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陀的十八種殊勝功德

明賢法師  2015/03/18  大字體  護眼色

佛陀的十八種殊勝功德

在《大般若經》等大乘經典中,談到了佛的十八種殊勝功德——十八不共法。

概言之,佛陀各類功德的圓滿程度都遠非阿羅漢乃至諸大菩薩所及,所以佛的功德都可以稱為「不共」。而此處十八種功德單用「不共」命名,是強調這些功德僅限於佛,聲聞、緣覺是完全不具備的。前面列舉的十力、四無畏、四無礙智,二乘聖者也能部分具有,只是程度不同,而這十八種功德,唯獨佛才能具有。

下依大乘經論一一詮釋十八不共法:

一是身無失。佛自無量劫以來,常用戒、定、慧、慈悲修行其身,此功德滿足,一切煩惱皆盡,所以在佛陀身上從來不會出現不恰當或無意義的行為。

二是口無失。佛具有無量的智慧辯才,所說之法都能適應所化眾生,使他們都得到證悟,口無失是隨身無失而具有的一個自然功德。佛陀在因地所歷經的三大阿僧祇劫中,嚴持清淨戒行,常住甚深禪定,得諸種微妙智慧,身口自然寂靜無失。

三是念無失。佛善修甚深禪定,因禪定而善於攝持各種心念。由於長時間修習四念處等禪定,佛的一切意業都已完全隨順智慧,對已過去久遠的善法都能記憶不忘,所以稱為念無失。

四是無異想。佛對一切眾生都平等憐愍、予以濟度,毫無親疏遠近之別,猶如日光普照大地,為一切眾生無偏依怙,無有異想。

五是無不定心。佛的行住坐臥常不離甚深禪定,沒有不定心。定就是一心不亂,若要如實現見萬法本性,必須心如澄水般寂靜一如,清澈透底;如果心浮氣躁,就像風中的燈燭搖擺不定,縱然見到諸法也不能明瞭其本性,猶如波動的水面無法顯現清晰的影像。佛恆常安住在真如法性之中,行住坐臥無不在定中,所謂「語默動靜體安然」,正是對佛威儀的最好寫照。《天問經》云:「何人無過失,何人不失念,何人常一心,應作者能作,正知一切法,一切障得脫,諸功德成就,唯有佛一人。」

六是無不知已舍。對於眾生來說,有苦、樂、不苦不樂這三種感受,相互之間沒有混雜,樂時無苦,苦時無樂,相互清晰明瞭,不互相錯亂。眾生由於無明,多數只能察覺苦和樂的感受,對於不苦不樂的無記感受,常常不知不覺而有舍心。而佛對這些不互相錯亂的感受都能認知它們生時、住時、滅時的本性,所以說佛沒有「不知已舍」心。

佛的每種不共法都有多種含義,「不知已舍」也稱為「不擇舍」。佛陀善知度化眾生的種種因緣,所以沒有「不以智慧簡擇便舍棄利益眾生之事」的問題,無「不擇舍」。

以上六種「無失」是指佛在身口意方面的功德。

七是欲無減。欲無減是指佛的善法欲不減。佛深知善法欲的重要性,不僅從來不會破壞,而且努力培養善法欲,在因地勇猛精進地修集善法,毫無厭足之心。即使是成就佛果,具足一切功德,遍知一切諸法,但佛度脫眾生的悲願和善法欲從來沒有厭倦。

八是精進無減。佛的在因地行菩薩道時,多生累劫中身心常行精進,成佛後依然精進不息,度脫一切眾生。精進無減與上面的善法欲有緊密聯繫,對於善法的猛烈希求,其外在行相便是精進。

九是念無減。佛有八萬四千法門,應對眾生八萬四千種煩惱。佛對於眾生顯現的不同煩惱,用不同法門予以教化、度脫,對這麼多的教法從來不會忘失。這是因為佛智慧圓滿,對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通達無礙,自然也對此八萬四千教法保持憶念不忘。念無失與念無減不同,「失」是錯誤,比如在行住坐臥時失念;「減」是不及,比如阿羅漢的神通智慧最多觀察到八萬劫前,這就是有所減損,念無減也是唯佛獨具的功德。

十是慧無減。佛在因地中為累積諸大智慧而努力修行,及至證悟真如法性,了知諸法性空,不生不滅,得一切智慧,三世無礙。因此佛的智慧穩固,無有減損。

十一是解脫無減。二乘聖者雖然得到真實解脫,但並不究竟,唯獨佛陀已獲得圓滿了義的解脫,絲毫無缺,所以稱為解脫無減。

十二是解脫知見無減。此知見即是智慧,佛具有無量無邊的清淨智慧,此智明知一切解脫相。諸如應時解脫、非時解脫、慧解脫、俱解脫、壞解脫、不壞解脫、八解脫、不可思議解脫、無礙解脫、固解脫、不固解脫等互不混雜而了了分明,所以稱為解脫知見無減。

以上六種「無減」指佛證知方面的功德。

十三是一切身業隨智慧行。佛徹底脫離了有為業緣在世間的業果之身,一切身業都能圓滿地隨順智慧,以此功德化現各種殊勝之相調伏眾生,使眾生各自證悟解脫之道。

十四是一切口業隨智慧行。佛以無上的智慧引導口業,用微妙清淨的語言化導利益一切眾生。

十五是一切意業隨智慧行。佛以清淨意業隨順智慧,轉入眾生心,為眾生說法而除滅其無明癡惑。

佛的一切身、口、意業都是「先知」,然後「隨智慧行」(因此這三種也可看作是前面身、口、念無失之因,隨智慧故無失),三門行業無不為利益有情,乃至舉手、投足、出言、微笑等等都有利於眾生。《中觀四百頌》云:「乃至出入息,亦為利有情。」怨惡眾生,如果聞到佛陀呼吸間的香氣,便能信心清淨,對佛生起歡喜;天人聞到佛氣息香,便會舍棄五欲享樂而發心修善。佛的呼吸都能利益眾生,更何況身口意三業的功德?

十六是智慧知過去世無礙。「了知前世」的範圍會隨煩惱的斷除而擴大,而完全清淨地徹知一切過去世的功德,只有佛才能具備。佛以智慧照知過去世所有一切,遍知無礙。

十七是智慧知現在世無礙。佛能真實無礙地了知現在世的所有一切。

十八是智慧知未來世無礙。佛對未來世的一切都能了知無礙。

以上三者,指佛的智慧照知過去、未來、現在三世一切之事。能通達無礙地知曉三世,並且過去、現在、未來的紛繁形相毫不相雜亂,清清明明,所以稱為三世無礙智。四智佛陀徹證了法界的真理,智慧橫窮十方、豎盡三世。從橫面來說,佛擁有「盡所有智」,遍知一切法相,無所不知,無所不曉;從縱深來說,佛擁有「如所有智」,對於萬法的認識深度,超越了一切世間智者與出世間聖者的境界,到達了最為究竟的地步。因此在經典中,佛常常被稱為「一切智人」。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逆境也能種福田,看你怎麼善用其心

我們只要能夠善用其心,都是我們修福德的機會。第一個...

掃除塵垢感得相貌莊嚴

記得在佛的公案裡邊,有位尊者的前生是香燈師,每天打...

阿彌陀佛名具萬德,名召萬德

阿彌陀佛的名號具足萬德,佛的果地上的功德都在名號當...

歡喜心掃塔禮塔之殊勝功德

昔日,佛在阿耨達池,對五百位阿羅漢說道:你們各自述...

造佛像的功德有多大

造像的功德,有一個《造像功德經》,只說是一般的世間...

犯盜戒的過失跟持盜戒的功德

毀犯盜戒果報,三途果報;餘報:一、貧窮。二、共財不...

做了這個功德,命終之後即生人天

【復次觀世音。若未來現在諸世界中。六道眾生臨命終時...

持誦往生咒的功德利益

往生神咒,全稱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陀羅尼,簡稱往...

【大藏經】文殊菩薩心咒

文殊菩薩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諦d...

【大藏經】餓鬼報應經

尊者大目揵連,從佛在耆闍崛山中,遊行恆水邊,見諸餓...

【大藏經】【註音版】曼殊室利菩薩十大願王

曼殊室利菩薩十大願王...

【大藏經】【註音版】華嚴經淨行品

(印光大師校印本)...

白衣上座講經,出家人應該慚愧

這裡有位法師提出二個問題: 問一、末法時代白衣在上座...

美國畜牧大亨不敢吃自己養的牛肉

【導語】霍華李曼,一位曾經擁有上萬畝農場以及數千頭...

佛法修學中的種種歧途

進了佛門之後,如果沒有用功調伏煩惱,輪迴中的可怕勁...

妄語戒有哪種情況可以開緣

向人說證果等法相;欲說他事,而誤說證果等事;戲笑說...

帶有妄想的佛號,是否也算淨土資糧

問: 如果說身口意念佛號,但都不能打住妄想,這樣帶...

為何世俗的快樂會帶動生死輪迴的痛苦

我們每一個有情眾生,在內心的深處都有一種天生的本能...

應該用什麼樣的心態來修六度

第一個,愛重。 這是對六度的功德特別的愛樂珍重。這個...

化解冤親債主的方法

要知道我們累劫的冤親債主在惡道裡沒有能力解脫,完全...

造同樣的罪業,受的果報為何會有輕重差別

問:同樣殺一隻螞蟻,果報有可能墮到地獄,也有可能只...

敦倫盡份、苦樂隨緣、感念佛恩

佛法使我們的心開放,改變了我們的價值觀,賦予我們全...

受持五戒,奉行十善

就五戒來說,數字雖小,份量很重。在家出家,如能守持...

活驢現殺,受現世報

從我記事起我們家就和動物打交道,記得我上小學時我們...

從佛教的角度來處理婆媳關係

社會是由一個個的家庭組成的,而夫妻關係可以說是家庭...

念佛一定是有感應的

念佛一定是有感應的。感是我們信願持名為能感之機,應...

加大佛教知識的公開,杜絕假和尚、偽佛教

對於社會上存在的假和尚以化緣、看病、算命等方式行騙...

【推薦】倓虛老和尚出家前感言

現在我下面已有一個姑娘已出門了,五個男孩,大的才十...

【佛教詞典】尸羅

【尸羅】 p0237 瑜伽八十三卷八頁云:言尸羅者:謂能寂...

【佛教詞典】劫火

大三災之一,即壞劫時所發生的大火災,燒到初禪天,一...

【視頻】觀音心咒

觀音心咒

【視頻】妙境法師《觀音送兒,一牛橫隔》

妙境法師《觀音送兒,一牛橫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