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禪與心理健康

大願法師  2013/09/01  大字體  護眼色

禪與心理健康

有禪的大智慧,就能心靈健康無煩惱,保持良好的心態,擁有四種快樂。即助人為樂、知足常樂、逆境之中自得其樂、修行上禪悅法樂。在物質上我們要知足常樂,做人知足,做事知不足,學習不知足。

佛文化認為,人的心靈成長分為三個時期:任性期、率性期和見性期。

第一個時期任性期。任性期的人完全以自我為中心,只顧自己的需要,不顧他人的感受,情緒易波動,生活和工作都很混亂,家庭和事業都一團糟,是沒有什麼本事,但脾氣很大又失敗的人。

任性期的人又可分為三種:首先是不辨是非型的任性期,好像小孩一樣。還有是能分辨是非,但自制能力很弱的任性期。第三種就是明知故犯的任性期。這種人私慾膨脹,故意去鑽法律的空子,闖生命的紅燈。一個人其實不管他年齡多大,如果他心理不成熟,完全以自我為中心都是處在任性期。

第二個時期是率性期。正如《四書》之一的《中庸》所說:「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率性期的人能恰如其分地把握好自己的社會角色,如何為人父母,為人子女,如何做老師,做學生,如何做領導,做下屬等等,做好自己的社會角色並能兼顧自他的感受,心態穩健,能在各個領域都有所建樹和造詣,但心中還是有煩惱,是有本事也有煩惱的人。

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更上一層樓就是要進入到第三個時期——見性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做一個本事很大沒有煩惱的人。

真正開悟的人是什麼狀態?不見一物,名為見道。色受想行識,當體即空。任何時候都無所住。《信心銘》說:「欲取一乘,勿惡六塵。六塵不惡,還同正覺。」不要厭惡和排斥外在的世界,事實上在此中就能當下即道,能夠開悟。在我們內心之中點燈,外在的一切都可使我們開示悟入。我們看到花、聽到某一種聲音也能開悟,故說「六塵不惡,還同正覺。」

其實金錢不是問題,問題是你貪著金錢的心;感情也不是問題,問題是你執著感情的心。所以萬法都沒有過失,過失是在我們這顆顛倒迷亂的心,逢緣對境時妄執假象為實有,而起種種貪瞋癡的念頭。禪的智慧就是開示我們要從自己所有的念頭之中解脫出來,練習不被它們困住,而不是試著去排除它們。

《信心銘》是三祖僧璨禪師說的,裡面所講的方法都是很實用的。

我們生而為人,遇到外來的刺激,內心有反應,一定會有情緒生起,念頭生起的時候怎麼辦?一種方法是放縱它,這是徹頭徹尾的凡夫。還一個是有修養的人會壓抑它,我很生氣,但我有修養,所以要壓住。這也沒有用,就像一顆刺刺在手裡,你壓住它,當時不痛了,但刺得更深。第三種是轉移它,我太煩惱了,乾脆不去想,而是去上網,去喝酒,這都沒有用。

事實上只要不被自己的念頭困住,不用排除它,練習從所有的念頭之中解脫出來,當下就是禪的智慧。不要認為禪很神秘,講了半天不曉得是什麼,很簡單,當下即是。

因此《信心銘》上說:「智者無為,愚人自縛。」愚人往往作繭自縛。「法無異法,妄自愛著。將心用心,豈非大錯?迷生寂亂,悟無好惡。」迷的時候你有種種分別:有成就相、解脫相、涅槃、生死、煩惱相。「迷生寂亂,悟無好惡」:指開悟時其實是萬法平等,絕對的平等,沒有好惡。「夢幻空華,何勞把捉。得失是非,一時放卻。」《信心銘》很短,但非常精闢,我們會不斷地通過它去領悟禪的智慧。

六祖惠能大師也說:「不取不舍,即是見性成佛道。」有取舍就有輪迴,所以外境本身並無過錯,因為執著才成為障礙。不取不舍不是說外在的行為上沒有取舍,而是指心上沒有取舍分別。

可見,領悟禪的智慧真的能夠為我們的心情打開一扇歡喜的門窗。有位哲人說:「宗教的主要目的,不是讓人進入天堂,而是讓天堂進入人們的心裡,讓天堂進入我們的心中。」我們的心很歡喜、很快樂、很自由、很自在,這樣一種快樂無憂的狀態即是天堂。

那麼,禪的智慧如何幫助我們緩解心理壓力呢?

我們只要處理好各種關係就沒有壓力了,就能化解所有的心理壓力,即人與自心的關係、人與家庭的關係、人與社會的關係、人與自然的關係。一切都可以歸納到這四個層面的關係之中來。

如何處理好人與自心的關係呢?

佛說:當一個人開始懂得過心靈的生活,這個人離道就很近了;當一個人還是貪著於物質生活沉醉於其中時,這個人離道尚遠。所以要從紛擾的世界之中轉過身來覺照自己的心。我們看覺悟兩個字:覺是學習的學,下面是看見的見;悟是豎心邊和吾——我的心,學習看見我的心就是覺悟。

《大日經》中說:「唐密的一切理論基礎就是如實知自心。」我們每個人都要成為內心的量子物理學家,把自己內心這顆包容宇宙實相的、無限的心打開,這就是開悟。故此處理好人與自心的關係就是要時時保持覺照、醒悟,任何時候用一種覺醒的觀點,就能真正醒悟:不是生活的苦難、壓力使我們不快樂,也不是配偶、老闆使我們不快樂,更不是兒女使我們不快樂,而是我們自己的成見、恐懼和對生活的貪瞋習性反應使我們不快樂。

我們總是落入到那些慣性運動之中,落入到所習慣的那種固有、狹窄、有局限的思維模式之中,於是就產生了障礙,就不快樂生煩惱了。所以並非外在之物使我們不快樂,而是凡夫心的成見使我們不快樂。故此不用求真,惟須息見。

快樂一生的三步法是:一、接受現實。二、觀照自身。三、做出與以往不同的反應,心懷慈悲。

做出與以往不同的反應。比如人家罵我,我心裡有怒氣,再如這食物很好吃,我生起了貪念,該如何作出不同的反應,怎樣來心懷慈悲呢?實踐的方法就是四個字:有一些同修可能知道茶道,茶道裡千家。即茶道的和、敬、清、寂。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願法師文章列表

為何達摩祖師要拆了剛建好的茅篷

達摩祖師,在印度貴為三太子,他爸爸想要他繼承王位,...

人心就像一個容器

裝的快樂多了,鬱悶自然就少; 裝的簡單多了,糾結自...

專修淨業,自得心開

念佛之人,不可涉於禪家參究一路。以參究者,均不注重...

對善人你要親近,對惡人要遠避

對善人你要親近,對惡人要遠避。善人、惡人就是吉、凶...

一代名家鄭板橋的養生寶典

鄭板橋,江蘇興化人;清代著名畫家、書法家;原名鄭燮...

以道念為家庭,以參禪為事業

參禪人,最要放得下,才有禪參,有心可用。世間事放得...

紅豆的營養

吃了半輩子紅豆,你知道紅豆都有啥營養嗎?有人用紅豆...

趙州禪師和趙州禪

今天給各位講講我們本寺的趙州和尚和趙州禪。趙州禪的...

【大藏經】阿閦佛國經

阿閦佛國經卷上 發意受慧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

【大藏經】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

【大藏經】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鷲峯山中,與大苾芻眾三萬二...

【大藏經】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

「嗡啊吽」這三個字的功德非常大

嗡啊吽這三個字的功德非常大。如果總說,可以代表諸佛...

【推薦】淨業持名四十八法

自序 若論淨土,法門廣大。諸上善人,依佛教而往生者...

越努力就越幸運

一個人經歷的越多,他會思考的越多。越是優秀越是努力...

妙蓮老和尚《妙蓮老和尚佛七中開示二》

第一天 山溪日夜流聲靜 佛號法水滌塵心 一、皇天不負...

夢參老和尚在香港西方寺三壇大戒開示

2009年春(4月20日),夢參老和尚結束台灣弘法之行,...

開始很猛的人,退下來也很快

修行人的通病就是他的發心很猛,恨不得一腳就踏到。但...

果卿居士:感謝輕賤辱罵你的人

《金剛經》中告訴我們,有的人現在雖然持戒念經,也已...

念經是快點好,還是慢點好?

問: 念經是快點好,還是慢一點好啊? 惟賢老和尚答:...

這樣的老實頭,就能預知時至自在往生

老實頭很可愛,知道自己業障深重,知道自己一錢不值,...

念佛的精進與調適

各人應盡最大的力量去念佛,但須各自量力,不可用力太...

口業清淨得大智慧

密跡金剛力士告訴寂意菩薩:過去久遠世時,有位神仙名...

是什麼因緣觸動了十法界的門

我們時刻的檢查自己的內心的相貌,從而反省自己的心態...

如何判斷發心的正與邪

【世有行人,一向修行,不究自心,但知外務,或求利養...

心若無塵

心若無塵,人的氣質和品位便得以提升,生命便蘊涵著高...

弘一法師供奉地藏菩薩之靈感

地藏菩薩廣大靈感,為諸大菩薩中第一,其靈感之益見於...

這只野狐到底聰明在哪裡

原文: 野狐黑夜入廚房,飽食睡去。天明不能逃竄,乃佯...

【佛教詞典】三點

(術語)以伊字之三點譬法身般若解脫之三德。性靈集七...

【佛教詞典】八大觀音

(名數)真言宗所立,據大本如意經之說。一圓滿意願明...

【視頻】楞嚴咒(懷靜法師音樂演唱)

楞嚴咒(懷靜法師音樂演唱)

【視頻】大安法師《2016農曆七月初一在線答疑》MP3

大安法師《2016農曆七月初一在線答疑》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