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打佛七的利益和注意事項

性空法師  2016/08/22  大字體  護眼色

打佛七的利益和注意事項

一、佛七的內涵

佛七,也稱打佛七,指的是淨業同修集中時間,在統一的地點,在規定的日期,灑淨結界,排除干擾,集中精力,相互激勵,以念佛為主,共同經行的佛事活動,是淨業行人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精進辦道的重要修行方式之一。它的主要目的就是剋期(限定時日)取證,為往生極樂積攢資糧。

打佛七對修行幫助非常大,七天內往往能大變樣,頭三天臉是黑青灰,後三天是紅白亮,第七天,便精神抖擻,容光煥發了。

為什麼稱打佛七?打,是方言俗語,就是做的意思。用佛法術語來表述,打,是「行」的意思,即行佛七。打也是對治的意思,如昌臻老法師說,是打掉習氣、毛病、業力,強制對治自己的妄想執著。怎麼打?即眼微閉,不亂看;耳聞佛號,不亂聽;口止語,不亂說;身輕安,不亂動。

二、佛七的依據

佛七的經典依據在哪裡?《佛說阿彌陀經》云:「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三、佛七的作用

佛七一般來說有如下幾個方面的作用。

一是排除擾,減少外緣。佛七特別有利於在家居士,佛七期間可減少在家時俗務的糾纏。關掉手機是為了使我們身心清淨,免受干擾,萬緣放下,一心辦道,這樣才能身心輕安;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是讓我們專注念佛,心不散亂,念茲在茲,管住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斷六塵(色聲香味觸法)、絕六境、閉六識、觀自在。

二是剋期取證,感應道交。「取證」是法爾自然的取證,不是人為的造作,更不是我執的求所,是感應道交、以己念力感佛力加持的結果。佛號能讓我們心安,佛號能讓我們自在,佛號能讓我們得到前所未有的發自心靈深處的法喜。佛號有攝受和牽引的力量,能讓我們生起慈悲心、感恩心、懺悔心、慚愧心、平等心和同情心。

三是相互促進,勇猛精進。打佛七時,即使想分心,一看別人那麼認真,自己就收心了。想休息,一看人家那麼用功,比自己歲數大的、歲數小的都在精進,自己就不好意思懈怠了。特別是師父們,一邊念佛,一邊打法器,他們在為大眾而付出,我們就不能為自己而堅持麼?佛七道場有加持力、攝受力、震撼力、影響力,能激發道心,對治懈怠。「經行」能堅持下來的人,多是女眾和老年人,是弱勢群體,而年輕人往往難以堅持下來,這說明,不只是體力問題,更是心力問題。信不真、願不切,則行不力。

四是佛力加持大,受用殊勝。很多淨業行人在佛七期間都有明顯的感受,有糖尿病的人不打針、不吃藥,狀態很好;有關節炎、胃腸疾病、高血壓的人,症狀明顯好轉或消失。大家普遍感到,心量擴大了,身心柔和了,對人對事想得通、看得開了,對法理有智慧了,對淨土法門有信心了……佛七的最後兩天,大家都會有特殊的感受,身體發熱,內心歡樂,全身輕安,飯量減少,睡眠良好,法喜無限,喜歡念佛。

五是事理併用,理事圓融。在佛七期間,除了經行念佛,每天晚上還有近一個小時的佛法開示,有利於檢查自己對法理解得正確與否,用功是否如法、規範。存疑難解的問題,都能得到明確的開示,順利解決。平時可能出現的偏差,也能得到有效及時的糾正,殊勝無比。

四、打佛七的心態

心態決定狀態,境隨心轉。心態不同,則感受不同,收穫不同。良好的心態和理念,是保證佛七圓滿的關鍵。心的要求是:有信心,有願心,有恆心,有耐心,有真心。對可能出現的各種狀況都要做好準備,作加持想,作消業想,順其自然。身的要求是:安穩輕鬆,舉止端莊有威儀,相好莊嚴。不放逸,不散亂,表情自然,步履適中,目不斜,頭不歪。口的要求是:音聲和緩,吐字清晰,不間斷,不跑調,不高調,不花腔,不怪調。意的要求是:心安理得,一心不亂,不妄想,不夾雜,不分別,至誠懇切,恭恭敬敬,法喜充滿。耳的要求是:聽得清清楚楚,字字分明。佛號要發於心,出於口,入於耳,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一、要有菩提心。發四無量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厭離娑婆,欣求極樂,信願行具足。當感覺走不動時,發心為父母念一小時;當感覺到念不動時,發心為冤親債主念一小時;當感覺到疲勞時,發心為同修念一小時;當感覺到煩惱時,發心為道業興隆、為住持師父、領眾師父、護法居士念一小時。衝破自己的障礙,自利也利他,利他也利己,自他不二。

二、要有生死心。生死事大,打佛七就是要通過剋期取證,增上往生資糧,了辦生死大事。要以生死心念佛,如印祖所說,常將「死」字掛在額頭。對死要有了悟,人固有一死,有積極的死與消極的死,認識不同,態度不同,結果不同。生死一如的體悟,才是不怕死的正念。有的居士念佛是為了消災、祛病、除邪。這種心態,嚴格意義上說,不如法,不究竟,沒有實現由善念向正念的轉變。我們要懂得因果,如法修行,當下如果沒有種下欣慕極樂的因,臨命終時就不會獲取往生極樂的果。學佛要老實,投機與取巧離道甚遠,不能對法身慧命掉以輕心!《淨土聖賢錄》記載,明朝時,有位黃居士患絕症,內弟啟初勸其念佛,他不肯。啟初就呵斥他,再次啟發他念佛。黃居士頓然醒悟,請僧說法,剃髮出家,受沙彌戒。屏家屬,唱佛號。默轉《蓮華經》七日,家人皆聞蓮華香。最後黃居士說偈而化。所以,以生死心念佛就是用真心,就是深信切願真實修行。

三、要有感恩心。感恩是人性的光明,也是佛性的覺醒,更是菩提心的萌芽。感恩佛法僧三寶對自己法身慧命的救護,感恩龍天護法殊勝的護持,感恩累世父母萬劫難報、重如高山的恩德,感恩道場提供這麼好的環境,感恩常住及四眾弟子如此發心,感恩法師們如此慈悲。

佛陀說法,需六種成就:信成就(如是)、聞成就(我聞)、時成就(一時)、主成就(佛)、處成就(在某處)、眾成就(與若干人俱)。六種成就,一個不能少。末法時期,正法道場成就一個佛七,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要有佛菩薩的加持,龍天護法的護佑,出家佛子弘法利生、自利利他的堅固菩提道心,四眾弟子的真誠發心、專心辦道等等。這些都是因緣和合,四眾弟子的福德感召,是我們自己生生世世種下的佛緣、法緣、僧緣。決不像我們表面上看得那麼簡單和隨意,決不是偶然的,是來之不易的。打佛七,不做飯能吃飯,不交錢能住宿,不交費能用水用電。這麼大的福報,都是阿彌陀佛施設的。我們不能得之於易而失之易。一定要珍惜機緣,勇猛精進。

四、要有慚愧心。善導大師開示:「決定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已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我們的一生是醉生夢死的一生,是罪大惡極的一生。當我們用佛法來衡量自己時,才發現每一個眾生都比自己慈悲、善良、無私,自己是最可恥的人、最卑鄙的人、最可憐的人。要懂得,念佛就是持戒,就是滅罪,就是懺悔,就是消業。

五、要有平常心。老實念佛,不求境界,不找感應,不求病好,不求無念,不求斷煩惱。有人不安心念佛,疑心重重——我是不是有附體啊?我是不是再來人啊?我能不能預知時至啊?我的冤親債主是不是來找我啊?有人還擔心,魔來找我怎麼辦?煩惱太多怎麼辦?冤親不放過我怎麼辦……什麼都擔心,就是不擔心自己不老實念佛怎麼辦?念佛要自然、朴實、真切。不要做作,不要著相。

五、佛七的要求

一、要持戒念佛。要受八關齋戒,受與不受,功德不同。戒是我們對法界眾生及自己法身慧命的承諾和誓言。不能出爾反爾,不能毀約、破戒。戒是佛為弟子製定的通往聖道的指路燈,不能把戒當兒戲,不應拿自己的法身慧命開玩笑。以破戒滿足自己的慾望是滑向永無休止的墮落的深淵。真修行人,發心是寧可持戒而死、決不犯戒而生。持戒而死法身活,犯戒而生慧命亡。從因果的角度講,不該死,持戒也不會死;該死,不持戒也會死。所以說,持戒與死沒有必然聯繫。持戒功德無量。

二、要講究威儀。講究威儀有利於對治懈怠。《四威儀 — 執身次序偈》說:「舉佛音聲慢水流,誦經行道雁行遊;合掌當胸如捧水,立身頂上似安油;瞻前顧後輕移步,左右旋半展眸;威儀動靜常如此,不枉空門做比丘。」這也應該成為我們打佛七時經行的威儀標準。

三、要精進念佛。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珍惜每一天,要敢於對治懈怠、疼痛、煩惱,功夫上要勇猛精進。善導大師三十餘年專精篤行念佛法門,每入室長跪唱佛,不到力盡終不休歇,寒冰天則直念到汗濕衣衫方止。從不與人聚談俗事,恐耽誤淨業。道綽大師每日念佛七萬聲,為眾講《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將二百遍,聚眾念佛,散席之後,念佛的音聲迴響於林谷間,長久不息。臨終往生瑞相昭然。蓮池大師自述:平生所務,惟是「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大師終生念佛,守志不二。大旱之年,村民懇請大師祈雨,大師循田埂敲木魚念佛,所經之處,雨下如注。印祖於初出家時得讀《龍舒淨土文》殘本,對念佛法門產生信心,六十餘年稱念佛名,自勵不懈,超凡入聖。能將一句佛名盡形壽執持者,堪稱人中分陀利華。肯下真功夫、苦功夫、笨功夫,就一定會有成就。

有的居士到處亂跑、心裡不安,心外求法,心思散亂。蓮池大師在《雲棲法匯》中說:「千里燒香,不如安坐家堂念佛。供奉邪師,不如孝順父母念佛。廣交魔友,不如獨身清淨念佛。寄庫來生,不如現在作福念佛。許願保禳,不如悔過自新念佛。習學外道文書,不如一字不識念佛。無知妄談禪理,不如老實持戒念佛。希求妖鬼靈通,不如正信因果念佛。以要言之,端心滅惡,如是念佛,號曰善人。攝心除散,如是念佛,號曰賢人。悟心斷惑,如是念佛,號曰聖人。」

四、要老實念佛。老實念佛就是專一其心念佛,不管有妄想無妄想;不問功夫成不成片,不想一心不亂,不覓玄妙靈驗。老實念佛就是無論行、住、坐、臥,只知道 「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乃至念得水流聲亦是念「南無阿彌陀佛」,風聲亦是念「南無阿彌陀佛」,鳥叫的聲音亦是念「南無阿彌陀佛」,念得「南無阿彌陀佛」和自己分不開,念得「南無阿彌陀佛」之外沒有一個我,我之外又沒有一個「南無阿彌陀佛」,念得「南無阿彌陀佛」和自己合而為一。一定要老老實實念佛,這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生死事大,不要把它忘了,耽誤了。特別是佛七,是我們人生中最寶貴的時間,人生能有幾佛七?寸金難買寸光陰。不要把它荒廢了,空過了。

五、要和合念佛。念佛時要注意和合隨眾,唱念要合拍,不搶拍、不拖腔,起落同步,步履和諧,步調一致。要出聲唱念,以音聲作佛事。有的人在道場不出聲念佛,出了道場就大喊大叫。有的人,一念佛就犯睏沒精神,一念殺盜淫妄酒,就不困,有精神了。有的人,一聽法就迷糊,一聽財色名食睡就精氣神十足。有的人,一拜佛就沒力氣,一想貪瞋癡慢疑,就幹勁沖天。有的人,一晝夜經行就退場,一打麻將就幾天幾夜不下桌。幹正事沒勁兒,幹邪事有勁。入六道輪迴有精神,出六道輪迴就沒力氣。當反思之,慎行之。

有的人喊著唱念、發泄唱念、皺著眉頭唱念,似乎在向阿彌陀佛控訴。用不良情緒對治不良情緒,是火上澆油。大家唱念時要注意東林佛號清、暢、哀、亮、微、妙、和、雅的特點。東林佛號的義蘊是:曠野求救、得救歡欣、同體欣慰、回光自肯。第一句要念出如失母無怙時悲苦求救的渴望;第二句要念出如艱苦尋母后得遇母親的歡欣;第三句要念出與阿彌陀佛心心相印、同體相感的欣慰;第四句要念出自他不二、自信自肯。整個唱念要低沉、緩慢、輕鬆、自在、內斂,不花腔、不怪調。

六、要放下萬緣念佛。放不下病,放不下家,放不下孫子,放不下錢,放不下名,是眾生相。放不下,也帶不走。生死事大,誰也代替不了。命由己造,運由業牽,個人生死個人了。個人有個人的因緣果報,誰也代替不了別人什麼,都是亂操心,做無用功。所以要放下一切心,切斷外緣,降伏其心。不要開著手機念佛,擾亂自己、擾亂他人、擾亂道場,罪過深重。手機是大賊,是大魔,專來擾亂你的道心,讓你不安寧,有大害。要把心交給道場,交給阿彌陀佛,不要交給別人,也不要交給過去,不要交給未來,不要交給現在。交給佛才是真正皈依處,才是有用功。無論何時何地何景,只有佛菩薩永遠不嫌棄我們。

不要錯以為自己對他人能負起什麼樣的責任,那是自欺欺人。本師釋迦牟尼佛說過,對於眾生,我不能代他們受罪,也不能代他們修行,更不能代他們解脫。我唯一能做的是把我自己的解脫之路,告訴他們,讓他們自己走出來,直到涅槃的彼岸。人各有命,因果自負。愚者,是不管自己只管他人的人(總覺得自己對他人能負起什麼責任,並自以為是的人);智者,是只管自己不管他人的人(知道自己對他人負不起什麼責任,並與人方便與己方便的人);覺者,是管好自己、隨順他人的人(知道自己對他人負不起什麼責任,並了達自作自受、不能代受的因果法則的人)。

六、佛七的管理原則

一、嚴格管理。嚴格是愛,放鬆是害。佛七應有的理念、意義、價值、功用、神聖、感悟、超越都是在嚴格中體現出來的。沒有嚴格就沒有意義,反有罪過。師父要嚴格管理佛七,對一個人的放縱式的慈悲,就是對所有人的無意識的禍害。參加佛七的居士要接受和正確理解嚴格管理的意義,嚴師出高徒,不能鬆鬆垮垮。要聽從師父的安排,守規矩,知法度。行住坐臥禮讓他人,不惱他人,寧攪千江水,不動道人心,嚴於律己,寬以待人,不干擾他人,不影響他人,和和美美。助道功德無量,障道罪過無邊。

二、如法管理。如何出入?如何念佛?如何調整?都要適合法度、規範。如果一個人不懂規矩,進入清淨和諧的道場,行為舉止違反規矩,就會擾亂眾人的心,大家就會心煩意亂。念佛堂有念佛堂的規矩,齋堂有齋堂的規矩。一切行動,都得按規矩辦事。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如何念佛,如何進出堂,如何過堂,都有嚴格的規定。一定要如理如法地遵守。不遵守就結罪,就是造業。要懂因果,避免干擾,不能掉以輕心。比如,有人迷糊、噁心、念不下去,有種種的反應,需要善加護持。保護好一個場很難,破壞一個場很易。佛七是共修、共享,人人有責。

三、精心管理。不要觸碰進入禪定乃至三昧狀態的念佛者,不要帶臨時來的人入場。堂主、班首、監香、悅眾都要用心呵護每一位淨業行人,照顧到每位經行者的狀態、心態。監香板上有偈云:「大眾慧命,在汝一人。汝若不顧,罪在汝身。」每位淨業行人,也要精心保護好苦心經營的和諧、攝受、清淨、增上、吉祥的道場。這個殊勝的場是集體的,也是你個人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一利俱利。集體與個人是一不是二,破壞集體就是破壞個體,不要成為障道之緣。

發生意外事件不要驚慌失措、顧此失彼。要照顧好大眾,妥善處理好突發問題。要有膽、有識、有智。對心臟病、精神病、失神、走神等人處理的方式要有所區別。

要精心管理創造殊勝、安靜的環境,以利於精進辦道。並讓大家能利用好,受真實大利。具體地說,誰最服從道場的規矩,自覺接受管理,誰就會受益無窮。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

經文:復有三種眾生,當得往生。何等為三。一者慈心不...

可不可以就一句佛號念到底

問: 師父,我有一個問題,就是因為我們都不夠了解自...

念佛人不要反被聰明所誤

公據何人問大蘇,大蘇就是指蘇東坡蘇軾,唐宋八大家之...

業障障礙我們修淨土法門

一件很難理解的事:修淨土一法有這麼大的利益,但是很...

真為生死而念佛

佛教人念佛求生西方,是為人現生了生死的。若真為生死...

讓業力沉澱,帶業往生

你修行,你要知道問題在哪裡。就像佛陀說的,外道為什...

南無阿彌陀佛即六字真經

【六字真經堪讀誦,誰言名字假非因。即名顯體方稱妙,...

一句彌陀賅盡三藏教義

關於佛法的修證,由於眾生同俱和佛一樣的無陋智性,本...

【大藏經】大方廣佛華嚴經(80卷)

大周新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序 天冊金輪聖神皇帝製 蓋聞:...

【大藏經】大般涅槃經

大般涅槃經序 後秦釋道朗撰 大般涅槃經者,蓋是法身之...

【大藏經】維摩詰所說經

維摩詰所說經(一名不可思議解脫上卷) 佛國品第一 如是...

【大藏經】【註音版】大乘入楞伽經斷食肉品

大乘入楞伽經斷食肉品...

氣質的培養

一:沉穩: (1)不要隨便顯露你的情緒。 (2)不要逢...

淨土信仰對晚年白居易的積極影響

白居易作為唐朝士大夫學佛的代表,他的佛學思想,尤其...

唯識要義解說

一、唯識之義 唯識者,據《成唯識論述記》云:唯謂簡別...

佛說一大藏教無非破執

問: 佛教常言:佛事門中,不舍一法,云何破除五蘊?且...

生命從哪裡而來

這種妄動跟業力的流轉大致上分成兩種:一種是眾生的別...

華嚴大士讚歎淨土法門

宋代長蘆宗賾禪師,他是禪宗的大德,這個長蘆宗賾禪師...

她曾四次見到虛雲長老,晚年一心一意求生淨土

人們都稱她是老菩薩 我第一次來東林寺時,在天王殿後面...

佛陀遭誹謗的因果故事

釋迦牟尼佛在世時,有一天正坐在法座上給弟子們說法,...

家中佛堂的佛像應如何擺放

問: 弟子家中供奉的佛菩薩聖像比較多。有東林寺請來...

怎麼樣做好佛教徒

一、前言 我們信仰佛教,皈依三寶,皈依後怎麼去做?我...

夢參老和尚:堅定信念

我在紐約遇著這麼一件事,有一位跟我天天拜懺的弟子,...

淨慧法師:頓悟成佛

我們在此打禪七,就修禪本身來說,它是不拘形式、不拘...

夢到底從哪裡來呢

在說夢之前,我們先要說一下眾生都具有的八種識:眼識...

不要以「凡夫心」對接「聖人境」

問: 法師在講解中提到無我,既然這個神識不是我,我們...

苦樂勿忘念佛

念佛的人,心要注意到平。所謂心平,就是心清淨,心清...

修行中種種的不順障礙,跟我們的福報是有關係的

我們都在學習佛法,在研究佛法的道理的時候,都是唯恐...

【佛教詞典】分位同行相應

復有分位同行相應,謂與樂受諸相應法,與苦受不苦不樂...

【佛教詞典】果能變

【果能變】 略稱果變。為『因能變』的對稱。唯識宗就諸...

【視頻】護生卡通:殺業深重兩家破亡

護生卡通:殺業深重兩家破亡

【視頻】淨界法師《常說大佛小佛男佛女佛,魅鬼惑亂》

淨界法師《常說大佛小佛男佛女佛,魅鬼惑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