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陀的十八種殊勝功德

明賢法師  2015/03/18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陀的十八種殊勝功德

在《大般若經》等大乘經典中,談到了佛的十八種殊勝功德——十八不共法。

概言之,佛陀各類功德的圓滿程度都遠非阿羅漢乃至諸大菩薩所及,所以佛的功德都可以稱為「不共」。而此處十八種功德單用「不共」命名,是強調這些功德僅限於佛,聲聞、緣覺是完全不具備的。前面列舉的十力、四無畏、四無礙智,二乘聖者也能部分具有,只是程度不同,而這十八種功德,唯獨佛才能具有。

下依大乘經論一一詮釋十八不共法:

一是身無失。佛自無量劫以來,常用戒、定、慧、慈悲修行其身,此功德滿足,一切煩惱皆盡,所以在佛陀身上從來不會出現不恰當或無意義的行為。

二是口無失。佛具有無量的智慧辯才,所說之法都能適應所化眾生,使他們都得到證悟,口無失是隨身無失而具有的一個自然功德。佛陀在因地所歷經的三大阿僧祇劫中,嚴持清淨戒行,常住甚深禪定,得諸種微妙智慧,身口自然寂靜無失。

三是念無失。佛善修甚深禪定,因禪定而善於攝持各種心念。由於長時間修習四念處等禪定,佛的一切意業都已完全隨順智慧,對已過去久遠的善法都能記憶不忘,所以稱為念無失。

四是無異想。佛對一切眾生都平等憐愍、予以濟度,毫無親疏遠近之別,猶如日光普照大地,為一切眾生無偏依怙,無有異想。

五是無不定心。佛的行住坐臥常不離甚深禪定,沒有不定心。定就是一心不亂,若要如實現見萬法本性,必須心如澄水般寂靜一如,清澈透底;如果心浮氣躁,就像風中的燈燭搖擺不定,縱然見到諸法也不能明瞭其本性,猶如波動的水面無法顯現清晰的影像。佛恆常安住在真如法性之中,行住坐臥無不在定中,所謂「語默動靜體安然」,正是對佛威儀的最好寫照。《天問經》云:「何人無過失,何人不失念,何人常一心,應作者能作,正知一切法,一切障得脫,諸功德成就,唯有佛一人。」

六是無不知已捨。對於眾生來說,有苦、樂、不苦不樂這三種感受,相互之間沒有混雜,樂時無苦,苦時無樂,相互清晰明瞭,不互相錯亂。眾生由於無明,多數只能察覺苦和樂的感受,對於不苦不樂的無記感受,常常不知不覺而有捨心。而佛對這些不互相錯亂的感受都能認知它們生時、住時、滅時的本性,所以說佛沒有「不知已捨」心。

佛的每種不共法都有多種含義,「不知已捨」也稱為「不擇捨」。佛陀善知度化眾生的種種因緣,所以沒有「不以智慧簡擇便捨棄利益眾生之事」的問題,無「不擇捨」。

以上六種「無失」是指佛在身口意方面的功德。

七是欲無減。欲無減是指佛的善法欲不減。佛深知善法欲的重要性,不僅從來不會破壞,而且努力培養善法欲,在因地勇猛精進地修集善法,毫無厭足之心。即使是成就佛果,具足一切功德,遍知一切諸法,但佛度脫眾生的悲願和善法欲從來沒有厭倦。

八是精進無減。佛的在因地行菩薩道時,多生累劫中身心常行精進,成佛後依然精進不息,度脫一切眾生。精進無減與上面的善法欲有緊密聯繫,對於善法的猛烈希求,其外在行相便是精進。

九是念無減。佛有八萬四千法門,應對眾生八萬四千種煩惱。佛對於眾生顯現的不同煩惱,用不同法門予以教化、度脫,對這麼多的教法從來不會忘失。這是因為佛智慧圓滿,對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通達無礙,自然也對此八萬四千教法保持憶念不忘。念無失與念無減不同,「失」是錯誤,比如在行住坐臥時失念;「減」是不及,比如阿羅漢的神通智慧最多觀察到八萬劫前,這就是有所減損,念無減也是唯佛獨具的功德。

十是慧無減。佛在因地中為累積諸大智慧而努力修行,及至證悟真如法性,了知諸法性空,不生不滅,得一切智慧,三世無礙。因此佛的智慧穩固,無有減損。

十一是解脫無減。二乘聖者雖然得到真實解脫,但並不究竟,唯獨佛陀已獲得圓滿了義的解脫,絲毫無缺,所以稱為解脫無減。

十二是解脫知見無減。此知見即是智慧,佛具有無量無邊的清淨智慧,此智明知一切解脫相。諸如應時解脫、非時解脫、慧解脫、俱解脫、壞解脫、不壞解脫、八解脫、不可思議解脫、無礙解脫、固解脫、不固解脫等互不混雜而了了分明,所以稱為解脫知見無減。

以上六種「無減」指佛證知方面的功德。

十三是一切身業隨智慧行。佛徹底脫離了有為業緣在世間的業果之身,一切身業都能圓滿地隨順智慧,以此功德化現各種殊勝之相調伏眾生,使眾生各自證悟解脫之道。

十四是一切口業隨智慧行。佛以無上的智慧引導口業,用微妙清淨的語言化導利益一切眾生。

十五是一切意業隨智慧行。佛以清淨意業隨順智慧,轉入眾生心,為眾生說法而除滅其無明癡惑。

佛的一切身、口、意業都是「先知」,然後「隨智慧行」(因此這三種也可看作是前面身、口、念無失之因,隨智慧故無失),三門行業無不為利益有情,乃至舉手、投足、出言、微笑等等都有利於眾生。《中觀四百頌》云:「乃至出入息,亦為利有情。」怨惡眾生,如果聞到佛陀呼吸間的香氣,便能信心清淨,對佛生起歡喜;天人聞到佛氣息香,便會捨棄五欲享樂而發心修善。佛的呼吸都能利益眾生,更何況身口意三業的功德?

十六是智慧知過去世無礙。「了知前世」的範圍會隨煩惱的斷除而擴大,而完全清淨地徹知一切過去世的功德,只有佛才能具備。佛以智慧照知過去世所有一切,遍知無礙。

十七是智慧知現在世無礙。佛能真實無礙地了知現在世的所有一切。

十八是智慧知未來世無礙。佛對未來世的一切都能了知無礙。

以上三者,指佛的智慧照知過去、未來、現在三世一切之事。能通達無礙地知曉三世,並且過去、現在、未來的紛繁形相毫不相雜亂,清清明明,所以稱為三世無礙智。四智佛陀徹證了法界的真理,智慧橫窮十方、豎盡三世。從橫面來說,佛擁有「盡所有智」,遍知一切法相,無所不知,無所不曉;從縱深來說,佛擁有「如所有智」,對於萬法的認識深度,超越了一切世間智者與出世間聖者的境界,到達了最為究竟的地步。因此在經典中,佛常常被稱為「一切智人」。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出家真正的利益在哪裡

原文: 古德云:最勝兒,出家好。俗有恆言曰:一子出家...

念佛含攝一切法,具足了一切功德

從這裡來看,很多淨業行人要注意了,我們自己做沒做到...

印經造像之功德利益

眾生沉淪於苦海,必賴慈航救濟,而後度脫有期。佛法化...

【推薦】大行無邊際的普賢菩薩

普賢菩薩,梵語音多譯為三曼多跋陀羅或邲輸跋陀,亦譯...

信敬如來 功德不失

釋迦牟尼佛在王舍城鷲峰山,在大眾前,為諸天魔王、梵...

滿願第一的地藏王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見聞瞻禮一念間,利益人天無量事...

翻翻經書是否等於跟念經一樣

問: 我是緬甸華僑,我看經書有的時候不懂,那天有一...

貧女一燈福報無盡

在《阿闍世王授決經》中,記載一段貧女佈施一燈,得佛...

【大藏經】佛說無量壽佛名號利益大事因緣經

我聞如是: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

【大藏經】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卷第一 佛在王捨國靈鷲山中,與...

【大藏經】佛說出家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毘舍離國。食時到,入城乞食。時毘...

【大藏經】地藏菩薩本願經

覺林菩薩偈 華嚴第四會,夜摩天宮,無量菩薩來集,說...

菩薩戒為何要禁止蓄養動物

畜生道,人類為了要得到它的肉,為了吃它的肉,往往就...

不必向外馳求,當知自性為主

吾人多在學地,其用力之功,不必向外馳求,當知自性為...

用什麼簡單方法處理24小時的妄想

問: 平常我念佛可能只有兩個小時,我不可能一直念佛...

讓生命每一刻都變得有意義

一切依發心而定 懂得如何過日子極為重要。我們必需知道...

盲人除蚊

佛陀從舍衛國至摩竭陀國行腳,到了一個村落,村中住著...

人體最容易生病的器官

人體最容易生病的器官是什麼?不是心臟,也不是肝腎,...

有分別與無分別

分別是一種知識、知能。如果沒有分別作用的話,則天下...

如何正確的拜佛和念佛

佛教中念佛的方法有很多種,今天我們來介紹一種五點記...

【推薦】這麼簡易的法門,為何你卻不修

龍樹菩薩對我們一代時教的判教,判為難行道和易行道。...

聖嚴法師:忍辱並非忍氣吞聲

忍辱是六度中的第三度,度是度過煩惱苦海之意,而忍辱...

極樂世界的人惡種子會起現行嗎

問: 淨土經典講到,西方極樂世界無有惡趣之實,乃至...

百年三萬六千日,不放身心靜片時

百年三萬六千日,不放身心靜片時,我們這人活不了好久...

財富寶要

以世間法來說,吃飯穿衣要錢,有病看病要錢,出外乘車...

皈依三寶獲福無量

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園時,一日對比丘們開示:皈依具...

螞蟻的力量

小小螞蟻,在我們的生活中是一個毫不起眼的角色,它們...

有這樣的信心,才算得上深信淨土

原文: 若正修淨業時,倘達摩大師,忽現在前,乃曰:吾...

【佛教詞典】擔板漢

(譬喻)人夫之負板者,但見前方,不能見左右。方語曰...

【佛教詞典】稱法本教

又作稱性本教。為「逐機末教」之對稱。謂契合法性之根...

【視頻】懺雲法師《道力要勝過業力》

懺雲法師《道力要勝過業力》

【視頻】淨界法師《造佛像有什麼功德》

淨界法師《造佛像有什麼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