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從心不苦到身不苦

印順法師  2012/09/13  大字體  護眼色

諸位的病苦,當然首先引起了我的痛切。在這樣的環境下,大家還能來共同修學佛法,這不能不說太難得!佛菩薩的慈悲,並不遺棄你們。佛菩薩從來不曾遺棄任何人,我們都常在佛菩薩護念的恩光中;只可惜我們的心行,不完全能與佛菩薩的心行相應。在這無邊苦迫的世界,唯有佛法是我們的安慰,是我們的光明,是我們的依怙!除了佛法,我們還指望什麼?

佛說「人生是苦」,這是大家所能深切體會的。佛說「人身如病,如癰,如癘」,這在大家是更能深切經驗的。佛說何等徹底!不但大家現在陷在病苦中,一切人類,一切眾生,都從來不曾離得了病痛,離得了苦迫,不過小苦大苦,小 病大病而已。所以大家現在的病苦,極為深重,如能減輕一分,這當然是好的。然而切勿對照別人,渴想那無苦的快樂,無病的健康,因而增加無謂的痛苦。要知道,一切生死眾生,是從來不曾離得了病苦的。大家一向在病苦中,而現在的病苦更深。這唯有徹底放下,向解脫生死的大道邁進,向不病不死的境地邁進!

說到苦痛,有身苦,有心苦。如無衣,無食,風吹,日曬,冰凍,鞭打,火灼,刀瘡,蜂螫,蛇傷,這種種身苦,是一切人所同感的。這可從增加生產,勞資合作,醫藥進步等去補救。雖不能徹底,卻可以相對的救濟。心苦可就不同,如失望,怨恨,憂愁,恐怖,憤結,悲哀,熱惱等等,是人人不同的。如同樣的觀月,引起的心情,各各不同:有的欣悅,有的悲傷,有的怖畏,有的感到孤獨淒涼,有的覺得清涼優美。又如病苦,有的小病而心裡悲傷恐怖到極點,有的雖是重病,也能不引起心苦。所以,從過去業報,或現生違緣所招來的身苦,我們固然要謀求相對的救治;而從現緣或宿習而來的心苦,我們在佛法的修持中,更應充分的控制他,解除他,做到「無有恐怖」,「憂悲苦惱滅」。如諸位既經染 上重病,無論是過去生的業報,或是這一生的橫緣,在現代的醫藥上,還不能作徹底的根治,那唯有安命,切勿愚癡而增重心苦。反之,心苦的解除,卻是自己作得主的。我告訴大家:有些了生脫死的阿羅漢,還免不了身體的病苦,但卻能沒有心苦。佛曾經說:你們要「身苦心不苦」。我覺得,「身苦心不苦」,是佛陀最慈悲,最方便的教授!在座諸位,應特別的頂戴奉行!

身與心——精神與物質,本是互相影響的,所以身苦會引起心苦,心苦也會引發身苦。然而身體苦痛的減少,不一定是精神上苦痛的減少。如近代的物質文明,非常進步,論理應該精神更愉快,而事實卻不然,患神經衰弱,精神失常的人,反而多起來。鬥爭恐怖的政策,使人更陷於驚惶失措,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苦海中。比諸位身體的苦痛,實在還要難受。可是心苦的消失,雖不一定沒有身體的苦痛;而修持有力的,確能做到身苦的解除。從心不苦而做到身不苦,這才是佛陀最徹底的救濟!可作為我們的理想而努力去實現。

不知佛法,不依佛法而行的愚人,身苦會引起心苦,心苦會引起身苦,小苦會演變成大苦。如小病而恐怖憂鬱,或思親單戀而臥食不安,久之身體是更壞更苦了!這在我國的現社會中,到處都是,用不著舉例。了解佛法,依佛法而行的智者,身苦不會引起心苦,決不因心苦而引起身苦,小苦不會變成大苦,反而大苦化小苦,小苦成無苦。這主要的關鍵在:一、通達因果事理,深信業報,不為苦痛所擾亂,不顛顛倒倒的自作瘡疣。二、懺悔罪業,求佛菩薩加被,多集善根來減輕苦惱。三、修習禪觀,這是由心轉身的有力方法。從前南嶽思大師,起初風疾發作,四肢緩慢,身不由心。後來因禪觀的力量,完全康復。還有一個事實,出於清人的筆記中,也與佛法相合,可作諸位的參考:

出身富貴的某女郎,美麗而聰慧,嫁得一位門當戶對的才郎。夫婦的感情很不錯,翁姑也合得來。不幸得很,她忽然染上了癘疾——瘋。發現以後,無論她的丈夫與翁姑,怎樣的愛她,也不能不實行隔離。不久,病勢越發厲害,這才為她造一所小屋,整天住在裡面,與閉關差不多。她在小屋裡,整天想她的病相,對自己一幅丑惡不淨的身相,越看越丑惡,越看越可厭!丑惡不淨的身相,時刻的不離心念,連飲食便利時也如此。後來,她見不淨丑惡的病體脫落,僅剩一付雪白的骨骸,不再有穢濁。忽而從白骨中放射光明,照滿小室,她的惡病,也就從此完全好了!她厭離這世間的色身不淨,就一直住在這小屋中,過她的自由生活。——這一傳說的故事,脗合佛法中從修不淨觀而到淨觀的過程。由於心得定慧力而引起色身的轉變,是可能的。諸位!現在何妨以此樂生院作關房,切實的修習一下!

我想:大家平常大概是念佛的。念佛,是求得身心清淨而往生淨土的法門。這必須厭離此世間,徹底的看為丑惡不淨,這才有可能。古人說:娑婆的厭心不切,難於捨娑婆而生淨土。娑婆是五濁惡世,色身是五蘊毒聚,如徹底的觀為不淨,自有從不淨而轉為清淨的可能。方才說的女郎,可以作為大家的榜樣。諸位!佛是人間導師,是大醫王!信佛,學佛,可說已踏上正道,走向光明的前途!不要太看重現在,還有無限的未來,不要太執着色身,還有自在的精神!在三寶的恩德與威德中,為諸位祝願:從身苦而心不苦,走向心淨而身淨的前途!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怎樣面對生病

有人問:怎樣面對生病? 下面就這個話題談談我的一點認...

老和尚們無一人在痛苦中圓寂

我在雲居山的時候,從21歲開始擔任僧值師。僧值師就是...

道香應自苦修來,法遠禪師的修行故事

寫這個故事之前,躊躇了一下,因為這種故事不一定有人...

從累到病只需5步

如果你屬於疲勞大軍中的一員,經常感到疲乏無力、頭昏...

貧窮困苦種種逼迫,你該怎麼辦

【復次。若未來世諸眾生等。雖不為求禪定。智慧出要之...

佛陀照顧老病比丘

佛陀在世時,他慈悲愛護一切眾生,貧困的、病苦的,他...

此陀羅尼,能大利益三界眾生

佛告阿難。汝當深心清淨。受持此陀羅尼。廣宣流布於閻...

如何預防「坐」出來的六種病

一、頸椎病 原因: 頸椎病的根源是頸椎間盤退行變性後...

戒邪淫方法

果卿居士曾經提到過,要戒除邪淫有時候仰仗自力還是不...

末法眾生專修淨土法門

佛說了生脫死的修持法門很多,大體分為律、教、禪、密...

斌宗法師《傳授在家菩薩戒開示》

前言 這次貴社社長德欽法師,暨李炳南老居士等,發心...

祖師大德放生事蹟及開示

流水長者子 金光明經上記載著,釋迦牟尼佛行菩薩道六...

與師父相處時的禮儀

不少人在初學佛時,常會不知如何與法師相處,擔心自己...

念生死苦,功夫才用得起來

大家念佛的時候要觀想生老病死苦。生老病死苦,這四種...

不善之家,正殃在身餘殃在孫

用世間狹劣的眼光去看,就把善這一個字看得太輕緩,認...

囑奴守門

人的智識有深淺高低,個性習慣好欲都不同,所以有的人...

聽經就會打瞌睡,是業障重嗎

問: 有時一聽經就會打瞌睡,是消業障嗎?還是業障重...

對一切苦不起瞋恚之心

三善十一者:言無嗔者,於苦、苦具,無恚為性。對治嗔...

星雲大師《佛教對「環保問題」的看法》

大自然與生物之間,原本是和諧共存的,但是,隨著人類...

將冤親作父母孝,作諸佛敬

參禪人,首知瞋怒,為傷身害命之淵府,並不費大事。見...

修行貴在無生,發願往生豈不違背無生之義

【原文】 客問天如老人曰:修行求出生死,故貴無生。慕...

「息諸緣務,一心行道」這個非常重要

先看總說,師修淨土,久而彌篤。這是一個總說,印光大...

【佛教詞典】受樂

【受樂】 p0724   瑜伽三十五卷十九頁云:言受樂者,...

【佛教詞典】出家入道

(術語)出恩愛之家,入菩提之道也。心地觀經四曰:發...

【視頻】大安法師《下輩往生的條件》

大安法師《下輩往生的條件》

【視頻】能傑法師《妙法蓮華經》

能傑法師《妙法蓮華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