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能如是者,壽已盡則決定往生西方

2015/09/19  大字體  護眼色

能如是者,壽已盡則決定往生西方

淨土宗第十三代祖師印光大師有一篇開示《與方聖胤居士書》,「能如是者,壽已盡,則決定往生西方,超凡入聖。壽未盡,則決定業消病癒,慧朗福崇。」下面我們通過學習印光法師的這個殊勝開示,重溫一下印光大師信願念佛的具體方法。

印光法師《與方聖胤居士書》原文:

聞有貴恙,想日見痊癒矣。世間不明理之人,一有病,不是怨天尤人,便是求神禱鬼,徒增業障,有損無益。

閣下素修淨業,而且令夫人料理家事,妻賢子孝,心中了無可憂慮者。宜將一切家事,並自己一個色身,悉皆通身放下。以一塵不染心中,持萬德洪名聖號,作將死想,除念佛求接引外,不令起一雜念。能如是者,壽已盡,則決定往生西方,超凡入聖。壽未盡,則決定業消病癒,慧朗福崇。若不如是作念,癡癡然唯求速愈,不唯不能速愈,反更添病。即或壽盡,定隨業漂沉,而永無出此苦娑婆之期矣。祈慧察是幸。(印祖文鈔增廣卷二)

我把印祖的這篇關於信願往生的核心開示句「宜將一切家事,並自己一個色身,悉皆通身放下。以一塵不染心中,持萬德洪名聖號,作將死想,除念佛求接引外,不令起一雜念。」提煉為四句話「作將死想,不求病癒,念佛洪名,只求接引。」因為一個人在世間一切求名求利的基礎是求活命,如果一個人病危時可以做到「不求病癒(不求活命),只求接引」才是真正做到「宜將一切家事,並自己一個色身,悉皆通身放下的一塵不染之心」來念佛。

下面我們從五個方面來具體分析「作將死想,不求病癒,念佛洪名,只求接引」的重大意義:

第一,「作將死想,不求病癒,念佛洪名,只求接引」是判斷念佛人有無信願的試金石。

印祖法語讚歎蕅益大師「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乃千佛出世不易之鐵案也。」念佛數量的多少、念佛功夫的高低和念佛人功德大小都不是能否往生的關鍵,「信願之有無」才是往生的關鍵。所以,用什麼標準來判定一個念佛人有無「信願」,就成為頭等大事。唐朝屠夫張善和日日殺牛,臨終念佛不到十聲就已蒙佛接引,宋朝蘇東坡長期參禪念佛,最後未能往生。很多人對此有疑問的原因,就是因為判定信願有無的標準沒有具體方法。

如果以印光大師的「作將死想,不求病癒,念佛洪名,只求接引往生」的開示,來判定信願之有無,則此類疑問都會迎刃而解。張善和大惡人臨終地獄現前,能夠「作將死想,不求病癒,念佛洪名,只求接引往生」,最後往生成功,全由他信願之「有」;蘇東坡大居士,臨終未能「作將死想,不求病癒,念佛洪名,只求接引」,未能往生而隨業漂沉,也全由信願之「無」。

印光祖師「作將死想,不求病癒,念佛洪名,只求接引」的開示,把一切未能「至心欲生極樂」的人逼入死角,不得不撕掉一切偽裝,反躬自問「我現在真的至心信樂欲生極樂嗎?」平常很多念佛人都認為自己願意往生極樂,可是一旦生病或遭遇危險之時,真正能夠做到「作將死想,不求病癒,念佛洪名,只求接引」的人卻並不多見。這是印祖獨具慧眼,早就看到許多念佛人的致命盲點——國土危脆,人命無常,一氣不來就是隔世,未修到「預知時至」的念佛人,不論患病與否——誰也不知當下這口氣是這輩子的繼續,還是下輩子的開始。

如果念佛人做不到「作將死想,不求病癒,念佛洪名,只求接引」,此刻命終,就會錯失往生極樂的機會,「定隨業漂沉,而永無出此苦娑婆之期矣」。每個念佛人可以預先做一下往生極樂的測試題:「隨時可以檢驗自己能否做到‘作將死想,不求病癒,念佛洪名,只求接引’?」翻譯成大白話就是「如果現在命終,我也不求活命長壽,只是一心念佛,求佛接引往生極樂。」這是印光大師為後世弟子避免自欺欺人而留下的寶貴開示。這是檢驗念佛人有無信願的試金石。每個念佛人都可在活著的時候,就隨時測試一下自己當下的念佛信願是否及格。

第二,消除「作將死想,不求病癒,念佛洪名,只求接引」的恐懼,了知念佛人「現在就願意往生極樂世界,不會縮短壽命加速自己的死亡。」

印祖明確指出:作將死想,不求病癒,念佛洪名,只求接引,壽命如果未盡,不會加快死亡,反而會「業消病癒,慧朗福崇」;不作將死想,只求病癒,不求往生,若壽命已盡,也不能延緩死期,只會喪失往生極樂的良機。所以「作將死想,不求病癒,念佛洪名,只求接引」是必須的,而且有百利而無一害,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善導大師是淨土宗第二代祖師,大師被認為是阿彌陀佛的化身。善導大師在《觀念法門》明確講到:「稱念阿彌陀佛,願往生者,現生即得延年轉壽,不遭九橫之難。」後兩句話就是「消災延壽」的意思。善導大師在《般舟讚》又有:「莫論彌陀攝不攝,意在專心回不回。但使迴心決定向,臨終華蓋自來迎。」善導大師此處也明確講到阿彌陀佛只在眾生臨終時才持華蓋來接引眾生回歸極樂,阿彌陀佛不會提前接引眾生。

在康僧鎧譯《佛說無量壽經》中,阿彌陀佛的十九願就是「臨終接引願」:「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看這段經文就可以知道,阿彌陀佛承諾在眾生「臨壽終時」來接引眾生,不是在眾生壽命未終時來接引眾生。大家要相信佛陀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佛不會提前來接引眾生,請念佛人放心。

可見「作將死想,不求病癒,念佛洪名,只求接引」的人,絕不會因此縮短自己的壽命,反而會因此消災延壽。

除了印光大師、善導大師的教證,更有阿彌陀佛第十九願作證明安慰,所以念佛人要以佛菩薩祖師的教言來消除「現在願意往生,會提前死亡的恐懼」。隨時作將死想,發願「不求病癒,只求接引」,不負本師釋迦牟尼佛在《佛說阿彌陀經》中對眾生的再三勸勉「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第三,怎樣理解「暇滿難得」和「舍棄今世」的關係,化解妄想「提前往生」或「延後往生」的偏執。

珍惜暇滿難得的人身,是珍惜如同盲龜鑽孔的難得修法機緣,不是執著今世的名聞利養,更不是貪生怕死,以求長壽而延誤往生極樂。

舍棄今世虛幻的名利,是舍棄導致輪迴的世間八法,不是舍棄暇滿難得的修法機遇,更不是求死厭生,希求短命而躁求提前往生。

《佛說無量壽經》講到在娑婆世界修行「齋戒清淨一日一夜,勝在無量壽國為善百歲」,所以在未往生前一定要加倍珍惜暇滿人身,現在活著修行一天的功德抵得上在極樂世界修行百年的功德。所以,珍惜暇滿難得的念佛人自然不會輕言「提前往生」的。

《雜阿含經》中有一個比喻說:「如甲上土,如是眾生,人道者亦復如是。如大地土,如是非人亦爾。」《佛說無量壽經》云:「如來興世難值難見。諸佛經道難得難聞。菩薩勝法諸波羅蜜。得聞亦難。遇善知識聞法能行。此亦為難。若聞斯經信樂受持。難中之難無過此難。」一失人身,萬劫難復。

如果有人已得難得之人身,又能信樂受持「難中之難無過此難」的淨土法門,可是最後因為貪生怕死而錯失往生極樂的機會,這可說是天地間「憾中之憾無過此憾」。印光大師自勵偈云:「汝將死,快念佛,心不專一,決墮地獄,餓鬼畜生尚難求,勿妄想人天福果。」這是大師在提醒我們——凡夫人若不往生極樂必墮地獄,轉為餓鬼畜生都難求,想得人天福果更是癡心妄想。所以,已舍棄今世發願往生的念佛人就不可因「貪生怕死」錯失往生極樂的機緣。

我等凡夫,不知何時命終,只知人命無常,人命在呼吸之間,所以現在就要以「作將死想,不求病癒,只求往生」的心態來念佛。

印光大師云:「故修西方人,今日死也好,再活一百二十歲死也好。一切任彼前業,不去妄生計校。倘信願真切,報終命盡,便即神超淨域,業謝塵勞。蓮開九品之花,佛授一生之記矣。」所以自己的壽命何時結束,具體何時往生,只有阿彌陀佛才完全了知,這要完全聽從阿彌陀佛的安排。佛法是遠離邊見的中道,不可貪生怕死,妄想延後往生;也不可求死厭生,妄想提前往生!把身口意、內財外財完全供養阿彌陀佛,隨時作將死想,準備好往生,至於何時往生,全聽阿彌陀佛安排。

第四,了知「作將死想,念佛洪名,不求病癒,只求接引」的利益:念佛人現在就願意往生極樂世界是最極殊勝的舍棄今世,會急速遣除一切世間法和出世間法的違緣。

《毗奈耶經》云:「我之眷屬中,猶如妙瓶者,比丘舍利子,及目犍連等,於如是百人,供齋與供物,不如一剎那,憶念有為法,為無常殊勝。」按一般人的邏輯,在有為法中,供養一百位如同舍利子、目犍連等一樣的大阿羅漢聖尊,此功德應該極其廣大。但是,佛卻說此供養功德不及剎那念修死亡無常的功德。因為未修無常,縱對殊勝福田供養,亦多是耽著現世,而心中剎那觀修死亡無常,能令自心舍棄今生,轉入成辦後世安樂之修行,以剎那轉變自心故,已勝未轉心的外相供養。

那麼,剎那念修死亡無常可以有如此巨大功德,如果我們當下更能「作將死想,不求病癒,念佛洪名,只求接引」,往生極樂世界,就不僅僅具有舍棄今世的一切功德,更因為阿彌陀佛大願王的攝受,從而擁有了阿彌陀佛賜予的往生極樂一生成佛的更加不可思議的功德。

所以,根據以上教證理證可以這樣講,平時不論生病或健康時,若能「作將死想,不求病癒,念佛洪名,只求往生」,具足往生極樂的信願,就是最極殊勝的舍棄今世,不僅能一剎那間積累遠超供養百位大阿羅漢的殊勝功德,足以急速遣除修行中最大的違緣「執著今世」,更何況其他一切較小的違緣呢!更因為阿彌陀佛大願的加持,具足信願的念佛人於菩提道永不退轉,往生極樂一生成佛。

第五,「作將死想,不求病癒,念佛洪名,只求接引」的必要性:輪迴凡夫都患有生死輪迴的重病。

印光法師此信雖然表面是對病人的開示,其實是對一切仍然沉淪在六道中的凡夫眾生開示的甚深廣大的淨宗竅訣。試問凡夫眾生哪個不是輪迴的重病患者?哪個不是壽命無常的重病患者?

首先,回顧往昔,普賢菩薩在《普賢行願品》中都講:「我於過去無始劫中。由貪瞋癡。發身口意。作諸惡業。無量無邊。若此惡業。有體相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普賢菩薩尚且這樣講,我等凡夫眾生,更是人人都是業障重症患者。其次,觀察現在,正在輪迴中的凡夫眾生,人人都正在經歷著八苦煎熬、五陰熾盛的煩惱重病。最後,展望未來,於此五濁惡世,面對國土危脆、人命無常的生存狀態,凡夫眾生都是如囚赴市、步步近死,都是隨時面臨死後墮落三惡道的危重病人。

身體的重病只是此生一世的痛苦,而惡業未懺悔、煩惱未斷除、生死未出離、死期未預知的輪迴重病,才是真正的大病。對於凡夫生前身體的重病,如果我們不遵印祖教誨「作將死想,不求病癒,念佛洪名,只求接引」,或許世間醫生也有治癒的可能。但是對於凡夫眾生的輪迴重病,如果我們不遵印祖「作將死想,不求病癒,念佛洪名,只求接引」的教誨,要想依靠自力徹底治癒輪迴大病是絕無可能的。所以印光大師指出「九界眾生離此法,上不能圓成佛道。十方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

所以,不論是我們的身體是健康還是有病,我們都要認清自己是一個死期不定的垂危病人。煩惱眾生要具足清淨的戒律和圓滿的禪定是非常困難的,更遑論依靠自力證得空性智慧了,最後只能依靠阿彌陀佛大願力加持,信願念佛、求生極樂。對於已得人身,已信極樂淨土的念佛人,要成就往生極樂的大事,就必須有真實的信願。「作將死想,不求病癒,念佛洪名,只求往生」就是信願的合格證。

印祖也曾開示:「亦無奇特奧妙法則,但將一個死字,貼到額頭上,掛到眉毛上。」以「作將死想,不求病癒,只求往生」的心態來念佛,壽未盡,則決定業消病癒,慧朗福崇;壽盡,則決定往生極樂。這真是建立信願的殊勝竅訣。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怎麼樣才算老實念佛

問: 末法濁世的眾生,能聞到淨土法門,已經是稀有難...

修持名念佛法門的四個要求

佛說阿彌陀經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不可自戕身命求往生

覺明妙行菩薩就談自己,他在晉明帝的時候(322至325年...

念佛不改心,等於說空話

人身不易得 念佛,在六道內都可念佛往生,可是人道往生...

印光大師文鈔中有關不能往生的例子

有行無信願,不能往生。有信願無行,亦不能往生。 (與...

通智法師往生記

通智法師,法名尋源,號憶蓮沙門,俗姓阮,揚州儀徵人...

淨土五經精華摘要

佛說阿彌陀經精華 ☆ 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

只要這樣做,決定能生極樂世界

若人求往生,得至心念拜阿彌陀佛,求阿彌陀佛加持,發...

【大藏經】阿彌陀經要解

原夫諸佛憫念群迷隨機施化,雖歸元無二而方便多門,然...

【大藏經】佛說八大人覺經

為佛弟子,常於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 第一覺悟...

【大藏經】【註音版】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大藏經】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譯 如是我...

【推薦】妙蓮老和尚《吃素增福壽》

1.素食少病又健康 我們佛家吃飯,完全都是素食;這在...

蕅益大師《淨土玄門》

○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十六卷云:寧受地獄苦,得聞諸佛...

佛弟子最好每天都能誦經

佛弟子最好每天都能誦經。好比一個道場,必須天天要有...

出家人能接受信眾的紅包供養嗎

出家師父能接受信眾的紅包供養嗎?在當今社會,這個問...

洪應明《菜根譚》上集

一、棲守道德  毋依權貴 棲守道德者,寂寞一時;依...

調伏心念如牧牛

過去佛在舍衛國游化時,有一年夏安居,波斯匿王發心要...

修七支供迅速積累福德和智慧

修七支供的目的: 人生在世要想使自己過得更好,最主...

不是佛經不靈,而是你理解錯了

我們經常會聽說: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你看《地藏經》上...

修行猶如洗廁所

每次佛學講座或法會完後,待信眾們差不多全部離開了,...

每部經因緣不同,沒緣的就聽不到

說到個緣字,這個緣因,就是因緣的緣,緣得有緣。佛對...

《無量壽經》十二次翻譯帶來的啟示

《無量壽經》在大乘佛典當中的獨特地位,尤其是十二次...

世間的一切,都是借我們用的

每次去爬山,總會遇到一對恩愛的老情侶。漸漸地,有點...

聖嚴法師《有邊與無邊》

邊是界限、範圍、領域、階段等的意思。從空間講,這個...

【推薦】怨害之起 煩惱為根

從前,優填王的兒子名叫娑羅那,心樂佛法而出家學道,...

無明的產生

一個禪師在講禪:禪可以斷除人的無明煩惱。 這時有一...

比丘十八種僧物之齒木

齒木也稱為楊枝,磨齒刮舌的木片,古代比丘常用的十八...

【佛教詞典】毘舍闍

(異類)Pi?ācā,又作毘舍遮,辟舍柘,畢舍遮。持國...

【佛教詞典】羯磨陀那

梵語 karmadāna。司一寺事務之職稱。意譯作授事、悅眾...

【視頻】喬安舞《往生咒》

喬安舞《往生咒》

【視頻】《藥師經》極樂寺僧眾唱誦

《藥師經》極樂寺僧眾唱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