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宏海法師:觀無量壽佛經

宏海法師  2018/11/27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第十一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好,請放掌,阿彌陀佛。

各位蓮友大家下午吉祥,今天呢是我們《觀經》的第十一講。在開講之前呢,我說一下,就是這個淨土法門,這是我一路過來想想,越想越妙。在前兩天,前兩天因為咱們聞思講堂不是有線上講法嘛。在講到這個成佛之道,成佛之道的時候說到我們說人在輪迴中呀,前生至後世,他到這個生死之際呢一般是隨著業力是怎麼個走向。三種情況,一個是隨重,輕重的重,就是前生後世轉化之際,憑什麼這輩子轉成下一輩子那樣子呢。一個是隨重業,第二個呢,隨習氣,就是平常養的一個習慣性的動作,習慣性的你的這個性格中的一些特色。

第三個呢是隨意念,可能再進一步給大家解釋一下,隨重就是你這輩子造了很重量級的業。那麼你下輩子就是會怎麼樣呢?隨著這個重業牽引往哪兒走,看你到哪一道兒。隨習是什麼呢?就是這個一輩子可能你也沒有大善,你也沒有大惡,就晃晃悠悠這輩子。但是你有很突出的習慣,比如你這個人,有的人好戲論,有的人他可能貪也比較淡,這個嗔火比較重,等等反正就是看你往哪兒走,看你這輩子點點滴滴,日積月累這叫隨習,你的習慣性。第三個是隨意念是什麼呢?就是你沒有什麼輕重業,一輩子也沒有什麼突出的習慣,那就偶然性極大,就看你臨終的那一念帶起什麼往生的業力,就這三個步驟。

所以如此講來我想想淨土法門妙到什麼程度,它可以同時把這三個給鎖定,就我們常說的三保險。你看,隨意念,就是我們下面三輩九品裡面講到的什麼呢?臨終十念,這就叫隨意念,就是看你當下往生的時候,往起來提哪股勁兒它就隨著哪股勁兒走。隨習念,就是一輩子那我們隨什麼呀?你看大家都是拿著珠子嘛,拿著計數器嘛,你這不是跟大家在講《觀無量壽佛經》嘛,好像我們生活的主旋律,如果你是一個淨土行人,那至少每天願生西方淨土中,管他正心、散心呢,反正一天就那麼段時間,你大部分就做了這個事兒。那我不相信我們的習氣會往東走,最妙的是什麼呢?什麼是重業?第一個,大家參悟一下,我們造的最重業是什麼呢?殺、盜、淫?淨土行人呦,你這輩子造的最重業是什麼?是什麼?

念佛號?不是,當然這是我個人理解啊,不是,是什麼?就是信、願。什麼叫做重業,你這輩子就是最重最重的,非常主旋律,就是牽引著你,最後怎麼也改不了,它就這麼一條軌道。就是我們真信切願,一心踏地的時候,死心塌地以後。你看如果說你信淨土,發願往生,盡形壽這輩子哪一天沒有信願呀,哪一刻沒有信願,哪一念沒有信願。所以說淨土法門為什麼說其大無外,你看他可以把我們這個隨重、隨習、隨念的三保險給你鎖死。就由不得你不往西方極樂世界走。所以你看我們來講《觀無量壽經》,今天又是一週,又是一堂,又講到這個第九觀,這就是既已經有了重業,具足信願,又念念往西方,而且你這輩子積累的多了,臨終肯定是念到現前。這就是你再次再次的臨終十念也沒問題。

今天呢我們開始講這個第九觀,在上一講的時候呢講到第八觀,就是,特別是講這個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入一切眾生心想中,然後呢,西方三聖這樣的一個粗見極樂世界。那麼今天開始呢就是從阿彌陀佛到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一一鋪開身相莊嚴光明。哎呀,我在備這個課的時候都覺得說,這有必要講嗎?就念一遍,都覺得渾身的毛孔都散開了,就是說,可是在過去怎麼修的啊,你說積功累德怎麼能修成這個樣子。人傢具足的樣子我們心念想都想不來。

所以呢,今天我們主要的內容就是把西方三聖他的圓滿莊嚴身量做一個流貫,大家來看啊,這裡講到說佛告阿難及韋提希,此想成已,次當更觀,次當更觀就是說整個這個序幕已經鋪開以後,西方三聖,上一講講到說這邊有蓮花,這邊有蓮花,中間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那麼這裡就開始更觀,就等於說我們粗線條的那個作畫兒一樣,整個這個線條已經描繪好了以後,要細細地在上面要開始就是彩繪了,就這樣子的,次當更觀無量壽佛身相光明。

那麼在講到這一觀的時候,叫做真身觀的時候呢,我給大家說說,這個佛呢可能大家也知道有三身,法身、報身、應身,這些名詞能夠記得起來。但是法身、報身、應身他是怎麼個狀態呢?大家還要多多地去聞修,才能夠提得起這個。你比如說法身呢在這裡形容叫是什麼?無始無終,法身如果從壽命來講這不是,有生就會有命嘛。法身他的命體現的什麼?無始無終,無始無終是一種什麼狀態?又說遍一切處,又說常寂光土,永遠不壞,光明無量。那麼這麼一個狀態他是什麼狀態呢?就是我們每個人眾生心念中啊,記住,你不思善,不思惡,當下一念如如不動的光明性,你試一下。

因為我們起心動念都在分別中,分別慣了就覺得只有分別的狀態才是最能夠好像出彩的一樣,人生過程。可是大家不要忘了,最出彩的狀態就是我完全沒有分別,應無所住,凡所有相,就那一念如如不動的,那就是法身的狀態。那麼如果我們在觀相的時候,一念貼近上去是不是如如不動啊,這是第一個法身,是無始無終,以法性為命,就是我們這個一念無量無邊功能的這一念,不動的,湛然的這樣的一種狀態。大家要仔細聽啊,什麼叫做報身呢,你看我們馬上下面就要講阿彌陀佛的這個身量,那麼報身是什麼呢?就是他修因啊,諸位你看我們每天都在修行,都是在修因,因種下去熟了,果才叫圓滿。

所以就這個因不斷地修不斷地修積攢積攢,積攢到最飽滿的時候,體現的就是他的圓滿報身。這種圓滿報身在整個的這個色法宇宙裡面就是最清淨、最莊嚴的,任何色身都比不過他,叫圓滿報身。所以這個報身啊,是有始無終的,有始是什麼呢?就我們修圓滿成就的那一剎那,然後盡未來際再就具足了佛的功德。這是一種擬人化的一種描述。

就等於說把法身的最佳狀態從現象上體現出來,可以這麼理解。那什麼是應身呢?諸位要曉得,應化身就是有始有終,生出來還得死,我們每一個人啊,現在在煩惱的時候覺得是一個凡夫,如果你反聞自性,你要這個就是說入到這個法身的信念中呢,其實我們每一個人的色身就是,可以說佛的一個使者,特別是佛教徒。

那麼這個應身他是以什麼為命呢?以因緣為命,因緣,大家想想咱們這一輩子,除了因和緣還有啥呢?因就是說注定你這輩子命運的走向,緣就是你這一輩子走向有靈活性,你修善法它就往善走,修惡法就往惡走,不修了還那麼走。無非你的因緣,所以因緣為命。那我們想想這輩子來了,不就是把所有的因緣演完了,體現完了,揮發完了,我們就完了,就徹底玩完了。所以這個就是法身、報身、應身。那麼這個法身、報身、應身我們理解上來講好像是三個東西,如果從悟上面,就是說橫穿的貫的悟性上來講,他是三而一,一而三的。

這個應化身就可以說可能是報身中裡邊的一個毛孔出來的應化,那麼這個圓滿的報身如果你心貼上去當下就是法身的體現,不動的、週遍的、莊嚴的。所以呢,我們在這裡,你看這裡講到,次當更觀無量壽佛身相光明的時候啊,大家以後在這個佛身上面,不要進行法身、報身、應身的判別,特別是在淨土上,為什麼呢?因為他這裡,已經具足了應身的方便,具足了報身的莊嚴還有法身的功德,這個我們再往開了給大家講一講,為什麼這麼說呢?

你比如說,我們一念觀佛的這個心性,觀進去以後,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這個心力,你看我們說禪宗,像我們說參禪,說你參進去參進去,我們來聽經聞法,也得你聽進去聽進去,什麼叫聽進去了。不是這個法,傳到你耳朵裡就叫聽進去了,是你的心跟著法,入到法上來了,這會兒就沒有你的身,也沒有你的色,就是你的心念隨著法走,這才叫聽進去了。

所以當我們一念觀進去的時候就觀到這個身上,如如不動,其實就是法身的,如如不動。那麼如如不動我們隨著這個對於這個報身的這樣恢弘、莊嚴的描繪,我們的心不斷地往開打,不斷地往上提,跟他不斷地脗合,不斷地相應的時候,這就是報身的功德。但是問題是我們每一個人還是凡夫呀,你不一定馬上就隨著他,很可能觀到這麼一點兒,觀到那麼一處,反正最後就是這點那點,不斷的點,可是在這個過程中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從劣到勝的過程,這其中的每一次顯現,每一念的觀法都屬於應化身的方便。就是你觀到什麼程度,他給你顯現的就是什麼樣的色身。

隨我們的念頭去增進,但是增進有個步驟,這個步驟中的每一步驟,都是應化身的顯現。我不知道這個講得大家能明白嗎?就是這個意思,所以在觀佛的時候,講到這裡我們才說,哦,原來一觀全觀,一念全念,不要在這裡分法身、報身、化身。因為如果我們有時候看歷代祖師對這個著述,他就要開始在這個上面判別了。

我們只要隨心而走,他經文裡面所講的這個色身莊嚴的描述,大家一起來看,阿難當知,無量壽佛,身如百千萬億夜摩天閻浮檀金色。佛身高六十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由旬。大家看看這是他一個身的色,二一個身的量,這裡講到說百千萬億夜摩天閻浮檀金色呢,就這個夜摩天的金啊,要超過日月的這個光明的什麼呢?這個萬億倍,為什麼這裡說身高六十萬億那由他,那由他有多少呢?就是有一萬億,那由他屬於一萬億。這樣的一個身形,這樣的一個色身。那麼在這裡眉間的白毫我們來看,眉間白毫,右旋宛轉,大家不要理解意思了,這時候就完全依著你的心識來描繪,眉間白毫,右旋宛轉,如五須彌山。這裡的五須彌山是什麼?就是等於說須彌山有多大?

一座須彌山它的廣有八萬四千由旬,我們現在就在須彌山的南邊。那麼也就是一座須彌山有三百三十六萬里這麼遠。五座須彌山,就他眉間的這一根白毫的直徑,就有五座須彌山這麼廣,所以大家想想,一根白毫就這樣,佛面有多大,佛面有多大。所以我們現在修因證果,我們的因,牽著我們的色身就只有這麼一米八,這是算高個兒了。

你都想想真丟人,都拿不出手。真的呀,從因果上來講,就這只需要一點點因,結果我們這一點點因都保不住呀,五戒都保不住。所以大家想,你看這裡,然後佛眼如四大海水,青白分明。這裡的四大海水呢就是說須彌山,那麼東邊有一海,東邊的這一海,闊八萬四千由旬,那麼南邊也有,西邊也有,北邊也有,一共有三十三萬六千由旬,一由旬是四十里,大家記住啊,一由旬,那麼三十三萬六千由旬,你大概算一下就是心還是到不了。須彌山外呢,還有七個海,一個海是這樣的,其餘的都是這樣的,一共這些海的廣度有二百三十五萬兩千由旬,四面。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香水海,眼睛啊,佛的眼睛就這麼清澈這麼廣。為什麼說青白分明呢?青色的就像琉璃一樣,白色的就像玻璃一樣,這個須彌山南邊的是青色,這個北邊的是白色。所以這裡才講到說,佛眼如四大海水,青白分明。身諸毛孔,演出光明,如須彌山。彼佛圓光,如百億三千大千世界。圓光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脖子上,佛的這個頸項上呢,發出來的光,有百億三千大千世界。一個太陽一個月亮這是一個世界,一千個世界一小千,一千個一小千,一中千,一千個中千一大千,這才叫一個大千世界,這裡講三千大千世界。

三千是一個修飾,再有百億又是一個修飾,所以大家看他的光明遍照有多廣,這我們就只講佛的面龐,面龐都觀不到,只講佛的白毫和他的眼睛。那為什麼說我們這裡就這麼核算,就覺得說須彌山香水海說太難了,但是你看人家佛告阿難及韋提希,此想成已次當更觀。我們設想人家的境界是什麼境界,大家想想是不是阿難跟韋提希也像咱們這樣憑空不斷的要這樣想,是不是嗎?韋提希,特別是阿難這會兒呢,他已經開始聞到這裡前面已經有悟有證了,特別是像阿難、韋提希這都是大權菩薩再來的。那麼人家是什麼呢?這些情形呀是真實現見的啊,大家要搞清楚,真實現見的,什麼意思呢?

就是佛跟阿難、韋提希同時都看見須彌山有多高,這種香水海有多廣,那麼就照著阿彌陀佛說有多高多廣他的面上,就說你看,看見了嗎?須彌山,他們看須彌山就跟我們這會兒看這個杯子一樣,說就有這麼五個杯子這麼大。都是現見的,就是他們共同的心眼中看到了這個情形,然後做比喻,我們凡夫企望不到的。

所以大家就跟著繼續描繪吧,於圓光中,有百萬億那由他恆河沙化佛。就這麼多,一一化佛,亦有眾多無數化菩薩以為侍者。西方三聖,無量壽佛,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萬四千隨形好。一一好中,復有八萬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大家來看啊。

這裡講到無量壽佛,有八萬四千相,那釋迦牟尼佛我們常識說有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無量壽佛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萬四千隨形好,我不知道大家理解說,這個相好,和隨形好是怎麼理解?相好打個比喻啊,就像我們凡夫一樣,說這個人長得很漂亮,很英俊,很瀟灑,這個美麗。

那麼他一定會是說他的眉毛長的很有特色,好看,他的眼睛長得很漂亮,鼻子很挺,嘴巴我們不是說瓜子臉,櫻桃小嘴什麼彎月眉等等這些。這都形容人好看,但是人好看,是怎麼好看,你得一樣一樣給他說出來。這就叫做八萬四千相,就是這個相,他眼睛是一個相,眉毛是一個相,那麼什麼叫做八萬四千隨形好呢?就是光這個眼睛你說他怎麼個好法呀?哎喲是雙眼皮,這個眼角往上翹,眉毛呢是怎麼個彎法,怎麼個整齊,他鼻子怎麼個挺法,有多少棱兒,鼻頭這兒肉多厚等等說。

這就意思說一個鼻子裡面就有這麼多好看點兒。鼻子裡面就有這麼多的好看點,這裡就叫做隨形好。所以我們要理解什麼叫做相好,隨形好,這是有差別的。復有八萬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大家來看,這一段呢,恰恰就是我們常說的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白毫宛轉五須彌,紺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無數億,化菩薩眾亦無邊。就是從這兒來的,知道嗎?不可違越經文,我們每天唱讚的時候,這就是由來。四十八願度眾生,九品咸令登彼岸。就是從這一段來的。

你看每句都有出處的,特別是這裡說,遍照十方念佛眾生,攝取不捨。為什麼呢?就是說在這樣的一種相好中,他才能夠出一種能量一種功德,那麼這種功德表達為就是八萬四千光明的輻射力。我們現在全部就在阿彌陀佛的這個攝取不捨的光環之內。所以當你生了退心,哎喲,覺得有點心虛,說今天沒有去聽法。

這就是阿彌陀佛在攝取不捨你知道麼,這一念起動的時候,當你最近懈怠了,覺得信願不太濃了,不太烈的時候,馬上反觀,或者出來一件事逼迫一下你,又趕緊把這個正念提起來,這也是在攝取不捨。包括我們從淨土法門起的那一念,看見阿彌陀佛的聖相,說到西方三聖,乃至觀音菩薩的名號等等這一切,都屬於攝取不捨的範疇。為什麼?這就是法藏比丘在因地的時候,這個局已經設進去了,就必須這樣。

所以這裡講到說攝取不捨,就是一定會伴隨著我們道業的成長和求生淨土的信願,但是這裡主要針對的是呢十方世界的念佛眾生,為什麼呢?就是因為成就淨土法門,念佛是主旋律啊。這個極樂世界的主要的功名都是念佛成就的啊,為什麼?就是因為這一條攝取不捨的輻射功能。

所以大家對這個攝取不捨呢,我們要生起決定的信心,為什麼呢?就是說如果從長來講呢,我們大家說,只要你具足了所有的修行,但能迴向,都可以往生極樂世界。為什麼這裡非要說只攝受念佛眾生呢,怎麼這麼自私呢?阿彌陀佛分別心怎麼這麼重呢?這裡有三個點。第一個因為有親緣,因緣因緣這裡說緣呀,第一個是親緣,就是親生兒子的親。為什麼說親生兒子啊,我們眾生念佛的人呀,你口裡常念佛,佛就能聽得到啊,南無阿彌陀佛,我們念的時候佛能聽得到啊。大家知道嗎?我們拜佛的時候剛才問訊也罷,禮拜一下,佛都能看得到,我們心裡常念佛的時候,佛都能知道。所以憶佛念佛,所有的眾生不相捨離的時候就是跟阿彌陀佛這叫做親緣。他念佛的就是比不念的要親。

所以說攝取不捨,念佛眾生,第二個近緣,一個親,一個近,就等於說後門,走後門,為什麼說近緣呢,因為眾生要見佛,念佛憶佛,為什麼啊?想見佛啊,那麼佛就會應念,現在其前,所以說近緣,感應道交,近緣。第三個是什麼?增上緣,親緣,近緣,增上緣,大家體悟這些緣啊,我們凡做什麼事必須有緣,沒有緣假借成就不了,那麼這個增上緣。

就是我們在念佛的時候,念念都會去除無量劫的生死重罪,那麼臨命終的時候,佛與聖眾來接引,所有的業障都消除完,沒有障礙,順利往生,這就叫增上緣。親緣、近緣、增上緣,體現什麼呢?就是這個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的緣。反正我就講這麼樣,信不信由你啊。

所以這叫做,你們不信?我覺得信。反正是我信,我就覺得反正一天就這麼圍繞著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這就叫做攝取不捨,下面我們再來看,其光相好,及與化佛,不可具說。但當憶想,令心眼見。見此事者,即見十方一切諸佛。以見諸佛故,名念佛三昧。作是觀者,名觀一切佛身。以觀佛身故,亦見佛心。佛心者,大慈悲是。以無緣慈,攝諸眾生。作此觀者,捨生他世,生諸佛前,得無生忍。是故智者,應當繫心,諦觀無量壽佛。你看這是又一段經文了啊,諦觀無量壽佛,那麼這裡講到的說佛的光明和相好,你看這裡說其光相好,及與化佛,不可具說。不可具說呢,我們要理解為是一個什麼,超情離見的境界,不是一方面當然可以說,我們一般理解不可具說等於說,肯定又是好處你說不完嘛,莊嚴的你描繪不了。

當然也可以這麼粗淺的理解,真正的不可具說是什麼意思呢,第一個語言形容,形容不了。因為我們現在但凡你落入到語言的層面,一定是第六意識的分別見,就是凡夫的這個雜染的層面,所說的言說全部是虛妄性。

那麼你的這個形容描繪語言蒼白怎麼能說呢,你要知道佛身如此莊嚴,一定是用什麼呢?法界溝通方法,不是用我們凡夫的語言溝通方法去描繪,才能夠進行。所以說這裡,不可具說。第二個是什麼呢,用根不用識了,語言屬於我們六根六識的層面。用口來宣說語言嘛。那麼這裡講到的說,你看但當憶想,令心眼見,用心眼見就是不是用語言了。

用我們在心性中本具的這個,本具的這個莊嚴往上顯現,那你去怎麼說呢?本具的莊嚴就是說再怎麼說都說不透,說不全,說不周全,說不圓滿。那你怎麼說呢?所以這裡講到的說,這個不可具說,不可具說,但當憶念,令心眼見就可以了。這是這樣的一個意思,那麼這裡就講到說見此事者,下面開始就有意思了,大家來看。

這一段大家看:見此事者,即見十方一切諸佛,這是第一層啊;以見諸佛故,名念佛三昧,這是第二層;作是觀者,名觀一切佛身,觀佛身故,亦見佛心,這是第三個層面;佛心者,大慈悲是,這是第四個層面;以無緣慈,攝護眾生,作此觀者,捨身他世,生諸佛前,得無生忍,這是第五個層面;這裡面一共劃分了這麼一共五個步驟。

這五個步驟呢,統共就是從心地上打開,這裡的功德力,大家要把這個,為什麼呢?因為後面關係到說是故智者,你是不是個智者呢?就看你對這段話的信受程度和領悟程度了,怎麼個領悟方法呢,你看啊,首先見阿彌陀佛身相者,即見一切諸佛,這是說見此事者即見十方一切諸佛,這是確鑿無疑的。

第二個見一切佛,就具足念佛三昧,說明你見了這麼多的諸佛,馬上你就證念佛三昧,由於證念佛三昧,你就始終能夠見這麼多諸佛,他是相互引發的。在這種情況下,見了阿彌陀佛的身,就能見阿彌陀佛的心。為什麼說見佛身,即見佛心呢?大家說說為什麼?為什麼這裡我們觀想了阿彌陀佛,這麼殊勝,莊嚴的色身以後,殊勝莊嚴的色身,為什麼能夠見他的心呢?我們說知人知面不知心啊,你看我看見你們人,我不知道你們心想什麼。為什麼啊?我們的心不直,心和外在的形像是什麼呢?諂曲的,不是直的。佛不一樣啊,身由心起,就是佛的莊嚴色身是由他心地上的修行感召來的莊嚴果報,所以見身就能見心。色心不二,為什麼《心經》裡面講到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呢,那我們完全由這裡講到的說就是身即是心,心即是身,心不異身,身不異心,一樣的道理。

第二個是為什麼呢,見身以後心想轉明,故得見心。說這些話大家能領悟得上來嗎?能聽得懂?什麼意思呢?見身心想轉明是什麼?就是說如果你當真能夠依照經裡面描繪的,觀到這種地步的話,你的心念一定已經就跟什麼啊,跟阿彌陀佛處於同步狀態。所以叫見身心想轉明故得見心,大家想同步狀態,同步狀態是什麼呢?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就是說你見到佛的身了,那麼一定能見到佛的心。

佛的心是以什麼樣的載體為載體呢?就是以大慈大悲為載體。既然稱之為佛,就是因為大慈大悲,由於能夠做到無緣同體的大慈大悲,所以才能稱之為佛,所以你這裡見到他的身,必然就能同步他的心,你的心跟佛的心一模一樣。所以大家想你看,光觀到這個,這裡講到這是已經是第九觀了,是吧,這是第九觀的時候,已經觀阿彌陀佛這是西方三聖已經到了極致了。這種是這個定觀裡面,這不是我們在講定業,定善,已經到了極致了。你看:佛心者,大慈悲是

這裡講到的說,這個佛的心啊就是大慈大悲,所以我們現在這麼講呢覺得好像夠不著,為什麼呢?就是我們現在的見量,眼見的這個輻射這個怎麼講,程度吧,還有證量,我們心證的這個境界吧,都達不到這裡。所以大家想我們現在只能用什麼?只能用什麼啊?用什麼?對,沒有見量,證量,只能用信量。你就相信吧,這真的沒有別的辦法,你就相信吧。

為什麼呢?因為淨土法門呀,現在我們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修的好像特別多,但是信的我覺得少了,你發現沒有?修的多了,信的少了,為什麼呢?就確實殊勝啊,你想這裡你就觀佛身就有一系列這樣的引發,就是說用佛的果地的這個法,來作為我們的觀行。所以我們在(不論)哪次的這個位次中呢,都能夠見到這個色身的這個佛身佛心,

那麼這個佛身跟佛心本來是不二的,如果你把身給觀成功了,就實際上完成了觀佛的一切功德,就是心也得到。因為他的身心是統一的,身心是不二的。現在我們是就著身,尋著身往上觀,豈不知得到的是什麼?所有佛的所有身心世界。你就這麼理解,這樣理解你才能理解,為什麼說,見佛身者,就能見佛心呢。

見了佛心馬上就具足大悲了呢,這是為什麼呢?特別是這裡有一個名詞跟大家講一下,佛心者,大慈悲是。以無緣慈,攝諸眾生,什麼叫做無緣慈呢?難道還有有緣慈嗎?有,有緣慈就叫做生緣慈。生,這個生活的生,眾生的生,緣分的緣。我們現在所謂的慈悲,就是咱們的這種同情心,憐憫心,又叫凡夫慈悲呢,就是叫生緣慈,一定是依照我們自己的好惡,遠近,親疏,有緣的去緣這個度量的去憐憫眾生。或者看見自己的六親眷屬了,就覺得可憐,關係遠一點的,就未必能夠生那個憐憫心了。這叫做生緣慈,你又有遠有近,有親有疏。有分別心,那最親的就是自己生的,其次就是生自己的。還有旁邊的,我記得我們老家有句土話,人都是往下疼。你們聽得懂吧,往下疼,就是一輩看一輩,就看見自己生的可憐,這個日子不好,不能滿足他,點點滴滴就覺得說他太可憐了。

大家想想為什麼?就應了很可能他可憐你,現在他轉頭過來。所以一家子就是一代又一代,就跟反轉一樣。他生了你,你又生了他,很多時候可能我們的兒子女兒呀就是你的爹媽。肯定有這樣的,爺爺奶奶來的,姥姥姥爺來的,有。要不然你無緣無故地你憑什麼對他那麼付出呢?因為他曾經對你好啊,所以這就叫做生緣慈。

是最凡夫性質的慈悲,再一個是法緣慈是什麼呢?就是比如說阿羅漢,緣覺這些聖者啊。他就觀到所有的諸法呀五蘊皆空,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我,但是這個五蘊皆空,這個五蘊它有生滅性,一會兒生一會兒死,在這個行進的生命過程中,他有緣的,他就開始幫你一下,幫助你往出走,三界生死苦海中往出走,這叫做法緣慈,就是觀諸法空而發心度眾生。

他就是為了以空為目標來度,這叫做法緣慈,只有佛菩薩的這種慈呢,叫做無緣慈,就是這裡講到無緣慈,無緣慈是一個什麼狀態呢?沒有任何的攀緣心,就是一切眾生,不是光人道啊,螞蟻、狗啊、牛啊、雞啊、鴨啊、貓啊等等這些,包括糞坑裡的蛆蟲呀,一模一樣。沒有攀緣心,攀緣心就是這個好,那個不好,這個重要那個不重要。

他是一模一樣的,一切眾生自然而然的,沒有分別心,沒有執著心地給他提供利益,這就叫做無緣慈,感同身受,願一切眾生,離苦得樂。所以說佛的那種慈悲呀,在人的理解層面就覺得什麼,佛看見受苦的眾生啊,有人受苦惱的時候,他自己就跟劍入了心一樣。就這種程度。所以這才叫做無緣慈,我們這裡講無緣慈。

這裡講到的說無緣慈,那麼下面,作此觀者,捨身他世,生諸佛前,得無生忍,是故智者,應當繫心。你看為什麼這裡講到的是故智者,什麼為智者?我告訴各位啊,只有智者才能夠相信什麼呢?這裡開始從第一個開始,從哪裡開始呢?即見十方一切諸佛開始,就是說只有智者才能夠見到,就相信說,見到佛身就能夠得念佛三昧。得了念佛三昧就能夠見一切佛身,見到一切佛身就能見一切佛心。

為什麼?色心不二啊,見了一切佛心,自然而然就具足了佛的大慈大悲之心。這是所有佛心裡面的一個表達心,最突出的表達心。見了大慈大悲以後,就能夠捨身他世,生諸佛前,證無生法忍,這一系列,就因為你見到佛身,連帶出來引發出來的系列產品。只有智者才能夠相信,愚者就覺得說,見了一下佛身,哪裡就能夠見一切佛呢,哪裡就可以證念佛三昧呢,哪裡就跟佛一樣發心大慈大悲呢,怎麼可能呢?他就是這樣可能啊,所以說由能夠相信這樣的,這裡才稱之為說,是故智者應當繫心,諦觀無量壽佛。就是你只管著觀這個身就可以了,其它的都會來的。你看我們現在有時候讓大家念佛,說你念阿彌陀佛,一切世間的違緣會消除,福德會招來,它都是包裝附帶產品,核心你就抓住了,念佛就行了。

那這裡也是告訴諸位,核心你就抓住觀佛就行了,為什麼呢?打個比方吧,假如果我們現在人在世間嘛,總歸每天都工作。咱們都是一個小公司大集團吧,裡面的一個職員,小職員。那麼在我們來看到的話開始奮鬥,為了前途,為了事業,為了這個理想,可是我們這個大集團裡面的總裁呀,人家的收入也罷,地位也罷,一切的活動呀,那個生活的生態層面呀,跟咱們都不一樣,他一年的收入什麼股份等等這些,很可能我們根本就想不到算不來。也許他做一次慈善活動,就我們一年來講,都賺不到人家做一次慈善活動的那個付出,你都賺不來。

在這種情況下,讓你去做他的一次慈善活動你有能力嗎?有沒有?沒有能力,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你就鎖定,突然說是他一年光股份分紅就能分多少,你知道這個以後,你就把它拿作唯一的奮鬥目標,你去創業,你去融資,你也去股份,最後上市了,你終於成了一個總裁了,在這種情況下,大家發現了沒有?你當時只是沖著他的一個生活質量去奮鬥的,可是你成功了以後就具足了他所有的生活質量,你自然而然在這個層面,你就會去一次投入那麼多的錢去做慈善活動,可是當時你想想,他怎麼可能把你這一年的口糧,都不夠他做一次慈善活動,你受不了,你覺得那怎麼可能。

可是你只要到了那個時候,具有那個能力就會自然而然的發心,這就是說,我們觀身以後,就能見心,見心以後就能得大慈大悲的狀態。發大慈大悲心,發大慈大悲自然就能證念佛三昧,得無生法忍,很簡單。所有的生活質量都跟進上來,但是我們現在來講的話就不能理解,傚彷不了。所以這裡才講到說智者,這裡的智者就是你能不能夠信受這個一系列的同系列產品。

所以這裡講到說,應當繫心,諦觀無量壽佛。那觀無量壽佛下面又來了一個智者的這個考驗是什麼呢?大家看,觀無量壽佛者,從一相好入。就是這麼多的相好,八萬四千相好你觀不來,從一相好入,但觀眉間白毫,極令明瞭。就是只要你觀,大家我們平時琢磨的時候,如果你真的想阿彌陀佛的面相,這個白毫像五座須彌山,眼睛像四大海一樣的話,那你就鎖著白毫就五座須彌山,你就觀佛的一個白毫,極令明瞭。

只要把這個白毫相給觀明瞭的話,見眉間白毫相者,八萬四千相好,看到了嗎?自然當現。什麼叫做自然呢?就是你不去刻意,也不需要我們在這兒鼓吹,肯定會。什麼叫做當現呢?勢所必然,不這樣才怪呢,一定會現。這就是說觀一身就有這麼多的功德,你看念佛三昧,得大悲心,無生法忍。

同樣,觀一相,就有八萬四千全體相可以跟進,所以這裡講到說:八萬四千相好,自然當現。見無量壽佛者,即見十方無量諸佛。得見無量諸佛故,諸佛現前授記。你看你都要現前被授記了,那個時候估計你也用不著宏海法師咱們這兒聞思講堂了。你可能那會兒就說,哎呀,我也不知道什麼境界了,你自己去享受去吧。諸佛現前授記,授記就是你成佛也指日可待了,這是為遍觀一切色身相,名第九觀。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大家想想最後的話講到說,你就觀一個白毫相。為什麼這裡說觀到這個,為什麼呢?

就是因為我們從落日、冰、水、水冰方便再有地觀、樹觀、座觀、像觀等等,已經心觀得已經非常流利了,大家知道這個流利啊不只說話呀,真正的流利是你心地流利,觀得一路走過來流利。那麼在這種情況下自然你的觀已經非常弘深了,心都流利,觀就弘深了,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只要你觀到白毫,其它八萬四千相自然而現,為什麼?前面已經打了底子了。就是這台戲,戲台完全搭好了,只要你鑼鼓一響,這個戲台整個莊嚴就顯現了。大家想想,這個多妙啊。妙不妙啊?

我怎麼覺得你們跟這個,跟啦啦隊一樣,大家要想真的要把他當作妙,真是妙不可言。這裡不但妙還有更妙的,今天我們要把觀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要講完。為什麼,大家再往下看啊,這就是我們開始要大段大段的貫了,這第九觀講完了,我們再看,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見無量壽佛了了分明已,次亦應觀觀世音菩薩。

好,大家來跟著,我讀大家來跟著觀啊,跟著畫,看看觀音菩薩有多莊嚴。此菩薩身長八十萬億那由他由旬,身紫金色。頂有肉髻,項有圓光,面各百千由旬。其圓光中,有五百化佛,如釋迦牟尼。一一化佛,有五百化菩薩,無量諸天,以為侍者。這是說他的身長、身色,頂有肉髻,項有圓光,然後裡面百千由旬,面各百千由旬,圓光中有五百化佛,有五百化菩薩,無量諸天,以為侍者,這是指的就是從脖子到以上的,這是第一個部分。

那麼舉身光中,五道眾生,一切色相,皆於中現。你看啊,舉身光中,就是在他所有的身光、項光整個這個圓光中,他在這裡的輻射範圍內,五道眾生皆於中現。

這句話在阿彌陀佛的色身中都沒有描繪,為什麼五道眾生,皆於中現呢?五道眾生,一切色相,皆於中現,說明什麼呢?五道是哪裡?五道是哪裡?是我們輪迴的場所,逼迫之苦,皆於中現,所以說一切色相皆於中現。五道中色相除了苦,還有什麼?大家想想除了苦還有什麼?

為什麼這裡說五道呢?就是把這個,這裡並不是說把修羅道並到鬼道了,這是把人和天並成一道,為什麼呢?在這個另外的經典裡面講到五道有五種顏色,你看《華嚴經》裡面講到說,心如工畫師,能畫諸彩(色),就是說五道其實是我們的心畫出來的種種顏色組合而成為一個異彩紛呈的世界。那麼在經典裡面呢,地獄道是用黑色來代表,由於他這個黑業的果報,最黑的黑業的果報。這個餓鬼道呢,是用青色來代表,說明他這個多慳貪,吝嗇慳貪。這個畜牲道是用赤色,赤就是紅色,洪湖赤衛隊的赤,赤色為什麼呢?畜牲道多瞋恚惱害。只有人道和天道呢,是用白色,白色來代表,為什麼?比較造的善業多,善業又叫白業,才能感得人天道。

修羅呢,阿修羅呢,是黃色,比人呢,不如人,又比畜牲強一點,所以在人畜之間,叫修羅叫黃色。黑色、青色、赤色、白色、黃色,五種色組成了這裡的五道眾生,一切色相,皆於中現。當然我們看到的就是說,整個眾生在這裡面輪迴受苦,翻騰個不停。菩薩看我們呢,就跟我們看地獄是一樣的,比這有過之而無不及。我們看地獄覺得說他們在那兒受苦,菩薩看我們整個五道都在地獄之中,這麼苦。

那麼另外一個說,五道眾生,一切色相皆於中現呢,就說明什麼呢?菩薩的光明在此中現的話,尋聲救苦,應景即至的,也在觀音菩薩尋聲救苦,盡在他的掌控之中。觀音菩薩不是尋聲救苦嘛,那說明尋聲救苦他得到這來啊,你念,常念常恭敬他就得來。這就太多了,大家以後回去讀一下《普門品》,就知道說這個常念常恭敬觀世音菩薩,什麼苦都救。只要你念,他就來,這個念念不空過,能滅諸有苦,那真的是,在這個《普門品》。

所以說,這裡說一切色相,皆於中現。頂上毗楞伽摩尼寶以為天冠。其天冠中,有一立化佛,有一立化佛,就是站著的一個化佛,高二十五由旬。觀世音菩薩,面如閻浮檀金色。眉間毫相,備七寶色,流出八萬四千種光明。一一光明,有無量無數百千化佛。一一化佛,無數化菩薩以為侍者,變現自在,滿十方世界。你看,這裡就把觀世音菩薩整個的這個色身之相,大家看為什麼,上面講到的,剛才講到的是從面部到頸項的圓光,色身的光明。

這裡講的特別有一個就是天冠,有去過普陀山的嗎?普濟寺的圓通寶殿進去過沒有?普濟寺的圓通寶殿那個就叫做毗盧觀音,戴的就是觀音菩薩天冠相。如果我們有時候去雪竇寺也有天冠彌勒,就是頂上戴的那個五方佛,那個帽子,地藏王菩薩戴那個帽子。那麼觀音菩薩戴的這個帽子呢,它中間的這裡面呢,立一尊化佛有二十五由旬長,為什麼呢?一個觀音菩薩是阿彌陀佛的侍者,所以他師承本尊,念念恭敬,就把佛,頂在自己最尊貴的部位。

二一個,觀音菩薩是正法明如來,成佛以後,又果後起因,來度化眾生,所以說果後行因,已經成佛了,現做菩薩,所以這裡頂一尊佛,要是從這兩方面理解。這是觀音菩薩的色相。我們再往下看啊,臂如紅蓮華色,有八十億微妙光明,就他的手臂啊,觀音菩薩的手臂啊,大家想,像紅蓮花一樣。

這個紅蓮花上面有八十億微妙光明,以為纓絡。其纓絡中普現一切諸莊嚴事。大家看,這是說的手臂呦,手臂上面就有八十億微妙光明,就是這個手臂,上面纓絡是怎麼體現的,不是我們戴個手鐲呀,纏幾串珠子,是以光和影的這個莊嚴效果而有什麼呢?普現一切莊嚴佛事,在手臂上。

手掌作五百億雜蓮華色。手十指端,一一指端,有八萬四千畫,十指端啊,就在這個指端上,一一指端就有八萬四千畫,猶如印文。我不知道你們見過那種雕的好的那種印章,蓋下去特別精細,然後特別明瞭清晰。猶如印文就是在他的指端,都有八萬四千這樣莊嚴的畫,一一畫,有八萬四千種色,一一色有八萬四千光,其光柔軟,普照一切。大家記住啊,這裡在講觀世音菩薩的寶手。

特別是講到這個寶手,你看:手十指端,一一指端,有八萬四千畫,一一畫有八萬四千色,一一色有八萬四千光,就是觀音菩薩為什麼,就是他這個尋聲救苦慈悲接引之手,這裡著重講觀世音菩薩的寶手,他是有用意的呦。大家在這裡體悟,要領悟呀。為什麼呢?就是直接講他的授引之德,授手接引,接引,對。實際上大家想觀音菩薩代表的是什麼呢?還有大勢至菩薩,不是佛的左膀右臂嗎?就是他的一隻手啊,就是那張垂下來超比例的手,就是觀音菩薩代表的。遍法界的去披弘誓鎧的去遊行世間,度脫眾生,結極樂世界緣。

所以觀音菩薩的寶手這麼莊嚴,你看下面,以此寶手,接引眾生。大家仔細去想,以此寶手,接引眾生。再往下看,舉足時,足下有千輻輪相,自然化成五百億光明台。就是足抬起來的時候,馬上就顯現這樣的瑞相。真是比我們世界所謂的大型晚會的燈光效果要莊嚴得多了,下足時有金剛摩尼華,布散一切,莫不彌滿。其餘身相,眾好具足,如佛無異,就跟佛正等無異。

但是還有一相,不如佛,你看,唯頂上肉髻,及無見頂相,不及世尊。總歸還比這個阿彌陀佛要差一點,為什麼呢?就正表這個什麼呢?師徒位,還是有所差別的。為什麼呢?因為他的果還沒有圓,願還沒有滿。還差一相,無見頂相啊,為什麼這裡說肉髻無見頂相呢?肉髻相就是三十二相的第一相,佛的肉髻相,那麼無見頂相呢,是肉髻相的一個好,我們不是說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嘛。

這個無見頂,就是肉髻相的一個隨形好,還要像春山吐日一樣不斷地往上,你看佛頂上面有這麼一輪紅日一樣,紅日剛剛像春天的山往出升一樣,非常莊嚴。但是呢,觀音菩薩這裡肉髻和無見頂相不及世尊。是為觀觀世音菩薩真實色身相,名第十觀。大家來看啊,後面特別說到說,佛告阿難:若欲觀觀世音菩薩者,當作是觀。作是觀者,不遇諸禍,淨除業障,大家看到了嗎?除無數劫生死之罪,特別是第一句:不遇諸禍。

為什麼這裡偏讚觀音菩薩的德行就是不遇諸禍呢?下面還講到說,如此菩薩,但聞其名,獲無量福,何況諦觀。你看只要聽到觀音菩薩的名號就獲福無量,那為什麼呢?因為觀音菩薩修因證果,因地就修的福報大。所以一福壓百禍,聽過這句話嗎?他的福報大,禍就現行不了。不但自己永遠現行不了,只要聽到名號的人,諦觀他的人啊,就跟這個諸禍絕緣。

就托他的這個福,就可以滅這個禍,觀音菩薩的願力修行中,他始終就是尋聲救苦呀,因地到處去點點滴滴地去尋聲救苦,大家想想果圓滿了以後哪裡會有禍呢?飛來橫禍是什麼呢?是你造的惡業呀,他全部是救的慈悲業,善業,哪裡有禍呢?不但他沒有禍,與他有緣的眾生都沒有禍。所以你們去了普陀山你就看一下說,為什麼人潮如湧呢,我們有時候同修們去普陀山覺得說哎呀太商業化了,到處都是人。大家不要這樣發心,為什麼呢?因為人人都想去啊,人人都有緣啊。他們跟咱們是一樣的,都覺得觀音菩薩慈悲嘛。

我在觀音菩薩地方出家,觀音菩薩就永遠是我的大後台。一有什麼事了,別人求我說哎呀,說法師您,說有些什麼災啊難啊,我一點本事都沒有,唯有一個本事,馬上轉個推給觀音菩薩。真的,真的是這樣,每次有什麼,我就觀想,我屋裡供的四臂觀音,說您老人家管吧,我可沒有道力,沒有神通,就靠你了。這就叫道力神通,我還很自信說,這是我最大的道力神通了,就以我這個載體,跟觀音菩薩結緣,所以這個尋聲救苦的緣起是這樣的,感的果報就是這樣的。作是觀者,不遇諸禍呀,實打實。我那會兒在普陀山有時候就想說,為什麼尋聲救苦他就觀音菩薩示現的道場在普陀山呢?

我告訴諸位啊,我在講《普門品》的時候講到。這個舟山群島的沈家門呢,是世界四大天然良港。幹什麼?打漁的,那兒停的船呢就是真的是,我們去沈家門那會,普陀山佛學院讀書的時候呢,偶爾有時候週日週六呢,離開本島去沈家門去買點兒東西,你就一上岸,那個沈家門停的那個船,現在我們大部分都走朱家尖,那會兒朱家尖還沒有建起來,我出家的那會兒,只有沈家門,半仙洞。一上來那個船港裡面停的船呀,非常壯觀,真的就跟古代的那種要出海,要巡遊要打仗一樣。那麼每一個船的船老大,必然要上佛頂山去寫這麼一個旗子要蓋印,普陀山有觀音寶印啊。當地的人哪兒都不認,就認我出家的慧濟禪寺佛頂山。蓋了這個印以後就把這個旗子掛在船頭,這個船頭,就出海去了,確實如此,保了很多人。

所以《普門品》裡面說,有入海求寶的人,被羅剎吹到,被黑風吹到羅剎鬼國,就是你入海求寶是什麼呢?就是打漁啊,養生啊。我打來的魚賣了就是換了錢,所以我才想像為什麼觀音菩薩真的就端坐在沈家門的舟山群島,就是這個意思。特別是那座露天觀音,露天觀音塑成以後,所有的颱風再來以後,全部都繞著走。

大家知道嗎?南海觀音那座露天的,露在天外面的那個南海觀音的那個大佛嘛,自從他開光了以後呢,所有的颱風來了再就沒有。以前沒有這尊菩薩的時候呢,海風,這個大的這個颱風來了啊,有時候都把寺院的瓦都給揭起來吹的沒了。再也沒有過,特別不可思議,所以大家要對這生起真實的信心,這就是南無大慈大悲廣大靈感無處不在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這是我們的大後台。一定要記住,觀世音菩薩。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所以說這裡講到的說:但聞其名,獲無量福,何況諦觀。若有欲觀觀世音菩薩者,先觀頂上肉髻,次觀天冠,你看從頂上的肉髻相,再觀天冠,其餘眾相,亦次第觀之。悉令明瞭,如觀掌中。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這是觀世音菩薩,這是第十觀,今天我們稍微再花一點時間,還要進行到下面一觀,就是大勢至菩薩。我原來呢,哎呀有時候觀阿彌陀佛還可以,觀世音菩薩確實行。就是觀大勢至菩薩就怎麼也是模糊得不行,就不是說我真的是怎麼花時間去修過觀,就是有時候偶爾的心裡這麼憶念的時候啊,西方三聖,這個大勢至菩薩就親切不起來。

終於有一天,終於有一天我發現說印光法師是大勢至菩薩再來,從此以後我的這個障礙就沒了,確實就沒了。馬上就,印光法師也行,這個大勢至菩薩也行。我不知道你們見過有這麼一張卡片,印祖坐在那兒,後面是一個畫的一尊大勢至菩薩。為什麼大勢至又叫得大勢呢?我們首先來看,次觀大勢至菩薩,大家隨著我的讀誦起觀,起一遍觀,此菩薩身量大小,亦如觀世音,實在觀不起來大的,你就觀小的。

就是在你的意識範疇內你能觀到多大就多大,圓光面各二百二十五由旬,照二百五十由旬,舉身光明,照十方國,作紫金色。有緣眾生,皆悉得見,但見此菩薩一毛孔光,即見十方無量諸佛淨妙光明,你看這是大勢至菩薩獨有的一個功德啊。

為什麼呢?就是大勢至菩薩印度話叫做摩訶那缽,翻譯成咱們這兒叫做大勢至,有時候又叫做得大勢,他起動的時候呢,振動三千大千世界,魔宮都怕。所以為什麼觀音菩薩在這裡表的柔德,慈悲呀!大勢至菩薩表的剛德,威德,威猛,大勢至菩薩威猛,在藏地密法裡面叫金剛手。你看印祖那個相,你們看過嗎?印祖相看過嗎?你看著他,他都能看透你,一動不動,你的心就慌,這就是大勢至的功德。我給你們看一個,你看我這裡這是阿彌陀佛,這是這個藥師佛,這是觀音菩薩,這就是大勢至菩薩,我的這個西方三聖就是大勢至菩薩就是印祖代的啊,《印光法師文鈔》。

看一眼,這就是,後面還有一個文殊菩薩已經磨的不行了,這是這個穢跡金剛,這就是你們給我頂禮的時候全頂他們。所以說,這個大勢至菩薩當時印祖在上海弘法的時候就有人夢到,後來這個印祖還不讓說。是等到他圓寂以後才說是大勢至菩薩再來,他老人家的一生就真的是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再沒做第二件事情。所以後來,確實把我的這個障礙,你看這裡講到說大勢至,為什麼說有緣眾生得見,舉身光明呢。大勢至菩薩他的這個,你看,是故號此菩薩名無邊光。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離三途,得無上力,是故號此菩薩名大勢至。就是大勢至菩薩呢,他跟一切十方諸佛的法身光明是同步的,是統一的。這是他過去修的功德,發的願力。

所以這裡講到的但見此菩薩一毛孔光,就見十方無量諸佛淨妙光明。而且這裡他又叫無邊光,又叫智慧光,普照一切,令離三途,得無上力。所以大家想想,我們在觀西方三聖的時候一定要這樣來,這個,這兩尊菩薩跟阿彌陀佛主伴互為,分身塵剎,你看前面也講到了,化佛化菩薩到處去接引眾生。有的十方三世眾生就是化菩薩,化佛,化佛化菩薩來接引的,以光明做佛事,以光明作佛事。所以叫做大勢至,那麼我們仔細想想,什麼叫做理上的觀世音、大勢至呢?我們具不具足觀世音、大勢至呢?大傢具足不具足?我們每個人都具足,只要我們南無阿彌陀佛一念念佛,你念著念著念的心開了,念到說,了達這個念,就是我們念阿彌陀佛的這個念,了不可得,就是觀世音。為什麼呢?你觀到南無阿彌陀佛這個聲音就是法界,就是心性。整個宇宙萬法中,除了南無阿彌陀佛一句名號什麼都沒有,就是觀世音。

你一念念佛,念念念,念的這個信心具足了,相信我一念佛就是佛,念念佛,念念佛。念念念這個佛,念念全是佛,那麼念力具足,相信這一個念頭的力量的巨大,就是大勢至,你這兩點具足了,我們本有的觀世音、大勢至的功德就顯現了。你只要相信我念阿彌陀佛一念,就具足了無比的勢力,整個遍法界都是,要相信。你真是個念的有功夫的人,我告訴諸位啊,你南無阿彌陀佛念到阿彌陀佛常住其頂的話,跟你同類的聖者聖人,法界的菩薩們都追捧你,都讚歎你,為什麼?他們能看得見,我們現在看不見,自己也不知道。皈依了以後有三十六尊善神護持著你,你都不知道,所以呢,這個念體本空,念而無念,念力具足無生而生,就是我們淨土業成的時候,這就是本具的觀音菩薩、大勢至。

好,我們再往下看:此菩薩天冠,有五百寶華。跟觀音菩薩一樣的有天冠,我不知道你們平常我們見的西方三聖,大部分是阿彌陀佛是一個肉髻帶螺旋的對吧,中間有一個肉髻相,那麼觀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大部分已經成了我們東土的這種端莊的,甚至稍微,至少從著裝上有些女性化的這樣的一種菩薩相。依照著《觀經》裡面描繪的,你們記住西方三聖左右兩邊一定是天冠,這邊拿著蓮花,這邊拿著淨水的楊枝淨瓶,那麼大勢至拿著蓮花,這他們倆都是戴天冠的有這個飄帶。

所以說,此菩薩天冠,有五百寶華,一一寶華,有五百寶台,一一台中,十方諸佛淨妙國土廣長之相,皆於中現。這是講到的天冠上有華,華中有台,台中有淨妙廣長之相。你想菩薩的這個身形啊,菩薩身形不可以用我們的色身肉體來理解啊,色身肉體理解你都覺得,要麼覺得不可能,要麼聽了害怕。

他全是就是光影的效果,再往下看;頂上肉髻,如缽頭摩華,缽頭摩華呢是一種,非常難得的叫紅蓮華,紅蓮花一樣的。再看上:於肉髻上,有一寶瓶,這個跟觀音菩薩不一樣了,他的肉髻上,就是大勢至菩薩頂上的,是一個寶瓶。盛諸光明,普現佛事。餘諸身相,如觀世音,等無有異

你看這裡講到的說其它的跟觀世音菩薩,就是他們的法器不一樣。大勢至菩薩最主要的法器就是這個寶瓶,為什麼呢?從他的孝心所感,他在因地呢,出家的時候啊,大勢至菩薩啊,出家的時候為了報這個父母的深恩呢,就將他父親和母親的遺骨呀,裝在一個瓶裡邊,做了一頂帽子,將這個瓶子呢,塞在藏在這個帽子頂上。

那麼由於這個功德,精進修行成大菩薩以後,那麼這個盛父母遺骨的這個瓶子就變為他的一個核心法器,一個寶瓶。所以現在我們看觀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都是依照這個來辨別的,大家以後出去看這個菩薩相的時候,也從這裡可以看出來,等無有異,其它都跟觀音菩薩一樣的。此菩薩行時,十方世界,一切振動,當地動處,有五百億寶華,一一寶華莊嚴高顯,如極樂世界。此菩薩坐時,七寶國土,一時動搖。從下方金光佛剎,乃至上方光明王佛剎,於其中間,無量塵數分身無量壽佛,分身觀世音、大勢至,皆悉雲集極樂國土。畟塞空中,坐蓮華座,演說妙法。

所以大家想想你看,這個大勢至的這個身形,他在起動的時候,反而就極樂世界所有的這個佛事呢,就在他的這個起動之間,無數塵剎分身,西方三聖,就在這裡面演說妙法。你看他度化眾生的這個攝受度,就是這個功德廣度。能用我們說的,一般的一個三千世界大千世界能夠涵蓋嗎?所以說諸佛菩薩這種身中有土,土中含身,一個身就可能是百千萬億恆河沙的土,說不準,弄不清楚,凡夫心眼太差了。

所以我們只能去信,坐蓮花座,演說妙法,度苦眾生。作此觀者,名為觀見大勢至菩薩。大家想想為什麼這裡還講到說,度苦眾生呢,為什麼?難道往生到極樂世界眾生還有苦嗎?有沒有苦?有嗎?有什麼苦?這裡講的度苦眾生,一方面呢,就是他講法啊不是光針對極樂世界,你看這裡只是說所有的分身的這個觀世音、大勢至皆悉雲集極樂世界。

但是極樂世界的天人在講法的時候,他方國土都有聯繫的,何況本尊西方三聖裡面的主尊菩薩呢,所以他這裡講法一個是講這個法度苦眾生,他方染土裡面,或者他方國土裡面的眾生還有有苦的,可以度化他們。再一個就極樂世界來講,往生到極樂世界的眾生已經沒有我們的分段苦了,可是呢,往生到極樂世界眾生有的,比如說以登地為界限的,登地的菩薩就是到了初地開始,不登地了就是地下的菩薩,還沒有登地。

那麼地前的看登地的,他覺得自己是苦。登地的看地前的他覺得自己是樂,在這個上面來抉擇苦樂分別。智慧在下的望人家智慧在上的為苦,智慧在上的望智慧在下的為樂。所以這裡的苦樂是高水平的苦樂啊,你不要以為咱們這兒還說,愛別離呀,怨憎會呀,求不得,天天就為這點兒娑婆世界的事而著急煩惱,沒有這個,是這樣來理解。

所以這裡講到的說,演說妙法,度苦眾生,作此觀者,名為觀見大勢至菩薩。是為觀大勢至色身相。觀此菩薩者,名第十一觀,但是他有一個什麼特色呢?大家看到了吧?除無數劫阿僧祇生死之罪。作是觀者,不處胞胎,常游諸佛淨妙國土。此觀成已,名為具足觀觀世音大勢至。很有意思,再回到我們剛才給大家講的,為什麼人人都往普陀山走呢?你知道普陀山有一個什麼,就是說沒有官方的一個宣傳語嗎?

越來越好,什麼叫越來越好,就是說去一次呀,現在可能福報大,到處在修建,很莊嚴。普陀山看上去越來越好,還有一點,去的人越來越好。帶著什麼去的啊?他要求啊,一求,菩薩就慈悲就應了,所以求什麼得什麼,求什麼得什麼,真的求什麼得什麼,面面俱到。

我告訴諸位我還經歷過一次賭博輸的傾家蕩產的去求的說,再賭一次賺錢,真的求來了,贏錢真的求來了,這是我親身經歷的啊。那會兒去還跟我師父還在佛頂山呢,就去說嘛,說傾家蕩產欠人家還債了。去了,這個捶胸頓足的說最後一次再賭一次,下一次絕不賭了,說這一次讓我贏一回吧,把所有的債務還了就好了。真的贏了,我告訴諸位真的贏了,你看菩薩就是慈悲到極致,你想怎麼樣就怎麼樣。

但是呢,他的這個發心後來有劣,一次賭了,贏回來,債還了還不行,又去賭了,最後又家敗人亡。還是那個死樣子。所以我們要知道菩薩是什麼呢?是救急的,不是救你的惡業的,菩薩是救命的,那會兒如果他還不上,人家要逼死他了。

那得有一個載體菩薩顯靈啊,你的載體在哪兒呢?還在賭場上,真有這樣的事。但是賭完了那個惡習不改,最後還是家敗人亡。所以說觀世音菩薩他就是饒益世間法啊,求世間法居多。可是大勢至是不是這樣的,他是持出世間法,你看印光法師那會兒就是勸人往生極樂世界,就是設身處地說你多念佛多念佛,當發願往生極樂世界。

所以這裡講作是觀者,不處胞胎,常游諸佛淨妙國土,指的是什麼呢?就是出三界了生死呀,不處胞胎是什麼?就是不在輪迴生死中了。一個世間法一個出世間法,你看人家倆兄弟配合得多好啊。觀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是兄弟啊,因地是兄弟,現在果上還是兄弟,當然我們現在去看的時候呢,都覺得兩尊菩薩是女相,其實菩薩一開始都是丈夫相。

你看我們現在觀這個佛像,塑像的人呢,最有經驗了,我們這裡也講觀像給大家講講,塑像的人,他塑這些世間的神像呀,好塑,為什麼呢?塑他的神像只要把那個威猛勁兒塑出來,而且塑神像他都是世間的護法都有貪瞋癡的。所以就很好塑,隨便有一個傳神的表情就表達出來了,菩薩像呢,就相對比較難了。

但是呢,因為我們已經相應慣了,就菩薩像塑的時候呢,只有把他的慈悲勁兒給塑出來也行,唯有佛像最難塑。為什麼?悲和智同時體現,還要體現他那個如如不動的如來境界,所以塑佛像的這些匠人們呢,他自己最有數,最怕塑的就是佛像,表達不了。佛,佛是什麼意思呢?遍法界、如來、應供、正遍知,你怎麼表達呢?

所以這裡講到觀佛觀菩薩也是,總而言之吧,我們套用說,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那麼是心是觀音,是心作觀音;是心是大勢至,是心作大勢至;是心是西方三聖,是心作西方三聖。才有這裡講到的說,這個分身無量壽佛,分身觀世音、大勢至,皆悉雲集極樂國土,才有這樣的境界出現。我們一念是一念作,念念是念念作,將來我們的極樂世界顯現的時候,就是這樣的分身無量無邊的整個,充滿空中,坐蓮華座,演說妙法。

一個念就是一個分身,都一樣,所以雖然這裡如此恢宏的描述,也不離我們每個人的現前一念心體。所以大家只要記住說我們念念具足,念念顯現,念念因緣,念念果報就可以了。

好,今天就把這一段,終於,我不想把這個西方三聖隔開來講,所以跟大家多佔用了一點時間,下一場講開始除了普觀以外,就開始接地氣了。因為我們每個人在講的時候,覺得說講了這麼的恢宏,根本就念不起來啊。下一次你就找不著藉口,為什麼呢?從第十三觀開始,一丈六就可以,所以第十三觀開始,其實對於末法時期的眾生呢,包括下面的三輩九品才真正具有了什麼呢?跟我們的心接地氣的密義,

好,請大家合掌。

聞法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

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蜜。

願生西方淨土中,上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好,南無阿彌陀佛。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宏海法師文章列表

【推薦】相同的肺病,不同的境遇

我的俗家四老中,有兩位是因肺癌去世的,前後僅相差兩...

往生大事,敗在懈怠

當你的懈怠放逸佔了上風的時候,他的整個身心狀態,這...

彌陀名號就是生死苦海的救生圈

這裡特別要知道,靠自力和靠佛力的這種差異。通途法門...

父親往生淨土的故事

我們全家學佛修淨土法門,緣起於父親往生西方淨土的真...

為什麼理觀對淨土行者甚為重要

問: 請問師父,何謂理觀,為什麼理觀對淨土的行者甚...

律航法師《持名念佛要義十則》

一、念佛須明真理 生死何來?因有妄念;欲了生死,須斷...

今暫做娑婆客,不久蓮池會上人

整個大乘佛法的止觀修學,有二個重點:第一個云何應住...

【推薦】只要能至心念佛,病沒有不痊癒的

原文: 身乃招苦之本,厭乃得樂之基。宿因厚而現善濃,...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大藏經】佛遺教經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亦名遺教經)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

【大藏經】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斷際心要 河東裴休集並序 有大禪師。法諱希運。住洪州...

【大藏經】【註音版】准提咒持誦儀軌

准提咒持誦儀軌...

哪些病是屬於業障病

問: 請問師父哪些屬於業障病?業障病是現代醫學(中...

六根的功能沒有錯,錯在你的攀緣心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瞭然不生。 我...

找到幸福的開關

一直到現在,我每看到在街喧喝汽水的孩童,總會多注視...

佛菩薩是否能幫我們陞官發財

陞官、發財是每個人都夢寐以求的事情,然而這些都是人...

演培法師《學習地藏菩薩的孝親精神》

諸位居士!每個夏曆月之初一,本堂舉行金剛法會,都對...

存害人之心的惡報

從前有一條蛇,頭尾相互諍競。尾對頭說:我應為大。頭...

悟苦修淨業,緣熟徑生西--張老居士往生紀實

張水金老居士,江西景德鎮人,是一位虔誠的菩薩戒弟子...

烏龜與野狗

有一次,釋尊在舍衛國祇園精舍弘法利生。 有一個修行...

七位高僧大德的臨終開示

印光大師 印光大師臨終時當晚對身邊的弟子說: 淨土法...

身體多病的十個原因

1、喜歡打人、虐待動物。當老師或為人父母的人,如果...

修行是要分別,還是不分別

在修行的時候,我們要問一個問題:到底修行是要去分別...

不念彌陀更念誰

念佛一法具有這麼大的利益,阿彌陀佛以他的同體大慈悲...

抗衰老的蔬菜和水果

醫學研究證明,與機體老化相關的疾病及基因的突變,都...

學會忘記,留一份淡泊給自己

人生如戲,為了生存,為了理想,為了情緣,每個人都在...

世間最大的罪過,莫過於不教育兒女

學佛的人,必須各盡自己的本分。所謂盡本分,就是務必...

慧律法師《[我]不屬於這個世間》

各位尊敬的義工、各位發菩提心、慈悲、無條件犧牲奉獻...

【佛教詞典】六度

六種行之可以從生死苦惱此岸得度到涅槃安樂彼岸的法門...

【佛教詞典】周叔迦

【周叔迦】 近代唯識學者,安徽至德人,光緒二十五年(...

【視頻】慧律法師《猴子水中撈月》

慧律法師《猴子水中撈月》

【視頻】雲居一支香(紀念虛雲老和尚圓寂60週年)

雲居一支香(紀念虛雲老和尚圓寂60週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