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這個是你學唯識最重要的功課

淨界法師  2015/04/27  大字體  護眼色

這個是你學唯識最重要的功課

基本上,我們凡夫對人生的因緣的觀察,跟佛法所謂的因緣觀,是有所不同的。我們凡夫用自己的妄想執著觀察人生的時候,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片斷的人生。因為我們只看到今生的因緣,今生就是我們生命的全部。佛教的因緣觀呢,它是一個整體的因緣觀,它包括了過去、現在、未來,一種無量的相續的因緣。也就是說現在的你,跟過去的你有關係,現在的你跟未來的你也有關係,其實過去也包含了現在,現在也包含了未來,它是不可分開的。

所以佛陀很喜歡用水流的思想,來解讀我們的人生。就是說這個水流是從過去而流到現在,你現在的水乾不乾淨,跟你的上游的過去的水是有關係的,你來生的水流會變成什麼樣的相貌,跟你今生的水流也有關係。所以這個水流思想就建立一種前後關係的互含互攝。那麼這當中呢,阿賴耶識就扮演重要的角色了。就是當我們的生命從一個生命體結束以後轉換成另外一個生命的時候呢,阿賴耶識扮演一個成功的橋樑,就是生命的相續,完全靠阿賴耶識來作一個溝通的橋樑。

所以阿賴耶識它管著我們生命的兩個相貌,一個是果相,一個是因相,這決定了你今生當中的內外的因緣。

當我們在三界得一個果報,你要面對兩種因緣,只要你還是凡夫你就跑不掉,面對兩個因緣:第一個是外在的因緣,外在的因緣就是阿賴耶識會把它的當中的成熟的業力,把它變現出來,變成你一期的生命的果報。

所以外因緣就是阿賴耶識的果相,只要跟你生命的結果有關係的,都是阿賴耶識變現的。

比方說你會投生在什麼家庭,你會跟誰結婚,那麼誰會做你的小孩,你今生有多大的成就等等,這一部分都是萬般皆是業,半點不由人,就是過去的業成熟了變現出來的,這個就是所謂的外因緣。那麼當然阿賴耶識它也變現一個內因緣,就是你前七識的活動,你的思想。

什麼叫做思想呢?就是跟你生命的過程有關係的,你怎麼去面對你的生命,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有酸甜苦辣,但是你的處理的方式有所不同。所以你的思想活動呢,這些所謂的前七識的活動,它也是第八識的種子變現出來的,前生留下的等流習氣。那麼當然,我們在面對生命的結果,跟生命的過程,我們就面臨了選擇。因為你的精神體力是有限的,你很難兩個都兼顧,除非你是法身菩薩,能夠無住生心。

那麼第一個選擇,你把生命全部投入到外因緣,你追求今生的成就。那麼你追求今生的成就,你肯定是內心空虛的,因為你沒有時間照顧你的心地法門。而且外在的果報你一接觸以後,你一旦攀緣,那後果不堪設想,浩浩三藏不可窮,淵深七浪盡為風,你會陷入阿賴耶識這種廣大的大海深淵當中,你一定會跟業力牽扯不清,因為這個過去的業力,你一旦攀緣它,就像《楞嚴經》說的,此生故彼生,此有故彼有。這個業力越攪越複雜了,所以你今生可能就完全就報銷了。

那麼第二種人呢,就是把今生隨緣認命,把它放下,他專心的去經營內心的思想,他把重點放在開創未來。其實你今生的結果,你能夠改變的很有限,非常有限。當然可以做微調,但是非常有限,就是你的努力跟你的結果不成比例,你花費很大的精神改變很少,但是死亡到來的時候全部破壞了,白忙一場。

所以一個有智慧的人會慢慢放棄今生的結果,開始把心帶回家,好好的經營你的內在的思想活動,因為它開始在累積一個新的因地,它開始在創造你的未來。

那麼當你把心往內觀照的時候,你面對你的思想,你要面對三個重點:

第一個,前五識會給你各種的感受,苦樂憂喜捨,酸甜苦辣,各種感受都有;當然第二個,第六意識的明瞭分別,還有第七意識的執著。當然從淨土宗的角度,最重要的就是第六意識了,因為你必須要做好臨終正念的準備,臨終正念是要準備的。很多人以為說,我到臨終自然就有正念。諸法因緣生,沒有說自然生的,如果是,那你不是外道了嘛!所以我們必須在死亡之前,把臨終的正念準備好。但是不幸的是第六意識,它可不輕鬆哦,內憂外患。我們馬上會講到前七識的活動,第六意識向外受到你感受的刺激,你今生的善惡業力,會透過感受來刺激你,讓你心動,向內它受到第七意識執著的干擾,你有很多的盲點會誤導第六意識。

所以第六意識是內憂外患,你必須要做兩個工作:外調感受,內治執著,你才有辦法把正念栽培起來的。其實你的內心世界,你有很多事情要做的。在你達到臨終正念之前,你根本沒有太多精神體力,去攀緣外境。說實在的,如果你好好的看你內心的世界,你有很多問題要處理的,你有很多功課還沒有準備好。

所以從臨終的正念的角度,我們既然今生的果報,跟來生的淨土不能兼得,所以古人告訴我們,你要放下,放棄今生!因為你別無選擇,你沒有比別人兩倍的時間,所以你的精神體力,只能足夠做一件事情,就是把臨終的正念準備好。所以我們在唯識學當中,我們會看看第六意識,它是多麼的困難,它必須要面對過去的感受,還要面對你過去的盲點。所以它怎麼去向外抗拒感受、向內對治執著、然後建立起一套它的憶佛念佛的正念,這個是你學唯識最重要的功課了。

好,你不是只有萬緣放下就可以了。萬緣放下叫基本功,那是基礎而已,你這個基礎沒有,你就甭談了。但是你萬緣放下以後,你還要栽培你的心地法門,你要修一些止觀,要發願。所以我們這輩子都離不開第八識了,因為第八識它的相貌就說了,去後來先作主公,來的時候它最先到,走的時候它最後離開,所以第八識的內外因緣,就構成我們生命的現象,因為你不同的選擇,你就有不同的來生的相貌,所以人生就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攝受十方一切有情不思議淨土

此前六講給大家介紹了一共有九種的淨土視野,種類。若...

善導大師:臨終往生正念文

知歸子問曰:世事之大,莫越生死。一息不來,便屬後世...

修淨土的人是專修好,還是圓修好

問: 有法師說,淨密雙修的功德最大,單修淨土念佛法門...

十三歲長齋念佛,二十歲成就肉身不腐

民國蔣妙靜居士,江蘇常熟人,蔣炳坤的小女兒。生來聰...

用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來做功夫

都攝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你這個六...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漫畫版

印光大師開示: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為念佛秘訣 都攝六根...

捨報自殺念佛,可以往生嗎

問: 捨報自殺念著佛號,又有人助念,可以往生嗎? 大...

歷代淨土聖賢傳二(白話)

往生比丘 清朝性修法師,不清楚他是哪里人。順治年間,...

【推薦】打佛七的利益和注意事項

一、佛七的內涵 佛七,也稱打佛七,指的是淨業同修集中...

孝順父母的28個方式

人世間最賺錢的買賣,莫過於為人子女。一聲爸爸媽媽,...

執持名號,一心不亂的方法

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當然是多善根、多福德非常重...

北宋高僧省常大師

各位有緣,大家吉祥。念佛的人有一個期許,就是將來在...

念佛法門是可以驗證的

我們體會阿彌陀佛的大悲願力不可思議,吾人的心性功德...

如何解決煩惱呢

問: 煩惱如何解決? 衍慈法師答: 煩惱的根本是無明...

星雲大師《佛教青年成功立業之道3》

各位同學: 我今天第三次來和各位講佛教青年成功立業...

逃不掉的因果

以我自己而言, 一生感果苦得很,常生慚愧,怕錯因果,...

在家人如何減少殺業

問: 我已皈依三寶,知道眾生平等不能殺生,但作為一...

冤害他人得鯨魚報

一時,佛在舍衛城。大阿羅漢目犍連以其神通力常去地獄...

【推薦】聖嚴法師《覺察自己的偏聽偏執》

如果不能覺察自己的偏執,就會被自己的好惡所蒙蔽;...

習氣不除無出生死分

習氣不除,無出生死分。然習氣熏染,非一朝一夕之故,...

菩薩戒的四種廣大殊勝

一、由種種無量學處廣大故;二、由攝受無量福德廣大故...

無用與無明

一般人皆以無用為恥,而我卻認為無用正是大用。 我一...

【佛教詞典】二柱

(名數)續多論曰:佛法有二柱能持佛法,謂坐禪學問。...

【佛教詞典】復師

(職位)華嚴宗之僧職。再講講師所講述者,以明義理之...

【視頻】夢參老和尚《得時不歡喜,失時不悲哀》

夢參老和尚《得時不歡喜,失時不悲哀》

【視頻】妙境法師《應常常憶念聖道》

妙境法師《應常常憶念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