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念念不被驕誑染

聖一老和尚  2013/12/10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念念不被驕誑染

各位善知識,禪宗一法是心地法門,不可離開心地以外用功,所以六祖壇經云:「心地含諸種,普雨悉皆萌,頓悟花情已,菩提果自成。」我們的心地含一切善種,慈悲喜捨戒定慧六波羅蜜都具足,雖然如是,若不聞佛法便不會萌芽,所謂普雨者就是釋迦牟尼佛的法,歷代祖師說的法,都是落雨一樣,我們聞到佛法,戒定慧慈悲喜捨六波羅蜜的種子就萌芽,善根成熟,就會開悟,開悟稱為頓悟,不是慢慢地悟,一剎那間即悟,一悟一切悟,頓悟者一切都悟,即心就是佛,自己是佛,一切人都是佛,山河大地都是佛,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故謂頓悟花情已,菩提果自成。

然則用功應如何下手呢?六祖菩薩很慈悲,在壇經內講得很清楚:前念後念及今念,念念不被驕誑染,這個心便清淨,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愚迷染,這個心便清淨,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嫉忌染,這個心便清淨。所以我們不可以離開這個心用功,這便是心地法門。在心地中必定有前念,前念不可以被煩惱染,前念滅去,便有今念,今念不可以被煩惱染污,今念滅去後念又來,後念亦不可以被煩惱染污,念念心要看得清楚,念念心要離開塵勞煩惱,念念心便清淨,這便是過念關 。

一念是一個關,善亦一個關,惡亦一個關,凡亦關,聖亦關,念念都是關,假如一念惡打不破便不能跳過惡道關,一念善看不通,不能登天堂,過關即登天堂,所以念念要過關,一念放不下便不能過關,一念打不破,一念不能空,亦不能過關,念念過關,念念不被驕誑嫉忌染,那麼這個心便清淨,故古人云:「靜坐一爐香,一卷金剛經,兀然忘然。」心地內無我人眾生壽者相,心地清淨,離了四相便名諸佛,所以修行用功不可離心地:在心地內用功,魔王奈你不可,別人不能打岔你,如果用功不在心地內,便怨被人打岔,若在自己心地內用功,誰人能打你的岔,是你自己的心地嘛,故六祖菩薩很慈悲,最後用一首偈告誡我們:「兀兀不修善,騰騰不造惡,寂寂斷見聞,蕩蕩心無著。」

你看,他老人家臨入涅槃時說了這首偈,如如不動稱為兀兀,好像須彌山便是兀兀,須彌山四寶所成,何用再修善呢?心若兀兀便是善,不必再去修善。騰騰者,正氣也,正氣必定上升,正氣不會橫流,人欲則橫流,故騰騰者即正氣,如飯熟,飯氣上升便是騰騰,正念現前,一正百邪滅,那裡還有惡,百萬四千塵勞煩惱都不會起,故所以騰騰不造惡。寂寂斷見聞,寂寂者,空也,六祖時常教人內以空離空,外以相離相,若以相離相,六塵清淨,以空離空不著空,六根便清淨,外離六塵,六塵不染污,內六根空,六根空即六根清淨,六塵空則六塵清淨,迥脫根塵,靈光獨耀,你的無量光便現出來,故六祖要我們外空六塵,色聲香味觸法一定要空,內空六根,不要執著我有眼,有耳鼻舌身意等,時常記著心經內說的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耳鼻舌身意 。

六根一空六塵空,六塵空六根亦空,六根六塵同時空,不分先後,六根與六塵頓時空,根塵一空,靈光便獨耀,自己的心光、佛光、無量光便會現出來,這便是寂寂斷見聞。一切法空了,不與萬法為侶,在禪宗來說,不與萬法為侶是什麼人,就是蕩蕩心無著,在教下來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蕩蕩心無著,此心一切不住,一切不住便住自己的本位,眼耳鼻舌身意亦住自己的本位,六塵(色聲香味觸法)住自己的本位,虛空住自己的本位,山河大地住山河大地的本位,所謂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這便是無住真心,蕩蕩心無著。

六祖壇經講的是心地法門,我們學禪宗一定要從心地上用功,心地只有你自己無別人,別人不能進入你的心地,一切魔王也不能到你的心地,你的心地是光明心地,魔王一來便被燒掉,最要緊就是惺惺寂寂,在自己心地內用功,念佛要在自己心地上念佛,布施要在自己心地上布施,誦經要在自己心地上誦經,參禪要在自己心地上參禪,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塵勞染,念念清淨,故修行一定要過關,過一念的關,過到最後一關呢,便照見五蘊皆空,(五蘊皆空是五個關),度一切苦厄,所以心地法門是禪宗的特別法門,又稱為正法眼藏。各位來這裡坐禪,雖然七日時間很短,但是一粒靈丹,轉凡成聖,大家種下菩提種子,在心地內用功,在心地內成佛,在心地內度眾生,除了心地法門,更無有一法門可以令我們轉凡入聖。各位,時間無多,前途無量,要自己努力,恭祝各位解七以後,都不離開這個心地,時常觀照自己的心地,念念清淨啊!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一個初學者,避凶很重要

我們修行人要做兩件事:第一個趨吉,第二個避凶。我認...

禪不是自了漢

有道禪師的禪堂裡,除了出家眾的禪者以外,也接受在家...

一碗飯與一念間

兩個不如意的年輕人,一起去拜望師父:師父,我們在辦...

子真牧牛

石鞏慧藏禪師隨馬祖道一禪師出家修行,一日在廚房工作...

打坐時可能產生的反應現象

打坐時可能產生的反應現像有四類: 第一類現像是痛、麻...

禪與心理健康

有禪的大智慧,就能心靈健康無煩惱,保持良好的心態,...

心田事不同,功德分勝劣

在禪宗裡有一則公案:當初,達摩祖師從印度來到中國,...

一念的差遲,變成失明的乞丐

簡單地說,智慧有加行智、根本智、後得智三種。前面的...

【大藏經】【註音版】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藏經】大智度論

大智度論卷第一 大智度論卷第二 大智度論卷第三 大智...

【大藏經】禪秘要法經

禪秘要法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大藏經】【註音版】梵網經菩薩戒本(誦戒專用)

梵網經菩薩戒本(誦戒專用)...

不小心受傷,是否也屬於因果報應

問: 世間的一切都離不開因果的定律,假如說一個人不...

三種層次的念佛人

我們可以這樣講,從一種願力來取代業力的角度,我們可...

演培法師《弘一律師對地藏菩薩的禮讚》

每年中國夏曆七月到來,我國佛教徒不少發心讀誦地藏本...

懺悔常識問答

問: 何為懺悔。 答: 於三寶前發露已罪,痛責悔改,...

印光大師苦行略記

印光大師,關中人也。宿具善根,幼志聖賢。光緒七年,...

【推薦】所積之福已被自己折損

大家學佛的同時,都在做積累功德的事,為自己多修福報...

幫助弱者

在這世上有很多弱者,他們需要幫助。佛在世時,特別關...

把佛號重視到超越生命的程度

佛施設八萬四千法門都是方便,但這個法門是方便當中的...

所有的功德中,智慧最重要

前面的五度就像一個人的雙腳,福德的資糧,它是讓一個...

讓心保持在沒有名言的境界

古時有一禪師修行有了心得,因為禪宗修學佛法是不立文...

【推薦】帶業往生對我們多麼的重要

那麼下面就是能除罪否疑。那有人問:臨終的時候以猛利...

八關齋戒

八關齋戒是佛陀為了使在家信眾有機會學習出家生活,藉...

四點建議避免學佛走偏

對於學佛人來說,這幾個重要的概念一定要搞清楚,不能...

微笑地面對生活

雖然,人生有很多苦難。人來到世間,就已經是一齣悲劇...

切忌用「臨終十念」賭往生

有人說,《觀經》講臨終十聲就都能往生,那我現在就可...

天下第一菜:大白菜

慈禧晚年時,得了一場重病:高燒不退,且口乾舌燥、咳...

【佛教詞典】閃多

(術語)Preta之誤。梵語。華言鬼。立世論云:鬼道名閃...

【佛教詞典】大煩惱地法

(術語)與一切煩惱心相伴之心所也。有六。一癡,二放...

【視頻】懺雲法師《睡前的用功方法》

懺雲法師《睡前的用功方法》

【視頻】邪淫的危害

邪淫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