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修行從這幾個角度下手,日子就會好過點

慧律法師  2024/04/15  大字體  護眼色

修行從這幾個角度下手,日子就會好過點

第八識又稱為根本識,根本識就是來作為七轉識一切的依歸,換句話說,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識,都必須蘊藏在第八意識。俗稱靈魂,世間人稱為靈魂,我們佛教講根本識。前六識有時候顯現,有時候隱藏,比如說,當一個人死亡的時候,眼耳鼻舌身意慢慢慢慢的,就失去了狀態,眼睛腐爛,耳根腐爛,意識不作用,那個只是根去掉而已,它的眼識收回來蘊藏在八識的田中,來世再投胎,慢慢慢慢地又成長,有了眼睛耳朵,前六識又開始作用了。

所以前六識在出生以後他就會顯,前六識死亡就隱,就潛伏在第八意識裡面,而第七意識跟第八意識這個是形影不離的,這個沒有辦法分開,一分開就是金剛地,就是佛地。因此我們的靈魂就是第八意識,附上一層執著就是第七意識的存在,所以我們會繼續六道輪迴。

因此修行從幾個角度下手的話,那麼你日子好過,而且生死就必了。第一個從沒有分別心下手,從今天以後不管你看到一個高官顯赫,你一樣用平常心對待他,不管你看到一個窮到極點,你也一樣用平常心對待他,你內在裡面那種第六意識的分別,很快就會進入解脫的狀態,不能有分別心,不要因為外境的高、低、是、非、善、惡來影響你,所以說不思善、不思惡,就這麼時,就是你的本來面目,不思善、不思惡,換句話說斷除了第六意識沒有分別,要見本性那就快了。

第二個要斷執,這個執就是沒有任何理由的,有時候我們人的心情會很煩,會很煩,沒有任何的道理,也沒有任何的原因,他就會過著很煩惱的日子。一個人剃度出家一生一世一定會經過這個階段,誰都逃不過的,人的進步他會有一種過渡時期,在家也是這樣子。一個師父有智慧的,他教導徒弟,他一定進一點點,然後停一陣子,再上一階,然後停一陣子,這樣上去他才不會滑下來。你要教育這樣子直衝上去的,很容易爬到最高點,也很容易下降到最低點,就是這個孩子太精進了,那你就趕快要警惕他,不可以那麼精進,太精進了。

人本身都會有過渡時期的矛盾,太精進的人他的身體控制不住,那麼他的身體控制不住的時候,他就開始起這個煩惱,有這個煩惱在,你要修行你就會叛逆自己。因此我們一個人的修行一定要精進一陣子,稍微休息一下,做師父的人要懂得放鬆徒弟的情緒,如果他今天不用功,你就跟他說今天稍微休息一下沒有關係。這個才是真正的教育的本質,教育一定要懂得一點,前進一下,就像我們爬樓梯一樣的,爬上去以後有一個階梯,有寬度讓你緩衝的時間。你愈容易爬到最高點的,愈容易退道心,我看了很多的這個在家很精進,在家他不懂得教育的心理,他說:師父!這個人很精進。我說:嗯!那快了,很快墮落。他太勇猛了很快就會掉下來的。

現在講這個理論,慢慢地你就會相信,這個人不能急的,修行不能急。哎,我要往生、我要往生……!然後急到這個心口很痛。為什麼會很痛?我要往生、我要往生,我沒有看到佛,念了還沒有看到佛,念了那麼久還沒有看到佛。有一個人說,他《往生咒》念了五十萬遍,到現在還沒看到佛,他快沒信心了。見佛是可遇不可求的東西,當你心清淨了,你就自然見佛。

見佛沒有說刻意去看,《金剛經》裡面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你單單有一個念頭去求佛,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這完全不懂佛法嘛!又沒有善知識在旁邊,你怎麼修你也搞不清楚狀況是什麼?那你怎麼弄,弄到最後你著魔,耳朵常常聽到聲音,痛苦不堪。所以你看一個人精進,不要太高興,你要叫他小心,你要特別小心,因為著魔的日子很快就來臨了。精進有這個必要,但是方法用錯,那你麻煩大了。

第七意識永遠執著第八意識,我們修行要先斷分別,第二個要先斷執著,斷這個執著。執著有四個角度:我癡、我見、我愛、我慢。我癡那就是一個人沒有智慧,那就要多聽經聞法,看經典、親近善知識。我見就是一定要包容意見跟你看法不同的人。這一句話可以讓你足足過快樂的一生,記住這句話:一定要包容那些看法和你不同的人,你才有快樂的日子可言。沒有這種雅量,那談不上修行,也談不上快樂。

我癡、我見、我慢,不要覺得你很狂,沒有這個必要,世界上的人,比我們強的人太多、太多了,不計其數,你狂什麼!活你自己的生命不要與人比較,不要逞強,不要口出狂言說你有多麼地偉大,謙虛可以表現你本身的修養,狂妄也可以表達你自己,你為什麼不通過你謙虛的內在來表現你呢,你為什麼一定要通過狂妄呢?沒有這個必要。

狂是想推銷自己,卻是沒有人要買,謙虛只是想讓人家知道,卻很多人能夠接受你,世間的人每一個都希望聽到別人謙虛的一面,當你愈謙虛的時候,人家就愈讚歎你,不居功不立敵,你要記住,你不要搶人家的功德。因此我們務必要斷掉這種我慢的這個看法,我癡、我見、我慢、我愛,還有這個對境界上的執著務必要把它稍微放平淡一點,放平淡一點,說:我很富有,不是我擁有很多,而是我要求得很少,好好地去體會這一句話。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慧律法師文章列表

凡事不執著是否過於消極

問: 如果不執著的話,是不是會過於消極? 濟群法師答...

不經一番寒徹骨的磨練,一碰到困難就抵不住了

修行辦道這件事,首先在發心上,如果要出家的話,就在...

是你自己的心,把你自己創造出來

首先我們要知道:其實你的生命是由你自己的心所變現的...

戰勝自己

有一位比丘,自出家以來,父母從未曾放棄說服他還俗,...

婆媳關係中的修行

女人都希望有美滿的家庭,關愛自己的丈夫、融洽的婆媳...

妙蓮老和尚《凡情與佛心》

凡夫的情識 (講座第一天) 林部長、陳國策顧問,以及...

修行有四種不退轉

修行不退轉有四種:念不退、行不退、位不退和畢竟不退...

感情重的人應該看哪部經

問: 師父好,剛才師父說,四諦、十二因緣是對重感情的...

【大藏經】佛說無量壽經

佛說無量壽經卷上 我聞如是,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

【大藏經】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序 古筠比丘德異撰 妙道虛玄不可思議...

【大藏經】無量義經

無量義經序 蕭齊荊州隱士劉虯作 無量義經者,取其無相...

【大藏經】【註音版】金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

慧律法師:大騙子與小騙子

有一個老和尚住在山上茅篷,修行修了二十幾年。 有一...

懂了這一點,便不會去害人

種子是【能生(因)】,現行就是所生的果,但是在起現...

慧律法師《三千佛圓滿開示》

(上) 諸位法師、諸位護法居士:   大家阿彌陀佛!...

慧律法師《不聽是非,不傳是非》

修行,一定要避免造口業。 生活中說話的機會很多,但...

淨土法門不需要標新立異

我們學佛一定要知道這個世界苦的本質,所以出離心很重...

保持一顆赤子之心

朋友之間的友誼不是靠甜言蜜語來維繫的,真正的友誼是...

學佛的目的是為了什麼

我們大家都在學佛,究竟學佛為什麼?不少人對這問題認...

智者歸命得正道

從前,有位婆迦利人來到古印度中部,當時中印度國王任...

定時定點去放生,這樣如法嗎

問: 現在很多地方上的念佛團隊會定時定點去放生,但...

只看到揮杖鞭策的外相,見不著無相的慈悲

有一天,一頭迷路的鹿跑進高山寺境內,明惠上人看了連...

聖嚴法師:在家居士如何設佛堂

這是常常被人問起的問題。也就是說在家學佛需要設置佛...

有十種行持,可遠離魔業的障礙和困擾

《八十華嚴》中說: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捨離魔業。也就是...

木瓜5大法寶護肝臟

木瓜的營養保健作用流傳已久,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

罪惡生死凡夫,只配下品下生嗎

問: 念佛行人,在只能粗持五戒的基礎上,能上品上生嗎...

如何培養出離心和懇切求往生的心

問: 學佛幾年了,為什麼生不起出離心和懇切求往生的...

遇到搶救不過來的患者該怎麼辦

問: 南無阿彌陀佛。頂禮法師。末學在醫院上班,遇到搶...

【佛教詞典】凡夫十重妄

凡夫之阿賴耶識迷妄不覺,據宗密之禪源諸詮集都序卷下...

【佛教詞典】悉地

梵 siddhi,西藏語 grub-pa。意譯作成就、妙成就。梵漢...

【視頻】妙境法師《折指王阿闍世》

妙境法師《折指王阿闍世》

【視頻】《觀普賢菩薩行法經》聆志居士念誦

《觀普賢菩薩行法經》聆志居士念誦