術的時候,大家覺得心臟成那樣了,那不就死定了,就沒治了。現在給你搭橋了,讓你的生命延續了。這也是阿彌陀佛用四十八願為我們心地上搭橋,讓凡夫不可能至的境,讓它變成可能。

要麼往生不帶業,因為憑自力修到淨土,必須業盡情空。如果你有業,絕不可能見淨土,這是在此土凡聖之間一個永遠絕對溝通不了的矛盾。但是阿彌陀佛的願力,就讓你做了一個完全突破性的溝通,帶業往生。在這種意義上,只要一往生就預入聖流。

我們在此土證一個預流太難了,那真的不是吹的啊!我們現在雖然說菩薩乘、大乘才是真正的大境界,大果報,實際上我們的行持給聲聞乘提鞋都沒有資格。我們都是凡夫乘、業障乘,準備下墮乘。

所以能夠在此土得到一個預入聖流的預流位,跟諸位講,如果現在真有這樣的聖人應世,那他不僅是佛門第一人,簡直是在我們娑婆這個法界裡邊來講,已經是最璀璨的光明了。

所以自力他力、禪淨乃至相關利害,印祖深切理解了永明延壽禪師的苦心。

「永明大師,恐世不知,故特料簡,以示將來。」

第一個是「恐世不知」,怕當時世人沒有這個深度的見地,所以他才說了這「四料簡」。那麼他更大的功德在於,一個是「恐世不知」,利在當代。另一個是「以示將來」,是利在我們,乃至這「四料簡」一直在這個世間流傳,能夠利益見聞到它的一切眾生,這就叫「以示將來」。

那大家想想,「以示將來」說的就是末法,越來越末的人他就修不了了嘛,所有的人都把學佛修行放在最末,最不重要。在最不重要的這種態度中,你還能得真實的利益,那就只有淨土法門。

「可謂迷津寶筏,險道導師。」

這是讚歎。在大家集體都沒有意識到法的這種深度的情況下,延壽禪師在這樣的一個危險境地中,高舉法幢,給我們做了一個引導,所以叫「險道導師」。

那印祖最後感慨的是什麼呢?我們現在有人還說四料簡是偽造的。為什麼呢,他認為讀起來跟順口溜一樣,用現在的話講,太土了,就以為像永明延壽禪師這麼上檔次的人,怎麼會說這麼不上檔次的話。實際上是聽聞到有誤解的這些人的檔次不夠。

你看,印祖一解,《淨土決疑論》就成了千古名篇了。因為印祖見到這個檔次了,他們是在同一個檔次。

但是我們呢,「惜舉世之人,顢頇讀過。」所有的人雖然聽了四料簡,也是大大意意馬馬虎虎的讀過去。「不加研窮」,並沒有認真的研習,沒有窮盡法義,了解到究竟的道理。

現在大家對於佛法「不加研窮」的這個能力,已經很普遍。這段時間初一、十五我在講善導大師的《觀經四帖疏》,越來越發現包括這些年一直在聽法的一些弟子,也是因緣在,雖然坐在那兒聽,他們也感受到這裡面的法義比較艱澀,理解起來很難,有的我也感覺到他們越聽越糊塗。因為確實是沒有這個底子,他需要底子呀。

所以我現在發現,很多學佛的連一般常識都不知道,為什麼這麼多的邪知邪見能夠跳出來非常受歡迎,為什麼這麼多佛門的顛倒相,顛倒三寶,二寶居士上座,乃至儼然以宗教教主、領袖自居等等這些亂象頻生,邪知邪見到處紅得發紫,為什麼?就因為我們連基本的常識都不知道。

我原來有個課件《百千萬劫難遭遇》,走哪兒講哪兒,以前有時候覺得太簡單了,去了不斷的炒著吃了,完了再炒著吃。現在我發現這個都難了,很多人都吃不消。你給他講前生後世的輪迴中,業力等等都覺得太專業了,什麼是業也搞不清楚。那我們大家想想,現在為什麼這些人不能夠研窮佛法的法義,常識沒有。

第二個,因為信仰走偏,並不是說他傻,不懂得一些道理,恰恰因為他太聰明瞭,信自己信的太多,信佛就信的少,而且越來越覺得這樣不假思索的去信,不是迷信嗎?這是給下根器的人講的。真正上根器大福德的人就不信己,只信佛,因為己意不可信。

但是現在我們世智辯聰的難入的太多了,都光信自己,光信大家一起研究討論,越討論好像越高妙,實際上背道而馳,越走越遠。反而佛最直白的告訴我們一句,他接受不了。

「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就這麼一句話,佛說的一代教法中就為這個法。就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個法,我們還是在研究,可是它是需要運化在心,當下一念就是虛妄的,來不了,又不求往生西方,兩頭都耽擱了。

我們現在這麼講,實際上永明延壽禪師、印祖也是在著這個急呀。所以說第二點,信自己信的太多,信佛信的少,「顢頇讀過,不加研窮」。

再一點就是我們的體悟太少,不能夠憶念佛法,佛法學的很表層。包括這會我在講法,諸位在聽法,聽的時候,很可能這會兒我們把道理一掰,心念就跟上來了,似乎就有一些體悟,這也是事實。但是待會一迴向完,事過境遷就忘了,因為柴米油鹽的生活太真切了,要麼在你的房裡,要麼在你的車裡,要麼在什麼場所,還有這麼多的人,你來我往正在說話、討論等等,你能夠深入的體悟到這種法境嗎?我們不但要聽法音,還要入法境呀。

所以種種諸如此類的障道,都體現在我們「不加研窮」,既沒有從正知見上去研究透,也沒有從心性上完全的投放進去,保留太多了。

印祖當然也說了,說為什麼?「其眾生同分惡業之所感者歟。」

「感者歟」就是感嘆。為什麼?我們過去的共業,而且造的這個共業是惡業,懷疑的業,貪瞋癡慢疑,這根本煩惱業太多了。共同造的業多,那麼共同的這種邪知邪見,乃至集體無意識當然也就稀鬆平常見。為什麼?「其眾生同分惡業」,大家來看這句話,這也是說到點了。

「眾生」就是我們每一位,誰也不敢把自己落下了,你就在其中,你就是造這個惡業的,否則《淨土決疑論》還得這麼去聽,才能夠決斷這個疑心。甚至聽了以後,過一會又生起疑心。為什麼?因為「眾生」我們一起造過。

「同分」就是我們步調還一致,在學習佛法的時候,這種懷疑的心生起來了,大家互相還認可。過去世曾經討論,乃至相互點頭還說言之有理,這也算是對於法曾經背叛的這種業,因為自己分明不知嘛。現在還有好多同修,還是在造這個同分惡業,還是在知見上越走越遠,越退越淡。同分的惡業當然就之所召感,我們都把「四料簡」理解成那樣。

向大家真的懺悔致歉,上一講我們就這樣泛泛貫過去了,居然沒有把印祖主要說的觀點和大家理解的誤區給釐清。我再感慨一下,真的是菩薩加被,今天才發現。也可能是因為最後一講,內容相對比較少,所以正好也算是給添了一味重點的話,重複一遍。

這是印祖對於四料簡講解介紹完了以後,做的一個總示,這篇論文的正宗分已經圓滿了,到此為止了。

下面開始我們就要講流通分,流通分裡面的內容真是讓人很歡喜欣慰。我們在講經的流通分裡面,都是說聞法的人聽了以後大歡喜,徹證境界,嘆未曾有,然後歡喜信受,作禮而去。

《淨土決疑論》裡面的這個上座師父,他是有福之人。到此時此刻我們當真也是要對他生起感恩心,為什麼?他是示現,示現給我們跟印祖這麼一個問答,到此我們才「哦,原來如此」。一開始源於印光法師跟這個禪師,兩個人在一起對於蕅益大師《彌陀要解》所說,引發了這個上座禪師對於淨土法門的種種懷疑,不確定。在這樣的情況下,應此緣,印光法師才發度化眾生菩提心,給我們開導幾乎聽聞者對於四料簡的誤解。

既然禪者他也有這種的醍醐灌頂,那說明他還是非常有善根、福報。大家來看,他已經迴心了,「彼曰:」開始要懺悔了。我們常說的懺悔是第一步,要入道先懺悔。

「我昔何罪」,這就屬於上根,像《地藏經》經文上說的,能「聞即信受」。印祖這麼一說,他雖然有疑問,一問一答,現在已經冰釋無痕了,能聽得進這個道理,這是上根人,諸位要曉得。就像前幾天我們跟著大和尚去的時候,也講到一句話,讓人非常受用。為什麼?說根機陋劣的人,言教你教不會,就是講道理給你不聽,話教人教不會。事教人能教的會,只能事情讓你去撞南牆,撞死胡同,你經歷一回事以後,把你收拾好了,你有記性。

印祖言教人,上座禪師就教得會,馬上懺悔,我過去造了什麼惡業呢,「早昧真詮」。

先是覺得不幸,往昔所造諸惡業。所以在心地中一直是瞞昧的,沒有真正的樹立起來正見。我想起焰口裡面的一句話,「黃花翠竹,空談秘密真詮;白牯黧奴,徒演苦空妙偈。」就是見地沒有樹立起來,真法沒有聽聞得到。

所以「我昔何罪」,把他給障住了。障住了沒有關係,因為今天得遇大勢至菩薩親自現前開示,所以說「宿有何福,得聞出要。」我雖然不信,可是我不幸中又如此的萬幸,我到底過去培了什麼樣的福,今天能夠聽您老人家說的這個出離生死苦海的最大訣竅要點,三藏十二部就匯在這四料簡中,把要點凝聚在這十六句話上,而且被您這麼一點撥,茅塞頓開。「得聞出要」,馬上就被印祖給攝受了。被印祖給攝受了以後,上座就想執弟子禮,「願廁門牆,執侍巾瓶。」就是想當侍者這樣的感覺。

我們常為什麼說道人是以道相交。雖然都是道人,修行的境界也不一樣,知見也有差別。可是只要他認這個道,認這個修行,最次最次他相信佛法,不管對佛法理解是對是錯,前提是相信佛法,就能夠說到一塊。

我們現在佛門為什麼斗諍有時候這麼堅固,僧俗之間,護持著護持著就出問題。為什麼?因為從根本底子上沒有相信佛法,他不相信就完全沒底。

我們上一次講了,舟山這邊有一個人,借人家的錢沒還,不要說法律調查了,就讓他對觀音菩薩說有沒有還,最後他承認沒還。這個話出來,就說明他對菩薩是有敬畏的,能約束到他,他相信觀音菩薩,這樣就有救。

這個禪師也是,被印祖這麼一說,他認這個理,即刻就願執弟子禮,這就叫依法不依人。他不是覺得印祖很厲害,辯才無礙,乃至有威德,眼神很犀利怎麼怎麼樣。他只是在法上被說透了,他認可了,所以居然甘當侍者。人家也真是個道人,一旦通透以後,他也沒有什麼所謂自己的面子,說的對錯勝負,有沒有被辯倒,他不在乎這些,即刻就願發這樣的心。

印祖當然也客氣了,他更有德行,說「餘有何德,敢當此說?」印祖說,我可受不起你這麼恭敬。雖然說受不起這恭敬,但是印祖也沒有客氣。說「但餘之所言,皆宗諸佛諸祖。」我說的這些,你不要認為是我自己撰的,我都是有出處的,從經典、論著裡面來的。

從這點來講,大家聽聞也是。像我本人吧,講法我也不敢亂說,照本宣科,依樣畫葫蘆,實際上是最上的辦法。我們有時候都覺得照本宣科,好像很那個。因為我們自己不圓滿,我們自己所謂的那點體悟,貌似平日裡有所不到之處,有點感受。

問題是,誰知道此時此刻說的效應是對還是錯,效果是長久還是適得其反,我們都沒這個眼。

所以連印祖他老人家都說「皆宗諸佛諸祖」。像大安法師講法,也是「述而不作」,專門述。只是把它敘述一遍,我沒有自己的見解,這是對的。在末法時期要弘正法,這反而是最佳的手段。所以諸位,我們自己有時候也要跟有緣的人,六親眷屬,親朋好友說點佛法,切莫由著自己的性子,切莫由己意來判佛法,這個真的是罪過很大。

昨天在微信朋友圈我不是又發了一下,關於吃肉和受五戒的問題。到現在還是有許多人來問我,吃肉能不能受五戒?說誰說的吃肉不能受五戒,又或者說誰誰吃肉,他還是佛弟子,他不對,這就是按著自己的說,按照人都說,我也這麼說,這樣來說。他不是按照佛和祖師的來說,佛和祖師說受五戒吃肉,沒有犯戒,沒有這個要求。

所以印祖說「餘之所言」,都是佛祖的話。

「汝但仰信佛祖,宏揚淨土。則無德不報,無罪不滅。」

多好呀!我們只要去弘揚淨土,弘揚淨土就是讓一個人做佛。讓一個輪迴的人,甚至造惡業的人,不知道還要輪迴幾劫,還要下墮三塗多少次的人,能直接往生做佛。你想想這個功德,如果能如是發心勸化,我這裡聽得也美滋滋的。

「則無德不報」,所有的四恩,佛對我們的恩德都能報。論典裡面也講到知恩報恩,就是讓佛種不斷故。所有的讓佛種不斷故的法門、方法裡邊,只有淨土是真的在這個時代,還讓佛種不斷。什麼叫佛種不斷?說究竟一點,就是讓成佛這個事一直有希望,而不是遙遙無期了,先就這麼湊合著走,到頭是沒有辦法。

淨土法門就是讓佛種不斷,就是真能到頭,再怎麼差還能到頭,能成佛,這也叫做佛種不斷。我們通常意義上理解佛種不斷,就是讓正法久住,法輪常轉,這個世間還有中國,佛法流通之地,這就叫佛種不斷。實際上就是讓成佛一直有希望,有機會,淨土能做得到,所以叫「無德不報」。

「無罪不滅」,我們也不要說自己修,你能夠勸化多少人去了淨土極樂世界,他要倒駕慈航、乘願再來的呀,要即刻就來的呀,他能放過你嗎?你跟他這麼殊勝的法緣,他頂多一輩子就要把你給搞到極樂世界去。所以「無罪不滅」,滅你將要所受之輪迴墮三塗之罪,地獄裡邊的油鍋、劍樹之罪,就像防火牆一樣,早就給你滅在那裡了。

這裡特別講到「昔天親菩薩,初謗大乘,後以宏大贖愆。汝能追彼芳蹤,我願捨身供養。」

這是印祖的赤子之心啊!他也提起過去一個典故,就是天親菩薩。天親菩薩的哥哥無著是弘揚大乘的,天親開始是學小乘,誹謗大乘。後來為了度他,無著示現生病了,叫天親來跟前,兄弟倆一見面,無著給天親講了大乘法,他後悔了,覺得自己以前誹謗大乘,罪沒完沒了。這個時候天親就想把自己的舌頭給割掉,要死。他哥哥勸他說,你用這個誹謗的口,去弘揚你誹謗的法,這不就是將功贖罪嘛!

所以印祖這裡也是說,你雖然以前對於淨土還沒開知見,揚禪抑淨,對於四料簡覺得完全是信口不服。那麼此時此刻你已經迴心轉意了,何不正好乘勝追擊呢。你以後用「我昔何罪」的狀況轉為「宿有何福」,你過去造的福,現在終於轉過來了,那麼你去弘揚淨土,也去給人家講什麼叫有禪有淨土,多好。印祖這也是非常的誠懇,說如果你能像天親菩薩這樣的,雖然先誹謗,後來弘揚淨土的話,那麼我願捨身供養,也是互相隨喜,互相讚歎。

後來,這個上座禪師除了說懺悔,生法喜,乃至願意執弟子禮外,他還發願了。真的和我們受皈依、五戒一樣,先懺悔再發願,這是繞不過去的一個次第法。

「上座乃禮佛發願雲」當機立斷,即刻就發,這也是修行以意願為先嘛。「發願云:我某甲」。

一般佛門中儀軌裡面像給大家授皈依、五戒的時候常說「各稱法名」,諸位居士同修就說「弟子某某」。那麼一般的比丘師父在受戒的時候說「我某甲比丘」,常見的是這麼一種表述。

印祖這裡把他的上下名號隱去,說:「從於今日,專修淨業。唯祈臨終,往生上品。」

心在道上的人,人家隨便發幾句都是專業的話,從今天開始徹底「心繫淨土,專修淨業」,有淨土了。雖然前面看出來,可能他也沒大徹大悟,無禪,但是有淨土了,效果出來了。「唯祈臨終,往生上品。」畢竟這禪師也是有志向的,修了這麼多年的法,他希望能夠上品往生。

「見佛聞法,頓證無生。然後不違安養,遍入十方,逆順隱顯,種種方便,宏通此法,度脫眾生。盡未來際,無有間歇。」

大家讀到這種話真的是要受到加持,要感動。你看人家一下子迴心了,馬上就說願見阿彌陀佛,願見西方三聖,願入清淨海眾,馬上就把這種願力給流露出來,多好多大的善根。

「然後不違安養,遍入十方」,利用曾經的各種因緣,各種順逆的人事關係,這種生死輪迴,利用一切曾經的因緣,「宏通此法」。不是再去輪迴了,而是帶著這個任務,「度脫眾生,盡未來際,無有間歇。」

大家看看,這個話跟地藏菩薩,阿彌陀佛有啥區別嘛!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盡未來際,無有間歇。「盡未來際」就是說要往生成佛,但是成佛幹什麼呢?不斷地度眾生才叫佛。你認為真的有個佛,我成佛了,完了歇在那兒了,那不叫成佛。

所以才說「盡未來際,無有間歇。虛空有盡,我願無窮。願釋迦、彌陀,常住三寶,愍我愚誠,同垂攝受。」

諸佛菩薩慈悲。這個上座在這裡這麼發願,相信此時此刻大家聽得生起這一念心,那麼西方三聖在極樂世界也是悉知悉見。釋迦佛、彌陀佛兩土的世尊,常住三寶就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清淨海眾,乃至我們娑婆世界凡聖同居土的一切聖者。「愍我愚誠,同垂攝受。」雖然我自己愚癡,但是我的心誠,我的心質量是夠的。「同垂攝受」就是大家都照顧著點。會的,會的,一定會的,我們此時此刻隨著這個上座的法語,跟著其實心上也在發願。

那麼像經典裡面講到的,生到極樂世界的時候。哎呀,因為這個人他發願的時候,其實就是在勇猛精進,所以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還有無量的化佛等等這些,觀音菩薩手執金剛台,大勢至菩薩也來了,到了他跟前,用光明照著他,然後把手伸出來迎接。禪師見了馬上歡喜踴躍,然後自己就上了金剛台,隨從佛後,彈指頃往生彼國。

生彼國了以後,「見佛色身,眾相具足。見諸菩薩,色相具足。」我在給大家念經裡邊釋迦牟尼佛看見的景象,整個往生的過程是怎樣的呢?「光明寶林,演說妙法,聞已,即悟無生法忍。經須臾間,歷事諸佛,遍十方界。於諸佛前,次第受記,還至本國。」這段話是《觀無量壽佛經》裡邊上品上生的內容。當時釋迦牟尼佛在講往生極樂世界上品上生是怎麼個情況,是怎麼往生的,有何等境界,往生以後得什麼利益,這都是在經典裡面明確交代,真實不虛的,這就叫做「同垂攝受」。

後面還有一段,這是印祖的話,「餘曰:淨土事者,是大因緣。淨土理者,是秘密藏。」

印祖還要囑託一下,要他事理無礙,雖然今天聽了以後迴心轉意了,但是對於淨土,我們每一位同修也是要時時聽聞,時時信受,時時生歡喜,時時生稀有難遇心。淨土是大事因緣,因為我們在這個法界裡面,因緣的一切法,因緣法都是因緣。我們吐一口痰也是因緣,我們瞅人家一眼也是因緣,我們今天聽一堂法還是因緣。所有的因緣中有大因緣小因緣,有正因緣有偏因緣。

那麼淨土這一回事,本來法界是法性常存的,萬法本來平等一如,那麼一切因果隨緣起應,畢竟要有這樣的起源,才會有這樣的結果。所以淨土這件事,我們這麼多的眾生在法界,唯有阿彌陀佛法藏比丘,他在那個節骨眼上入了佛法之境,明白了真理以後,又隨本性自性清淨的功德海,發起了這麼一個成就淨土攝受眾生的四十八願,這樣的一個大因緣。淨土就這麼回事,就這麼個大因緣,「四十八願度眾生,九品咸令登彼岸。」

「淨土理者,是秘密藏」。什麼叫秘密藏?我們以前講過秘密藏有顯密和秘密,要麼就是這個事太難知道了,太難了,你根本知道不了。還有一個就是這個事一直就是這樣,本來面目,你視而不見,天天就像空氣一樣,你都不知道空氣。

淨土也是這樣的一種秘密藏。從道理上來講,我們為什麼能聽聞到淨土這個法門?為什麼知道有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我們知道了還能往生,就這一系列事,到底是怎麼讓我們確定這個事是真的呢?就是因為這事是所有法界最正常唯一的事,就是往生極樂的事,修淨土必定成就的事。所以此前不是給大家講過,徹悟祖師講到的「馬蹄無處避殘紅」嘛,沒有一件事能出了這個事,這個事就是一切事的根本之事,叫秘密藏。

「汝能信受奉行,即是以佛莊嚴而自莊嚴。」

大家聽出來了沒有,實際上印祖最後的話,說的還是《觀無量壽佛經》裡面的汝等「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汝能信受奉行」就是「是心作佛」,「即是以佛莊嚴而自莊嚴」就是「是心是佛」,心作心是。徹悟禪師講了,此法能悟,沒有一法不能悟,此法能通,沒有一法不能通。那今天我們也給大家講了。

「上座唯唯而退。因錄其問答,以為不知此法者勸。」

這是印祖說的。上座聽了以後再就沒得說了,還說啥呢,就好好念佛求生極樂就行了。那麼為了利益眾生,因為好多人還不知道這個法,不知道這個殊勝訣竅。所以印祖才在這裡說,「因錄其問答,以為不知此法者勸」。就是還沒有明白這個道理的,那今天算是在此做一個勸導。

所以我們講到這一句,《淨土決疑論》也就算講完了,功德也圓滿了。

我們依的本子是傳印長老註釋的,雖然我們講的沒有像他老人家注的這麼細,但是我想就是照著這個說,至少在大家的信願上面,又注入了一些生機,一些活力吧,我們每天修行中一些營養吧,讓你在念阿彌陀佛的過程中,也找到了一些依托和力量。

印祖對於這篇文章的這種宣說,施設教法非常有序,不管從邏輯、修行次第上,教理行果上來講,都是特別清晰明瞭的。我們也要把它作為淨土的大補,除了根本的經論。現在我們在講《印祖文鈔》,特別這一期講《淨土決疑論》,也算是又圓滿了一個新的所發之願吧。因為也講過《宗教不宜混濫論》,這次把《淨土決疑論》也給大家過一遍。

今天到了結尾也跟大家匯報一下。很慚愧,我感覺到作為一個修行道人,法師呀,修持太太太差勁了。雖然枉受大家讚歎恭敬乃至供養,但是我也必須實事求是跟大家說,一則我自己還是凡夫僧,也是晃晃悠悠所謂的修淨土人,但眷彌陀慈悲不捨,今生反正十念即生,這個底線我知道了,那還看能夠搭上彌陀大船。這個信心不敢成百倍,我還在繼續修,還在繼續斷疑,但是,我想彌陀慈父不會捨棄。

具體我本人來講,可能性格相對在某種層面顯現的稍微隨和和善一些,這可能也是過去的業習。但是一旦我執重的時候,也會火燒功德林,嗔心即火,常會激盪。所以向大家表白,切莫把我當作多麼高的修行僧,我只是一個再普通不過,再差勁不過的一個道人吧。那麼在利上,大的利益沒見過,小利稍微能夠放下幾分而已。在名上現在還貪著,可能講法的法師,這也是一個共性一個業習吧。那有名了,弘法的輻射面才更大一點,所以還有一些貪著。那麼所有的這點功德就在這幾處,跟大家做一個交代。

希望諸位也常能反省自己,切莫我慢山高灌不進去甘露法水了。常反省自己,反正初衷不改,進退心知肚明,總之目光鎖定西方,一切功德萬善同修,了生脫死就在今世。

今天就到這裡,與諸位共勉,下面我們來合掌迴向。

聞法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

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蜜。

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好,再次隨喜成就我們正法學堂乃至聞思講堂,現在大概有六七個群的這些義工同修們,他們的發心,他們的辛苦,成就了大家的聞法因緣,在此一併隨喜,也隨喜諸位常來乃至甚至一次不落,或者只聽了一次的一切聞法者的功德。

今天就到這裡,南無阿彌陀佛,下次再見。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宏海法師文章列表

淨宗八要--淨土之要關

同治癸酉春月。佛涅槃日。餘在虞東明因寺。捧讀曉柔法...

【推薦】只管念佛,無不靈驗

天災人禍,隨時發生,難以預料,令人不安。若常念佛,...

怎樣能真正有把握往生西方

問: 怎樣修法能真正有把握往生西方? 慧律法師答: 很...

一心不亂才能往生嗎

往生的條件,是不是一定要得到事一心不亂或者理一心不...

《阿彌陀經》是以實相為正體

從天台家的觀照來看,觀照現前一念心性。一念心性,不...

一心念佛即能往生嗎

竊謂末法世界,於禪、教、律中,能斷惑證真,現身即出...

咱就信阿彌陀佛

汪居士是我們念佛堂的同修,年近七十。她朴實、勤奮,...

念南無阿彌陀佛的五個好處

念佛,乃種植善根福德因緣,其功德不可思議。今天能來...

【大藏經】右繞佛塔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及...

【大藏經】大般若波羅蜜多經(600卷)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 大般...

【大藏經】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入於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大藏經】瑜伽師地論(100卷)

瑜伽師地論卷第一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

攀緣妄境,造業輪迴

在商朝,商朝最後一個皇帝商紂王,商紂王有一天,有一...

現在雖很強健,但要做死了想

現在雖很強健,就要做就要死了想。 那個意思是,雖然咱...

不小心踩死動物該怎麼辦

問: 請問師父,我走在路上無意踩到一隻青蛙,不知是...

老實厚道的人比較能夠得到師長的加持

第二是「疑師」:對於師長的功德產生懷疑。懷疑這個師...

不容父母何以容天下

我們都是父母生而養大的,但是每位父母都不是完人,都...

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那麼,願生西方極樂世界又有什麼樣的依據呢?他能得到...

攝諸根得離苦

過去,佛陀曾在波羅奈國的鹿野苑弘法。一日,佛陀於入...

有四種人不屬於淨土所攝之機

觀機逗教,真實不虛。淨土一法是何種根機的眾生得以信...

懺悔達到這個境界才是真懺悔

懺罪。我們每位道友,包括我也是這樣的認識,因為佛的...

對佛所說的淨土一法,要深信不疑

淨土一法,它的事理、性相全體是佛的果覺境界。也正因...

聖輝法師:我的戒和尚果公上人

為了紀念果公圓寂二十五週年,果公賢徒常福、常敏法師...

淨土易往而無人,病根在於缺乏厭離心

我們看到一些同修,如果生活當中碰到一些挫折了,或者...

對於冥頑不化的惡人,我們該堅持嗎

問: 法師,實在難以對惡人和我討厭的人生起真實的慈...

菩薩戒為何要禁止蓄養動物

畜生道,人類為了要得到它的肉,為了吃它的肉,往往就...

心態重於環境

每天上午的同樣時間,一位富翁都會乘車經過一個公園。...

晴日集

【存養篇】 一、得意淡然 不揚己盛 當我們面對得意的...

【佛教詞典】九種相精進

【九種相精進】 p0094 瑜伽四十二卷十四頁云:謂九種相...

【佛教詞典】十種羯磨

【十種羯磨】 p0109 瑜伽六十九卷五頁云:何等名為十種...

【視頻】南無地藏王菩薩(男女聲悠遠版)

南無地藏王菩薩(男女聲悠遠版)

【視頻】《三千佛洪名寶懺》慧律法師領誦

《三千佛洪名寶懺》慧律法師領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