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禪與心理健康

大願法師  2013/09/01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禪與心理健康

有禪的大智慧,就能心靈健康無煩惱,保持良好的心態,擁有四種快樂。即助人為樂、知足常樂、逆境之中自得其樂、修行上禪悅法樂。在物質上我們要知足常樂,做人知足,做事知不足,學習不知足。

佛文化認為,人的心靈成長分為三個時期:任性期、率性期和見性期。

第一個時期任性期。任性期的人完全以自我為中心,只顧自己的需要,不顧他人的感受,情緒易波動,生活和工作都很混亂,家庭和事業都一團糟,是沒有什麼本事,但脾氣很大又失敗的人。

任性期的人又可分為三種:首先是不辨是非型的任性期,好像小孩一樣。還有是能分辨是非,但自制能力很弱的任性期。第三種就是明知故犯的任性期。這種人私慾膨脹,故意去鑽法律的空子,闖生命的紅燈。一個人其實不管他年齡多大,如果他心理不成熟,完全以自我為中心都是處在任性期。

第二個時期是率性期。正如《四書》之一的《中庸》所說:「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率性期的人能恰如其分地把握好自己的社會角色,如何為人父母,為人子女,如何做老師,做學生,如何做領導,做下屬等等,做好自己的社會角色並能兼顧自他的感受,心態穩健,能在各個領域都有所建樹和造詣,但心中還是有煩惱,是有本事也有煩惱的人。

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更上一層樓就是要進入到第三個時期——見性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做一個本事很大沒有煩惱的人。

真正開悟的人是什麼狀態?不見一物,名為見道。色受想行識,當體即空。任何時候都無所住。《信心銘》說:「欲取一乘,勿惡六塵。六塵不惡,還同正覺。」不要厭惡和排斥外在的世界,事實上在此中就能當下即道,能夠開悟。在我們內心之中點燈,外在的一切都可使我們開示悟入。我們看到花、聽到某一種聲音也能開悟,故說「六塵不惡,還同正覺。」

其實金錢不是問題,問題是你貪著金錢的心;感情也不是問題,問題是你執著感情的心。所以萬法都沒有過失,過失是在我們這顆顛倒迷亂的心,逢緣對境時妄執假象為實有,而起種種貪瞋癡的念頭。禪的智慧就是開示我們要從自己所有的念頭之中解脫出來,練習不被它們困住,而不是試著去排除它們。

《信心銘》是三祖僧璨禪師說的,裡面所講的方法都是很實用的。

我們生而為人,遇到外來的刺激,內心有反應,一定會有情緒生起,念頭生起的時候怎麼辦?一種方法是放縱它,這是徹頭徹尾的凡夫。還一個是有修養的人會壓抑它,我很生氣,但我有修養,所以要壓住。這也沒有用,就像一顆刺刺在手裡,你壓住它,當時不痛了,但刺得更深。第三種是轉移它,我太煩惱了,乾脆不去想,而是去上網,去喝酒,這都沒有用。

事實上只要不被自己的念頭困住,不用排除它,練習從所有的念頭之中解脫出來,當下就是禪的智慧。不要認為禪很神秘,講了半天不曉得是什麼,很簡單,當下即是。

因此《信心銘》上說:「智者無為,愚人自縛。」愚人往往作繭自縛。「法無異法,妄自愛著。將心用心,豈非大錯?迷生寂亂,悟無好惡。」迷的時候你有種種分別:有成就相、解脫相、涅槃、生死、煩惱相。「迷生寂亂,悟無好惡」:指開悟時其實是萬法平等,絕對的平等,沒有好惡。「夢幻空華,何勞把捉。得失是非,一時放卻。」《信心銘》很短,但非常精闢,我們會不斷地通過它去領悟禪的智慧。

六祖惠能大師也說:「不取不捨,即是見性成佛道。」有取捨就有輪迴,所以外境本身並無過錯,因為執著才成為障礙。不取不捨不是說外在的行為上沒有取捨,而是指心上沒有取捨分別。

可見,領悟禪的智慧真的能夠為我們的心情打開一扇歡喜的門窗。有位哲人說:「宗教的主要目的,不是讓人進入天堂,而是讓天堂進入人們的心裡,讓天堂進入我們的心中。」我們的心很歡喜、很快樂、很自由、很自在,這樣一種快樂無憂的狀態即是天堂。

那麼,禪的智慧如何幫助我們緩解心理壓力呢?

我們只要處理好各種關係就沒有壓力了,就能化解所有的心理壓力,即人與自心的關係、人與家庭的關係、人與社會的關係、人與自然的關係。一切都可以歸納到這四個層面的關係之中來。

如何處理好人與自心的關係呢?

佛說:當一個人開始懂得過心靈的生活,這個人離道就很近了;當一個人還是貪著於物質生活沉醉於其中時,這個人離道尚遠。所以要從紛擾的世界之中轉過身來覺照自己的心。我們看覺悟兩個字:覺是學習的學,下面是看見的見;悟是豎心邊和吾——我的心,學習看見我的心就是覺悟。

《大日經》中說:「唐密的一切理論基礎就是如實知自心。」我們每個人都要成為內心的量子物理學家,把自己內心這顆包容宇宙實相的、無限的心打開,這就是開悟。故此處理好人與自心的關係就是要時時保持覺照、醒悟,任何時候用一種覺醒的觀點,就能真正醒悟:不是生活的苦難、壓力使我們不快樂,也不是配偶、老闆使我們不快樂,更不是兒女使我們不快樂,而是我們自己的成見、恐懼和對生活的貪瞋習性反應使我們不快樂。

我們總是落入到那些慣性運動之中,落入到所習慣的那種固有、狹窄、有局限的思維模式之中,於是就產生了障礙,就不快樂生煩惱了。所以並非外在之物使我們不快樂,而是凡夫心的成見使我們不快樂。故此不用求真,惟須息見。

快樂一生的三步法是:一、接受現實。二、觀照自身。三、做出與以往不同的反應,心懷慈悲。

做出與以往不同的反應。比如人家罵我,我心裡有怒氣,再如這食物很好吃,我生起了貪念,該如何作出不同的反應,怎樣來心懷慈悲呢?實踐的方法就是四個字:有一些同修可能知道茶道,茶道裡千家。即茶道的和、敬、清、寂。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願法師文章列表

星雲大師《如何坐禪》

一. 如何坐禪? 一般人大都以為禪的修練,一定要如老...

「真鐵漢」佛源老和尚的禪門棒喝

佛源老和尚,湖南桃江人,18歲時從益陽會龍山棲霞寺智...

在生活中轉煩惱為菩提

人生除了生活以外,沒有第二件事。穿衣、吃飯、人來客...

哪裡沒有佛

一次,有位禪師在佛殿裡隨眾課誦,忽然咳嗽了一聲,就...

心態決定思想

心態決定思想,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

不同部位的皺紋暗示著身體的問題

隨著年齡的增大,臉上長皺紋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並不...

寧靜的真正意義

有個國王集中全國優秀畫家,看誰能畫出一幅最寧靜的畫...

身體有病很重視,心有病誰來重視

一般的人都會注意自己的身體,身體有點發燒啦,有點疼...

【大藏經】【註音版】金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

【大藏經】【註音版】大悲咒修持儀軌

大悲咒修持儀軌...

【大藏經】佛說無量壽佛名號利益大事因緣經

我聞如是: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

【大藏經】【註音版】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少吃肉的10個益處

美國《健康》雜誌刊文,總結了少吃肉的10個益處。 1.減...

有痛苦生命才有意義

生活中不可能存在永遠完美的東西,就像你認為自己已經...

這一念無明的妄動,當下就是真如本性

明眾生迷真成妄,是從眾生的角度來說明妄是怎麼生起,...

剔除自己心中的恨

人們常常開玩笑說,別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然而我們...

學會對自己說「夠」

漢文帝登基伊始,為考察大臣,明辨賢愚,說:賜你們到...

知道生命從哪裡來,才有辦法改變它

在禪師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公案: 六祖大師有一天去參加...

真正修道人,不被物慾所牽

真正修道人不一定要在這個田地、資身用具上去預作策劃...

他們說那裡「風水」不好

一日,佛源老和尚對僧人說:某某下面那房子可以住人啊...

信息時代的修行違緣

在西方傳播學中,一些研究媒介的學者把電視觀眾稱為沙...

吃葷者開始吃素後容易有飢餓感該如何解決

由於肉類較不容易消化,滯留於腸胃道時間較長,因此較...

慧律法師《淨土心要》

現在翻開一百一十一頁,往生居士第三,清朝甘露寺,江...

一生的罪業和臨終時幾句佛號,誰輕誰重

問: 《安士全書》中有一個故事,說唐代的張善和一生...

在家居士的四法寶

昔日,佛陀於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弘法,有一位婆羅門青...

地藏菩薩的化身無處不在

【文殊師利。時長者子因發願言。我今盡未來際。不可計...

舍利不是試金石

當年夢參老和尚往生荼毗以後,真容寺官方還沒有發佈任...

雍正皇帝著書破邪護正法

清朝的雍正皇帝在歷代的皇帝中是非常了不起地一位,參...

【佛教詞典】禪戒

(術語)禪定與戒法。又禪宗與律宗。...

【佛教詞典】般若鋒

(譬喻)般若之空慧,能斷盡煩惱,故譬之於鋒刃。證道...

【視頻】解空頌

解空頌

【視頻】宏覺法師《占察善惡業報經暨行法修學》

宏覺法師《占察善惡業報經暨行法修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