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念念不被驕誑染

聖一老和尚  2013/12/10  大字體  護眼色

念念不被驕誑染

各位善知識,禪宗一法是心地法門,不可離開心地以外用功,所以六祖壇經云:「心地含諸種,普雨悉皆萌,頓悟花情已,菩提果自成。」我們的心地含一切善種,慈悲喜舍戒定慧六波羅蜜都具足,雖然如是,若不聞佛法便不會萌芽,所謂普雨者就是釋迦牟尼佛的法,歷代祖師說的法,都是落雨一樣,我們聞到佛法,戒定慧慈悲喜舍六波羅蜜的種子就萌芽,善根成熟,就會開悟,開悟稱為頓悟,不是慢慢地悟,一剎那間即悟,一悟一切悟,頓悟者一切都悟,即心就是佛,自己是佛,一切人都是佛,山河大地都是佛,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故謂頓悟花情已,菩提果自成。

然則用功應如何下手呢?六祖菩薩很慈悲,在壇經內講得很清楚:前念後念及今念,念念不被驕誑染,這個心便清淨,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愚迷染,這個心便清淨,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嫉忌染,這個心便清淨。所以我們不可以離開這個心用功,這便是心地法門。在心地中必定有前念,前念不可以被煩惱染,前念滅去,便有今念,今念不可以被煩惱染污,今念滅去後念又來,後念亦不可以被煩惱染污,念念心要看得清楚,念念心要離開塵勞煩惱,念念心便清淨,這便是過念關 。

一念是一個關,善亦一個關,惡亦一個關,凡亦關,聖亦關,念念都是關,假如一念惡打不破便不能跳過惡道關,一念善看不通,不能登天堂,過關即登天堂,所以念念要過關,一念放不下便不能過關,一念打不破,一念不能空,亦不能過關,念念過關,念念不被驕誑嫉忌染,那麼這個心便清淨,故古人云:「靜坐一爐香,一卷金剛經,兀然忘然。」心地內無我人眾生壽者相,心地清淨,離了四相便名諸佛,所以修行用功不可離心地:在心地內用功,魔王奈你不可,別人不能打岔你,如果用功不在心地內,便怨被人打岔,若在自己心地內用功,誰人能打你的岔,是你自己的心地嘛,故六祖菩薩很慈悲,最後用一首偈告誡我們:「兀兀不修善,騰騰不造惡,寂寂斷見聞,蕩蕩心無著。」

你看,他老人家臨入涅槃時說了這首偈,如如不動稱為兀兀,好像須彌山便是兀兀,須彌山四寶所成,何用再修善呢?心若兀兀便是善,不必再去修善。騰騰者,正氣也,正氣必定上升,正氣不會橫流,人欲則橫流,故騰騰者即正氣,如飯熟,飯氣上升便是騰騰,正念現前,一正百邪滅,那裡還有惡,百萬四千塵勞煩惱都不會起,故所以騰騰不造惡。寂寂斷見聞,寂寂者,空也,六祖時常教人內以空離空,外以相離相,若以相離相,六塵清淨,以空離空不著空,六根便清淨,外離六塵,六塵不染污,內六根空,六根空即六根清淨,六塵空則六塵清淨,迥脫根塵,靈光獨耀,你的無量光便現出來,故六祖要我們外空六塵,色聲香味觸法一定要空,內空六根,不要執著我有眼,有耳鼻舌身意等,時常記著心經內說的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耳鼻舌身意 。

六根一空六塵空,六塵空六根亦空,六根六塵同時空,不分先後,六根與六塵頓時空,根塵一空,靈光便獨耀,自己的心光、佛光、無量光便會現出來,這便是寂寂斷見聞。一切法空了,不與萬法為侶,在禪宗來說,不與萬法為侶是什麼人,就是蕩蕩心無著,在教下來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蕩蕩心無著,此心一切不住,一切不住便住自己的本位,眼耳鼻舌身意亦住自己的本位,六塵(色聲香味觸法)住自己的本位,虛空住自己的本位,山河大地住山河大地的本位,所謂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這便是無住真心,蕩蕩心無著。

六祖壇經講的是心地法門,我們學禪宗一定要從心地上用功,心地只有你自己無別人,別人不能進入你的心地,一切魔王也不能到你的心地,你的心地是光明心地,魔王一來便被燒掉,最要緊就是惺惺寂寂,在自己心地內用功,念佛要在自己心地上念佛,佈施要在自己心地上佈施,誦經要在自己心地上誦經,參禪要在自己心地上參禪,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塵勞染,念念清淨,故修行一定要過關,過一念的關,過到最後一關呢,便照見五蘊皆空,(五蘊皆空是五個關),度一切苦厄,所以心地法門是禪宗的特別法門,又稱為正法眼藏。各位來這裡坐禪,雖然七日時間很短,但是一粒靈丹,轉凡成聖,大家種下菩提種子,在心地內用功,在心地內成佛,在心地內度眾生,除了心地法門,更無有一法門可以令我們轉凡入聖。各位,時間無多,前途無量,要自己努力,恭祝各位解七以後,都不離開這個心地,時常觀照自己的心地,念念清淨啊!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壇經》中的頓與漸

在《壇經》中,頓與漸的問題,是貫穿全書的一個主要問...

知見清淨得證涅槃

古印度時,有一位比丘,從遠處見到滿願子(即富樓那尊...

淨界法師: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第一講 第二講 第三講 第四講 第五講 第六講 第七講 第...

逞強好勝,終非道人資格

參禪人,只顧真參,只忙努力工夫,打失時,用頭觸柱,...

將挑剔轉為善用

在一個小小的同學聚會上,有個漂亮女孩在喋喋不休地訴...

如來禪與祖師禪

諦老在的時候,觀宗寺冬參夏學,宗教兼修。因為諦老最...

老僧一打坐,能消萬兩金

溈山老人曾說過,老僧一打坐,能消萬兩金。唐裴休丞相...

要了解我們自己的念頭

我們說修道是什麼?修道就是修心,就是修我們的念頭,...

【大藏經】佛說罪福報應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迦維羅衛國釋氏精舍,與千二百五十比...

【大藏經】【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讚

普賢菩薩行願讚...

【大藏經】教觀綱宗

教觀綱宗 (原名一代時教權實綱要圖。長幅難看。今添四...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無常經·臨終方訣附

佛說無常經·臨終方訣附...

觀音聖號功德無量,命終也能往生淨土

觀世音菩薩聖號功德 《楞嚴經》: 觀世音菩薩云:由我...

心能夠無住,得這四種好處

這個地方講到真如三昧的第四種功德。我們前面講過引發...

人生有二件事我們要學會

有二件事我們要學會:一者感恩。二者奉獻。 別人對我們...

上中下根各自修行,都有往生之分

《莫到老來方修道》。我們今天講《西方合論》第九門的...

世間人為什麼懷疑善惡因果的存在

又三業殊體,自同有定。報定則時來必受,非祈禱之所移...

仰天而唾,唾還從己墮

佛法告訴我們種善得善,種惡得惡之因果真理。在言說中...

1元錢面前的人生態度

一天,在書上看到一道選擇題,覺得很有意思,便把它帶...

什麼樣的修行人是魔子魔孫

一、什麼樣的修行人是魔子魔孫 印光大師在佛教徒中威望...

七個使人衰老的原因

導讀: 歲月悄悄地流逝,不知不覺中,皺紋躡手躡腳地...

智慧與禪定者易生淨土

因智慧能斷疑故。 這智慧不是說我們高考能考一個很好的...

控制情緒是成功和快樂的要訣

人一旦受情緒控制,就會戴上有色眼鏡,看不到真實的世...

常行少欲的大迦葉尊者

大迦葉尊者勤修苦行,常樂閑居寂靜,諸根淳熟,降伏諸...

勿言一念輕微,勿謂虛願無益

勿言一念輕微,勿謂虛願無益;心真則事實,願廣則行深...

怪獸的傳說

在無邊無際的森林裡,有一棵樹冠簇密的老樹。也不知從...

幾塊磚的啟示讓殘疾乞丐變成富翁

一個乞丐來到一個庭院,向女主人乞討。這個乞丐很可憐...

聰明的父母只需教孩子三件事

第一件事: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 好的關係勝過許多教育...

【佛教詞典】贈五重

(雜語)淨土宗以死者之父母妻子等親近緣者,代死者受...

【佛教詞典】四苾芻

(名數)一名想苾芻,身為俗人,尚未受具足戒,自稱為...

【視頻】遵式大師:淨土行願禮懺門(45分鐘長版)

遵式大師:淨土行願禮懺門(45分鐘長版)

【視頻】佛教動畫:大富大貴的秘訣

佛教動畫:大富大貴的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