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常在燃燒中,何喜何可笑

淨界法師  2021/09/24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常在燃燒中,何喜何可笑

我們在修學菩薩道的過程當中,我們第一個工作就是要發起菩提心。換句話說,我們在凡夫位的時候,內心當中就要發起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一種希望,一種願力。那麼我們內心當中希望能夠成就佛道,我們也希望一切眾生都能夠成就佛道,就是成就自利的功德跟成就利他的功德。

但是我們在朝向這樣的一個目標的時候,我們會發覺,會有一種障礙,就是我們一個凡夫位的菩薩內心當中有很多的煩惱,有貪煩惱、瞋煩惱、高慢心、嫉妒心、散亂心、放逸的心,有各式各樣的煩惱。那麼這些煩惱遇到染污的境界的時候,它就會生起活動。

那麼我們講煩惱障,當這些煩惱活動的時候,它就障礙我們上求佛道,也障礙我們去利益眾生。所以我們在一個凡夫位的菩薩,在一個有漏的境界,經常地學習佛法,經常地思惟佛法,來加強我們心中的正念,來破除我們心中的煩惱障,這件事情的確是很重要。

佛在世的時候,有四位比丘,這剛出家的比丘,出了家以後當然是修習戒定慧,但是有時候就會放逸,放逸的時候大家在一起談到過去那些得意風光的事情,內心就歡喜,就大笑。大笑的時候,佛陀天耳遙聞,就來到了這四個比丘的地方。佛陀就明知故問,說:你們剛剛在笑什麼呢?這比丘就如是如是地向佛陀報告,佛陀就種種的呵責,呵責以後講了四句偈,說:

常在燃燒中,何喜何可笑?

幽暗之所蔽,何不求光明?

佛陀在呵責我們一個凡夫的境界,內心是一個惑業苦:煩惱的火、業力的火、果報火。這個煩惱的火、業力的火、果報火就像森林起火一樣,從東邊燒到西邊,從西邊燒到南邊,無量劫的生死的火是不停止的,熱惱不安,常在燃燒中,加一個常,就是說這個火是不能停止下來的。我們內心當中有惑業苦的這個火,這件事情有什麼好歡喜、有什麼好笑的呢?這個火都還沒熄滅,你有什麼好高興、好得意的呢?

那麼這個火是怎麼來的呢?它不是上帝創造的,也不是自然而有的。幽暗之所蔽,是由於我們心中的無明,一念的無明所創造出來。那麼怎麼去消滅這個無明呢?何不求光明?就是用清淨的正法的多聞熏習、如理思惟,來慢慢地、慢慢地消滅心中的無明。心中的無明消滅了,內心的光明顯現的時候,這些煩惱的火就停止下來,就是到了清涼的涅槃的彼岸。所以說我們加強心中的正念,的確是我們發了菩提心以後一個很重要的工作。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走出心中的妄想,才能去受用彌陀的光明

過去有一位年輕人,這個年輕人他跟一個女孩談戀愛,談...

高登極樂,方為最上脫苦之道

原文: 然在凡夫地,未斷惑業,縱生人天,終非究竟安隱...

遇安禪師的生死自在

溫州瑞鹿寺上方遇安禪師,天台德韶國師之法嗣,福州人...

念佛人要準備些什麼事情

淨土宗到底要準備些什麼事情?簡單講一句話就夠了:有...

朗然獨醒,大丈夫當如是矣

【原文】 醉生夢死,恆言也,實至言也。世人大約貧賤、...

人為何受輪迴?就因七情五欲太重了

人為何受輪迴?就因七情五欲太重了。被七情五欲所迷,...

生死事大 無常迅速

昔日,佛陀在舍衛國時,有一位年近八十歲的婆羅門,他...

生命的真相是什麼

生命的真相是什麼?生命不過是靈魂隨業流轉而不斷生生...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大藏經】唯識二十論

唯識二十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大藏經】【註音版】延生普佛儀規

延生普佛儀規...

【大藏經】【註音版】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婚外戀的十大典型心態

一、 補償心理 有的人因為夫妻分居,寂寞難耐,或者因...

在經濟危機下你可以過得很簡單

有人預測我們可能會進入一個蕭條時期,這個時期如果慢...

憨山大師開悟前後的三次夢

大師在開悟前後的一段時間裡,曾做過與修行悟道極有關...

10種垃圾食品盡量別吃

昨天上午,第十一屆中國科協年會活動之一,預防疾病健...

何以念佛人多,真能了生死者少

佛所說一切法門,雖高深玄妙,圓頓直捷,皆須斷盡煩惑...

為何用大地來形容十地菩薩的內心世界

十地言地者,具足三義:一、能生萬物;二、住持不動;...

《善生經》的啟發

《善生經》的緣起是有一天早上,釋迦牟尼佛在王舍城看...

鬼道眾生是怎麼來的

己二、示惡鬼趣 今天講到七趣當中的第二趣。鬼是怯懦怖...

客來客往,自心不動

《楞嚴經》中,憍陳如尊者因悟客塵二字得證聖果。起心...

始於立心,得於人和,順於天道,成於勤懇

一、始於立心 立心就是立志,立下志向,心也就有了方向...

淨土法門對眾生根機不設任何門檻

淨土念佛法門之所以超勝獨妙,首先,是因為這個法門含...

念觀音菩薩能不能使命不苦呢

有一個居士來問我,他說:我覺得我的命非常的苦。命苦...

阿育王的百億千金供養布施

佛滅度後,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是一位深信佛法的國王。有...

信仰是物質存在還是一種理念

問: 佛作為眾生的信仰,到底是一種物質存在,還是一...

念佛也是開發智慧的勝妙方法

第二十九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若受讀經法。諷誦持...

求生極樂是貪心嗎

或問:何得文中,彼佛有聲聞弟子。答:此暫有終無,至...

【佛教詞典】異體相入

為華嚴宗顯示「事事無礙圓融」的義門之一。異體,為「...

【佛教詞典】諂

【諂】 p1342 瑜伽八十九卷七頁云:心不正直,不明不顯...

【視頻】夢參老和尚《眾生緣念佛就現,眾生緣盡福報盡》

夢參老和尚《眾生緣念佛就現,眾生緣盡福報盡》

【視頻】惠空法師《利用等流習氣來修行》

惠空法師《利用等流習氣來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